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单元 宋元时期 第10课《元朝的统一》教案1 川教版

第10课元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元朝统一全国,文天祥抗元,慷慨就义。元朝行省制度、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文天祥抗元斗争事迹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行省制度、西藏和台湾问题的学习,加强对祖国统一的认

【教学重点】

行省制度的设置和民族融合的发展。

【教学难点】

如何认识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为以后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有重大影响。元朝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政权,元朝是怎样灭南宋实现统一的呢?它采取什

么措施加强统治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教师:1、看书P57页想一想南宋灭亡的原因。

学生:忽必烈调动军队全力攻宋时,南宋恭帝年仅四岁,大权掌握在贪鄙无能的辅佐大臣贾似道手中,朝廷政治十分腐败。在元军的大举进攻下,宋军不堪一击。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1279年,南宋的残余势力被最后消灭。

教师:2、说说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的情况

学生:元军南下进攻临安时,文天祥组织军队抗元,他兵败被俘,囚禁在大都,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气节,最后被杀害。

教师:3、有人认为文天祥是愚忠,有人认为他不识时务。假如你是当时的文天祥,你可能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1)文天祥抗元是对蒙古贵族掠夺人口、土地的虐杀政策的反抗,是正义的。

(2)文天祥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乃至以身殉国,这种忠贞不屈、大义凛然的精神可歌可泣。

教师:4、为什么说元统一是符合历史潮流的,那么是否意味着文天祥坚持抗元是不识时务、逆历史潮流呢?可是为何直到今天人们还是非常敬佩文天祥呢?

学生:答:元统一结束长期分立局面,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所以应该肯定元统一全国的客观作用。但蒙古发动战争的主观动机却是掠夺人口、土地。文天样抗元斗争,保卫南宋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正义的。兵败被俘,始终坚贞不屈,最后英勇就义,体现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这种气节和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

教师:5、你是如何看待元朝灭南宋,统一南北的?

学生:(1)结束五代以来多个政权并立局面,实现全国大统一。

(2)加强中央对全国各地区的统一管辖,加强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联系,促进民族融合,是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二、行省制度

教师:1、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谈谈其影响

学生:影响: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