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教学目标】

⒈学会发散思维,尽量多想,打开思路,广泛寻找多种立论角度。

⒉常用求异思维,比较筛选,寻找新颖而又有针对性的最佳角度展开议论。

⒊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开动脑筋,学会对身边事物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议论文论点的确立。

【教学难点】所确立的论点要观点新颖且有针对性。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程类型】写作课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导入】

总述

一、什么叫议论文?

议论就是发表意见,阐明是非、以议论为主要表现方法,对社会生活中的人或事进行分析评论的文章。

二、议论的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像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忆”与“记忆力”的区别,有的考生所举的事例就明显犯了论据与论点游离的错误,举了郭沫若倒背《红楼梦》的事例,使说服力大打折扣。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

1、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

2、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

3、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1、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2、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3、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总式结构B、对照式结构C、层进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

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结构层次会使议论文更具活动性。

4、常用的论证方法:A、举例论证;B、道理论证;C、对比论证;D、比喻论证

这一单元主要从论点、论据、论证和议论中的记叙这四个方面来谈议论文的写作,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

【进入课文】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立论

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换一个角度来说,立论就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性的论证形式。立论有时是在破的基础上进行的,“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即此意。立论是议论重心,无论写什么样的议论文,都必须立论,驳斥别人的论点也是为了确立自己的论点。

滥竽充数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分小组讨论:

从《滥竽充数》这个典故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正面思考: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侧面思考: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使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表扬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

反面思考: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从人物角度方面分析:

南郭先生:不求上进,弄虚作假。

齐宣王:大锅饭制度,在上面听,不联系群众。

齐湣王:不墨守成规,锐意改革,能深入群众。

队长:失职,不注重管理,用人不当。

队友:应帮助南郭先生,发挥集体主义、团队精神。

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包括:

多向思维

侧向思维

反向思维

多向思维

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

侧向思维

要求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并从别的领域取得思想上的启发,用来解决本领域内问题的思维方式。如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鲁班从草拉破了手得到启示,发明了锯子。

反向思维

从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电产生磁得到启示,反问自己,磁能不能产生电,最后终于在1821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迁移训练

以“雪”为题,运用发散思维,写出三个以上的主题。

主题之一:赞美雪的洁白无瑕、一尘不染,赞美雪温暖大地、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

主题之二:鞭挞雪的虚伪懦弱──以洁白的外衣掩饰世间。

主题之三:鞭挞雪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千山枯寂、万木萧条。

我们学过《鸿门宴》,知道项羽是个有争议性的人物。请同学们对他进行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司马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总结:面对同一事件,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项羽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

论点

论点是对事实和材料进行具体的、科学的分析而概括、提炼出来的,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的观点,是符合社会实际的立场、观点的,符合当前的方针政策,有着明确的态度,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主张什么、驳斥什么,爱什么、恨什么,都很明确,毫不含糊。论点是贯穿全文的论述中心,大多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一般的,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论点,即中心论点,但有的议论文为了把复杂的内容论述得更加严密、透彻,把道理讲得更全面、深刻,就把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来论证。论点位置可以根据文章的需要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或文章的中间。

①标题。如《反对自由主义》论点是“反对自由主义”。

②开篇。如《谈骨气》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③中间。如《拿来主义》论点是“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④结尾。如《捕蛇者说》论点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论点的特点

①正确性。论点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

②理论性。论点言之成理,是从发现的问题、论证的内容或作文材料、题目中分析得出的,不是牵强附会、片面的,有着深刻的理解。

③鲜明性。论点得集中、醒目,表现论点的语句简明、扼要,体现了材料的精髓。

立论的角度

最佳角度

角度小——“小”便于展开议论,不容易离题;

角度新——“新”使人有新鲜感,能吸引人;

针对性强——针对性强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现实意义。

立论的方法

一篇议论文的立论,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头提出什么问题,最后仍要归结到什么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任意离题发挥,或者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分成几个部分来论证,那么,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来进行。这样读者看完一部分,就能清楚地了解一个分论点;看完全文,就能清楚地了解全文的中心论点。议论文讲逻辑性,论证必须紧扣中心,前后一贯,首尾一致,这是写议论文的一个重要原则。

立论的要求

1.立论的切口要小。立论要把握从小的角度论证,抓住论证的重点,使论述对象由“面”到“线”或“点”。经过“从小处着手”的处理,论点的范围缩小了,题目也由宽变窄,易于深刻论证;由泛题变实题,易于使用材料;由大题变小题,易于全面论证;由繁题变简题,易于多角度论证。总之,立论角度小,可以能运用最少的笔墨深刻论证论点。

2.立论要符合实际。立论要符合客观实际,要保证观点的正确,不能出现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相违背的方面,即使是逆向思维,表达的观点也要让大多数人接受,并能自圆

其说。立论不能惊世骇俗、故意语出惊人,观点出现偏颇,要保证论点的正确和材料使用的正确性。

3.立论要新颖别致。立论追求新颖,是对客观生活的升华,而不是脱离真的标新立异;是解决问题的新见解,而不能片面追求独树一帜;主要对材料的新颖看法,而不是为作者阐明“独见”。立论的新颖别致有多种多样的表现,求新的途径也各不相同。主要有:角度新、思想新、境界新。

角度新是指文章在立论方面选取全新的角度,不墨守成规,学会逆向思维,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事物是多侧面的,但选择立论的角度不能一味剑走偏锋,要注意读者的欣赏习惯,不能为逆向而逆向,使立论片面或主观。如论证“经典和创新”的题目,角度可以是经典中也有不适合现今人们思想的内容,要从新时期的角度创新;但不能说经典是过时的内容,要全部创新这样的观点。

思想新主要着眼于提供对于事物的切中肯綮的见解和认识。如论证“近墨者黑”这个古老的观点,我们可以从“近墨者未必黑”“让墨者变白”“黑的影响力未必大”等角度立论,论证我们新的认识,而不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境界新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理解上客观实际。从特定的材料入手,变旧识为新知、使老论题有新意,拓深论题的新境界,使立论深刻、新颖、独特。如论证“勇敢和妥协”,一般认为“勇敢”是值得称赞的,而“妥协”是可耻的,这是正确的观点,这个观点可以从历史的不同阶段得到证明,从这个角度立论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大家都这样写,就显得没有了新意。事实上我们也可以从“适当的妥协和必须的勇敢”的角度立论,论证“妥协也是一种处世艺术”“退一步海阔天空”“退,是积蓄前进的力量”“勇敢不能莽撞”等,使文章立意翻新,境界全新。

写作练习

阅读寓言《鲁人徙越》,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个鲁国人很会编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绢,夫妻俩打算搬到越国去住。有人劝阻他说:“搬到越国去,你的处境会更加困窘的。”鲁国人问道:“为什么呢?”那人解释说:“鞋是供人穿用的,可是越国人赤脚走路;绢是供做帽子用的,可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着你的所长,搬到你的长处根本无法施展的国家去,却想要不处于困境,可能办得到吗?”

参考角度

凡事应先作调查研究,不打无准备之仗,因地制宜,才能成功。

决定问题不能盲目行动,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做什么事都要扬长避短,方能百战百胜。

正因为那里不穿鞋不戴帽子,所可以开拓新的广阔市场领域,可以大有作为。

第二课时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师用)

作文: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掌握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对材料的揣摩,了解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 ②通过对文中有关延伸性思考题的研讨,初步掌握方法的运用; ③通过课堂迁移训练和课外作业形成和巩固立论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学情分析: 议论文的写作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很多学生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更因训练方法不当,费时费力,结果是广种薄收,劳而无功。本课能力训练点围绕“多角度立意”“如何选择最佳立意角度”进行问题探讨和写作训练,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从而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怎样围绕题目多角度立意和怎样从多个角度中选择最佳立意角度,在多思善想的过程中,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例题的剖析,培养学生在作文中的多向思维,并进行迁移拓展训练。 重点与难点: 1、从多个角度中选取最佳角度和围绕题目作多角度分析思考。 2、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考纲在议论文立意上的要求是:立意深刻。若要选择深刻的立意,必须学会多角度分析材料。 明末清初王夫之说:“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乌合:像乌鸦一样暂时聚合,常以“乌合之众”形容一群没有组织的人。这几句大意是:文章的主题就像统帅;没有统帅的兵,叫做乌合之众。唐代的杜牧认为:“凡文以意为主……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王夫之是从反面论述这个道理。确实,文章如无主题,全文就失去了贯通的主线,只能由一些杂乱无章的文辞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表达交流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导学案(1)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优教导学案 (一)对“滥竽充数”这则寓言的思考可以有多个角度,写在下面。 从正面思考: 从反面思考: 从侧面思考: (二)找出下面这则文言材料中的关键句,然后依此确立一个论点。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清江盈科《雪涛小说》) (三)下面这则材料提炼出三种观点,分析它们是否正确。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徒趋之若骛。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①要有独特的美 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 ③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二、课堂跟踪 (一)阅读《放手的爱》,从不同的角度提炼论点。 一个好心人看到一只蝴蝶在茧里挣扎着要出来,很想帮忙,就轻轻地把茧上的丝拉开一个口。蝴蝶出来了,扑着翅膀,却不能飞。这位好心人没有懂得只有通过生的挣扎,翅膀才硬得能飞。这只蝴蝶只能短命地呆在地上,从不知自由的滋味,没有真正生活过。 (二)根据下边材料,联系实际,运用辩证思维,看能提炼出几个观点。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提示:从三个人物入手,进行多角度分析) 三、课后巩固 (一)下面这段材料从多个角度提炼论点,哪个是最佳角度,试作简要分析。 十四平方米的洞房中,一张陈旧的双人床上,叠着洗得发白的军被和一床红花被。 屋里唯一夺人眼目的是一顶崭新的蚊帐。书房里是两张三屉桌,两把椅子,一对旧沙发。这就是他新婚的全部家当。其中,两把椅子和两张桌子,是从所里借来的,床和沙发是结婚那天下午,从寄卖店买来的。陈景润结婚共花了150元,有人问他:“你结婚为什么这么省?”他说:“这已经有些过头了。若不是为了接待外宾,那对旧沙发我也不会买的。” 1、发扬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 2、要勤俭办婚事 3、无论办什么事都不要过头 4、人民的科学家不图物质享受,一心一意为科学 5、人民给予的钱应用在人民的事业上 6、公而忘私,一心一意为了国家 7、洞房虽小,天地甚大 8、身居陋室,心怀天下 9、不能给祖国丢脸 (二)阅读寓言《鲁人徙越》,选择你喜欢的立论角度,简要说明理由。 有个鲁国人很会编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绢,夫妻俩打算搬到越国去住。有人劝阻他说:“搬到越国去,你的处境会更加困窘的。”鲁国人问道:“为什么呢?”那人解释说:“鞋是供人穿用的,可是越国人赤脚走路;绢是供做帽子用的,可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着你的所长,搬到你的长处根本无法施展的国家去,却想要不处于困境,可能办得到吗?”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教学目标】 1、多思善想,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2、比较筛选,学习选取最佳的立论角度。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发散思维,多思善想,找寻立论角度;比较筛选,学习选取最佳的立论角度。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讨论指导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议论文的写作,首先要解决的是论点的问题。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立意的选择是多么重要。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就来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二、立论的定义 我们都知道,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而论点又至关重要,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当然,也可以有几个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1、提问: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立论请同学回答。 明确: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 2、举例说明。以历史名人、文人对《鸿门宴》中项羽的评价为例: (1)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公元1084~约1151)所写的一首小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唐代诗人杜牧(803~852)《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3)宋代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小结:面对同一事件,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项羽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可谓“仁者

见仁,智者见智”。 三、课堂训练 (一)、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的双手,如果以“手”为话题写作文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立意呢 学生分组讨论。大约5分钟。立意角度参考如下: 1)、默默地为我们劳动从来没有怨言,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那些在社会上默默奉献的人。2)、人们古时候用手走路, 直立行走以后, 会生产并使用工具。 3)、脏手,意味着社会上接受别人贿赂的坏风气。 4)、手的用处很大。吃饭、写字、打球、开车都用到手。上课发言也要用到手。 5)、一个巴掌拍不响鼓掌用到双手。手还可以传递感情。 6)、看到手,我们就想到团结就是力量, 我们有十根手指, 缺一不可。 7)、看到手,不禁想到孩子的手和亡者的手。刚出生的孩子, 于总是紧紧握着, 似乎是想抓住些什么。而亡者的手一般都是张开的, 这仿佛在暗示着" 生不带来, 死不带走"这句话。 8)、拿粉笔、写字必须用三个指头夹住, 另两个手指作为依托, 这样写出来的字才能稳健有型。这五个指头各司其职、紧密团结, 因此我们可以从手指彼此之间的关系来立意。9)、观察手的外形特点: 五个指头长短不一,夸赞别人时要用到大拇指, 小孩子玩"过家家"承诺时要用到小拇指, 弹古筝时各个指头更是各尽其职,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 。同学们再看, 如果我们的大拇指代表上层领导, 小拇指代表平民百姓, 中指代表中坚力量, 食指 和无名指代表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伸出双手, 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10)、劳动创造了双手。可是如今社会上很多人不爱劳动, 喜欢不劳而获, 甚至还有人因此走上犯罪道路。同学们是不是可以逆向思维写写手的破坏作用呢可以写一篇《斩断" 黑手"》或《伸手必被捉》的文章。 小结立意的方法:对于任何事物,我们都可以从物的外形、功用、成因、物与物的关系、象征意义等不同的角度由物及人展开联想。 (二)、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过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味。 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至少写出三个立论的角度,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一个角度并阐明理由。

新人教版必修三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练习题

一、课前预习 (一)对“滥竽充数”这则寓言的思考可以有多个角度,写在下面。 从正面思 考: 从反面思 考: 从侧面思 考: (二)找出下面这则文言材料中的关键句,然后依此确立一个论点。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清江盈科《雪涛小说》) (三)下面这则材料提炼出三种观点,分析它们是否正确。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徒趋之若骛。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①要有独特的美 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 ③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二、课堂跟踪 (一)阅读《放手的爱》,从不同的角度提炼论点。 一个好心人看到一只蝴蝶在茧里挣扎着要出来,很想帮忙,就轻轻地把茧上的丝拉开一个口。蝴蝶出来了,扑着翅膀,却不能飞。这位好心人没有懂得只有通过生的挣扎,翅膀才硬得能飞。这只蝴蝶只能短命地呆在地上,从不知自由的滋味,没有真正生活过。 (二)根据下边材料,联系实际,运用辩证思维,看能提炼出几个观点。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提示:从三个人物入手,进行多角度分析) 三、课后巩固 (一)下面这段材料从多个角度提炼论点,哪个是最佳角度,试作简要分析。十四平方米的洞房中,一张陈旧的双人床上,叠着洗得发白的军被和一床红花被。

议论文训练之一:选取立论的角度

多思善想选取立论的角度 一、立论: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所以,我们写议论文一定要先立意,选取议论的角度。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二、如何选取合适的立论角度: 1、多角度思维法: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参考示例: 从“石头”的角度:①保持本色之美②追求人生的个性之美,活出精彩③做人应“棱角分明”,刚直,充满阳刚之气,等等。 从“卵石”的角度::①圆通是人生的一种艺术②人应在学会与他人、社会的融合中,变得成熟、稳重。③“卵石”的“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特点,可以立意为“磨练”等。 从山石与卵石的角度: (1)不同形式,同样实现自身的价值 (2)在保持本色之美个性之美的同时,学会圆通,倡导融合,提倡和谐。 (3)大千世界万千之美/物尽其材各有所用/异样人生/异态之美/不要拘泥一种形态…… (4)“糙砺”和“莹润”结合,刚柔相济,才能成就完美的人生。 练习: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一生写了104部科幻小说。当初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回。他当时既痛苦又气愤,打算将稿子付之一炬。他妻子夺过书稿,给他以鼓励。于是他尝试着走进第16家出版社。经理赫哲尔阅读后,当即表示同意出版,还与儒勒?凡尔纳签订了为期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 角度立论 凡尔纳: 妻子: 赫哲尔: 凡尔纳与赫哲尔: 2:关键词句法: 某知名歌手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谈到自己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说起面对观众的第一句话,原来是说“大家好,我来了”,现在是说“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也许这种类似情况发生你和你身边,你对此有何感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和记述文。(湖南2011年高考作文试题) 请同学们思考下面那些立意符合文意:

高中语文 表达交流《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2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指导思想: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要求,必修③表达交流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单元,通过写作实践来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在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并更辩证、更全面地看待问题。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多侧面的,而我们认识事物也可以有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所以我们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例如对于项羽这个历史人物,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司马迁认为项羽“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充分肯定了项羽的成就;李清照也对项羽作了充分肯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毛泽东同志则批评项羽沽名钓誉,他在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说我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下面我们一起来温故知新,根据教材“话题探讨”中“滥竽充数”的例子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角度分析: 正面思考: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侧面思考: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表扬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 反面思考: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从人物角度方面分析: 南郭先生:不求上进,弄虚作假 齐宣王:大锅饭制度,在上面听,不联系群众 齐湣王:不墨守成规,锐意改革,能够深入群众 队长:失职,不注重管理,用人不当 队友:应帮助南郭先生,发挥集体主义、团队精神 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 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根据下边材料,联系实际,运用辩证思维,看能提炼出几个观点。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地神盖娅的儿子安泰在和敌人赫拉克勒斯格斗时,只要脚不离大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母亲那里汲取力量,击败任何强大敌手。但不幸的是,这个奥秘被对手发现,安泰被诱骗到空中,离开大地的安泰因得不到能量而被扼死。(提示:从三个人物入手) 从安泰角度分析,失败是因为离开了大地母亲,失去力量的来源。据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个人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②党只有紧密依靠群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③决定问题不能盲目行动,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④时刻不忘中国母亲的栽培。 从母亲的角度分析,可以提炼出:⑤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 ⑥让“安泰”们早些独立;⑦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 从敌人赫拉克勒斯的角度分析,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⑨出奇才能制胜;⑩要讲究方法。 如果运用求异思维,进行假设推理,假如安泰知道自己离开母亲便失去力量,他就不会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1.运用“多向思维”方式,对下面材料从不同角度立论。 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一生写了104部科幻小说。当初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回,他既痛苦又气愤,打算将稿子付之一炬。他妻子夺过书稿,给他以鼓励。于是他尝试着走进第16家出版社。经理赫哲尔阅读后,当即表示同意出版,还与儒勒·凡尔纳签订了为期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 这则材料叙述时没有一定的中心,属于开放性材料,分析材料中人物、人物关系、故事的不同侧面,可以从不同角度立论: 角度立论 凡尔纳成功在于不懈努力 妻子鼓励给人信心,促人成功 赫哲尔从事一项事业需要胆识 凡尔纳与赫哲尔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一个好心人看到一只蝴蝶在茧里挣扎着要出来,很想帮忙,就轻轻地把茧上的丝拉开一个口。蝴蝶出来了,扑着翅膀,却不能飞。这位好心人没有懂得蝴蝶只有通过生的挣扎,翅膀才能硬得飞起来。现在,这只蝴蝶只能短命地待在地上,从不知自由的滋味,就像没有真正生活过。 答: 示例(1)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拔苗助长不可取。(2)成长要经历磨难。 3.根据下面的材料,联系实际,运用辩证思维,看能提炼出几个论点。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他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提示:从三个人物入手,进行多角度分析) 答: 示例(1)从安泰的角度分析,无敌英雄安泰失败是因为离开了大地母亲,失去了自己力量的来源。据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一、《庄子》中的几则故事引入 1.《逍遥游》中的几只小鸟嘲笑大鹏。小鸟为什么会嘲笑大鹏而贻人笑柄?就是因为它们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没有大境界、大眼光,当然不能理解大鹏的理想和行动。 2.《逍遥游》中惠子对庄子说葫芦大而无用,一无是处;庄子却说葫芦之大,乃可作桴,浮游江湖。 3.《应帝王》篇说混沌之死的故事,为混沌能享人间声色美味乃凿七窍,七窍成而混沌死,混沌并不需要这样的关爱,“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二、相关知识介绍 思想是无限丰富而多样的,限于一个层面,发现的就会很有限;不要为思想设置盖子,多侧面、多角度地去考虑,天地会变得很宽。 对一个问题或一种现象,有自己的思考,产生了一些看法,把它说出来或写出来,就是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就是要说道理,那么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的看法,这就有一个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问题。 从思维的方向来看,有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 从思维的方式来看,有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从思维的质量来看,有常规思维和辨证思维。 思维能力与思维方式的获得,应该建立在对学校生活、对教育现象、对社会现实的深入追问和辨析上。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三种: 原因分析:由事物表层现象到深层本质的探索,所谓由果探因。 背景分析:思考某种社会、人事现象产生的大背景、大气候,发现这种大背景、大气候与社会、人事现象之间的隐性因果关系。 功能分析:现存某种社会和人事现象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功能——影响、作用、意义。 比如不久前长江大学一些教授在政府门前下跪请愿,要求搬走学校旁边污染严重的企业。对此应怎么看?可从不同角度追问:他们为什么要选择下跪?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怎么可能自残尊严?可见这不过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一种弱者的抗争。这就是原因分析。那么,在他们选择下跪的行动中会有什么更加普遍而深层的原因吗?可以发现下跪的背后是臣民意识,是希望政府为民做主,而非寻求法律和舆论帮助,显然这是几千年传统观念的存留。这就是背景分析。还可以追问,选择下跪能否彻底解决问题?或许可能官府开恩,或许可能依然如故,总之,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依赖于公民意识的加强,依赖于法治和舆论监督。这就是功能分析。 三、举例分析 (一)顺向思考:寓言“滥竽充数”。 1.从南郭先生冒充吹竽的角度立论,批判不懂装懂、假充行的现象。

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

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 未 2009-04-10 2056 _5d56b7b40100cm1v 发散思维 ——选取立论的角度 阅读寓言《鲁人徙越》,你能从几个角度立论? 有个鲁国人很会编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绢,夫妻俩打算搬到越国去住。有人劝阻他说“搬到越国去,你的处境会更加困窘的。”鲁国人问道“为什么呢?”那人解释说“鞋是供人穿用的,可是越国人赤脚走路;绢是供做帽子用的,可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着你的所长,搬到你的长处根本无法施展的国家去,却想要不处于困境,可能办得到吗?” 思考,提示 正面①凡事应先作调查研究,不打无准备之仗,因地制宜,才能成功; 反面② 正因为那里不穿鞋不戴帽子,所可以开拓新的广阔市场领域,可以大有作为; 侧面③ 每个人总是要有自己的一项本领;④ 做什么事都要扬长避短,方能百战百胜; 全面⑤决定问题不能盲目行动,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思考对一个事物或材料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如下 (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 (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明确多向思维就是要发挥思维的灵活性,尽可能多的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只有善于从不同的方面来立论,立论才有多向性。

例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高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立论示例 (1)“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说明他有自满情绪,可立论为学无止境,不可浅尝辄止; (2)“乃谢求反”,说明薛谭能够接受教育帮助,可立论为知错就改,为时未晚; (3)“终身不敢言归”,这种态度不对,值得思索。可立论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广投名师博采众长”; (4)“未穷青之技”,急于辞别回家,会导致学业半途而废,可立论为成就事业必须持之以恒; (5)“抚节高歌,声振林木”这种教育方法很是独特,可立论为春风化雨,高歌感人; (6)薛谭“不敢言归”,秦青就让其一直在自己门下。可立论为给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 3、教学板块二优化创新,走进思辨的王国。重在研讨立论角度的最佳化。 一个题目或材料虽然常常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但并不是每个角度都可以写出好文章的。原因在于一、我们并不是对每个角度所涉及对内容都是熟悉的。二、有些角度很一般,写出的文章难免人云亦云,平平淡淡。另外,有些材料本身就有鲜明的情感价值趋向,并不能多角度地多向立意。 提问选择议论角度的要领有哪些呢? 明确确立论点的要求 1)立论的亮点——新颖性(新) 课堂链接一反弹琵琶法 多让学生举例。比如东施效颦、开卷有益、班门弄斧、人言可畏、熟能生巧、骄兵必败、知足常乐、识时务者为俊杰、欲速则不达、艺高人胆大、出头椽子先烂、异想天开等。 2)立论的生命——准确性(准)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对材料的揣摩,了解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通过对文中有关延伸性思考题的研讨,初步掌握方法的运用;通过课堂迁移训练和课外作业形成和巩固这些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重点与难点: 1、从多个角度中选取最佳角度和围绕题目作多角度分析思考。 2、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一幅图,导入。出示课件,提问:你看到的是一幅什么图画?(这幅图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花瓶或者是两个人的脸。) 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尔说:“即使同一个蛋,只要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苏东坡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也是这样,要学会选取立论的角度。 出示课件横看成岭侧成峰——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作文,以立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句则为其裨将,字则为其兵卒,材料则为其器械,当使兵随将转。” 二、立论的定义: 提问: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立论?请同学回答。 明确: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阐明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三、话题探讨 A、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yuè)之,廪食(sì)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先生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继位。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寓言新探:想一想,“滥竽充数”的故事能从哪些角度切入立论? 必修三“话题探讨”提示的思考角度: 1.正面思考: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2.侧面思考: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表扬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责备其他吹竽者充当老好人,任凭南郭先生混迹其中。 3.反面思考: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B、卖马人牵着一匹千里马到集市上出售,连续三天无人问津,于是向伯乐求助。伯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优秀教学设计 实用教案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掌握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迁移训练和课外作业形成和巩固这些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重点与难点】:从多个角度中选取最佳角度和围绕题目作多角度分析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多侧面的,而我们认识事物也可以有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所以我们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例如对于项羽这个历史人物,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司马迁认为项羽“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充分肯定了项羽的成就;李清照也对项羽作了充分肯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毛泽东同志则批评项羽沽名钓誉,他在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说我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下面我们一起来温故知新,根据教材“话题探讨”中“滥竽充数”的例子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呢? 二、讨论思考 学生讨论后,小结并明确: 正面思考: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侧面思考: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表扬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 反面思考: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从人物角度方面分析: 南郭先生:不求上进,弄虚作假 齐宣王:大锅饭制度,在上面听,不联系群众 齐湣王:不墨守成规,锐意改革,能够深入群众 队长:失职,不注重管理,用人不当 队友:应帮助南郭先生,发挥集体主义、团队精神 三、方法导引 根据刚才同学们讨论的情况和老师的小结,思考一下:对一个事物或材料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如下: 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 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从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讲,这就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精髓之一。 发散性思维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 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多向思维之于作文,旨在训练学生在思维时,要学会对同一问题、同一素材、同一题目、同一体裁的不同处理,或者是角度的不同、立意的不同,或者是构思的不同、手法的不同等。 侧向思维是要求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并从别的领域取得思想上的启发,用来解决本领域内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写作上,就是不同领域不同思路交汇,在交汇处获得新的观点,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散文与诗的交汇就是散文诗,小说与摄影的结合便产生摄影小说。 反向思维就是从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反向思维就是求异思维,指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反向思维之于写作,即古人所谓的“翻案法”。客观对象的两面性,为反向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但是另一面我们在求异的同时,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反向思维的作文一般说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就一般的常用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另一种类型是针对某一文章的某一具体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种商榷性的文章,针锋相对,旗帜鲜明。 四、课堂训练 1、以“模仿与创新”是一道关系型命题,通常情况下应该从不同的关系角度立意。讨论交流。有: ①从并列关系的角度看,可以立意为:既要模仿,又要创新; ②从假设关系的角度看,可以立意为:如果没有模仿,就不能能有创新; ③从承接关系的角度看,可以立意为:先模仿,后创新; ④从条件关系的角度看,可以立意为:没有充分的模仿,就没有更好的创新; ⑤从取舍关系的角度看,可以立意为:舍弃模仿,大胆创新; ⑥从目的关系的角度看,可以立意为:模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 ⑦从递进关系的角度看,可以立意为:要模仿,更要创新; ⑧从转折关系的角度看,可以立意为:虽然不能没有模仿,但更不能没有创新; ⑨从逆向关系的角度看,可以立意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模仿比创新更重要; ⑩从相辅相成关系的角度看,可以立意为:创新需要模仿,模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 面对从不同关系角度的发散思考所展示的如此多的立意,我们应该对照标准进行辨别和筛选。⑦⑧项不合适,⑨项不符合时代要求,①②项有新意。 2、根据下边材料,联系实际,运用辩证思维,看能提炼出几个观点。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地神盖娅的儿子安泰在和敌人赫拉克勒斯格斗时,只要脚不离大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母亲那里汲取力量,击败任何强大敌手。但不幸的是,这个奥秘被对手发现,安泰被诱骗到空中,离开大地的安泰因得不到能量而被扼死。(提示:从三个人物入手) 从安泰角度分析,失败是因为离开了大地母亲,失去力量的来源。据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个人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②党只有紧密依靠群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③决定问题不能盲目行动,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④时刻不忘中国母亲的栽培。 从母亲的角度分析,可以提炼出:⑤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 ⑥让“安泰”们早些独立;⑦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

高中语文 7.1《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案.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并掌握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对材料的揣摩,了解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通过对文中有关延伸性思考题的研讨,初步掌握方法的运用;通过课堂迁移训练和课外作业形成和巩固这些能力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二、导读 对一事物或材料作多角度思考要领: 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 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写作应选取的角度是: 1、题目或训练要求限定的角度 2、能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的角度 3、有时代感、针对性的角度 4、具有新颖性的角度 5、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最能发挥自己水平的角度) 三、导思 1.对“滥竽充数”这则寓言的思考可以有多个角度,写在下面。 从正面思考: 从反面思考: 从侧面思考: 2.找出下面这则文言材料中的关键句,然后依此确立一个论点。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清江盈科《雪涛小说》) 3.下面这则材料提炼出三种观点,分析它们是否正确。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徒趋之若骛。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①要有独特的美 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 ③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四、导练 【跟踪试题】 1.阅读《放手的爱》,从不同的角度提炼论点。 一个好心人看到一只蝴蝶在茧里挣扎着要出来,很想帮忙,就轻轻地把茧上的丝拉开一个口。蝴蝶出来了,扑着翅膀,却不能飞。这位好心人没有懂得只有通过生的挣扎,翅膀才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教学目标】 1、学习议论文的立论; 2、利用发散思维,多思多想,找寻立论角度。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发散思维,多思善想,找寻立论角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篇文章,立意的问题是多么重要。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所以,我们写议论文一定要先立意,选取议论的角度。 我们都知道,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而论点又至关重要,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当然,也可以有几个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 二、立论的定义: 提问: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立论?请同学回答。 明确: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 三、举例说明 以人物对《鸿门宴》中的项羽评价为例: 1、我们学过《鸿门宴》,知道项羽是个有争议性的人物。来看看历史名人、作家如何评价项羽乌江自刎:(多媒体展示) (1)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所写的一首小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唐代诗人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3)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诗中的观点。 总结:面对同一事件,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项羽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那么同一个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以水为话题,来选取一下立论的角度。见书后练习题,每人写出写出三个角度,写在本子上。立意参考: 1.水无形,随容器而安。意即人处于被动或逆境时要随遇而安。 2.水滴石穿水滴石穿。目标专注,同时具有韧性和毅力,才能成功。 3.海纳百川海纳百川。意即为人宽容和有爱心最重要。 4.水沾染污垢,自己也变得浑浊变得浑浊。人则应保持自身纯洁,出淤泥而不染。 5.水是柔韧的代表婉转地折败了刚硬,即便抽刀断水亦无用。生活中也不要处处逞强,平和低调的人更易成功。 6.能蒸发为云,变成雨、能蒸发为云,或凝结成晶莹如镜的冰,但不论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再怎么变通,原则不能丢。 7.水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人也要不断追问和反省自己选择的道路。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教学目标】 ⒈学会发散思维,尽量多想,打开思路,广泛寻找多种立论角度。 ⒉常用求异思维,比较筛选,寻找新颖而又有针对性的最佳角度展开议论。 ⒊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开动脑筋,学会对身边事物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高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议论文论点的确立。 【教学难点】所确立的论点要观点新颖且有针对性。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程类型】写作课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导入】 总述 一、什么叫议论文? 议论就是发表意见,阐明是非、以议论为主要表现方法,对社会生活中的人或事进行分析评论的文章。 二、议论的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像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忆”与“记忆力”的区别,有的考生所举的事例就明显犯了论据与论点游离的错误,举了郭沫若倒背《红楼梦》的事例,使说服力大打折扣。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 1、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 2、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 3、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1、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2、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3、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总式结构B、对照式结构C、层进式结构D、并列式结构 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结构层次会使议论文更具活动性。 4、常用的论证方法:A、举例论证;B、道理论证;C、对比论证;D、比喻论证 这一单元主要从论点、论据、论证和议论中的记叙这四个方面来谈议论文的写作,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 【进入课文】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立论 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换一个角度来说,立论就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性的论证形式。立论有时是在破的基础上进行的,“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即此意。立论是议论重心,无论写什么样的议论文,都必须立论,驳斥别人的论点也是为了确立自己的论点。 滥竽充数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教案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教案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多思善考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议论文的立论; 2、利用发散思维,多思多想,找寻立论角度。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发散思维,多思善想,找寻立论角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篇文章,立意的问题是多么重要。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 古人又云: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所以,我们写议论文一定要先立意,选取议论的角度。 我们都知道,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而论点又至关重要,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当然,也可以有几个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 二、立论的定义:

提问: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立论?请同学回答。 明确: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 三、举例说明 以人物对《鸿门宴》中的项羽评价为例: 1、我们学过《鸿门宴》,知道项羽是个有争议性的人物。请同学们对他进行评价。 2、我们再来看看历史名人、作家如何评价项羽:(多媒体展示)(1)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2)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 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3)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公元1084~约1151)所写的一首小诗《夏日绝句》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唐代诗人杜牧(803~852)《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导入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达芬奇的老师佛罗基尔说过:“即使同一个蛋,只要换一个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 苏东坡也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什么是立论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意”就是议论文中的论点。 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 二、授课: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yuè)之,廪[lǐn]食(sì)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非子·内储说上》) 寓言新探 想一想,“滥竽充数”的故事能从哪些角度切入立论? 1、正面思考: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2、侧面思考: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表扬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责备其他吹竽者充当老好人,任凭南郭先生混迹其中。 3、反面思考: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总结:对一个事物或材料,立论切入的角度 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三、话题探讨 1、卖马人牵着一匹千里马到集市上出售,连续三天无人问津,于是向伯乐求助。伯乐围着马转了几圈,一言未发,离开时又数次回头看这匹马。马随即被人买走,价格是原来的十倍。 1.卖马人:善于利用名人效应 2.买马人:盲目崇拜名人 3.伯乐:相马有术名人应谨言慎行 4.千里马:要学会宣传与包装 2、古希腊神话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无敌英雄,地神盖娅是她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从安泰角度分析: 无敌英雄安泰失败是因为离开了大地母亲,忘掉并因此失去了自己力量的来源。可以提炼出的论点:①人只有不离开根本,才能有所作为; 运用反向求异分析,进行假设推理,假如安泰知道自己离开大地母亲便失去力量,他就不会被对手骗至空中决斗,由此可以提炼出的论点:②自知者明,只有自知,才能无往而不胜;③要扬长避短;④要不断完善自己。 从母亲角度分析 可以提炼出⑤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教案》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语文于永华 【教学目标】 1、多思善想,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 2、比较筛选,学习选取最佳的立论角度。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发散思维,多思善想,找寻立论角度;比较筛选,学习选取最佳的立论角度。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讨论指导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议论文的写作,首先要解决的是论点的问题。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立意的选择是多么重要。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就来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二、立论的定义 我们都知道,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而论点又至关重要,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当然,也可以有几个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1、提问: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立论?请同学回答。 明确: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 2、举例说明。以历史名人、文人对《鸿门宴》中项羽的评价为例: (1)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公元1084~约1151)所写的一首小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唐代诗人杜牧(803~852)《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3)宋代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小结:面对同一事件,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项羽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课堂训练 (一)、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自己的双手,如果以“手”为话题写作文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立意呢? 学生分组讨论。大约5分钟。立意角度参考如下: 1)、默默地为我们劳动从来没有怨言,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那些在社会上默默奉献的人。2)、人们古时候用手走路, 直立行走以后, 会生产并使用工具。 3)、脏手,意味着社会上接受别人贿赂的坏风气。 4)、手的用处很大。吃饭、写字、打球、开车都用到手。上课发言也要用到手。 5)、一个巴掌拍不响鼓掌用到双手。手还可以传递感情。 6)、看到手,我们就想到团结就是力量, 我们有十根手指, 缺一不可。 7)、看到手,不禁想到孩子的手和亡者的手。刚出生的孩子, 于总是紧紧握着, 似乎是想抓住些什么。而亡者的手一般都是张开的, 这仿佛在暗示着" 生不带来, 死不带走"这句话。 8)、拿粉笔、写字必须用三个指头夹住, 另两个手指作为依托, 这样写出来的字才能稳健有型。这五个指头各司其职、紧密团结, 因此我们可以从手指彼此之间的关系来立意。9)、观察手的外形特点: 五个指头长短不一,夸赞别人时要用到大拇指, 小孩子玩"过家家"承诺时要用到小拇指, 弹古筝时各个指头更是各尽其职,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 。同学们再看, 如果我们的大拇指代表上层领导, 小拇指代表平民百姓, 中指代表中坚力量, 食指 和无名指代表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伸出双手, 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10)、劳动创造了双手。可是如今社会上很多人不爱劳动, 喜欢不劳而获, 甚至还有人因此走上犯罪道路。同学们是不是可以逆向思维写写手的破坏作用呢?可以写一篇《斩断" 黑手"》或《伸手必被捉》的文章。 小结立意的方法:对于任何事物,我们都可以从物的外形、功用、成因、物与物的关系、象征意义等不同的角度由物及人展开联想。 (二)、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攻坚者又莫过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味。 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至少写出三个立论的角度,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一个角度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