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大全,必学

品管大全,必学
品管大全,必学

第一部分品管基础知识

一、品质相关内容简介

1、基本概念

QC:(Quality Control)品质控制

QM: (Quality Manage) 品质管理

IQC: (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来料检验

IPQC: (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制程检验

FQC: (Final Quality Control) 最终检验

2、基本术语

2.1 品管: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与活动。

2.2 质量:反映实体满足用户明确或隐含之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2.2.1 实体是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

实体可以是:A 活动或过程 B 产品 C 组织体系或人 D 以上各项的任意组合※说明:产品是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产品:a.可包括服务、硬件、软件或流程性材料,或其中的任何组合;

b.可以是有形的(如组件或流程性材料), 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知识、概念),

或者是它们的组合;

c.产品可以是预期的(如提供给客户的)或非预期的(不愿有的结果)

2.2.2 明确或隐含之需要

a.明确的需要是法律法规要求或合同中列明的条件等, 隐含的需要则是相对明确

的需要而言;

b.需要包括:性能(可用性)、合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耐久性、安全性、环

保性、经济性、美观性。

性能:根据产品使用目的所提出的各项功能要求,包括正常性能、特殊性能、

效率等。

合用性:产品对具体不同的消费群之适合度。

寿命(耐久性):产品能正常使用的期限,包括使用寿命和储存寿命两种。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安全性:产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经济性: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包括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两方面。

环保性: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程度。

维修性:产品故障维修之方便与可行性。

美观性:产品的外形、美学、造型、装璜、款式、色彩、包装等。

2.3 品质:以最低的成本创造出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2.3.1 品质表示法

○1市场品质:消费者所需求的品质;

○2设计品质:公司所欲达到的目标品质,以蓝图或设计规格为准;

○3制成品质:以设计品质为目标,而实际上制造出来的产品品质;

○4等级概念: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褓所做的分类或排序(比如本公司欧洲及德国客户要求较严,而美国客户要求相对较低等)

新管理降低成本;

○3为达到经济有效地符合要求的目的,需通过设定一个系统来调配相关资源。

2.5检验:对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

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所进行的活动。

可靠性(有没有断料、顶盖现象)

如检验口红的美观性(外观有没有大汽泡、颜色等)

功能(涂抹性等)

2.6 品质成本:界定管制品质之相关成本,加上评价、反馈产品及服务是否符合品质要

求,以及因不符合要求而在厂内或顾客手中所发生的成本。

2.6.1品质成本分类:

○1预防成本;防止缺点和不符合要求的成本。(如品质规划、新产品审查、品管活动、厂商辅导、内部职工教育训练等)

预防成本

管制成本

鉴定成本

品质成本

内部失败成本

失败成本

外部失败成本

○2鉴定成本:评估产品品质,以维护既定品质水准的成本。(如进料检验、制程检验、品质稽核、试验费用等)

○3内部失败成本:物料和产品有缺点不符合公司规定而造成的成本。(如报废、重工

2.6.2品质成本的分配比例

预防:鉴定:失败=20% :30% :50%

一般情况下,品质成本占销货额比例10%以内是正常可接受的,超过15%则利润大幅下降,超过20%则无利润可图或亏本经营。

2.7缺陷的分类

※说明:缺陷≠不合格

严重缺陷(Critical)简记为:CRI

缺陷一般分为三大类:主要缺陷(Major)简记为:MAJ

次要缺陷 (Minor) 简记为:MIN

○1严重缺陷:(Critical)对使用产品的人带来危险,不安全以及对产品性带来根本影响的缺陷;

a 会带来危险

b 产品根本不能使用

○2主要缺陷:(Major)能造成故障或大大降低单位产品的预定使用性能,但还不致于引起不安全情况的缺陷;

a 主要功能不能发挥 b降低了产品的使用价值 c 严重外观问题 d 影响产品的

销售

○3次要缺陷:(Minor) 产品性能或其它技术指标虽不符合产品技术指标的要求,但不影响产品之有效使用的缺陷:

a 次要功能不能完全发挥,但不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

b 轻微外观问题;

c 可以很容易修正或修补,如轻微污点;

d 不致于影响产品的销售

2.8

2.9预防措施:为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况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

措施。

3 品质管理发展史

3.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40年代前)

○1操作者品质管制(师傅带学徒式)

在18世纪以前在早期的手工作坊场所内,产品从头到尾所有的制作,都是由同一个人完成,所以产品质量的优劣也就是由一俱负责控制。

○2监督者品质控制

在19世纪,随着工场的出现,生产方式逐渐变成由多数人集中在一起作业,以一个组或班为编制单位,并设置一个组长来监督整个单位的品质管制。

○3检验员之品质管制

一战后,由于工厂管理工作的日益需求,组长的精力基本上放在管理本组生产,提商效率上,已很难兼管品质,因而提出了设置专职品质检验员来协助组长工作,专判定批量产品的质量状况,此为一个划时代的阶段,从此品管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3.3全面质量管理(TQM)

20世纪60年代后,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根堡姆提出,其特点是三全一多样(即全面、全员、全过程,形式和方式多样)。

组织机构内(厂内或公司内)各部门包含从产品构想、市场调查、产品设计与制造,直到售后服务全过程,对有关品质发展、品质保持、品质改进的各项努力,综合成

为一个有效组织,以便使其在最经济的水准下生产一种可以使顾客完全满意的产品。

○1全公司品质管制(CWQC)

由日本川馨博士首先提出。

致力于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而使产品成为最经济、最有有途又能使顾

客十分满意去购买的东西,为达到此目的,必须结合公司内经营、制造、工厂、现

场设计、技术研究、计划、调查、事物、资材、仓库、销售、营业、总务、人事、

劳务、

此一阶段亦称为ISO9000品质保证,是至今为止最为先进的品质管制技术,是结合中心工厂、协力厂、营销公司构成一个品质管制体系,以文件化管制程序来进行品质管制。

合乎要求:满足客户要求;

预防:做好品质重在预防,防止不良出现,降低失败成本;

无缺点:作业标准零缺点,要求每次都是第一次就做好,不然经过多道工序后合格率极低。

5.质量管理之八项原则

5.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5.2 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

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5.3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

效性和效率。

5.6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5.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院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

5.8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加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6.品管六大要素

客观、公正、弹性、理智、毅力、沟通

7.日常管理的五大任务

品质、成本、交期、安全、士气

8.品质的四大成本及九大层面

A、四大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本;

B、九大层面:性能、合用性、可维修性、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经济性、美观

性、环保性

9.现场品管成功的十大原则

①全员同心协力,全员参与⑥计划性

②热诚意欲品质意识⑦自主管理

③日常管理之强化⑧自主管理

①相品质系统执行

②过期或失效的文件未从现场撤走⑥无效或无用的预防及纠正措施

11.质量管理的六大任务

①维护和提高产品的质量

②控制和改善现存的问题,消除其系统原因

③防止潜在的问题发生,实现前馈控制

④记录质量管制的过程和结果

⑤维护环境

⑥降低品质成本

12.发掘问题之技巧

①问题存在的原因

a.系统原因:可控制但未控制

b.偶然原因:不可控制,偶然发生

②发掘问题的方法

预先设定规格条件,然后以此为准,力求达成

a.缺陷列举法

把缺陷全部列出,力求避免

b.希望事项列举法

c.脑力激荡法

利用集体的思维使思想互相激荡而发生连锁反应而引发的创造力

13.解决问题的四大阶段及六大步骤

○1四大阶段: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

PLAN—计划 DO—执行 CHECK—检查 ACTION—处理

○2六大步骤

a.确定问题:找准问题点

b.现状掌握:调查问题的现状,不良状况程度不良比例,生产应用状况

c.探索原因:从人、机、料、环、测、法等角度找原因

d.检讨确认:检查对策实施之有效性

○3改善流程图

维持

○4分析问题提出改善对策需要注意的7个因素:(即5W2H)

A.Why为何做?

C.为何做?有必要做?可以省去吗? b.为何这样做?可简化吗?有其它方法

a. 何时开始做?

b.何时完成?

D.Who何人做?

a. 由谁去做?

b.一个人或一个团体?

c.由谁来配合?

d.由谁来督导控制

E.How如何做?

a. 如何做?

b.如何做准备工作?

c.如何评估成效?

F.How much 多少?

a.需要的成本多少?

b.可能达成的效益如何?

二、抽样检验理论

1、基本概念

○1抽样计划:从产品批量里抽取一部分产品进行检验,然后根据不合格数或质量特性之规定界限来判断整批产品的质量状况是否合格,是建立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基础上的。

○2抽样:从整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检验,通过样本的质量状况去推断整体的质量状况。

2、

①按生产程序分:来料检验、制程检验、最终检验、出货检验

②按检验数量分:全检、抽检、免检

③按检验性质分:破坏性检验、非破坏性检验

③按检验场所分:固定检验、巡回检验

④按抽样方式分:单次抽样、双次抽样、多次抽样

⑤按宽严程度分:正常检验、加严检验、减量(放宽)检验

3、抽检适应的场所

①检验属于破坏性试验者

②允许有某种程度之不良品存在者

③欲减少检验时间和经费者

④需促进供应方加强质量管理的情况

⑤产量大、批量大、连续生产无法做全数检验者

4、抽样检验的缺点

①把合格批误判为不合格批

②把不合格批误判为合格批

※请注意:a 批合格并不等于批中的每个产品都合格

b 样本的不合格率不等于提交批的不合格率

5、抽样检验之用处

①允许批量中有一定比率的不良品,在经济的角度是合理的

②抽检可避免破坏性造成的损失

③抽检数量少、费用少、省时、成本低

6、抽样计划简介:

抽样计划可以由自已定或双方商量约定,现在国际上流行的抽样计划标准为ANSI/ASQCZ 1.4—1993(美国国家标准),即我们现在常用的MIL---STD---105E.和我国的GB2828、法国标准NFX06—002、德国标准DIN40080、意大利UNI42—48、国际标准ISO2859等同,这套标准是依据大量的数理统计和概率理论制定的计数调整型标准。

① MIL—STD—105E标准含义:

M——Material 材料

I——Inspection 检验

L——Level 水平、水准

STD—Standard 标准

105—序号

E——版本

②检查水平

AQL值优先值,公比是510,系列值中最小的为0.01,最大为1000,共26级。

③检查的严格度与转移规则:

有正常、加严及放宽三种严格度。

正常检验:当过程平均量接近合格质量水平所进行的检查。

加严检验:当过程平均量显著劣于合格质量水平进行的检查。

放宽检验:当过程平均量显著优于合格质量水平进行的检查。

转移规则一般检查均从正常开始,如下图所示:

④查阅正常单次抽样表的步骤:

A.确定批量的大小

B.确定检查水平

MIL—STD—105E 提供了三种一般检查水平:I、II、III和四种特殊检查

水平S-1、S-2、S-3、S-4。我们通常采用的一般检查水平LEVET II。

C.定样本大小字码

出不合格判定数(RE)和合格判定数(AC)。(从样本大小字码所在行水平向右和确定的合格质量水平所在列相交处读出判定数组[AC、RE],

若在相交处是箭头,则沿着箭头方向,读出箭头所指的第一个判定数组

[AC、RE],所得到的[AC、RE]即是[合格判定数,不合格判定数]。

附表1:

注:正常单次抽样检验表见(抽检表)

三、

QC 七大手法及品管常用图表

n---样本大小 Xi---第I 个数据

① 中位数~X :将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中间的数叫中位数。

X (

21

+n ) n 为奇数

2

1[X(

2

n )+X(

2

n +1)]

n 为偶数

② 极差(全距)R :指最大数与最小数之差。(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值) R=Xmax —Xmin Xmax---最大值 Xmin---最小值 ③ 方差δ2 :对所有数据的偏差平方和求其平均值。

δ2

=n 1 2

1

)(∑--n

i X Xi Xi--X :指某个数据与平均值X 之间的偏差

④ 标准差δ:方差开平方。(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

δ=∑=-n

i X Xi n 1

2)(1 ⑤ δ与X 关系图 <1

δ=1 δ>1

1、QC 七大手法(五图一表一法)

鱼骨追原因 直方显分布 柏拉抓重点 查检集数据 散布看相关 层别作分析 管制找异常 a. 改善解析用

为了改善品质,提高生产量,降低成本,提升工作效率,进行现状分析,特性要因图所考虑的各个原因(人员、机械、环境、方法、材料)将有何种程度的影响,从而研究提出对策。 b. 制定标准用

当特性要因图分析得很彻底,则表示对制程的变异有充分把握,则在制定

和修改操作标准时,可充分就其原因或对策确实设定标准作为往后作业的标

准。

c.实施品管教育用

全员参与讨论时,可使用特性要因图将每一个人的经验及技术内容整理出来,使大家获得完整的观念与思想,增加管制者之解析力。

B.绘制

a.确定问题:产品发霉

b.讨论分析

人员物

员工汗水污染物料本身含水量过高交叉污染

操作员工手污染干燥剂数量不够胶水含用水份等杂质

发霉

制作环境卫生条件差干燥剂失效

温度高包装方式不对

湿度大空气不流通存放时间太久

②直方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的为不良项目分类,纵坐标表示的为不良数,各种缺陷按顺序依次排在坐标系中,从左到右形成一个直观的直方图,从上图可以直观地看出各种不良项目的分布情况。

A. 也可以表示某一个区间的数量的多少,如果有许多个数据,我们就可以将这些数据分成多组(按大小顺序),然后统计每个组数据个数,于是也可得另一种直方图(即频数直方图)。

直方图制作之步骤:

a. 收集数据,并记录于纸上,统计表上的资料很多,少则几十,多则上百,都要一一记录下来,其总数以N 表示:

b.

组的中心点

e. 制作次数分布表

依照数据大小记入各组的组界内,然后计算各组出现的次数 f. 制作直方图

横轴表示测量值的变化,纵轴表示次数,将各组的组界标示在横轴上,各组的次数多少,则用柱形划在各组距上。

g. 填上次数、规格、平均值、数据来源、日期等。

直方图主要作为观察用,主要是观察直方图之分布图型并与规格进行比较,将可得到以下几

种情况:

例:已知某一产品的质量特性,要求伸长为

105~125cm ,现从加工过程中抽取50件产品测

推组界为别为:

109—111、111—113、113—115、115—117、117—119、119—121、121—123

a.制作频数分布表

b.绘制直方图

c.原因分析:

此图属于典型的正常型,所有值均落于规格界限内,表示制程稳定,生产正常!

③柏拉图

a.柏拉图,又叫重点图,是意大利经济学家PORETO在统计国民收入时发现全国

80%的收入归于20%的人手中,而另外80%的人仅占20%收入,于是就推

出柏拉图法则。用少将右纵轴线等分表示为100%形成累积百分率折线,

形成柏拉图。(如下图)

B.绘制柏拉图(如下图)

C.原因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脏污、盖子不良、多(少)料及瓶不良就占了总不良的75.36%,其中脏污及多(少)料属于员工操作不良,盖子不良及瓶不良属于来料不良,故只需改进员工的作业方式及加强来料控制,就可使产品不良率大大降低。

④查检表

a.品管人员应时常针对查检表资料与现场操作人员共同研究与检讨,必要时应

即时做出适当的改善措施,这样逐项通过检核,可避免疏忽与失误,力求工

作任务圆满完成。

B.查检表实例:

a.

b.

c.

层别法(分层法)

4M1E,层别法就是将可能原因分成若干个层别,以找出当中的差异而针对差异加以改善。

一般说来,原因可以下列层别来区分:

a.依原料的供应来源、批次;

b.依作业人员的部门、年龄、性别、熟练程度;

c.依机械设备的种类、厂牌、布置的位置

d.依时间、如月、周、日、上午、下午;

e.依作业条件,如温度、压力、速度;

f.依操作方式;

g.依不同的生产线,生产车间

层别法与其它品管手法综合使用,如用特性要因图区分层别、依层别收集必要的数据,将数据加以整理,用适当的方法(如柏拉图分析图)进行分析,知道各因素

的影响程度,针对主要加以改善。

⑥管制图

管制图是将数据记录整理在一张表格内并将数据转化成一组类似推移图的折线,根据数据在上下限内围绕中心值波动的情况表达品质状况,对数据进行分析。

C-Chart:总范围固定条件下,缺点数管制图

μ-Chart:单位缺点数管制图

其中以P-Chart管制图应用较广。

※管制图的作法:

A. X--R管制图作法

X主要管制组间(不同组)的平均值变化

R主要管制各组间(同一组样品)的范围变化

◎管制图制作步骤

a.收集最近与今后制程相似的数据约100个

b.依测定时间或群体区分排列

c.对数据加以分组,一般把2~6个数据分为一组

·组内的个别数据以n表示

·分成几组的个别组数以K表示

d.计入数据表内

e.计算每组的平均值X

管制下限:UCL=X-A2*R

b.计算每组的全距R和平均全距R记录于下表内:

c.X管制图的管制界限的计算:

中心线:CL=X=50.07≈50.1

管制上限:UCL=X+A2*R=50.07+0.577*4.07≈52.4 管制下限:LCL=X-A2*R=50.07-0.577*4.07≈47.7 d.R管制图的管制界限的计算:

中心线:CL=R=4.07≈4.1

管制上限:UCL=D4*R=2.11*4.07≈8.6

管制下限:LCL=D3*R=0.076*4.07≈0.3

e.绘制管制图

计资料如下,试计算并绘制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A.计算各样本的不良率,记录于下表:

A.平均不良率P=∑Pn/∑n=(200+250)/(6900+7250)=3.2%

B. 管制界限计算

n =(6900+7250)/30=472

中心线:CL=P =3%

上管制限:UCL=P +

)1(3p p -/n =3.2%+472/%)2.31(*%2.3-=5.6%

下管制限:UCL=P +)1(3p p -/n =3.2%-472/%)2.31(*%2.3-=0.8% C. 绘制管制图

2、其它品管常用图表

① 带状图

a

A B C D E F G b 将数据进行排序,从大到小形成下图,可以理解成简化了的柏拉图:

D G A C F

E B

100%

② 扇形图

扇形图可以理解成带状图的另一种方式,但只能将数据转换成占总数的比例,然后分布在圆周形成多个扇形,若把数据进行大小排序,亦可理解成另一种形式的柏拉图。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授课对象:研究生总学时数:36学时 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及途径; 2.掌握受体异常的信号转导异常; 3.熟悉G蛋白异常在疾病中作用; 4.熟悉多环节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5.了解细胞内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6.了解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6学时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一、传导的基本过程和机制 1.接受和转导(通过配体调节;通过G蛋白调节;通过可逆磷酸化调节)信号对靶蛋白的调节。 2.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举例(通过刺激型G蛋白(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并引发cAMP-PKA通路;通过抑制型G蛋白(Gi),抑制AC活性,导致cAMP水平降低,导致与Gs相反的效应通过Gq蛋白,激活磷脂酶C(PLCβ),产生双信使DAG和IP3;G蛋白-其他磷脂酶途径激活MAPK家族成员的信号通路PI-3K-PKB通路离子通道途径) 二、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调节 受体数量的调节受体亲和力的调节 第二节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和机制 一、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 生物学因素;理化因素;遗传因素(信号转导蛋白数量改变;信号转导蛋白功能改变—失活性突变和功能获得性突变);免疫学因素(受体抗体的产生原因和机制;抗受体抗体的类型—刺激型抗体和阻断型抗体);内环境因素。 二、信号转导异常的发生环节

第三节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一、受体、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 雄激素受体缺陷与雄激素抵抗征(男性假两性畸形;特发性无精症和少精症;延髓脊髓性肌萎缩);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 二、受体、信号转导过度激活与疾病(生长激素过多) 三、多个环节的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1.肿瘤(促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强—生长因子产生增多;受体的改变,某些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异常增多和突变使受体组成型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的改变。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弱)。 2.高血压心肌肥厚(激活PLC-PKC通路;激活MAPK家族的信号通路;使细胞内Na+、Ca等阳离子浓度增高)。 3.炎症(导致炎细胞激活和放大的信号转道通路:LPS受体介导的激活炎细胞的信号转导—激活转录因子NF-KB;激活多种磷脂酶信号转导通路;激活MAPK 家族成员;TNFα受体和IL-1受体介导的炎细胞的信号转导。参与炎症反应的粘附分子及其信号转导通路。信号转导与炎症的调控:抗炎因子的作用;受体水平的抑制物;糖皮质激素(GC)的抗炎作用)。 4.其他疾病。 第二章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与疾病 【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分期和特点; 2.熟悉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3.掌握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机制和调控; 4.熟悉细胞分化调控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教学内容】6学时 第一节细胞增殖的调控异常与疾病 一、细胞周期与调控 1.细胞周期的概念、分期和特点。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分配:计划学时 54;理论课学时 54 使用教材:病理生理学(第 6 版)主编:金惠铭王建枝,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印刷时间 2004 年 5 月 教学方式:理论课讲授与实习相结合 考核方式:期末理论课考试占 100% 参考书目:《高级病理生理学》(第 1版),主编:杨惠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印刷时间: 1998 年《新编病理生理学》(第 1 版),主编:吴其夏,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印刷时间: 1999 年 二、教学要求: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它需要应用正常人体中形态、功能、代谢方面的各种有关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后用到患病的机体,从而正确地认识疾病在患病机体内出现的各种变化,因此它和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等各门基础理论学科有重要联系,而且作为一门研究疾病的基础课,它又有责任把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所以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师更要有广泛的基础与临床知识才能学好和教好这门学科。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 目的要求 ] 1.掌握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2.熟悉病理生理学的基本任务地位和内容。 3.了解学习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 教学内容 ] 1 学时 1.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 2.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 1)疾病概论:探讨疾病的普遍共性问题。 ( 2)基本病理过程: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改变。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疾病时的病理生理变化。 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 课外作业及思考题 ] 1.什么是病理过程 2.试述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 3.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有哪些4.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郑大《病理生理学》缺氧教案资料

郑大《病理生理学》 缺氧

、反映组织利用氧多少的指标是D A、动脉血氧含量 B、静脉血氧含量 C、静脉血氧饱和度 D、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2、某患者血氧检查结果是:PaO2 6.0kPa(45mmHg),血氧容量20ml/dl,动脉血氧含量14ml/dl,动—静脉血氧含量差4ml/dl,其缺氧类型为A A、低张性缺氧 B、血液性缺氧 C、组织性缺氧 D、循环性缺氧 3、缺氧时使冠状动脉扩张的最重要的物质是B A、乳酸 B、腺苷 C、PGl2 D、儿茶酚胺 4、氰化物中毒时最具特征的血氧变化是D A、氧容量降低 B、静脉血氧含量降低 C、氧饱和度正常 D、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5、PaO2低于下列哪项数值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B A、10.0kPa(75mmHg) B、8.0kPa(60mmHg) C、6.7kPa(50mmHg) D、5.33kPa(40mmHg)

5、缺氧初期心输出量增加的机制是ABCD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力加强 C、呼吸运动增强 D、静脉回流增加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砒霜中毒导致缺氧的机制是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正确错误 2、剧烈运动引起的缺氧其血氧变化特点为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正确错误 3、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骨髓造血加强。√ 正确错误 4、缺氧时氧解离曲线右移的最主要原因是红细胞内2,3—DPG增加。√ 正确错误 5、低张性缺氧的血氧变化是动脉血氧含量、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均降低√ 正确错误 1.[1分]关于缺氧的描述,下项最为贴切的是 A:血液氧饱和度降低 B:吸入气体氧分压降低 C:组织供氧不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 D:血液氧含量过低 E:血液氧容量降低 标准答案:C 2.[1分]低张性缺氧主要血气特点是 A: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B: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C: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第七版) (供临床、麻醉、影像、口腔等本科专业使用)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2009年5月前言病理生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发挥着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的桥梁作用。病理生理学范畴非常广泛,主要讨论研究大多数疾病的共有的规律和常见病理过程,以及各器官系统疾病的一般规律和某些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病理生理学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解剖学、病原学等学科为基础,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条件、规律、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功能和代谢变化的专业基础学科。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理过程及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为学习以上专业课程、认识和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病理生理学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分析及处理疾病的正确思维方式,它的后继课程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学科课程,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将为这些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大纲适用于我院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主要由前言、学时安排、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中的下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或补

充。该课程为2.5学分,计划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讨论课学时6。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同学们在认真学习本学科的同时,还应复习有关临近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科学的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讨论课以典型病例为中心进行,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式为闭卷理论考试,题型多样化,主要有名词解释、选择、简答、论述、判断及病例分析等,占总成绩的100%。学时分配表章标题学时 1 0.5 绪论 2 1.5 疾病概论 3 6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4 6 酸碱平衡紊乱 5 3 缺氧 1 6 发热自学 7 2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8 2 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 9 2 应激 10 2 缺血-再灌注损伤 11 6 休克 13 2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14 4 心功能不全 15 3 肺功能不全 16 3 肝功能不全17 5 肾功能不全 18 脑功能不全自学学时合计48学时 6 讨论课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熟悉: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以及基本病理过程与疾病的关系;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常用研究方法。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基本病理过程?试举例说明。2.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第二章疾病概论【目的要求】掌握:疾病、脑死亡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熟悉:健康、亚健康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脑死亡的判断标准。了解:康复、死亡,临终关怀与安乐死。【复习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九章发热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 内容提要: 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本章为第九章发热。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九章发热

(二)学习任务 1、发热的概念、原因与机制 2、发热分期及各期特点 3、发热时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 (三)任务实施 任务一发热的概念与病因 ?概念: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0.5℃),同时伴发一系列代谢和功能的变化,称为发热。 ?原因: 1、外源性致热原 来自体外的致热原称为外源性致热原。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可引起传染性发热。在所有发热中,传染性发热占50%~60%,其中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是最常见外源性致热原,耐热性高(干热160℃2h才能灭活),一般方法难以清除,是血液制品和输液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 2、体内产物 除病原微生物以外,一些体内物质如无菌性炎症和恶性肿瘤产生的组织坏死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致热性类固醇和尿酸盐、硅酸盐结晶等也可引起发热,称为非传染性发热。 (1)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异型输血或免疫注射等可导致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以及致敏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这些均可引起发热。 (2)致热性类固醇肾上腺、睾丸的某些代谢产物给人体注射能引起发热,本胆烷醇酮是其典型代表,它是睾丸酮的一种中间代谢物,对人体有较强的致热作用。 (3)无菌性炎症产物在无菌性炎症的渗出物中含有能诱导内生致热原生成的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时分配:计划学时54;理论课学时54 使用教材:病理生理学(第6版)主编:金惠铭王建枝,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印刷时间2004年5月 教学方式:理论课讲授与实习相结合 考核方式:期末理论课考试占100% 参考书目:《高级病理生理学》(第1版),主编:杨惠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印刷时间:1998年 《新编病理生理学》(第1版),主编:吴其夏,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印刷时间:1999年 二、教学要求: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它需要应用正常人体中形态、功能、代谢方面的各种有关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后用到患病的机体,从而正确地认识疾病在患病机体内出现的各种变化,因此它和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等各门基础理论学科有重要联系,而且作为一门研究疾病的基础课,它又有责任把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所以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教师更要有广泛的基础与临床知识才能学好和教好这门学科。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2.熟悉病理生理学的基本任务地位和内容。 3.了解学习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1学时 1.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 2.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1)疾病概论:探讨疾病的普遍共性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改变。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疾病时的病理生理变化。 3.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兽医病理生理学教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兽医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2009) 一、课程基本情况(中英文对照) 课程名称:兽医病理生理学(Veterinary Pathophysiology)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48(其中,讲课36,实验12) 课程学分:2.5 课程分类:必修 开课学期:春 开课单位: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系病理教研室 适用专业:动物医学 所需先修课:须具备以生理和生化为主的各种医学基础学科的知识 课程负责人:乔健 二、课程内容简介 任务: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动物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它以患病机体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功能与代谢的角度探讨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和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内容:从常见的感冒到复杂的肿瘤,每个疾病都有它独立的发生发展规律;在多种疾病中又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变化和相同的发病机制,因此,病理生理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临床各科的任何疾病都存在病理生理学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和系统病理生理学。.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性质: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与基础医学多个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为了

深入了解疾病过程中的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正确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就需要有关于正常生理学、生物化学的坚实基础,还要有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病理生理学是介于正常动物体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以正常动物的结构、功能与代谢为基础,学习疾病是如何发生的,疾病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及其发病机制,帮助我们认识疾病的本质,为进一步学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打下基础。 Introduction in English(英文简介): Veterinary Pathophysiology is an invaluable course for veterinary students and instructors in general pathology, pathogenic microbiology, parasitology and immunology, physiology, neurobiology, oncolog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 This course offers students and clinician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organs and functional systems that underlie infectious and metabolic diseases. The course provides an excellent knowledge e of integrating basic science concepts with clinical medicine. Each of the organ system chapters reviews the normal anatomy, physiology and histology, and then follows with the pathophysiology, clinical findings, and pathology of the more commonly encountered disorders. Additionally there are chapters on genetic diseases, immune diseases and neoplasia which similarly link basic science principles with clinical disease entities. Each chapter contains periodic checkpoint questions which guide the reader to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pts. Each chapter also ends with several case studies with questions and discussions, similar to those encountered on board examinations. 三、各部分教学纲要(见下)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一概述 (一)基本思路 (二)概念

病理学教案

第一篇病理解剖学 【目的要求】 了解病理学的发展史、作用。熟悉病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掌握病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讲授重点】 介绍病理学在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上的重要作用 【讲授难点】 初步让学生了解病理学的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多举病例,诱导和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 【知识模块】

1、病理学的概念、任务 ①导引:从组胚学研究细胞和组织正常的形态结构到病理学研究细胞和组织在病变情况下的形态结构、代谢功能,引出病理学的概念。 ②病理学的三大任务—即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疾病的转归和结局。举例:以胃炎的病因、机制、病变和转归来说明。 2、病理学的内容 ①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分别阐述二者的主要区别。 ②病理解剖学又分为一般病理学和系统病理学。用幻灯投视本书的章节和学时,让学生对每章要学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③强调总论和个论的关系。 3、病理学的地位 ①病理学的桥梁作用。讲明病理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 ②病理学的诊断作用。讲明病理学在临床诊断中的直观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说明病理科在医院中的地位和作用。 4、病理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①重点讲述活体组织检查和尸体剖验。总结各自优点和缺陷。 ②从肉眼观察、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电子显微镜观察的各种研究手段。 ③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 ④本学期病理学课程教与学的流程。 5、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①液体病理学

②器官病理学 ③细胞病理学 ④实验病理学 ⑤亚细胞病理学 【课后练习】 ①病理学的三大任务 ②活检与尸体解剖的优点和缺陷 ③学好病理学的计划和方法

病理生理学 简答题考点集锦电子教案

病理生理学简答题考 点集锦

病生简答题集锦 1.简诉何为脑死亡?判断脑死亡的依据有那些?(预防) 2.论述水肿发生的机制?(看清楚是论述题啊,不要只答大标题就够了,得把机制(简单写),常见病因(最常见的那一条就够了)都写上去,宋张娟老师说的,不是我瞎掰的,注意这个题目可以拆成很多简答题)(重中之重)3.论述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区别?(病因,特点,临床表现(一大堆作业本上不全首先提醒你们一下,自己补上去,宋张娟老师说的,不是我瞎掰的),治疗方法这几点区考虑)(重中之重) 4.简述急性低血钾和急性高血钾时产生骨骼肌无力的发生机制的有何不同? (重点) 5.简述急性低血钾和急性高血钾时(分析轻度和重度)对心肌作用有何不同其机制是什么?(重点) 6.简述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对机体主要危害的不同?(重点) 7.简述为啥高渗性脱水相比于低渗性脱水早期不易产生低容量性休克的原因? (重点) 8.简述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什么,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以及常见病因?(看清楚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基本,基本,你们懂得了!)(预防) 9.简述高钾血症与低钾血症对心脏的影响有何不同及相应机制?(重中之重)10. 简述高钾血症低钾血症对机体酸碱平衡的影响及机制?(所有的老师我都问了他们一致认为掌握名解比掌握这个简答题还要重要!)(预防)

11. 简述高渗性脱水和水中毒患者可发生哪种中枢系统功能障碍其发生机制有啥不同?(预防) 12.论述机体四大酸碱平衡调节体系的特点?(预防) 13.简述代谢性酸中毒的机体的代偿机制?(重点) 14.简述代谢性碱中毒的机体的代偿机制?(重点) 15.简述代谢性酸中毒的对心脏的影响极其机制?(重点) 16.简述代谢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重点) 17.简述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重点) 17.论述代谢性酸中毒与代谢性碱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表现及其发生机制?(重点) 18.论述呕吐发生酸碱平衡混乱类型及其机制?(重点) 19.简述何为盐水抵抗性碱中毒和盐水反应性碱中毒?并举2例?(预防) 20.简述何为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和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并举2例?(预防) 22.21.一划五看简易判断法(重中之重) 1.某肺心病患者,因受凉、肺部感染而住院, 血气分析如下: pH 7.33 HCO3- 36 mmol/L PaCO2 9.3 kPa(70mmHg) 该病人诊断为? pH 7.33 ↓,[HCO3-] 36 mmol/L ↑,PaCO2 70mmHg↑ 1. PH↓→酸中毒 2. PaCO2 ↑结合原发病(肺心病)→慢性呼酸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 总学时:96(理论64学时实验32学时) 总学分:5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本科护理学专业 预修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病理生理学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但二者存在有机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释疾病过程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心理与生理、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3、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熟悉常见病的形态、功能、代谢的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 4、学会病理标本、切片的观察方法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本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广泛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灵活、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动画,使教学形式活泼生动,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直观,更具表现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采用讲授、讨论、自学、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对重要的概念和疾病以教师讲授为主,尽可能讲深、讲透;对相近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让学生讨论并列表比较或自学;删去教材中临床已较少见的疾病,增加部分教材中没有但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病变。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定自学参考书并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定期开展形成性评价,如提问、实验报告等。改革考试题型,部分题型参照执业护师资格考试题型。 四、教学大纲的使用说明 1、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本科)。 2、各章重点是对本课程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深入细致地讲解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 3、各章难点是大多数学生不易接受的内容,要求教师慎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清晰的事例,使学生能够顺利接受这部分内容。 大纲正文 第一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概述 第一章:绪论学时:0.5(理论:0.5学时实验0学时)

病理生理学知识归纳

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20分钟,重点掌握) 一、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病理生理学(pathoph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二、病理生理学的任务 主要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及其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三、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 病理生理学是与基础医学中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需要用正常人的体中形态、功能、代谢的有关知识去分析、认识疾病。病理生理学又同临床关系密切,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四、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1.病理生理学总论 病理生理学总论,又称疾病概论。主要讨论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 2.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 病理过程又称基本病理过程或典型病理过程,主要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如发热、缺氧、酸碱平衡紊乱等。 3.病理生理学各论 病理生理学各论又称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主要论述体内几个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如心力衰

竭、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 教案 第二节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0分钟,了解) 1.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包括急性和慢性动物实验。是病理生理学的最主要研究方法。动物实验是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探讨疾病时机能和代谢 变化,并可实验性治疗。但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机械地用于临床,只有与 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后才能被临床借鉴和参考。 2.临床观察 应在不损伤病人的前提下,进行细致的临床观察和一些必要的临床实验研究,有时需要对病人长期随访来探讨疾病动态发展的规律。 3.疾病的流和病学调查 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群体流体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以探讨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教案 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10分钟,重点掌握) 一、健康概念 健康(health)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 学时:36 学分:1.5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开课对象:检验学专业学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病理生理学是从功能代谢角度研究疾病的医学基础理论科学之一。它的任务是研究患病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通过病理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病理过程及各系统常见临床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为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处理机体与环境、内因与外因、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用此观点指导教学全过程。 2.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好理解并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3.学习病理生理学还要联系临床,运用所学的病理生理知识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有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加深理解临床表现与病理生理变化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 重点:病理生理学的概念;病理生理学的内容;病理生理学的性质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主要知识点:病理生理学的任务;病理生理学的地位;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第二节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主要知识点:动物实验;临床观察;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第三节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疾病概论(2学时) 重点: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疾病病因学;疾病发病学;疾病的转归。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主要知识点:健康的概念;疾病的概念;亚健康的概念。 第二节病因学概论 主要知识点: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性因素;精神性因素;社会因素。 第三节发病学 主要知识点: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第四节疾病的转归 主要知识点: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死亡。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4学时)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前言 病理生理学就是医学教育得一门主干学科, 就是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得一门基础医学知识。病理生理学主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得规律与机制,对这些规律与机制得深入认识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疾病,而且,由于近年来对疾病发生机制研究得飞速进展,病理生理学得内容更成为医学相关专业得学生与从业者跟上这种进展步伐得重要基础。学好病理生理学将显著拓宽医学生得视野,增强她们得后劲. 病理生理学又就是一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得桥梁性学科.它不仅与解剖学、组织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密切相关,而且与临床各科亦密切相关.病理生理学就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得一门过渡性学科。 本大纲规定了病理生理学得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时数:46学时。 二、理论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得要求】 1。掌握病理生理学概念, 2。了解病理生理学任务、内容、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中得地位与作用。 【教学内容】 1.病理生理学概念: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与机制得科学. 2。病理生理学得任务就是:⑴研究疾病发生得原因与条件;⑵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得规律;⑶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机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3.病理生理学内容:⑴疾病概论;⑴基本病理过程;⑶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4.病理生理学性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得综合性边缘学科,即就是理论性较强得学科,又就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就是医学教育中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 5。病理生理学在教育中得地位与作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得桥梁学科,起承先启后得作用,就是医学教育中得主干课程之一. 6.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及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发展简史。 第二章疾病概论 【目得要求】 1.掌握健康、疾病及脑死亡得概念。 2.熟悉病因学、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得一般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 1。健康疾病得概念 第二节病因学 1.疾病发生得原因:概念,作为疾病病因得两个精髓: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疾病以特征。 2.病因得种类:生物性因素、理化性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 因素、免疫性因素、精神、心理与社会因素。 3.疾病发生得条件

病理生理学试题讲课教案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 班级:临床医学10级(3)学号:1004505301 姓名:杨晶晶 一、A型题(20×1=20分)从5个选项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 1.死亡的概念是指( D ) A.心跳停止B.呼吸停止C.各种反射消失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2.重度高钾血症时,心肌的( D ) A.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B.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C.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D.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E.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3.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患者的处理原则是补充( B) A.5%葡萄糖液液 B. 0.9%NaCl C.先3%NaCl液,后5%葡萄糖液 D. 先5%葡萄糖液,后0.9%NaCl液 E.先50%葡萄糖液后0.9%NaCl液. 4. .下列那个因素与肾脏滤过功能障碍无关(B) A.肾血流量减少B.肾髓质高渗环境破坏C.有效滤过压降低 D.膜通透性改变E.滤过面积减少 5.酸碱失衡是机体发生的最快的调节方式是:(A) A.血浆缓冲B呼吸代偿C细胞内缓冲D肾脏代偿E骨骼缓冲 6.一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可见:pH 7.28,PaCO2 3.7kPa(28mmHg),HCO3ˉ 17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 D)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以上都不是 7.影响动脉血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是( B ) A.细胞摄氧的能力B.血红蛋白含量C.动脉血CO2分压D.动脉血氧分压E.红细胞内2,3-DPG含量 8.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A) A.吸入气氧分压减少B.肺血管扩张C.肺小动脉不均一性收缩 D.外周化学感受器受抑制 E.肺循环血量增加 9.下列不属于内生致热源:(C) A.白细胞致热源B干扰素C5-羟色胺D肿瘤坏死因子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10. .死亡受体(如I型TNFa受体)介导细胞凋亡主要通过激活( E) A.蛋白激酶A(PKA) B.Ca2+/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 C.蛋白激酶C(PKC) D.NF-kB E.caspases 11.关于热休克蛋白的功能叙述正确的是:(C) A.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B增强机体抗出血能力C充当“分子伴娘”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