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救助要点

灾后心理救助要点
灾后心理救助要点

别害怕,我在你身边!—灾后心理救助要点(根据盛晓春博士录音整理)

第一,灾后心理救助的宗旨:有利有序有效。

个人口号:别害怕,我在你身边!除了应对灾害外还要协助当地人们生活的正常化,现在还是救人时期,目前处于比较麻木的状态,还有余震,有人觉得房子还在晃,画面还在出现。可能出现过度警觉,行为也可能过激。比如:救助的武警,“求求你让我再救一个人“,这就是救人在情绪方面的影响,这都是救人时的反应,过段时间,能量耗竭,可能抑郁。

第二,怎么理解灾后心理创伤:

自然界的事情慢慢形成适宜的反应,人们日常生活中慢慢形成适宜的接受范围,但大的突发事情,通常超出人的承受范围,这么多的信息如果承受不了,可能造成问题。正常人对信息的流动,交换,互动,如身体感知,接受,理解,处理,对信号作出反应,但当刺激太大,这样流动的过程可能会被打断。

具体到地震,有人统计一周内将近94-96%有各种症状。随着时间的推延,这些信息不会消失和遗忘,但会被处理到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四个月左右,70-75%的人会处理得比较好,也就是四分之三,还有四分之一,可能有遗留。这些人可能我们称为应激障碍,就像用暴力把弹簧拉直后它没法弹回去。前面四分之三的人如果有专业人员帮助,这种心理影响可能小点。

第三、怎么识别灾后心理创伤的常见症状:

分为情绪,行为,感知觉等。遭遇这么大创伤后,出现这种反应,有人用正常来形容。

第一个就是恐惧和担心:担心地震再次发生,担心出现可怕的事情,在混乱中急于找到亲人,急于联系,害怕亲人遭到伤害,剩自己一个人,害怕对自己失去控制。

第二个,过度警觉:对声音图像气味,过度反应;一旦有动静,有时甚至没余震,也吓得马上跑;安全感差,失眠,多梦,早醒。从精神科来说,这是处于应激状态下,身体分泌肾上腺素,使随时处于待命逃逸状态,本来这有助于逃生,但这状态不能长期存在。

第三个,悲伤:亲人有伤亡,常见哭泣,流泪,比较常见,甚至有人哭得非常厉害,大声哭嚎,也有少数人麻木冷漠,也有人没有反应,会非常理性,如一个火灾后的孩子,把妈妈拖出来,所有事做完后才发现自己腿流血。少数人麻木持续时间长,可能会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反应。

与悲伤相关的,还有一种愤怒。觉得老天不公平,有人会抱怨,如抱怨救灾进度慢,对周围人愤怒,有人非常敏感,一句话不对就大骂。灾难对人的打击,可能使人反而忘掉了小我,但还是有人会愤怒。如不允许做些什么事,也会愤怒。

前面以上这些都与负性情绪有关。

另外还有与思维相关的。如,内疚感。比如,我好朋友的熟人,有精神疾病,出院一个半月后,自杀。我好像觉得对不起朋友,觉得当时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会怎么样。同样地震中也这样,尤其幸存者,觉得自己该死。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没有把事做好,如果我……家人就不会死。

还有一种情绪认知,即无助感。生命很脆弱,在巨大灾害面前,如车祸中人与车相撞,以前觉得可以把自己掌控好,但那时,觉得生命很脆弱。人在把握不了的场景内会很无奈,包括人为的,比如毒品也如此。灾害前,人觉得不堪一击,幻灭感,人生没有什么意义。

还有一个症状非常常见,叫闪回。特别是很深的场景,如废墟中挖出一个孩子,手脚都不完整。如幼儿园垮塌,天花板拿掉后,孩子的样子,太刺激的场面。人真的无法避开,这种惨烈场面反反复复出现。有人会回忆怀念亲人在世的音容笑貌并陷入其中无法自拔。这是判断有没有PTSD的一个重要标准。

还有一种,失望(奢望)。比如:我家兔子死了,刚死时,我奢望有奇迹出现,觉得它死了不是真的。面对灾难,希望自己是一个梦。比如,我曾经碰到63岁老人孙子在她眼前被车撞死,她抱着孩子说不要撞。与现实脱节。同时她很失落,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无论是当事人,受害人,作为专业人员,如果进入现场,我们也是暴露在危险中的人。当我们看到那些场面,听到一个又一个故事时,我们也成为被创伤高度威胁的人,很多救援人员,在从事救援时,同样也会

被创伤,我们如果在现场呆的时间长,画面,事件,情绪都很多,自己就要小心,你可能也会出现上面一系列的症状。这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事情。当你们出现了这些灾害的家庭幸存者,或自己,当出现身体反应,失眠乏力,各种身体反应,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出汗心慌,乏力,血压心跳变化。要考虑是不是有心理反应?当然可能还有躯体方面很多症状,可以留给医学专业人士去做,相互配合比较好。

第四:怎么应用。

下面是,我们去了以后能做什么?两个星期之内都只是心理教育,只是一个急症的处理。当出现了这些灾害的家庭幸存者,或自己,症状的出现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现在看来是正常在工作,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问题。经过一个静息期才出现。

今天要说的重点是我们在早期要做些什么?

特别注意:当你把人从废墟里拉出来时,或他已经困了三天三夜,首先不要说任何话,如果他允许的话,首先是抱抱他,接触他。相对来说他安静下来了,这时他需要什么,如毯子,如吃点容易消化的东西。要用尽量简洁明了的话与他沟通。在经历大灾大难后人有时会非常迟钝。早期一定要注意这些,不要说太多话,也不要太多有一定刺激的事,有时就握手,让他知道旁边有人,睡一睡可能会舒服。

首先是把大家能够找到一起来,一起交流。除了大家做正常工作以及救伤员后,如果有时间辅导一个半小时,不要太长,常规1.5-3小时。如果在24小时内这些都搞定,大家聚到一起来做团体辅导。最好两个专业人员,8到12人比较好,因为这样对信息的交流和掌控比较合适。总的来讲有以下步骤:首先,带团的人自我介绍,尽量简短,姓名,干什么的,表明愿意帮助大家的。这是恢复控制的第一步,找到自己的定位。第二步,简报(还原现场),就是像拼图一样,把现场还原。人在那样情况下,人对世界的认知可能有些局限、歪曲,可能记不住,还有时间地点可能颠倒,这时把这些信息拼接一下比较好。让大家了解发生了什么,当时是什么状况,面对什么样的情境,这比在黑暗中摸索,或事情不明,要好很多。如果媒体渠道及时把信息真实展现,会让人更加团结,在小组中也是一样,有效回忆这一两天里发生了什么,大家的感受是什么,这个过程很重要,把感受,包括简单说说哪些困难,如果说不出来,可以给大家发一张纸笔写出来;另外有些有精神障碍或说不了的人,可以用画画。

反正用各种渠道和方法来表达目前的问题,目前的心情和困惑,第一把感受情绪想法讲出来,告诉大家有这样的情绪非常普遍,我们都是这样的,有人经历了类似事情,也是这样的反应,而且多数人都在事情发生时,做了自己该做的,那时还是非常敏捷地把最重要的事做了。然后就问,接下来我们能做点什么让生活恢复正常,做一个讨论,做一个决策,就这么简单。过程中可能有一些情绪,这对团体带领者有一定要求,他能不能允许让这些情绪流露,原则上是允许的,但要不要过多宣泄,带领者可以流泪,但不能忘了要干什么,接下来可以讨论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能帮助自己、救援的人等,相互会有些提示。

总的来说流程就是:介绍,还原现场简报,报告心情情绪,告诉这样反应正常普遍,接下来还可以做些什么。就这些步骤,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阶段,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有人说刚发生时,我们要像父母一样,慈爱,安静地呆在他旁边,告诉我在旁边,可以提供一些帮助找到亲人。这时要注意,不要低估或轻视对方受到的伤害,别说你这是轻伤,有人比你伤得还重,所以不要轻易低估对方心理的伤害,也不要责怪,更不要开玩笑,这是早期要做父母一样的人;一两天的时候,要像老师,带他们把事情过程叙述清楚,这时不要抱怨,要看在只有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点什么,把能量放在自救上。这个过程中,有些事,不知道大家要不要说,人在天灾面前人有时确实很难把握,但事情发生了,生活还是要继续。有些孩子被救后很懂得感恩,尽量生活按原样进行,不管以后多么麻烦多么痛苦,现在不能让生活失去控制,

这个过程中促进对方表达表述,提供相关信息,适可而止地表达悲伤,接下来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做点什么,我们怎样寻求帮助。后期,有人想生活已经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创后半年,一年,或纪念日、各种节日时,可能承受不了打击,会自杀。所以寻找存在生活的意义和理由,可能是我们创伤治疗师要做的事。短时间内还是把故事说清楚,适当转移注意力,可以做与救援相关的事,适当地怀念亲人,但要避免一天到晚这样。我们现在担心这些医生,长期做手术,一条一条腿去锯,我们真的希望他们能休息休息。如果有可能的话,请他们吃饭,喝水,如果你自己垮掉了,你又成了给别人带来麻烦的人呢。一个基本原则是保证自己有战斗力。另外如果你能够让当事人有适当的锻炼是很好的,一些放松训练和简单体育锻炼,

有缓解作用。

灾后两周后,尘埃落定,救助最急的事做得差不多了,就要慢慢进入心理创伤的救治。有几个要点,讲故事(叙事),当时的细节的描述,与对方合作了解,什么地方是他最痛的地方,他们家最难受的是什么,帮助对方恢复对情绪的控制,恢复对生活的料理。一两个月以后,叙事,检查痛点,重新寻找生活意义,预防反应,重点和侧重点不一样。早期讲故事,中后期处理情绪寻找生活意义。

作为治疗师,心理救援人员,你自己要注意保护自己,保护好自己的感觉器官。如果去到现场,既要做好这事,又要防止自己过度无限制暴露在这样的现场,如现场救治不是你的活,你可能添乱。假如人太多,信息太多,你要注意掌控你自己能够把握信息的度和量,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另外还要注意休息,你在现场你也是当事人,你也要寻求队友的支持。我们要做的这些不光针对受害人,包括救援者,任何直接与现场直接相关的人都有可能有创伤,任何暴露在这种场合下的人都是我们要关心的对象。

第五,稳定化技术。非常重要的创伤处理早期的技术。第一接触简单创伤,从心理生理上怎么去理解,为什么出现这些症状,第二实施稳定化技术。主要是思维想象训练,对身体感觉的关注,有人说也是放松训练,调息调思维,没有到催眠的一种放松训练。怎么做呢?当事人调整呼吸,放慢,身体怎么接触,注意周围的温度声音,慢慢进入比较内在的冥想的世界去,治疗师用语言带对方进入到想象层面。我们曾经常做一个练习,叫“安全岛”。人慢慢放松,越来越注意身体的感觉,言语引导可以想象一个地方,无论多远多近,你才能去的地方,你想象,要不要围栏,门,是什么样的门,进去前要不要带什么物品,一般来说只带物品,不带活人,在那个世界里你可以随心所欲你自己独享的世界,可以随意想象,可以有花,在那里你可以干什么,你在里面做你最愿意做的事,这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一直到听的人放得很松,然后再慢慢引导回来。除了安全岛外,还有有治疗作用的红光温暖,蓝光冷静,还有想象是大树,吸收天地的灵气、太阳的温暖,还可以想象海边,夕阳,落日余晖,海水漫过足背,等等这些想象。主要使大家优美安静画面,激越激愤紧张中回来,这种练习可以做好多次,所以这种稳定化的技术是非常好的技术,还有其他放松训练都可以,只要让对方安静下来放松下来。

稳定化技术就是强化资源,对自己的控制,美好回忆难怕是虚拟,都促进恢复对自己的控制。即便是到了严重创伤,复杂创伤(PTSD)时,还会用这个技术。大家可以多尝试这种稳定化技术。

补充一个技术:如果在团队里,能够给孩子做一些悼念仪式。比如说,我们班有三分之一同学不在了,他们是谁谁谁,我们非常想念他,虽然他不跟我们在一起,我们还是想念他,希望他们安详,我们也会好好学习,不辜负家长老师学校的期望。让孩子们有一个哀吊的仪式和过程。

灾后心理辅导手册

灾后心理辅导手册 一、灾后的身心反应 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作为一个帮助者,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适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 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 情绪反应 害怕 ?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 ?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无助感 ?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悲伤、罪恶感 ?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 愤怒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 重复回忆 ?一直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 失望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希望 ?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 身体症状 ?疲倦?发抖或抽筋 ?失眠?呼吸困难 ?作恶梦?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 ?心神不宁?恶心 ?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注意力不集中?子宫痉挛 ?晕眩、头昏眼花?月经失调 ?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 纾解情绪与缓和身体症状的方法

灾后心理与干预

灾后心理与干预

新闻回放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13日7时,四川汶川县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8省市共9219人死亡,倒塌房屋50余万间。 震后正常的心理反应: 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主要有三个阶段: (1)惊吓期,这一阶段里,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就像通常所说的“失魂落魄”的状态,事情过后往往对此不能回忆。 (2)恢复期,在这个阶段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这与通常所说的“后怕”相仿。正常的恢复期包括“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纳”五个阶段。 (3)康复期,康复期之后,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灾后的身心反应 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够帮助自己摆脱困境处还能适时鼓励别的受灾人群,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1、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 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 (1)情绪反应 害怕

?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 ?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无助感 ?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悲伤、罪恶感 ?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 愤怒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 重复回忆 ?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望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希望 ?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 (2)身体症状 ?疲倦?发抖或抽筋

地震后灾民的心理重建问题之灾后救济需要心理干预

地震后灾民的心理重建问题之灾后救济需要心理干预 没有亲身经历过灾难事件的人可能很难想象灾难、尤其是像大地震这样的强破坏性事件对幸存者的心理影响之深、持续时间之久。 首先,灾难事件由于相应的物理刺激强度通常都很大,它会立即在当事人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且这个印记这辈子再也不会消失。之后当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立即唤起这个印记,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某人被地震的废墟掩埋一段时间后获救,那么今后任何时候只要他再处于狭小的、黑暗的空间里,他在废墟里的“印记”就会被唤醒,从而出现惊恐、呼吸困难、绝望、逃离现场等强烈的应激反应。 其次,灾难的强破坏力往往在短时间内带来生命、财产的大量损失,从而导致人们的无力感、挫败感和脆弱感。尤其强烈地震,房屋夷为平地,否认(不相信眼前的事实)、脆弱(人是多么不堪一击)等各种情绪反应将会出现。 第三种最常见的情绪是负疚感。我曾看过一部反映空难之后幸存者心理历程的美国电影,女主角因为孩子的死而整日责怪自己,总以为如果当时她抱得更紧些,她的孩子就会安然无恙。男主角为了帮助她摆脱自责,让她紧紧抱着一个背包,然后冒险将汽车撞到墙上。撞墙的一瞬间,背包从玻璃窗飞出车外。在这样一个铁的事实面前,女主角终于认识到当时她无论抱得多紧,她都无法挽救孩子的性命。意识到这一点,女主角一下子释然了。 理论上说,卷入灾难事件的所有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区别只是在于程度的轻重。这就要求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能让幸存者把负面情绪顺利宣泄、释放、接纳的氛围。我们中国人在情绪表达方面本来就比较压抑、委婉,我们平时劝人时也爱说“别哭、别哭”。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让幸存者把悲伤、痛苦、甚至是攻击情绪发泄出来,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绝对不是软弱、不坚强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创伤后应激障碍”还会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出现呼吸困难、失眠、疲倦、喉咙及胸部梗塞感等。 相比而言,灾难事件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更为严重,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他们今后出现强恐惧症、焦虑症等各种心理问题的概率会很高。 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灾后心理干预正式出现在1994年的新疆克拉玛依大火后,这十多年来心理干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年来随着环境、气候等的变化,世界进入高风险时期,我国出现各种灾难性事件的概率也呈上升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重视心理干预、加大心理干预工作的力度势在必行。 也许有一天,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队伍中除了救援人员、医疗工作者、新闻工作者还有心理工作者。 灾难发生之后,所导致的最严重的心理疾病就是创伤性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它往往发生在一些威胁生命的事件之后,伴随着一系列令人痛苦的心理体验,并且长时间消磨不去。PTSD的患者会持续的体验到创伤事件本身,灾难的梦魇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像挥之不去的幽灵折磨着他们,并且会持续不断的进入他们的梦境。 对于创伤性的事件本身,他们则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他们会回避所有与事件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谈话,对于相关的活动、地点和人物也避之不及。对于所经历的创伤事件,他们会表现出对于事件重要方面的遗忘:似乎所经历的一切在他们头脑中变成了一片空白。 PTSD的受害者在受难后还往往表现出对一般事件的麻木。对于有意义的事件和有趣的事情,他们表现得异常冷漠。身边的人也许能够体会出,他们不再像以往一样对他们的亲近,甚至更加疏远,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他们的情绪表达也受到了禁锢,很多PTSD的患者在灾难过后不再能够很好的沟通情感,也无法向自己的爱人表达爱恋之情。在很多亲人的严重,他们变得陌生,不再像以往那个具有人情味的亲人,而成为一个情感淡漠的“木头人”。

灾难心理学与灾后心理救援答案

那些不能在葬礼上哭泣的人是不孝的。当我处理事务时感到生气和受到攻击的人正在借口制造麻烦。过了一段时间,亲戚朋友之死的悲剧我不会感到太多。哀悼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适应阶段,回避阶段,面对阶段,灾后心理病理学,灾难生态学和团队筛选确定1 [判断问题](1分)受害者不应该参与救灾过程()错误2 [多项选择问题](2分)在灾难发生后立即与受害者打交道时,应该做什么?告诉受害人“没事”,然后与受害人开玩笑以缓解气氛3 [单选问题](2分)什么时候是急性创伤干预的恐慌期?创伤后3天的心理急救:组织并实施1个“判断问题”(1分),灾后急救必须在24小时内处理心理创伤;2 [判断问题](1分)受害者避免回想起现场,这是人们的保护。对于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3个“真实问题”(1分),灾难后的心理急救方法相同。错误4 [对与错](1分)对创伤没有反应的人可能会有更严重的心理创伤。目的提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短期和长期功能适应性,以增强群体团结并应对早期反应(生理,心理,行为)心理急救:准备1 [选择题](2分)救灾的一般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蜜月,悲伤,重建,幻灭和英雄主义(多项选择题)(2分)以下哪些症状是创伤的典型症状?以

下哪种情况可以称为心理创伤?反复经历或极端暴露于生死创伤事件的恶性细节。直接经历生死创伤事件。见证他人遭受的生死创伤。了解亲密的家庭成员或亲密的朋友遭受过生死创伤事件。体验性抢救中的心理急救方法?危机过后再小心是正常的吗?对于3个(多项选择题)(2分),在什么情况下受害者需要进一步的帮助?4-6周后,职业社会功能丧失的心理症状没有减轻,而心理症状明显增加。4 [选择题](2分),灾难后,我们应该如何与媒体合作?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提供信心,成为信息资源。 1 [多项选择题](2分)心理工作者在救灾中可以扮演什么角色?社会工作者,政府工作人员,危机干预者,心理咨询师 2 [单选题](1分):什么时候是最佳干预措施?灾难发生后48小时,有3个(多项选择题)(2分)灾难心理援助的对象是与灾难幸存者相关的人员,例如参与灾难响应的家庭成员,同事,朋友和后方救援人员,例如包括现场指挥,组织和管理人员,志愿者等。受灾地区的相关人群和公众。灾难幸存者,救援一线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军事人员等。在灾区工作的政府官员。4 [选择题](2分)灾难发生后心理救助主要采用哪些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如何评估灾后心理救援的效果?灾

1.1消防官兵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

消防官兵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 医学心理学范畴的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1.引起危机的常见原因 常见原因有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恋爱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如父母、配偶或子女)或朋友,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或关系破裂;失去爱物;破产或重大财产或住房损失;重要考试失败;晋升失败;严重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等。 2.心理危机的正常应对三阶段 每个人对严重事件都会有所反应,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性质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一般的应对过程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立即反应),当事者表现麻木、否认或不相信;第二阶段(完全反应),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第三阶段(消除阶段),接受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危机过程持续不会太久,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 3.心理危机的特征 (1)通常为自限性,多于1~6周内消失。 (2)在危机期,个人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并更愿意接受外部的帮助或干预。 (3)预后取决于个人的素质、适应能力和主动作用,以及他人的帮助或干预。 4.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 (1)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 (2)促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3)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动状态。 5.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问答

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问答 1、人在突然遇到巨大地震等灾害事件时,通常会出现什么样的身心应激(PTSD,包括情绪、行为等)反应?这种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区别一下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正常的应激反应。现在心理学知识比较普及,很多人心理安全意识很强,于是就会有一种担心,把很多正常的应激反应认为是PTSD、“精神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的前兆,对此高度紧张,实际这是不必要的。 灾害事件结束之后,正常的应激反应包括: 情绪上:恐惧担心(害怕地震再次来临,或者有其它不幸的事降临在自己或家人身上)、迷茫无助(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觉得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悲伤(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悲痛难过)、内疚(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自己比别人幸运而感到罪恶)、愤怒(觉得上天对我不公平,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照顾)、失望和思念(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次地失望),等等。 行为上:脑海里重复地闪现灾难发生时的画面、声音、气味;反复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眠,噩梦,易惊醒;没有安全感,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神经过敏”,等等。 需要再次强调,以上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 大部分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渐渐减弱,一般在一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像哀伤、思念这样的情绪可能会持续得更久,伴随我们几个月甚至几年,但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多影响。我们要学会带着我们的哀伤继续生活。 对于少数人,问题可能持续存在,如果出现第10题中列举的问题,而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则需要注意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看其是否罹患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或其他心理障碍。 2、在遇到灾难事件时,镇定和冷静是能做到的吗?如果保持镇定和冷静,会有什么样的作用? 经历重大灾难之后,出现恐惧、担心、悲伤、愤怒等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大多数人并不能在第一时间保持绝对的“镇定和冷静”。因此,不应当刻板地要求别人和自己保持镇定和冷静。 当然,若能在情绪反应出现之后,调整心态,恢复镇定和冷静,则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分析。 3、对于灾难中的幸存者、死难者家属以及救援人员,当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这些心理反应时,如何处理是不合适的? 不合适的处理包括: (1)“我得想办法,让自己别再这样下去。”——过于担心。因为自己有了某些心理反应(比如失眠、噩梦、强烈的惊恐和悲伤)而误将其当作“病态”,从而刻意地去试图压抑,反而对自己没有好处; (2)“我没事,我挺好的。”——隐藏感觉。更好的做法是试着把情绪讲出来,让周围的人一同分担; (3)“别哭了,我们不要难过了。”——阻止亲友的情感表达。事实上,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 (4)“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忘掉?”——试图遗忘。其实伤痛的停留是正常的,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同去分担痛苦。 4、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及时获得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救助,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习的一些心理自助方法是什么? 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灾难发生后,尽速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重要的。以下就是一些简便的方法让我们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1)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 (2)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康复的保证 (3)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

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

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 发表时间:2012-03-01T14:11:25.2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10月总第202期供稿作者:王静[导读] 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的基础步骤和基本技巧 王静(河北保定儿童医院河北保定071000)【摘要】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国家与地区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体现在突发危机与灾难降临时对人们心理应急的干预、救助,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对大众心理健康的持续关注。心理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是数星期。危机干预工作者一般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范围很广泛,既包括身体有创伤的人,也包括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一线医护人员、应急服务人员、志愿人员等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方法有多种形式。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与传统心理咨询不同,危机与灾难心理发展有特殊的规律,需要使用立即性、灵活性、方便性、短期性的咨询策略来协助人们适应与度过危机,尽快恢复正常功能。【关键词】心理救助;心理干预;灾难心理救助;危机与灾难心理【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589-02 1我国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体系的发展现状与组织构成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体系是一项复杂地、操作性很强地工作,需要在科学地理论指导下才能顺利进办。虽然灾难心理危机与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卫生问题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在灾难下给不同年龄段的群体造成的心理影响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灾难心理卫生进办专门研究,积累数据资料、进办理论准备,从而为心理干预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是很有必要地。此外,建立、健全灾后精神卫生救援制度是必不可少地步骤。据了解,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地几个国家没有在精神卫生方面立法,绝大多数国家都通过法律地形式来确保灾后精神卫生问题得到重看与解决。在现阶段尽快出台并通过我国灾难心理危机救援法案已刻不容缓,而从加远进展来看,只有将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体系工作列入政府灾难救助体系之中才是解决问题地根本保证之所在。第三,心理干预队伍建立尚不健全,对于突发危机与灾难心理干预应该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从汶川地震中的心理工作进展状况来看,往往招集地都是一些临时地心理工作志愿者。专业地队伍建设还待提高,所以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专业工作队伍。 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是一项专业性与艺术性要求很高的任务。一般来说,灾难心理卫生工作团队应包括这样两类人员。一类是由工作在心理卫生机构地专家与工作人员组成的长期性专业工作队伍,负责预防与及时救助灾难发生后心理有问题的人,另一类是针对某具体灾难发生后经临时筛选与培训地业余工作团队,一般由灾难发生当地地社会工作者与志愿人员构成,以应付可能出现地大面积灾后心理危机。这两类人员协同操作,才能全面做好灾难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危机与灾难心理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2.1危机与灾难心理的表现 2.1.1安全感: 猝不及防、无处可逃的灾难,会使经历者陷入巨大的恐惧,尤其儿童更是如此。在生命的巨大威胁面前,缺乏安全感是最常见的表现。 2.1.2无助感: 在突发灾难面前,个体的力量会显得非常渺小,因此无助感会普遍存在。 2.1.3归属感: 家园的丧失,或人边人的离去,都会使经历者严重缺乏归属感。 2.1.4悲伤感: 不需多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2.1.5空虚感: 灾难的不可遇见与不可抗力,都极易让人产生一种被掏空的空虚感。 2.1.6迷茫感: 突如其他的打击或变故,生活秩序的打乱,都可能让经历者产生迷茫感。 2.2危机与灾难心理的影响 2.2.1生理方面:失眠、做噩梦、易醒、容易疲倦、呼吸困难、窒息感、发抖、容易出汗、消化不良、口干等; 2.2.2认知方面:否认、自责、罪恶感、自怜、不幸感、无能为力感、敌意、不信任他人等; 2.2.3情绪方面:悲观、愤怒、紧张、失落、麻木、害怕、恐惧、焦虑、沮丧等; 2.2.4行为方面:注意力不集中、逃避、打架、骂人、喜欢独处、常想起受灾情形、过度依赖他人等。 3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的要义和原则危机与灾难心理的救助即心理危机干预,简单说就是让被干预者把经历的灾难事件、内心的感受和体验说出来,把情感宣泄出来,淡化灾难带来的恐惧、焦虑、自责等多种消极情绪,让当事人可以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危机与灾难心理的救助是一门学问,它强调专业和技巧,而不是仅靠爱心和同情就能完成的。在灾害发生的初期,紧急心理救援技巧就是安抚与倾听。对许多人来说,及时地开口说话,表达他们所经历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 从理论上说,心理危机干预越快越好。尽量在心态未落入谷底之前进行干预,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让其恢复到最正常的状态。在发达的西方国家,心理危机干预是应急救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外部环境安全稳定后,心理专业人员马上会对其进行专业的筛查和诊断,针对被救援者受到灾难影响的不同程度,马上进行干预,及时帮助他说出内心体验,宣泄消极情绪。干预越及时,幸存者心理康复的越快,越晚效果越差。 快速成立的危机干预小组在灾难现场,主要的救援技巧就是安抚与倾听。对许多人来说,及时地开口说话,表达他们所经历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如果被救援者选择沉默,救援者要耐心等待;如果被救援者哭泣,救援者应该选择是接纳,因为宣泄是一种放松,使情感得以释放。 心理干预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只帮忙、不添乱”。比如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专业工作者可以在帮助发送救灾物资或其他更紧急的活动中,了解社区或个人的心理状况。心理危机干预人员一定要在幸存者的身体安全之后,才能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 4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的基础步骤和基本技巧 4.1危机与灾难心理救助的基础步骤 4.1.1问题或危机的评估 4.1.2制定治疗性干预计划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

震后心理疏导班会课教案 【疏导目的】这次前郭地震是一起严重的灾难性应激事件。我们的学生亲身经历了此次地震的各种逃离场面,再加上整个社会人群处于紧张、焦虑、恐慌的状态,都或多或少地对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此次利用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疏导情绪,以较好的心理状态度过这一时期。 【指导人员】高爽【疏导对象】6年2班学生【班会课题目】震后心理疏导班会课 【教学过程】 一、合理宣泄: 1 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角度出发,谈谈在这几天自己看到了什么,知道些什 么? 2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整个过程中最初和最痛苦的想法是什么,让情绪表露 出来? 3 要求学生回顾在这个事件中,自己的情感,行为,看法甚至是躯体体验? 这个时候刻意的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对学生来说是不利的,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 自己在这个事件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让同学们充分宣泄、交流,营造相互安慰和鼓励的气氛。 强调: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出现的这些情绪和行为状态是一种灾难发生后的应激状态,是一种正常的可理解的行为。 二、面对危难我们怎么办? ●转换思维分辨曲直 提问: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是否对自己的某些行为有过自责?比如:事件后有些人会因为自己在事故中过度紧张、没有帮助到他人而感到羞愧,得出自己不够坚强的负性评价。如果有类似的对危机事件的解释,当事人应该学会做自己的辩护律师,挑战这些观点。转换一下思维,对上述信念就可能得出不同的观点。如:我因为吓坏了没能帮助别人,但吓坏了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如果遇到如此恐怖的事情我一点反应都没有,有可能给我的心理带来更大的危害,以至于影响到更多人的生活。 ●放松训练整理心情: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或呼吸调节减轻不良情绪。

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卫生部发布地震灾区《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一、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 急性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应当以受灾当地的精神卫生机构的精神科医生为主,精神科护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为辅。组成心理危机干预队进行紧急培训后,可即刻投入抗震救灾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没有精神专科机构的地区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请求援助。 非灾区的其它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应该积极组织后备医疗队,及时培训,随时准备支援灾区的急性期心理救援和恢复期的心理健康重建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服从统一的指挥,承担相应的职责。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配队长一名,队员根据灾情配置,例如儿童精神科医生或老年精神科医生。有灾难危机干预的成员优先入选。有条件的单位建议指派一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的联系。医疗队至少两人,尽量避免单人行动。 二、心理危机干预队出发前的准备 1、了解灾区基本情况。灾难类型,伤亡人数、包括道路、天气、通讯和物资供应等;了解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等。 2、复习本次灾难引起的主要躯体损伤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和技术,例如骨折伤员的制动搬运、创伤止血等。 3、确定干预地点,准备交通地图。 4、初步估计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5、制定初步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 6、编制、印刷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工具和相关宣传资料 7、联络、了解需要干预的社区、医院以及住院受伤人员、死难者及家属分布和安置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流程和路线。 8、干预团队食宿安排,干预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准备等。 9、外援的医疗队在到达灾区之后,最好与当地的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进行联合工作,对没有危机干预经验的当地精神科人员进行紧急的危机干预知识培训,扩大人力资源。

灾难心理学与灾后心理救援答案

在葬礼上不能哭的人是不孝的。当我处理事情时,那些愤怒和攻击的人都在找借口找麻烦。过一段时间,我不会对亲友去世的悲剧有太多的感触。悼念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适应期、回避期、对抗期、灾后精神病理学,灾害生态与团队选择确定1[判断问题](1分)灾民不应参与救灾过程()错误2[多选题](2分)灾难发生后立即与灾民打交道应怎么办?告诉受害人“没事”,然后和受害人开玩笑缓解气氛3[单选题](2分)什么时候是急性创伤干预的恐慌期?创伤后3天心理急救:组织实施“判断题”(1分),灾后急救必须在24小时内处理好心理创伤;2[判断题](1分)受害人避免回忆现场,这是对人的保护。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3个“现实问题”(1分),灾后心理急救方法相同。错误4[对错](1分)对创伤没有反应的人可能会有更严重的心理创伤。目的提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短期和长期功能适应能力,增强群体团结和对早期反应(生理、心理、心理、心理)的反应,和行为)心理急救:准备1[选择题](2分)一般救灾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蜜月、悲伤、重建、幻灭和英雄主义(多项选择题)(2分)以下哪种症状是创伤的典型症状?以下哪种情况可以称为心理创伤?反复经历或极端

暴露于生命和死亡创伤事件的恶性细节。直接经历生死创伤事件。见证别人的生死创伤。了解亲密的家庭成员或亲密的朋友遭受过生死攸关的创伤事件。体验式急救中的心理急救方法?危机过后小心是正常的吗?对于3(多项选择题)(2分),在什么情况下受害人需要进一步的帮助?4~6周后,职业社会功能丧失的心理症状没有减轻,但心理症状明显加重。4【多选题】(2分),灾难发生后,我们应该如何与媒体合作?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提供信心,成为信息资源。1[多项选择题](2分)心理学家在救灾中能起到什么作用?社工、政府工作人员、危机干预者、心理咨询师2[选择题](1分):什么时候是最好的干预措施?灾后48小时,对受灾幸存者的家属、同事、朋友、后方救援人员等灾害心理援助3题(选择题)(2分),包括现场指挥、组织管理人员、志愿者等,受影响地区的相关人员和公众。灾害幸存者、一线救援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军人等政府官员在灾区工作。4【多选题】(2分)灾后心理援助主要采用哪些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如何评价灾后心理救援的效果?灾民社会功能的恢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社区和谐稳定的程度,受难者的主观感受,6[判断](1分),以及灾害心理救援的一些概念

(完整版)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2015-12-18 心理画 第一章 心理危机干预总论 一、灾难事件及其分类 1.灾难事件 对于那些突然发生、无法预料、不可控制,对财产、人的生命安全、心理安全以及肢体的完整性构成威胁并且产生强烈恐惧、无助、超出个体或整个社区应对能力的、大规模的天灾和人祸,我们称作为灾难事件。地震、海啸和洪水是常见的自然灾难,自然灾难对人的生活环境和财产的破坏力及其强大,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灾难中,幸存者不得不面对灾难带给身体和心灵靠自身能力无法抵御的极大创伤和危机。 2.灾发灾难事件分类 灾发灾难事件可以分为公共危机事件和个人危机事件两大类。 (1)公共危机事件 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台风等。 事故灾害,如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火灾、核辐射、环境污染等。 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食物安全、职业危害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如危机公共安全的刑事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等。 (2)个人危机事件 个人危机事件包括自杀、抢劫、性侵害、创业失败而破产、突然死亡、重大疾病等。 3.群体受害者分级 灾难的心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五级人群。第一、二级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一级受害者: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或死难者家属; 二级受害者:指现场目击者或幸存者; 三级受害者:指参与营救与救护的间接受害人员,主要是医生、护士、战士、警察等;四级受害者: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区域的其他人员,如居民、记者、二级受害者家属等(也包括参加心理援助的心理咨询师、政府官员、其他学校的学生); 五级受害者:指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人(主要是那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人); 举例:汶川地震灾区心理受害人群分级 第一级人群:地震灾难的直接幸存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 第二级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现场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120救护人员、其它救护人员)。第三级人群:从事救援或搜寻的非现场工作人员(后援)、帮助进行地震灾难后重建或康复工作的人员或志愿者。 第四级人群:受灾地区以外的社区成员,向受灾者提供物资与援助,对灾难的可能负有一定责任的组织。

智慧树知到《灾难心理学与灾后心理救援》

哀伤辅导 1【判断题】(2分) 在葬礼上哭不出来的人是因为不孝。 错 2【判断题】(2分) 哪些在办理后事时我感到愤怒和攻击的人都是借故闹事。 错 3【判断题】(2分) 一段时间后,我对这次亲友去世的悲剧就不会再有什么感觉了。错 4【多选题】(2分) 哀悼的阶段可以分为()。 适应阶段 回避阶段 面对阶段 灾难后心理病理学,灾难生态学和团队的筛选建立 1【判断题】(1分) 不应该让受灾者参与到救灾过程() 错 2【多选题】(2分) 灾难刚刚发生后,与受害者相处时不要做什么? 跟受灾者说“这件事情没什么” 跟受灾者开玩笑缓和气氛 3【单选题】(2分)

急性创伤干预的恐慌期是什么时候? 创伤事件发生3天后 心理急救:组织实施 1【判断题】(1分) 灾后急救必须要在24小时内处理心理创伤 错 2【判断题】(1分) 受灾者回避回忆现场,是人对自己的保护。 对 3【判断题】(1分) 对不同文化的人,灾后心理急救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错 4【判断题】(1分) 创伤后没有反应的人,可能有更严重的心理创伤。对 5【多选题】(1分) 急性创伤干预的目的() 增强短期、长期功能适应能力 早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 加强组内团结 处理早期反应(生理、心理、行为) 心理急救:准备工作 1【多选题】(2分)

灾难救援一般的过程分为几个时期? 蜜月期 悲伤期 重建期 幻灭期 英雄期 2【多选题】(2分) 下列那些症状是人经历创伤后会出现的特征性症状? 高度警觉 解离 重新体验 回避 3【多选题】(2分) 下列哪些情况可以称之为心理创伤? 反复经历或极端接触于生死创伤事件中的恶性细节中。 直接经历生死的创伤事件。 亲眼目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生死创伤事件。 获悉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或关系密切的朋友接触于生死创伤事件。亲身经历被性侵 灾难救援中的心理急救法 1【单选题】(2分) 安心团体需要在何时进行? 48小时之后 2【判断题】(1分)

灾难心理学与灾后心理救援

灾难心理学: 《灾难心理学》是2010年8月1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时勘。 内容简介 《灾难心理学》是我国第一部灾难心理学专著,系统地介绍了灾难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范式以及常用的心理诊断和干预技术;在探索社会安全心理学理论、社会预警系统和灾害预防方法学的基础上,讨论了灾难救援中政府、军队领导者和救援人员的胜任特征、紧急心理危机干预的指导原则;分析了灾难不同时期人们的心理行为特征,特别是孤儿、孤寡老人和伤残人员的心理救援方法,并对救援官兵、灾区干部、后勤保障人员、新闻记者和志愿者等救援群体的压力管理提出了建议;此外,还特别阐述了灾区重建中伤病员的心理关爱,灾区学校的心理辅导,以及企业恢复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灾难心理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的专业课和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政府、军队和企业等机构的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时勘博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教授,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研究,研究兴趣集中于领导行为及应急管理、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和EAP员工援助计划。 近年来,时勘博士提出的和谐社会中“健康型组织”(Healthy Organization)建设的构想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研究

成果在我国政府、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军队管理中,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者、科技人员、航天员和救援人员的选拔、培训、绩效评估和压力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时勘博士已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获得多项国家部委级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篇理论方法 第一章灾难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灾难心理学的概念 第二节灾难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第二章灾难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灾难心理学研究的系统观 第二节风险认知理论 第三节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四节压力管理理论 第五节抗逆力、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 第三章灾难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灾难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论 第二节质化研究方法 第三节问卷调查法 第四节心理测量方法

心理学资料汇集

心理学资料汇集 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诊断技能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量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心理咨询真实个案集 心理论文指导与优秀范文心理咨询师历年真题集心理咨询教学影片精选资料包括以下: 001、励志经典之《做你想做的人》word版 002、李天命经典之《思考三式VS三大盲潮》WORD版 003、催眠电子书之《催眠技巧大全》TXT版 004、隐喻成长故事《海鸥乔纳森》WORD版 005、《激发心灵的潜力》《唤醒心中的巨人》《一分钟巨人》 006、强烈推荐NLP系统参考版思维导图 007、洞察日本民族特性的《日本四书》WORD版 008、《成功精品贴贴贴一》电子书 009、灵修课件之《宽恕十二招》PPT版 010、催眠电子书之《丽天晓斐催眠实录》 011、NLP解读线索-观眼知心(一份来自台湾的资料) 012、心理电子书之《咨询者工作手册》WORD版 013、成功学电子书之《10只魔戒的力量》chm版 014、潜意识经典之作《墨菲文集》word版 015、《全力以赴-让进取战胜迷茫》CHM版 016、《身心合一》 017、致富学之《富爸爸丛书9本》txt版 018、《我们为什么生病》 019、瑜珈电子书之《愈瑜伽愈美丽》chm版 020、电脑垃圾清理超小软件 021、成功学之《安之研习会记录》CHM版 022、《NLP学院打包E书第一期》电子书隆重出炉啦 023、《NLP学院打包E书第二期》电子书面世了 024、《少有人走的路》CHM版电子书 025、《货币战争》电子书免费下载 026、心灵宝典,NLP的优质信念 027、NLP经典之《大脑操作手册》简体电子版 028、催眠电子书《让一切听你的》pdf版 029、《星座算命》电子书提供 030、心理学电子书之《心灵黑洞》exe版 031、某教练技术课程的PPT课件 032、分享《心理学故事》PDF版 033、催眠大师密训专业教程之《入门指导手册》 034、[分享]《亲子关系全面技巧》部分内容 035、催眠电子书之《秘藏超能催眠术》PDF版

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问答

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问答:如何与幸存者交谈 1、人在突然遇到巨大地震等灾害事件时,通常会出现什么样的身心应激(PTSD,包括情绪、行为等)反应? 这种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区别一下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正常的应激反应。现在心理学知识比较普及,很多人心理安全意识很强,于是就会有一种担心,把很多正常的应激反应认为是PTSD、“精神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的前兆,对此高度紧张,实际这是不必要的。 灾害事件结束之后,正常的应激反应包括: 情绪上:恐惧担心(害怕地震再次来临,或者有其它不幸的事降临在自己或家人身上)、迷茫无助(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觉得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悲伤(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悲痛难过)、内疚(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自己比别人幸运而感到罪恶)、愤怒(觉得上天对我不公平,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照顾)、失望和思念(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次地失望),等等 行为上:脑海里重复地闪现灾难发生时的画面、声音、气味;反复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眠,噩梦,易惊醒;没有安全感,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神经过敏”,等等。 需要再次强调,以上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 大部分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渐渐减弱,一般在一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像哀伤、思念这样的情绪可能会持续得更久,伴随我们几个月甚至几年,但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多影响。我们要学会带着我们的哀伤继续生活。 对于少数人,问题可能持续存在,如果出现第10题中列举的问题,而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则需要注意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看其是否罹患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或其他心理障碍。 2、在遇到灾难事件时,镇定和冷静是能做到的吗?如果保持镇定和冷静,会有什么样的作用? 经历重大灾难之后,出现恐惧、担心、悲伤、愤怒等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大多数人并不能在第一时间保持绝对的“镇定和冷静”。因此,不应当刻板地要求别人和自己保持镇定和冷静。 当然,若能在情绪反应出现之后,调整心态,恢复镇定和冷静,则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分析。 3、对于灾难中的幸存者、死难者家属以及救援人员,当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这些心理反应时,如何处理是不合适的? 不合适的处理包括: 1)“我得想办法,让自己别再这样下去。”——过于担心。因为自己有了某些心理反应(比如失眠、噩梦、强烈的惊恐和悲伤)而误将其当作“病态”,从而刻意地去试图压抑,反而对自己没有好处; (2)“我没事,我挺好的。”——隐藏感觉。更好的做法是试着把情绪讲出来,让周围的人一同分担; 3)“别哭了,我们不要难过了。”——阻止亲友的情感表达。事实上,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 4)“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忘掉?”——试图遗忘。其实伤痛的停留是正常的,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同去分担痛苦。 4、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及时获得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救助,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习的一些心理自助方法是什么? 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灾难发生后,尽速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重要的。以下就是一些简便的方法让我们

卫生部《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之四)

卫生部《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中新网5月20日电据卫生部网站消息,为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开展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卫生部现印发《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应在经过培训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 一、组织领导 (一)心理救援医疗队(包括防疫队,下同)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二)后期到达同一地点的心理救援医疗队或人员,应该在上述心理救援协调组的统一指挥、组织下开展工作。 (三)各心理救援协调组的工作,应及时与所在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沟通和协调,并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 二、干预基本原则 (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 (一)目的。 1.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 2.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 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 综合应用基本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 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 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心理危机干预

常见类型 心理反应 ①急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如下: 一是焦虑,病人感到紧张、忧虑、不安。严重者感到大祸临头,伴发植物神经症状,如眩晕、心悸、多汗、震颤、恶心和大小便频繁等,并可有交感神经系统亢进的体征,如血压升高、心 率加快、面色潮红或发白、多汗、皮肤发冷、面部及其他部位肌肉紧张等。 二是恐惧,病人对自身疾病,轻者感到担心和疑虑,重者惊恐不安。 三是抑郁,因心理压力可导致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往,不思饮食,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②慢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一是抑郁,多数心情抑郁沮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病人容易产生这类心理反应。可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二是性格改变,如总是责怪别人、责怪医生未精心治疗,埋怨家庭未尽心照料等,故意挑剔和常因小事勃然大怒。他们对躯体方面的微小变化颇为敏感,常提出过高的治疗或照顾要求,因此导致医患关系及家庭内人际关系紧张或恶化。干预原则为积极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以最大程度减轻其痛苦,选用药物时应考虑疾病的性质、所引起的问题,以及病人的抑郁、焦虑症状。以癌症为例,如疼痛可用吗啡,抑郁用抗抑郁药,焦虑用抗焦虑药处理。 恋爱破裂 失恋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懑情绪,有的可能采取自杀行动,或者把爱变成恨,采取攻击行为,攻击恋爱对象或所谓的第三者。干预原则为与当事者充分交

谈,指出恋爱和感情不能勉强,也不值得殉情,而且肯定还有机会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同样,对拟采取攻击行为的当事者,应防止其攻击行为。指出这种行为的犯罪性质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既要防止当事者自杀,也要阻止其鲁莽攻击行为。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劝告可使当事者顺利渡过危机期,危机期过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当事者可能认为对世界上的女人(或男人)都不可信,产生很坏的信念,但这不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而且随着时间的迁延会逐渐淡化。 婚姻障碍 夫妻的感情破裂,结局多是离婚,如果双方都能接受,不会引起危机,否则可能引起危机。 ①夫妻间暂时纠纷,如受当时情绪的影响使矛盾激化时,可能引发冲动行为,甚至凶杀。干预原则为暂时分居,等待双方冷静思考并接受适当的心理辅导后,帮助解决问题,防止以后类似问题的重演。 ②夫妻间长期纠纷,其原因包括彼此不信任、一方有外遇、受虐待、财产或经济纠纷等。这可以使双方(尤其是女方)产生头痛、失眠、食欲和体重下降、疲乏、心烦、情绪低落等,严重者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干预原则为尽量调解双方矛盾,否则离婚是必然结局。对有自杀企图者应预防自杀,可给予适当药物改善睡眠、焦虑和抑郁情绪。 悲伤反应 与死者关系越密切的人,产生的悲伤反应也就越严重。亲人如果是猝死或是意外死亡,如突然死于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引起的悲伤反应最重。 ①急性反应:在听噩耗后陷于极度痛苦。严重者情感麻木或昏厥,也可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感,或痛不欲生呼天抢地地哭叫,或者处于极度的激动状态。干预原则为将昏厥者立即置于平卧位,如血压持续偏低,应静脉补液。处于情感麻木或严重激动不安者,应给予BZ使其进入睡眠。当居丧者醒后,应表示同情,营造支持性气氛,让居丧者采取符合逻辑的步骤,逐步减轻悲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