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的教案

青藏地区的教案
青藏地区的教案

青藏地区的教案

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

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及图表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区分地理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重点难点

1.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2.“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是受其气候影响而气候又是受其地形地势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要层层分析,使学生掌握形成高原农牧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四、.课时要求:1课时

五、教具:多媒体展示平台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七、教学过程

1、歌曲激趣、营造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藏地区吗?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探究"雪域高原"的神奇吗?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PPT 1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断,然后显示雪山画面。)

2、读图求知,提升兴趣。

1.由PPT 2和3展示;由雪山引出青藏地区图、所含的省级行政单位及行政中心;

PPT4展示青藏地区的山脉、面积、人口等。

2.请学生在“青藏地区”图上(PPT 4)找出各大山脉、青海湖、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等地理事物。

3.再由雪面引导学生得出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主要特征:高、寒。PPT5显示(陆高海深)并完成课本P26的活动。

3、独特的自然环境

过程1.由PPT 6展示:青藏地区图、青藏地热资源图、雅鲁藏布大峡谷图、柴达木盆地盐场图、青藏铁路图。(P27)

(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并分析: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性的表现是什么?PPT7展示)小结:

1.青藏地区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2.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拉萨因晴天多、阳光灿烂,被称为“日光城”。

3.青藏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羊八井有我国最大的地热蒸汽田,已建成地热发电站。

4.青藏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数量多,品味高。

过程2.PPT8展示: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差异分布图。(P28 图6.36)(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并分析: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差异的原因;(完成课本P28的活动。(PPT9展示)

4、高寒地区农牧业

高寒的自然特征决定了青藏奇特的自然景观,那在这种自然环境下进行哪些农牧业生产呢?

1.(要求学生阅读地图,并分析: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PPT10)

2.在本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等较严酷的高原环境条件下,以下哪些农牧业能在本区大规模进行?

3.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PPT11)

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为主。雅鲁藏布江、湟水谷地、黄河谷地是青藏高原的重要农业区。

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藏羚羊等

补充:冬虫夏草、藏红花也是本地区特有的名贵药材。

4.PPT12—13展示:青藏地区和青藏高原海拔高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图。(完成课本P29活动1)

老师小结

因为寒,所以只能种植一些耐低温的农作物,又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只能饲养耐寒、耐缺氧的牲畜。特别是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被称为“高原之舟”(PPT14显示)

PPT15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特征表。(完成课本P30活动2)

本课小结

1.青藏地区虽然降水少,但因气温低,蒸发少,日积月累,高山上便形成了厚厚的冰雪。冰雪融水就成了江河的主要水源。

2.青藏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透明度好,太阳光线穿过时,热量耗损少,到达地面的热量多,所以青藏地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拉萨也因此成为“日光城”。

3.地热资源的用途也很多,如可代替煤发电、供暖等。羊八井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汽田,已建成地热发电站。

4.青藏地区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产生了许多独有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又是相互关联的。

八、板书。PPT16

九、作业:

做学生练习册。

青藏地区教学案

青藏地区教学案 姓名:____班级:____ 【学习目标】 1、读图分析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的差异 2、能够理解青藏地区不同的牧场类型和农业生产方式存在差异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青藏地区的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 2.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探究法 高寒的青藏地区 一、课前预习; 1、地理位置:该区域主要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北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脉;南部 是________山脉;东部大致以___米等高线为界,该区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级阶梯上,平均海拔在____米以上,南部和西部有许多海拔高度在8000米以上的高大山脉。 2、地形条件:该区域主要的地形是高原和山脉,_____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中海拔 最高的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 3、气候条件:由于高原地势高,因此气温低。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_(高、低) 的地方。在一些山地地区,山顶常年积雪,因此青藏高原地区冰川广布,高山冰雪融水成为许多大江大河主要的补给水源。 比较图5.18和图5.19,7月份拉萨气温比成都____(高、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流:青藏地区多高山,河流落差____(大、小),流速____(快、慢), 水能资源丰富。 (多选题)下列资源中是青藏高原所富有的是() A、水能资源 B、太阳能 C、地热能 D、石油 二、课堂抢答: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 2. 青藏地区海拔在。 A.1000米B.2000米C.3000米D.4000米 3.青藏地区位置:位于以西,北,、、以南。 4. 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有

最新青藏地区教案

青藏地区 广元市朝天中学地理教研组罗莉 一、考情分析 本节内容初中已经学习过,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简单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初中阶段只是注重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表面认识,即简单的知道“是什么”,但不注重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且,现在学生有些内容也已遗忘。 本区在高考中的常规设题,往往是以青藏地区的空间位置、产业发展状况、资源利用、各项设施布局为切入点,考查本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条件、主要面临的发展问题及应对措施。 因而,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唤醒学生已有的记忆,结合高中必修一、必修二所学的原理、理论以及必修三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解释青藏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现象,即要明白“为什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本着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制约本区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能提出解决措施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阅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并分析出其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由此而形成的其他地理特征。 2.掌握本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区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青藏地区,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辩证思想,获得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地理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难点:通过读图,分析西北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和相互关系。 四、课型复习课 五、课时安排1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青藏地区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梳理型教案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青藏地区)知识梳理型教案 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树立辩证思想,获得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地理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②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等,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与分析一个地理区域特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③分组自学,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及主要的气候特征。掌握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读图、分组自学、探究讨论、分析比较、讲授。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电子课件等。 学生 教科书、地图册等。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教师:中国分为哪四个区域? 学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请学生在大屏幕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简要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学生指图回答)

教师:通过学习北方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同学们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今天就让我们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青藏地区区域的学习。 引导学生,切入主题 (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每大组分若干小组,每小组四人。点击电脑课件,大屏幕展示自学提纲,学生根据图片,读图思考、讨论,进行研究性学习) 自学提纲如下: 青藏地区:①读图指出本区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理界线。 ②找出本区所包括的省区。 ③读图说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 ④通过以上分析概括出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 ⑥举例说明这种自然地理特征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成功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组内合作,读图讨论,共同研究解决上述提纲内的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同时进一步巩固认识与分析一个地理区域特征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自学能力)总结如下: 青藏地区:①位于我国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的西南地区。西邻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南邻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缅甸。 ②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的全部及四川省的西部。 ③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其中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原内分布有许多高大的山脉,北部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柴达木盆地。 教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看起来大家都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接下来,让我们测验一下同学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谈话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学生热情高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感受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从几方面入手分析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获得自信,获得终身受益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小结本课,提出建议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案

篇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作者:马正平时间:2012-09-05 10:01:24 小学品德与生活《我们的衣食哪里来》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了解农业对我们生命及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懂得尊重劳动者。知识目标:知道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了解其他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技能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和初步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难点分析: “衣食住行与农业”和“各行各业与农业”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景导入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看一看。(放一段农业生产活动的录象片。) 教师:录像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学生:(生回答:在参加农业生产,在干农活?? 教师:对,他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板书:农业) 活动二、了解农业 教师:那么,你们还了解哪些农业生产活动呢? 学生:(生:种麦子、种花生、、种菜、养鸡??) 教师:其实,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一些劳动也是农业生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屏幕出示:栽培农作物,如棉花、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种植果树和林木;饲养家畜和家禽,如牛、羊、猪、鸡、鸭等;养殖或捕捞鱼虾及其它水产品,都是农业生产劳动。) 学生:请一名同学读一读。 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农产品。(学生动手画) 学生:交流作品,说说自己的想法。 活动三、探究农业 教师:1、出示课件(一桌食物)猜猜这些食物都是什么农产品制成的? 教师:看来我们吃的这些食物都是由农产品制成的。(板书:食) 教师:2、出示课件(衣服、被子等)说说这些又都是什么农产品制成的呢? 教师:我们穿的衣服和盖的被子等都是由棉、麻、毛、丝等农产品制成的。(板书:衣) 学生:3、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农业。 教师:看来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板书: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教师:出示课件(日常生活中看农业)你能将表中的原材料与物品联系起来吗? 学生:学生自由说说。 教师:4、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对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吧。然后组内交流,每组选一名最好的全班交流。 教师:看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农业。(板书:住行) 教师:出示课件:“不仅日常生活与农业密切相关,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指名读) 5、教师:农作物可以制成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为很多行业提供了原料,你能将下面的农产品为其他行业提供的原材料和制成的产品联系起来吗? 学生:学生自由说说。 教师:出示课件:(各行各业离不开农业)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导学案(含答案)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学案 【教学目标】 1、全面了解西北地区的和青藏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 2、学会分析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 3、学会分析西北地区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成因解决措施。 西北地区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与范围:、贺兰山以西,昆仑山脉、______山脉以北的非季风区。 二、地形: 主要位于我国地势________阶梯,以_______和________为主 1、东部:_________高原(包括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地表, 高原东部为典型温带草原,而中西部多、。 2.填写出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地理名称A 山脉,B 山脉,C 山脉,D 山脉,E 山脉,F 山脉,G 山脉,H 山脉, I 平原,J 平原, K 高原,L 盆地,M 盆地,N 盆地,②河 3、西部:新疆地形“______________”,山脉、山脉、山脉都是亚洲中部重要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山麓草场广大。其中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天山以南是我国最大的__________盆地,地表景观呈环状分布,“”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________________;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_________盆地。(注:天山以南是暖温带,以北是中温带) 三、气候:以气候为主 主要特征: 降水自向递减--- 地带性明显 四、水文: 1、本区主要的河流有: 2、简述我国西北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五、农业生产:

1、农、牧业生产特点:以业和农业为主,平原、平原 和河西走廊、新疆的绿洲地区通过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新疆是著名的产地。 2、畜牧业: (1)内蒙古牧区:主要集中在。原因: 。优良畜种有: (2)新疆、宁夏牧区:牧场集中在_______、 ______地带,为高山草场,主要靠____________提供水源,冬季在较暖和的2000米以下放牧,夏季在较凉爽的4000米左右放牧。如天山牧民夏季在海拔较高的云杉林上放牧。主要饲养: 3、灌溉农业: (1)宁夏的平原、内蒙古的平原是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这里被誉为“”。 (2)甘肃和新疆的灌溉农业仅限于高山山麓的冲积平原上。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高粱、长绒棉、甜菜、多种瓜果(葡萄、哈密瓜、梨)等。 【课堂探究】 1. 请分析河套地区成为农区畜牧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六、工业 1、工业发展条件: (1)农业基础:为工业发展可以提供的主要原材料有 (2)资源配置: A:矿产资源丰富 B:水能资源丰富: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但是水资源不足。 (3)工业部门: 的钢铁工业,、、的采煤工业,的稀土工业,的石油工业,的有色金属工业,的航天工业。 七、生态环境问题 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生态问题是什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 青藏地区 一、本区的自然地理 1、地形: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 ________。 2、水文:本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主要河流的发源地,拥有我国著名的______自然保护区。主要湖泊:本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湖泊_______。 二、本区经济发展与开发 1、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享有“聚宝盆”之称的是___________主要的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业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百色三年中考命题规律 百色三年中考考情分析2020年中考预测 年份考查点题型题号分 值 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位置、范围、地形、气候 及成因等方面),据图分析青 藏地区“高”“寒”的自然 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生活 的影响。理解青藏地区是我 国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据图说出三江源地区的位 置,通过了解区域自然地理 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 响,说明其是“中华水塔” 的原因。了解三江源地区生 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树 立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识, 了解保护措施。 青藏地区是重要考查内容, 主要考查自然特征,及对当 地人生产生活的影响;考查 树立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 识,了解保护措施。 2019 青藏地区的自 然特征 单项选 择题 11 2 2018 保护三江源地 区的措施 单项选 择题 15 2 2017 畜牧业基地读图综 合题 19(3) 1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1.世界屋脊 (1)范围:青藏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 (3)河流: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4)气候: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__高寒__气候,__冬寒夏凉__,年温差__小__,日温差__大__。 藏族的传统服装__藏袍__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大而设计的。 (5)湖泊: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是__青海湖__。 2.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1)高寒牧区: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2)河谷农业区: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气候条件是气温较低。主要的农业区有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的好处是: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适宜喜温凉的青稞、小麦等作物的生长。 (3)生活习惯: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用青稞酿造的青稞酒。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当地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块为原料。房屋墙体厚实。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1.江河的源地 (1)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黄河源区、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2)“中华水塔”: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地区。 (3)江河的最初水源:雪山和冰川的融水。 (4)河流的天然调蓄器:湖泊和沼泽。 2.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生态意义: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2)生态环境问题 ①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②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中,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3)保护措施 ①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七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第一课珍惜新起点——新学校,新同学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包括同学、老师、环境、课程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认识中学的学习环境,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 2、能力目标:通过“新学期、新面貌”的活动,更深入地思考怎样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与同学分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分析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二【学生】 三【教法】 授课理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 授课思路:本框内容分目,首先学习第一课第一框第一目“初中生活新体验”。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中学和小学相比,无论在同学、老师、校园环境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有很大变化,通过互动游戏把这些变化带给七年级新生新鲜感,让学生体验初中新生活,珍惜新起点。其次以活动课的形式,学习第二目“珍视新友谊”和第三目“与新朋友结伴同行”。因为在进入中学最初的阶段,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能否适应中学生活的问题。而在这一方面可能存在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能迅速地和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也许历时三年也未能建立起来。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课前准备】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正式组织本单元教学前,先让学生翻翻上册的教科书,让他们与同桌分享看到如此精美、漂亮的教科书的心情。并利用好本书的“前言”,简明扼要地介绍思想品德课程将要学习的内容,本书的特点及学习上要注意的问题。以上处理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不是严肃的、说教的。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留下美好的印象,憧憬着将来的学习,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二)新课讲授 结束语 五【课堂延伸与反思】 (一)初中生活新体验(板书) (一)初中生活新体验(板书) (学生发言或小组讨论,提示:比如军训生活的紧张有趣、心理压力的增大、学习内容的复杂等等。) 师:同学们刚才都谈到了新生活带给自己的兴奋和不安。兴奋是因为那么多新奇有趣的事物等着我们去认识,不安是因为还有那么多我们未曾了解的问题。我想,同学们肯定急于想知道的东西很多,比如我们的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它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和期望?比如各科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是和蔼可亲还是严厉苛刻?再比如班里的同学,谁爱学习,谁

青藏地区(导学案)(含答案)

青藏地区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分析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对能源与地质构造的影响。 2.理解高寒气候的形成,分析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学会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3.理解高原农牧业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 4.形成以“高”为中心的知识结构图 【学习重点】 1.青藏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 2.高寒环境对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能源,资源等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位于中国西南部,山以西,山以北,山 和阿尔金山、山以南, 2、范围(行政区):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西部、甘肃部和南部 边缘地区。 二、地形:主要位于我国地势________阶梯,地形以_______为主 1、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的高原,连绵、广布,平均海拔超过 米。有“”之称。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几乎都在该地区。 2、大峡谷为世界之最。 3、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 三、气候: 1、由于高,形成独特的气候。 2、主要气候特征: ①结合青藏地区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分该地区的气温特点 ②结合中国降水量分布图,描述青藏高原区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四、水文特征 补给多,冈底斯山脉以南受来自洋季风影响,水量较大,落差大, 资源丰富。尤其是大峡谷地区,水能开发潜力巨大。 主要河流:这里是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我国的_________、、都发 源在这里。 主要湖泊:我国内陆湖泊主要分布区之一,湖为我国第一大湖,湖为海拔最 高的湖泊。

五、植被和土壤青藏地区主要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寒荒漠分布。边缘地区垂直分带明显。土壤主要为寒漠土和山地草甸土。六、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1、青藏地区气温低,但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藏地区地热能丰富的原因:,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能电站 3、“聚宝盆”盆地有察尔汗的(附近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冷湖的、鱼卡的煤、锡铁山的。 【课堂检测】 一、基础自测 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3题。 1. A地形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是() A.山地畜牧业、绿洲农业 B.高寒畜牧业、河谷农业 C.河漫滩畜牧业、灌溉农业 D.农耕区畜牧业、生态农业 2.A地形区丰富的新能源是( ) A.水能、生物能 B.太阳能、地热能 C.石油、天然气 D.核能、生物能 3.A地形区比B、C两地形区人口密度小得多,最主要原因是( ) A.开发历史较晚 B.自然条件恶劣 C.经济落后 D.交通落后 4.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大约20%,主要原因是() A. 冰雪融水增加 B. 冻土面积扩大 C. 青藏高原抬升 D. 湖面蒸发增加 下图是乌鲁木齐(43°47′N)、拉萨(29°40′N)、重庆(29°31′N)和海口(20°02′N)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5.甲图中能反映气温受地势影响较大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之青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观看视频,结合课前微课的学习,让学生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 特征;以气候特征作为探究重点,学会描述一个区域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高原地形对气候特征的影响;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深刻理解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势高,树立整体性的观念; 2. 评价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让学生认识到高寒的自然地理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具体分析河谷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教会学生辩证统一地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建立因地制宜、趋利 避害发展的思想,; 3. 借助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深切体会到青藏地区经济的发展 必须处理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走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 以青藏地区为例,教会学生掌握复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面向高考, 注重学生答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并及时进行课堂学习的反馈,自

评、组内互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补充,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 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河谷农业发展的条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难点】 青藏地区河谷农业品质优,单产高的原因分析 【课堂探究】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导入青藏地区 【考情展示】列出2014---2016 年高考考查情况 一、自然地理特征——雪域高原 【知识回顾】观看视频,结合微课所学知识,从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个方面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承转】突出高寒特征,重点探究气候特征及成因。 【学生活动】依据图示资料描述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注重答题思路的 指导。 图1 中国年太阳能分布图图2 拉萨与杭州的气温降水分布 图

中 国 降 水 量分布图 【 归 纳 提 升】构建青 藏 地 区 地 形、气候与 水文、生物、土壤特征的联系 【学生评价】自评 【承转】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最大,看一下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状况。 图3 藏民服饰

中国的青藏地区导学案公开课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 班级:姓名:()年()月()日———记录你的学习旅程 青藏地区 1 【学习目标】 1.识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2.掌握该地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其他自然地理特征。 【重点和难点】 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难点: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分异和水平分异。 【预习填图】 1、填写该图中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高原: A___________ ;山脉: B_____________ ;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 E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 M_____________; N_____________; 盆地: O_________________;谷地: P_____________; 2、填写序号代表的河流和湖泊 河流:① __________;② _________;③ ________;④ __________;⑤ __________⑥________。湖泊:⑦ __________、⑧ __________。 【知识梳理】 一、位置和范围 青藏地区位于中国的 _______,_______以西、__________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_________以北,包括 _______、 _______、四川西部和甘肃小部分。 二、自然地理特征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____,围绕这个特征,青藏地区呈现了特有的自然环境。 1、地形:是我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素有___________之称。 _______________是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1

八年级下第九章青藏地区 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者姓名:城关一中丁尔琴 联系方式: 一、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1.《青藏地区》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第五章、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七章、南方地区》《第八章、西北地区》,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具有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同等的地位,既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又将为下一章中国在世界中学习奠定基础,在本册内容中,在教材知识体系中占据承上启下的地位。 2. 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从部分学习教材世界屋脊、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主要从 本节课是四大地理区域的最后一个区域,前三章第一节的设计思路是相同的,因此第一部分教师给学生一个知识框架后,让学生开始自己学习,通过此环节提起学习兴趣,发现不能解决的问题,激起求知欲,然后带起问题去找寻答案,得到一种满足感,本节用青藏铁路的开通将一些可串联起来设计的准几个主要活动,分别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并通过比较法解释青藏地区的高寒特点。教师通过几段剪辑视频山花野草,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影像把握住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及,与之相适应的人文信息特征,教室并没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利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的范围,并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 2.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理解青藏地区高寒带来的影响; 3.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活动式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区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2.掌握青藏地区受高寒影响下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特色。 3. 难点:1.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五、学情分析 虽然此地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是学生可能从很多角度获取了相关的知识,但哪些是地理知识,哪些是自然地理,哪些是人文,自然和人文是如何互相影响彼此的,这些地理要素的内部联系又是什么等还不成体系,本节是在巩固前几个地区的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学习和挖掘,并引领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决定核心---“高、寒”这个特色,从而体会到每个地区独特的地理特色,以及对本区生产生活的深远影响。 六、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

西北和青藏地区复习教案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复习课教案 东桥中学杨先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原因。 2、回顾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特点及自然环境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3、掌握复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清楚地区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及自然环境对当地农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在综合分析两地区的自然特征。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3、学生能够自己建立知识体系图。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归纳 【教学准备】PPT课件、地图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景观图和地形图。 问:我们刚看到的图片是哪两个地区的?这些景观展示了它们哪些方面的地理信息?

今天我们将辽阔壮美的西北地区和高大神秘的青藏地区放在一 起复习,通过对比分析回顾两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并探寻各地理要素的联系。 二、自主复习 我给大家梳理了这两大地区的知识要点,请大家对照复习,寻找答案,也可以在小组内相互补充答疑。稍后我会就其中几个问题提问。 PPT展示自主复习要点,教师巡查。 (一)、西北地区 1、位置范围和包括的省区。 2、从东部到西部地形及特点;新疆的地形特点可以用那句话概括? 3、气候类型及特点;概括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什么? 4、西北内陆干旱的原因? 5、西北地区植被变化有什么规律?河流特点。 6、西北地区地理事物之最有哪些? 7、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什么?有那两大牧区,牧区的草场有什么差异?以什么山脉为界?主要特色畜种有哪些? 8、西北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哪些?水源来自哪里?农业区分布在哪些地方?塞上江南指哪里? 9、为什么新疆瓜果特别甜?新疆塔里木盆地发展的绿洲农业分布在哪里,其古老的水利工程坎儿井最大好处是什么? (二)、青藏地区 1、位置范围和包括的省区。 2、主要地形区和地形的显著特点。其地势高,平均海拔多少?被誉为什么? 3、主要自然景观有哪些?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什么?有哪些自然资源?

《做学习的主人》教案人教版思想品德三年级上册

3做学习的主人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学习要肯于动脑筋,不怕困难,掌握克服学习中各种困难的一些方法。 2、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体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愉悦。 3、知道学习、做事要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点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难点 肯动脑筋,不怕困难,掌握克服学习中各种困难的一些方法,并体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愉悦。 四、教学关键点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想一想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集中精力学习。 五、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实物投影 3、录音机 4、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并分析其原因,以便有的方矢地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导入 1、播放故事《龟兔赛跑》 2、问:听了故事后,你觉得龟为什么能跑赢兔呢?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抓紧时间 习呢? 板题:做学习的主人 (二)学文明理 1、交流学习经验 (1)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应怎样做? 以“冬冬的烦恼“为内容讨论 假如你是冬冬,你会怎么做?假如你是冬冬的同学,你会对冬冬说些什么?(2)让学生自己谈谈学习中遇到过的困难和烦恼,再分分类。 (3)讨论: ①对不认识的生字,看不懂的文章应该怎么办? ②对自己不爱学习又必须学习的课程应怎么办? ③学习做某件事,总是做不好,怎么办? (4)用图形式加以说明、延伸。 (5)小结: 我们在学习中也遇到过烦恼,但是只要动脑筋、想办法,总会克服困难的。(三)抓紧分秒,做时间的小主人 1、争分夺秒。 ①抄写生字,5分钟后检查学生所写的字数。

②抄写课文,5分钟后检查,让学生说一说,对比一下与所抄生字有什么不同? ③让学生分析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2、分组讨论并说说自己在学习,做事时通常会出现的低效率问题,大家一起想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是什么? 3、对照图片,说说有什么办法使小丽做事更快些? 4、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只有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有效率。 (四)教学延伸 1、出示一系列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想一想,该怎么合理安排时间呢? (1)、星期六,小军需要做以下的几件事: 画画儿、做作业、看电视、买文具、看课外书、踢球 (2)、王小明每天放学回家,都必须完成以下家务,-需要分钟,故此,对他如何进行复 有一定的影响,请大家帮帮他。 扫地5分钟,淘米3分钟,烧开水9分钟 煮饭10分钟,喂鸡5分钟,洗茶壶4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给小军出主意。 各组互相交流,并说说各自的理由。 (五)深化导行 1、小小辩论会 小芳放学回家,感到有些疲倦。但是,她想起妈妈常说的。回家后先要做作业,于是她打开了作业本,可是,写了一会儿,有些写不下去。 她有两种做法:(1)、坚持写下去;(2)、先休息一会儿再写。 你同意哪种做法? 2、小小故事会 (1)、事先让每个学生找一找有关学习方面的故事。 (2)、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开个小小故事会。 (3)、小组选出其中一个大家都喜欢的故事,编成小节目,在班上交流。(六)巩固练习 图时间老人的礼物 (1)、钟姑娘的话是什么意思? (2)、如果这样下去他俩各会怎样?让我们不故事续下去。 (七)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2、齐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八)布置作业 课后总结一下自己今后如何合理地安排和利用学习时间。 板书设计: 三、做学习的主人 学习不怕难 合理安排时间

青藏地区导学案

区域地理复习——青藏地区(导学案) 【复习目标】明确任务目标 实现高效复习 1.通过填写空白图,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2.运用各种图表,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能归纳最突出特征; 3. 通过案例,分析制约青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 4.针对本区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及今后发展方向。 【课前复习】自主复习教材 独立思考问题 【复习过程】 一、位置、范围 1.在右图中,填出山脉名称、省区名称。 2.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 3.说出青藏地区的范围。 二.高寒的自然地理环境 1、世界屋脊 读中国地形三级阶梯及剖面示意图(沿32°N ), 说出青藏地区位于哪一级阶梯上,平均海拔大致多少? 2、雪域高原 读中国年平均气温、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图,分析: (1)青藏地区年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与我国其他(同纬度)地区相比有何差别? (2)以上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问题探究一】读右图, (1)思考:图中的服装反映了青藏地区的气候还有什么特点? (2)请运用必修一“大气受热原理”,分析该气候特点的成因。 【问题探究二】 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三.高寒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青藏高原 黄海 30°N 40°N 80°E 100°E 1.位置、范围 相对位置 90°E A B C

(1)结合本区植被分布,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 (2)河谷农业 【问题探究三】 结合必修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青藏地区的主要种植业区为什么分布在河谷? 2.青藏铁路 【问题探究四】 (1)联系本区区位,分析修建青藏铁路的意义。 (2)结合本区自然环境特点,分析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3.三江源保护 【拓展探究】 三江源保护 青海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直接影响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泥炭地干燥并裸露,沼泽低湿草甸植被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变,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随着人口的无节制增加和人类无限度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大大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度。特别是草地大规模的退化与沙化,不仅使该地区草地生产力和对土地的保护功能下降,优质牧草逐渐被毒、杂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动物如鼠类乘虚而入,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并已直接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流域、乃至东南亚诸国的生态安全。 根据图文资料,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并把结论归纳在后面的表格中。 1.三江源地区近年来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 2.根据材料分析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3.为实现三江源及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自我检测】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 青藏高原是一种特殊的高原气候,但利用大棚技术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完成1~2题。 1.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 2.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生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蔓架空,西瓜“挂”着才能结果。西瓜“挂”着的原因是( ) A.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B.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减少农业投入 C.土壤的湿度不够、干燥,直接“搁”在地上,容易使西瓜的水分蒸发 D.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 3.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4、在青藏公路很多路段,路两旁的热棒(一种特做的铁棒)整齐排列,形似“林带”。这些热棒的作用是 A、避雷电 B、阻止野生动物闯入公路 C、防翻车 D、冷却路基,防止冻土融化 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该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完成5—6题。 5、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A.大西洋B.北冰洋C.太平洋D.印度洋 6、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A.Ⅰ>Ⅱ>ⅢB.Ⅰ<Ⅱ<ⅢC.Ⅰ<Ⅱ、Ⅱ>ⅢD.Ⅰ>Ⅱ、Ⅱ<Ⅲ 7.(2013·海南)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年楚河河谷(下图)所产油菜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 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 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

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单元测试(答案)

第九章青藏地区 一、单选题(共19题;共38分) 1.我国太阳能、水能资源都非常丰富的地区的农业是() A. 河谷农业 B. 绿州农业 C. 水田 D. 旱田 2.藏族同胞的典型服饰是藏袍,藏族人穿藏袍,常穿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从后拉到前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是() A. 空气稀薄 B. 降水多 C. 昼夜温差大 D. 纬度高,气温低 3.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业区是() A. 藏北高原 B. 昆仑山山区 C. 柴达木盆地 D. 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4.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 ) A. 藏北高原 B. 区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C. 柴达木盆地 D. 昆仑山区 5.青藏地区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是因为() A. 地势高 B. 气温低 C. 光照强 D. 冰川广 6.下列关于农业分布地区的叙述,是青藏地区的是() A. 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地区 B. 土壤肥沃的山间盆地 C. 水源较好的绿洲地区 D. 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 7.小丁想利用寒假到西藏旅游,他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A. 独木成林 B. 流沙广布 C. 成群的牦牛 D. 小桥流水人家 8.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海湖 D. 太湖 9.青藏地区的青稞、小麦等单产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气温低 B. 大气洁净,透明度高 C. 河湖众多,雨水充足 D. 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10.青藏高原的主要特征概括为 A. 湿 B. 热 C. 低 D. 高、寒 11.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畜种是( ) A. 蒙古马 B. 骆驼 C. 驴 D. 牦牛 12.在奥运福娃中,“迎迎”是根据生活在高寒环境下的藏羚羊原型塑造出来的。藏羚羊生活的地区是(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3.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的原因是() A. 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B. 水源充足,昼夜温差大 C. 气温较低,没有病虫害 D. 地势高,土壤肥沃 14.青藏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 A. 青稞、油菜、长绒棉 B. 葡萄、哈密瓜、荔枝 C. 玉米、大豆、高粱 D. 青稞、小麦、豌豆 15.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牲畜主要分布在( ) A. 云贵高原 B. 青藏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黄土高原 16.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

最新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新人教版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 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 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查找图文资料了解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研究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以及人地关系,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比较法、启发引导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讲授新课] 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读图:P5的5.5图、5.7图 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归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处于东部季风区,比较湿润,特别是南方地区更加湿润,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区因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从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西北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