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穿刺技术

十种穿刺技术
十种穿刺技术

1、扎两根止血带法: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2、易见回血法: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存在着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缺点,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易见回血的方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成功率均高。认为这两种方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3、局部血管扩张法:

(1)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

(2)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选用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对指趾静脉穿刺、对小儿腹泻导致循环差,静脉塌陷,难以穿刺的患者,均主张配合热敷法,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4、非握拳穿刺法:常规法在行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而在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主张被穿刺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这样可使血管突出于该部位、易于穿刺,另外嘱患者紧握拳,数秒钟再让其半握拳(拳心呈空虚状态),亦可嘱其反复握拳、松拳。采取反复握拳、松拳,能使指间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向心回流,手背

静脉充盈明显。穿刺时握拳影响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且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大,需将针头上挑,病人痛苦大,而且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致管腔变瘪,进针后易穿透血管,再且血管被拉长,穿刺时若针尖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由于血管轻微回张,针尖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出现穿刺局部慢渗,胖大现象,而不握拳时上述现象较少见,减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运用。

5、穿破后的补救方法:对静脉穿刺时扎穿血管后,采用指压扎穿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即扎穿血管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当有回血停止,立即指压扎穿部位,同时松开止血带,用1条胶布固定针柄。先以指重压1s左右,然后打开输液调节器,手指轻按以液体能缓慢通过为准,观察1min左右无外渗可停止按压,胶布固定针头,调整滴数。认为此法特别适用于婴幼儿、老年人和不易寻找血管的患者。对此方法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即扎穿血管后,针头外撤有回血后,不应停止,还应将针头再前行少许,使针头超过扎穿部位,可避免渗漏。在作静脉穿刺时,输液针头应留1/4长度的针梗在皮肤外,才能实现穿破血管后加以补救。

6、进针角度的选择:教科书中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为20°角,为达到了容易进针,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目的,拒研究表明,一般病人穿刺可选择45°角或接近45°角进针;对老年浅小静脉穿刺,可选择35°角进针;对指(趾)背侧静脉穿刺,选择10~15°角进针;对老年血管壁厚、硬、易滚动患者,选择超过40°角进针;对小儿头皮静脉、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指(趾)间静脉,选择10~45°角进针,肘静脉、大隐、小隐静脉,选择20~30°角进针。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注射,这与注射时皮肤所承受的压力、皮肤血管神经分布及皮肤结构特点有关。

7、无痛注射穿刺方法:皮肤痛觉神经纤维大多数分布于表皮,其痛觉感受器呈点状分布,在手背有触点25个,痛点100个~200个,所以VP时病人对疼痛非常敏感。经研究表明近尺侧的静脉穿刺时疼痛最轻,而近桡侧的静脉穿刺时疼痛最明显,这可能与神经分布、皮肤松弛及张力大小有关。减轻进针疼痛的方法还可以利用针尖刃面的锐度,穿刺时斜面略向左,减少针尖对组织的切割和撕拉,以达到减轻疼痛和减少组织损伤的目的。

8、逆行穿刺:对于长期输液、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的病人,可充分利用四肢末梢血管,采用手足背静脉逆行穿刺法,其优点是回血好,滴数不受限制,不影响血流,可以弥补指掌关节向心穿刺不易固定的缺点,采用此法时必须选用手足背血管,而不应选择手指、足趾向上回血的小静脉,因此处无交通支,逆行穿刺将造成血液淤积,使穿刺失败。

9、固定方法:VP时的固定方法是整个输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力学、美学原理采用一侧滚动法较为规范,即先粘贴一侧皮肤,拉紧胶布至对侧皮肤,这样可使胶布处于紧张状态,保证不松动,妥善固定可防止针头刺穿静脉,还可阻止微生物被松动的针尖带进组织。

10、拔针方法:拔针时压迫穿刺处的手法不正确或压迫时间过短是造成皮下淤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皮下淤血后静脉显露不良,出血量大时血肿机化压迫血管,致使血管易与周围组织粘连,使该血管无法继续使用。因此正确拔针是保护远端周围静脉的重要措施之一。拔针时应先将手指腹顺静脉走行平压在覆盖穿刺部位的小敷料上,压迫范围以皮肤和血管壁两个穿刺点为中心,而且要大于两个穿刺点,针尖拔出后立即按压穿刺部位2min~5min,一般不致皮下淤血。在按压穿刺部位的同时拔出针尖则会引起局部疼痛或造成血管壁损伤。拔针时由于持针柄的方法不同,可引起不同的血管的损伤、疼痛反应及血管周围淤血等。目前认为以拇指与示指持针柄的上下面拔针法明显优于拇指与示指持针柄的前后缘拔针法,二者差异有显著性,上下法在拔针时针柄固定,并施以相同的压力,可保持针尖在管腔内与之平行,明显减轻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

VP的成功率除与操作者娴熟的技术有关外,其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提高VP成功率的关键。护理人员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导致VP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才能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临床常用四种穿刺术

临床常用四种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 [适应症] 1.诊断性穿刺,以确定积液的性质。 2.穿刺抽液或抽气以减轻对肺脏的压迫或抽吸脓液治疗脓胸。 3.胸腔内注射药物或人工气胸治疗。 [禁忌症] 出血性疾病及体质衰弱,病情危重者,难于耐受操作者应慎用 [准备工作] 1.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消除顾虑及精神紧张。2.有药物过敏者,需做普鲁卡因皮肤试验。 3.器械准备:胸穿包、手套、治疗盘(碘酒、乙醇、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椅子、痰盂。如需胸腔内注药,应准备好所需药品。 [操作方法] 1.病人体位:患者反向坐在椅子上,两手前臂平放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置于枕部。 2.穿刺点定位: 胸腔穿刺抽液:穿刺部位宜取叩诊实音处。一般选择: A.在肩胛下角线7? 9肋间。B.腋后线7?8肋间。C.腋中线6?7肋间。D.腋前线5?6肋间穿刺。 包裹性积液者,应根据叩诊实音区、X 线或超声波检查定位穿刺。气胸抽气减压:穿刺部位一般选择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4?5 肋间。 3.消毒:分别用碘酒、乙醇在穿刺点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 15cm 。 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盖消毒孔巾。 4.局部麻醉:以2mL 注射器抽取2%普鲁卡因2mL ,在穿刺点肋骨上缘作自皮肤到胸膜壁层的局部麻醉,注药前应回抽,观察无气体、血液、胸水后,方可推注麻醉药。 5.穿刺:选用止血钳夹住穿刺针后的橡皮胶管。进针应沿麻醉部位经下一根肋骨上缘缓慢刺入。当穿过壁层胸膜时,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然后接上注射器, 放开夹位胶管的止血钳后即可抽液。注射器卸离乳胶管时,应将管子夹闭,以防空气进入。

绝缘穿刺线夹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 绝缘穿刺线夹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一般来说,人们对绝缘穿刺线夹的导电能力还是心存疑惑、顾虑重重,认为这么几个小刺,能承受这么大的电流吗?尤其在当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用电容量的急剧增加,绝缘穿刺线夹能承受如此重任吗? 下面我们从导体间传导电流的原理来分析并沟线夹、绝缘穿刺线夹的工作原理。导体与导体间的电流传导可从导体的机械接触面积和电流传导途径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导体的机械接触面积 从微观上看,导体表面是由无数个高低不平的峰谷构成的,导体表面越光洁,峰谷之间的高度差就越小。当受外力作用使两个导体接触时,其接触主要以峰——峰相触的形式存在。所以,实际上的机械接触面积远小于线夹设计的标称接触面积,据文献分析,真正的机械接触面积约为标称接触面的7%。 二、导体间电流传导途径 1.在外压力作用下,两个导体的铝-铝界面上活性三氧化二铝(Al2O3)层受挤压或摩擦而使其局部破裂,使铝电子在表面峰-峰间自由流动,形成一定的导电能力。压力越大,接触的峰-峰点就越多,接触电阻就越小。 2.活性三氧化二铝(Al2O3)本身具有的导电能力,使未破损的区域也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 3.由于铝的塑性较好,当两个界面受压接触后,线夹内壁中的部分铝将产生塑性变形,进入导线外层的绞制空隙中,使有效接触面积增大,分子间的相互渗透更加活跃,随着氧化层中铝原子数量进一步增多,电界面上的导电性能得以改善。 因导线的蠕变,使导线略微变细,直径减小,有效接触面积减少,并沟线夹电阻增加。而有效接触面的减少主要是因为线夹对导线压力的减小和接触面氧化的加剧造成。 因此,为提高并沟线夹的供电可靠性,现场常采用多个并沟线夹。 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并沟线夹板板接触其实也只是点与点的接触,而穿刺线夹靠着刀片的刺穿进导线,犹如手指插入水中,据有关文献介绍,其接触面积比并沟线夹大1倍以上。况且穿刺线夹具有安装方便、可靠性高等优点。 经绝缘穿刺线夹刺过的导线,应保证其拉断力不小于原导线的破坏拉断力的95%,导线不能因为穿刺过而丧失应有的机械性能。 *******************************************************************************

CT引导下经皮肺(纵膈)穿刺活检术规范流程【内容详细】

CT引导下经皮肺(纵膈)穿刺活检术 规范流程 CT引导下经皮肺(纵膈)穿刺活检作为CT介入放射学的重要诊断方法,减少了开胸探查手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是近年来用以诊断肺部病变的一项微创性检查方法,它具有定位精确、检出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显示出了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一、术前准备 1、患者及家属 1)患者术前禁饮食4-6小时,防止术中呕吐; 2)家属准备最近一次CT片/PET-CT报告册,平车,卫生纸备用; 2、主管医生 1)评估适应症、禁忌症: 适应症:1、肺内实质性病变,尤其位于周边用纤支镜等其他方法不能确诊者;2、双侧病变或不能手术的恶性病变,需要病理类型诊断指导放疗或化疗者;3、为了确定肺内转移性病变的性质;4、纵隔肿瘤。 禁忌症:1、病变附近有严重肺气肿、肺大疱者;2、怀疑有血管病变如血管瘤、肺动静脉瘘;3.怀疑肺内囊性病变如肺包虫病;4.患者有凝血机制障碍或正在抗凝治疗中;5.患者不合作不耐受,不能控制咳嗽,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肺动脉高压者。

2)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谈话,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穿刺必要性及可能出现风险(并发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化验单、检查单: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系列(凝血酶原时间)、免疫系列、心电图、CT/PET-CT报告等; 4)下达术前医嘱:胸部CT平扫检查单,细胞学(组织印片)检查单,病理检查单,肺/纵膈穿刺取活检术,利多卡因、巴曲亭等止血药物、抗菌药物。 5)器械准备:Biopince活检针、穿刺套管针、一次性换药碗或棉签、碘伏、一次性外科手套、一次性手术洞巾、5ml注射器、一次性纱布、一次性手术刀(片)、痰杯(内装约1/3杯10%甲醛溶液)、载玻片、一次性注射针头若干、甲壳质敷贴、氧气袋(必要时)。 2、主管护士 1)止血药物注射:病房内予以巴曲亭肌注后前往CT室; 2)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器准备,吸氧准备; 二、术中操作流程 1、阅读CT片,然后根据CT片显示病变的部位选择相对舒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并在合适位置粘贴定位纸; 2、初次扫描,寻找最大直径病灶层面并测量直径,确定穿刺点,进针方向、角度、深度(应尽量避开骨性胸廓、大血管或病灶坏死区); 3、穿刺点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手术洞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至胸膜,暂不拔出注射器针头,再次扫描以确认进针角度

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的选择与护理

【摘要】本文对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在临床应用时,穿刺血管的选择及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认为在进行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好留置针留置前对患者的评估和指导。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避免因穿刺血管的选择不当而导致穿刺失败、留置时间缩短和出现留置针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适的护理。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选择血管;护理 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尤其在临床输血、输液、静脉给药、测定中心静脉压、抢救重危患者、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还具有减少血管穿刺、降低静脉血管损伤、安全迅速、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目前,国内护理同行对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已做了大量的研究。现从静脉穿刺血管的选择和护理进行综述。 1 浅静脉主要有四肢浅静脉、头皮静脉、颈外静脉等。 1.1 四肢浅静脉四肢浅静脉主要有手背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大隐静脉、踝静脉等。因其显露好,穿刺操作较容易,一般输液均可选择四肢浅静脉,宜选用粗、直、富有弹性、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不易滑动的静脉。静脉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穿刺成功率,且与渗液、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着较大关系。成人多选用上肢静脉,以头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为佳,肘关节上下20 cm范围内的静脉血管,易于固定且血流量大,药物进入血管后能很快被稀释,对血管刺激小。要避免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以免血管壁损伤,血栓形成,造成堵管和留置失败。在关节、患肢、下肢远端部位选择血管穿刺不易留置成功,因为在关节处,随着关节的活动,留置针易移位滑出血管;在患肢,由于血液供应较正常肢体差,血循环相对较慢,留置针易发生堵管;由于下肢远端静脉的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和血栓,常不作首选,尤其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免形成血栓栓塞。护理同道在研究选择周围血管时发现:输化疗药应尽量避开上肢贵要静脉及其分支血管,因其对强刺激药物更为敏感,容易发生静脉炎[1]。乳腺癌手术后患者患侧上肢静脉血管不宜选择留置针,以免静脉血回流障碍或水肿。路必琼等[2]探讨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置管反应的发生是否与血管管径有关后认为:置管反应的发生与血管管径大小有关,建议为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时,应尽可能选择直径≥3.0 mm的血管,头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大隐静脉的静脉管径平均为5.1 mm,可作为老年患者四肢浅静脉首选静脉。汤文决等[3]在研究500例1个月~10岁的儿童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效果分析时认为,手背静脉留置时间最长,下肢大隐静脉和足背静脉留置时间最短,建议大年龄组患儿首选手背静脉,小年龄组患儿首选颞浅静脉,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因小年龄组患儿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相对较低,且患儿不易配合,撕扯黏贴膜造成留置针脱出导致留置失败。对四肢浅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还可选用胸腹壁静脉穿刺留置针,胸腹壁静脉是末梢小静脉,血流慢,压力低,活动度小,静脉留置针不易脱管或堵塞,对患者的生命维持起重要作用[4]。周围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还适用于营养支持疗程短于2周或肠外营养(pn)量较少的,作为饮食和肠内营

临床常用四种穿刺术之欧阳光明创编

临床常用四种穿刺术 欧阳光明(2021.03.07) 胸腔穿刺术 [适应症] 1.诊断性穿刺,以确定积液的性质。 2.穿刺抽液或抽气以减轻对肺脏的压迫或抽吸脓液治疗脓胸。3.胸腔内注射药物或人工气胸治疗。 [禁忌症] 出血性疾病及体质衰弱,病情危重者,难于耐受操作者应慎用。[准备工作] 1.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消除顾虑及精神紧张。 2.有药物过敏者,需做普鲁卡因皮肤试验。 3.器械准备:胸穿包、手套、治疗盘(碘酒、乙醇、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椅子、痰盂。如需胸腔内注药,应准备好所需药品。 [操作方法] 1.病人体位:患者反向坐在椅子上,两手前臂平放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置于枕部。2.穿刺点定位:

胸腔穿刺抽液:穿刺部位宜取叩诊实音处。一般选择:A.在肩胛下角线7~9肋间。B.腋后线7~8肋间。C.腋中线6~7肋间。D.腋前线5~6肋间穿刺。 包裹性积液者,应根据叩诊实音区、 X线或超声波检查定位穿刺。气胸抽气减压:穿刺部位一般选择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4~5肋间。 3.消毒:分别用碘酒、乙醇在穿刺点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 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盖消毒孔巾。 4.局部麻醉:以2mL注射器抽取2%普鲁卡因2mL,在穿刺点肋骨上缘作自皮肤到胸膜壁层的局部麻醉,注药前应回抽,观察无气体、血液、胸水后,方可推注麻醉药。 5.穿刺:选用止血钳夹住穿刺针后的橡皮胶管。进针应沿麻醉部位经下一根肋骨上缘缓慢刺入。当穿过壁层胸膜时,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然后接上注射器,放开夹位胶管的止血钳后即可抽液。注射器卸离乳胶管时,应将管子夹闭,以防空气进入。 6.术后处理:抽液结束后拔出针头,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抽吸液体时不可过快、过多,第一次抽吸液量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一般不超过1000ml。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20例临床分析范洪涛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20例临床分析 范洪涛 洪原城黄鑫成黄种杰 【摘要】目的 探讨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肺周围型占位性病变和弥漫性病变患者共120 例,均在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100%,诊断恶性病变102例,良性病变 (慢性炎、结核、矽肺、隐球菌病)14例,病理不能确诊4例。术后出现气胸13例,咯血30例,胸痛5例,术后晕厥1例,未出现感染、血胸、DIC 、空气栓塞、胸壁针道种植转移等并发症。结论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安全可靠、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 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doi :10.3969/j.issn.1009-6663.2013.03.098作者单位:362000 福建泉州,泉州市解放军第一八○医院呼吸内科 肺周围型占位性病变和弥漫性病变从影像学难以确定病 因和性质,而痰脱落细胞学检测及支气管镜活检也较难取得病理诊断。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于诊断则有更高的要求。CT 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自1976年首次被Haa-ga 等报道后,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对肺部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2010年11月份 2012年4月份,我们采用CT 引导下对120例肺周围型占位性病变或弥漫性病变进行自动式活检枪切割活检,取得了满意的诊断结果,且安全可靠。 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本组共120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27例;年龄21 90岁,中位年龄65岁;全部病人经X 线、CT 或MRI 发现肺部周围型占位或弥漫性病变,病灶直径>2cm 的104例,≤2cm 的16例,病灶位于右肺者66例,左肺者50例,双肺4例。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穿刺禁忌症。 二、方法 1.术前准备:术前常规行胸部CT 扫描,必要时行增强CT 扫描,根据病灶的大小、部位,及其与血管、气管、胸膜等的距离选择合适的体位及穿刺针型号。应用美国PQ5000单排单螺旋CT 机,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复用型全自动活检 枪和14、16、18G 自动活检枪套针,配有活检枪带槽针芯,有 1.5cm 和 2.2cm 两个固定的取材档位供选择。活检前常规 检测血常规、 凝血四项、传染病四项,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该项检查的必要性,以及操作中、操作后需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2.CT 引导定位:患者的体位选择应根据病灶位置而定,常采用仰卧、俯卧、侧卧。摆好体位后,嘱患者保持体位不动,操作者和助手撤出CT 机房,行胸部CT 平扫,选定病变所在最佳穿刺层面,定好穿刺点,测量体表至病灶边缘的距离和进针角度。然后通过CT 机打出光标,确定病变所在层面相对应的体表位置,并用记号笔在穿刺点皮肤表面做好标记。 3.穿刺方法: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戴无菌手套,辅无菌洞巾,嘱患者平稳呼吸,用2%利多卡因5ml 在穿刺点肋间肋骨的上缘自皮肤至壁层胸膜进行逐层局部浸润麻醉,当麻醉至壁层胸膜时,操作者再次离开CT 机房,再次行胸部CT 扫描,进一步明确进针深度及角度。用生理盐水推冲穿刺针,检 查穿刺针通畅后,操作者一手捏持穿刺针下方,另一手捏持穿 刺针芯及套筒交界处,防止进针时,由于皮肤、肌肉等组织外顶套针使其滞后于针芯(此举可影响活检组织的获得),此时应嘱患者尽量放松,平静呼吸,沿麻醉针眼刺入胸壁,按照原来测定的进针角度和深度,匀速穿过胸壁各层组织,当刺入胸膜腔时,此时嘱患者屏住呼吸,快速穿过脏层胸膜,使针尖抵达肺内病变组织边缘(如操作者不熟练或不能确定针尖已抵达病变组织边缘,可再次CT 扫描明确穿刺针位置,并可予以调整,直至穿刺针抵达病变表面),操作者固定穿刺针套针与针芯不动,助手戴无菌手套,取活检枪,调整好活检所需组织的长度(一般选1.5cm ),拉上枪栓,连接穿刺针,助手一手固 定活检枪(防止扣动扳机时穿刺针触及病变组织而反弹), 一手扣动扳机,击发穿刺枪后,操作者与助手协作连同穿刺针及枪一起迅速拔出,压迫穿刺针眼,无菌纱布覆盖。若对穿刺活检所得组织不满意或未取得组织,可重复穿刺2 3次。 4.标本的获取和术后处理:从穿刺针槽内取出完整的活检组织条,放入含10%甲醛溶液的玻璃瓶内固定,送病理检查;穿刺针槽内的组织碎屑可涂片作细胞学检查。穿刺结束后再次行CT 平扫,观察有无气胸或出血等并发症。术毕,患者由专人护送,轮椅送回病房,平卧休息4h ,常规予吸氧、止咳、止血等处理,并嘱其注意避免用力咳嗽、大声说话、大笑等。术后第二天常规行胸片检查,观察有无气胸或出血等并发症及其变化情况。如有血、气胸或血气胸,量较大,且患者有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积极予吸氧、休息及药物等治疗,并充分引流,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结 果 一、穿刺成功率本组120例共做了141次穿刺,21例在同一病灶分别做了2次穿刺,原因是病灶直径较大或第一次穿刺所获得的组织较少,且穿刺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为了提高病理组织学的诊断率而施行第二次穿刺;其余99例均只行一次穿刺即获得足够的组织学标本,穿刺成功率为100%。 二、病理结果穿刺病理诊断恶性肿瘤102例,组织学及细胞学均阳性者86例(84.31%),组织学阳性而细胞学阴性者12例(10.00%),组织学阴性而细胞学阳性者4例(3.33%)。其中腺癌56例(54.90%),鳞癌37例(36.27%),腺鳞癌4例(3.92%),小细胞癌3例(2.94%),肺转移癌2例(1.96%)。11例行手术切除,病理与穿刺病理完全吻合;诊断为腺癌的组织学标本中有9例行EGFR 基因 测定5例敏感者服用分子靶向药抗肿瘤治疗, 4例不敏感者865临床肺科杂志2013年3月第18卷第3期

电力金具线夹技术规范书

电力金具技术规范书 一、产品必须符合技术标准 GB 2314-97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GB/T 2317.1-2000 电力金具机械试验方法 GB/T 2317.3-2000 电力金具热循环试验方法 GB/T 2317.4-2000 电力金具验收规则、标志与包装 GB/T 9327.4-1988 电缆导体压缩和机械连接接头试验方法热循环试验方法GB/T 5075-2001 电力金具名词术语 DL/T 765.1-2001 架空配电线路金具技术条件 DL/T 768.7-2002 电力金具制造质量钢铁件热镀锌层 DL/T 683-1999 电力金具产品型号命名方法 GB/T 5231-2001 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 GB/T 1175-1997 铸造锌合金 Q/ZDJ 50-2006 额定电压10kV及以下绝缘穿刺线夹技术条件 二、基本要求 2.1 电力金具均应按现行有关标准及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制造。 2.2 电力金具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标称值。 2.3 电力金具的电气接触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导线接续处两端点之间的电阻,应不大于同样长度导线的电阻; b.导线接续处的温升应不大于被接续导线的温升; c.承受电气负荷的所有金具,其载流量应不小于被安装导线的载流量。 2.4 接续和接触金具对导线的握力与导线计算拉断力之比的百分值,应不小于表1 的规定: 2.5 悬垂线夹对不同导线的握力,与导线计算拉断力之比的百分值,应不小于表2 的规定。 表2

2.6 制造电力金具的原材料,应按金具图纸规定的材料牌号选用,并符合有关材 料标准的技术要求。 2.7 电力金具的黑色金属制件除灰铸铁件外,其表面均应采用热镀锌防腐处理。 锌按GB 470—83《锌分类及技术条件》标准。 三、金具的结构 3.1 线夹的曲率半径、悬垂线夹不小于被安装导线直径的8~10倍;螺栓型耐张 线夹不小于被安装导线直径的8~12倍。 3.2 悬垂线夹的悬垂角不小于25°。 3.3 各种线夹及接续管的出线口均应做成圆滑的喇叭口状。 3.4 电力金具应考虑尽量减少磁滞和涡流损失。 3.5 接线端子板的电气接触面必须光洁不低于 125./ /3、平面度按GB1184—80 《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规定》11级执行,具有良好的电气接触性能。 3.6 与绝缘子联结的球和窝,其连接尺寸应与国际标准IEC120《绝缘子串元件的 球窝连接尺寸》相适应。并符合GB4056—83《高压线路悬式绝缘子联接结构尺 寸》的规定。 3.7 受剪螺栓的螺纹,允许进入受力板件的深度不大于该板件厚度的1/3。 3.8 电力金具的标称破坏荷重及联结尺寸应符合GB2315—85《电力金具标称破 坏荷重系列及零件联结尺寸》。经热镀锌的金具其基本尺寸均为镀锌后尺寸(螺纹 基本尺寸按本标准7.2条执行)。 3.9 未注尺寸偏差时,其极限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a.金具的基本尺寸小于或等于50mm 时,允许极限偏差为±1.0mm ; b.金具的基本尺寸大于50mm 时,其允许极限偏差为基本尺寸的±2%。 3.10 以液压方法安装导线的圆形管件,压缩后为正六角形,其对边尺寸为管外径 的0.866倍。 3.11 用于额定电压330kV 及以上的金具,当不采用屏蔽装置时,应考虑金具自身 防电晕。 四、金具可锻铸铁件及球墨铸铁件 4.1 金具可锻铸铁件应符合GB978—67《可锻铸铁件 分类及技术条件》规定的 牌号及技术要求。球墨铸铁件应符合GB1348—78《球墨铸铁件》规定的牌号及 技术条件,选用牌号应符合图纸的规定。 4.2 铸件外观不允许有裂纹、缩松。重要部位(指图纸标注不允许降低破坏荷

动静脉留置针的_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要点 一、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留置针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钢针。 其优点有: 1)减轻痛苦; 2)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3)保证合理用药时间,有利于抢救患者;4)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二、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 1、穿刺前的准备: ①清洗双手。 ②备齐用物: 型号合适的留置针、透明敷贴、棉签、2%碘酊、75%酒精、胶布。 (注意: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③备好输液的药液,连接一次性输液器,排尽空气备用。 ④选择准备穿刺的血管: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 (注意: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 ⑤安抚患者工作: 2、静脉留置针穿刺步骤 1)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应>8cm,并反复2次消毒。嘱患者握拳

松动针芯. 穿刺前为什么要转动针芯? (1)软管是经过微波处理后导管壁变薄,呈圆锥形. (2)导管的材质不变, 在穿刺皮肤与组织时更为容易、顺利,不易劈叉,减少耗损,减少痛苦。 (3)处理后, 软管与针芯紧密粘合. 因此穿刺前一定要转动针芯,以便送管或拔针芯顺利,确保穿刺成功。 选择粗、直,避开关节及静脉瓣,血流丰富的血管。 2)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拇指和示指持针翼使针尖斜面向上,于静脉的上方与皮肤呈15°~30°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15°继续进针1~2mm,松开止血带,退针芯1~2mm至外套管内,固定针芯慢慢将套管送入静脉内,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伤血管,观察周围无渗漏后拔出针芯, 3、妥善固定方法 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于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2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皮肤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帖在皮肤上。拉紧进针部位松弛的皮肤,使静脉留置针固定更加牢固,为了便于每日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 4、正确封管 1)常用封管液 肝素盐水: 10~100单位/毫升保留时间持续12小时用量 5ml 生理盐水:保留时间持续8小时用量 5~10ml 2)封管的技术 A、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地几点心得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几点心得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肺部疾病的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当然也很老了,是指在CT扫描定位协助下,通过体外的穿刺针或活检枪对肺病灶进行负压吸引或切割活检,取得病灶组织后送检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种手段。 具体的操作步骤:在CT光标指示下,以记号笔标记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穿刺针进入皮下后行CT扫描,直观地确定进针角度和病灶的关系后,按预定的进针角度和深度穿刺进针至靶点,再行靶层面CT扫描,证实针尖位于病灶,即负压吸引或活检枪击发取材。抽吸活检时抽吸针保持负压拨出,将容物推到玻片上;组织针取出有形组织条送入10%福尔马林液固定。术后常规胸部CT扫描,观察有无气胸等并发症发生,如无不适,嘱患者回病房静卧1-2小时。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常见的并发症有气胸、肺出血、少量咯血和胸膜腔出血等。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气胸和肺出血,文献报告气胸发生率为 9%~44%,多在10%左右,大多是少量气胸,无需特殊处理休息吸氧后短时间可自行吸收,需做胸腔闭式引流的病人仅占 1.6%~14.3% ;肺出血 1~3日可自行吸收,少数病人有痰中带血;大咯血和胸膜腔出血的发生率较低。并发症的发生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进针次数、穿刺针与穿刺点胸膜切线位的角度及患者肺的质量如有无肺气肿等因素有关。 心得一:首先如何预防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并发症? 1)首先术前进行患者教育,配合医生的操作,保持相同的呼吸状态。 2)正确地评估,要确定好穿刺层面和进针点,以及进针深度、角度和呼吸对穿刺的影响。穿刺点到病变距离最短,以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为佳。尽量避开叶间胸膜、肺大疱及CT下能显示的粗大血管影或肺纹理等。 3)麻醉针不宜穿刺太深,若刺破胸膜,会增加气胸的概率。 4)穿刺胸膜时,病人应在平静呼气后屏气状态下进行,动作迅速地刺入靶点,尽量缩短穿刺经过胸膜的时间。 5)穿到细胞或组织后,应在呼气末负压迅速拔出穿刺针。 心得二:如何穿到肿瘤组织。 当然,常规的、较大的、贴近胸膜的病灶是不用说的,要讲的是小病灶、骨组织后的难以取得的病灶或靠近大血管病灶和肺气肿患者。 1)小病灶

绝缘穿刺线夹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绝缘穿刺线夹的使用方法和 工作原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绝缘穿刺线夹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一般来说,人们对绝缘穿刺线夹的导电能力还是心存疑惑、顾虑重重,认为这么几个小刺,能承受这么大的电流吗尤其在当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用电容量的急剧增加,绝缘穿刺线夹能承受如此重任吗 下面我们从导体间传导电流的原理来分析并沟线夹、绝缘穿刺线夹的工作原理。导体与导体间的电流传导可从导体的机械接触面积和电流传导途径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导体的机械接触面积 从微观上看,导体表面是由无数个高低不平的峰谷构成的,导体表面越光洁,峰谷之间的高度差就越小。当受外力作用使两个导体接触时,其接触主要以峰——峰相触的形式存在。所以,实际上的机械接触面积远小于线夹设计的标称接触面积,据文献分析,真正的机械接触面积约为标称接触面的7%。 二、导体间电流传导途径 1.在外压力作用下,两个导体的铝-铝界面上活性三氧化二铝(Al2O3)层受挤压或摩擦而使其局部破裂,使铝电子在表面峰-峰间自由流动,形成一定的导电能力。压力越大,接触的峰-峰点就越多,接触电阻就越小。 2.活性三氧化二铝(Al2O3)本身具有的导电能力,使未破损的区域也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 3.由于铝的塑性较好,当两个界面受压接触后,线夹内壁中的部分铝将产生塑性变形,进入导线外层的绞制空隙中,使有效接触面积增大,分子间的相互渗透更加活跃,随着氧化层中铝原子数量进一步增多,电界面上的导电性能得以改善。 因导线的蠕变,使导线略微变细,直径减小,有效接触面积减少,并沟线夹电阻增加。而有效接触面的减少主要是因为线夹对导线压力的减小和接触面氧化的加剧造成。 因此,为提高并沟线夹的供电可靠性,现场常采用多个并沟线夹。 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并沟线夹板板接触其实也只是点与点的接触,而穿刺线夹靠着刀片的刺穿进导线,犹如手指插入水中,据有关文献介绍,其接触面积比并沟线夹大1倍以上。况且穿刺线夹具有安装方便、可靠性高等优点。 经绝缘穿刺线夹刺过的导线,应保证其拉断力不小于原导线的破坏拉断力的95%,导线不能因为穿刺过而丧失应有的机械性能。 2

各种穿刺技术汇总

胸腔穿刺 适应症 1.诊断性穿刺:对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作胸水涂片、培养、细胞及生化学检查。 2.治疗 a.胸腔大量积液、气胸引起的压迫症状 b.脓胸 c.恶性肿瘤引起的积液,抽液或注药。 禁忌症 1.病情垂危者。 2.有严重出血倾向,大咯血。 3.严重肺结核及肺气肿者。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肺复张后低血压 2.复张后肺水肿 3.气胸 4.痛性晕厥 5.支气管胸膜瘘 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适量应用镇静药。 2.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 0.1%肾上腺素 0.3-0.5ml,或进行其他对症处理。 3.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尽。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查瘤细胞,至少需100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 4.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5.应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隔肌损伤腹腔脏器。 6.恶性胸腔积液,可注射抗肿瘤药或注射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胸膜炎,促使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闭合胸腔,防止胸液重新积聚。具体方法是于

抽液500-1200ml后,将药物加生理盐水20-30ml稀释后注入。推入药物后回抽胸液,再推入,反复2-3次,拔出穿刺针覆盖固定后,嘱病人卧床2-4小时,并不断变换体位,使药物在胸腔内均匀涂布。如注入药物刺激性强,可致胸痛,应在术前给强痛定等镇痛剂。 腹腔穿刺 腹腔穿刺术(abdominocentesis)是借助穿刺针直接从腹前壁刺入腹膜腔的一项诊疗技术。确切的名称应该是腹膜腔穿刺术。 一、目的 ①明确腹腔积液的性质,找出病原,协助诊断。 ②适量的抽出腹水,以减轻病人腹腔内的压力,缓解腹胀、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减少静脉回流阻力,改善血液循环。 ③向腹膜腔内注入药物。 ④注入广定量的空气(人工气扳)以增加腹压,使膈肌上升,间接压迫两肺,减小肺活动帽废,促进肺空洞的愈合,在肺结核空洞大出血时,人工气腹可作为一项止血措施。 ⑤施行腹水浓缩回输术。 ⑥诊断性(如腹部创伤时)或治疗性(如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腹腔灌洗。 二、适应证 1.腹水原因不明,或疑有内出血者。 2.大量腹水引起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及腹胀者。 3.需腹腔内注药或腹水浓缩再输入者。 三、禁忌症 1、广泛腹膜粘连者。 2、有肝性脑病先兆、包虫病及巨大卵巢囊肿者。

穿刺线夹安装要求

1穿刺线夹的特点1、安装简单方便,无需剥去电缆皮 2、需要截断线缆 3、适应于各种环境,防水防腐蚀抗老化 4、电气性能稳定 5、安装省时省工,连接可靠 6、可在线缆的任意位置做分支。 2穿刺线夹的安装要求■剥除多芯电缆的外护套时,严禁割伤线芯的绝缘层,万一损伤后应及时按照一般电缆绝缘补救规范处理,并接受绝缘测试。 ■ 外套的剥除长度应不大于50倍的电缆直径,在安装方便的同时尽量减少剥除长度。 ■ 单芯电缆的外护套也应剥除,但剥除长度稍大于穿刺线夹的宽度即可。 ■ 外护套剥除后,应同时剪除裸露的电缆敷料,两端口用绝缘塑料胶带缠绕包裹,以不露出电缆内填充敷料为准。 ■ 在多条电缆并行安装的井道内,多个穿刺线夹的安装位置应不在同一平面或立面,应保持3倍以上的电缆外径的距离,错开安装位置,以减少堆积占用的安装体积。 ■ 用13号、17号封闭扳手、眼镜扳手、套筒扳手紧固穿刺线夹的力矩螺母直至脱落。力矩螺母脱落前,严禁使用开口扳手、活动扳手、老虎钳等紧固螺母,遇到较硬电缆绝缘皮时,可以适当紧固力矩螺母下的大螺母,以不压裂线夹壳体为准(通常3圈以内)。

■ 紧固双力矩螺母的穿刺线夹时,对两个螺母应交替拧紧,尽量保持压力的平衡。 ■ 支电缆应留有一定余量后剪裁,但不应在井道桥架内盘卷。 ■ 以电缆绝缘层的颜色或编号为准,严格检查对应支缆线的相位后再拧紧穿刺线夹。 ■ 支电缆的外护套也应剥除,剥除断口主缆平齐,同时严禁割伤线芯的绝缘层。 ■ 支电缆应完全穿过线夹,并露出足够余量以套紧支线端帽。对有硬质支线赌端或端帽的穿刺线夹,应 使支线完全触到端帽底面。 ■ 选用穿刺线夹应满足电缆截面标称范围,在此前提下选用较大型号的。 ■ 电缆应夹在穿刺线夹的弧口中间位置,目测不得偏高。 ■ 在潮湿的电缆井道内,要严格注意支线断口毛刺不许刺破端帽,在极端潮湿环境下,用热缩材料或塑料胶带包裹支线端头后,再戴紧端帽。 ■ 用一个穿刺线夹做电缆续接时,严禁其承受径向拉力。建议一个连续点使用两个穿刺线夹,以承受电径向拉力。注意这时一个穿刺线夹要使用两个端帽。 ■ 选用一个穿刺线夹做U形分支时,以两条分支的额定电流之和小于穿刺线夹的额定电流为准。

绝缘穿刺线夹电缆分支器详解

伊法拉电气有限公司提供 1.电缆分支器俗称:绝缘穿刺线夹(Insulation Piercing Connectors)主要由绝缘壳体、 穿刺刀片、防水胶垫、防水硅脂、力矩螺栓组成。 2.绝缘穿刺线夹主要由增强壳体、穿刺刀片、密封垫、防水硅脂、高强度螺栓、力矩螺母 和电缆终端帽套组成。当电缆需做分支或接续时,将电缆分支线终端插入防水终端帽套,确定好主线分支位置后,用套筒扳手拧线夹上的力矩螺母,过程中接触刀片会刺穿电缆绝缘层,与导体接触,密封垫环压电缆被穿刺位置的周围,壳体内硅脂溢出,当力矩达到设定值时,螺母力矩机构脱落,主线和支线被接通,且防水性能和电气效果达到了标准要求的参数。 3.为了保证线夹长期稳定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安徽伊法拉电气有限公司采用高品质的 材料制成,线夹结构经过精心设计。接触刀片由特制高导电材料制成,保证在导线上有最佳接触面,并且适于铜铝过渡。壳体采用加强工程塑料,不仅能在常温下保持弹性,而且在高温下也能保持弹性和极高强度。防水密封用优质橡胶和硅胶制成。壳体与密封能够抵挡紫外线,潮湿和温度变化及侵蚀。 4.经过精确力度计算所设计的线夹紧固力矩螺母,当拧至最佳穿刺力度时,力矩螺母便会 自动脱落。从而避免了因用力过度而损伤导线或用力过轻导致接触不良的弊端。确保每个线夹的安装达到最佳状态,保证最小的接触电阻和最好热循环状态,克服了传统连接方式的不稳定性。 5.极具弹性的加强工程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即使在高温下也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弹性和强 度。防腐蚀耐老化优质橡胶的防水密封圈和具双层防水功能的支线帽,完全杜绝水的侵入。高导电材料制成的穿刺接触刀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恒定穿刺力矩螺母,使连接达到最佳电气性能的同时不损伤导线。热浸镀锌螺栓,具有极强的防锈和抗腐蚀性能。电缆分支器性能: 早已有专用穿刺线夹国家标准GB13140.4-1998及对应的IEC标准.其技术要求远高于其它分支技术的部标.如要求水下可用水中耐压2.5KV-15KV.通电循环发热低于同径导线等. 电缆绝缘穿刺线夹早已在发达国家大量使用,并已有37年安全运行的历史,大量应用于建筑物内配电、室外架空线路和电缆直埋线路,电气性能产品符合IEC及欧洲电气标准。采用电缆做为中小型高层建筑的竖向大容量供电干线,使用电缆绝缘穿刺技术做为新型电缆分支,使供电线路具有最佳性能价格比,使供电方式多样化,满足各种建筑物和不同环境的配电需求,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大电流情况下,线夹的温度低于连接导线的温度,电缆拉断后线夹无损伤,在潮湿的环境下能有效保护连接点不腐蚀、不氧化、保证线路正常运行。线夹分接线时无需断电,无需剥开绝缘外皮可以直接分出导线,安装方便快捷,无需维护,使用寿命长于电缆的使用寿命。 1.机械性能:在导线拉断力作用下,线夹无破裂。 2.防水绝缘性能:水下绝缘强度高达15KV (中压) / 6KV (低压)。 3.温升性能:在大电流通过时,线夹温升低于连接导线温升。 4.电气性能:特制力矩螺栓保证了恒定穿刺压力,不破坏绝缘层,确保良好的电气接触。 5.安全性能:全绝缘封闭,高防水等级(IPX7),无安全隐患。 6.操作简易:穿刺结构,无需截断电缆,绝缘导线无需剥皮。 7.适用范围广:适用于铜-铜对接、铝-铝对接、铜-铝过渡,以及异径导线连接(1.5mm2~400mm2)。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操作规范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规范 【意义】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作为CT介入放射学的重要诊断方法,减少了开胸探查手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是近年 来用以诊断肺部病变的一项微创性检查方法,它具有定位精确、检出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显示出了 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物品准备】 ?1、器械准备:胸穿包一个 (内有弯盘1个孔巾1条试管2个、载波片3-4片、小标本瓶2个、纱布5-8块、穿刺针2套、镊 子两把) ,无菌手套2付,无菌盘1个(内有棉签缸、碘伏棉球 缸、弯盘),胶布,注射器4个(5ml、20ml各2个),带金属标 记物1个。 ?2、药品准备:2%利多卡因10ml,碘伏,龙胆紫1瓶、心电监护一次性电极(定位标记用)。 ?3、患者准备:协助医生为患者做好必要的检查;化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肝功等检查项目;做心电图检测心功 能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术前禁食4h。并且做好呼吸配合。【操作程序】 ?1、术者必须仔细询问病史、体查患者和阅读CT片,然后根据CT片显示病变的部位选择相对舒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或

俯卧位,测量病灶的最大直径,并在相当于病变的体表穿刺点 区放置定位器后,行包括病灶上下层面在内的CT扫描,直 径>3cm者,层厚5 mm,直径<3 cm者,层厚 mm。 ?2、确定穿刺点、进针方向、角度及深度,根据病灶位置选定穿刺针的型号和长度。 ?3、在穿刺点常规消毒,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至胸膜,保留针头再次局部扫描确认进针深度和角度。 ?4、根据设定的穿刺计划,在患者屏气时快速进针至病灶后再次对病灶扫描,以确定针尖在病灶内的位置,当穿刺针尖达到预 定位置后切割取材。 ?5、一般切割槽内可获得(~)cm×大小的线头虫样组织标本,放入10%甲醛固定液内,且把针上残余组织均匀薄涂于玻片,放入同样固定液内送病理检查。若获得的组织标本不理想且患 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可再次穿刺。 ?6、简单包扎后做全肺扫描,了解有无并发症。休息1 h后离开,病情较重或有并发症者留观,给予止血、抗炎、吸氧等对症处 理,所有患者24 h后复查正侧位胸片。 【适应症】 ? 1.肺内孤立性病变的定性诊断。通过纤维支气管镜、X线检查等不能定性的肺内肿块性病变。特别适用于诊断位于周边部位 的肿块。如怀疑周围型肺癌病灶,纤支镜不能到达,亦不靠近 脏层胸膜,不便做胸腔镜检查的患者。

穿刺线夹安装规范解析

穿刺线夹安装规范 穿刺线夹安装规范 ■ 严格参照华北标准图集《内线工程92DQ5-1》和建筑部标准图集《电气竖井设备安装04D701-1》有关穿刺线夹的要求实施安装。■ 剥除多芯电缆的外护套时,严禁割伤线芯的绝缘层,万一损伤后应及时按照一般电缆绝缘补救规范处理,并接受绝缘测试。 ■ 外套的剥除长度应不大于50倍的电缆直径,在安装方便的同时尽量减少剥除长度。 ■ 单芯电缆的外护套也应剥除,但剥除长度稍大于穿刺线夹的宽度即可。 ■ 外护套剥除后,应同时剪除裸露的电缆敷料,两端口用绝缘塑料胶带缠绕包裹,以不露出电缆内填充敷料为准。 ■ 在多条电缆并行安装的井道内,多个穿刺线夹的安装位置应不在同一平面或立面,应保持3倍以上的电缆外径的距离,错开安装位置,以减少堆积占用的安装体积。 ■ 用13号、17号封闭扳手、眼镜扳手、套筒扳手紧固穿刺线夹的力矩螺母直至脱落。力矩螺母脱落前,严禁使用开口扳手、活动扳手、老虎钳等紧固螺母,遇到较硬电缆绝缘皮时,可以适当紧固力矩螺母下的大螺母,以不压裂线夹壳体为准(通常3圈以内)。 ■ 紧固双力矩螺母的穿刺线夹时,对两个螺母应交替拧紧,尽量保持压力的平衡。 ■ 支电缆应留有一定余量后剪裁,但不应在井道桥架内盘卷。 ■ 以电缆绝缘层的颜色或编号为准,严格检查对应支缆线的相位后再拧紧穿刺线夹。 ■ 支电缆的外护套也应剥除,剥除断口主缆平齐,同时严禁割伤线芯的绝缘层。 ■ 支电缆应完全穿过线夹,并露出足够余量以套紧支线端帽。对有硬质支线赌端或端帽的穿刺线夹,应使支线完全触到端帽底面。■ 选用穿刺线夹应满足电缆截面标称范围,在此前提下选用较大型号的。

■ 电缆应夹在穿刺线夹的弧口中间位置,目测不得偏高。 ■ 在潮湿的电缆井道内,要严格注意支线断口毛刺不许刺破端帽,在极端潮湿环境下,用热缩材料或塑料胶带包裹支线端头后,再戴紧端帽。 ■ 用一个穿刺线夹做电缆续接时,严禁其承受径向拉力。建议一个连续点使用两个穿刺线夹,以承受电缆径向拉力。注意这时一个穿刺线夹要使用两个端帽。 ■ 选用一个穿刺线夹做U形分支时,以两条分支的额定电流之和小于穿刺线夹的额定电流为准。 ■ 铠装电缆安装穿刺线夹时,外护套剥除后,两端要做等电位连接,其绝缘防潮处理参照国家或电力部门规范,分支处需要灌注绝缘防护胶时,应计算散热。 ■ 原则上不许重复使用穿刺线夹,也就是不能安装力矩螺母已脱落的穿刺线夹。 ■ 安装完毕穿刺线夹后又要调整电缆摆放位置时,要注意不能使穿刺线夹的紧固螺栓直接顶触电缆,如有直接顶触,应采取缠裹交代的或套戴帽等隔离措施,防止电缆电动力振动线夹螺栓截破电缆绝缘层。 ■ 分支电缆与主电缆等线径时,不用加装保护;相差系数很大时,原则上分支线长度超过3米即要设保护;相差系数0.35以下时,8米内可不设保护,相差系数0.55以下时,11米内可设保护;或参照相应标准经严谨论证后是否加装支线保护。 绝缘穿刺线夹 绝缘穿刺线夹(Insulation Piercing Connectors)主要由绝缘壳体、穿刺刀片、防水胶垫、力矩螺栓组成。当做电缆分支连接时,将分支电缆插入支线帽并确定好主线分支位置后,用套筒扳手拧紧线夹上的力矩螺母,随着力矩螺母的拧紧,线夹上下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 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1],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化疗患者也可降低药物外渗的可能,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1.穿刺前护理人员准备 用肥皂水清洗双手及戴口罩,一般采用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 2.用物准备 型号合适的留置针、3M透明敷贴、棉签、安尔碘、3条9cm的胶布,备好输液的药液、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输液器并排尽空气,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这样可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 3.穿刺血管的选择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的静脉。如有血栓性静脉炎则血管穿刺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易通畅。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2]. 4.做好卫生宣教 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或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护士。 5.穿刺方法 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证实回血通畅后用3M透明敷贴将针眼处针翼周围皮肤覆盖并固定,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用一条胶布固定肝素帽及皮肤,胶布分别固定针柄及延长管。 6.封管液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