音箱摆放技巧

音箱摆放技巧
音箱摆放技巧

营造最佳的听音环境!正确的音箱摆放技巧随着社会影音娱乐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对音响系统的“听感”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普通消费者往往通过更换、升级音箱来达到提高“听感” 的目的。特别是对于一些音箱发烧友来说,他们动辄投入上千上万的资金到音响系统中,以提高系统音质。然而,正当人们把心思放在花更多的钱买更好的音箱时,而忽视的音箱的摆放问题。

音箱摆放位置的不同,将会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平衡性、声场的深度和环绕声效以及重低

音的效果等。正确而有效的摆放方法,有助于优化音箱的声音效果,不花一分钱就达到

“升级”音箱的目的。

1、音箱的正确摆放根据房间声学环境(如房间的大小、房间的封闭性及装饰)的不同,音箱的摆放方法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你可以尝试音箱系统的各种不同的摆放方法,直到你感觉已获得最佳音效为止。

从目前音箱的声道结构来看,大致有 2.0书架式双声道和 2.1、4.1、5.1、

7.1等X.1声道音箱,它们各自对应的音箱数目也就有2、3、5、6、8个

之分。这样,如何正确地摆放它们、使之按照你的愿望发出“天籁之音”,就不是一件简单甚至可以忽视的事情了。尤其是多声道音箱系统,它最主

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声音定位准确且完整的音场,这对于PC影院更

是一项基本的要求,而要达到目的就有赖于音箱的正确摆放。

对于音箱的摆放方法,目前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杜比实验室推荐的“专

业”摆法,有常见的七种典型居室空间摆法,即所谓的轴线内侧法、正三角形法、三一七比例法、三三一比例法、长后墙摆法、贴墙摆法和菱形摆法等。下面我就按照目前音箱的声道结构类型,结合这些常见的音箱摆放方法进行通俗的阐述。

(1)书架式2 . 0音箱的基本摆放

最典型的就是“正三角形法”,这种摆法要求将一对音箱面向聆听者一字

排开,摆放在显示器两侧,两音箱之间的距离应当在 1.5~2米为宜。注意

音箱应与后墙、侧墙相隔一定距离(20~50 厘米以上),因为一般的 2.0音箱的倒相孔都是后置的,如果音箱紧靠着后墙,倒相孔中的声波不能完全放出,声场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些音箱更是必须借助墙壁的反射、叠加、混音才会有较好的低音效果。音箱也不要离侧墙太近,以防侧墙体的反射作用改变了声波的传播方向与强度而影响音质。然后使音箱与聆听

者构成一个45。角的正三角形,并尽量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聆听者坐在所

谓的“皇帝位”上,即可得到最佳听音位置和回放声效。除了角度不变外,这个正三角形可大可小。房间小、后级功率不大时正方形小些;房间大、后级功率大时正三角形就

可扩大些。

米以上

正三角形法

由于这种摆放方法使聆听者在听音时与音箱的距离多在一米左右,而且聆听者不可能跟Hi-Fi音箱用户那样坐在“皇帝位”上一动不动,所以“正三角形法”又俗称为半自由近音场听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四面墙反射音对音箱直接音的过度干扰,可得到很好的定位感以及宽深的音场,是能够听到最多、最直接、最清楚细节的一种摆法。

(2)X . 1式多声道音箱的基本摆放

常见的有2.1、4.1、5.1、7.1等X.1声道音箱,在此首先说一下它们共有

的“.T声道的概念。以杜比数码 5.1声道系统为例,它除了提供5个全频带声道的环绕声一左、中、右声道及左环绕和右环绕外,还有第六个声道,

即低频效果声道。该声道可提供令人震撼的超重低音效果,而其频带宽度

只有可听频率范围的十分之一(即其他声道带宽的十分之一),因此被称

为“ .1 ”声道,对应的音箱就是超重低音音箱(俗称低音炮)。

对于低音炮的摆放,从理论上来说没有硬性的规定,因为人类的耳朵对于

低音的方位是不敏感的,即低音基本没有方向性或指向性不强,所以低音

炮可以随便放在房间任何一个部位,但其实只有真正的AV低音炮才能如此。一般多媒体音箱的低音炮所含括的低频范围上限至少为300Hz、甚至3000Hz,不少低频中较高频率的声音是从低音炮中发出来的,所以建议将低音炮摆放在电脑桌下、显示器的正下方位置,即聆听者正前方和前置声道同一条线的地面上,如此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如果低音炮有侧向或后向倒相孔,则应该使其正对墙面并与墙保持一定距离,以加强低音效果。

低音音箱的摆放示意图

对于4.1声道音箱,它只是在2.1音箱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后置环绕音箱,以强化声音的定位与环绕效果。对于环绕音箱,一般建议摆在聆听者主座位置的左右两侧,以面对面方式架设,即直接对着听音区域、朝向聆听者。

架设高度约高出聆听者坐姿时头部以上60~90公分处,或者按照杜比实验

室的规定将其挂在聆听者左后和右后180CM咼的墙上,这样有助于减少定位效果的影响。一般来说,最好与用户中轴线对称,与用户的距离不超过

1.5米。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音箱的朝向与角度,而不要死板地平挂

在墙上,以达到最佳的视听效果。如果此方案不行,亦可吊挂在后方的墙上,高度仍旧维持前述,以面对面或面向前方均可;若聆听者附近均无墙面可供吊挂音箱时,则可利用音箱架或者小桌子来替代墙上安装方式,以面对面的方式再置于聆听者的左右两侧;实在不行也可将音箱放置于聆听者后方两侧地面上,但最好稍微垫高离地几十公分且音箱面朝上。

在各种不同条件和情况下音箱的布置方法

在各种不同条件和情况下音箱的布置法 导读 无论在种条件和情况下,音箱的布置要遵守必要的原则,这些原则告诉大家在各种不同的条件和情况下音箱的布置法。这些法是广大音响工作者和声学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来的,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如果不遵守这些原则,在布置音箱时随心所欲,就不可能得到好的声音效果。 一、直射式全频音箱尽量避免界面反射 直射式音箱是声音直接向外辐射的音箱,从理论上讲,它是一种扬声器直接与空气耦合音箱;从外观上看,它是一种扬声器喇叭口直接向外设置的音箱。这种音箱主要依靠声波的辐射特性,使扬声器直接向空间发送声能。在一般情况下,直射式音箱的低音辐射角度比高音辐射角度大,如果将音箱直接放在地面上,低音打到地上被反射后,传给听音者,而此时,由于音箱发出的直达声所走过的距离短于反射声所走过的距离,音箱低音的直达声先期到达人耳,反射声随后到达人耳,会出现低音“先来后到”的现象,导致低音重影。大家知道,低音成分的多寡对于声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的影响很大,而且低音本身就有浑浊之感,如果低音出现了重影,就会使声音听起来更加浑浊。 直射式音箱最好不要直接放在地面上,或位于紧靠墙角的位置,否则听音区听到的低音会被加重,并有含混不清之感。如果房间的地面采用对声音强反射的硬质光滑材料,那么低音浑浊现象会越发重。 在实践中,可能会发现这种情况,在距离不高的房间中,用直射声音箱(尤其是全频直射式音箱)放音,经常会出现低音听起来浑浊的现象,而这种低音浑浊现象是用均衡器衰减声音中的低音成分所不可能解决的,声音中没有低音则

已,一有低音声音声音就浑浊,其主要原因就是低音的反射声成分太多,低音存在重的重影现象。 为了充分减少低音反射的不良影响,在布置直射式音箱时要采取以下两种措施之一: 一是不要将音箱直接放在地面或位于紧靠墙角的位置,最好用金属架将音箱垫高40cm以上,布置距侧墙大于40cm,距后墙大于20cm以上的位置,由于音箱距离反射界面较远,因此低音反射声被明显减少。 二是如果音箱前地面为强反射材料(硬质光滑材料,如地面),将音箱直接放在地面时,也可以采取在音箱前铺吸音地毯的法来吸收低音的反射声,但低音不可能被充分吸收,还存在少量的反射。 二、气流式低音音箱可以利用地面反射 气流式音箱是扬声器的声音不直接向外辐射的音箱,按照专业术语说,它是一种扬声器振膜(纸盘)不直接与空气耦合的音箱。在专业音响领域,气流式音箱一般为低音音箱。现代的气流式低音音箱采用了先进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利用只有低音才可能产生的大幅度振膜振动,实现强烈的空气气流变化,借助这种气流变化来加强低音的传播。气流式低音音箱不仅由于空气动力学特性使得低音传得更远,还由于其优异的额声学特性式得低音更加丰厚动听。 气流式低音音箱在布置和安装面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即可以吊挂在空气,也可以直接放在地面上。 但一般地讲,将气流式低音音箱放在地面上效果会更佳,这是因为,气流式低音音箱采用气流传播的式,故其低音带有一定的指向性,即使存在声辐射现象,但声辐射所占比例也很小,故达到反射界面后的反射声含量也很小,低音反射音

音箱的摆放方法及技巧

1、直射式全频音箱尽量避免界面反射 直射式音箱是声音直接向外辐射的音箱,从理论上讲,它是一种扬声器直接与空气耦合音箱;从外观上看,它是一种扬声器喇叭口直接向外设置的音箱。这种音箱主要依靠声波的辐射特性,使扬声器直接向空间发送声能。在一般情况下,直射式音箱的低音辐射角度比高音辐射角度大,如果将音箱直接放在地面上,低音打到地上被反射后,传给听音者,而此时,由于音箱发出的直达声所走过的距离短于反射声所走过的距离,音箱低音的直达声先期到达人耳,反射声随后到达人耳,会出现低音“先来后到”的现象,导致低音重影。大家知道,低音成分的多寡对于声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的影响很大,而且低音本身就有浑浊之感,如果低音出现了重影,就会使声音听起来更加浑浊。 直射式音箱最好不要直接放在地面上,或位于紧靠墙角的位置,否则听音区听到的低音会被加重,并有含混不清之感。如果房间的地面采用对声音强反射的硬质光滑材料,那么低音浑浊现象会越发严重。 在实践中,可能会发现这种情况,在距离不高的房间中,用直射声音箱(尤其是全频直射式音箱)放音,经常会出现低音听起来浑浊的现象,而这种低音浑浊现象是用均衡器衰减声音中的低音成分所不可能解决的,声音中没有低音则已,一有低音声音声音就浑浊,其主要原因就是低音的反射声成分太多,低音存在 严重的重影现象。 为了充分减少低音反射的不良影响,在摆放直射式音箱时要采取以下两种措施之一:一是不要将音箱直接放在地面或位于紧靠墙角的位置,最好用金属架将音箱垫高40cm以上,摆放距侧墙大于40cm,距后墙大于20cm以上的位置,由于音箱距离反射界面较远,因此低音反射声被明显减少。 二是如果音箱前方地面为强反射材料(硬质光滑材料,如大理石地面),将音箱直接放在地面时,也可以采取在音箱前铺吸音地毯的方法来吸收低音的反射声,但低音不可能被充分吸收,还存在少量的反射。 2、气流式低音音箱可以利用地面反射 气流式音箱是扬声器的声音不直接向外辐射的音箱,按照专业术语说,它是一种扬声器振膜(纸盘)不直接与空气耦合的音箱。在专业音响领域,气流式音箱一般为低音音箱。现代的气流式低音音箱采用了先进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利用只有低音才可能产生的大幅度振膜振动,实现强烈的空气气流变化,借助这种气流变化来加强低音的传播。气流式低音音箱不仅由于空气动力学特性使得低音传得更远,还由于其优异 的额声学特性式得低音更加丰厚动听。 气流式低音音箱从外观上能够很容易地被辨认出来,它是一种低音扬声器背面向外、正面向内(反扣)或不能直接看到低音扬声器正面的音箱,目前最常见的是扬声器内藏式低音音箱和扬声器反扣式低音音箱两种。它们主要依靠声音传播的气流特性,向空间连续不断地送出一个个低音气流团,借助于气流团来传播声波,而不是靠简单的波辐射特性向空气发送声能,低音可以传得更远。 气流式低音音箱在摆放和安装方面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即可以吊挂在空气,也可以直接放在地面上。 但一般地讲,将气流式低音音箱放在地面上效果会更佳,这是因为,气流式低音音箱采用气流传播的方式,故其低音带有一定的指向性,即使存在声辐射现象,但声辐射所占比例也很小,故达到反射界面后的反射声含量也很小,低音反射音量适度。低音音箱直接放在地面上,可以充分发挥地面的作用,相当于把地面作为低音号角的延伸,如此大的低音号角使得音箱的低音下限频率声音的声阻更加匹配,低音听起 来越发厚实、丰满。 3、听音区域要充分获得音箱的直达声 直达声是从音箱发出直接到达听音者的声音,其主要特点是音色纯正,即音箱发出的是什么样的声音,听音者听到的几乎就是什么样的声音。直达声没有经过房间的墙面、地面和顶面的反射,不存在由于室内装饰材料对声音反射后产生的声缺陷,它也不受室内声学环境的影响,所以音质有保证,声音保真度高。现代室内声学设计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听音区域充分利用从音箱发出的直达声,尽量控制反射声。 就一个房间而言,判定听音区域是否能获得所有音箱发出的直达声的方法很简单,一般采用视觉法即可。在听音区域如果听音者能够看到所有音箱的整体,且位于所有音箱共同交叉辐射的区域就可以获得音

低音炮正确摆放

低音炮正确摆放 为什么要加个低音炮?是不是超低音单元越大越好?低频糊成一片怎么办?低音炮相位怎么调整?本着实用的目的,雷鲸电子通过专业角度,直接就朋友们疑惑或者遇到的问题来解读一番。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低音炮,它是大家的一个俗称或者简称,严格讲应该是:重低音音箱。重低音其实是电子音乐里,低音音乐的一个叫法。这个词语第一次是被创新开发出来的,而“低音炮”这一个乡土化特色的词语则是由麦蓝(即现在的麦博)开创性地提出的。 就人耳可闻的音频分析而言,由重低音、低音、低中音、中音、中高音、高音、超高音等组成,有强化音节节奏的效果。 简单讲,低音是声音的基本框架,中音是声音的血肉,高音是声音的细节反映。重低音喇叭人耳的可闻是极其有限的,反而是人的其它感官会感受得到,这就是震撼的感觉!就音响与家庭影院反映的音频节目源的需要来说,重低音只是在特定的节目源存在并需要还原的,有它,可以使节目源的还原更加结实,无它,就给人缺乏力量、能量的感觉。比如,在电影院或者在现实中,我们能够感受得到飞机起飞时那种力量与能量的震撼,但是如果我们的家庭影院没有配置重低音喇叭音箱或者配置不合理,人们就无法感受这种震撼,但也仅此而已。 为了还原逼真的多声道音效,低音炮不可少 低音炮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音质,能增加声音的低音质感,有效强化音节节奏的效果。有它,可以使节目源的还原更加结实,无它,就给人缺乏力量、能量的感觉。比如,在电影院或者在现实中,我们能够感受得到飞机起飞时那种力量

与能量的震撼,但是如果我们的家庭影院没有配置超重低音喇叭音箱或者配置不合理,人们就无法感受这种震撼,但也仅此而已。 低音炮主要分为两大类,它们是无源式(PASSIVE)及有源式(ACTIVE)两种。目前在市面上有很多三件头的带超低音音箱和两个小型主音箱的"3D"卫星系统(Subwoofer/Satellite System),在这种系统中只用一个超低音箱,因此超低音是单声道(L+R)信号,在分音点以上才有立体声效果。 不要以超低音单元的大小判断低音炮的好差 许多用家认为,超低音喇叭上头所配备的单体尺寸一定是越大越好。其实这个问题牵扯到超低音本身的驱动功率、箱体的型式、单体的效率与瞬时表现等因素。大尺寸单体固然能够以更大的面积来推动空气,进而产生更具份量的低频,但大单体拥有远比小尺寸单体更重的音盆重量,想要将它推出更强的低频,在放大电路部份首先得具备更强的输出功率。 再者大尺寸单体的瞬时表现往往不比小口径单体,因此在低频传递时的速度感部份,与较小口径单体相比之下往往显得不够迅速,甚至会产生声音“拖尾”的现象。因此采用大尺寸单体的超低音多半只提供更大的低频份量,在速度感部份可就无法像小口径单体那样的轻盈敏捷。 依照这样的单体特性,曾经有厂商在一只音箱上头,利用多个小口径低音单体排列成与大口径单体相同甚至更大面积的超低音喇叭,借由小尺寸单体较好的控制力与瞬时表现,加上多个单体排列成与大单体相同的空气驱动面积,形成速度快、且能够产生与大口径单体相同能量的完美超低音喇叭。但这样的超低音喇叭在单体、箱体与AV功放等都得相当考究,先不管实际效果如何,光是在售价部份可能就无法让一般消费者所接受。

音箱的正确摆放对听音效果的影响

音箱的摆放对听音环境的影响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文化生活方面也有了更多的追求。欣赏音乐、聆听美妙动听的歌声、观看声画并茂、震撼人心的影视节目是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以前,人们只能去音乐厅才能听到抑扬顿挫、原汁原味的高保真音乐,只能去影剧院才能看到如同身临其境、震撼人心的具有环绕声效果的影视节目。今天,由于电子技术,声光技术的进步,我们足不出户在自己家里就能如愿以偿。这就是高保真音响与家庭影院给我们带来的听觉与视觉的高级娱乐享受,然而,正确的摆放音箱却能营造出最好的听音环境。下面就正确摆放音箱和房间与音箱配比介绍以下几点:1、音箱的正确摆放 音箱摆放位置的不同,将会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平衡性、声场的深度和环绕声效以及重低音的效果等。正确而有效的摆放方法,有助于优化音箱的声音效果。 从目前音箱的声道结构来看,大致有2.0书架式双声道和2.1、4.1、5.1、7.1等X.1声道音箱。如何正确地摆放它们,就不是一件简单甚至可以忽视的事情了。尤其是多声道音箱系统,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声音定位准确且完整的音场,而要达到目的就有赖于音箱的正确摆放。 对于音箱的摆放方法,目前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杜比实验室推荐的“专业”摆法,有常见的七种典型居室空间摆法,包括轴线内侧法、正三角形法、三一七比例法、三三一比例法、长后墙摆法、贴墙摆法和菱形摆法等。下面我就按照目前音箱的声道结构类型,结合这些常见的音箱摆放方法进行通俗的阐述。 (1)书架式2.0音箱的基本摆放 最典型的就是“正三角形法”,这种摆法要求将一对音箱面向聆听者一字排开,摆放在显示器两侧,两音箱之间的距离应当在1.5—2米为宜。然后使音箱与聆听者构成一个45°角的正三角形,并尽量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聆听者坐在位置上,即可得到最佳听音位置和回放声效。除了角度不变外,这个正三角形可大可小。

音箱摆放技巧

营造最佳的听音环境!正确的音箱摆放技巧 随着社会影音娱乐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对音响系统的“听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消费者往往通过更换、升级音箱来达到提高“听感”的目的。特别是对于一些音箱发烧友来说,他们动辄投入上千上万的资金到音响系统中,以提高系统音质。然而,正当人们把心思放在花更多的钱买更好的音箱时,而忽视的音箱的摆放问题。 音箱摆放位置的不同,将会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平衡性、声场的深度和环绕声效以及重低音的效果等。正确而有效的摆放方法,有助于优化音箱的声音效果,不花一分钱就达到“升级”音箱的目的。 1、音箱的正确摆放根据房间声学环境(如房间的大小、房间的封闭性及 装饰)的不同,音箱的摆放方法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你可以尝试音箱系统的各种不同的摆放方法,直到你感觉已获得最佳音效为止。 从目前音箱的声道结构来看,大致有书架式双声道和、、、等声道音箱,它们各自对应的音箱数目也就有2、3、5、6、8个之分。这样,如何正确地摆放它们、使之按照你的愿望发出“天籁之音”,就不是一件简单甚至可以忽视的事情了。尤其是多声道音箱系统,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声音定位准确且完整的音场,这对于PC影院更是一项基本的要求,而要达到目的就有赖于音箱的正确摆放。 对于音箱的摆放方法,目前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杜比实验室推荐的“专业”摆法,有常见的七种典型居室空间摆法,即所谓的轴线内侧法、正三角形法、三一七比例法、三三一比例法、长后墙摆法、贴墙摆法和菱形摆法等。下面我就按照目前音箱的声道结构类型,结合这些常见的音箱摆放方法进行通俗的阐述。 (1)书架式2.0音箱的基本摆放 最典型的就是“正三角形法”,这种摆法要求将一对音箱面向聆听者一字排开,摆放在显示器两侧,两音箱之间的距离应当在~2米为宜。注意音箱应与后墙、侧墙相隔一定距离(20~50厘米以上),因为一般的音箱的倒相孔都是后置的,如果音箱紧靠着后墙,倒相孔中的声波不能完全放出,声场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些音箱更是必须借助墙壁的反射、叠加、混音才会有较好的低音效果。音箱也不要离侧墙太近,以防侧墙体的反射作用改变了声波的传播方向与强度而影响音质。然后使音箱与聆听者构成一个45°角的正三角形,并尽量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聆听者坐在所谓的“皇帝位”上,即可得到最佳听音位置和回放声效。除了角度不变外,这个正三角形可大可小。房间小、后级功率不大时正方形小些;房间大、后级功率大时正三角形就可扩大些。 由于这种摆放方法使聆听者在听音时与音箱的距离多在一米左右,而且聆听者不可能跟Hi-Fi音箱用户那样坐在“皇帝位”上一动不动,所以“正三角形法”又俗称为半自由近音场听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四面墙反射音对音箱直接音

营造最佳的听音环境 正确的音箱摆放技巧

随着社会影音娱乐需求的日益增长,人们对音响系统的“听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消费者往往通过更换、升级音箱来达到提高“听感”的目的。特别是对于一些音箱发烧友来说,他们动辄投入上千上万的资金到音响系统中,以提高系统音质。然而,正当人们把心思放在花更多的钱买更好的音箱时,而忽视的音箱的摆放问题。 音箱摆放位置的不同,将会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平衡性、声场的深度和环绕声效以及重低音的效果等。正确而有效的摆放方法,有助于优化音箱的声音效果,不花一分钱就达到“升级”音箱的目的。 1、音箱的正确摆放 根据房间声学环境(如房间的大小、房间的封闭性及装饰)的不同,音箱的摆放方法也会有所差异,所以,你可以尝试音箱系统的各种不同的摆放方法,直到你感觉已获得最佳音效为止。 从目前音箱的声道结构来看,大致有2.0书架式双声道和2.1、4.1、5.1、7.1等X.1声道音箱,它们各自对应的音箱数目也就有2、3、5、6、8个之分。这样,如何正确地摆放它们、使之按照你的愿望发出“天籁之音”,就不是一件简单甚至可以忽视的事情了。尤其是多声道音箱系统,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声音定位准确且完整的音场,这对于PC影院更是一项基本的要求,而要达到目的就有赖于音箱的正确摆放。

对于音箱的摆放方法,目前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杜比实验室推荐的“专业”摆法,有常见的七种典型居室空间摆法,即所谓的轴线内侧法、正三角形法、三一七比例法、三三一比例法、长后墙摆法、贴墙摆法和菱形摆法等。下面我就按照目前音箱的声道结构类型,结合这些常见的音箱摆放方法进行通俗的阐述。 (1)书架式2.0音箱的基本摆放 最典型的就是“正三角形法”,这种摆法要求将一对音箱面向聆听者一字排开,摆放在显示器两侧,两音箱之间的距离应当在1.5~2米为宜。注意音箱应与后墙、侧墙相隔一定距离(20~50厘米以上),因为一般的2.0音箱的倒相孔都是后置的,如果音箱紧靠着后墙,倒相孔中的声波不能完全放出,声场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些音箱更是必须借助墙壁的反射、叠加、混音才会有较好的低音效果。音箱也不要离侧墙太近,以防侧墙体的反射作用改变了声波的传播方向与强度而影响音质。然后使音箱与聆听者构成一个45°角的正三角形,并尽量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聆听者坐在所谓的“皇帝位”上,即可得到最佳听音位置和回放声效。除了角度不变外,这个正三角形可大可小。房间小、后级功率不大时正方形小些;房间大、后级功率大时正三角形就可扩大些。

超重低音摆位与设置

超重低音摆位与设置 当你精心地调校一套家庭影院系统时,要为超重低音音箱找到一个最佳地位置,使家庭影院系统实现最佳地组合和音效,对于家庭影院用户来说这一直是个很大地挑战. 在这个挑战中,有两大因素是不可或缺地,包围聆听区域地听音室边界和这些边界所包围空气储存能量地能力.这两大因素结合起来,就决定了聆听区域地独特地声学特性. 反复地试验是获得最佳音效地关键和实用地方法.现实中不存在完美地摆位位置,你只能寻找那些接近完美地位置.你需要画出许多张草图来,并要在某些方面做出一些妥协.妥协不仅是听音室声学特性地结果,而且也是出于美观、实用及其他方面地考虑,如老婆地偏好,你就不能不当回事儿.在有些家庭中,老婆地偏好可能还是最有决定性地因素. 本宝典之超重低音摆位秘籍将向各位看官介绍在一个听音室里如何摆放两只超重低音音箱.这里传授地招术不需要任何类型地测量仪器,你只需要带着一双耳朵就可以搞定一切.当然,你还要有最基本地测试信号,如一张测试大碟,或是含有大量低频内容地音乐唱片.如果你有一个可以准确测量声压地仪器,当然最好;但是如果你没有,也不要担心,后面我们自有高招. 一、听音室地控制 许多人都为其听音室地“理想尺寸”而感到自豪.一般情况下,听音室地面积越大,低频驻波能听到地问题就越少.为了得到平滑和均衡地低频音效,听音室地天花板要不低于米,宽度要不少于米,长度要不少于米 (如果想得到更深沉地低频,则要不少于米).听音室地各边长(包括对角线)不应是声波波长地整数倍,否则将会出现共振现象.当然,听音室越大,就越需要吸音设施,以减少声波反射地时间,但是驻波一般不会在大听音室内形成.另一点非常重要地是要使用吸音材料,这样低频地衰减时间就大体与中频和高频地相同.这就是人们所说地“中性地听音室”.轻而柔韧地墙壁可充当很好地吸音壁,在这里低频音将穿过墙壁,再也不反射.由石膏板、木材和双层石材以正确地结构建造起来地墙壁可达到这种效果.一间世界级水平地听音室通常需要使用吸音散音材料,以消除共振或回声.要当心墙壁中地小洞洞,它

音箱的摆放

音箱位置摆放的学问 人是听觉的主体,正确摆放音箱的位置是获得良好听觉效果重要的一步。如果把 4.1的音箱堆放在一块,怎么能感受到3D环绕音效呢?因此,音箱摆放位置,特别对于多声道音箱来说可谓是至关重要的。 2.0声道音箱摆放 对于2.0声道音箱而言,人应该处在两个音箱连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且人到音箱的距离应比音箱的间距大一些。两音箱相距一米到一米五左右。如果将它们放在电脑两侧,间距显然过小,这样营造的声场过窄,此时双耳离音箱也过近,听到的以直接声为主,墙壁的反射声为辅。由于普通的木制音箱都是一个电容分频,高低音喇叭有1/4的相位差,两个喇叭发出的声音在理论上是不同步的,因此人到音箱的距离越近效果就越明显。 此外如果相距太近,能清晰地听到高低音发自两个不同的喇叭,得到的音色不自然、不和谐;人与音箱相距若有一定距离,直接听到的声音与反射声能有效地融合,能切实地感受到声场的宽度与广度,听到的声音也能更柔和、自然。在此建议大家将音箱放于电脑的侧后方,与聆听者最少要有2米的距离,或者延长音箱的输入线,把音箱放在人的侧后方,然后前后移动找到最佳的听音位置。 多声道音箱摆放 对于多声道音箱来说,通常我们需要将低音炮摆放在墙角,喇叭口面对墙壁。卫星音箱放在同一平面上,喇叭口指向听者;左右两个前置音箱位于显示器稍前方,并与座位形成等边三角形;后置音箱与座位的距离是前置音箱距离的一半,且其水平倾角是前置音箱倾角的两倍。比如,后置音箱与座位的距离若是15厘米,水平倾角是10度,那么前置音箱与座位的距离就是30厘米,水平倾角是5度。 总之,卫星音箱营造的应该是一个3D环绕声音氛围,而不是仅仅让听者判断声音是从哪个音箱发出来的。 在高度方面,我们也需要注意,因为绝大多数音箱的音色会随位置的高低而有所变化,放在地上和放在桌上的音色不会相同。通常书架式音箱以放在桌上为宜,立式音箱放在地上并架起为宜,这时要将低音喇叭的高度尽可能地提高,最好与聆听者的双耳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落地式音箱要把低音喇叭设计在上方的原因。 音箱与环境的关系 声音与环境的关系也很大,一间专业的试音室可是造价不菲。房间的墙壁对音色的整体效果有不小的影响:音箱靠近墙壁,低音声波经过墙壁的反射后被人耳听到,同时它所发出声波的低频部分会更有效地带动周围的墙壁与喇叭一起振动,这样声音的低音部分就会得到加强,使声音更加浑厚凝重而富有感染力,所以音箱越贴近墙角放置,人所听到的低音效果越强。一些音箱则必须要借助墙壁的帮助才会有较好的低音效果,位置放的离墙远了,低音便变得单薄、空洞了。 普通的低档木制音箱也需要借助墙壁来提升低音效果的不足。低音炮也是如此,它的摆放位置其实是很随便的,因为低音的方向性不强,即与高音相比更难分辨它的方向来源,所以不妨把它放在墙角,不必一定要正对着听者。导相孔朝前的音箱是无所谓的,摆放导相孔朝后的音箱时切忌后面紧靠着墙,因为那样,导相孔中的声波不能完全放出,得到振动的只

音箱摆位规律

音箱的摆位是复杂的,但也是有规律可以认识的。下面从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谈谈音箱摆位的规律性认识。 人与音箱 音箱的位置不同,将直接影响到两只音箱声音的平衡性、营造出的声场深度、重低音的效果与中音的音质。正确的摆放方法是先以人为中心(或以主机为中心)两音箱左右对称地大幅度调整位置,然后再小幅度移动推敲,直至所得到的声音音色平滑、柔和、自然为止。 人是听的主体,码放音箱的位置自然与聆听者的位置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人应该处在两个音箱连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且人到音箱的距离应比音箱的音距大一些。至于两个音箱应相距多远,以1m~1.5m为下限,因房间与人而异。若就将它们放在机箱两侧,间距显然过小,这样营造的声场过窄,当然此时双耳离音箱也过近,听到的以直接声为主,墙壁的反射声为辅。由于普通的木制音箱都是一个电容分频,高低音喇叭有1/4的相位差,两个喇叭发出的声音在理论上是不同步的,这样人到音箱的距离越近效果就越明显,不过一般人很难察觉。此外相距太近,能清晰地听到高低音发自两个不同的喇叭,得到的音色不自然、不和谐。人与音箱相距若有一定距离,直接听到的声音与反射声能有效地融合,能切实地感受到声场的宽度与广度,听到的声音也能更柔和、自然。对于那些采用SRS、APX、BBE等三维音效与音效增强技术的音箱来说,人与音箱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就更为重要,因为这些音效场在两只音箱前必须要经过一定的纵深距离后才能形成,距离太近,音效必将大打折扣。 那么音箱应放多高呢?绝大多数音箱的音色都是会随位置的高低而有所变化的,不信您可以试试: 先把它放在地上听,然后再抱到桌上来,两次所听到的音色是不会相同的。书架式音箱以放在桌上为宜,立式音箱放在地下并将其架起为宜,将低音喇叭的高度尽可能提高,最好与聆听者的双耳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落地式音箱要把低音喇叭设计在上方的原因。 喇叭的指向性因摆放不同声音的中高音部分、声场的结像力以及聆听者感受的声音空间宽阔性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音箱的偏中摆放也影响到人所听到的直接声与反射声之比。当音箱方向偏中摆放时,使一些音箱有了更好的表现力,这时声音的能量是直接射向聆听者的,声场虽然变窄,但这可以增加声音的结像力,使声音更加清晰、层次鲜明,无拖延滞后之感,高音同时也得到了增强; 相反,减少偏中的角度,人会听到更多的来自墙壁的反射声,感觉出更大的声场范围,声场的空间纵深感也得到了增强。当音箱平摆,没有向中偏向时,高音虽平滑了,但结像力可能有些含糊不清、声场虽也扩大了,但又会缺乏精细之处。总之,偏向角的取向是一种折衷的方案,要随音箱性能、房间的大小与聆听者的个人喜好来定。对于一些音箱来说,人与音箱成等腰三角形的位置时,所听到的高音成份最多,所以偏中角度过大的摆放必将加重高音的效果,这是没有必要的,一切都应依实际而定。把握好偏中角度后,还要注意使两个音箱的偏中角保持一致,否则声音的最佳点会有明显的偏移。 音箱与建筑 房间的墙壁对音色的整体效果自然也有不小的影响。音箱靠近墙壁,低音声波经过了墙壁的反射后被人耳听到,同时它所发出声波的低频部分会更有效地带动周围的墙壁与喇叭一起振动,这样声音的低音部分就会得到加强,使声音更加浑厚凝重而富有感染力。所以音箱

音箱的音腔计算方法

ASW计算公式开口腔计算公式:V A = (2S x Q。)² x V AS(L) 通带纹波系数是带通式音箱的重要设计参数。选取合适的封闭腔带通Q值QB,查表得出fL和fH,用f。/Q。分别乘以这两个系,求出音箱频响曲线上下降3dB的两个频率点,要求与设计值相符。带通Q值越高,音箱的灵敏度越高,但通频带越窄;带通Q值取得越低,音箱的灵敏度越低,但通频带越宽。导相管的调振频率fB = QB x ( f。/ Q。) 导相管长度L=[(c²S]/(4*3.14²*fb²*V)] -0.82*S?² 密封腔计算公式:VB = V AS / a 顺性比a = (QB² / Q。²) – 1 箱体总容积为V = VA + VB 单腔倒相式音箱计算公式 1.低频扬声器单元的品质因数Q。、谐振频率f。及等效容积V AS是决定音箱低频响应的重要参数。品质因数Q。、谐振频率f。及等效容积V AS由喇叭供应商给出,或自己根护喇叭的基本性能参数进行公式计算,在已知品质因数Q。、谐振频率f。的前提下计算VAS。2.箱体容积计算公式:VB = V AS / a 箱体顺性比a值可由倒相音箱设计图表查出(91页图3-9),设QL=7。也可由下面的简表进行估算,如下表:3.确定倒相管截面积。 4.确定导相管长度,可用公式:L=[(c²S]/(4*3.14²*fb²*V)] -0.82*S?² 5.音箱的调整要点:原则是将倒相箱的谐振频率调整到最合适的频率点,使音箱的低频响应平坦。调整音箱的系统品质因数,使音箱的低音深沉,听起来即不干涩也不混浊;调整分频网络的分频点和相位特性,使音箱各频段的声压均匀,频率响应曲线平坦。一般的设计流程多媒体音箱并不是简单的将功放音箱结合到一块,因为使用环境上的不同,所以在设计上也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很少有厂家注意到这个问题,这些厂家大多只是注意到了音箱外表的美与丑,根本没有考虑到音箱的工作环境,也就是说根本没有进行正确的音箱设计,所以其音质平平也就不足为奇了。有关这个问题以前曾先生写过不少文章,大家可以参看,我在此着重的谈一谈作为一款高质量重放声音的多媒体音箱的具体的设计过程,以及如何处理在设计时所遇到的问题。一选择合适的单元多媒体音箱工作状态处于近场小环境听音,因此决定了我们只能使用小容积箱体,选择小口径单元,这要求单元拥有合理的重放声压,以及足够宽的重放带宽。但从性能价格比来看,在中高档多媒体音箱中还是采用稍大一些口径的单元为好,4.5寸的口径可以认为是最易于做到性能价格比的一种尺寸,同时如果要生产高保真产品的话5寸是一种不错的口径。我觉得现在的多媒体音箱大都体积偏小,不过惠威的M200是一种不错的入门产品。我认为现代多媒体音箱应该将箱体控制在4--8升之间,当然还要与相关参数相配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Thiele-Small参数一定要合适,而不是片面的夸大某一参数。由于低音单元口径小,所以更应该注意低频大动态性能,因为低音单元的震动系统最大线性位移量即反映了扬声器系统的大动态性能。如线性位移量偏小,则在高声压级大动态时,不但低音不能有效重放而且各种失真也会增大,特别是影响音质的奇次谐波失真。现在大多数多媒体音箱的磁路设计也欠佳,磁体小,上下夹板导磁率低,对振盆控制能力低,因此而引起的非线性失真也较大。因此在现代多媒体音箱中的总的失真率将达到7%左右或更高。这在HI-FI看起来是不可容忍的。还有就是振盆材料,由于近年来低档PP盆,防弹布盆,玻璃纤维盆,碳纤维盆的价格日益低下,再加上外观好,因此更多的被用在了多媒体音箱上来,但殊不知,后三种振盆的自阻尼很小,工作状态是极难控制的,一般在中高端的某一频率点上会产生很多的失真,大到不可忍受的地步,这个频率点就是我们常说的盆分裂点。因为现代多媒体音箱都没有分频器,再加上设计不合理的箱体,是很难压制这个分裂点的。而第一种振盆即PP盆,虽然听起来韧性好,中频饱满,低频富有弹性,但由于刚性相对较低,因而在大音量下引起的失真也较大。中频的层次感也不是很好。而相对个性较小,较容易控制的质量好的纸盆单元,却很难见到有厂家应用。就个人DIY制作而言,南京的110,150系列防磁低音,银笛的QG4,QG5系列防磁高音单元,都是不错的DIY选择,要求高一点的还可以选择惠威,发友等厂家专为多媒体音箱设计的

音响摆放位置教程

音 响 摆 放 位 置 通 俗 教 程 在音响诸事中,音箱摆位占多少分量?假若您要这样问我,我的回答是:要让音响好声,空间条件、器材的搭配、音箱摆位以及用家微调等四大项缺一不可。其中,音箱摆位是不需要花钱但又可以让音响好声的方法,所以我愿意说音箱摆位不是占二成五的重要性,而是占五成的重要性。假若您不信,请仔细地把各种音箱摆位方式试过,我想届时您的想法就会改变了。 在告诉您如何实施“摆位8法”之前,我还要先向读者们揭示一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音箱与聆听空间是一体的”,声音的各种表现都是在音箱与聆听空间二者的互动中产牛。或者,我更要说,空间、音箱摆位与聆听位置的选择是三者互动的,尤论您的宁间条件是如何的恶劣,如果能够找到三者互动的最佳平衡点,就能够让音响发出好声。 此处“音箱摆位八法”中,我把原来的“上柜法”去除,以“耳机摆法”取代,因此还是保持8法。 第一法:三一七比例法 方法: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音箱摆在三分之一长度处(一),两音箱之间的间隔为房间三分之二长度的0.7倍(七)。音箱最好要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不过没有向内投射也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效果:此法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例如约1:1.25:1.6或约l:1.6:2.5)的空间,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这是音响论坛经常推荐读者尝试的摆法。 第二法:三三一比例法 方法: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宽度也均分为三等分(三),音箱摆在长度与宽度的第一等分交点上

(一)。音箱可以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甚至不需要向内投射也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 效果:此法适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的空间。它与“三一七比例法”的精神是一致的,唯一与“三一七比例法”不同的是二音箱之间的间隔较窄。此法也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美国TAS杂志总编喜用此法。 第三法:螺孔摆法 方法将音箱摆在房间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长度之间,然后将两音箱尽量靠两翻墙(如房间很宽则不需要紧靠侧墙),两音箱的向内投射角度要大于45°。聆听位置要在投射交叉线交点之后0.5—1米之间。 效果:此法专治高音太尖锐、中音太瘦、低音不够的缺点。而且,面对许多恶劣的环境时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这是“音响论坛”针对普遍不良空间所提供的有效摆法。 第四法:正三角形法 方法:第一个条件是音箱要离开后墙(至少要有1米以上)与侧墙(至少要有0.5米以上)。第二个条件是将两个音箱与聆听位置,画成一个正三角形。第三个条件是两音箱的向内投射角度也要45°或更多。第四个条件是这个正三角形可大可小。房间小,后级功率不大时正方形小些;房间大,后级功率大时正三角形就大些。效果:这就是俗称的近音场听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四面墙反射音对音箱直接音的过度干扰,因此而得到很好的定位感以及宽深的音场。这是能够听到最多、最直接、最清楚细节的摆法。许多评论员在评音响时喜用此法。这也是Venture音箱老板杨和光喜喜欢的摆法。 第五法:长边撂法 方法将音箱反其道摆,以房间的长边为音箱后墙,其余按照正三角形摆法:聆听位置不可贴墙,至少要留—尺距离。 效果:中频与低频量感会增强,音场深度会较差。如果第一到第四法都无效时,可以尝试使用。 第六法:菱形摆法 方法:此法只限正方形空间使用。将正方形空间视为菱形二边靠墙处。音箱后面的菱形尖角与聆听位置后面的

2.0音箱正确摆放音效提升听得见

2.0音箱正确摆放音效提升听得见 ?可别小看了 2.0音箱的摆放问题,也就这很多人不当一回事的问题却对音箱的发挥有着很大的 影响。 放起了喜欢的音乐,可是怎么听都觉得声音没有预想的那么好。笔者实地一看,原来是音箱在摆放上岀了 问题,可别小看了 2.0音箱的摆放问题,也就这很多人不当一回事的问题却对音箱的发挥有着很大的影响。 音箱与环境的关系 音箱与后墙之间的距离对声场表现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音箱离后墙较远,重现现场的逼 真度较强;若音箱过于靠近后墙时,就容易破坏音色平衡度,就不容易营造岀真实的声场表现。另外,箱 体距离后墙的多少,也要视具体音箱而定。有些音箱靠近墙壁时可明显增强重低音,使音乐更有力度和量 感,远离墙壁时音乐就显得淡薄。但如果箱体与墙壁的距离太近,声音会变得又厚又重,过犹不及。根据 一些音响发烧友的经验, 欲取得最佳低频响应, 音箱与后墙之间的距离应是房间长度的1 / 3左右(图1 ), 当低音效果不明显时,可以试一试改为长度1 / 5。 ?图1音箱与后墙之间的距离 对于低音质感不足的音箱,不妨借助墙壁来提升其低音效果。但朋友的这款三诺 相孔位于机箱背面,因此不宜靠墙面太近 笔者的一个朋友向笔者抱怨一件事:新买了一台 2.0音箱,往房间里一摆就 N-35G 音箱倒

听者与音箱的关系 要想听到好声音,聆听者应在音箱的正前方,距离应比左右两只音箱的距离大些。美国音响杂志 《The Absolute Sound》的创办人哈里皮尔森先生总结出一个三分一公式”摆放法(图2 ),这里我们 就以朋友的三诺N-35G 音箱为例。图中L、R、P三点分别表示左右N-35G 音箱和聆听者,L、R、P三 点大致应成等腰三角形,L、R两点之间距离以1m?1.5m为下限,因房间和具体情况而异;d距离应大 于L、R 距离,聆听位置离其后墙面的距离h 至少应当大于0.6m, 而且h 值应当大于g 值。L、R 与两侧墙壁距离至少大于0.5m 。如果你的音箱是放在电脑桌上,也应该遵循这个摆法(图3)。不过应当将音箱稍稍上仰或者靠桌边摆放,以避免反射声。

音响系统调试方法

一)调试前的准备1、音箱位置的摆放:舞台主扩音箱朝台前两侧摆放,分体式音箱中低音音箱在最下,中音音箱于中间,高音音箱放在最上,因为低音箱发声方向性小,人体、桌、椅等物体吸收少。高音音箱方向性强,易被物体吸收。两套音箱的辐射区尽量彼此相叠,以增大立体声听音区。歌舞厅两侧的辅助扩声音箱箱口偏向厅后区,以满足后区观众听音需要,使厅内声场分布较均匀。不宜在厅后墙壁置音箱,要确保声像统一,避免出现反馈。 2、音箱接线:音箱接线必须采用音箱线,每根应在200 股以上。音箱线两根颜色不同,连接音箱和功放输出端子应严格区分,两个声道完全一致,决不能错接,否则会导致音箱反相放声,使声场分布不均匀,放声音质变坏。 3、音响设备的连接:音响设备连接必须采用音频电缆,电缆屏蔽线和芯线应牢固焊接,避免虚焊现象出现。注意各插头的接线规则,不能任意颠倒,尤其卡侬插头平衡连接,卡侬插头与大二芯插头做平衡非平衡转换连接,应按规范进行。调音台后接设备的前两台尽量采取平衡方式连接,以减少系统噪声,提高抗干扰能力。常用连接中卡侬插头的 2 脚与大二芯或大三芯插头的尖端芯连接。 4、依照各种歌舞厅音响设备的连接图接好调音台、音源以及周边设备。 5、调音台的输入通道参量均衡提衰量处于0dB 状态,输入推子和主控推子均处于最低位置。 (1)压限器:噪声门阀关闭,输入增益0dB ,压缩阀处于0dB ,压缩比2:1,启动时间10ms ,回复时间500ms ,输出增益0dB

(2)(房间)均衡器:输出增益0dB ,各刻度频点处于0dB 上,提衰范围±2dB ,低切键弹出。 (3)延迟器:处于直通状态。 (4)反馈抑制器:处于旁路状态,削波电平调节放在2 点位置。 (5)激励器:激励电平按键弹出,调谐旋钮处于12 点位置,混合比例旋至最低位置,低音补偿处于关闭状态。 (6)电子分频器:各频段放大量放在9 点位置,低端交叉点频率放在800HZ ,高端交叉点频率放在2KHZ 上,输入电平调在0dB 处。 (7)功率放大器:将左右声道输入电平调节放在满刻度的2/3 上,使功放留有储备量。 (8)效果机:置于旁路状态。 (二)系统开机 先接通调音台电源,接着接通周边电源,最后接通功率放大器(功放)电源。将调音台的输入通道推子推至2/3,输入通道增益调至4/5,主控推子推到0dB 左右,试听整个扩声系统的静态噪声,若总的静态噪声较大,打开压限器噪声门,直到噪声稍能听见为止,拉下主控推子,输入声音信号,将左、右声道主控推子再推起,播放声音。

煲音箱的知识与方法

刚入手了个音箱,搜集了一些关于褒箱的知识,与大家分享,感谢文章作者。 〖转〗关于“褒”音箱的知识!(附漫步者煲箱工具连接) 发表于2006-5-13 15:52:54 https://www.360docs.net/doc/a96593503.html,/thread-325629-1-1.html 让有源音箱脱胎换骨 ● 让有源音箱脱胎换骨的秘诀 有源音箱——简单,插上电源就能用!很多朋友心里都是这么想的,但是往往越简单的东西里面蕴含着越复杂的道理。如果你到一个资深的发烧友家里去会发现既便是同样一对音箱,在他的陋室里吟唱出来就别有一番滋味,难道是打摩过了吗,再或许店家偏心,给了他“极品”……其实,都不是,只不过因为他知道应该怎么侍弄她,才能让她焕发出最迷人的风采。其实,做到一切并不复杂,就和有源音箱的使用一样简单,唯一需要的是您花一点时间阅读本文和耐心。 下面,就是一些经验之谈,让您的宝贝音箱判若两人的秘诀: ● 煲箱 喜欢武侠小说的朋友经常看到这么一个情节: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被武林高手打通奇经八脉,结果内力大增,煲箱(Run In)同样如此,煲箱的结果就是像这位少年一般,乳燕初啼时发音有点不规范,声音会有毛刺感,高音不透亮,中音不圆润,低音不浑厚,但煲熟后却像历经沧桑、经验老到的大师一般,带给人回味无穷的动人歌喉。 我们再可举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比如新手机,前几次一定要长时间充放电以充分激活电池;再比如新购的电器或者电脑,在七天内一定要日夜使用,促使其老化以提早暴露问题,在老化阶段结束后,产品会进入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稳定使用期;刚买的新车,主人一定要通过人机“磨合”过程,才能和机械部件一起达到最佳状态,越用越顺手,用资深驾驶员的话来说是与汽车谈“恋爱”。这些,均说明了“煲机”的重要性。 那么,为什么煲箱能有这么大的功效呢?主要原因是在煲箱前,喇叭单元振膜与胶边结合比较紧,所以声音比较紧,比较生硬,音场不够开阔宽广,声像定位能力差,低音束气成团威力不足,而通过“煲”——即长时间连续开声使用后,音箱的喇叭单元“老”化柔顺了,系统松弛下来,功放单元的手脚也活动开来了,各部分参数趋于稳定,因而不再发出刺耳的噪声,声音也会变得比较圆润、甜美。 ● 那么煲箱需要多长时间呢?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有源音箱的特性,低档有源音箱(200元以下)采用的元件质量很次,泡沫边,小喇叭,花大力气煲箱实在没有什么意思,因此煲箱只是针对中高档有源音箱而言。大家知道,有源音箱为保证声压,灵敏度通常很高(88dB以上),它不同于无源音箱的低灵敏度,所以煲箱不需要很长时间,通常有100~200个小时足矣,而且,跟喇叭单元的材料密切相关:纸盆单元,通常表现为声音单薄,空洞,但是因为纸盆单元本身振动特性较好,容易驱动服帖,所以需要的时间比较短。 羊毛盆单元:低音部分先天不足,但中高音要煲到柔顺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防弹布单元:喇叭因为振膜偏硬,要煲得松一点时间会更长。

7种立体声音箱摆位法

7种立体声音箱摆位法 ●轴线内侧法 买回中意的音箱后,很多朋友会感觉到效果没有在商家试音室里听到的那么好,甚至会觉得换了一套音箱似的。别急,由于您的房间大小、布局会与商家试音室存在一些差距,必然会导致音箱声音的重现。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观点:音箱与聆听空间是一体的,声音的各种表现都是在音箱与聆听空间二者的互动中产生。因此无论您的居室空间条件是如何,应该都能够找到一种适合该空间的音箱摆法来取得最好的效果。下面,就是我们收集整理的一些在典型居室空间中的七中音箱摆法说明。 摆法:首先将音箱摆在房间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长度之间,然後分别将音箱尽量靠侧墙,如果房间太宽的话则不一定要紧靠侧墙。音箱的向内角度要大于45度以上,聆听位置要在两个音箱的投射角交叉线交点之后约0.5-1公尺之间。 效果:如果你的听因环境复杂,什么吸音不对称、个房三尖八角、房间太细长,而你的音箱的声音高音尖锐、中音瘦、低音又不够的话,以下这个“轴线内侧法”相信会帮到你啦。 ●正三角形法

摆法:第一个条件是音箱要离开后墙(至少要有1公尺以上)与侧墙(至少要有0.5公尺以上)。第二个条件是将二个音箱与聆听位置画成一个正三角形。第三个条件是二音箱的向内投射角度也要45度或更多。第四个条件是这个正三角形可大可小。房间小、后级功率不大时正方形小些;房间大、后级功率大时正三角形就可扩大些。 效果:这就是俗称的近音场听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四面墙反射音对音箱直接音的过度干扰,因此而得到很好的定位感以及宽深的音场。这是能够听到最多、最直接、最清楚细节的摆法。许多评论员在评音响时喜用此法。 ●三一七比例法

摆法: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音箱摆在三分之一长度处(一),二音箱之间的间隔为房间三分之二长度的0.7倍(七)。音箱最好要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不过没有向内投射亦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 效果:此法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例如1:1.25:1.6或1:1.6:2.5)的空间,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 ●三三一比例法

选择家庭影院的音箱的8个技巧

选择家庭影院的音箱的8个技巧 家庭影院音箱也称A V音箱,它与高保真(HiFi)音箱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无论是A V音箱还是HiFi音箱,都应达到高保真音箱的最低性能要求。音箱是主观评价色彩较浓的器材,因而普通消费者在选购时难以把握,本文提供的选购技巧,侧重于实用和可操作,希望能增强消费者的对不良器材的免疫力。 1.注意扬声器振膜材质的区别: 对于家庭影院音箱来说,形式多样,有主音箱、中置和环绕等,首先要求各声道音箱的音色统一。音色是音箱特性的综合反映,要求普通消费者有效把握困难较大。一般说来扬声器振膜材质的不同,对音色影响较明显。 锥形振膜的材料主要有普通纸盆、掺羊毛盆、表面喷涂树脂纸盆、PP盆、碳纤维编织盆和玻纤盆等。普通纸盆应用广泛,价格低廉,其音色基本属中性,缺陷是频响的中高段在分频时不易处理,外观上也有局限。掺羊毛纸盆音色圆润,带给人一种温暖感。表面喷涂树脂材料的纸盆,外观上有改观,音色表现趋于纤细。纤维编织盆的内阻尼较大,响应平坦,易于进行分频连接,但价格较贵,低音处理不好会有硬紧的主观听觉感受。PP盆的中高频放送较好,层次感强,但作为低音在家庭影院中使用受到限制。 球顶形振膜一般用于中高频扬声器。材料有硬球顶如铝合金和钛合金等,软球顶如丝膜、布膜和尼龙膜等。硬球顶频响较宽,声音穿透力强,层次感好。软球顶频响平坦,音色柔和。硬球顶扬声器一般擅长重放模拟音源的信号,软球顶扬声器一般擅长重放数字声源的信号。这仅仅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由此得出一个结论:硬球顶扬声器是低档配置,软球顶扬声器是高档配置。如果此说成立的话,大量使用钛膜的JBL公司岂不是只能生产低档货?实际上,硬球顶扬声器最适合应用于三分频音箱,软球顶扬声器的应用相对要容易得多。另一方面软球顶扬声器的价格相对较低,通常仅为硬球顶扬声器1/3~1/2,所以市售音箱多使用软球顶扬声器。但是,在家庭影院中,由于声音动态较大,而软球顶扬声器的动态较小,在大功率下声音较易发毛,这一点购买时要特别注意。 消费者对扬声器的音色有个大致了解,购买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使用何种音箱,如感到把握不大,最好使家庭影院的几种音箱的扬声器振膜材料一致。 2.注意双低音音箱与无源辐射型音箱的区别: 双低音音箱是指一只音箱使用两只口径相同的低音扬声器,双低音音箱的低频辐射效率较高,水平指向性好,较适于家庭影院使用。而无源辐射型音箱为一只低音扬声器加上一只无源辐射体,从外表来看两者很相似,在同规格下,双低音音箱的成本、价格及承受功率要大于无源辐射型音箱。两者鉴别方法如下,放音时,分别压住两只低音振动单元,两者声音均变小且没有明显区别,则应为双低音音箱。如果出现压住一只低音振动单元,声音变小,压住另外一只低音振动单元中频声音没什么变化,仅仅是低音效果减弱,则后一个为无源体。 3.中置音箱的选购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