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

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3.7亿人,图2-1-1反映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与10年前相比,我国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6.3%,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 2.9 %,而总人口增加了近0.8亿。根据以上材料,完成1~2题。

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我国已经进人人口老龄化社会 B.我国人口出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C.全国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紧缺现象 D.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上升

2.新世纪我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 .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迅速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根据美国人口资料局报告,2011年世界人口由2009年的67亿上升到70亿。结合图2-1-2,分析回答3~4题。

3.全球人口在2年间增加3亿人,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A .东半球各国

B .西半球各国 C.欠发达地区 D .发达地区 4.下列国家中,人口机械增长率较大的国家是()。

A .中国、日本 B.科威特、德国 C .尼日利亚、墨西哥 D .埃及、印度尼西亚 下表是2012年某四个地区的有关数据,据此回答5~6题。

5.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

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7~9题。

7.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③政策鼓励④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8.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9.从“闯关东”到“雁南飞”,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Array D.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环境人口容量研究工作。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资源可承载人口极限分别为16.6亿、15.1亿、13.8亿。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0~11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B.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在16亿左右

C.我国人口约为13亿,与环境关系属良性循环,人口与资源之间几乎没有矛盾

D.从土地资源看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

1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文化C.资源状况 D.生活消费水平

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与该国人口增长状况有密切关系。下表为世界部分国家法定退

休年龄表。读表完成12~13题。

12.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其他三个国家不同的是( )。

A.瑞士B.巴西C.英国D.意大利

13.英国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

A.养老金制度B.医疗卫生条件C.婚姻生育观D.生产力发展水平

图2-1-4表示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情况,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 )。

A.上海市 B.北京市 C.西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15.上海人口的出生率比北京的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的低,其原因是上海()。

A.经济发达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文化水平高

D.自然条件优越

读图2-1-5,回答16~18题。

16.行政区界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A、B、C是三

个不同行政区。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

A. a1b1

B. a1a2

C. b1b2

D. c1c2

17.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A. a1a2

B. a1b1

C. b1b2

D. c1c2

18.如果A, B, C是三个不同国家,a1, b1, c1是农村地区,a2 , b2 , c2是城市地区。

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

A. a1a2、a1b1

B. a1b1 、b1b2

C. b1b2、c1c2、a1a2

D. c l c2、a1c1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大部分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据此回答19~20题。

19.最适于用来解释俄克拉荷马州人口迁移的因素是()。

A.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 B.交通通达性提高

C.环境人口容量变化 D.经济区域专业化发展

20.依据材料分析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

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合理的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前自然、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如图2—1—5)。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据此回答21~22题。

21.下列有关应用“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木桶原理"说明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人口的合理容量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22.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 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二、非选择题

23.分析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北京学生李明在做课题《调查家庭人口的增长和迁移》时,发现家族先后迁移了几个地点,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携带全家人口到了新疆;爸爸为了寻找好的工作,迁到了北京;叔叔求学移民美国,并且在美国结婚,现在全家在美国定居。

(1)爷爷一家的迁移属于()。(多项选择)

A.永久性迁移 B.政治因素迁移C.经济因素迁移 D.有组织的国内人口迁移

(2)爸爸迁移的原因是。类似于李明爸爸的迁移,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人口迁移流向主要是。

(3)叔叔的迁移属于()。(多项选择)

A.永久性迁移B.政治因素迁移C.经济因素迁移 D.国际移民

(4)类似于李明叔叔的迁移,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优秀人才迁移到发达国家,迁移的原因是,这种迁移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24.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同样面临人口问题。读图2-1-7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请将图中所示的三个地区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序:、

(2)有关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 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人口的合理容量将永远很小

(3)当前,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使西部地区经

济社会较快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使环境承载力快速变大

B西部大开发,人口迁移频率加大,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的

C.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西北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会逐渐降低

D.西部大开发,使得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人口素质将会得到提升

25.读图2-1-8,回答下列问题。

(1) A图所代表的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型;B图中,人口增长属于此模式的地

区有等。

(2)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型,但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其原因是(填“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80%。

26.图2-1-9为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欧洲人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随地理大发现由旧大陆迁移到,即从欧洲迁往洲、洲等未开发的地区;俄罗斯则大举,向北亚扩张。

(2)非洲人在16世纪初,被暴力贩运到,他们主要分布在美国部、西印度群岛和巴西东北部等地区。

(3)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曾被大批招募为劳工而到、、

洲各地,为当地的开发作出了贡献。

27.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于2011年4

月底发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不同年份普查人口数量(单位:亿)与不同年份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单

位:%))变化组合示意图(图2-1-10)

材料二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男性人口占51. 27 %,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不同年龄段构成变化见图2-1-11(单位:%)。

材料三 2010年与2000年人口接受教育水平差异比较表(以10万人为单位)

(1)上述人口普查数M映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主要特征是

(2)材料一中的人口数量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的主要问题是

,人口年均增长率的变化得益于

,这种变化在于

(3)从上述人口的普查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有哪些?

28.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大量外国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寻求借其繁荣经济的光,中国正在考虑制定其首部移民法。移民法很有可能将潜在移民分成若干类别,如熟练工人、工作移民和投资移民等。

材料二据美国《侨报》报道,2010年1月1日,美国总

长率为0.9%。人口普查局人口估算部主任普斯沃夫表示,美国人口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新出生人口的自然增长,同时也有国际移民的因素,2009年大约有近90万移民流入美国,大约每37秒钟就有一位外国移民流入美国。

(1)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等因素影响。(2)结合我国国情说明移民法将潜在移民分类的原因。

(3)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试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图2-1-12所示信息进行阐述。

29.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福建省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流量迅速增长。与改革开放前比较,我省人口迁移模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就是从“沿海向内陆”模式逆转为“内陆向沿海”模式。

材料二 2000年福建省部分设区市人口流动状况。

(1)若材料二中甲、乙两城市是南平和泉州,依据表格数据推测,甲城市是,乙城市是。

(2)影响福建省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3)大量外来人口流人甲市,对该市会产生哪些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 B

2. B

3. C

4. B

5. B

6. B

7.C

8. C

9. D 10. D

11. C 12. B 13. D 14. A 15. B 16. A 17. B 18. C 19. C 20. D

21.B 22. C

23. (1) ABD (2)经济因素迁移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3) ACD

(4)为了追求发达国家的优厚经济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得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才流失,给该国的科技发展、管理水平、教育发展、经济发展等多方面造成损失

24. (1)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和西北部地区

(2) C (3) A

25. (1)传统亚洲、拉丁美洲、非洲(2)现代发展中

26. (1)新大陆美大洋东进(2)美洲东南

(3)美洲东南亚非

27. (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执行,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的控制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社会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3)一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二是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偏高,三是人口的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都会给我国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28. (1)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2)有利于我国合理引进人才,降低国内环境承载压力。

(3)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图2-1-12所示信息显示: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加、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少,并进一步影响到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29.(1)泉州南平

(2)(社会)经济因素

(3)有利影响:①缓解劳动力不足;②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③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使该市的综合环境有较大的改善;④促进文化交流

不利影响:①可能带来某些社会问题,如对交通、住房、社会治安等产生压力;②可能加剧环境问题。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

下表为某城市多年平均气温一降水统计数据。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该城市所属气候类型为( )。

A.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2.该市最适宜种植的水果有( )。

A.荔枝B.椰子C.香蕉D.葡萄

3.关于城市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共同分享集聚效益,城市发展初期便形成了工业区

B.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由于集聚效益而逐渐形成了工业区

C.为了争夺市场,工业区不断向城市中心移动

D.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工厂企业不断向近河流、近铁路和近公路的地方分布

图2-2-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4~5题。

4.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建国前,公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B.建国后,铁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C.建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D.郊区城市化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

5.该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自然优势条件是()。

A.地形B.气候C.水源 D.土壤

6.唐人街的形成是()。

A.种族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B.收人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C.交通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D.知名度因素对住宅选择影响的结果

7.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而欧洲城市高层建筑多建在市中心以外的地区,原因是()。

A.地理环境不同 B.发展历史不同

C.政府作用不同 D.发展程度不同

读图2-2-2,回答8~9题。

8.关于图示地区城市等级、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昆山的城市等级比常州高

B.无锡的服务范围比镇江大

C.宁波的服务功能比杭州齐全 D.小城市数量最少

9.图示地区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②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

③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④城市建设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图2-2-3反映出青岛市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其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海洋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

B.对外开放不断引资

C.科技、旅游逐渐成为新的区位因素

D.引黄济青工程的胜利竣工

图2-2-4是某城市空间结构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田园城市模式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是低级住宅区

B.④处宜布局钢铁工业

C.②是高级住宅区

D.⑤处宜布局高新技术产业

图2-2-5是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示规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质量

B.交通条件

C.地租高低

D.建筑水平

14.在P区域常形成()。

A.中心商务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高科技产业区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图2-2--6是城市风示意图,读图回答15~17题。

15.如果要在图中布局火电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工厂应选择在()。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6.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

A.市区

B.郊区

C.市中心

D.农村

17.假若该地位于上海市,图中剖面为东西方向,乙点测到城市热岛环流产生的风向()。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图2—2—7是某城市地租水平与空间变化关系图,读图回答18~20题。

18.图中地租水平次高峰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带( )。

A.离市中心较近 B.地处道路交会处

C.知名度高 D.商业活动频繁

19.若该城市计划建立大型高教园区,一般宜选择在( )。

A.①②之间地段 B.④地段

C.③地段 D.②地段

20.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读图2-2-8,回答21~22题。

21.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

22.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二、非选择题。

23.图2-2-9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平面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早期该城市城区的有利条件是、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明显受因素的影响。

(2)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的表现为。吸引大批乡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3)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拟在图示地区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超级市场、蔬菜基地。请分析其选址的条件。

①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有利条件:

②拟建大型超级市场的有利条件:

③拟建蔬菜基地的有利条件:

24.图2—2—10是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城市人口数量呈趋势。

(2)为了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该城市建立了城

和区。

(3)该城市形成在河流的交汇处,原因是此处

(4)比较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异:。原因是。

25.图2-2-11是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示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

(2)除考虑风向外,该市工业布局的主要特点还有

(3)该市规划.在A处建一大型钢铁厂,其考虑的主要区位条件有

;。

(4) 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地。

(5) 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地,原因是

26.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2-2-12为我国近几年来城市化率变化图。

材料二某年份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市化率排名与当年部分省区人均GDP数量及排名(除港澳台外)。

(1)材料中城市化率是指,它是衡量的标志。

(2)由材料一可知,我国近年来城市化水平呈趋势,其根本原因是。

(3)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区大都分布在,并分析其原因。

(4)有关上海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基础水平高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迁人率高

(5)由材料二可知新疆人均GDP居第14位但城市化率较高,试分析其原因。

27.图2-2-13是我国东部某城市的功能区平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为优化城市环境,在M处应布局(填“绿化带”或“住宅”),并简述其主要功能。

(2)若在N处建高级住宅区,请你为该住宅区的开发商写一段宣传语,说明该住宅区的区位优势。28.图2-2-14为某城市用地示意图,A为主城区,兼有B, C; D, E各城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水厂布局不合理的是,请分析其不合理的原因。

(2)该城市规划在B处建成以水泥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基地,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3)简述B, C, D, E各城区对该市主城区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1. A

2. D

3. B

4. D

5. A

6. A

7. B

8. B

9. C 10. C

11. B 12. C 13. C 14. A 15. C 16. B 17. A 18. B 19. B 20. C

21. D 22. D

23. (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交通

(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条件

(3)①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地租便宜

②接近市中心,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③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近城市,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24.(1)扩大增长

(2)卫星城市新

(3)水源充足,交通便捷,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环境优美

(4)中心区气温较高中心区楼房密集,绿地、水域面积少;工厂、汽车等产生大量热量。

25. (1)南风或偏南风

(2)靠近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处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区

(3)丰富的铁矿(煤炭)资源交通运输便利(铁路)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对居民区大气污染少水源丰富地处城市外围,地价便宜,适合建大型工厂(任答三点)

(4) C

(5) D 城区盛行风的上风地带,污染少;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26.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

(2)加速增长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3)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工农业基础好,商贸发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4) C (5)新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早、沙漠广布,农业生产以游牧为主,人口稀少,而城市大多集中于自然条件优越的绿洲,人口密集。

27. (1)绿化带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吸毒放氧、减弱噪声;降温增湿、美化环境等。

(2)靠山向阳,环境清幽;临近公路,交通方便;远离污染,空气清新。

28. (1)水厂3 位于C城下游,水源被污染(水质差)。

(2)合理。靠近石灰岩山区,原料丰富;靠近主干公路,交通便捷;避开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对城区大气污染小;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不合理。对城区有一定污染;开发山区,破坏生态环境;处在河流上游,影响水质。

(3)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有利于城市合理发展。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C.气候 D.劳动力

2.下列国家中为世界主要牛肉出口国的是()。

A.中国

B.法国

C.阿根廷

D.印度

3.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B.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

C.人多地少,精耕细作

D.便利的交通运输

4.有关季风水田农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规模小 B.投人劳动力多,单位面积产量低

C.普遍应用新的科学技术

D.各国机械化水平都很高

5.影响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海南岛的橡胶生产②北京郊区的乳畜业

③江南丘陵的茶④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A.①热量②市场③土壤④光照

B.①热量②水源③市场④交通

C.①土壤②政策③科技④市场D①地形②市场③水源④热量

6.关于澳大利亚现代混合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于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 B.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C.农场生产有明显的忙闲两季 D.生产规模较大,但机械化水平不高

烟台市郊区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

如图2-3-1所示。据此完成7~9题。

7、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8.该村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交通

C.政策

D.技术

9.大栩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大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图2-3-2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读图完成10~11题。

10.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势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11.阶段II鲜花和蔬菜产区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便利的交通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人的提高

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桑蚕和蔗糖基地,但这些已成为历史。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象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12~13题。

1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A.季风水田农业B.乳畜业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13.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A.农业技术改进B.劳动力的转移C.市场需求的变化 D.自然条件改变

14.下列关于乳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畜业的产品主要是各种肉类和禽蛋

B.乳畜业的农场既种植牧草,也种植饲料,故不轮转放牧

C.乳畜业是密集农业,日常挤奶工作无法使用机械

D.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大重要因素

右表是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事安排表,读表分析回答15~16题。

15.该种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①雨热同期②生产规模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16.不同地区,插秧的时间不同。如农谚所言,广东是“清明谷雨时,

插田莫迟疑”,四川为“立夏小满正栽秧”,江苏则为“立夏浸种,芒种栽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水文 C.地形D.植被

图2-3-3为某农场的良性生态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

18.该农场成为良性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是()。

①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牧羊

②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

③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

④羊粪还田,保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9.结合图2-3-4及下列文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4月20日,第12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莱博览会在山东寿光隆重开幕。享有“中国蔬莱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寿光地区有适合蔬莱种植的自然条件。这里是冬暖式蔬莱大棚的发祥地。在这里国际领先的一流技术高密度集聚,世界最先进的蔬莱培育、种植、贮运、园艺等方面的技术逐渐引进,使得这个地区成为农业高技术的角逐平台。寿光农民引进国外蔬莱品种,引种南方蔬菜品种,改变蔬菜生长周期,改变蔬莱生长状态,使产品的独特性在全球处于领

先地位。

(1)寿光发展蔬菜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2)寿光蔬菜行销全国,甚至出口日本、韩国等,其得益于哪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3)下列措施不适合寿光蔬菜发展道路的是()。

A.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 B.提高技术含量,培养新品种

C.禁用化肥农药,发展绿色有机蔬菜 D.种养结合,形成混合农业模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高中地理必修二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测试题. 高一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世界某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据此回答1~3题。 1.A区域最有可能位于( ) A.北美 B.欧洲西部 C.澳大利亚 D.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2.影响B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很高 B.人口受教育水平很高 C.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D.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3.C区域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新增人口过多 B.老年人口过多 C.劳动力素质低 D.劳动力过剩 下图为“印度东部沿海某城市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题。

) 4.若该城市需布局一大型火力发电厂,其最佳区位是( .④D.② B C.③.① A ) .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是因为5( .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A - 2 -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6.在人口增长模式变化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读“美国部分地区轮廓图”,回答7~8题。 7.图中a、b、c、d、e五区域中,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 ) A.a、b B.c、d C.d、e D.b、e 8.和欧洲相比,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在生产上的最突出优势是( ) A.这里的各个环节大都由机器作业 B.有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C.地广人稀,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 D.科技发达,政府投入较多 下图为人口相等的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据图回答下面9~10题。 下图是“某跨国公司工业投资地域变化图”,a、d两国均为发达国家,b、c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读图,完成20~21题。 .在阶段Ⅰ,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9 - 3 - .科技水平.原材料.劳动力 C D A.市场 B .段Ⅱ,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 10 .原材料 B.市场 C.科技水平 DA.劳动力 题。读下图,回答11~12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四章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工厂宜接近原料产地的是 A.甘蔗制糖厂 B.家具厂 C.服装加工厂 D.面包厂 2.下图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的工业布局规划图”。你认为规划合理的是 化 工 厂公 路河 流 及 流 向D A B C 居 民 区 3.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原因是 A.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 B.政策的影响 C.煤炭丰富 D.河流众多,交通便利 4.关于工业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汽车厂生产各种零部件的工厂间存在着生产联系 B.绝大多数产品从原料开始的全部加工过程是在一个工厂里独立完成的 C.甜菜制糖厂与钢铁厂间存在着生产联系 D.有些工厂为了共同利用资金、技术形成空间联系 5.关于工业集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B.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 C.降低运输费用 D.增大能源消耗 6.下列哪些城市由于工业地域扩展而形成 A.天津 B.成都 C.马鞍山 D.济南 7.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看,下列工厂中,应靠近钢铁厂的是 A.化纤厂 B.机床厂 C.石油厂 D.食品厂 8.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A.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B.钢铁生产总量过剩 C.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D.生产结构较为单一 9.新兴工业区是在传统工业区开始走向衰落的同时出现的,它首先形成于 A.传统工业集中的大城市 B.传统工业相对较少的小城市

C.乡村地区 D.发展中国家 10.下列工业部门属高技术工业的是 A.电子工业、化学工业 B.半导体工业、核工业 C.遗传工程、汽车工业 D.航天工业、造船工业 11.旧金山附近的“硅谷”与九州岛、慕尼黑、苏格兰等高新技术工业区比较,其发展快的特殊条 件是 A.科技力量强 B.环境优美 C.军事订货多 D.高速交通方便 12.鲁尔区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主要是为了 A.就近获得从国外港口进口的大量煤炭 B.就近将工业废水、废渣排入海洋 C.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口的进口的铁矿石 D.便于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 13.“硅谷”的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内地的克萨斯,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这是因为 ①新厂址地理位置更安全②新厂址交通更便捷③“硅谷”的土地被使用殆尽④“硅谷”的劳动力价格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4.炼钢厂与轧钢厂之间的联系属于 A.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B.信息联系 C.生产上的投入一产出联系D.非物质联系 15.“第三意大利”分布在A.意大利北部 B.意大利东北部和南部 C.意大利南部D.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 下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1吨钢所需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据表完成16~17题。 16.19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布局靠近 A.原料地 B.燃料地 C.销售市场 D.交通枢纽 17.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若考虑经济效益,在布局上选择下图中哪一点最适宜

高一地理 必修二第一次月考(含答案)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右面某四国人口构成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 b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最可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右图图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图。据此回答3~5题。 3.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是 A .印度 B .古巴 C .新西兰 D .中国 4.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 ) A .政府人口调控政策力度大 B .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 .3年自然灾害,饥荒严重 D .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5.由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d ) A .甲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B 、.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C .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D .目前甲国人口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 根据我国2005年人口构成表,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据此回答5-6题。 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 c )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城市化速度快 6.不符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的是 ( d ) A.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B.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 C.从人口性别结构看,男女比重失衡,存在一定社会隐患 D.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 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7~8题。 自然增长 国际净迁移 自然增长 国际净迁移 国内净迁移 国内净迁移 总人口增长 总人口增长 1981~1990 1991~2000 0 2 3 1 4 -3 -1 -2 0 2 3 1 4 -3 -1 -2 人口年变化率%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题。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 A.16.7% B.14.3% C.0.9% D.1 读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完成2~3题。 2.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00—1950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皆为原始型 B.1850—1950年,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C.1900—1950年,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D.20世纪末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3.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 A.出生率的下降B.死亡率的下降 C.自然增长率的下降 D.自然增长率的上升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7 053万,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读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统计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善②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③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迁移④十年间,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5.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②每年净增人口多③人口老龄化明显④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读中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曲线图,完成6~7题。 6.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的推进B.城乡人口迁移 C.人口老龄化D.国家人口政策 7.如果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 A.人口素质下降B.就业压力加大 C.人口老龄化D.劳动力成本下降 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结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完成第8题。 8.图中①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70% 鼓励生育B.60% 计划生育 C.15% 采取移民政策D.30% 鼓励人员出国 下图示意四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读图,完成9~10题。

高一地理必修二综合试题(卷)新版

涡阳四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检测 地 理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是某城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2.该城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A .传统型 B .原始型 C .过渡型 D .现代型 HD 指数是用来评价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协调程度,HD<0.30为协调状态,0.30~0.55为不协调状态。“十五”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年增长率超过3%(每年常住人口净增加60万人以上),提前10多年突破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1800万人口的目标。下图甲为“北京市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乙为“北京市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变化趋势”。据此回答3~5题。 3. 北京市近年来HD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 B. 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很快 C. 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 D. 城市地下空间的广泛使用 4. 图甲中北京市人口分布对北京市区所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荒漠化 ③交通拥堵 ④住房困难 ⑤环境污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①②⑤ 5. 为解决北京市人口分布所产生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 凝聚中心城区的商业、教育、卫生等功能 1270 1290 1310 1330 1350 万人 自然增长率 -1 -2 -3 人口数量 自然增长率 %

B. 在周边城镇新区均衡配置教育和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C. 促进城市内部各区域产业均衡发展 D. 加快利润较高的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 12~14℃。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根据所给材料,回答6~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份403020 10 -10-20 气温(℃) 甲乙 6.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 ( ) A .3月 B .5月 C .11月 D .9月 7.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 A .病虫害少 B . 离市场近 C .水源丰富 D .上市较迟 下图是苹果种植的纬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苹果能在特殊产地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A .水分 B .地形 C .技术 D .劳动力 9.下列地区最适宜建苹果果汁厂的是 A .黑龙江 B .云南 C .山东 D .海南岛 区位基尼系数反映了经济活动在地理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基尼系数越大,产业的集聚度越高。读表回答10~11题: 中国部分制造业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 10.影响食品加工行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 .技术 B .市场 C .原料 D .劳动力 11.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专用设备制造业处于低端集聚水平 B .产业集聚度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 C .食品加工业产业集聚度下降 D .石油化工业比食品加工业分布更均匀 行业 年份 1994 1996 2000 2003 2005 食品加工业 0.032 0.049 0.033 0.111 0.169 烟草加工业 0.427 0.428 0.44 0.41 0.449 石油化工及炼焦业 0.128 0.162 0.135 0.194 0.233 专用设备制造业 0.046 0.042 0.033 0.045 0.013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练习题-普通用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第二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 中巴两国日前正在讨论修建连接新疆和巴基斯坦的铁路,起点为中国的喀什,终点为巴基斯坦港口城市瓜德尔。该铁路修建后,我国进口石油大部分将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下图为中巴铁路模拟线路图。据此完成下列题。 1.影响中巴铁路修建的最不利因素是() A. 科技水平低 B. 地形条件复杂 C. 跨越众多河流 D. 资金不足 2.该铁路线的建设意义不包括() A. 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 B. 为我国石油进口提供安全保障 C. 扩大瓜达尔港的经济腹地 D. 降低我国东部地区的石油进口成本 商合杭高速铁路是一条连接河南省商丘市、安徽省合肥市与浙江省杭州市的高速铁路,2020年6月28日商合杭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运行速度350千米/小时。如图是商合杭高铁路线和主要车站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题。

3.商合杭高铁() A. 跨越我国地势二、三阶梯 B. 连接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C. 穿越我国南北方交界地区 D. 沟通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 4.商合杭高铁建设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A. 地质灾害多 B. 河湖多 C. 风力较大 D. 地势起伏大 5.商合杭高铁的建设有利于() ①商丘市成为北方物流中心 ②长三角产业向中部转移 ③江南水乡旅游业的发展 ④增加公路运输的货运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下列有关甲地商业网点特征的叙述与甲地自然条件不符的是( ) A. 密度小、规模小 B. 组织形式为固定与流动相结合 C. 沿河谷呈带状分布 D. 商业街、商业小区较多 7.甲地农产品的品质优于乙地,但销售量不如乙地,其主要原因是甲地( ) A. 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 B. 农药使用量大 C. 交通运输不便 D. 商品品牌意识差 根据《德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考虑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德州市将中心城区商业中心划分为3个等级:市级商业中心、片区级商业中心、社区级商业中心,特别是规划建设“一主两副”三大市级商业中心。其中“一主”指新湖商业主中心,“两副”指新城商业副中心和科技城商业副中心。下图示意山东德州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新湖商业主中心的区位优势是() A. 商业历史悠久,商场店铺多 B. 临近铁路线,商品流通快捷 C. 位于城市中心,辐射范围广 D. 交通通达度高,人口流量大 9.图中甲地带附近未布局商业中心,说明该地带最可能为() A. 绿化带 B. 农田 C. 河流 D. 交通干线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图文版,最全面最详尽

习一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赤道的周长约40000千米,经线圈长约40000千米 二、地球仪 ㈣经纬网的常见形式 N S 纬线是直线,经线连接南北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 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

★三、经纬网的应用 1.确定地理坐标 方法:⑴确定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一般情况俯视图是45°,侧视图是30° ⑵从已知经线开始沿自西向东的方向,依据东经增大,西经减小,标出各条经线的度数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 (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的判定: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北,南半球纬度越高越偏南 东西方向的判定:①两地都为东经,度数大的偏东,②两地都为西经,度数小的偏东。③一东一西,当二者经度和小于180度,东经偏东,当二者经度和大于180度,西经偏东。(在已知各地经纬度的情况下,用此规律最简单) 【说明】在经纬网图中判定东西方向,只要保证两点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0 ,均可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东西方位. 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1)经线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 (2)赤道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其他纬线上l °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 纬度km 。 4.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长度 ⑴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这个经线圈上. ⑵出赤道外,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向较高纬度凸. ⑶晨昏线是大圆,处在晨昏线上两点的最短距离就是两点之间的最短晨昏线 复习课二 地 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120°E

高中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题

08级地理模块测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区域划分的基础是 ( ) A.区域差异 B.区域面积 C.区域竞争力 D.区域内的人地关系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2~4题 2.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是 ( )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 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 D.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 3.三个地带比较 ( ) A.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的提高 C.三个地带中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4.为了加强三个地带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是 A.劳动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严重污染型 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5~6题 5.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 B.沼渣,粪肥,塘泥 C.化肥,植物的秸秆,沼渣 D.菌渣,沼渣,塘泥 6.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 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 D.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7.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的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8.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人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 “新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秋季)于2006年7月21日~24日在昆明举行,会议就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作为核心,积极推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继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据此回答9~10题。 9.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主要表现为 A.农药化肥的使用 B.暴雨洪涝 C.土地沙化 D.矿物燃料的使用 10.下列关于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扩大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的种植面积②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③增加农产品的进口④增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重视农业技术开发与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林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 ) A.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 B.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和三江平原 C.江南丘陵和华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和鄂尔多斯高原、 三峡工程是我国跨世纪的主要工程之一,据此回答12~14题。 12.长江三峡工程坝址位于 ( ) A.巫峡三斗坪湖北省 B.西陵峡三斗坪湖北省 C.瞿塘峡三斗坪重庆市 D.西陵峡南津关重庆市 13.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4000万~5000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1亿多吨、二氧化硫200万砘、一氧化碳1万吨、氮氧化物37万吨,同时还可以减少废水、废渣的排 放,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有利于 ( ) ①减轻温室效应②减少“白色污染”③防止土地沙漠化④减少水污染⑤减少酸雨⑥减少长江下游的水患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⑥ 14.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 ( ) A.长江流域 B.长江上游 C.长江中下游 D.长江中游 读下图,回答15~17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二章测试题

必修二1-2章练习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 A.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B.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C.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D.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相减的得数 2.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数量 3.人口的出生率与下列哪一因素密切相关() A.人口数量B.育龄妇女比重 C.人口年龄结构D.风俗习惯 4.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B.战争没有 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D.农业的发展 5.受产业革命影响产生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高——高——极低”模式 B.“高——高——较低”模式 C.“高——低——高”模式 D.“低——低——低”模式 据统计,我国西部有的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也十分严重,这一现象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6.一些农村的人口老龄化比城市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人口身体素质更好B.城市环境问题较严重 C.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更多改善D.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 7.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拉动农村消费 B.老龄劳动力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C.农村地区瞻养费用提高,农业投入受牵制 D.有利于促进城市郊区化 8.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是() A.控制农村青年劳动力外流,提高年轻人比例 B.增加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 C.增加老年劳动力就业岗位,让他们发挥余热

D.实行土地保障、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相结合 9.底座收缩明显的“人口金字塔”图表明() A.少年儿童比重上升,人口规模趋向缩减 B.少年儿童比重下降,人口规模趋向缩减 C.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规模趋向扩大 D.老年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规模趋向扩大 10.下列国家组合中,人口连续呈现负增长的是() A.俄罗斯、美国B.巴西、古巴 C.意大利、匈牙利D.日本、中国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不相同的 B.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一般都相同 C.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决定了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 D.从历史上看,世界各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有很多共同之处 12.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大致是() 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②①③D.②③① 13.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五·一”节到美国旅游 B.上海人出差到北京 C.广州某同学去北京上大学 D.某市领导下乡检查工作 14.下列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B.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了移居东南亚 D.在我国参观、旅游的美国人 15.关于三峡库区的移民,正确的叙述是() A.移民的原因是因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环境承载量小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完整版)

1 第一章行星地球 2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3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4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5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6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7 8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9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10 11 河外星系 12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3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14 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15

16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7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8 19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0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21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 22 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23 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4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25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26 活动); 27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28 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29 30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31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32

高一必修二地理试题含答案新编

高一必修二地理试题含 答案新编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高一必修二地理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の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温馨提示: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1.目前,中国の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 A.传统型阶段 B.现代型阶段 C.原始型阶段 D.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の过度型阶段2.80年代,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の根本原因是() 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 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の收入差距 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の学习、医疗条件 3.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①靠近交通干道②拓展城市范围③降低生产成本④保护城市环境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关于人口合理容量の叙述,正确の是()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の首要因素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の 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5.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の叙述,正确の有() ①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②小城镇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大城市③大城市不断出现,引起世人注目の是特大城市の发展④城市内建筑物趋向高大稠密,而城市用地规模基本没有变化

A.①③ B.② ④ C.①④ D.②③ 6.下列有关城市内の商业中心の叙述,正确の是() A.城市の商业中心往往是政府组织形成の B.城市の商业中心都形成在城市の中心位置处 C.城市の商业中心都是以居民密集点为中心而建の D.商业小区应建在居民住宅区内 7.下列各组工业部门,应尽量靠近市场の一组是() A.家具制造石油加工啤酒制造B.甜菜制糖水产品加工精密仪器制造C.食品加工电解铝工业电子工业D.啤酒制造水果罐头厂时装业 8.工业区位选择受原料产地の制约性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A.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 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の改进 C.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 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求下降 9.图8所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の主要原 因是() A.内河航运和公路运输の发展 B.工业生产和金融贸易の发展 C.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の变化 D.城市管理方式和环保の要求 10. 社会经济の发展推动着城市化进 程,“世界城市化水平趋势图”表明21 世纪:() 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 进程更快 B.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高于世 界平均水平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 展速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更高,发展 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更快 11.随着“网购”の兴起,商品の流通量不 断增加。这促进了() 世界城市化水平趋势图 发达国家 世界平 均 发展中国家 城 市 化 水 平 ( % ) 20 80 60 40 100 1960 1980 2000 2020

最新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试题附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下图为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根据人口发展过程的特点,将人口增长划分为以下阶段。认真分析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A曲线表示(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2.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图中C曲线表示的是( ) A.死亡率 B.出生率 C.自然增长率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3.“由于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不同,人口增长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差别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 B.“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 C.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增长速度最快 D.地势平坦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4.中国人口问题比世界很多国家更复杂,其主要表现是( ) A.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年均净增人口减少,劳动力不足 B.文化素质提高,生育率下降 C.一方面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严重 D.民族众多,计划生育执行难度大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据此回答5~6题。 5.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6.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7.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八达岭长城,这种现象属于人口迁移B.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人口有向西部和南部移动的趋势 C.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有益无害 D.人口迁移对迁入地有益无害 8. 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6401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教版)期末试题

高一下学期联考地理试题(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图”,完成l~3题。 1.阶段(1)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阶段(2)世界总人口的变化特点是 A.缓慢增长 B.迅速增长 C.迅速减少 D.保持不变 3.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阶段(1)B.阶段(2)C.阶段(3)D.阶段(2)和(3) 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对外开放程度 5.全球人口数量变动,主要取决于 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迁移 D.人口自然增长率 读美国轮廓图,回答6~7题。 6.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混合农业

7.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A.先进的科技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廉价的劳动力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8.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青藏铁路的建设表明 A.自然条件是影响铁路区位选择的唯一因素 B.先进的科学技术能有效地克服交通运输线建设中的自然障碍 C.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填补地区空白 D.社会经济因素对铁路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不明显 9.下列工业部门属于原料导向型的是 A.糕点加工B.炼铝厂C.制糖厂D.飞机制造 如图所示,忻州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养猪场。且粮食、蔬菜和养猪的产值大约各占三分之一,回答10~12题。 10.该村的农业生产方式属于____农业地域类型 A.季风水田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11.该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主要改善 A.地形条件 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 D.土壤条件 12.最终决定该种农业生产数量和规模的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气候 C.地形 D.土壤 13.若仅考虑付租能力这一因素,城市各功能区由市中心到郊区依次为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高中地理必修二期中测试卷汇总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26题*2分=5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读图 1 “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回答 1 ~ 3 题。 1 .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下列关于乙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B .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 C .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D .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3 .在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芬兰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 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是() A. 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获取资源的数量,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C. 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D. 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读“不同城市间人口流动趋势示意图”,回答5--7题。 图2 5.符合图2中所示人口流动趋势的国家和地区是 ( ) A.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 B.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C. 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 D.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 6.引发图2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7.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均有大量人口迁入的是 ( ) A.西欧 B.北美 C.大洋洲 D.拉丁美洲 8.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图4回答9--10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_必背版(完整版)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