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29年,我国发现了第一颗完整的头盖骨化石,震惊了世界。该发现将人类历史提前了50万年,使中国成为当时全人类的发源地,这种骄做和自豪多年保留在中国人的

心中。这个头盖骨化石是下列哪一古人类的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毛泽东在《贺新郎·咏史》中吟道:“人猿相揖别(注:揖别有拜别之意),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对“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

B.人和猿在几个磨过的石头旁边告别了

C.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

D.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磨几个石头

3.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

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4.某原始时代人类遗址中有稻谷、稻秆、稻叶堆积。这处遗址不可能是()A.玉蟾岩遗址B.贾湖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5.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首领就是被后

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

A.炎帝和黄帝

B.尧、舜、禹

C.黄帝和蚩尤

D.炎帝和蚩尤

6.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提取和发现青蒿素能够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而荣获【最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国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那么相传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开山鼻祖是()

A.炎帝B.黄帝C.尧D.舜

7.嫦娥奔月的故事大约发生于夏朝。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070年是()

A.公元前21世纪前期B.公元前21世纪后期

C.公元21世纪前期D.公元21世纪后期

8.帝王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

B.禹传子家天下

C.西周分封制

D.商鞅变法之后

9.《荀子》一书中写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表明,周初最受周天子信赖的人是()

A.周王子弟B.周王亲戚C.有功之臣D.旧邦首领

10.表格归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如图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A.商、春秋

B.商、东周

C.东周、春秋

D.东周、战国

11.奴隶制虽然十分残酷,但它取代原始公有制是历史的进步,根本原因是

A.国家的产生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

B.启继禹位,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C.这种制度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D.奴隶制的残酷性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12.据《通志》载“曹氏,叔振锋,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丘,为宋

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由此可以导致曹姓形成的制度应该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13.以下关于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战国时期合纵战略示意图B.战国时期连横战略示意图

C.有“合众弱以攻一强”之意D.图中战略的代表人物是苏秦

14.“王(周桓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以上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周桓王权力强大

B.诸侯争霸加剧

C.郑伯成为霸主

D.周王室已经衰微

15.“工匠精神”就是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我们今天在博物馆看到的艺术品,比如青铜器、瓷器,还是玉器、绣品,无论设计、做工还是品质,都令人惊叹。如图为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6.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马陵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7.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A.管仲改革之时B.周平王东迁之际C.商鞅变法之后D.晋文公称霸之前

18.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19.历史学家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字母文字的起源B.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D.商代的文字

20.鼎是一种礼器,用于祭祀。相传夏禹铸造九鼎,鼎后来就成为政权的象征。春秋时,下列哪位诸侯有夺取周朝天下之意,向周王朝示威,问周朝使者“鼎之大小轻重”()

A.吴王阖闾B.晋文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

21.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并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人格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韩非

C.庄子

D.荀子

22.对那些没受过教育,又有不良倾向的青年或者家贫子弟,孔子也不歧视他们。这反映了孔子教育主张中的()

A.有教无类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因材施教D.以“德”教化人民

23.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大禹B.商鞅C.管仲D.李冰24.“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在中国古代居民家中常常可见“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这类匾额或门联。古代家庭崇尚的积善、忠孝和耕读应是迎合()

A.老庄之学B.孔孟之道C.墨家学说D.法家理论25.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铁型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C.《春秋争霸:加强了周天子的王权》

D.《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

二、综合题

26.我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请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为原始人曾使用过的生产工具叫耒耜,它的出现表明哪个生产部门有了一定发展?

(2)江西新干县一座商朝后期墓葬出土青铜器475件,其中有成套的农具。图二为青铜器犁头。请写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青铜器的名称,并回答我国青铜时代主要处于哪些王朝统治之下?

(3)图三为现藏上海博物馆的青铜牛尊;图四是公元前6世纪的铁制农具。请结合图三、图四写出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表现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生产工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业。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记)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材料三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落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候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了史前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方式。请

写出以这种方式产生的两个部落联盟首领,并指出“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2)据材料二,西周初年周王实行什么制度管理国家?大思想家孔子的家乡属于哪一封国?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请候的初

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4)请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春秋争霸战争的利与弊。

28.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史记》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中“霸诸侯,一匡天下”说的是春秋首霸,请写出他的姓名。

(2)材料二中“坏井田,开阡陌(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急耕战之赏”指的是商鞅变法内容中的哪些措施?

(3)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跻身社会上层,那么

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4)商君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君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29.春秋战国时期,诸候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已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回:“爱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修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材则三某中学七年级(1)班新学期则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争论起来。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钱。”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1)材料一体现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引用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来说明如何实现这一主张的?孔子还有哪些思想主张?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

(3)材料三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观点分别蕴含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

参考答案

1.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这一发现将人类历史提前了50万年,使中国成为当时全人类的发源地,C项符合题意;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项不符合题意;蓝田人遗址在陕西省蓝田县东15公里处的公王岭和县西北10公里处的陈家窝村两地,1963年9月,在陈家窝村厚30米左右的红色土层底部,发现了一个老年女性下颌骨化石,B项时间不相符;山顶洞人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1930年发现,1933~1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D项也不符合题干的时间;由此可知,ABD三项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2.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动物再高级,不会制作工具。人类从会制作简单的石器工具开始,就可以称作人了,C项符合题意;ACD 解释的含义与题干表达内容不相符合。;所以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的准确识记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面的要求,有相当难度。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能够制造工具是人类最大的进步,直立行走的他们更加的适应了环境,取得了更好的进步,应该重点识记。

3.D

【详解】

题干的三幅图片分别指半坡人住的半地穴式房子,使用的陶盆和纺轮。故答案选D。

4.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稻谷、稻秆、稻叶堆积”的信息,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秆、稻谷,稻秆出土时竟然还是黄绿色的,稻谷外形完好,C项不符合题意;玉蟾岩遗址和贾湖遗址都有水稻的发现,AB项不符合题意;半坡居民种植的是粟,在半坡遗址不可能发现水稻,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5.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几个比较大的部落,黄帝、炎帝、蚩尤。他们之间为了争夺大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而进行的战争,黄帝在阪泉之战中打败炎帝,炎帝归顺了黄帝,和黄帝族联合打败了蚩尤,这一部落成为了后来的华夏族,所以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故选A。

6.A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相传是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开山鼻祖,A项符合题意;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被称为“人文初祖”,B项不符合题意;尧和舜是原始部落时期的首领,但不是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开山鼻祖,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7.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的纪年方法在公元纪年法之前,它从大数向小数过渡。公元前纪年数字越大时间越靠前,公元前2070年是公元前21世纪的前期。故选A。

8.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9.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西周分封的诸侯中姬姓周王子弟占了绝大多数,这表明周初最受周天子信赖的人是周王子弟,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专题复习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目的,诸侯的义务,影响。会画简图表明西周形成的等级制度。

10.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社会的更替的顺序是夏、商、西周。西周灭亡后,历史上进入东周。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之后是秦统一六国。故选B。

11.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时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简陋;而奴隶制取代原始公有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打破了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关系的狭隘性,从而有利于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的发展,为整个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奴隶制虽然十分残酷,但这种制度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相适应。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

12.C

【解析】

依据题干史料可知,曹氏被周武王“封之于陶丘”,是周武王分封的对象,因此其姓氏来源与分封制有关,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3.B

【解析】根据图中可以看出这是战国时期,秦国分化六国联盟的办法,称之为连横,连横即连一强以敌众弱,目的是分化六国的实力,以便将之各个击破。合纵是合众弱以抗一强秦国,故选B。

点睛: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掌握合纵和连横的策略、示意图和目的结果等知识。14.D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王(周桓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

之”分析可知,以上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周王室衰微,没有能力夺郑庄公的权利。春秋时期社会的主要特点是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

15.B

【解析】

根据图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图片中的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其中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16.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争霸中的战役,故含有①的ACD不合题意;桂陵之战、长平之战、马陵之战属于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故B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7.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后出现的情形,与商鞅变法的措施有关,即奖励军功,奖励耕织和实行县制,C项符合题意;管仲改革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齐国,周平王东迁之际是东周的开始;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霸主;ABD均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要求,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可从时间上分析,分析选项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分析题干情形有关的具体史实,并从选项中直选也可。

18.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历史统一的趋势日趋明显。故正确答案为D。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清末发现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记载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起源于古埃及,B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0.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知这个事件指的是问鼎中原,春秋时期,楚庄王带兵北伐,以朝拜的借口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小,有夺取周王朝天下的形势。故选C。

21.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并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人格,还主张“清静无为”,C项符合题意;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A项不符合题意;韩非是法家学派的创始人,B项不符合题意;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的人物都不是道家学派的人物,排除;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指的是该人物也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逐一分析四个选项可知,只有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他三项人物都不是道家学派的人物,可以利用排除法解答本题。22.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对那些没受过教育,又有不良倾向的青年或者家贫子弟,孔子也不歧视他们,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材施教是孔子总结出的教学规律、以“德”教化人民是孔子在战争上的主张,因此BCD选项排除。

23.D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D选项符合题意;大禹主要成就:治理滔天洪水,建立夏朝。A选项不符合题意;商鞅,战国时期在秦国主持变法。B选项不符合题意;管仲,辅助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李冰修建都江堰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24.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古代家庭崇尚的积善、忠孝和耕读与儒学有关,迎合孔孟之道,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5.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以“尊王攘夷”为号召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进一步削弱了周天子的王权,故《春秋争霸:加强了周天子的王权》不符合史实,C符合题意;A项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故《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符合史实;B项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故《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符合史实;D项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起来,故《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合史实;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6.(1)农业。

(2)①司母戊大方鼎。②夏、商、西周。

(3)牛耕的出现和铁制农具的使用。

(4)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图片中的耒耜是河姆渡居民用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工具,该工具的出现表明原始农耕的发展。

(2)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后母戊),该鼎是商朝时期所铸造,代表了商朝青铜铸造的特点。我国青铜器从夏朝出现,一直到西周,都是青铜器时代,到了东周的春秋时期开始出现了铁器。

(3)根据牛尊的造型可知,牛鼻环的出现表明牛被人们用来从事某种活动,根据所学可知,春秋后期就已经出现了牛耕;图四为铁农具,最早也是出现在春秋时期,到了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已得到了推广,这是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生产力提高的重要表现。

(4)从骨器到青铜农具再到铁器,每一次生产工具的革新都会带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27.(1)舜和禹。启。

(2)分封制。鲁国。

(3)巩固周王的统治。

(4)弊:破坏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利:促进社会变革;加强了中原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

【解析】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了史前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方式是禅让制;禅让指的是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中国历史上从“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材料中“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故乡是曲阜,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朝初期的生产力并不发达,以自然经济为主,所以具有分散性,为了维护统治,周初的两次大分封把土地分给诸侯,诸侯为周王室承担义务。根本上还是为了维护统治。

(4)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可知,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在大国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加强了,形成了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

国、西方的秦国、北方的燕国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是大国争霸破坏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

点睛:关于西周的分封制还应该掌握分封制实施的原因、内容、诸侯的义务和权利、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等知识。

28.(1)齐桓公。

(2)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3)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4)成功;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详解】

(1)根据题干信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可知,这一霸主是齐桓公。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周王也派代表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根据材料二“……坏井田,制阡陌,急耕战之赏”等信息可知,材料中谈到的商鞅变法的措施是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和田宅。

(3)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和田宅”可知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跻身社会上层,他最合法的途径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4)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成功了。因为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并且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虽死,但其主持的变法内容得以保留,其变法的意义和精神永存。因此,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29.(1)“仁”“爱人“或“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视“礼”,重视道德教化作用,主张以德治国。

(2)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3)劳动委员:法家;班长:儒家;生活委员:道家。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可知,体现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材

料中的“爱人”体现了如何实现“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主张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视“礼”;重视道德教化作用,主张以德治国等等。

(2)根据材料二中的内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体现的是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了要要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体现了学习的方法。

(3)根据材料三中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钱。”体现的是法家的思想,依法治国;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体现的儒家的思想,仁政;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体现的是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