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转移

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南北问题--以东大和清华为例

187 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南北问题” ——以东大和清华为例 【内容摘要】1910年代北大已草创了现代中国的学科基础,但其在1920年代初“五四”落潮后明显衰退,所幸知识界并未就此停滞:此时大批学人南下,东南大学迅速崛起,并初步形成了中国现代学科的基本体系;1925年,东大日乱,大批名流北上,清华因之顿然勃兴,并很快促成中国现代学术的格局基本成型,形成了一批原创性的文化精品。低迷有年的北大,在1931年蒋梦麟、胡适主校后亦得再起。至1930年代初,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基本实现。由于东大和清华的带动,南北两个名校群先后出现,若干所高水平大学开始初具国际影响。这是个“学术现代化”的过程,亦是中国知识共同体的构建过程和中国学术团队纵深嬗变的过程。它得力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得力于坚实的人才储备,得力于高效的人才流动。而这流动,又得力于优良的大学制度,得力于宽松的民政制度,还得力于那批横跨政学两界的“两栖人”。这一“南北问题”是现代中国知识界南北互动的典型写照。此问题异常繁复。其过程与中国留学生的归国浪潮基本吻合,并尤其受益于千余名庚款生。后者使得南北大学在1920年代全面崛起,促成了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和现代中国知识共同体的成长。抗战胜利后,社会政治的鼎革促使其瓦解,南北问题遽尔终结。【关 键 词】南北问题;人才流动;制度设计;知识共同体;两栖人。 【作者简介】刘 超,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日本东北大学法学博士候选 人,主要从事中国史研究、东亚区域研究及文艺创作。 □刘 超 (清华大学 历史系,北京 100084) 现代中国知识界“问题”云集。“南北问题”即其一。桑兵曾指出:“无论言中学还是西学,这时北方为新而较空,南方则旧 而较实。”[1] 1922年8月,学界红人胡适在 品鉴史坛现状时说:“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将来中国的新史学须有北方的疑古精神和 南方的勤学工夫。”[2]确实,终民国之世, 南方主要的人文巨擘,如柳诒徵、欧阳竟无(宁)、钱基博、吕思勉(沪)、刘永济(汉)、岑仲勉(穗)等,多为旧派人物,弱于西学;而北方人文界国手陈垣、胡适、陈寅恪等多为清一色洋派人物。胡适此说实属不虚。但本文不准备就南北学风多所讨论,仅拟从“权势网络”角度略做蠡测。 从某种意义上说,与20世纪后半叶相

小升初文史知识大全

小升初文史知识大全(背诵) 一、中国史部分 1、各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先秦散文、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2《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3、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是《尚书》,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4、“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5、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6、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7、而立(三十) 不惑(四十) 知天命(五十) 花甲(六十) 古稀(七十)耄耋(八九十) 期颐(一百) 8、《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10、《史记》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1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 12、陶渊明,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大诗人。他的诗表现田园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景,被人们称为___“田园诗人”。 13、《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 14、唐代(公元618——907年)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十分发达,尤其是唐诗的成就最高: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豪刘禹锡。 15、初唐四杰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16、王勃写了著名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 17、骆宾王7岁写了著名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8、盛唐有名的田园山水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他们的诗歌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田园的自然质朴,诗中有画。 19、盛唐有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和岑参。他们的诗表现了祖国边塞风光和唐人开拓进取的精神。 20、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年轻时到过中国很多地方,写下了很多歌唱祖国的好诗。他的诗热情浪漫,想象力很丰富,人称“诗仙”。 21、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了战乱中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他崇高的爱国爱民的思想,人称诗圣。又与李白合称李杜,成为唐代诗歌艺术的顶峰。杜甫的诗歌记下了很多当年的历史事件,所以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 22、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通俗易懂,重在反映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白居易有两首特别有名的长诗,分别是《长恨歌》和《琵琶行》。 23、范仲淹,字希文,宋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是《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24、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欧阳修、苏辙、王安石、曾巩”,前两位是唐代人,后六位是宋代人。北宋时期“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 25、宋词一般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柳永。

研究生创业教育中的知识转移研究综述

研究生创业教育中的知识转移研究综述 目前,關于研究生创业教育中知识转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成果,包括影响因素、转移模式、转移绩效等。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知识源、知识、知识受体、转移媒介、转移情境等方面;知识转移模式包括双螺旋结构等,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多个因素和单个影响因素入手,本文从风险评价以及知识转移机制等几方面总结了知识转移的研究现状,并论述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标签:研究生;创业教育;知识转移 一、研究生创业教育中创新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许多学者认为,知识转移过程是以知识需求为纽带,以知识流为载体进行的,主要包括知识发出方、知识接收方、知识库和知识需求等要素。因此,在研究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时,焦点会集中在知识源、知识、知识受体、转移媒介、转移情境等方面。从知识的复杂性、可表达性、内嵌性,知识源转移知识的意愿和能力,知识接收方的吸收意愿和能力及知识转移情境的信任和沟通四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知识转移过程分为初始、匹配、实施、调整和整合五个阶段,分析各个阶段中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知识本身的因素,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知识转移的能力,企业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距离;知识本身、知识供方的转移意愿及能力、知识受方的学习意愿和吸收能力、文化、信任和转移渠道对知识转移存在影响作用;合作伙伴、管理沟通、利益分配、知识特性、合作风险这五个主范畴对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存在显著影响;知识转移过程中,初始阶段主要受政府推动或市场需求影响。吸收阶段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知识接受方学习吸收消化新知识的能力。教育理念、领导者重视程度、教学体系的完善程度、评价制度以及资源利用则会影响研究生创业教育中知识转移的效果。 二、研究生创业教育中创新联盟知识转移模式研究 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显隐知识通过四种方式进行转移和扩散,分别为显性知识间的转移、隐性知识间的转移、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移和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移;技术转移的知识双螺旋结构模型,把物理学中“场”的理论引入到知识转移方面,利用该模型分析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的机制。研究型大学-企业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模型中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大学研究者、大学技术管理者和大学管理人员、公司和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内企业和科研院所知识转移模型;生产需求型、产业集群型、创新网络系统型三种知识创新模式,分析由知识吸收、知识生产、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知识应用等环节构成的知识创新综合机制,为塑造与知识创新相适应的企业竞争力提供理论框架。 三、研究生创业教育中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绩效研究

中国航天知识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1次发射成功。 3. 航天器发射场。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

中国知识分子

感悟钱穆先生《中国知识分子》 钱穆先生在文章之初就对“中国知识分子,此乃中国历史一条有力的动脉”进行了叙说。他认为自古至今的中国知识分子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始终以人文精神为指导核心。以至于他们既不完全陷入宗教也不向自然科学深入,他们的知识对象集中在政治、社会、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总结他们的特点,用钱穆先生的话说就是“其长处在精光凝聚,短处则若无横溢四射之趣。” “不是战国推翻了春秋,乃是春秋孕育了战国。”我认为此话说得十分有理。从春秋说起,他们的知识对象,已经超出了天鬼神道的迷信,摆脱了传统的宗教气息,而把重心转向了人文精神。他们集中专注在人生本位上讲求普遍的道德伦理规范,从而推演到政治设施,决不纯粹地以当时贵族阶级自身的狭隘观念自限。他们不撇开人事,也不一心地向往广大的宇宙,探索自然物理。因此,他们没有西方宗教的性格,也缺乏西方科学精神,但在人文本位上,则已渐渐地到达了融通开明的境界。此后,战国平民学者兴起,贵族阶级突然陵替,其间并无贵族平民两阶级间的剧烈斗争,而列国封建经两三百年的过渡,造就另外秦汉大一统。此等历史业绩,推溯根源,归功于春秋时代贵族学者的气度心胸和他们学识修养的造诣。所以,不是战国推翻了春秋,而是春秋孕育了战国。 在关于中国学者为什么不走西方自然科学的道路,为什么看轻像天文、算数、医学、音乐这一类知识,只当是一技一艺,不肯潜心深究这方面,钱穆先生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在中国学者间,对于天文、算数、医学、音乐这一类知识只是当做一种博闻之学,而不把它们当做工作或生活的中心。相比较之下,他们更注重那些能够对自己的仕途道路有所帮助或是对自身发展更具价值的事情。不仅仅只是个人的原因,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如果一个人只专注于此类的知识会被众人视为异常,且群众都会认为是不务正业。因此,这些知识在他们的整个人生中,只当是一角落,一枝节。国家治平,经济繁荣,教化昌明等一切人文圈内的事,在中国学者的观念中,较之治天文、算数、医药、音乐之类,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因此治天文、治算数之类只转入到历法方面,让其有益于农业的发展。阴阳家邹衍用了一辈人把当时仅有的天文知识强挽到实际的政治应用上,既讲天文也讲政治原理、仁义道德、人文精神。至于音乐方面,中国学者们只把它当作是一种提

事业单位文史知识题

事业单位关于文史题 1.被誉为“短篇小说之五”的作家是: A.莫泊桑B屠格涅夫 C.左拉D欧·亨利 2.1951年的三反运动是: A. 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C. 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财产、反铺张浪费 D.反行贿、反偷税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魏源 B.龚自珍 C.林则徐 D.李鸿章 4.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实行的"重本抑末"的政策是: A.加强中政府,削弱地方热力的政策 B.强化皇权,削减宰相和百官相和百官权力的政策 C.重视农业,轻视和限制商业,手工业的政策 D.强调以儒家学说为本位,压制和排斥其他学说的政策 5.以下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的是: A.《三国志》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6.有居民20万户,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的国际性大都市是: A. 唐都长安 B. 宋都东京 C. 宋都临安 D.元大都 7.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 A. 文景之治 B. 开皇之治 C. 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8.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 A. 清末预备立宪的骗局 B. 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刺激 C. 保路运动 D.彭楚藩,刘复基、杨洪盛等被捕就义 9.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具有资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责任内阁制度是: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袁世凯为了得到帝国主义国家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于是1915年同日本帝义签订了 A. 善后大借款 B. 西院借款 C. 二十一条 D.日华战争协议记录 11.1915年9月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 A. 李大钊 B. 陈独秀 C. 胡适 D.鲁迅 12.北宋的都城为: A.东京 B.大都 C.汴梁 D.上京 13.创作于清代的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 C.《红楼梦》 D.《西游记》 14.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租界的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俄国 15.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同盟会 D.日知会 16.“辫子军”入京搞复辟,其首领为: A.张勋 B.黎元洪 C.段祺瑞 D.康有为 17.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索是: A.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D.北洋军阀政府卖国 18.中共“一大”选出的中央局书记是: A.李大钊 B.李达 C.陈独秀 D.张国焘 19.广东革命政府东征讨伐的对象为: A.孙传芳 B.吴佩孚 C.陈炯明 D.张作霖 20.国名党新军阀混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 A.李唐战争 B.蒋桂战争 C.蒋冯战争 D.中原大战 21.遵义会议召开于: A.长征之前 B.长征开始时 C.长征途中 D.长征结束后 22.西安事变后,( )主张置蒋于死地:

团队发展的五个阶段理论

团队发展的五个阶段理论 现下,团队建设的问题已是一个被无数人研究过的问题。有关团队建设的阶段,著名管理学家布鲁斯·塔克曼有关团队发展的五个阶段的观点被有人奉为规范的团队建设 的五个阶段理论。现小编与您分享如下。 这五个阶段分别为:组建期、激荡期、规范期、执行期和休整期。布鲁斯·塔克曼认为这五个阶段是所有团队建设所必须的、不可逾越的,团队在成长、迎接挑战、处理问题、发现方案、规划、处置结果等一系列经历过程中必然要经过上述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建期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加入新团队的经历和感受。激动、困惑、矜持、观望是团队形成期成员的主要特点。组建期的团队缺乏清晰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与标准不明确,缺乏顺畅的工作流程,成员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个人的角色定位不明确,部分成员还可能表现出不稳定、忧虑等特征。 组建期的主要工作是明确方向、确定职责、制定规范与

标准、进行员工培训。团队负责人一定要向团队说明工作目标、工作范围、质量标准及进度计划,并根据工作目标要求对团队成员进行技能和知识培训。团队负责人要让成员参与探讨工作计划,主动和他们进行平等而真诚的交流,消除团队成员的困惑与忧虑,确保团队成员之间建立起一种互信的工作关系,设想出成功的美好前景并达成共识,以激励团队成员。 第二阶段:激荡期 团队经过组建阶段以后,团队获得发展信心,但同时也形成了各种观念激励竞争、碰撞的局面,出现人际冲突与分化。团队成员面对其他成员的观点、见解,更想要展现个人性格特征,对于团队目标、期望、角色以及责任的不满和挫折感被表露出来。团队成员间、团队和环境间、新旧观念间会出现矛盾,甚至负责人的权威都面临挑战,团队组建初期确立的原则受到冲击与挑战。作为团队负责人应具有解决冲突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动荡期首要的是如何安抚人心。首先要认识并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比方说某一派或某一个人力量绝对强大,那么作为领导者要适时的化解这些权威和权利,绝对不允许以一个人的权利打压其他人的贡献。同时要鼓励团队成员就有争议的问

航天科技知识问答.doc

航天科技知识问答 航天科技知识问答:中国航天日为何选在4月24日?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起,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为什么将这一天设为中国航天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指出: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开创性、奠基性成就。 这拉开了中国人进入太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资源的序幕,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的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许达哲指出,把第一个里程碑这个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事件设为中国航天日,是很具有代表性和纪念性的。 航天科技知识问答:为什么要设立中国航天日? 为什么要设立中国航天日?许达哲表示,首先,有利于传承航天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笔财富。我们有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设立这个日子,有利于接续上述精神,使之发扬光大。 其次,有利于凝聚中国的力量。航天梦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汇集中国力量。 再者,有利于培植创新文化。中国航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史,因为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靠自己。所以中国走出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这条道路。 此外,还有利于促进开放共享。航天工程是个复杂的大工程,需要国际合作,特别是大国。中国航天日可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航天的窗口,中国也乐意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国际同行的合作。

航天科技知识问答:今年中国航天日有啥活动? 4月24日是第二个中国航天日,今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是航天创造美好生活,全国各地将开展航天开放日、航天科学讲堂、航天日科普展览等系列活动。主场活动在位于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举行邀请众多的国内外院士专家、宇航员,以及联合国外空司的嘉宾,还有十余国驻华大使等,来共同见证这次航天盛事。安排了联合国外空司司长与大学生对话、国内外航天员报告会等多场互动交流,激发航天创新热情。举办航天科技教育高峰论坛、无人系统技术创新与发展论坛、军民融合发展论坛等活动,聚焦航天科技,唱响航天好声音。 航天科技知识问答:十三五中国航天有啥大手笔? 未来,中国航天有啥大手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闻发言人王中阳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8年前后,将完成研制并发射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的重要起点。 在探月工程方面,2017年,嫦娥五号飞行器将发射并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个自主掌握月球探测返回技术的国家;2018年,将研制并发射嫦娥四号飞行器,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在火星探测方面,中国计划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一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 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方面,将研制发射高分六号、高分七号等5颗卫星,全面完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实现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观测。 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二号全球组网系统,形成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 航天科技知识问答:中国人啥时候登上月球? 48年前,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首次留下人类足迹,实现了人类登月梦想。那么,中国人何时飞到月亮上去?

是什么打断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

是什么打断了中国文人的脊梁? “武死战,文死谏”,文人的脊梁在历史上挺得直直的,虽然有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朱元璋的杀戮也没有打断文人的风骨,文字狱的高压也压不断文人的脊梁,但为何到了现在,到处都是卑躬屈膝的文人,出卖着自己的良心,李白所说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到哪去了呢? 统一思想,统一个性的古代——创意、思维格式化,统统一根筋不正是朱元璋对天下人的理想么? 没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只能叫读书人,扬声器,独立人格和独立思维使每个人都成为知识分子。当前社会知识分子——应该说比你读书多的人,为什么就应该比其他人骨头更硬一些,你们要的民主,自由,为什么要知识分子去流血,牺牲,连阿斗知道“同去”,说到底,批评知识分子只是不敢面对懦弱的自己 许纪霖《另一种启蒙》: 知识分子()一词最早来源于俄文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它出现在十九世纪的俄国。当时,较之西方还很落后的俄国社会里有这么一批人,他们本身属于上流社会,但接受的是西方教育,具有西方的知识背景。以这样一种精神态度来观察俄国当时落后的专制制度,他们便觉得所处的社会极为丑恶、不合理,产生了一种对现行秩序的强烈的疏离感和背叛意识。这样一批与主流社会有着疏离感、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特别是道德批判意识的群体,当时就被称为知识分子。俄国的知识分子不是一个职业性的阶层,而是一个精神性的群体,这批人甚至有可能来自不同的阶层,有些可能是军官,有些可能是教师,有些可能什么都不是,但他们在精神气质上则有着共通之处。这是西方“知识分子”的一个源头。从这个起源我们可以看到知识分子在语用学的意义上具有着强烈的现实的与道德的批判精神,并且与一种文化的疏离感联系在一起。 知识分子()的第二个来源是在一个世纪以前的法国。年法国发生了一起著名的德雷福斯事件。德雷福斯是一个上尉,由于犹太人的关系遭受诬陷,这引起了一批具有正义感与社会良知的人士,包括左拉、雨果等文人的义愤,他们站出来为德雷福斯辩护,于1898年1月23日在鳕国'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知识分子宣言》的文章。后来这批为社会的正义辩护,批判社会不正义的人士就被他们的敌对者蔑视地称之为“知识分子”。从法国的源头来看,知识分子一词实际上一开始是贬义的。但是其同样是指那些受过教育,具有批判意识和社会良知的一群人。十九世纪法国的知识分子主要都是自由的职业者,包括一批文人、作家,他们在精神气质上有点像波西米亚人,经常坐在咖啡馆里高谈阔论。就像哈贝马斯所描绘的,当时他们形成了一个“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主体就是这批知识分子,因为他们在咖啡

初中文史知识

初中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前阵子出了一套初二文史知识竞赛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做做,要求不能上网搜,45分钟完成,有个初二的孩子拿到了94分,是目前最高的,看看你能不能超过她 一、选择题 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近代哪一著名人士的豪言?()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宋教仁 D谭嗣同 2、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学说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3、我国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封建社会的() A战争 B 讲和 C 变法 D革命 4、孙中山先生讲过一句遗嘱,上句是“革命尚未成功”,下句是() A大家仍须努力 B 同志仍须努力 C国民党仍须努力 D人民仍须努力5、今天的农历来源于() A黄帝时期 B夏朝 C 商朝 D西周 6、美国学者罗伯特通过比较研究认为:“近代世界赖于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下列“源于中国”且对“近代世界”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发明是:() A、指南针 B、地动仪 C、内燃机 D、电动机 7、18世纪中期,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是:() A、西班牙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8、每年的7月14日是下列哪一国家的国庆节?() A、土耳其 B、古巴 C、法国 D、美国 9、历史上被称为“铁血宰相”的是:() A、加富尔 B、俾斯麦 C、加里波第 D、希特勒 10、、“五一”国际劳动节起源于1886年美国哪一城市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斗争?() A、纽约 B、华盛顿 C、芝加哥 D、旧金山 11、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A、法国 B、俄国 C、德国 D、中国 12、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一部著作是( ) A.《韩非子》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13、孟浩然《过故人庄》是一首著名的( )

知识转移论文: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综述

知识转移论文: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综述 [摘要]分析1996年以来发表的129篇国内外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学术论文,对当前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的研究层次、研究视角、研究对象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一个包含3个维度、15个要素的知识转移研究框架,并总结目前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理论研究的不足,以为将来知识转移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知识转移合作创新创新网络文献综述 [分类号]f062.3 自“十二五”开始,中国后工业化时代已经来临,中国不仅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而且产业升级、企业转型的需求非常迫切,培育并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是重中之重。创新有多种分类方式,比较常见的有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以及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等区分。 创新能力的本质是知识,创新就是利用知识来产生新的知识,有效的知识转移可以为创新能力的提升积累和增加知识基础。知识转移是一个动态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势能高的主体向知识势能低的主体转移知识的过程,基于合作创新的知识转移往往是双向互动、在多个行为主体之间同时进行的,知识发送方和知识接收方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经过文

献研究,本文构建一个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框架,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国内外学者基于创新视角的知识转移研究,着重梳理中国学者近几年在该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1、研究现状 1.1 文献统计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调研法,选择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和检索工具,以“知识转移”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出1996-2010年6月份发表的相关文献1419篇,并以“创新”作为并列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检出相关文献291篇,再以“知识转移+创新”作为并列题名进行二次检索,共检出相关文献70篇,剔除重复论文1篇,得到相关文献69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62篇,以其作为本研究的中文文献集合。 在emerald数据库以“knowledge transfer"与“inno -vation”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出1990—2010年6 月份的相关文献142篇,再以“knowledge transfer”与“innovation”为题名进行二次检索,共检出相关文献67篇,这67篇论文构成了本文研究的外文文献集合。 陈立敏等曾对2000-2007年发表的282篇有关“知识转移”的中外文文献的关键词及出现频率进行过统计,其中“创新”与知识转移同时作为关键词的出现频率仅为27次,

项目管理及知识转移

项目管理及知识转移 目录 1项目管理面临的挑战 (2) 2项目管理流程 (3) 2.1项目管理流程 (3) 2.2项目生命周期 (5) 3需求管理 (6) 3.1需求工程内容 (6) 3.2需求分析 (6) 3.3需求变更 (7) 4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9) 5时间管理 (11) 5.1项目时间管理的过程 (11) 5.2项目时间管理工具 (11) 6成本管理 (13) 7风险管理 (15) 8变更管理 (17) 9知识和文档管理 (19)

1项目管理面临的挑战 在企业的项目管理过程当中,常常会遇到项目进展不顺利的情况,有时候项目甚至会失败。真正的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有能力对项目进行预判,并及时加强管理采取必要措施,同时还要积累经验,帮助团队吸取教训。 如何有效地管理项目,解决项目过程中遇到的诸如以下问题: ●统一协同:项目进展过程不同阶段分别用不同的工具管理,数据不能有效整合,部门 间形成信息壁垒; ●全局视图:缺乏管理层项目汇总全局视图,难以实时掌控众多项目的进展与情况; ●项目进度:分散的信息,无效率的流程,项目进度不可控,项目过程不透明,项目周 期难交付; ●资源管理:如何查看项目的资源需求?如何更好的分配和协调资源?如何在组织级层 面管控资源利用率? ●质量管控:如何统筹考虑项目风险防控、技术评审、系统测试、质量保障,全面保障 交付高质量产品? ●知识积累:项目实施中,能否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有效的知识如何被反复的利用? ●绩效决策:项目人员工作量如何考核?项目管理哪些方面需要改善?如何解决?

2项目管理流程 该方案专门针对企业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帮助企业有效管控项目及研发全生命周期,通过一个全面的组织级项目管理平台,帮助企业实现项目及管理的“过程透明化”和提升组织级项目管理能力;从横向上让项目团队能在组织级层面全面跟踪项目的需求、进度、质量和成本;从纵向上打破业务部门与外包团队的壁垒,全面贯通项目的需求、计划、开发和测试;为高层领导提供多项目信息的全局视图,帮助宏观监督和调控多个项目并提供直观的管理手段。 2.1 项目管理流程 在项目管理的流程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起止范围,有本阶段的输入文件和本阶段要产生的输出文件。同时,每个阶段都有本阶段的控制关口,即本阶段完成时将产生的重要文件也是进入下一阶段的重要输入文件。每个阶段完成时一定要通过本阶段的控制关口,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

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

本站首页│学人文库│联系信箱│留言飞语 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 戴晴 编者注:本文略有删节,特此致歉。 一百年了,中国有了多少变化?一百年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做了什么? (一) 二十世纪不属于中国人。曾骄傲地把自己看作是世界之中心、文明之典范的中国人,在这一百年间,遭受的是无尽的磨难与屈辱。那症结不在外部,不在于它的统治者最常说的“帝国主义强权的觊觎与欺压”。过错自己犯下,苦果由自己吞。而知识分子的见识与作为,又是症结中之症结。 中国近代化的发端,主导因素不在自身——明代的那艘制造精良的大船,其远航的目的不是贸易,而是“远播皇威”,可见意念的悖晦。中国近代化(包括现代化)发端于睁开眼睛看世界。这看的结果是比。其实“比”本是中国皇帝的日常功课,否则也不会有那本最著名的大书《资治通鉴》。但到了二十世纪,中国统治者不得不开始了另一种比:不再就自己的国力、武力和政治经济制度与数千年前的三皇五帝做纵的比较,而是与船坚炮利、繁荣富庶的外部西方国家横着比。 比的结果是改。先是在原有的格局下作局部改进增补(洋务派);不料性急的“新党”(当时最激进的知识分子)等不得这一努力的成果顺序引发出自我变革的社会因素(实际上已经开始)即匆匆上阵,推行通盘政治改制。这就是上世纪末的文式维新(康有为变法)和本世纪初的武式建国(辛亥革命)。然而,就在这些半生不熟的改制有可能再度孕育现代社会的种子的时候,更焦躁的“革命党”(新一波激进知识分子)接受了扭曲的、教条化了的、急功近利的“马列主义”,一而再地以武力争夺霸权,建立起以“民国”和“共和国”为包装的专制统治——与两千年前专制的中央帝国相比较,实貌离神合而已。有了新的知识与学位的知识分子纷纷入仕,党治在中国覆盖了二十世纪的四分之三(1927-今天,台湾另议)。 (二) 毕竟,与武装夺权、武力维持的政治过程相并行,有人更多地着眼于社会而非仅仅权位。大批呼吸到外部气息的知识分子,一直努力从底层着手,办实业、办学校、办报纸、建社团,力图在中国创造新的环境、新的观念、新的人、新的秩序和生活——为中国的现代化打根基。不幸的是,两个偶然的因素,扭转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走向,弱化了知识分子本来可以起到的作用。一是末代王朝的“异族”统治;二是二战期间的异族(日本)入侵。于是,对异族的争权和抵抗,变成了中国近代化的主旋律,使得大部分正做着社会改造工作的知识分子,

项目管理中知识转移情境模型的研究

项目管理中知识转移情境模型的研究 程铁信,陈美,王红芹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384) E-mail:tiexincheng@https://www.360docs.net/doc/aa17327898.html, 摘要:本文从项目管理的资源、技术、文化、战略、组织关系等五个方面来分析影响项目知识转移的情境因素,建立了适合项目管理知识转移的情境模型。在模型中,把将要进行转移的知识分为三种知识形态,随后用基于主情境模型树的评估方法来评估知识转移过程中主客情境模式的相似程度,用知识转移成功率衡量知识转移的结果,最后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转移,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0 1.引言 1984年,PMI开始着手开发项目管理标准与知识体系,经过十几年10000多个PMI的成员和20多个其他的专业组织的努力,1996年PMI出版了PMBOK。在PMBOK(2004版)中,明确指出为了有效的完成项目管理的工作,项目管理团队需要的五类专业知识领域: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标准和规则;项目环境的知识;一般管理知识和技能;软件技能或人际交往技能。IPMA同样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即:IPMA的知识体系ICB(国际项目管理资质标准)。2005年,PMRC出版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对于项目管理也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1]。 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KM),90年代初进入中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知识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与组织加入到了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相关研究表明,目前知识管理的瓶颈主要存在于知识转移阶段,大量的资源花费在效果欠佳的知识转移活动中[2]。而关于知识转移,不同的学者存在不同的理解。一些学者认为知识转移是技术或技能在不同组织部门之间的流动[3],以及组织内部最佳实践的转移[4]。Gilbert和Cordey-Hayes[5]认为知识转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组织持续学习过程的一部分。Wiig[6]以系统化的观点来定义知识转移,他认为知识转移包括知识的获得、组织、重构、储存、记忆、重新包装等活动,而要做好这些活动,组织需要提供支持知识转移的基础设施能力与设计激励制度去激发员工、团队、部门、或企业单位一起为同一个目标而合作。O'Dell和Grayson[7]认为知识转移是一个循环的流程,组织通常会把焦点放在创造、辨识、搜集和组织最佳实践与内部知识上,这些活动可以让组织了解现在有什么知识以及知识位于何处,但了解组织最佳实践或知识的存在并不足以确保知识的转移,所以还要进行后续的活动,去分享、修正和使用这些最佳实践或知识于新的情境,甚至创造新的知识,只有这样知识转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疏礼兵[8]在总结了十几位学者对知识转移的定义后,归结如下:当知识接收者认知到缺乏某种知识时,通过与知识提供者的互动和各种媒介取得所需知识,并加以吸收、应用、发展与创新的过程。 在知识转移阶段中对于知识转移模型的研究主要有:Szulanski等人用交流模型来研究组织内的知识转移,他们认为知识转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是从知识的源单元到接受单元的信息传播过程,并将知识转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实施阶段、调整阶段和整合阶段[4];Nonaka根据知识创新活动的特点,提出了著名的“知识螺旋”(SECI)模型,将知识转移划分为四个阶段,他认为从隐性到隐性这个阶段,是知识创新活动最为关键的阶段[9-10];在国内,耿新基于知识创新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创新观点的“IDE-SECI”模型,他认为Nonaka

最新航天知识科普材料资料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一、航天知识 1、我国发射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是: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的“东方红一号” 2、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的时间是: 2003年10月16日 3、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名字是:神舟”五号 4、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航天员是:杨利伟 5、中国的载人飞船是“神舟”系列,有两层含义: 一是音同“神州”,二是“神奇的船(宇宙飞船)”的意思 6、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有:前苏联,美国,中国 7、航天: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 8、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9、航天包含哪些内容? 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把航天活动归纳为航天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航天技术是手段;空间应用是目的,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空间科学则属于认识宇宙的范畴。 10、人类已研制出几种载人航天器? 人类现已研制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3种载人航天器。 11、载人航天器各有什么用途? 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主要用于接送航天员和货物,且在太空飞行时间一般不超过20天,又可称为天地往返运输器;空间站在太空长期运行,不返回地面,主要用于观天看地、研究空间科学、太空生产和在轨服务等。 12、我国的神舟号飞船由几个舱段组成? 神舟号飞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采用“三舱一段”构型,即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推进舱和轨道舱上各有一对太阳能帆板。推进舱在飞船的最下部,返回舱在中间,轨道舱在上部,附加段在飞船的最顶端。 13、神舟号飞船“三舱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推进舱是飞船在空间运行及返回地面时的动力装置;返回舱是飞船起飞、飞行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乘坐的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轨道舱是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的场所,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的。在载人飞行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14、飞船返回地面时,是所有舱段都返回吗? 不是。飞船返回地面时,只有返回舱一个舱返回地面。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后,轨道舱可以留在轨道上继续工作半年左右。 15、神舟号飞船由多少个分系统组成? 共有13个分系统:结构与机构、制导导航与控制、数据管理、测控通信、热控制、推进、电源、有效载荷、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仪表照明、应急救生、回收着陆等。其中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仪表照明、应急救生系统,在卫星上是没有的。 16、神舟号飞船的返回舱是什么样子? 神舟号飞船返回舱的外形像一口中国古代的大钟,呈大钝头倒锥体,它在飞船的中部,为密闭结构,其上部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形态和时代使命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形态和时代使命 王顺达 一、何谓知识分子 什么叫知识分子呢?简言之,就是读书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是近代开放国门和科举制度解体的产物。据研究,鲁迅在一九二七年发表的《关于知识阶级》是这一概念在国内的最早使用;但据笔者所知,最早对知识分子进行较系统阐述的,当首推夏丐尊发表于《一般》杂志一九二八年五月号上的《知识阶级的运命》一文。文中认说:“所谓知识阶级者,是曾受相当教育,较一般俗人有学识趣味与一艺之长的人们。学校教员、牧师、画家、医师、新闻记者、公署职员、文士、工场技师,都是这类的人物。”作者还指出:“知识阶级的正体实近于幽灵,难以捉摸。”①正因为知识分子“难以捉摸”,所以到现在也还没有定论。 综合目前的研究的成果,“知识分子”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受过相当程度的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识,且被时代认可为有知识的人。 其次,从事的主要职业是脑力劳动,靠自己的知识和智能为生,即所谓“无恒产而有恒心”、没有经济基础的人。在春秋战国时代他们又被称为“游士”、“养士”。这就是“皮毛理论”的来源。 第三,是思想和文化传统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他们也以此自踞,所谓“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作任何事情往往是从自己的理想,或既定的道德原则出发,所谓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②第四,是时代的精神和灵魂,是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保守者、维护者,所谓“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忠实于自己的价值,所谓“无终

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任何大的社会历史事件,不论是否与自己有没有直接关系,都要用自己的价值观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好恶、观点,被称为“社会良心”。 第五,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即使他们自称“不在其位,则不谋其政”,实际上,是“进亦忧,退亦忧”,“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③ 第六,还必须超越个人利害,超越社会的各种表象,对社会、对人类的历史命运和未来,具有一种普遍而永恒的关怀和同情,即所谓的“宗教精神”。也就是青年路德所说的:“当常人犹懵懵懂懂时,这种人却已早发慧悟,究心于兹:如何避免生活上的腐化,如何透过死亡以获得生命的意义。”④就是常人所的知识分子爱作“无病呻吟”。 根据上所述知识分子的特点,结合中国不同历史时代的社会实际,考察中国知识分子在不同时代的形态、地位和作用,从而展示我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二、知识分子的历史形态 纵观中国历史,知识分子经历了:由与君权较短量长的至高地位(巫觋)到降为贵族之下,平民之上、联结平民与贵族的中间环节的“士”;由“无恒产”的“游士”、“养士”,到“以言干禄”、“以谋取位”的仕大夫;由潜心学问,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学者,到获取一技之长,以求养家活口的专业技术人员四种历史形态。 (一)神圣与卑贱——从“巫觋”到“巫师” 夏商时的知识分子表现为“卜”、“巫”和“巫觋”。那时他们的地位极高、权力很大。因为夏商的政治是刚由图腾崇拜进化而来的“神巫政治”。正如司马迁所说:“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60分) 1、“天子呼来不上船”“高歌大笑出关去”是哪位诗人的性格写照?() A、屈原 B、李白 C、王维 D、陆游 2、杜甫在《八阵图》《蜀相》和《咏怀古迹》诗中都写到同一个人,这个人是()。 A、诸葛亮 B、刘备 C、曹操 D、孙权 3、岳飞《满江红》中,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其中“匈奴”是指()。 A、女真统治者 B、西夏统治者 C、蒙古统治者 D、契丹统治者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哪部作品中的名句?() A、《归园田居》 B、《饮酒》 C、《桃花源记》 D、《归去来兮辞》 5、下列著作中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的是()。 A、《史记》 B、《战国策》 C、《论语》 D、《左传》 6、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发展最高峰的文学批评巨著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的()。 A、《典论论文》 B、《文赋》 C、《文心雕龙》 D、《诗品》 7、下列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位卑未敢忘忧国”与诗词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王安石,高适,王维 B、李白,王安石,王维,杜甫 C、杜甫,王安石,王维,陆游 D、杜甫,高适,陆游,王安石 8、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中,故事发生地点在浙江境内的有()。 A、《白蛇传》和《孟姜女》 B、《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牛郎织女》 C、《牛郎织女》和《白蛇传》 D、《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9、史湘云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A、《西厢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聊斋志异》 10、《水浒传》的梁山众首领中,不计入“一百单八员头领”的是() A、晁盖 B、宋江 C、吴用 D、扈三娘 11、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出现时间最迟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