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特殊作用大学习大讨论答案

第二组题目标准答案

1、如何理解“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科学定位,是党中央治疆方略的核心要义,是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最重要的纲、最重要的大局、最重要的政治。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安边固疆的稳定器,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兵团改革发展稳定事业必须坚持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这就要求把兵团干部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疆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上来,自觉把兵团改革工作放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大局中把握和谋划。把总目标作为总纲、核心任务、着眼点、着力点,紧紧围绕总目标,服从服务于总目标,在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

2、兵团在实现新疆长治久安过程中处于怎样的历史地位,肩负着怎样的使命担当?

(1)新疆的地理位置及优势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我国面积最大、国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在中国与15个陆路接壤的国家中,有8个国家与新疆相接,已成为中国大陆进人中亚地区最为便捷的通道。中亚国家及俄罗斯是世界上至今未被大规模开发的最后一块资源富集区,这里已被世界公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具开发潜力的能源宝库,油气资源富足是其最大的亮点。中亚市场蕴涵的巨大资源潜力及其连接亚欧的地缘优势使这一区域成为抢手“香饽饽”。同时,中亚地区巨大的消费品市场也极具强大的吸引力。而这些重要的世界经济资源大国都与新疆握手相望。新疆的地理位置优势还在于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有着诸多的竞争优势,蕴藏着巨大商机,可以成为外资企业进入中亚市场的前沿地或基地。与我国在中亚等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和韩国比,新疆与中亚市场相邻,地理位置近,运输成本低。新疆和周边国家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在商品的需求方面也很相似,因此对周边国家市场的理解程度和运作水平上就有自己的优势,且新疆的商品在这些国家的认同度非常高。正因为有这些优势,内地有头脑的生意人纷纷

来新疆办企业、搞商贸,以新疆为跳板,向中亚市场进军。

新疆作为欧亚大陆的重要通商要道,正孕育着无限商机。新疆人对“新”有着更大的期待和准备,在有作为的大时代,渴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大天地。(2)新疆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疆在中国是连接欧亚的通道型地缘区,随着国家战略重心向西部转移,中国改变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决心已显露无疑,作为“丝路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双核心区的新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疆的社会稳定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新疆的社会稳定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新疆的社会稳定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崛起的前提。新疆是中亚石油天然气进入中国的大门,与 8 国接壤,有着长达 5600 多公里的国境线和 6 个国家一类口岸,是中国连接欧、亚、非大陆距离最近的战略、经济、文化通道;在我国面向中亚、西亚、南亚的开放中有着新疆乃至中国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新疆是中国西部最为重要的战略屏障;新疆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能源能源接替区和能源战略大通道;新疆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双核心区;新疆更是我国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晴雨表。

(3)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性

兵团受命于特殊的历史条件,根植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依托于特殊的组织形式,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兵团还有一个特殊性:新疆是兵团的安身立命之本,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有多大兵团就有多大。甚至可以说兵团就是新疆境内的另一个特殊省区。新疆 5600 多公里的边境线上有 2019 公里、纵深达30多公里的边境线,是由兵团 58 个边境团场戍守。兵团的重要性不待言说。兵团不但是戍守边疆维护边境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打击伊斯兰极端宗教分裂势力、维护新疆稳定、传播先进文化、维护民族团结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一重要作用是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但兵团恢复后长期以来中央及新疆地方政府都严重忽视了这支力量。治疆必先了解新疆,治疆必先治理南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疆稳不稳要看南疆稳不稳,南疆稳不稳要看兵团稳不稳。兵团稳则南疆稳,南疆稳则新疆稳。兵团虚则南疆乱,南疆乱则新疆乱,新疆乱则中国乱。新疆的社会稳定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新疆的社会稳定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新疆的社会稳定是确保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新疆的社会稳定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崛起的前提。

3、如何解决兵团经济结构不优,吸纳就业能力不强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兵团经济总量大幅增长,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在“三化”发展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大量兵团劳动力迁移流动,尤其是农业释放劳动力的不断增加,滋生了大量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等非自愿失业劳动力,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兵团自身的人力资源状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就业优先战略,把就业作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社会和市场需要共同努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进一步优化,切实为不同层次的劳动力提供进入三次产业就业的契机,充分挖掘出产业内潜在的就业岗位,通过扩大就业容量来推动就业。

(1)推动“三化”融合发展,合理调整就业结构

兵团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社会转型的攻坚期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这一过程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劳动力、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结构的失衡或不协调,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滋生部分非自愿失业,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进行调节难以完全抵御经济社会变化的影响。需要通过拉动内需、创造就业岗位等多种措施来提高就业率。因此,为了实现兵团“三化”融合发展,尤其是就业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兵团城镇化发展应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目标,在制定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政策时突出扩大就业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三化建设”,发挥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互相促进作用,选择适宜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建设城乡统筹、产城互动、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兵团就业结构渐趋合理,充分挖掘一产就业潜力,同时推动富余劳动力实现向二、三产业合理、有序地流动。

(2)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兵团公共就业体系

在兵团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大量劳动力跨区域、跨产业流动,通过劳动力自主择业的市场化就业方式是解决目前兵团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今后,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的主导作用,为劳动力自主择业提供帮助,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宽就业途径,高效对接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3)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增强兵团劳动力与市场匹配度

劳动者自身的素质是影响就业的内在因素。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

市场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劳动者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城镇化发展,占据城镇就业中的有利地位。兵团目前劳动者素质较低,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兵团在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需要结合城镇化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不同文化、不同就业方向的劳动者实行分类培训,逐步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全方位的提高兵团劳动者素质,实现劳动力素质提高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良性互动。

4、如何解决兵团行政职能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1)针对行政职能不健全

首先,把行政职能法律地位放在“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中审视。兵团的组织属性是“党政军企合一”,不应偏好某一方面。兵团作为一个特殊组织,不是独立的党团、政府、军队、企业的简单组合或有机组合,也不是一个组织的不同方面,而是一个整体组织的多重属性。党政军企四种属性不是简单的组合或有机联系的个体,而是特殊政治使命前提下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共同构成特殊组织属性的不同部分,不可割裂而单独存在。其次,兵团法律地位问题仅仅在行政主体资格方面,不应夸大兵团法律地位问题。兵团具有党政军企合一特殊管理体制。作为党的组织,兵团各级党组织是根据党章等规定设立的,不论是兵、师、团场党委还是企业事业单位党组织,都具有合法地位,按照党章的规定行使职权。再者,师市合一、团镇合一体制下解决了师、团的法律地位问题,兵团各级机关组织目标应远大于政府的组织目标。师、团场建立人民政府后,即可以人民政府的名义开展各项行政管理活动,取得了明确法律地位和权限。

(2)针对管理不规范,完善城镇管理机制。

第一,推进城镇综合管理体制建设。设置综合管理机构和队伍。从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出发,制定一岗多责制,打造复合型管理队伍。同时建立健全管理程序和流程,建立标准化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职工和群众遵守各类规章制度,减少管理频次。第二,理顺城镇管理的行政关系。完善“师市合一”兵团城镇发展模式。稳步推进“师市合一”与“场镇合一”建设,逐步实现师市领导体制、管理权限、行政职能、管辖范围的一致。第三,转变团场城镇管理方式。兵团的城镇行政管理就要既符合城镇行政管理的普遍性、又适应兵团实际状况的城镇行政管理的全新路径。结合兵团实际,改革和完善团场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打破原有管理团部和连队居民点的固有观念,建立现代的城镇行政

管理理念。摒弃作为单位管理职工的单项思维,树立管理社会化局面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