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双体系建设合同2017.414

技术服务合同书

委托方:

受托方:

签订地点:

职业病危害检测、双体系建设技术服务合同书

甲方:

地址:

电话:联系人:

乙方:

地址:

电话:联系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技术服务合同的规定及相关法规要求,在真实、充分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经友好协商,双方就

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技术服务事宜达成以下协议,双方共同遵守。

一、服务内容、形式和要求

1、合同内容:甲方委托乙方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导手册》(鲁安监发〔2016〕46号)、《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以及甲方要求,完成检测及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相应工作,并支付相应的技术服务报酬。

本合同约定完成的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2、服务方式:乙方将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方式对甲方职业卫生情况进行调查、检测:历史数据搜集、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检查表分析、现场检测、实验室化验等。

3、服务要求:乙方根据约定项目工作的需要,科学、公正和合法地自主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乙方应保证服务工作的有效性,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存在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分类、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分级,提出分级管控及隐患整改建议,并形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名册》、《职业病隐患名册》。

二、协作事项

1、在协议生效后,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与项目相关的资料,并确保所提供材料的准确性:如项目设计资料、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设备布局图、原辅材料清单、设备清单、职业病防护设施清单、劳动制度及岗位定员、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职业健康检查资料、个人防护用品发放记录、职业病防治管理资料等。

2、甲方应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并积极协助乙方开展与项目相关的各项工作。为了使检测、分级工作进展顺利,乙方须到现场调研所需资料。

三、费用及支付方式

1、本合同约定项目总费用为元人民币,大写为人民币元整。

2.支付方式:协议签订后,去现场开展工作之前,甲方向乙方支付总费用的50%作为该项目的启动资金;相关报告完成前5天内甲方向乙方付清全部费用。乙方开户信息如下:

账户名称:

汇款银行:

银行账号:

四、时间安排

经双方商定,在甲方提供满足检测的基本条件和资料后 30 个工作日内,乙方按要求完成本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名册》、《职业病隐患名册》的编写;最终将 3 份正式报告交付甲方。

五、其它事项

1、因乙方原因导致报告未能通过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审查的,乙方应负责报告的修改完善,直至通过审查为止,因此产生的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因甲方原因,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报告返工或延时的,时间顺延。

2、甲方未能按约定时间支付服务费用的,应在协议金额的基础上按每日5‰的比例给予乙方经济补偿。

3、未经对方书面许可,甲乙双方均不得将对方提供的资料数据、工艺流程、经营方式、分级方法、分级管控报告等材料提供给除法律法规有要求的第三方;如有违犯,泄密方应承担责任并赔偿由此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六、争议的解决办法

因履行本协议发生的一切争议,或协议中未涉及到的事宜,双方首先应开展平等协商或调解。双方不愿意协商、调解或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通过仲裁或诉讼渠道人民法院解决。

七、合同变更和解除

1、本合同的变更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予以变更。

2、出现下列情形,致使本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可以解除本合同:

1)由于发生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本合同的;

2)双方协商同意解除本合同的。

八、本合同一式贰份,甲方壹份,乙方壹份。

九、本合同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合同履行完毕后自动终止。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法定或委托人(签字):法定或委托人(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双体系培训试题有答案

双体系培训试题有 答案

青岛一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教育培训考试题 单位:姓名:岗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40分,不填或填错不得分) 1.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作业部位等总称。 2. 风险分级是指经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3. 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人)、(机)、(物)和(环境)。 4.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5.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6. 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7. 隐患排查是指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它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 8双体系是指(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 9、风险分为几级管控(四级) 10、隐患分为(生产现场类隐患)(基础管理类)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20分,在括号中用√或×标出) 1.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2. 安全检查表(SCL )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3.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均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D 值越小,说明被评价系统的危险性越大。(×) 5. 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6. 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的过程。(×)

双体系培训教育计划

山东博兴县大港彩钢板有限公司“两个体系建设”培训计划表

日期:姓名:岗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B.车间、班组、岗位 C.班组、岗位 2、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标准和清单。 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领导带班 3、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的核心。 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 4、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A.物理实体 B.车间 C.班组 5、危险源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 A.危险源 B.作业行为 C.隐患 6、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二部分。A.作业环境的状态B.高空作业C.动火作业 7、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评价法。A.班前会B.班后会C.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8、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A.红色 B.黑色C.白色 9、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A.班前会教育B.消除或减弱危害C.操作规程 10、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 A.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B.班前会 C.班后会 二、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计50分) ()1、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3、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4、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5、将识别的危险源按照风险矩阵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级,将所有危险源按风险度分为I、II、III级。 ()6、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可以不负责管控。 ()7、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控制、个体防护控制、管理(行政)控制、工程控制四个方面。 ()8、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9、应急控制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10、以生产工艺过程为主线进行危险源识别可选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法”

最新职业卫生双体系试题及答案

职业卫生“两体系”培训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24分)。 1.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 设施、 部位 、 场所 和 区域 ,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 作业活动 ,或以上两者的结合。 2. 排查风险点 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 风险等级 ,采取不同 控制措施 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 3.不同的风险评价方法对风险的分级不完全一致,我省拟对风险分为“ 红 、 橙 、 黄 、 蓝 ”四级( 红 色最高)。 4.化学物作业分级指数G= W D ×W B ×W L 式中: G-分级指数 W D -化学物 危害程度 的权重数 W B -工作场所化学物 职业接触比值 的权重数 W L -劳动者 体力劳动强度 的权重数 二、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多选每题5分,共26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的是( C ) A 、应采取用人单位为主导的工作机制 B 、应遵循用人单位自主建设为主的工作模式 C 、应结合物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一致的方式 D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应严格遵守相关检测规范的要求 2、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步骤包括( ABCD )多选 A 、基础资料准备 B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C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D 、分级管控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采用的方法的是( D ) A 、工程分析法 B 、经验对照法 C 、检测检验法 D 、类比推理法 4、参照GBZ/T 229.1的规定,产生性粉尘作业分级指数计算公式为 G=W M ×W B ×W L ,公式中G 指的是( A ) A 、分级指数 B 、风险值 C 、危害程度 D 、比值的权重数 5、根据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数值,属于较大风险类别的是( C ) A 、T=0 B 、T=5 C 、T=15 D 、T=40 6、根据产生性粉尘作业分级指数,属于轻度危害的是( C ) A 、G=20 B 、G=12 C 、G=4 D 、G=0 7、风险管控措施的类别包括( ABCD ) 多选 A 、工程技术措施 B 、个体防护措施 C 、管理措施 D 、培训教育措施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噪声的工程管控措施的是( C ) A 、选用低噪声设备、低噪声材料、低噪声工艺 B 、噪声较大的设备应尽量将噪声源与操作人员隔开 C 、具有生产性噪声的设备与员工操作时设置在同一地点 D 、阻尼材料减振 9、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 A )。 A 、基础 B 、要点 C 、根本 D 、核心 单位: 姓名: 成绩:

双体系培训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体系建设 一、目标任务 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公司范围内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对辨识的风险点实施分级管控,并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排查,及时治理消除事故隐患,针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闭环管理,提高公司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及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公司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二、组织机构 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加快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公司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组员:各单位负责人) 三、工作方法及步骤 1.排查风险点。公司广泛发动各科室车间员工,全方位、全过程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生产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系统、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施工场所、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2.确定风险等级。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先确定风险类别(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坍塌、坠落等危险因素和高温、粉尘、有毒物质等有害因素),然后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1、2、3、4级(1级最危险,依次降低)。 3.明确管控措施。公司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部门、车间、班组),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

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 4.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公司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 5.排查消除隐患。公司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明确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 6.加强应急管理。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编制应急预案,并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要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重点岗位制定现场处置方案,每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经常性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互救、避险逃生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考核。 7.防控职业危害。公司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明示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作业现场配备职业危害防护装备,定期检查更新。依法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防护用品用具,监督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定期组织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现状评价,切实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最新双体系培训试题(有答案)

青岛一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教育培训考试题 单位:姓名:岗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40分,不填或填错不得分) 1.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作业部位等总称。 2. 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3. 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人)、(机)、(物)和(环境)。 4.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5.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6. 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7. 隐患排查是指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 8双体系是指(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 9、风险分为几级管控(四级) 10、隐患分为(生产现场类隐患)(基础管理类) 二、判断题(每题2分, 共20分,在括号中用√或×标出) 1.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是一种定量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 2. 安全检查表(SCL )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 3.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均是半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中的D 值越小,说明被评价系统的危险性越大。(×) 5. 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6. 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的过程。(×) 7.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的过程。(×,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8. 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风险是危险源的载体,没有风险就没有危险源。(×) 9. 风险分级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 10.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不必管控,但必须落实具体措施。(×) 三、单选题(每题2分, 共10分)

双体系培训

双体系培训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体系建设 一、目标任务 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公司范围内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对辨识的风险点实施分级管控,并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排查,及时治理消除事故隐患,针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闭环管理,提高公司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及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公司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二、组织机构 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加快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公司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组员:各单位负责人) 三、工作方法及步骤 1.排查风险点。公司广泛发动各科室车间员工,全方位、全过程排查本单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生产系统、设备设施、输送系统、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施工场所、安全管理等

方面存在的风险。 2.确定风险等级。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先确定风险类别(泄漏、火灾、爆炸、中毒、坍塌、坠落等危险因素和高温、粉尘、有毒物质等有害因素),然后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1、2、3、4级(1级最危险,依次降低)。 3.明确管控措施。公司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公司、部门、车间、班组),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 4.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公司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理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