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重点

场地设计重点
场地设计重点

1场地:在狭义上场地指建筑之外的广场、停车场、室外活动场、室外展览场之类的内容。

广义上,场地可指基地中所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

2构成要素:1建筑物 2交通系统 3室外活动设施 4绿化景观设施 5工程系统

3场地设计概念:是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是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4场地设计的内容:1现状分析 2场地布局 3交通组织 4竖向布置 5管线综合6环境设计与保护7技术经济分析

5营造活动问题:营造活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可满足使用要求的建造物,在本质上则是要将一块对人没有意义的土地变得具有意义。

6两种场地设计思想的差异:东方思想在场地处理中的具体表现是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谦让。西方思想体现在场地设计中是人工建造对自然的超越

基地条件认识上的不同:中国建筑传统历来重视与环境的关系,场地处理上善于结合、利用基地的现有条件。西方建筑传统在对待基地问题上,更强调对基地的改造,更多地表现出将人为的秩序施加到基地上的倾向。

~

场地要素认识上的不同:中国传统建筑重视场地中建筑物之外的部分,重视场地中各组成要素的平衡与协调关系,而不是单独调建筑物。在西方的传统建筑中,相对于场地中的其他要素,建筑物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虚”、“实”自立,以“实”为主。

7场地设计三个主要特点:1高度综合性的工作 2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性 3理性的成分和感性的成分

8场地设计工作的目的:1达到场地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正确组织

1) 整体的空间关系2)整体的功能组织3) 整体的风格特色

2使场地中的各项内容与基地形成良好的关系,提高基地利用的科学性,充分发挥用地的效益。

1)整体考虑建筑环境2)合理布置流线3)使用者引导

9场地设计工作的特点:1综合性2政策性 3地方性4预见性与阶段性5全局性6技术性与艺术性

10场地设计的基本原则:1.珍惜土地、保护耕地2.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3.满足功能要求、技术经济合理4. 注意与环境保护、考虑可持续发展

&

11场地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场地设计与建筑设计互相影响、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设计即是从总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到整体的的多次反复调整过程。

12场地设计条件主要包括:1自然条件2建设条件3城市规划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对场地建设的公共限制

13场地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工程地质、水文及水文地质等条件。

14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差。

等高线间距: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风玫瑰图:风向频率玫瑰图的画法:在风向方位图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在各方位放射线上自原点向外分别量取一线段,表示该方向风向频率的大小,用直线连接各方位线的端点,形成闭合折线图形,即为风向频率玫瑰图。

风向频率:风向在一个地区里,不是永久不变的,在一定时间内累计各风向所发生的次数,占同期观测总次数的百分比,称为风向频率。

太阳高度角:指直射阳光和水平面的夹角。其值正午时最大,日出日落时为零。

太阳方位角:指直射阳光水平投影和正南方位的夹角。

日照时数:指地面上实际受到阳光照射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表示,以日、月或年为测量期限。

日照百分率:指某一段时间(一年或一月)内,实际日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气温:指大气的温度,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量。气温通常指将温度计放在离地面米高处的百叶箱内测得的空气温度。

降水量:降水量就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单位是毫米。

15地震大小: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

地震烈度: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16城市热岛效应在场地设计中的应对措施1借助绿色空间调节城市小气候。在城市范围内提供绿地网2利用以风为基础的合适策略将高密度建筑区域的热量和污染物质带走。3利用数字模拟改善城市小气候

17场地的建设条件:场地的建设条件是相对于自然条件而言的,主要着重于各种对场地建设与使用可能造成影响的人为因素或设施。

18微气候:微气候定义为由细小下垫面(指直接与大气下表面接触的地表面)构造特征所决定的发生在地表-2M大气层中的气候特点与气候变化。

19场地的建设条件包括:1区域环境条件2周围环境条件3内部建设现状条件4市政设施条件

20场地的公共限制:公共限制条件是通过对场地设计中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的控制来实现的。内容:一、用地控制二、交通控制三、密度控制四、高度控制五、容量控制六、绿化控制七、建筑形态

21用地红线: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各类工程项目的用地界限;

道路红线: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各类城市道路路幅(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界限;

绿线: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蓝线: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江、河、湖、水库、水渠、湿地等地表水体保护的控制的界限;:

紫线:国家和各级政府确定的历史建筑、历史文物保护范围界限;

黄线: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基础设施的用地界限。

22公共限制条件一、用地控制二、交通控制三、密度控制四、高度控制五、容量控制六、绿化控制七、建筑形态

23基地交通出口方位:

1 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

2 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

3 距地铁出人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

4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

5 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6 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道路:

1 单车道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路不应小于7m;

2 人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

3 利用道路边设停车位时,不应影响有效通行宽度;

4 车行道路改变方向时,应满足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消防车道路应按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设置。

5.消防车道路宽度不得小于4m,消防车上空4m以下范围不得有障碍物。

基地内通路要求规定:

1)通路的间距(道路中心线)宜≤160m.沿街建筑应设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宜≤80m。车行通路宽度应≥4m,双车通路应≥ 7m。人行通路应≥。

2)长度超过35m的尽端式车行路应设回车场。

供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应≥ 15m x 15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应≥ 18m x 18mo

3)基地内车行通路边缘至相邻有出入口的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应≥ 3m,距托幼、小学校建筑应≥ 5m。基地内设有室外消火栓时,车行通路与建筑物的间距应按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基地内不宜设高架车行通路。当设置高架人行通路与建筑平行时应考虑私密视距要求。

24建筑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容积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中的总建筑面积通常不包括±以下地下建筑面积。

绿地率:场地内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场地用地面积的比率(%)

?

绿化覆盖率:场地内,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场地面积的百分比。

25场地设计的直接依据:设计任务的要求。

26对场地设计设计任务的认识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项目的内容(二)项目的性质(三)项目的使用者

27场地设计中由使用者决定的幼儿园的总平面布置要点。

(1)幼儿园的主要居室,在冬至日这天获得满窗有效日照≥3h。

(2)幼儿园中游戏场地日照应充足。幼儿园每班专用游戏场地的面积应≥60平方米。室外共用游戏场地面积宜≥ [180+20*(幼儿园班数一1)]。室外共用游戏场地应考虑设置游戏器具、30m跑道、沙坑、洗手池和贮水深度≤ m的戏水池等。

(3)幼儿园宜有集中绿化用地面积,并严禁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基地边界、游戏场地、绿化等用的围护、遮拦设施应安全、美观、通透。

(4)幼儿园宜在供应区内设置杂物院,并单独设置对外出入口。

(5)音体活动室的位置宜临近生活用房,不应和服务、供应用房混设在一起。单独设置时,宜用连廊与主体建筑连通。

28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针对场地建设与使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间题,对场地进行综合布局安排,合理确定各项组成内容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各自的基本形态,并做出具体的平面布置,从而决定了场地的整体宏观形态。

29场地分区的基本思路

一、是从内容组织的要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和组织。

二、是从基地利用的角度出发,进行用地划分,作为不同内容布置的用地。

在确定分区方式时,两条思路是交织在一起的,两方面问题都要考虑。内容的功能特性是确定分区的内在依据。用地的划分是分区状态在用地上的具体落实。

30场地分区:场地分区就是将用地划分为若干区域,将场地包含的各项内容按照一定关系分成若干部分组合到这些区域之中,场地的各个区域就是特定部分的用地与特定内容的统一体,同时各区域之间形成有机联系。

场地分区可遵循两条基本思路:一、是从内容组织的要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二、是从基地利用的角度出发,进行用地划分。内容的功能特性是确定分区的内在依据,用地的划分是分区状态在用地上的具体落实。

31影响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一)用地条件1用地大小和形状2地形地貌3植被景观4地区气候及场地小气候5建设现状6周围环境(二)功能要求

32场地分区用地划分:(一)集中的方式(二)均衡的方式

33场地内容分区:1功能性质2空间特性3场地自然条件

34建筑布局的基本要求包括:在建筑布局时要考虑朝向的选择和间距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日照、通风和防火等方面的问题,符合相关设计规范,满足卫生、安全和经济等基本要求。

35影响建筑间距的因素:建筑间距是指两幢相对的建筑物外墙面之间的水平距离。

影响建筑间距的因素有:1、日照间距,2、通风要求,3、防火间距,4、其它因素

日照间距:前后两列建筑物之间为保证后排建筑物在规定时日获得必需日照量而保持一定的距离称为日照间距。日照间距系数L。L=D/H

36防火间距:为保证发生火灾时相邻建筑的安全,防止火灾的蔓延,建筑物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防火间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建筑的高度、耐火等级和建筑外墙上门窗洞口等情况。

37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m的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的规定,与其它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规范第3 章和第4 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表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耐火等级一、二级三级四级

一、二级 6 7 9

三级 7 8 10

|

四级 9 10 12

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房: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38住宅群体组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1)行列式(2)周边式(3)点群式(4)混合式。

39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方式(1)对称式(2)自由式(3)庭院式(4)综合式

40外部空间的认识1建筑对外部空间的限定 2外部空间的视觉分析

41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

42交通流线组织的基本结构形式1.尽端式流线结构2.通过式流线结构

43转弯半径:对于小汽车,道路转弯半径不应小于6m。对于大客车,道路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对于载重货车按具体型号来确定,中型货车要求不小于9m,重型货车可能要求12m~18m。

44停车布置:地面停车场,小汽车停车面积每个25㎡~30㎡,地下停车场,每个车位30

㎡~40㎡一般停车位至少宽。自行车单辆停车尺寸可取2m*。停车场出入口缓坡段i≤2%,imax=9%。

45标高要求:一般情况下,室内外高差可取~,最小不应小于。若基地临近河、湖等水体时,场地的基本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水位以上。

46雨水排除:建筑周围坡度不应小于%,场地内坡度的上限一般为8%。广场兼停车场的坡度%~%。

47景园布置:绿化率计算不齐墙根。1)植物景园绿化的主体

2)水景最富吸引力的因素

浅谈结合场地特征的现代风景园林设计

浅谈结合场地特征的现代风景园林设计 摘要:本论文主要以杭州市西湖风景区为例,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如何遵从场所精神,如何将科学、艺术、文化完美的融入设计的方向上进行一定的探索和求证。 关键词:场地特征;风景园林;西湖风景区;设计; 1 从场地特征到场所精神 1.1场地与场所 场地的英文是plcae,也就是“场所”的意思,但是场所并不等于任何场地,场地原初是一个纯自然的状态,没有任何意义,人的居住使场地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人与场地发生了相互的关系,场地的自然属性和人类的生活结合在了一起,自然和人文处在了共生的体系中,场地由此成为了场所,意义也就随之产生了。因此,场所是具有清晰特征的空间,人的文明、场地、以及人与场地产生的关系构成了场所。 1.2场所的深层含义 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对场所有这样的定义,如果特定的秩序(景观,构筑等物理结构)是外在的知觉,现象和经验则是内在的知觉,当两种知觉达到高度融合的状态时,就第三种存在,即所谓的场所。也就是说只有当人和一处构筑物相遇时或当人处于某个具有景观意义的场地时,场所才可能出现,比如一处寂静无人的园林,就算它具有非常完美的场所性,也不能被称为是完美的场所,而只能说具有隐含的场所性,人对场所的体验才是场所的本质。 1.3 场所的特征——场所精神 场所中原生的自然物体系和人们创造的人工构筑体系相互结合,人们通过构筑场所使自己的法则和意义在场所中得到显现,而场地所特有的自然规律则通过被人的认识而融入了场所。场所的本质特征就是保护和照顾,因此“场所精神”(GeniousLoci)出现了,场所精神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它表达的正是一种古代人类文明的观念,任何独立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守护神,场所精神也就是人们在场所中的守护神。古罗马人认为,人在一个自然环境中生存,有赖于人与环境之间在灵与肉(心智与身体)两方面都有良好的契合关系,为此,他必须依靠守护神,

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

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 (一)场地: 狭义基地内的室外场地 广义基地内一个整体的系统 基地中包含的全部内容所组成的整体、如建筑物、构筑物、交通设施、室外活动设施等绿化及环境景观设施和工程系统等 (二)场地构成要素 1.建筑物、构筑物 2.交通设施 3.室外活动设施 4. 绿化环境景观设施 5.工程系统 (三)场地类型的划分 1.按使用特征划分为:工业建设场地和民用建筑场地 2.按地形条件划分为:平坦场地和坡地场地 (四)场地设计概念 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 (五)场地设计工作的目的 1、达到场地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正确组织 2、使场地中的各项内容与基地形成良好的关系,提高基地利用的科

学性,充分发挥用地的效益。 (六)场地设计的内容 现状分析场地布局交通组织竖向布置管线综合环境设计与保护技术经济分析 (七)场地设计原则 珍惜土地、保护耕地 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满足功能要求、技术经济合理 注意与环境保护、考虑可持续发展 ①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②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 ③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④技术经济合理 ⑤满足规范要求 ⑥满足交通组织要求 ⑦竖向布置合理 ⑧管线综合合理 ⑨合理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和环境保护 ⑩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八)场地设计的表达方法 等高线法标高控制法坡面法方格网法 (九)场地设计的依据

①工程项目的依据 ②有关法律、法规、规范 (十)东西不同的场地处理观念 1、基本观念 东: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谦让。(天人合一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西:人工建造对自然的超越 2、基地条件 东:重视与环境的关系,场地处理上善于结合、利用基地的现有条件。西:强调对基地的改造,更多地表现出将人为的秩序施加到基地上的倾向。 3、场地要素 东:重视场地中建筑物之外的部分,重视场地中各组成要素的平衡与协调关系,而不是单独调建筑物。 西:在西方的传统建筑中,相对于场地中的其他要素,建筑物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如果说中国建筑是“虚”、“实”相生,以“虚”为主,那么西方建筑则可以说是“虚”、“实”自立,以“实”为主 (十一)场地设计工作的特点 综合性政策性地方性预见性与阶段性全局性技术性与艺 术性 (十二)场地设计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场地布局设计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第二章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第二章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一、地形条件 1.布局 地形的形态往往直接影响场地设计的总体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如河谷地带。水网地区等,将导致总体布局呈线状结构。地形的起伏有利于形成生动的空间和变化丰富的建筑轮廓线。 2.竖向 地面的高程和用地各部位的高差,是场地设计中对不同高程的利用、竖向空间及景观组织和地面排水及防洪水等方面考虑的重要依据。 3.小气候 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分析不同地形及与之相伴的小气候特点,将可更合理地布置建筑、绿地等设施。如在山地利用向阳坡面布置居住建筑,可获得良好的日照等。 4.坡度 充分利用和结合自然地面坡度,可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在项目用地选择和总体布局上,需了解的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见表l-2-1。 二、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及投资量和建设进度,因此,场地设计必须考虑建设项目对地基承力和地层稳定性的要求。建筑物对土壤允许承载力的要求如下:一层建筑60~100kPa、二、三层建筑100~120kPa;四、五层建筑120kPa。当地基承载力小于100kPa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同时,场地内的项目建设一般不应位于地下矿藏上面,或有崩塌、滑坡、断层、岩溶等地段。以下是几种不良的地质现象及其防预措施: 1.冲沟 冲沟是土地表面较松软的岩层被地面水冲刷而成的凹沟。冲沟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个方面。前者指植树、植草皮、封山育林等工作;后者为斜坡上作鱼鳞坑、梯田、开辟排水渠道或填土以及修筑沟底工程等。 2.崩塌 崩塌是山坡、陡岩上的岩石,受风化、地震、地质构造变动或施工等影响,在自重作用下,突然从悬崖、陡坡跌落下来的现象(如图1-2-1所示)。对于可能出现小型崩塌的地带,应实施加固防治措施。

场地设计基础理论场地地形特征

场地的地理特征 场地边界由规划部门根据地形图上标明的坐标确定,而地形图同时也直观地反映出场地的地形和地貌特征。因此,对于与场地边界及其地形地貌密切相关的几个元素如地形图、坐标、高程、等高线等,必须有清晰的概念。 一地形图 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面上的地形(如平原、丘陵等)和地物(如建筑、道路等)通过现场测量并结合其他辅助技术手段绘制而成的。 地形图的比例尺,是图上一段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的一段实际长度的比值。区域地形图常用1/5001/10000比例尺,总图常用1/500-1/1000比例尺。在进行场地选择和场地设计时,可以使用1/5000比例尺的区域地形图或1/500-1/1000比例尺的场地地形图。 地形图上用以表示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物的特征符号也叫图例。地形图的主要图例有地物符号、地形符号和注记符号三大类,不能相互混淆。 二方向与坐标 地形图的方向通常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形图上任意一点的定位,是以坐标网的方式进行的。坐标忘又分为基本控制大地坐标网和独立坐标网。坐标网一般以纵轴为X轴,表示南北方向的坐标,其值大的一端表示北方,坐标网以横轴为Y轴,表示东西方向的坐标,其值大的一端表示东方。 三高程 地形图是用高程(或标高)和等高线来表示地势起伏的。所谓高程,就是以大地水准面(如青岛平均海平面)做零点起算到地面上一点的铅锤距离,也称为绝对高程或海拔,采用测量点与任意假定水准面起算的高程叫相对高程。我国目前采用的是“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它是以青岛验朝站自1953-1977年长期观测记录黄海海水面的高度变化,取其平均值确定为大地水准面的位置(其高程为零),并以此为基准测算全国各地的高程,故将与此相对应的高程系统称为黄海高程系

一级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作图题)概念分析

一级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作图题)概念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一级注册建筑师职业资格考试中的场地设计(作图题)的分析阐释,界定了场地设计考试的范围。从应试者自身的考虑出发,分别从场地分析、场地剖面、停车场设计、地形设计、场地规划设计等方面,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来解决作图考试中遇到的有关场地设计问题。 关键字:场地概念应试 实际工作中,场地设计的内容往往被分散到给排水设计、景观设计、道路交通设计等相关设计工作的范围内,或者由总图专业来完成。大部分建筑师无法通过实际工作来得到相关场地知识的补充和设计能力的提高。对注册建筑师考试中的题目感到陌生,关于场地设计的基本概念不清,设计方法欠缺,成绩自然不理想。 场地分析 在场地设计过程中,设计条件的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场地设计工作总是从设计条件的场地分析着手,通过对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明确各种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从中启发场地设计构思,并自始至终制约场地设计全过程,最终保证设计成果的正确合理。 场地分析的题目主要针对基地现状,分析基地内规划控制线的退线要求,以及各建筑之间的各种关系,如:日照间距、防火间距、卫生间距等等,并在图纸上以平面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是分析被各种条件界定下的场地最大可建范围,有时还加绘分项开发的范围(如高层和多层住宅的用地范围等)。 场地剖面的题目则是对场地分析的衍伸,将场地分析中建筑之间防火间距,日照间距的关系以及建筑和保护建筑、保护古树等之间的关系以剖面的形式变现出来。 停车场设计 汽车停车场的设计,必须适用经济,并符合运行安全、技术先进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特殊要求,除满足车辆出入安全,还需满足油气的防火、防灾要求。停车场选址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与市政交通部门的布局和安排。车场靠近需求停车附近,靠近主要车流源头,特别是车辆出入要右行,尽量不妨碍道路主干道的通畅。车场出人口要有安全视线保护,注意车行出人口道路坡度,以保安全。 在停车场设计题目中应有效地利用场地,合理安排停车区及通道,便于车辆进出,满足防火安全要求,并留出布设附属设施的位置。停车场出入口及停车场内应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以指明场内通道和停车车位。影响停车场出入口设置的主要因素为停车数量和连接道路的等级。

《场地设计》笔记

场地设计(第二版) 张伶伶孟浩 引言 第一节场地设计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学科发展的背景 ……,从社会、文化、经济、信息到资源、环境、生态、技术,建筑学几乎成了一门无所不包的交叉学科。……建筑正在走向城市,走向环境,在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艺术相融合的同时创造者崭新的城市形态。……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关学科的渗透使原本单纯的问题有了新的契机得以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学科内部的分化,不断向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向更科学化、逻辑化的方向发展。 同任何其他学科一样,建筑学科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社会需求的变化是建筑学领域变化的源动力。 ……以功能主义为核心的现代主义建筑观被重新评价,片面的“机器”建筑观被遗弃。后现代主义回顾历史,强调文脉,重视城市发展的延续性,重视精神与意义的表达,这是与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分不开的。……从本质上来看,一切建造活动都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手段;一切建造的成果都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相关联的方式的体现。建筑——作为人与环境相关联的手段,同时又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作出积极的反应,以适应时代的社会需求。这也要求我们对建筑学科内部与环境相关联的部分,相对于形式和风格等问题给予更多的重视。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应成为学科的重点,成为新的核心。 二、设计实践的要求 在设计实践的层次上,建筑设计初期的基地划分与场地布局以及设计末期的场地细部的丰富完善,是设计中决定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最直接的工作内容。前一部分主要包括用地划分、建筑物布局、交通流线组织、绿化系统配置等项内容,这些工作决定了场地的宏观形态。……把它作为设计工作的切入点来对待。后一部分处于设计工作的末期,主要包括道路、广场、停车场、场地竖向、管线设施、景园设施的详细设计等内容。 ……场地设计供重视对场地中各要素关系的组织,这种关系包括功能关系,也包括空间、视觉、景观等方面的关系。 第二节场地设计思想的历史渊源 二、两种设计思想的差异 1基本观念认识上的不同 东方建筑(以中国古代建筑为主):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天可以理解为自然;人可以理解为人工的建造和人工对自然的改变)的效果…, 西方建筑:更多体现人的创造力量,重视人工在改造自然和创造环境中的主导地位。(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是美的根源) 2基地条件认识上的不同 东方:场地处理上善于结合利用基地的现有条件,如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等。 西方:更多第表现出将人为的秩序施加到基地上的倾向,场地在整体上也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和几何结构关系……

浅谈场地设计对建筑创作的重要性

浅谈场地设计对建筑创作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8-07-09T13:18:26.65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5期作者:李青青 [导读] 建筑作品总是和某种特定的环境有关,但它又必须超越这一条件,使其变成更易理解、更有意义的整体的一部分。 ——以“茂名火车站建筑设计”为例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 430070 摘要:结合实际项目概况,介绍了茂名火车站的设计理念,并从站房场地分析、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流线设计等各方面对该站进行阐述,从场地设计角度出发探讨火车站建筑创作设计的思路。 关键词: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场地分析;建筑创作 场地设计,是针对基地内建设项目的总平面设计,是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建筑布局的过程是方案形成的过程,场地分析是整个设计的关键环节,为整个设计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为方案从构思、创作到进一步深入设计提供基本框架,使建筑物的内部功能与外部场地条件有机结合。本论文将以茂名站建筑设计为例浅谈场地设计对建筑创作的重要性。 1场地及规划概况 1.1场地概况 茂名站位于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站前四路,茂名中心城区南侧。茂名站北站房区域为既有车站建成区,地形平坦。既有站房为1991年建成主体一层局部两层,目前站房设施较为陈旧。除既有站房外,既有北广场周边还有大量民用建筑以及既有成熟的城市道路、地下空间。南站房区域为拟拆迁的大发塘村,目前暂为铁路车站背侧未开发区域,地势平坦,场地内有大量低层平房聚集的城中村和部分空地,基本没有成熟的城市配套道路。既有跨线设施为进出站地道各一处,宽度均为 8m。 1.2规划路网 茂名站站场北侧现状道路为站前五路,北广场中轴线正对文光路。站场南侧为永福路,规划城市道路垂直于永福路。站区周边城市道路为方格路网,均为正南北或正东西向。在规划路网中,南北城市主轴不重合,两轴线之间距离 127 米。 经既有场地和规划资料分析发现,铁路车场与东西向城市干道存在 12°夹角,南北广场城市轴线水平距离偏差 127m。 图1-1 茂名站场地现状与规划路网分析 2 设计理念及策略 2.1 设计原则:功能为主——配套完善、立体分层、均衡布局 交通优先——到发分离、人车分流、公交优先 以人为本——导向清晰、进出顺畅、无缝换乘 2.2 设计策略:由于茂名站所处城市建成区,周边建成情况比较复杂,在站型确定、站房流线以及配套城市广场等各方面都有其特殊性,都不能参照常规站房进行设计,需要设计者因地制宜的做好场地设计,从场地现状、路网规划、交通组织和功能流线等分析研究,协调好城市与车站之间的关系。 铁路车场与东西向城市干道存在 12°夹角,南北广场城市轴线水平距离偏差 127m,为应对这种特殊的地形条件,本方案通过推敲和分析比较,创造性地将南北站房与进站天桥融合为“Z”字型进行布置,该布置方式一举协调了道路夹角和轴线偏差的问题,使得车站与城市在形态上完美契合。站房与天桥在功能和形态上整体协调,融为一体,是车站造型上的一次创新和突破。 图2-1 茂名站场地分析与设计策略 2.3 设计特点:站房布局在充分分析场地现状、规划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在规划出进出站旅客车行、人行流线,功能布局合理,流线清晰。使用功能上以人为本,以旅客为中心,让旅客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方便、舒适、安全、可靠。在造型上采用现代建筑风格,注重体现交通建筑的特性。 3 站房建筑风格 本方案建筑造型结合“Z”字型总图布局,以“行云流水、丝路新篇”为设计意向,利用流畅的水平线条勾勒出现代生动的建筑形象。南北站房和天桥被水平线条蜿蜒贯穿,有如行云流水之势,似波澜壮阔的海上丝绸之路,又似巍然前行的条条铁路轨道。为保证第五立面效果,将站房两侧混凝土屋面上方,设置百叶以实现屋面完整性,天桥屋面通过斜坡屋面与站房屋面连接,保留屋面天窗,设置于候车室上

景观设计方案中场地分析的作用

景观设计中场地分析的作用 场地是纠集自然和人文成为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园林景观设计的目标在于对场地中实质环境与文化内涵的整体设计。本文将从场地的角度出发,探讨在园林设计的前期阶段——场地分析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 场地资料的获得方式 对场地的分析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来获得基本资料,即通过图纸和现场踏察。一般在一个工程开始,设计者就会得到相关图纸,图纸及其它数据固然是重要的,但完全依靠图纸是远远不够的,设计师对场地的理解和对其精神的感悟,必须通过至少一次最好多次的现场踏察,来补充图纸上体现不出来的其它的场地特征。只有通过现场踏察,才能对场地及其环境有个透彻的理解,从而把握场地的感觉,把握场地与周围区域的关系,全面领会场地状况。 2. 场地分析的作用 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即:一是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阶段,二是解决问题的阶段。在某种意义上说,前者决定后者。场地分析就是设计的前期阶段,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过程。对问题有了全面透彻的理解后,基地的功能和设计的内容也自然明了了,正如凯瑟琳·鲍尔的描述任何规划本质上不过。所以,认识问题和分析问???是达到具体目标的特定方式的安排.

题的过程就更加的要重。而在实际的设计中,许多设计者往往忽视了场地分析这个关键的环节。本文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对场地分析在园林设计中重要性进行阐述: 2.1 为规划提供范围界定 在做一个工程的之前,首先要通过图纸和现场踏察核对来明确规划范围界线,周围红线及标高,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的设计提供准确性。如果连规划的范围都没有明确就放手大干,即使再好的设计恐怕也要重新来过。 2.2 为立意提供主题线索 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场地中以实体形式存在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文物古迹、摩崖石刻、诗联匾额、壁画雕刻等等,及以虚体形式伴随着场地所在区域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人事迹、民俗风情、文学艺术作品等等,都可为园林景区或景点景观立意提供主题线索。如果能够充分的挖掘出场地中的文化因素,那么景观主题的准确定位就不在是设计者的棘手问题了。 2.3 为功能确定提供依据 场地分析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场地内部与场地外部的关系,二是场地内部各要素的分析。场地分析通常从对工程场地在城市地区图上定位,以及对周边地区、邻近地区规划因素的调查开始。可获得一些有用的东西,如周围地形特征、土地利用情况、道路和交通网络、休闲资源,以及商贸和文化中心等。这些与工程相关的场地外. 围背景,对场地功能的确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充分了解这些有利于确

(整理)场地设计总结.

一、场地分析 通过对地块的退线划定,得出不同建筑类型的可建范围,作图顺序如下: 1. 道路、用地退界:按照题目要求画出即可; 2. 周边建筑防火退界:按照防火规范退界,注意转交圆弧; 3. 按照日照要求退界:对于有日照要求的建筑、房间,间距(日照要求房间距遮挡物)=高度(遮挡物与有日照要求的建筑、房间的有效遮挡高度)X日照系数 4. 其他退界要求 (1)教室长边与运动场25米; (2)教学用房与铁路300米,与270辆车的道路80米 (3)两教室长边相对25米, (4)疗养、医院病房12米 (5)机动车出入口边线内2米120度视角,边线外7.5米范围 (6)题目要求的其他退界:古树、水源、碑亭、小河 5. 计算:注意角度的函数关系,圆弧的计算,结合原则答案验算。

二、场地剖面 与场地分析原理一样,通过对地块的退线、间距的划定,得出不同建筑类型的可建位置,但从三维剖面的角度分析建筑的退界、距离的关系要更复杂一些,而且建筑摆放有多种可能,需要分析最优,作图顺序如下: 1. 计算间距:按照性质、高度将将需摆放的建筑分类,并计算间距要求(防火、日照、退距等,详见场地分析部分); 2. 根据题目要求布置建筑 (1)占地最小要求:此要求需利用不同建筑类型对间距要求不同来摆放,俗称——偷间距,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A. 在较高建筑的阴影中布置无需日照要求的建筑(商场、办公等); B. 较高的建筑布置在场地最北边,使其阴影不够成遮挡; C. 利用场地高差,在低凹的区域布置较高建筑,减低相对高度; D. 利用道路、边界退线、视线控制重合区间布置建筑间距;

3. 最大可建范围:南向为固定值,北向利用高度与间距的函数,算出斜率,画出区域。 4. 要求土方量最少:挡土墙在填挖方区中点处最少 5. 管沟及基础间距:按照摩擦角计算。 6. 坡道:按照不同车辆纵坡要求及10%以上纵坡需要设缓坡设计。 三、停车场设计 停车场设计主要涉及:车辆计算、入口选择、布局选取、入口处里四个方面的内容,作 图顺序如下: 1. 计算车量:将场地面积按照47平方米(由每年考题标答推算而得,实际工程中不一定)每辆计算,得出可停靠车位数及开口数。 2. 确定出入口位置:应设次干道,据交叉口80米,天桥、地道、隧道引道50米,钢轨外缘30米;超过50辆不少于两个,间距大于10米,宽度大于7米。 3. 布局选取:环通场地沿车道四周布置垂直式停车位最经济。 (1)确定车带:单带15米左右(车长6+通道7+绿带2),双带21米(车长6+6通道7+绿带2),分析场地边长为21米的倍数时(42、63等),可以考虑在此方向上布置4-6个停车带;另外一个方向上两端各留15米,做两个单带。 (2)坡度场地:场地有坡度时,停车方向应和坡向垂直,避免车辆忘拉手刹滑动。另外结合题目要求坡场地,分台处理,但车位出口不得开向台地坡道。 (3)边长不符模数时,可考虑在基本模数条件下,加一排车(平行式3X8) (4)大车按题目要求尺寸,划出合适区域布置。 4. 出入口处理: (1)管理用房:布置在出场车流一侧 (2)残疾人停车位:靠近车场出入口,留出轮椅通道联系场外步行道。

浅谈场地设计与中国传统建筑理论

浅谈场地设计与中国传统建筑理论摘要:主要从4个方面分析了场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相似之处,旨在说明场地设计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理论所追求的宗旨,强调人、建筑、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关键词:场地设计;传统理论;整体;环境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theory of site design from 4 aspects and the similarities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theory, intending to illustrate the principles pursued by the site design an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theory, with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people,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key words: site design; traditional theory; whole;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前言: 场地设计虽多见于工程技术层面,但在场地设计的实践中,其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同出一辙。场地设计是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具体建设项目所处的地段环境,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以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为基础,有效地组织场地中各要素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

浅谈儿童活动场地设计

浅谈有趣的儿童活动场地 儿童活动场地是提供儿童活动的空间,以“玩”为天性的活动,除了让孩子们可以追随自己自由的心灵之外,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的成长。儿童活动场地应该是每个住宅区配套的设施之一,在规定数量的居住人口区域规有一定数量的儿童活动场地。 在这里有一片沐浴的安全有趣的活动场所,他们可以是建造出来的,也可以是生长出来的,它是孩子们的乐园也是父母们守护孩子的宁静空间,在这里孩子们互相追逐嬉戏,共同分享这个神奇场所的幸福时光,我们希望这个场所可以给所有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每一天孩子们都能在这个空间享受一段自由空间的时间。这个场所伴随着孩子们共同成长,也许不久的将来,伴随着来来回回的孩子们,也许他们将离开家乡和父母去远方求学,但是也许这片有趣的“场所”是他们脑海中那记忆中幸福童年以及羁绊着家乡的联系之一。 为此我想研究下,我们口中的儿童活动场地,它不单单是图纸上那部分异性的区域,也不是效果图中表达的一个效果,而是实实在在可以给去玩的孩子们能带来快乐的一个活动区域。首先分析和查找了下现实中的活动场地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缺陷, 目前中国儿童户外活动场的建设的确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如一些居住小区、幼儿园、商业区为儿童设置了专门游戏场,部分小区、社区也配置有儿童游乐器械设施。 但大部分场地所提供的环境质量以及儿童游戏设施的质量和利用情况并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专用的儿童室外活动场地由于城市用地紧,大多数城区建筑密度高,城市规划体系中缺乏对这类场地的关注。 绿地的功能大多停留在绿化或美化上,很多城市没有为儿童设置专门的室外游戏活动场所。儿童利用率最高、便捷度最大的的居住区绿地里也往往只是划出一小块场地或放置几个机械的游戏器械,供孩子们玩耍。 场地缺乏一些生动的信息来传达给孩子。 2,功能偏单一、设施少,缺乏趣味性和创造性现有的儿童室外活动场地仅提供简单的游戏器械供孩子们进行简单的活动。游戏设施种类单一,不能满足各种儿童多种游戏活动开展需要。在设施设置时缺乏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或生理特征进行研究,使用人群特征模糊,场地设计显得呆板,缺乏趣味性和创造性。 3,缺乏儿童场地设计规要求,对场地安全设计的认识不足因我国对该类场地缺乏设计规要求,一些公园对儿童室外场地设计缺乏基本的安全健康保障。 一些儿童活动场地往往只有游戏器械,对场地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没有任何的防措施,容易造成儿童在游戏中出现安全事故,受到伤害。 4,过度依靠人工设施,缺乏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中国现有的儿童室外活动场地大多人工色彩浓厚,少用自然材料作为设施的材质。地面铺装或设施的色彩大多鲜艳夺目,与自然环境极不融合。在场地空间处理上往往线条生硬,机械呆板,缺少童趣味和细腻感。 儿童活动场地的选择 儿童活动场所,如果是小区级别,应该选则在交通上没有车辆干扰的,安全区域,实现开阔,

景观设计——场地分析

一、对场地的区位分析: 区位分析,可以说是将场地放在其周边的区域关系内进行场地的定性分析。在这里,我们着眼的不外于如下两点: 1、周边交通关系——列出详尽的各种交通形式的走向。 通过分析,可以得到制约下一步设计的一些要素,如人行车行出入口、停车场、避让要素(轻轨、高速路的噪音避让等); 2、项目定位关系——确定项目在整体区域中的定位。 分析周边的用地性质,列出其他相同项目的分布及服务半径,确定本项目的服务对象、服务规模,更重要的是为下一步的项目构成找到依据。(如公园设计中,每一种休憩项目的设置,都应拿出相应的依据——甚至图上的每一根线,我们都应该知道是怎么来的。 二、对场地的社会人文分析: 所谓的社会人文,实在是一个自己杜撰的词。这里,想表达的是如下分析的综合: 1、历史信息 2、民风民俗 3、适宜该场地的理想生活模式 这一步工作,有利于我们在下一步的设计中把握场地的人文特质。 三、对场地的地形地貌分析: 对于有可以利用的地形,自然要好好的把握。 有可能的应该做出这样两张图: 1、场地坡度分析——分析并找出适宜的建设用地,减少对场地的人为破坏。 2、场地坡向分析——阳坡和阴坡当然是不一样的了。 对于景观设计而言,地形的变化是一个有利的因素,大家可要好好的把握喔! 没有地形可以利用的场地,当然就省了心了。 四、对场地的生态物种分析: 场地现状的生态物种,是维持场地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如地表泾流的生态涵养群落,地貌特征的特有动植物群落等,保护并恢复这些生态群落,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五、对场地的地质水文分析: 场地现状的地质水文资料,自然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条件。 不同的地质条件,决定了不同的自然景观特色,而地下水位的高低、天然泉眼

场地设计作业.doc

关于场地总体布局的一些思考 ——读《民用建筑场地设计》的感想 摘抄部分: 场地总体布局是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整个设计的关键环节。场地总体布局为整个方案设计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确立基本思路,为方案从构思、创作到进一步深入设计提供基本框架,使建筑物的内部功能与外部环境条件彼此协调,有机结合。因此,场地总体布局决定着整个设计的方向,关系到整个设计的成败。 第一节概述 一、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与内容 (一)场地总体布局的任务 场地总体布局是在明确设计任务。完成设计调研等前期准备工作后,在进行场地设计条 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场地进行综合布局安排,合理确定各项组成内容的空间位置关系 及各自的基本形态,并作出具体的平面布置,从而决定了场地的整体宏观形态。其工作 重点是以整体、综合的观点,抓住基本的和关键的问题,解决主要矛盾。目的是充分有 效地利用土地,并合理有序地组织场地内各种活动,促使场地各要素各得其所,有机联 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二)场地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 场地总体布局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组成内容的各自形态的确定,二是各项内容 之间组织关系的确定,而前者是在后者的进行过程中解决的。可以说,场地中各项内容 的关系错综复杂,牵动其一就会影响到全局。因此,场地总体布局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 因素,相互调整,同步进行。其设计核心是组织好项目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处理好 场地构成要素之间及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功能关系,也包括空间、视觉 和景观等方面的关系。 二、场地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一)使用的合理性 (二)技术的安全性 (三)建设的经济性 (四)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场地使用分析 对场地的使用进行分析,了解其组成内容及功能性质,研究特定使用要求的影响因素, 是进行总体布局的基础。 一、明确项目建设性质 场地使用分析的前提,按项目的建设性质,主要有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两大类。 新建项目设计条件多以自然条件为主,布局安排的灵活性比较大,改扩建项目场地的现状条件多以建设条件为主。一种情况是在已有场地上加建曾建,更新改造,另一种是续征土地与原有场地毗邻或为之延伸。此类项目要求在场地已有的建设现状基础上,通过布局调整达到整体环境的完善。 二、场地使用功能分析 (一)使用功能特性 主要是抓住反应场地性质、体现场地核心功能的主要建筑的功能特性,分析它的组织要 求及与其他内容之间的关系。 (二)功能组成内容 工程项目的具体内容是场地总体布局的直接依据,对场地使用功能的分析可从业主所提

浅谈民用场地管线综合设计

浅谈民用场地管线综合设计 所谓的民用场地,多数就是所指我们所说的小区,现在的小区寸金寸土,为了使建筑小区环 境更为美观以及小区空间的合理利用,我们要把各类管线综合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从而能够 充分发挥作用,保证小区的正常生活以及各种社会活动。 小区内一般的管线有雨水、污水、给水、燃气、电力、电信以及热力管线等,在这些管线中,燃气和电力以及电信一般由各自的部门管辖,由他们的专业单位进行设计以及施工。各类管 线在设计过程中都只是从各自专业的角度考虑了生产和生活的要求。如果不进行管线综合, 那么势必产生不同种类管线相互交叉碰撞,给施工带来不少的麻烦,但是小区内无论是地面 还是地下,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管线综合的过程中,不但要保证各种管线的在成产 生活的要求以外,还要保证各个管线在走向、竖向高度以及平面定位中达到最优化,这是一 项非常繁琐,但又非常重要的工作。 1 小区内管线综合的平面布置原则 小区内管线综合的总体布置原则是局部服从整体,有压管线服从无压管线,可变管线服从不 可变管线,临时管线服从永久管线等等。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刚开 始把这个管线汇聚到一张图纸的时候,会发现是一团乱麻,发现好像无从下手,但是我们可 以遵从管线综合布置的原则,慢慢理头绪。 首先我们来分析主干管线的布置,主干管线布置在小区主道上,相对来说空间比较充足,对 于布置管线来说是个非常有利的条件,那么我们尽量把管线布置到车道之外,这样以后有维 修的话,挖掘损失是最小的,如果主道的道路空间不足,不得已要把管线布置在车道之下, 那布置的时候把将来挖掘路面可能小的布置在路面以下,首先是雨水管道,然后是污水管道,再次是给水、热力等管道,而挖掘可能性最大的燃气管线以及电信电力,则必须布置在车道 之外。如图1中所示。 然后我们来分析宅前管线的布置,两栋楼之间空间距离非常有限,要布置如此多的管线就显 得更加的困难,那么应该遵从以下几点来布置,电力电缆不宜与热力管道相邻布置,燃气管 道有漏气的危险,应该布置与建筑较远的地方。如图2中所示。 以上是在多年工作中所得出的工作总结,在每次的管线工作中有着很大的帮助。 2 小区内管线的交叉布置原则 地下管线错综负责,会产生很多管线交叉的情况,应该尽量减少交叉。在处理交叉情况中, 我们应该考虑一下几点:气体管道、易燃可燃性液体管道,应该尽量在给水与雨水或者污水 中间穿过;生活用的给水管道必须在污水和雨水上面,并且满足交叉垂直净距的要求;污水 以及雨水管道应该在其他管道地下穿过;燃气管道在其他管道下穿过的时候,应该做好气体 的防密性处理,以防漏气,从而避免事故;热力管道一般在给水以及燃气管道上通过;电力 以及通信电缆一般放在其他管线之上;低压电缆应该在高压电缆上通过。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小区内施工中,电力电缆管线设计为电力电缆车行道下埋深0.7M,, 通信电缆以及有线电视和智能化车行道下埋深0.8M,燃气管道车行道下埋深0.9M,给水管 道车行道下埋深0.7M。 3 布线的方式 小区内各种管线的敷设一般都选择地下敷设的方式。即雨水、污水、给水、燃气以及热力管 道都采用直埋敷设方式,而10KV的电力则采用排管暗管敷设方式,弱电类光缆包括联通、 移动、电信、智能化等则统一敷设在管沟之内。

场地设计大纲

场地设计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名称):场地设计(Site Design) 课程代码:1521235016 学分/总学时:2 / 32 开课单位: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开课专业:建筑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模块方向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场地的分析能力,和构成要素的组织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现场考察使学生了解场地设计的基本规范、基地的分析方法、场地设计的方法、场地详细设计的要点等。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建议学时分配 1.场地分析8学时 [1]场地分析4学时 [2]场地分析作图训练 基本要求:了解场地设计研究的意义和设计条件分析。 2.停车场设计8学时 [1] 停车场设计4学时 [2] 停车场设计作图训练4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停车场设计基本规范和停车场设计布置。 3.场地竖向设计8学时 [1] 场地竖向设计4学时 [2] 场地竖向设计作图训练4学时 基本要求:了解竖向设计的基本要求,及竖向高程图的画法。 4.场地综合设计8学时 [1] 场地综合设计4学时 [2] 场地综合设计作图训练4学时 基本要求:掌握场地的综合布置,优化场地设计。 四、实践学习内容和基本要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中安排一定学时的现场教学。 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 学习参考用书: 1.《建筑学场地设计》闫寒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2.《场地设计》张伶伶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六、课外学习要求 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相关法规、参考书等,并在工程设计实践中培养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语言及图纸表达能力等。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以设计作业成果图、学习论文等设计资料进行综合评定,占总成绩90%,平时表现亦应作为参考,占总成绩10%。 八、其它说明

场地竖向设计在市政工程专项规划中重要性论文

浅谈场地竖向设计在市政工程专项规划中的重要性摘要:竖向设计亦称竖向规划,是规划场地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规划设计、总平面布置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做好场地的竖向设计,对于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建设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海口市新埠岛市政工程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具体项目,对市政专项规划中场地竖向设计的重要性进行论文阐述。 关键词:市政工程;专项规划;土地平整;竖向设计;标高 abstract: the vertical design is also called the vertical planning, is planning an important place design of the organic part of it with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general layout close contact and inseparable. do the vertical design, to reduce project costs,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based on xinbu haikou city isl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for a specific project, the municipal special planning in the vertical design fiel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special planning; smooth land; the vertical design; elevation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市政工程专项规划一般包括交通、道路、竖向、给水、雨水、

展览设计场地的功能区设计形式和原理

展览设计场地的功能区设计形式和原理 一、展示空间的功能区设计形式 展示空间的功能区设计形式是展览项目实施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即展区的功能区划分。展示的空间设计,从功能的角度而言,更多的还是考虑到展示本身的目的。目前陈列展览设计比较常用的功能区设计有以下两种。 (1)基本式 就是常见的长方形半开放展览场地,观众从一个方向流动向另一个方向。这种场地的布置可采用柜台式布展。这样的展台比较适合产品种类繁多的参展企业,需订购至少两个或多个相邻的位置做整体形象设计。基本式场地还可以依靠最基本的展位设置,布置成U形的半开放展区,即把产品摆放在展位的里面靠背部和两仉,宣传材料放在中央或稍靠里的位置,以吸引参观者深入展位。这种布置的缺点是可能会流失路过的参观者。 (2)美工式 展览场地一般是三面开放的半岛式,参观者可从各个庠度接近展品、海报、屏幕及其他设施。美工式场地的布置费用,

但效果更佳,展示与参观者没有距离感,企业促销人员站立于不同的出囗或路径,分别向不同方向而来的参观者介绍产品,并且可以安排即时的促销和产品介绍活动。 二、设计原理 不论是哪种功能区设计的思想,在设计中都需要遵守一定的原理。 (1)合理的观众流线,以最合理的方法安排观众的参观流线,使观众在流动中,完整地、经济地介入展示活动,尽可能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路线,尤其是不在展示的重点区内重复。传统上,参观的路线一般采用顺时针。但现代展示大多根据建筑的空间布置来进行,并不需拘泥于参观的方向。展示观众流线的安排也可设计成单线和复线等多种方案,以方便不同的观众。 (2)有效的展示位置,以最有效的空间位置陈列展品,除了合乎逻辑地设计展示的次序、编排展示的计划外,对展区的合理分配也是有效利用展示空间的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将空间间题与展示的内容结合起来考虑,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对于那些直观效果强烈,给人印象深的展示视觉中心点,必须慎重地考虑。

浅析场地设计课程对建筑学的意义

浅析场地设计课程对建筑学的意义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读书报告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to Architecture from Site Planning Reading Report of Site Planning of Civil Architecture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建筑学学科中场地设计教育的不足,结合赵晓光老师著作《民用建筑场地设计》与“场地设计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论述场地设计课程对建筑学的意义。最后通过实例来论证场地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 场地设计;总体布局;竖向设计;建筑学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ck of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site design disciplines, combined with the works of Zhao Xiaoguang "Civil Site Design" and "site design theory and practice" site design course curriculum discourse on architecture. Finally, to demonstrate site desig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through the use of examples. KEY WORDS Site design; overall layout; vertical design; Architecture 1 总述 场地设计是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领域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可以说,场地设计是营造良好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涉及到社会、文化、技术、美学等诸多方面的重要领域,也是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建筑的单体造型及内部功能组织固然重要,但如果建筑间缺乏合理组织、缺乏章法次序,忽略建筑赖以立足的场地设计,那么很难说是一个成功的设计。尽管涉及场地规划设计方面的著作和文章汗牛充栋,但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却时常被忽略,类似“成功的单体建筑,失败的整体环境”的状况屡见不鲜。 我国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而形成与国际接轨的设计体制,要求注册建筑师及规划师必须掌握建设前期的场地选择与场地设计方面的知识。然而在整个大学本科建筑学专业的课程安排中,场地设计往往是作为一个教学盲点而存在。而本科毕业生在我国目前的建筑设计领域是人数最多的中坚力量,使得场地设计的重视程度在设计一线往往不够。因此,继续读研深造学习有关场地设计方面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篇读书报告中,我将结合《民用建筑场地设计》这本书与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