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案(20201120114754)

跳水教案(20201120114754)
跳水教案(20201120114754)

(2)猴子的放肆和水手的哄笑激怒了孩子,( )引得

孩子爬上了桅杆去追猴子。

只要……就……即使……也……

(3) ( )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 )很难回转身来。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把船长

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

的时刻,_______________ 急中生智,命令儿子_____________ ,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

___________ 危为安。

【答案】

一、桅杆(w d w①一艘(sh O J s O J)放肆(sh i s i)

吓唬(h uhu )龇牙(z IC I)模仿(mom d)

二、撕嘶艘搜

三、1.顶艘顿只根条只支

2. (1)因为(2)因而(3)即使……也……

四、1.猴子孩子船长跳水孩子

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内容

二、 自由读文,了解起因 【出示课件3】

1. 第一自然段首先交代了什么?

2. 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

3. 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

4. 这段写了什么内容?

5. 指导朗读:注意认真体会描写猴子神态、动作的词 语。

6. 谈话过渡:这段话最后说“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 乐,因而

更加放肆起来。”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 看猴子能放肆到什么程度?

三、 继续读文,了解经过。

(一)了解故事的发展 【出示课件4】

1. 自由读第2、3自然段,了解从哪儿能看到“猴子 更加放肆起来”?

2. “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3. 课文多次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些语 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1) 学生交流找出的语句。【出示课件5】……水手 们又大笑起来……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2)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 发展的,教师小结。(水手们的哄笑,使孩子受到了 羞辱,孩子追猴子,故事进入高潮。)

4. 这段写了什么内容?(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爬上 桅杆去追猴子。)

5. 指导朗读:注意认真体会描写孩子和猴子神态、动 作的词语。

6. 谈话过渡:随着“猴子更加放肆起来”,故事继续 发展,给孩子带来了危险,故事进入了

高潮。我们继 续学习后面的课文,了解所发生的事情。 (二)感受故事的高潮 【出示课件6】

抓住重点词句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并使学 生知道水手取乐猴子 是故事的起因。

新课 教学

(33)

《跳水》教案

《跳水》教案 一、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跳水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那么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呢?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你一定会被紧张的情节所吸引,并且从中得到启迪。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发生在轮船上的故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 了桅杆顶端,孩子陷入困境。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1.读课文,学生字。 2.利用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注意区分:“气急了”、“气极了”。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一艘放肆胳膊海鸥瞄准 风平浪静摇摇晃晃 2.提出容易写错的字: 艘 3.说说难理解的词语: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五、再读课文

1.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件事情是怎样引起的? 2.根据问题给课文分段:课文讲了谁跳水?他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怎样? 学生可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这只猴子放肆起来,它摘走了孩子的帽子、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第二段(3、4自然段)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孩子被引到桅杆顶端,陷入绝境。 第三段(5、6自然段)在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沉着镇静,果断地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3.质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但教师的个人反思活动属于个体反思,由于受到自身素质、观察视角、知识与经验、 专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反思内容及程度均较低。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 《编码》教学反思一,欢迎大家参考。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 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六、作业 《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作文,学生从书中的插图当中已能初步感知桂林山水 之美。这一课重点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 特点。难点是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培养学生热爱大自 然的感情。在教学中我尝试着采用了紧扣作者思路,跟着作者一起游览的方法学习课文, 这样不但能有效地进行读的训练,而且使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通读全文 复习课文分段情况和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①这段写了什么内容?

跳水教案

《跳水》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跳水》是第八单元“舟船”中的第一篇课文,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跳水》中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源自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极大的人格魅力。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划分为四段,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品质。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船上的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难点:体会孩子的险境,通过分析船长的表现来学习船长机智果断的品质。

四、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小组合作交流 五、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激趣 《跳水》一课情节起伏跌宕,学生乐于学习。出示课题后,教师边描述边画板书(简笔画)。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入手,从情感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里面都有哪些角色?(让学生做批注) 学生在汇报的时候,引导学生按出场的顺序把角色说出来,同时教师板书: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同时板书) (二)直奔重点,抓“三笑”扣联系 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水手“三笑”的句 子。 1、找一笑——故事的起因。 学生在刚才的朗读中很快找到水手的第一次笑:也就是句子“一只猴子 在人群里钻来钻去,做出鬼脸,模仿人的样子,惹得大家直笑。”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这个笑”点出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让学生认识猴子与水手的联系(取乐——放肆)这是故事的起因。故事又是怎样发展的?猴子与孩子又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于是让学生: 2、读二笑——故事的发展。 出示句子“猴子跳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头上,很快地爬上桅杆,水手们都笑起来。”让学生读后讨论、理解:孩子为什么会生气,爬上桅杆追猴子。孩子爬上桅杆,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让学生在理解“一笑、二笑”的基础上体会三笑。 3、议“三笑”晓得水手、孩子与猴子的联系——故事的高潮 出示“水手们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的脸红了。”这第三次笑,使孩子强烈的自尊心受到挫伤,而猴子更加肆无忌惮,继续作怪样。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更”字,从中理解:(猴子越来越放肆,竟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7跳水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7跳水教案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环游、航行”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3.找出描写水手们的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4.说说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说说读了这个故事受到的启发。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跳水视频。 同学们,跳水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一种运动。我们观看奥运会跳水运动员的英姿,为他们喝彩,是不是某些同学也梦想着能成为一名为国争光的跳水运动员? 2.解题导入。 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如本文跳水的人是谁?为什么跳水?在哪里跳水?怎么跳水? 接下来,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学习第17课《跳水》。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桅杆(wéi gān)、吓唬(xià hu)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艘、肆、帽、桅”,并在黑板上示范。 (“艘”是左右结构,部首是“舟”,右部“叟”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竖、横撇、捺。 “肆”是左右结构,部首是“镸”,“镸”的笔顺是横、竖、横、横、横、撇折、点。“帽”是左右结构,右边是由“”和“目”组成的。 “桅”是左右结构,部首是“木”,右边是“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时所提的问题,自行找到相关答案。课文讲述了船长的儿子在一艘帆船上,爬上了桅杆的顶端,船长逼孩子跳水最终得救的故事。) 2.通读全文,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起因:水手拿猴子取乐。 经过:猴子抢孩子的帽子,并将帽子挂到桅杆顶端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结果: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水手拿猴子取乐→(孩子被猴子引上桅杆顶端)→(船长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四、拓展交流。

跳水教学设计

《跳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这是一项体育项目,在各种赛事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2.出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等。)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3.《跳水》是谁写的?你还知道什么?(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四)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电脑课件,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这些生字词你掌握了吗?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理解词语。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师生进行评议。 (二)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因为水手拿猴子取乐,所以猴子放肆;因为猴子放肆,所以去摘孩子帽子;因为帽子被摘,所以孩子去追猴子;谁能接着老师的话,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事情的过程介绍完整?(指名练说)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四、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跳水教案

《跳水》教学设计 通渭县碧玉教育学区新城小学党怀蕊【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不能单纯地强调某一方面,要在学生感悟文字所表达情感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所以本课时教学设计力求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思想,抓住课文重点词语、句段,通过朗读品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材与学情分析】 《跳水》是课改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一篇精读课文。是俄国着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发生在一艘大船上的故事:船长在危急关头,用开枪的办法强迫孩子跳到海里,使孩子绝处逢生。构思新奇,险象环生,高潮部分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就在孩子得救,我们释怀放松的同时,也进入了深深的思考。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本文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张弛有力,学生爱读。事件的发展过程学生也能够读明白,但事件中情节间的内在联系,船长不同于其他人的沉着镇

定、机智果断,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理解,同时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所以,我在教学中力求采用朗读、联系上下文,找想象点,抓重点词语、句段等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悟,联系上下文理解孩子当时所处的险境和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 2、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 3、学习本文的一些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 4、能用指定的关联词语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语、句段的意思,归纳出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知道本文的一些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船长品质,并能正确表达,谈所受到的启发。【教学流程】 整体把握,质疑探究,引入文本

跳水教案【《语文教案-跳水》】

跳水教案【《语文教案-跳水》】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3.熟读课文,能初步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并做简单批注。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起因课文第2自然的归属问题有争议,把它归为起因是因为猴子放肆起来的具体表现就是第2自然段讲的摘去了孩子的帽子,因而引发了后面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跳水》这篇课文里,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谁说说这个故事大致是怎样的?(指名简要说一说初读后的感知。)

(二)交流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读一读,再组成本课的词语,读一读。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写错的字。 吓唬应读xià hu 龇的读音zī 猴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 3.解释词语,(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醒悟:认识由模糊而变得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课文中指明白。悟,理解,明白。 失足:没有把握住。走路不小心而摔倒。 (三)学生投入地读书,理解文章的结构。 1.轻声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2.快速浏览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文章分段。然后交流。 板书:

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 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 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3.认真默读课文,把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画下来,并做简单的批注。 ①自读,批注。 ②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③在全班朗读句子,然后进行评读。

跳水 教案

第八单元:舟船 跳水 教学目标: 7个生字,正确读些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船长在危机面前沉着、冷静、果断的性格,学习他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方法。 教学准备: .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学习新课文《跳水》。(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引导学生看课题想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教师把大家提出的问题汇集起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例如:谁跳水?调试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生字,并在文中标出。同桌之间互读生字及生词。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2、讨论故事的主要内容。 3、找生回答,教师随之板书:猴子撕帽子孩子爬上桅杆。孩子走到横木上到危险。船长开 枪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四、巩固延伸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布置学生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合作探究,研读重点段落 教学过程: 二、合作探究,学习重点段落。 1、读课文,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2、投影显示: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教师叙述猴子“放肆起来”的原因,学生接着说“放肆”的结果。 学生叙述猴子“放肆起来的原因”,教师揭示“放肆”的结果。 用“显然”说一句话。 3、由于猴子的放肆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学生读相关的段落。 猴子是怎样都孩子的?(画出表示猴子动作的词语,然后读一读,体会体会,想一想是否可以用其他动词代替。) 投影出示: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它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同位讨论:只要一失足,结果会怎样;即使拿到了帽子,结果会怎样。

17.跳水 优秀教案

17 《跳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 4.抓住事物间的联系,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5.能找出描写水手的句子,知道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抓住事物间的联系,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1.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 2.能找出描写水手的句子,知道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图片引入:你知道这是什么体育活动吗?(跳水) 你们喜欢看跳水吗?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2.走近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作家。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课文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航:舟字上撇要短、下框窄长、中横稍向上提,亢字横稍长、弯钩的钩向上提。 帽:巾字下框窄小、中竖要长,上边日字扁宽,下边是目字要窄长、里边是两横。 逗:先写豆字、再写辶。豆字要窄、下横稍长,辶的横折折撇要窄、捺要长。 钩:左右匀称,钅的竖提不能连接上横,勾字横短折竖要长、注意里边别写错。 咧:列字是左右结构、上横要短、上撇短下撇要长,右边竖钩的竖要长。 鸥:区字右框短窄、里边的点稍长有力,鸟字横折钩要小、竖折折钩要长些。

小学语文《跳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跳水》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教学难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读课文,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初步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 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8课《跳水》,请大家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边叙述边板书课题: 从题入手让学生设疑,展开想象,使学生带着问题,带

着兴趣深入课文之中,由要我学自然变成我要学。 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 如:谁跳水?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是怎样的?等等。 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课文中的人、物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用符号表示出来。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 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事情发展的过程,初步认识事物是在相互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结束的。 谁来谈一谈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各是什么? 根据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讲帆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第二段: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赶猴子。第三段:讲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第四段: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 生字: 3、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4、形近字组词:

《跳水》教案-

跳水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①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③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讨论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显然因而放肆 (“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2.指导学习-3自然段 ①默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②讨论回答 3.讲读第4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险?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5-6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讨论思考题:船长看到危险情况是怎么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习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①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②孩子遇险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 ③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原因? ④这一天“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⑤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模仿”“风平浪静”造句

跳水校公开课教案

跳水 葛文瑰 一、导入 同学们在奥运会上,我国的跳水运动员为国家夺得了金牌,他们在空中翻滚、身轻如燕,最终潜入水中,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今天我们也要学习跳水,但这一次的跳水,却不能带给我们轻松的享受,它以惊心动魄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想学吗?齐读课题。 二、初读 自由读,想:这篇文章里面都有哪些角色?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检查生字。 指名读课文。 回答问题板书 三、精读 1、第一自然段 自己读,想:哪些情况和后面将要发生的危险故事有联系?把这些内容划出来。板书:放肆 过渡:水手消闲自在很轻松,人没事了,无事就容易生非。板书:无事生非是非悄悄降临,放肆的猴子开始戏弄起了孩子。 2、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想:猴子气孩子的时候,孩子是一种什么心理状态? 3、三四自然段 孩子居然被猴子戏弄了,孩子一定要争回这口气,他一步步去追猴子,也一步步走向危险。自己读三四段,想:孩子的情绪是怎么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孩子的处境是怎么一步一步越来越危险的? 屏幕出示段落,分析怎么从每一句话中体会出孩子处境的危险的。 看图进一步体会。 情况如此危急,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孩子不顾生命危险爬到了桅杆的顶端,那么孩子遇险是由那些原因形成的呢?板书:冲动 4、五六段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如果你在场,你怎样做? 那船长,孩子的父亲是怎样做得呢?自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看一看船长是怎样做的? 船长为什么用枪逼着孩子跳水?评价一下船长。板书:机智果断 这是一位机智、勇敢、果断的船长。谁想做一回船长,读读第五自然段,注意体会

船长当时的心情和口气。 孩子从高处跳下,速度很快,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40秒钟后水手把他救了上来。这短短的40秒,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很长了,为什么? 船长救了自己的儿子,如果当时孩子不敢跳水,他真会向自己的儿子开枪吗?他为什么有信心儿子会跳水?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了不起的船长吧。齐读第五段。 四、总结 说到这里,老师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那是一个秋天,一家三口去爬山游玩,坐索道时,绳索突然断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父母同时想到要救自己的孩子。在绳索快要落地的一瞬间,父母双双用手把孩子举了起来,孩子幸存活了下来,而她的父母却永远离开了她。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内心一定受到很大的震撼吧!当孩子在最危险的时候,父母都会想方设法救他们,能够使本无希望的事情发生转机,出现奇迹。同学们,孩子得救了。那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呢?大家可以想一想,说一说,也可以分小组演一演。 板书设计: 8 跳水 逗戏弄命令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追赶 跳水 无事生非放肆冲动机智果断 教学反思: 本课思路清晰,过渡连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比较自然。现总结一下不足的地方。在指导孩子处境危险的那一段时,应该让孩子多读,反复体会当时的紧迫。在交流有没有别的方法救孩子的时候,应该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发挥集体的智慧,那样会想出更多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来出现船长的方法,更显得可贵。最后安排让学生演一演,结果学生用了很长的时间排练,有的组为了谁演什么而浪费了很长时间。这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不要无事生非,不要冲动,而要机智果断。所以不必排演,流于形式了,直接让学生谈谈孩子得救后他们分别会怎样说即可。

17 跳水(教案)

17 跳水 文 本 分 析 《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得救。文中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源自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极大的人格魅力。故事蕴含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果断采取相应的行为。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来记叙,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教学这样的文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便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交流,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及其丰富的内涵,并学会阅读。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和生活阅历都有限,在语文学习中,很多时候是不可能直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孩子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的人格魅力上。 教 学 目 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重点理解“放肆、吓唬、哭笑不得”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3.抓住重点语句想象场景,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 4.分析船长的言谈举止,体会船长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性格特点,学 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 学 重 点 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 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 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弄清孩子一步步走上桅杆 顶端的横木上到最终得救的过 程。 教 学 难 点 1.把握船长这个典型 人物的典型性格,了解次要 人物水手在叙事中的作用。 2.感受故事的惊险,学 习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 方法。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1.会认“肆、桅、撕”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帽”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环游、航行、放肆”等词语。

跳水_教案

跳水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理解“风平浪静”、“哭笑不得”、“不知所措”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3.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师板书课题:跳水)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谁跳水?为什么跳?谁让他跳?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质疑能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能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翻开课本,自由朗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1)划出本课的生词,要求读准字音。 (2)把文章读通顺、读流利,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出示词语) (1)吓唬、放肆、瞄准(本课要求掌握的词,重点理解“放肆”。) (2)桅杆、横木、甲板、顶端、水手(需要学生理解的词语。)

3.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读后师生评议。(主要看是否读正确、读流利。) 4.这篇课文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逼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弄清楚几个人物的关系,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师:用怎样的方法能够清楚地表现出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提议可用图示法。) 5.根据图示简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作业布置】 收集有关形容情况紧急或处境危险的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1~4段,重点品读课文2~4自然段,体会猴子的放肆,孩子的尴尬、生气 (一)问题一: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了危险境地的? 1.请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第1~4自然段,用“——”画出有关句子。 要求:学生读书,做批注笔记。 (设计意图:学生写批注笔记,这样能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写写自己在读书时的看法,对理解课文有一定的帮助。) 2.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以下句子。 (1)“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光着头站在那里。猴子坐到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把帽子摘下来,用牙齿咬和爪子撕。它好像故意要让这孩子生气……”(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大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2)“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声叫喊,但是它撕得更凶了。”、“水手们笑得声音更大了,孩子的脸红了。”(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师:此时此刻,孩子心里想什么?(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放过它……)(3)“猴子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孩子气极了,不停地往上追。眼看就要爬到桅杆的顶端了,这时猴子把身子尽量伸直,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爬到桅杆的顶端,乱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猴子的放肆到了极点,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还做着怪样逗孩子。此时孩子被惹怒,气急了。) (4)“孩子气极了。他丢开桅杆,走上横木。” (设计意图: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景,感受当时紧张的气氛。)

《跳水》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跳水》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跳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跳水》教学设计——课题《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生潜能开发》研讨汇报课 教学目标: 1、总结全文,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2、根据作者的叙事方法,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基本方法; 3、在问题的讨论与解决中开发学生潜能。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树立安全行事的意识; 2、在阅读中学习记叙一件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思维训练:《金矿的故事》 二、每课一练。ppt----1 三、总结全文。ppt----2 (设想:这些问题让学生提出,然后大家解决。个别问题老师提出让大家讨论解决) 1、看板书,口述课文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的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处的横木上,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紧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果断地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3、选择:《跳水》一文的主要人物是: a水手b孩子c船长d猴子(并回答为什么?) 4、你认为船长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突出什么?)(动作、语言模仿体会) 经验丰富、机智、冷静、沉着、果断 5、学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平时不乱开玩笑;开玩笑不过分;做事考虑后果、不任性;遇事沉着、冷静,采取最合适的方法;不做危险的事;解决困难需要大家帮忙…… 四、阅读与写作指导ppt----3 1、填空:课文是按顺序写的。 2、思考: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特征是什么?(时间顺序、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就怎么写、按“开头—经过—结尾”的顺序写) 3、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问题:开头是?结尾是?中间就是经过。把这么长的内容用两个字就可以代替,是不是有点简单了——发展与高潮) 4、指导分段: 第一段(第1小节):讲轮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起因 第二段(第2~3节):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发展 第三段(第4~7小节);讲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了生命危险。高潮第四段(第8~9小节):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来。结果 5、写作方法指导: 写事的文章应该注意很有条理的写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事情的发展与高潮,事情的结果,这样,老师就会在你的作文批语中写到:叙事有条理、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五、课堂巩固请闭眼回忆: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听课文朗读,回味: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体会课文的写作顺序;体会船长的处理事情的果断; 3、进一步品味、欣赏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跳水》。 附:板书设计 注:在“他山之石”栏内,有一篇相关的说课材料。

《跳水》参考教案(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跳水》参考教案(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 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 的思想方法。 (二)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内容。 (三)学习课文内容,练习用“模仿”、“显然”造句。 (四)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发展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 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跳水》一文是谁写的吗? (他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他的一 生写了许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跳水》这篇文章是托尔斯泰为我们小朋友写

的,故事内容惊心动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学习第一段。 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作者 在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作者首先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人物:水手们和猴子;起因:大家取乐猴子,猴子放肆起来。) 什么是放肆?从哪儿知道它放肆起来? (放肆的意思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 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 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显然”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 (显然是非常明显的意思。它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们拿猴子取乐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请同学 到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来。 同学齐读第一段,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归纳板书,在风平浪静的环境中,人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 (三)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越来越放肆? 读完以后用“△”标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用直线画出

17 跳水 教案

17跳水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方法。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跳水 2.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据学生回答,板书:

谁?在哪里跳?为什么跳?怎么跳?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以上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能找到哪些答案。 2.交流汇报。 三、理解课文,尝试分段。 1.课件播放课文的动画片,学生欣赏故事。 2.学生欣赏后,提问:谁能用一个词形容看故事时的心情?(据学生回答,板书:惊险) 3.故事中最惊险的部分在哪?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一惊险场景? 4.指名朗读4~6自然段,互相评议。 5.此时的孩子站在最高的一根横木上,摇摇欲坠,情况十分危急!大家能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6.故事写到这儿,就达到了——高潮。(板书:高潮) 7.这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所有人都迫切想知道什么?(板书:怎么办?结果?) 8.怎么办?结果怎样?孩子得救了吗?是谁救了他?(板书:船长) 9.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10.谁自告奋勇把第5~6自然段读一遍? 学生读后,全班进行评议。 11.孩子安全获救,你们的心情怎样?船上的人呢?在所有人当

中,谁最高兴?为什么? 12.当儿子转危为安,作为船长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谁能告诉他呢?(指名回答) 13.哪几个自然段详细地描写事情发展的经过?(板书:经过) 请男生齐读2~6自然段。 14.猴子为什么会摘孩子的帽子呢?(指名回答并板书:水手取乐) 15.师指板书总结:因为水手拿猴子取乐,所以猴子放肆;因为猴子放肆,所以去摘孩子帽子;因为帽子被摘,所以孩子去追猴子……谁能接着老师的话,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事情的过程介绍完整?(指名练说并板书:命令得救) 16.从老师的板书,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请大家拿出笔来,就按这个顺序,在课文中把段落划分出来。 四、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己认真阅读,解决了心中的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分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在了解故事发展过程的同时,顺利地给课文分了段。其实,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有很多,下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共同探讨其他的分段方法。 第二课时 一、体会情感,评价人物。 1.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了具

跳水教案教学设计_1

跳水教案教学设计 《跳水》(部编小语第10册)一文以"风平浪静"这个"因"和孩子跳水得救这个"果"展开故事情节,缘因溯果,环环叠联,读来扣人心弦。本文是按以下因果关系具体有序地进行叙述的:(因为)风平浪静,(所以)水手们才有可能到甲板上逗猴子玩耍。 (因为)水手们逗猴子玩,(所以)猴子得意,去摘孩子的帽子并爬上桅杆用爪子、牙齿撕咬帽子。 (因为)猴子摘帽子、撕咬帽子,孩子生气,(所以)就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 (因为)孩子大喊大叫,(所以)猴子撕得更凶了。 (因为)猴子撕得更凶了。(所以)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因为)猴子撕得更凶了,水手们又笑得欢。(所以)孩子更加生气了,他脱掉上衣,爬上桅杆追猴子。 (因为)风平浪静,船身平稳,桅杆摆动幅度小,水手们又把注意力集中在猴子身上,把孩子爬上桅杆有危险给忘了,没有及时制止,(所以)使得孩子才有可能爬上桅杆。 (因为)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夺帽子,(所以)猴子又往上爬。 (因为)孩子又往上爬,(所以)猴子更加得意,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并把帽子挂在最高横木的一端。

(因为)猴子这样逗孩子,把帽子挂在最高横木的一端,坐上桅杆顶端做怪模样,(所以)孩子气极了,双手放开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取帽子。 (因为)水手们看见孩子摇摇晃晃走上横木取帽子,(所以)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因为)孩子听到了叫声,往下一望,害怕了,(所以)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因为)船长用枪逼着,(所以)孩子跳到了水里,被水手安全救上甲板。 把文中的这些因果关系一一疏理,我们便会明白:叙事时,把人、物、环境以及事态发展变化等要素密切联系起来,具体有序地叙述,可以增强表达效果。你想写出感人的文章吗?不妨用本课的写作方法试一试。

跳水教案(20201120114754)

(2)猴子的放肆和水手的哄笑激怒了孩子,( )引得

孩子爬上了桅杆去追猴子。 只要……就……即使……也…… (3) ( )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 )很难回转身来。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把船长 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 的时刻,_______________ 急中生智,命令儿子_____________ ,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 ___________ 危为安。 【答案】 一、桅杆(w d w①一艘(sh O J s O J)放肆(sh i s i) 吓唬(h uhu )龇牙(z IC I)模仿(mom d) 二、撕嘶艘搜 三、1.顶艘顿只根条只支 2. (1)因为(2)因而(3)即使……也…… 四、1.猴子孩子船长跳水孩子

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内容 二、 自由读文,了解起因 【出示课件3】 1. 第一自然段首先交代了什么? 2. 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 3. 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 4. 这段写了什么内容? 5. 指导朗读:注意认真体会描写猴子神态、动作的词 语。 6. 谈话过渡:这段话最后说“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 乐,因而 更加放肆起来。”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 看猴子能放肆到什么程度? 三、 继续读文,了解经过。 (一)了解故事的发展 【出示课件4】 1. 自由读第2、3自然段,了解从哪儿能看到“猴子 更加放肆起来”? 2. “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3. 课文多次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些语 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1) 学生交流找出的语句。【出示课件5】……水手 们又大笑起来……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2)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 发展的,教师小结。(水手们的哄笑,使孩子受到了 羞辱,孩子追猴子,故事进入高潮。) 4. 这段写了什么内容?(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爬上 桅杆去追猴子。) 5. 指导朗读:注意认真体会描写孩子和猴子神态、动 作的词语。 6. 谈话过渡:随着“猴子更加放肆起来”,故事继续 发展,给孩子带来了危险,故事进入了 高潮。我们继 续学习后面的课文,了解所发生的事情。 (二)感受故事的高潮 【出示课件6】 抓住重点词句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并使学 生知道水手取乐猴子 是故事的起因。 新课 教学 (33) 分

跳水--教案

《跳水》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跳水》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3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使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涵着这样的道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为。课文叙事清楚,情节紧张。按事情的发展变化,可以分四部分来理解,也可以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分析。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肆、桅”等7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艘、航”等1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风平浪静、显然、放肆、龇牙咧嘴、桅杆、心惊胆战”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课文的层次。 3.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和人们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体会孩子当时的危险处境 教学难点 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跳水是中国体育运动项目的强项之一,但是在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跳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让我们走进小说《跳水》。 2.教师板书课题——跳水,学生齐读课题。 二、预习检测 1.介绍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等。 列宁对他的评价是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高尔基对他的评价是“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2)重点字指导。 艘:注意右边部分是“叟”,有一竖。 肆:注意右下部分有两横。 (3)多音字学习。 (4)词语解释。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只顽皮的猴子在船上蹦来蹦去,成为了水手们的笑料。它越发放肆,摘掉了船长儿子的帽子,爬上了桅杆,孩子恼羞成怒,追了上去,一直到了桅杆顶上的横木上。他虽然取得了帽子,但也把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一失足就会摔到甲板上,落个粉身碎骨,即使不失足,也难以转身走回。在场所有人都提心吊胆,为孩子处境担忧。孩子的父亲——船长用枪“逼”着孩子跳水。最后,孩子得救了。 2.在课文中标画出故事中有哪些角色,简单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3.理清文章脉络。 (1)第一部分(1):讲帆船上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一只猴子十分放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