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

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学习重难点:从课文的学习中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知识连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政协,它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

1949 年9月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制订了具有临时宪法

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其他法律制度,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 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这一 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祖国的生日。从这一天起,在中国共 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翻身

解放,当家作了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把每年的

10月1日定为国庆

节。 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54门礼炮代表我国54个民族(我国现有56个民 族。54个是根据当时的统计数字),28响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

28年(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好经历了 28年

的历程)。

导学过程:

、预习导学(课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感情。

2 、利用各种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学习目标: 教学

(纠

栏)

1、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勾画出场面描写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二、达标检测

1听写词语

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

欢呼、肃立、沼泽、嗓音、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2、默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

四、我的收获:

五、知识延伸: 读读同步阅读中的《我是中国人》看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影视图片资料。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2、我能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

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3、我能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知识连接:

关于场面描写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就构成了场面。而场面描写是这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描写。那么,怎样进行场面描写呢?

①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场面描写必须首先写出某一个特定场合的整个面上的

情况。这如同电影中的“大全景”拍摄。场面描写不是写出面上的情况就行了,也就是说场面描写既要写出总的轮廓,又要写出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

②突出重点,写出气氛。既然是场面,必然会有很多人物,因此,就要分清主

次。详写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略写次要人物,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此外,还应注意把握场景,写出气氛。众多人物活动的场面,无疑会营造出种种不同的气氛。有

热闹的,有冷清的,有欢乐的,有悲哀的。真实地再现某一特定场合下的特定气氛,

有助于表现所描绘的场面的特点。

③层次清楚,有条不紊。场面描写既要全面顾及特定场合下的各个方面,又要

重视场面气氛的渲染,常常出现人多、事多、物多、景多的情况。因此,先写什么, 怎样写才能使人感到层次清楚,就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常见的写法有总分顺序、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某一场面的描写究竟采取怎样的顺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导学过程:

、预习导学(课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重点词来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人

民群众爱党爱国的热情。

2、勾画细读场面描写的句子,看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26 开国大典(修进)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从记叙大会开始,这种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壮的声音……”这样两个长句子,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当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话,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除表达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外,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你看,“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战士们挺着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这些描述,无不渗透着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完整版)建国大业观后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 导读:本文是关于建国大业观后感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建国大业》观后感】 9月17日,在《建国大业》上映的第二天有幸观看了这部历史影片,精良的制作、演员阵容强大都是这部影片吸引观众眼球的诉求点,为新中国60华诞献礼也成为这部影片的宣传口号。前来观看影片的除了年轻人之外,一些父辈、祖父悲人们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影片讲述了自抗日战争后重庆谈判到开国大典的国共两党的纷争,影片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战上,而是通过对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深度刻画,从两个人的处境上反映内战的形式变化,二人的形象都非常饱满,尤其是蒋介石儿子蒋经国的细分较重,肩负父亲给于的重任为了稳定上海物价大义灭亲,对孔家的囤积物资行为进行打压,但是当宋美龄赴美求援被拒,副总统李宗仁分裂国民党,父子二人心知大势已去,南京的成群的白鸽围绕着父子的沉默盘旋,似乎寓意这战争的结束,和平来了,但是不属于他们。 从战略转移时的消瘦,毛泽东随着解放军的节节胜利逐渐精神饱满,当北平解放的消息传来,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喝着高度白酒高唱国际歌,在“英德纳雄纳尔——”的歌声中,毛泽东倚着墙壁,回忆起征战的岁月——抗战转内战,多少苦难终于结束了,表情里难掩兴奋。当最终1949年10月1日的阅兵式上,毛泽东站在检阅部队

的汽车上,往事再次涌向心头,一代伟人也留下激动的泪水,为逝去的先烈,也为自身灵魂的解放。 影片除了叙述角度独特,人物刻画饱满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演员阵容了,172位知名演员在150分钟的影片里不到一分钟就有一位明星出现,除了唐国强、张国立等绝对主演外,其他明星的戏份少得可怜。刘烨、王宝强、葛优等演员只有一句台词,以影帝梁家辉为首的许多演员甚至一句台词也没有,影片看外之后才发现演员表上竟然有王学兵,问了问朋友才知道他的角色只是一个小兵,只有一个镜头,一闪即过,而我所错过的明星肯定不止他一个。 整个影片的场面宏大,张弛有度,也穿插着几许或感动或幽默的镜头。记忆最深的有这几个。第一就是,刘烨饰演的老兵在毛泽东检阅部队时向毛泽东敬礼的镜头,用最大的力量喊出“我代表活着的、死了的红军老战士向毛委员敬礼”,场面非常感人;第二是毛朱周刘四人酒后高唱国际歌的场面,让人感慨;第三是宋庆龄在上海一早醒来发现街上躺满了为了不惊扰市民而就地休息的解放军战士,宋庆龄神色庄重,深受感动。幽默的场面也不少,王宝强所在的团奉命解放北平,在北平城门脚下将城门当成地主大院,要求葛优饰演的团长出动炮兵予以摧毁;在议定国旗和国歌的时候,冯巩扮演的代表连续两次被人抢了发言权,最后用天津话说了句“我想说的他们已经替我说了”,让人忍俊不禁;另外范伟饰演的厨师和笑星郭德纲饰演的摄影师也为影片增添了几分幽默。 影片最后在开国大典的真实影像资料中结束,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2021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考试题及答案(下载)

2021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考试题及答案(下载) (时间:60分钟满分:100) 班级:姓名:分数: 一、看拼音,写词语。 qī xīwū yājiǎo bàn fàn mài là yuènóng chóu bǐ cǐáo yè 二、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和带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打“√”。1.正.月(zhēng)曝.晒(pù)澄碧张冠李戴() 2.苔藓.(xuǎn)和蔼.(ǎi)潮汛余音绕粱() 3.斗篷.(peng)记载.(zǎi)干燥斩钉截铁() 4.缝.隙(fèng)瘦削.(xuē)蔗糖悬涯峭壁() 三、形近字组词。 牺(______)彻(______)迁(______)炊(______)悼(______) 洒(______)沏(______)歼(______)饮(______)掉(______) 四、词语聚会,并选择两个造句。 前(____)尽(____)弄(____)成(____)全(____)贯(____) (____)出心(____)(____)(____)有味虎视(____)(____) 化为(____)(____)(____)(____)有词(____)(____)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词填空。 瞻仰注视环视遥望眺望 1.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______)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2.他们在天际遨游时(______)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 3.他走了进来,迅速地(______)了一下整个屋子。 4.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______)这鲜红的国旗。 5.他久久地(______)着这幅画,陷入了沉思。 六、按要求写句子。 1.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带着我从树林边走过。(改为“被”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树林里的鸟真多啊!(改为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用划线词写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丁香结》中,作者从形状、______、香味三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丁香花,并由此展开联想。“结”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都描写了盛大的场面,课文在描写这些场面时,都运用了 ________的方法。 3.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26课开国大典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6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qíng zhe xié shāng gāo sǒng dàn shē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guǎng bōdiàn n iǔzhān yǎng piāo f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给形近字组词 奏________ 协________ 潮________ 捡________ 檐________ 闸________ 奉________ 肋________ 嘲________ 检________ 瞻________ 阅________ 3.写出近义词。 汇集—________ 擎着—________ 提着—________ 幽静—________ 4.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掌声________的宣告________的声音________的掌声________的帽子________的欢呼________的火花________的灯火________的语调 ________地前进________地挥手________地高呼 5.查字典填空。 (1)“序”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 (2)“副”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 6.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汇集聚集 ①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那儿也________着许多爱鱼的人。 ②丁字形的广场________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诞生出生 ③小明于1989年6月________了。 ③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了。

《开国大典》教案优质课完美版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之七 第一课时 ↘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②过渡:(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a.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b.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 擎檐瞻 qǐnɡqínɡzhān yán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 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 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②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①练习分段。 a.默读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b.学生讨论。 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②披文入境。 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七个镜头: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③合作研读。 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准备)。

开国大典练习题

26 开国大典 一、用“\”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首都(dōu dū)飘拂(fúfó)差不多(chāchà)直奔(bēn bèn)电钮(liǔniǔ)乘车(chén chén ɡ) 二、看拼音,写词语 jiǎn yuè zhān yǎnɡ qí zhì xié shānɡpiāo fú zhǎo zé huì jí dàn shēnɡɡāo cháo diǎn l ǐ 三、照样子,换偏旁组字,再分别组词。 例:协(政协)——胁(威胁) 檐( )——( )( ) 钮( )——( )( ) 仰( )——( )( ) 四、按要求写词语 1.写近义词。 汇集—( ) 次序—( ) 鼓舞—( ) 陆续—( ) 率领—( ) 隐藏—( ) 2.写反义词。 肃静—( ) 热烈—( ) 整齐—( ) 光明一( ) 空洞—( ) 隐藏—( ) 五、选词填空 宣告宣布宣传宣读 1.毛主席庄严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毛主席在群众—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3.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欢呼起来。 陆续连续继续 1.步兵、炮兵、骑兵()不断地经过主席台。 2、一万支礼花()射入天空。 3、阅兵式结束了,群众游行()进行。 六、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开”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在字典中“开”的解释有:①扩大,发展;②发动,操纵;③举行;④起始。“开”在“开会”中的意思是,在“开国大典”中的意思是。七、缩句。 1.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2.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3.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八、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1.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工人、农民、市民、学生、女人等各种各样的人。 2.城楼檐下,八盏五彩纷缤的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3、老公公抡起锄头,把口袋里的狼用锄头打死了。 4、爷爷津津有味地讲述着旧社会的苦难生活。 5、经过普法教育,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6、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7、除夕之夜,月光泻在地上,大地像铺了一层银。 8、妈妈给我买了铅笔盒、语文书,笔、尺子、橡皮等学习用具。 九、根据课文内容填入表示时间的词语。 1.起,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 2.到了,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3.,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4.,群众游行开始。 十、读句子,体会句子意思再填空。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 “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表明 。 十一、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庆七一歌咏比赛参考曲目(完整版)

庆七一歌咏比赛参考曲目 庆七一歌咏比赛参考曲目 在中国大地上 第二篇: 庆七一歌咏比赛主持词 笛: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 凡: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合: 下午好 笛: 七月的阳光红似火, 凡: 七月的花儿艳如阳 笛: 让我们的歌声飘扬在七月的春风里 凡: 让我们的笑容盛开在七月的鲜花中, 合: 让我们一起歌唱七月,歌唱美丽的祖国伟大的党 闽江学院附中祖国成长我成长主题歌咏比赛决赛,现在开始笛:

伴随着祖国的成长,我们学校的民乐特色也走过了多年的历程,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民乐人才。 凡: 你知道吗,就在这个月,我们学校有两位民乐特长的同学受邀去宝岛台湾演出呢,你知道她们是谁吗? 笛: 这你可真问对人了。告诉大家,她们就是初二班的xxx和初三班的xxx同学。我们今天也把她们两位请到了台上。掌声有请xxx、xxx。 凡: 两位同学是在这个月9日参加了福州市小茉莉艺术团前往xx行交流演出的。我们学校其实还有很多具有民乐特长的同学。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够走出去。下面,请大家欣赏由校民乐团带来的《茉莉花》和《南腔北调》两个节目。 笛: 今天,当我们集聚在红旗下,回想毛主席当年在开国大典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的历史画面,依然热血沸腾,心潮激荡! 笛: 今天,当我们沐浴在春风中,回眸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辉历程,不由感慨万千,激情高昂! 请欣赏由初二2班带来的歌曲《热血忠魂天地间》、《让世界充满爱》,指挥: xxx

笛:回顾共和国的历程,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不管经历多大的风浪,我们都挺过来了。因为我们有爱,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下面有请初二8班,为大家献上歌曲《热血忠魂天地间》、《我们是一家人》,指挥: xxx 凡: 沐浴在七月金色的阳光里,任思想沿着岁月的河床,去追赶那七千年的时光。在这片燃烧的土地上,中国巨龙的生命图腾和共和国,在艰难跋涉中步入辉煌。下面请大家欣赏 初一班的歌曲《歌唱祖国》、《学习雷锋好榜样》,指挥: xxx 笛: 如果把祖国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她必须扎根在勤劳踏实的土壤里,只有这样才能根深叶茂。 凡: 如果把祖国比作一艘航船,那么她必须扬起理想主义的风帆,只有这样才能乘风破浪 凡: 让我们携起手来,与时俱进,蓄势腾飞,,为争创省二级达标校而努力奋斗! 合: 今天的演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 庆七一歌咏比赛通知

26《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26开国大典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设计重在通过自读自悟,勾画批注,合作学习,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使学生感悟文本内容,体会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民群众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领略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同时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比较句子,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的精妙;通过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的学习活动,训练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准备图片、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2)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进入情境,兴趣阅读 1.教师板书: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 2.请同学们用以上内容说一句话。请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语。 3.教师简介文章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祖国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4.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内容距离学生比较远,学生体会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开课伊始利用三个词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借助资料的引入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完整篇.doc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该文章篇幅较长,因此,我让学生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学生边默读边找出文章描写这一隆重、热烈、庄严、盛大氛围的语句加以体会,说明理由。学生的自我学习、内化过程从中得以体现。再引导学生朗读,可分别采用齐读、轮读、边读边鼓掌的形式读。语调要高昂,情绪要饱满,体会出人们无比高兴、自豪、激动的心情。引导学生画一画丁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再说说各位置上的设施。这样学生通过动笔画,对此段内容就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是一篇长文,整体把握是必须的,那么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该怎样来引导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文章而不仅仅是走过场呢?如何在深入中避免烦琐和肢解,来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效率呢?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抓住这些点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的方法,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文本的一个支点,牵动整个文本的学习,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仿佛是找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 一、用一个词概括对开国大典的感受──抓住中心,统领一文 会读书的学生可以把文章读成一句话,甚至读成一个词。这是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人性化描述。在课堂上以中心词为切入点,将词语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就可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条理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直达教学目标。另外,抓住这些词语做为整体突破的切入口,也有效地引导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当学生把隆重、热烈、庄严写在黑板上的时候,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便有了具体的落实。 二、这些感受照应了题目中的哪个词?──紧扣题眼,教活一课

开国大典艺术鉴赏

《开国大典》鉴赏 一、观察与描述: 1、提出问题:艺术家是谁,年代,作品的标题,规格,种类。 《开国大典》是董希文的油画作品。 《开国大典》长310厘米,宽176厘米,创作于1953年,属于布上油画。2、描述人物,动物,景物的数量,形态,表情,动作等。 《开国大典》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主席台上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陈毅、贺龙、李立三、林伯渠、叶剑英、何香凝等56人。场面恢宏,喜庆热烈。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表达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人民豪情激昂,迎接辉煌灿烂的未来。 3、描述作品给自己的感觉是什么?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描述(悲伤、欢乐、压抑、激情…) 整幅画给人呈现出喜庆热烈的气氛。 二、形式分析:

1、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 之所以这幅画会产生如此喜庆热烈的气氛是因为首先画面所表现的是新中国成立,这一振奋人心的场景,其次画面上作者为了把握建国庆典庄严喜庆的气氛。以现实主义手法为基调,大胆地打破常规,创造性地运用构图法则,人物安排做到主次分明,以强烈的色彩美和巧妙构图,取得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将建国初期蕴藏在人们心中特有的蓬勃朝气和对建设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2、构图要素分析 (1)作品的形状(长卷形,方形,竖幅,圆形构图等) 作品为纵式构图。 (2)近景,中景,远景的分析(强调,减弱,夸张,变形,寓意,平衡,对称,放射,平稳,动荡,锐利,圆滑,柔弱,刚强) 《开国大典》构图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有着明确的宾主之别,构图的中心不是指画面的中央,而是指表现内容的中心,构成观众注意的焦点。 画面中心:城楼上毛主席立于众之前,居主要位置,身着深色衣服,手拿演讲稿,面带微笑,笔直的站立在画面最突出的位置。在高调的天空衬托下将其伟岸的形象显得更加突出。虽然国家领导人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 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国家领导人位于画面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 此外,画家还大胆的打破常规删减了影响主体形象的柱子和宫灯,扩大了画画的空间,使城楼上的领袖与广场上的群众遥相呼应,即庄重神圣又热烈取得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画家在构图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 (3)形式线的运用(水平线、垂直线、倾斜线、曲线、波浪线、锯齿线、对角线…) 毛主席的中心位置有五个因素都有利突出他的焦点:一、最前面的灯笼,其灯穗很自然的随风摆动偏向毛主席头部。二、众人头顶的(左上至右下)连线及众人脚下的(左下至右上)的连线延长的交点指向毛泽东。三、栏杆及地毯的边线以及几个花盆的摆放也都形成有一定角度的斜面线穿过中心人物。四、地平线在毛主席的胸部以下,突出了中心人物的胸部和头部的位置。五、天上的白云皆以毛主席的头部内中心呈放射状分布,起到了对主体人物的良好的烘托作用。 3、色彩与技法分析 (1)总体色调(暖调、冷调、黑白灰…) 画面整体呈现暖红色基调。 画面的喜庆气氛是由地毯、红柱、灯笼和广场上的红旗的红色基调所形成的,同时红色也有一种庄严与隆重的感觉,有力地烘托了开国大典的主题。 (2)局部色调如何对比(邻近色、类似色、补色…)(色相、明度、纯度) 单纯的色彩,强烈的对比。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

26.《开国大典》阅读练习

26.《开国大典》阅读练习 姓名: (一)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段话写的是场面,作者按顺序,略写的情况,详写和的情况。 2.文中“这庄严的宣告”指的是: 3.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表现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 ..会场。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 ..投向主席台。

4.“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是句,用海洋比喻广场上的人群,把比作海上的波浪。 (二)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参加阅兵式的部队有()、()、()、( )、()、(),阅兵式一共进行了()钟头。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这个比喻句表现了什么? (3)参加阅兵式的部队很多,作者在介绍的时候用到了很多过渡词,请用波浪线画出这些过渡词。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就是最后一句话:从群众开始了到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那一段)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5)这个片段写了 .

人教-五上-26-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全国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

26.《开国大典》 教学内容: 本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来叙述的。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盛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诞生、瞻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出示课件:开国大典的盛况) 2、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 3.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什么叫“开国大典”?本文课题是什么意思? (典:典礼。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大典:隆重的规模巨大的仪式。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4.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主要内容。 本文生动描写了新中国诞生时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情 景,表现了 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反映了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领袖、毛泽东、城楼檐、徐徐上升、诞生、聂荣臻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开国大典(美术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美术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开国大典 刘杨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国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处理及民族绘画与西洋绘画结合的特点。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大幅《开国大典》印刷品一张,[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笔画和年画各一幅。 2、学具:教材,笔记本。 四、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画、石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出示中国画、年画挂历)而西洋画中的主要画种----油画,却以丰富、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次,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开国大典》(出示油画《开国大典》) (三)作者介绍: 作者:董希文(1914---1973年),我国著名的油画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绍兴人。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1934年进杭州国立艺专预科学习,后考入该校本科。1938年在上海美专借读半年,后又去湖南沅陵国立艺专学习。学校内迁贵阳后,常去苗寨写生。1939年随校再迁昆明,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去越南河内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不久回国。1940年到贵州省合作委员会编辑股任职。1943年至1945年在国立敦煌壁画研究所临摹壁画。1946年在北京艺专任教,1949年----197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生前曾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委员,中国美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和绘画组副组长。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研室主任。曾任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创作组长,并作《武

26、开国大典2

2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想象整个“开国大典”的场面,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心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心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板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开国大典》 2、板题:《开国大典》 二、出示学习目标及指导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同桌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课文有关段落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自学时间8分钟。 三、学生自学 四、检测学情 ㈠、填空练习,巩固第一部分的学习。说说课文大意。 1、(使学生明确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参加的总人数等问题。)

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_,估计总数__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2、说说课文大意。 ㈡、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请学生默读第二部分,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2、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3.找出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1)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2)请你对比地读读下列句子,说说你的感受。(出示对比句) a、下午三点整,会场上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人的目光看向主席台。 b、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体会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无比热爱。) a、三十万人脱帽站立,抬起头,看着国旗。 b、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体会中国人民为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4.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5.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6.根据板书练习背诵6~8节。 ㈢、精读第三部分 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完整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计划

六年级上册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包含《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习作“变形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所选的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教学时要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习作“变形记”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并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语文园地”通过交流、朗读、背诵等形式,学习“既读进去,又想开去”的阅读方法;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了解分号的用法;借助拼音认识地名;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第二单元 本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主题。包含《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以及“口语交际:演讲”“习作:多彩的活动”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给人以极大的精神振奋。要以读为主,通过抓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想象,把握好感情基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精神得到熏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进而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并努力学习,建设祖国。“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演讲”,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出来。演讲时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多彩的活动”,教学可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一次集体活动,学习运用勾画整体和刻画局部的手法描写活动的场面。“语文园地”通过交流,学习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方法,理解语言文字中运用反复的好处,体会汉字语言的奇妙。通过欣赏、书写等形式,做到书写美观。通过朗诵、背诵的形式,积累爱国名言警句。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开国大典》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国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处理及民族绘画与西洋绘画结合的特点。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大幅《开国大典》印刷品一张,[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笔画和年画各一幅。

2、学具:教材,笔记本。 四、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画、石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出示中国画、年画挂历)而西洋画中的主要画种----油画,却以丰富、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次,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开国大典》(出示油画《开国大典》)(三)作者介绍: 作者:董希文(1914---1973年),我国著名的油画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绍兴人。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1934年进杭州国立艺专预科学习,后考入该校本科。1938年在上海美专借读半年,后又去湖南沅陵国立艺专学习。学校内迁贵阳后,常去苗寨写生。1939年

随校再迁昆明,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去越南河内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不久回国。1940年到贵州省合作委员会编辑股任职。1943年至1945年在国立敦煌壁画研究所临摹壁画。1946年在北京艺专任教,1949年----197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生前曾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委员,中国美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和绘画组副组长。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研室主任。曾任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创作组长,并作《武昌起义》浮雕草图。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参加香港、法国沙龙展出。并多次被选中为中国军、政代表团出国赠人的国礼。《开国大典》是中国油画民族化发展历程中的代表作,并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肯定。他的艺术功底深厚,强调从整体观察对象和概括描写。重视以情作画,画中寓情。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群众喜爱。 (四)艺术欣赏: 、主题思想: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

五年级语文上册《26.开国大典》练习题

26开国大典 基础过关 一、读拼音,写词语。 1.在文艺wěi yuán( )的xié zhù( )下,王悦同学在毕业diǎn lǐ( )上yǎn zòu( )了自己创作的曲子。 2.在草原上qí mǎ( )奔驰的时候,春风chuī fú( )着我的头发,我真想高歌一曲。 二、辨字组词。 钮( ) 拂( )泽( ) 扭( ) 佛( )译( ) 妞( ) 沸( ) 择( )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汇集聚拢 1.几个人( ),站成一个圆圈。 2.丁字形的广场( )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跟我学:“宣告”则用于宣告判决、宣告破产、宣告死亡等;“宣读”用于宣读起诉书、宣读证人证言、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等;“宣布”用于宣布开庭、宣布法庭纪律等。 宣告宣布宣传宣读 3.毛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4.毛主席在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5.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欢呼起来。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有一种典礼,是在庆祝建国的时候举行,叫( )。 2.有一种站,是恭敬、庄严地立着,叫( )。3.有一种讨论,是经过众人共同商量达成一致的意见,叫( )。 4.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和声势,可以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叫( )。 五、缩句。 1.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应用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记叙了______年____月____日,在____________举行__________的盛况。课文是按____顺序叙述的。先讲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仪式,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了______________;最后讲了__________。表达了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____”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采用了________的结构方式,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______”。 3.最后一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海洋”指的是____,“波浪”指的是__________,突出表现了大典开始前____________。 4.文中“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这句话表现了人们的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课外阅读。 难忘的小红马(节选) 每当我想起跟随毛主席长征的情景,就会想到毛主席骑的那匹小红马。 小红马浑身赤溜,毛主席十分喜爱它。晚上毛主席去开会了,我们只要听到小红马“咴咴”的叫声,就知道是毛主席回来了。而这时,毛主席也往往会走近去摸一下小红马,风趣地说:①“你还没睡呀?” 一路上,毛主席很少骑它。可是,每逢看到伤病员,却总是要他们骑上。有时,我们看见毛主席长途行军很疲劳,劝他上马,毛主席就诙谐地拍拍小红马,说:②“对不起了,我要骑骑你了。” 过草地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条三四十米宽的河。河水深,水流急。毛主席就一定要我们拉着小红马的尾巴过河,免得被湍急的河水冲走。过草地没两天,我的腿被划破了,不久,腿肿得很粗,烂到了骨头,我忍着剧痛,跟着大部队前进。这事被毛主席知道了,他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