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

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
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

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有效推进公司标准化作业管理,夯实各项基础工作,细化过程管理,切实提高公司执行力和整体管理绩效,特制定本规定。

2 部门职责

各部门、各子公司:负责标准化内容的制订及执行。

运营管理部:负责标准化执行的监督。

集团办公室:负责标准化文件的汇总存档。

3 管理程序

3.1 标准化的涵义

3.1.1 标准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3.1.2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3.1.3 标准化的目的: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知识财富,可传承、可复制。

3.1.4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3.1.

4.1 技术储备:技术、经验积累的保存提升。

3.1.

4.2 提高效率:作业模式相对最佳,具有一致性,不会因人而异,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

3.1.

4.3 防止再发:避免低级错误的再次发生。

3.1.

4.4 教育训练:准确、不抽象、数量化、具体化、现实可操作。

3.2 标准化组织机构与职责

3.2.1 集团成立集团标准化工作组,下设集团管理部门标准化工作小组、各子公司标准化工作小组。各子公司标准化工作小组下设各部门标准化小组。

3.2.2 集团标准化工作组主要职责:统筹、指导、监督下辖工作小组关于标准化的修订及执行工作。

3.2.3 集团管理部门标准化工作小组主要职责:负责集团管理部门标准化修订工

作,召开各阶段修订会议,负责标准化修订、发行、培训、实施等工作。

3.2.4 子公司标准化工作小组主要职责:负责各子公司标准化修订工作,召开各阶段修订会议,负责标准化修订、发行、培训、实施等工作。

3.2.5 子公司各部门标准化小组主要职责:负责各部门范围内标准化汇编、修订、发行、培训、实施等工作,参加各阶段修订会议共同推进标准化工作。

3.3 标准化内容及制订原则

3.3.1 标准化内容

标准化内容包含岗位职责标准和岗位操作标准。

3.3.2 标准制订的原则

3.3.2.1 标准的制订须坚持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全员参与、广接地气的原则。既要确保实用性、可操作性,又要考虑前瞻性和指导性。

3.3.2.2 岗位职责标准的制订要突出关键指标3-5条,其他指标3-5条。指标选择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3.3.2.3 岗位操作标准的修订要充分考虑各岗位实际工作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求大同,存小异。

3.3.2.4 各部门、子公司根据管辖权限分层级各自负责,采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实施。

3.4 标准化作业程序

3.4.1 标准的制订

3.4.1.1 岗位职责标准的制订

各标准化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制订各部门所有人员的岗位职责标准。

3.4.1.2 岗位操作标准的制订

a) 各标准化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制订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岗位操作标准(泛指所有管理部门人员、子公司生产系统各部门班长及以上人员)。

b) 子公司生产系统各部门标准化小组负责组织制订部门各工序作业标准,作为部门员工的岗位操作标准。

c)集团拍摄的真人实景作业标准短片,经集团办公室审片确认后,发送至各子公司人事部门,由各人事部门负责督导各相关部门组织参与作业标准短片的学习和培训,作为履岗培训内容。

3.4.2 岗位的优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