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综合题——等腰三角形汇总

二次函数综合题——等腰三角形汇总
二次函数综合题——等腰三角形汇总

二次函数综合题——等腰三角形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2014?新余模拟)如图,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1,﹣3),并经过点C(2,0).(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直线y=3x与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非原点),求点B的坐标和△AOB的面积;(3)点Q在x轴上运动,求出所有△AOQ是等腰三角形的点Q的坐标.

2.(2014秋?怀宁县校级月考)如图,二次函数y=﹣x2+mx+3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与x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且△AOB的面积为6.

(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如果点P在x轴上,且△ABP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3.(2011?淮安)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bx+3的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4,0),与y轴交于点B.

(1)求此二次函数关系式和点B的坐标;

(2)在x轴的正半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2014?曲靖模拟)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4x+c的图象与坐标轴交于点A(﹣1,0)和点C(0,﹣5).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它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B的坐标.

(2)在上面所求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2,﹣2),连接OP,找出x轴上所有点M的坐标,使得△OPM是等腰三角形.

5.(2008秋?密云县期末)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分别经过点(0,3)(3,0)(﹣2,﹣5),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C、D(C点在点D的左侧),且点A是该图象的顶点,请在这个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上确定一点B,使△ABC是等腰三角形,求出点B的坐标.

6.(2008?海淀区二模)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分别经过点(0,3),(3,0),(﹣2,﹣5).求: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最值;

(3)若设这个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于点C,D(点C在点D的左侧),且点A是该图象的顶点,请在这个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上确定一点B,使△ACB是等腰三角形,求出点B的坐标.

7.(2006?松江区二模)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bx+c(c≠0)的图象经过点A(﹣2,m)(m<0),与y轴交于点B,AB∥x轴,且3AB=2OB.

(1)求m的值;

(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如果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C、D两点(点C在左恻).问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P,使△POC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2010秋?永新县校级月考)已知二次函数y=(x﹣1)(x﹣4)的图象与x轴交于A、B 两点(A在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

(1)求出A、B、C三点的坐标;

(2)求△ABC的面积;

(3)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C能组成以AC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9.(2013?德宏州)如图,已知直线y=x与抛物线交于A、B两点.

(1)求交点A、B的坐标;

(2)记一次函数y=x的函数值为y1,二次函数的函数值为y2.若y1>y2,求x的

取值范围;

(3)在该抛物线上存在几个点,使得每个点与AB构成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并求出不少于3个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

10.(2014?曲阜市模拟)设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A(x1,0),B(x2,0),抛物线的顶点为C,显然△ABC为等腰三角形.

(1)当△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b2﹣4ac的值;

(2)当△ABC为等边三角形时,求b2﹣4ac的值.

11.(2015?赤峰)已知二次函数y=ax2+bx﹣3a经过点A(﹣1,0)、C(0,3),与x轴交于另一点B,抛物线的顶点为D.

(1)求此二次函数解析式;

(2)连接DC、BC、DB,求证:△BCD是直角三角形;

(3)在对称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D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2.(2013秋?本溪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A(4,0),与y轴相交于点B(0,4),动点C是从点A出发,向O点运动,到达0点时停止运动,过点C作EC⊥x轴,交直线AB于点D,交抛物线于点E.(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连接OE交AB于F点,连接AE,在动点C的运动过程中,若△AOF的面积是△AEF 面积的2倍,求点C的坐标?

(3)在动点C的运动过程中,△DEF能否为等腰三角形?若能,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3.(2011?临川区模拟)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三点A(﹣1,0),B (3,0),C(0,﹣3),它的顶点为M,且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相交于D、E两点.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顶点M的坐标;

(2)若点E的坐标是(2,﹣3),且二次函数的值小于正比例函数的值时,试根据函数图象求出符合条件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试探究: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C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4.(2006?孝感)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M,与y

轴的交点为A,过点A的直线y=x+c与x轴交于点N,与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1)求点A、B的坐标(用含b、c的式子表示);

(2)当S△BMN=4S△AMN时,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设点P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那么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以P、A、M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5.(2011?东营模拟)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bx+c(c>0)的图象与x轴交于A、B 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且OB=OC=3,顶点为M.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点P为线段BM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PQ,垂足为Q,若OQ=m,四边形ACPQ的面积为S,求S关于m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m的取值范围;

(3)探索:线段BM上是否存在点N,使△NMC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点N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6.(2010?徐州)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与x轴交

于B、C两点,其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连接AC.

(1)点A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

(2)线段AC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ED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P为x轴上方的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A、PC,若所得△PAC的面积为S,则S取何值时,相应的点P有且只有2个?

17.(2011?呼伦贝尔)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3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A、C,与y

轴相交于点B,A(),且△AOB∽△BOC.

(1)求C点坐标、∠ABC的度数及二次函数y=ax2+bx+3的关系式;

(2)在线段AC上是否存在点M(m,0).使得以线段BM为直径的圆与边BC交于P点(与点B不同),且以点P、C、O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2013?廊坊一模)如图,二次函数y=ax2+x+c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B两点,且A 点坐标为(﹣2,0),与y轴交于点C(0,3).

(1)求出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直接写出点B的坐标为;

(3)在x轴是否存在一点P,使△ACP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在第一象限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四边形ABQC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出Q点坐标及面积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9.(2012?景宁县模拟)已知二次函数y=﹣x2+4x+5图象交x轴于点A、B,交y轴于点C,点D是该函数图象上一点,且点D的横坐标为4,连BD,点P是AB上一动点(不与点A 重合),过P作PQ⊥AB交射线AD于点Q,以PQ为一边在PQ的右侧作正方形PQMN.设点P的坐标为(t,0).

(1)求点B,C,D的坐标及射线AD的解析式;

(2)在AB上是否存在点P,使△OCM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正方形PQMN 的边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正方形PQMN与△ABD重叠部分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20.(2013?徐州)如图,二次函数y=x2+bx﹣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3,0)和点B,

以AB为边在x轴上方作正方形ABCD,点P是x轴上一动点,连接DP,过点P作DP的垂线与y轴交于点E.

(1)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

(2)当点P在线段AO(点P不与A、O重合)上运动至何处时,线段OE的长有最大值,求出这个最大值;

(3)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PED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及此时△PED 与正方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2013?鞍山一模)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8(a≠0)的图象与x轴交与A,B两点,与y轴交与点C,已知点A的坐标为(﹣2,0),sin∠ABC=,点D是抛物线的顶

点,直线DC交x轴于点E.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其顶点D的坐标;

(2)在直线CD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以B,C,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P是直线y=2x﹣4上一点,过点P作直线PM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M,若

∠MPO=75°,求出点P的坐标.

22.(2013?菏泽)如图,三角形ABC是以B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点A、C分别是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y轴、x轴的交点,点B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且

该二次函数图象上存在一点D使四边形ABCD能构成平行四边形.

(1)试求b,c的值,并写出该二次函数表达式;

(2)动点P从A到D,同时动点Q从C到A都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问:

①当P运动到何处时,有PQ⊥AC?

②当P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PDCQ的面积最小?此时四边形PDCQ的面积是多少?

23.(2014?北塘区二模)已知二次函数y=mx2﹣5mx+1(m为常数,m>0),设该函数图象与y轴交于点A,图象上一点B与点A关于该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对称.

(1)求点A、B的坐标;

(2)点O为坐标原点,点M为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上一动点,求当M运动到何处时△MAO 的周长最小;

(3)若该函数图象上存在点P与点A、B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且△PAB的面积为10,求m的值.

24.(2015?黔东南州)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1=﹣x2+x+c的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

(4,0),与y轴的交点为B,过A、B的直线为y2=kx+b.

(1)求二次函数y1的解析式及点B的坐标;

(2)由图象写出满足y1<y2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在两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BP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5.(2015?曲靖一模)如图,直线y=﹣x+2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已知二次

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C和点A(﹣1,0).

(1)求B、C两点坐标;

(2)求该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3)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点D,则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CD 是以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点E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相交于点F,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CDBF的面积最大?求出四边形CDBF的最大面积及此时E点的坐标.

26.(2014?怀集县二模)如图,△ABC是以B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点A、C分别是一次

函数y=﹣x+3的图象与y轴、x轴的交点,点B在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上,且该

二次函数图象上存在一点D使四边形ABCD能构成平行四边形.

(1)试求点B、D的坐标,并求出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P、Q分别是线段AD、CA上的动点,点P从A开始向D运动,同时点Q从C开始向A运动,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求:

①当P运动到何处时,△APQ是直角三角形?

②当P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PDCQ的面积最小?此时四边形PDCQ的面积是多少?

27.(2015?铜仁市)如图,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与y轴交于点C(0,3),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D.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B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3)有一个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在AB上向点B运动,另一个点N 从点D与点M同时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运动,当点M到达点B时,点M、N同时停止运动,问点M、N运动到何处时,△MNB面积最大,试求出最大面积.

28.(2015?丹东)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x+c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0,4),与x

轴交于点B、C,点C坐标为(8,0),连接AB、AC.

(1)请直接写出二次函数y=ax2+x+c的表达式;

(2)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若点N在x轴上运动,当以点A、N、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此时点N的坐标;

(4)若点N在线段BC上运动(不与点B、C重合),过点N作NM∥AC,交AB于点M,当△AMN面积最大时,求此时点N的坐标.

29.(2013?无锡)如图,直线x=﹣4与x轴交于点E,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过原点交线段OE于点A,交直线x=﹣4于点B,过B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点C,直线OC 交直线AB于D,且AD:BD=1:3.

(1)求点A的坐标;

(2)若△OBC是等腰三角形,求此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30.(2014?遵义)如图,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3,0),B(﹣1,0),

与y轴交于点C.若点P,Q同时从A点出发,都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分别沿AB,AC边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点C的坐标;

(2)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停止运动,这时,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以A,E,Q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E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P,Q运动到t秒时,△APQ沿PQ翻折,点A恰好落在抛物线上D点处,请判定此时四边形APDQ的形状,并求出D点坐标.

二次函数综合题——等腰三角形

参考答案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2.;3.;4.;5.;6.;

7.;8.;9.;10.;11.;12.;

13.;14.;15.;16.(0,4);(8,0);

17.;18.(6,0);19.;20.(-3,4);21.;

22.;23.;24.;25.;26.;

27.;28.;29.;30.;

二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

以二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问题为背景的解答题 【学习目标】 这类问题主要是以一点(或以一条线段)为依托,动点和函数思想相结合以几何图形为背景,以动点为元素,构造动态型几何问题。解此类题目,应从相关图形的性质和数量关系分类讨 论来解决。此类问题较多地关注学生对图形性质的理解,用动态的观点去看待一般函数和图形结合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教学过程】解题思路: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的解题方法:①几何法三步:先分类;再画图;后计算.② 代数法三步:先罗列三边;再分类列方程;后解方程、检验.再以二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问题为背景的解答题中,这两种方法往往结合使用. 一、考点突破 12 例1、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4 与x 轴相交于A、B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若 4 已知 A 点的坐标为(﹣2,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连接AC、BC,求线段BC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P,使△AC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 点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10与x 轴,y 轴相交于A,B 两点,点C 的坐标是(8,4),连接AC,BC. (1)求过O,A,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判断△ABC的形状; (2)动点P从点O出发,沿OB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 B 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 B 出发,沿BC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 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当t 为何值时,PA=QA? (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 ,使以A,B,M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几种基本解法

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几种基本解法 奉贤区新寺学校胡纪英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蕴涵着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由数、式、方程(二次方程)到二次函数,贯穿了初中代数。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可以发现,二次函数始终是中考命题中的重点与热点,一方面是考查二次函数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以其新颖独特的综合试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创新。在此我就以二次函数中求解析式这一小块内容提供几种常见的基本解法,方便同学们在学习中进行参考: 一、若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三个点的坐标或是x、y的对应数值时,可选用y=ax2+bx+c(a≠0)求解。我们称y=ax2+bx+c(a≠0)为一般式(三点式)。 例:二次函数图象经过A(1,3)、B(-1,5)、C(2,-1)三点,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说明:因为坐标满足函数解析式的点一定在函数的图象上,反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一定满足函数解析式。所以将已知三点的坐标分别代入y=ax2+bx+c (a≠0)构成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得a、b、c的值,即可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二、若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最值时,可选用y=a(x+m)2+k (a≠0)求解。我们称y=a(x+m)2+k (a≠0)为顶点式(配方式)。 例:若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为(-2,3),且过点(-3,5),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说明:由于顶点式中要确定a、m、k的值,而已知顶点坐标即已知了-m、k的值。用顶点式只要确定a的值就可以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若已知这两点的坐标用一般式来解是不能确定a、b、c的值的,不妨让学生尝试一下加深印象。 三、若已知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A(x1,0) 、B(x2,0)时, 可选用y=a(x-x1)(x- x2 ) (a≠0)求解。我们称y=a(x-x1)(x- x2 ) (a≠0)为双根式(交点式)。 例: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1,0)、B(3,0)和C(0,-3)三点,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说明:很多同学看到此例会想到使用一般式来解,将已知三点的坐标分别代入去求a、b、c的值来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往往忽略A、B两点的坐标就是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而用双根式来求解就相对比较简单容易。 四、若已知二次函数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d时,可选用 或 例:抛物线y=2x2-mx-6在X轴截锝线段长为4,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说明:对于此例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两种二次函数解析式中线段长d的推导过程,记住公式套进去就行了。注意相互之间不要混淆。 总之,要求一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使计算过程简单化,达到迅速解题的目的。当然,也只有在平时的练习中对基本解法的适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具体的问题中结合图形及二次函数的相关性质择优选取适当的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完整版)二次函数综合题分类讨论带答案.doc

二次函数综合题分类讨论 一、直角三角形分类讨论: 1 1、已知点 A(1 ,0),B( -5,0),在直线y 2 x 2 上存在点C,使得 ABC 为直角三角形, 这样的 C 点你能找到个 2、如图 1,已知抛物线C1:y a x 2 2 5 的顶点为 P,与 x 轴相较于 A 、 B 两点(点 A 在点 B 的左边),点 B 的横坐标是 1.( 1)求 P 点坐标及a的值;( 2)如图 1,抛物线 C2与抛物线 C1关于 x 轴对称,将抛物线C2向右平移,平移后得到抛物线C3, C,3的顶点为 M ,当点 P、 M 关于点 B 成中心对称时,求C,3的解析式;( 3)如图 2,点 Q 是 x 轴正半轴上一点,将抛物线C1绕点 Q 旋转180 后得到抛物线 C,4,抛物线 C,4的顶点为 N,与 x 轴相交于 E、 F 两点(点 E 在点 F 的左边),当以点 P、 N、 F 为顶点的三角形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Q 的坐标。(2013 汇编 P56+P147)

3、如图,矩形 A’BC’O’是矩形 OABC( 边 OA 在 x 轴正半轴上,边 OC 在 y 轴正半轴上 )绕 B 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的. O’点在 x 轴的正半轴上, B 点的坐标为 (1,3). (1)如果二次函数 y= ax2+ bx+c(a≠0)的图象经过 O、O’两点且图象顶点 M 的纵坐标为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 (2) 在 (1)中求出的二次函数图象对称轴的右支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OM 为直角三角形 若存在,请求出P 点的坐标和POM 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求边 C’O’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二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结合1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一) ------等腰三角形问题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分校 郝凤霞 2012年10月25日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活动1. 在直角坐标平面中,O 为坐标原点,二次函数2(1)4y x k x =-+-+的图 象与y 轴交于点A ,与x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 ,且6OAB S ?=.(1)求点A 与点B 的坐标;(2)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如果点P 在x 轴上,且△ABP 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 的坐标. 活动1中,“p 在x 轴上”,通过此 例明确等腰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初步探究二次函 数背景下等腰三角形问题的分析,确定问题解 决思路,同时,鼓励学生发散多种做法,拓宽思路. 科目 数学 课题 二次函数背景的等腰三角形问题 班级 初三(2)班 任课教师 郝凤霞 学 生 情 况 分 析 有关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在之前的几何综合题中有涉及,学生基本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分类标准及解题方法;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求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较熟练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次函数知识本身就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数学思想的一个很好的体现,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往往要么只注意到代数知识,要么只注意到几何知识,不会把它们互相转化,如坐标系中点的坐标与几何图形中线段的长的关系;坐标系中互相垂直的两直线之间的代数关系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二次函数背景的背景下研究等腰三角形问题,提炼方法. 教 学 目 标 掌握二次函数背景下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进一步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方程思想,培养学生将几何问题与 代数问题的转化思想 体会解题过程中方法的筛选与调整,树立解决综合题的信心 教学 重点 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分析等腰三角形问题 教学 难点 准确对等腰三角形分类,确定解决代几综合问题的思路

(完整版)二次函数综合题——等腰三角形

二次函数综合题——等腰三角形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2014?新余模拟)如图,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1,﹣3),并经过点C(2,0).(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直线y=3x与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非原点),求点B的坐标和△AOB的面积;(3)点Q在x轴上运动,求出所有△AOQ是等腰三角形的点Q的坐标. 2.(2014秋?怀宁县校级月考)如图,二次函数y=﹣x2+mx+3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与x 轴的负半轴交于点B,且△AOB的面积为6. (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如果点P在x轴上,且△ABP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3.(2011?淮安)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bx+3的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4,0),与y轴交于点B. (1)求此二次函数关系式和点B的坐标; (2)在x轴的正半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2014?曲靖模拟)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4x+c的图象与坐标轴交于点A(﹣1,0)和点C(0,﹣5).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它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B的坐标. (2)在上面所求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2,﹣2),连接OP,找出x轴上所有点M的坐标,使得△OPM是等腰三角形. 5.(2008秋?密云县期末)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分别经过点(0,3)(3,0)(﹣2,﹣5),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C、D(C点在点D的左侧),且点A是该图象的顶点,请在这个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上确定一点B,使△ABC是等腰三角形,求出点B的坐标. 6.(2008?海淀区二模)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分别经过点(0,3),(3,0),(﹣2,﹣5).求: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最值; (3)若设这个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于点C,D(点C在点D的左侧),且点A是该图象的顶点,请在这个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上确定一点B,使△ACB是等腰三角形,求出点B的坐标. 7.(2006?松江区二模)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bx+c(c≠0)的图象经过点A(﹣2,m)(m<0),与y轴交于点B,AB∥x轴,且3AB=2OB. (1)求m的值; (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如果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C、D两点(点C在左恻).问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P,使△POC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完整版)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的解法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一、预备知识 1、坐标系中或抛物线上有两个点为P (x1,y ),Q (x2,y ) (1)线段对称轴是直线2x 2 1x x += (2)AB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221221)()(y y x x PQ -+-= 中点公式:已知两点 ()()2211y ,x Q ,y ,x P ,则线段PQ 的中点M 为??? ??++222121y y ,x x 。 2、两直线的解析式为11b x k y +=与 22b x k y += 如果这两天两直线互相垂直,则有121-=?k k 3、平面内两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两直线分别为:L1:y=k1x+b1 L2:y=k2x+b2 (1)当k1=k2,b1≠b2 ,L1∥L2 (2)当k1≠k2, ,L1与L2相交 (3)K1×k2= -1时, L1与L2垂直 二、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探究: 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主要涉及到的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三角形 性质: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中线、高线、角平分线)。 判定: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 性质:满足勾股定理的三边关系,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等腰直角三角形 性质:具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所以性质,两底角相等且等于45°。 判定:具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所以性质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4、等边三角形 性质:三边相等,三个角相等且等于60°,三线合一,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三边相等,抛物线或坐标轴或对称轴上三个角相等,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完整版)到陕西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综合题(无答案)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题(24题考查) (2007 陕西) 24.(本题满分10分) 如图,在直角梯形OBCD 中,8110OB BC CD ===,,. (1)求C D ,两点的坐标; (2)若线段OB 上存在点P ,使PD PC ⊥,求过D P C ,, 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 (2008陕西) (2009 陕西) (第24题

(2010 陕西)

(2011 陕西) 24.(本题满分10分) 如图,二次函数x x y 3 1 322—= 的图像经过△AOC 的三个顶点,其中A(-1,m),B(n,n) 一、求A 、B 的坐标 二、在坐标平面上找点C ,使以A 、O 、B 、C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这样的点C 有几个? 四、能否将抛物线x x y 3 1 322—= 平移后经过A 、C 两点,若能求出平移后经过A 、C 两点的一条抛物线的解读式;若不能,说明理由。 (2012年24题) 24.(2012)如果一条抛物线()2=++0y ax bx c a ≠与x 轴有两个交点,那么以该抛物线的顶点和这两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这条抛物线的“抛物线三角形”. (1)“抛物线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2)若抛物线()2=-+>0y x bx b 的“抛物线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b 的值; (3)如图,△OAB 是抛物线()2=-+''>0y x bx b 的“抛物线三角形”,是否存在以原点O 为对称中心的矩形ABCD ?若存在,求出过O C D 、、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013年24题) 24.(20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A (1,0)B (3,0)两点. (1)写出这个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 (2)设这个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为D,与y 轴交与点C ,它的对称轴与x 轴交与点E ,连接AC 、DE 和DB.当△AOC 与△DEB 相似时,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014年24题) 24.(2014)已知抛物线C:c bx x y ++-=2 经过A(-3,0)和B(0,3)两点,将抛物线的顶点记为M,它的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记为N. (1)求抛物线C 的表达式; (2)求点M 的坐标; (3)将抛物线C 平移到抛物线C ’,抛物线C ’的顶点记为M ’、它的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记为N ’。如果点M 、N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面积为16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应将抛物线C 怎样平移?为什么?

二次函数典型题解题技巧

二次函数典型题解题技巧

————————————————————————————————作者:————————————————————————————————日期:

二次函数典型题解题技巧 (一)有关角 1、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与y 轴 交于点(0C ,3),过点C 作x 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交于点D ,抛物线的顶点为M ,直线5y x =+经过D 、M 两点. (1)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连接AM 、AC 、BC ,试比较MAB ∠和ACB ∠的大小,并说明你的理由. 思路点拨:对于第(1)问,需要注意的是CD 和x 轴平行(过点C 作x 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交于点D ) 对于第(2)问,比较角的大小 a 、 如果是特殊角,也就是我们能分别计算出这两个角的大小,那么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就清楚了 b 、 如果这两个角可以转化成某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一个不相邻的内角,那么大小关系就确定了 c 、 如果稍难一点,这两个角转化成某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根据大边对大角来判断角的大小 d 、 除了上述情况外,那只有可能两个角相等,那么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我们学过什么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和简单三角函数,从这个题来看,很明显没有全等三角形,剩下的就是相似三角形和简单三角函数了,其实简单三角函数证明角相等和相似三角形证明角相等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对应边的比相等 e 、 可能还有人会问,这么想我不习惯,太复杂了,那么我再说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如何快速的找出题目的结论问题,在本题中,需要用到的点只有M 、C、A、B 这四个点,而这四个点的坐标是很容易求出来的,那么请你把这四个点规范的在直角坐标系内标出来,再用量角器去量这两个角大大小,你就能得出结论了,得出结论以后你再看d 这一条 解:(1)∵CD ∥x 轴且点C(0,3), ∴设点D 的坐标为(x ,3) . ∵直线y = x+5经过D 点, ∴3= x+5.∴x=-2. 即点D(-2,3) .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设顶点的坐标为M (-1,y ), 又∵直线y= x+5经过M 点, ∴y =-1+5,y =4.即M(-1,4).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1)4y a x =++. ∵点C (0,3)在抛物线上,∴a=-1. 即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23y x x =--+.…………3分 (2)作BP ⊥AC 于点P,MN⊥AB 于点N. 由(1)中抛物线 223y x x =--+可得 点A(-3,0),B(1,0), ∴AB=4,AO =C O=3,A C=32. ∴∠PAB =45°. ∵∠ABP=45°,∴P A=PB=22. ∴P C=A C-PA =2. 在Rt△BPC 中,tan ∠BCP=PB PC =2.

打印版-圆与二次函数综合题精练(带答案)

圆与二次函数综合题 1、已知:二次函数y=x2-kx+k+4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c,且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A、B两点(点A 在点B左侧)。若A、B两点的横坐标为整数。 (1)确定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求它的顶点坐标;(2)若点D的坐标是(0,6),点P(t,0)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它可与点A重合,但不与点B重合。设四边形PBCD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3)若点P与点A重合,得到四边形ABCD,以四边形ABCD的一边为边,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BCD的面积,并注明三角形高线的长。再利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知识,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BCD的面积(画示意图,不写计算和证明过程)。 2、(1)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有两个实数解,求m的取值范围; (2)在(1)的条件下,若抛物线y=-(m-1)x2+(m-5)x+6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ABC的面积等于12,确定此抛物线及直线y=(m+1)x-2的解析式; (3)你能将(2)中所得的抛物线平移,使其顶点在(2)中所得的直线上吗?请写出一种平移方法。 3、已知:二次函数y=x2-2(m-1)x+m2-2m-3,其中m为实数。 (1)求证:不论m取何实数,这个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必有两个交点;(2)设这个二次函数的 图像与x轴交于点A(x1,0)、B(x2,0),且x1、x2的倒数和为,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4、已知二次函数y1=x2-2x-3. (1)结合函数y1的图像,确定当x取什么值时,y1>0,y1=0,y1<0; (2)根据(1)的结论,确定函数y2= (|y1|-y1)关于x的解析式; (3)若一次函数y=kx+b(k 0)的图像与函数y2的图像交于三个不同的点,试确定实数k与b应满足的条件。 5、已知:如图,直线y= x+ 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M经过原点O及A、 B两点。 (1)求以OA、OB两线段长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2)C是⊙M上一点,连结BC交OA于点D,若∠COD=∠CBO, 写出经过O、C、A三点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若延长BC到E,使DE=2,连结EA,试判断直线EA与 ⊙M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河南省) 6、如图,已知点A(tan ,0)B(tan ,0)在x轴正半轴上,点A在点B的左 边,、是以线段AB为斜边、顶点C在x轴上方的Rt△ABC的两个锐角。 (1)若二次函数y=-x2- 5/2kx+(2+2k-k2)的图像经过A、B两点,求它的解析式; (2)点C在(1)中求出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上吗?请说明理由。(陕西省)

二次函数中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

知识回顾: 1、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 2、已知一边,求等腰三角形周长的方法: 3、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例题分析: 例1、如图,抛物线254y ax ax =-+经过ABC △的三个顶点,已知BC x ∥轴,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且AC BC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探究:若点P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且在x 轴下方的动点,是否存在PAB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坐标;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2、已知: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1,0)A 、(5,0)B 、(0,5)C 三点.(1)求抛物线的函 数关系式; (2)若过点C 的直线y kx b =+与抛物线相交于点E (4,m ),请求出△CBE 的面积S 的值; (3)在抛物线上求一点0P 使得△ABP 0为等腰三角形,并写出0P 点的坐标; (4)除(3)中所求的0P 点外,在抛物线上是否还存在其它的点P 使得△ABP 为等腰三角形?P (要求简要说明理由,但不证明);若不存在这 2,将这个直角三角形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斜边AB 与x 轴重合(其中OA0,

n >0),连接DP 交BC 于点E 。①当△BDE 是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 此时点E 的坐标。 ②又连接CD 、CP (如图3),△CDP 是否有最大面积?若有,求出△CDP 的最大面积和此时点P 的坐标;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例4、如图9,抛物线2 812(0)y ax ax a a =-+<与x 轴交于、两点(点在点的 左侧),抛物线上另有一点C 在第一象限,满足∠ACB 为直角求线段OC 的长.: (2)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3)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BCP 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现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放在第二象限,斜靠在两坐标 轴上,且点(02)A , ,点(10)C -,,如图所示:抛物线2 2y ax ax =+-经过点B . 图1 图2 图3

(完整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综合题及答案

二次函数题 选择题: 1、y=(m-2)x m2- m 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则m=( ) A -1 B 2 C -1或2 D m 不存在 2、下列函数关系中,可以看作二次函数y=ax 2+bx+c(a ≠0)模型的是( ) A 在一定距离内,汽车行驶的速度与行驶的时间的关系 B 我国人中自然增长率为1%,这样我国总人口数随年份变化的关系 C 矩形周长一定时,矩形面积和矩形边长之间的关系 D 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4、将一抛物线向下向右各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是y=-x 2,则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A y=—( x-2)2+2 B y=—( x+2)2+2 C y=— ( x+2)2+2 D y=—( x-2)2—2 5、抛物线y= 2 1 x 2 -6x+24的顶点坐标是( ) A (—6,—6) B (—6,6) C (6,6) D (6,—6) 6、已知函数y=ax 2+bx+c,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个 ①abc 〈0 ②a +c 〈b ③ a+b+c 〉0 ④ 2c 〈3b A 1 B 2 C 3 D 4 7、函数y=ax 2-bx+c (a ≠0)的图象过点(-1,0),则 c b a + =c a b + =b a c + 的值是( ) A -1 B 1 C 21 D -2 1 8、已知一次函数y= ax+c 与二次函数y=ax 2+bx+c (a ≠0),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图中的(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无论m 为任何实数,总在抛物线y=x 2+2mx +m 上的点的坐标是————————————。 16、若抛物线y=ax 2+bx+c (a ≠0)的对称轴为直线x =2,最小值为-2,则关于方程ax 2+bx+c =-2的根为————————————。 17、抛物线y=(k+1)x 2+k 2-9开口向下,且经过原点,则k =————————— 解答题:(二次函数与三角形) 1、已知:二次函数y=x 2 +bx+c ,其图象对称轴为直线x=1,且经过点(2,﹣). (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该图象与x 轴交于B 、C 两点(B 点在C 点的左侧),请在此二次函数x 轴下方的图象上确定一点E ,使△EBC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 1 —1 0 x y y x -1 x y y x y x y

二次函数中等腰三角形专题

二次函数中等腰三角形专题 一.解答题(共15小题) 1.如图,经过点A(0,-6)的抛物线y= 1/2x2+bx+c与x轴相交于B(-2,0),C两点.(1)求此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和顶点D的坐标;(2)将(1)中求得的抛物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m(m>0)个单位长度得到新抛物线y1,若新抛物线y1的顶点P在△ABC 内,求m的取值范围;(3)在(2)的结论下,新抛物线y1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QAB 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请分析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并直接写出相对应的m的取值范围. 2.如图,二次函数y=4/3 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3,0),B(-1,0),与y轴交于点C.若点P,Q同时从A点出发,都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分别沿AB,AC边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点C的坐标;(2)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停止运动,这时,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以A,E,Q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E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P,Q运动到t秒时,△APQ沿PQ翻折,点A恰好落在抛物线上D点处,请判定此时四边形APDQ 的形状,并求出D点坐标.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二次函数y=-1/2 x2+3/2 x+2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B(点B 在点A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过动点H(0,m)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l,直线l与二次函数y=-1/2 x2+3/2 x+2的图象相交于点D,E.(1)写出点A,点B的坐标;(2)若m>0,以DE为直径作⊙Q,当⊙Q与x轴相切时,求m的值;(3)直线l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得△A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直线y=-3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抛物线y=a(x-2)2+k经过点A、B,并与X轴交于另一点C,其顶点为P.(1)求a,k的值;(2)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有一点Q,使△ABQ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Q点的坐标;(3)在抛物线及其对称轴上分别取点M、N,使以A,C,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正方形,求此正方形的边长.

二次函数的几种解析式及求法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几种解析式及求法教学设计 福泉一中:齐庆方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教学的核心理念为基本遵循,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基准,采取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多样式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学容和教学过程的实施,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二)理论依据: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教育的理论为基本依据,主要把握了两个方面的理论: 1、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整体性的理论.教学中注意沟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通过类比、联想、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新课程标准关于教师教学的理论.教师应该更加关注:1)科学的基本态度之一是疑问,科学的基本精神之一是批判.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质疑态度和批判性的思维习惯;2)提出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数学创新的出发点.要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3)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的储备、能力水平、思维水平等;4)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在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容.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习容分析 “待定系数法”是数学思想方法中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于“待定系数法”的学习渗透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因此这节课的学习既是初中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另外,待定系数法作为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在其他学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学生对于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已经有所认识,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学习完一次函数后继续学习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学生已经具备了更多的函数知识,同时,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都很有帮助.在今后高中的数学学习中,学生还会继续运用待定系数法解决相关问题.新课标对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还有待加强相应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技术准备以及前期的教学状况、问题、对策说明

2018广州中考二次函数综合测试题(绝版押题)

2018广州中考二次函数综合测试题 (绝版 押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已知h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为22 1 gt h =,( g 为正常数,t 为时间), 则函数图象为( ) (A ) (B ) (C ) (D ) 2.在地表以下不太深的地方,温度y (℃)及所处的深度x (k m )之 间的关系可以近似用关系式y =35x +20表示,这个关系式符合的数学模型是( ) (A )正比例函数 (B )反比例函数. (C )二次函数 (D )一次函数 3.若正比例函数y =(1-2m )x 的图像经过点A (1x ,1y )和点B (2x ,2y ),当1x <2x 时1y >2y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0 (B )m >0 (C )m <21 (D )m >2 1 4.函数y = k x + 1及函数 x y k =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 ) O x y O x y O x y O x y (A ) (B ) (C ) (D )

5.下列各图是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二次函数c x c a ax y +++=)(2及一 次函数y =a x +c 的大致图像,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抛物线1)1(22+-=x y 的顶点坐标是( ) A .(1,1) B .(1,-1) C .(-1,1) D .(-1,-1) 7.函数y =a x +b 及y =a x 2+bx +c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则下列选项中正 确的是( ) A . a b >0, c>0 B . a b <0, c>0 C . a b >0, c<0 D . a b <0, c<0 8.已知a ,b ,c 均为正数,且k=b a c c a b c b a += +=+,在下列四个点中,正比例函数kx y = 的图像一定经过的点的坐标是( ) A .(l ,21) B .(l ,2) C .(l ,-2 1) D .(1,-1) 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4,B D=6,P 是BD 上的任一点,过P 作EF ∥AC ,及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分别交于点E ,F .设BP =x , EF =y ,则能反映y 及x 之间关系的图象为……………( ) A B C D E F P

(完整)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经典习题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综合练习 卷 二次函数单元检测 (A) 姓名___ ____ 一、填空题: 1、函数2 1 (1)21m y m x mx +=--+是抛物线,则m = . 2、抛物线2 23y x x =--+与x 轴交点为 ,与y 轴交点为 . 3、二次函数2 y ax =的图象过点(-1,2),则它的解析式是 , 当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4.抛物线2)1(62 -+=x y 可由抛物线262 -=x y 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 5.抛物线342 ++=x x y 在x 轴上截得的线段长度是 . 6.抛物线() 422 2-++=m x x y 的图象经过原点,则=m . 7.抛物线m x x y +-=2 ,若其顶点在x 轴上,则=m . 8. 如果抛物线c bx ax y ++=2 的对称轴是x =-2,且开口方向与形状与抛物线 相同,又过原点,那么a = ,b = ,c = . 9、二次函数2 y x bx c =++的图象如下左图所示,则对称轴是 ,当函数值0y <时, 对应x 的取值范围是 . 10、已知二次函数2 1(0)y ax bx c a =++≠与一次函数2(0)y kx m k =+≠的图象相交于点 A (-2,4)和 B (8,2),如上右图所示,则能使1y 2y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 . 二、选择题: 2 2 3x y -=

11.下列各式中,y 是x 的二次函数的是 ( ) A .2 1xy x += B . 2 20x y +-= C . 2 2y ax -=- D .2 2 10x y -+= 12.在同一坐标系中,作2 2y x =、2 2y x =-、2 12 y x = 的图象,它们共同特点是 ( ) A . 都是关于x 轴对称,抛物线开口向上 B .都是关于y 轴对称,抛物线开口向下 B . 都是关于原点对称,顶点都是原点 D .都是关于y 轴对称,顶点都是原点 13.抛物线12 2+--=m mx x y 的图象过原点,则m 为( ) A .0 B .1 C .-1 D .±1 14.把二次函数122 --=x x y 配方成为( ) A .2 )1(-=x y B . 2)1(2--=x y C .1)1(2 ++=x y D .2)1(2 -+=x y 15.已知原点是抛物线2 (1)y m x =+的最高点,则m 的范围是( ) A . 1-m D . 2->m 16、函数2 21y x x =--的图象经过点( ) A 、(-1,1) B 、(1 ,1) C 、(0 , 1) D 、(1 , 0 ) 17、抛物线23y x =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到的抛物线是( ) A 、2 3(1)2y x =-- B 、23(1)2y x =+-C 、23(1)2y x =++ D 、2 3(1)2y x =-+ 18、已知h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2 12 h gt = ( g 为正常数,t 为时间)如图,则函数图象为 ( ) 19、下列四个函数中, 图象的顶点在y 轴上的函数是( ) A 、2 32y x x =-+ B 、25y x =- C 、2 2y x x =- + D 、2 44y x x =-+ 20、已知二次函数2 y ax bx c =++,若0a <,0c >,那么它的图象大致是( ) 21、根据所给条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1)、抛物线过点(0,2)、(1,1)、(3,5) (2)、抛物线关于y 轴对称,且过点(1,-2)和(-2,0) 22.已知二次函数c bx x y ++=2 的图像经过A (0,1),B (2,-1)两点.

二次函数中等腰三角形存在问题

中考二次函数中等腰三角形存在问题 如图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D的坐标为(3,4),点P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动点,如果△DOP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图1-1 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DOP:①DO=DP,②OD=OP,③PO=PD. ①当DO=DP时,以D为圆心、DO为半径画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P,此时点D在OP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点P的坐标为(6,0)(如图1-2). ②当OD=OP=5时,以O为圆心、OD为半径画圆,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P(5,0)(如图1-3). ③当PO=PD时,画OD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点P,设垂足为E(如图1-4). 在Rt△OPE中, 3 cos 5 OE DOP OP ∠==, 5 2 OE=,所以25 6 OP=. 此时点P的坐标为 25 (,0) 6. 1.

2.如图,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a ≠0)经过A (﹣1,0)、B (3,0)、C (0,﹣ 3)三点,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设点P 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当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最短时,求点P 的坐标; (3)点M 也是直线l 上的动点,且△MAC 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 的坐标. 3.如图,抛物线2 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a ≠0)经过点A (﹣1,0),B (5,﹣6),C (6,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在直线AB 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四边形PACB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点Q 为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试指出△QAB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Q 一共有几个?并请求出其中某一个点Q 的坐标.

二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老师 学生学管师 学科 名称 年级上课时间月日 _ _ :00-- __ :00 课题 名称 等腰三角形的存在问题 教学 重点 教 学 过 程 1.(2011?)如图,直线y=3x+3交x轴于A点,交y轴于B点,过A、B两点的抛物线交x轴于另 一点C(3,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ABQ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011?)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bx+3的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4,0),与y轴交于

点B. (1)求此二次函数关系式和点B的坐标; (2)在x轴的正半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20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0,1)和(1,0),P是线段 AB上的一动点(不与A、B重合),坐标为(m,1﹣m)(m为常数).

(1)求经过O、P、B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P点在线段AB上移动时,过O、P、B三点的抛物线的对称轴是否会随着P的移动而改变;(3)当P移动到点()时,请你在过O、P、B三点的抛物线上至少找出两点,使每个点都能与P、B两点构成等腰三角形,并求出这两点的坐标. 4.(2011?市綦江县潭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经过点B(12,0)和C(0,-6),对称轴为x=2.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D 在线段AB 上且AD =AC ,若动点P 从A 出发沿线段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另一动点Q 以某一速度从C 出发沿线段CB 匀速运动,问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线段PQ 被直线CD 垂直平分?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的时间t (秒)和点Q 的运动速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2)的结论下,直线x =1上是否存在点M ,使△MPQ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2011?贵港)如图,已知直线y=﹣x+2与抛物线y=a (x+2)2 相交于A 、B 两点,点A 在y 轴上,M 为抛物线的顶点. (1)请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及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C A B y x O P D Q

(完整版)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doc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类型 1二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1. (2015 ·明西山区一模昆)如图,已知抛物线y= ax2+bx+ c(a≠0)经过 A(- 1, 0), B(4, 0), C(0 ,2) 三点.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P 为线段 BC 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 PE 垂直于 x 轴与抛物线交于点 E,设 P 点横坐标为 m, PE 长度为 y,请写出 y 与 m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PE 的最大值; (3)D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 D 使以 A、B、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COB 相似?若存在,试求出点 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 (2013 ·靖曲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x+ 4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过A,B 两点的抛物线为y=- x2+ bx+ c.点 D 为线段 AB 上一动点,过点 D 作 CD⊥ x 轴于点 C,交抛物线于点 E.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 DE= 4 时,求四边形CAEB 的面积; (3)连接 BE,是否存在点 D ,使得△ DBE 和△ DAC 相似?若存在,求出 D 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2015 襄·阳 )边长为 2 的正方形O 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点D是边OA的中点,连接 CD ,点 E 在第一象限,且DE⊥ DC , DE =DC.以直线 AB 为对称轴的抛物线过C, E 两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 P 从点 C 出发,沿射线 CB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过点 P 作 PF ⊥ CD 于点 F .当 t 为何值时,以点P, F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COD 相似? (3)点 M 为直线 AB 上一动点,点N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M, N,使得以点M,N, D, 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