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一轮专题复习人教版本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检测题(含答案)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95—1997年统计的世界和部分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数据表
材料二:下图是肯尼亚区域图和内罗毕(1.3°S,36.7°E,海拔1798m)气候资料(单位:温度℃ 降水mm)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形成春运“变卦”城市的直接原因是
A.服务业少,接待能力弱B.交通枢纽,运行车次多
C.天气多变,车次变动大D.路况复杂,调度管理难
14.为减少春运回家“困难”城市,广西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②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③推进房地产开发④增加高铁线路和车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如果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同一地区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口增长过程,按照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
C.丙—丁—乙—甲D.乙—丙—甲—丁
10.若该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地区或者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则最有可能表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人口的变化》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是( )
①传统观念的影响 ②医疗技术手段的提高 ③生活水平的提高 ④人为控制遗传基因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下图为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英国现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阶段
A.(1)B.(2)向(3)过渡
28.(1)德国、韩国、肯尼亚
(2)西南部位于赤道附近,降水丰富;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城市众多,交通便利。
2020届高考人教版本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

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4小题)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
1.“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 .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 .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 .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低生育率陷阱是指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总和生育率为1.5,即每个妇女生育1.5个孩子)以下,由于价值观的转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生育率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能逆转。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出生人口和生育率统计图”。
完成下列各题。
2.我国的生育率现状将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有( ) A . 社会抚养压力减轻 B . 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C .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D . 就业压力增大3.下图是“我国某省自1949年以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示意图”,其中Ⅲ阶段为预测段。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对图中人口自然增长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Ⅲ阶段人口数量大于Ⅲ阶段人口数量B . Ⅲ阶段人口数量持续下降C . Ⅲ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口老龄化D . 各阶段均出现劳动力不足现象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回答下列各题。
4.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 . 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C . 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D . 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下列各题。
5.关于外来常住人口的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对城市发展影响不大B . 外来常住人口的文化素质大大提升了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C .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实现“健康城市”模式的主要方式D . 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2020级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变化》考试测试卷

第一单元《人口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下图为“中国、日本和韩国百年人口负担系数比较图”。
[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0岁人口数)×100%]。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
据图可知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A. 1970年左右B. 1990年左右C. 2010年左右D. 2030年左右下图中甲为“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乙为“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A. ④B. ④C. ④D. ④下图是“澳大利亚1~5年人口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3.关于澳大利亚人口增长,说法正确的是()A.该时段人口机械增长率的变化与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基本吻合B.该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与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基本吻合C.目前人口自然增长模式为“高-低-高”模式D. 2014年3月国际移民人口数量为本土人口数量的2倍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两题。
4.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A. ④B. ④C. ④D. ④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5.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④地势高,气候寒冷④生态环境脆弱④自然资源丰富④土地生产潜力小A. ④④④B. ④④④C. ④④④D. ④④④读下面两幅“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6.对图乙中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国属老年型年龄结构B. B国属年轻型年龄结构C. B国15~64岁人口比重小于A国D. B国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短缺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
读图,回答下列各两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下列各题。
14.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
A.0.775%B.0.675%
C.0.885%D.0.95%
15.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吨标准煤/万元)
约0.6
约0.24
(1)维多利亚州人口密度为澳大利亚最高,主要原因为。近年来该州人口年增长率高的原因是。
(2)与维多利亚州相比,简要分析我国沿海省区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3)目前与维多利亚州相比,江苏省单位产值能耗较髙,请你为江苏省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出一些建议。
经济迅速发展B.医疗条件改善
C.计划生育实行D.人们观念更新
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问题。
12.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3.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
材料二:下图为澳大利亚及维多利亚州的位置和相关信息图
材料三:表为江苏和维多利亚州相关统计资料
江苏省
维多利亚州
面积(万平方千米)
10.26
23.76
人口数量(万)
7939
58 0
近几年人口年增长率
0.25%
1.53%
年降水量(mm)
1000
660
一二三产业的比重
6:49:45
3:29:68
万元生产总值(GDP)能耗
A.资源B.科技水平
C.消费水平D.对外开放程度
高二一轮复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二测试题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完美解析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选择题 ,自学自测〔12〕1.下左图为“北京城市化及三类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变化统计图〞 ,下右图为“北京市外来人口统计图〞 ,北京的城市化水平、原因及开展〔〕A. 不能再提高城市化水平 ,第三产业要向现代效劳业转变B. 外来人口主要在郊区 ,城市化水平与外来人口的迁入无关C. 城市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增长一致 ,因此只受第三产业的影响D. 城市化水平受第一产业转化的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推动D试题分析:据图可知:北京市的城市化水平接近80% ,还有上升空间 ,第三产业本来主要包括效劳业 ,所以A 错;第一、二产业比重在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在上升 ,城市化水平也在上升中 ,说明城市化水平与外来人口的迁入有关 ,B错;城市化水平与第三产业增长一致 ,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 ,因此受第二、三产业的影响所以C错;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第一产业转化的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推动 ,所以 D正确。
考点:城市化的概念2019 年是我国放开二胎的第二个年头 ,国家××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 ,比2019年减少了63万人 ,人口出生率同比下降了0.52% ,只有12.43%。
如图示意我国1974年到1994年的人口增长率与20年后1994年到2019年的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据此完成以下题。
2.如图中人口与经济开展之间的关系是A. 人口与经济开展呈现出同步变化B. 经济开展变化与人口变化关系不大C. 经济开展变化滞后人口变化20年D. 人口变化与经济开展变化星负相关3.出现图示变化关系的主要因素是A. 人口年龄构成B. 人口性别构成C. 就业人口年龄D. 老年人口比重4.针对材料中出现的人口问题 ,当前采取的措施最有可能是A. 大力开展经济B. 调整生育政策C. 实行晚婚晚育D. 禁止人口迁移【小题1】C【小题2】C【小题3】B此题考查经济开展与人口变化的特点的判读。
2020届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人口状况及流动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影响我国不同地区人口环境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A.东北地区—水力资源B.东部地区—气候资源C.中部地区—矿产资源D.西部地区—水资源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内平均每千名育龄妇女所生孩子数。
下图是“我国不同年代生育率分布的盒形图”,盒内的分隔线为中位数,线段向上至最大值,向下至最小值。
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2.影响我国生育率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生育观念B.人口受教育水平C.人口老龄化D.国家人口政策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3.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770年前由于出生率太低,人口增长缓慢B. 1770年到1950年间,由于欧美国家出生率提高,人口增长加快C. 1950年到1999年,由于发展中国家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大D. 1999年到2011年,世界人口出生率继续提高,人口增长迅猛读某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几题。
4.该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A. 1950B. 1963C. 1990D. 2010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伊拉克发动大规模战争,他们解释:目的是要帮助伊拉克建立自由、民主的国家,从而使该国政治、社会稳定,生活条件优越。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伊拉克社会混乱,经济倒退,约有八分之一的人口处于逃难和流离失所状态,导致中东地区出现了近五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5.迁往其他国家的难民会对被迁入国家产生一定的影响,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难民的迁入会对该国的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B.难民可以创造一定财富,会大大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C.难民的安定需要一定的扶持,这样会增加被迁入国的负担D.对于难民的管理,会有困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 129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率为6.93‰。
2020年地理人教版本高中必修2第1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卷详解

第1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山西平遥古城是我国首批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城市,目前人口达45 000多人。
但是为保护古城,专家计算它最多容纳20 000人。
因此有一半以上的人需要迁走。
据此回答下题。
山西平遥古城人口外迁,属于( ) A . 人口流动 B . 环境移民C . 人口迁移D . 外籍劳工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由图可知,今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将( ) A . 基本持平 B . 差距继续扩大C . 差距有所减小D . 变化不大3.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万人/年)。
据此完成下题。
表中反映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 ) A . 从北半球向南半球 B . 从人口密集区向人口稀少区C .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D . 从气候寒冷国家向温暖国家读“粤、苏、贵、桂四省区2010年和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图”,完成下列两题。
4.据图判断,今后我国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 ①城镇 ①农村 ①经济发达省份 ①经济欠发达省份 A . ①① B . ①①C . ①①D . ①①著名学者邦奇等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创建了人类大陆图。
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口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口密集区称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分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南亚大陆、欧洲大陆、北美东部大陆。
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
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5.①大陆与①大陆( ) A . 人口都以自然增长为主 B . 人口都以机械增长为主C . ①大陆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①大陆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D . ①大陆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①大陆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以下两题。
6.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 . ①、①、① B . ①、①、①C . ①、①、①D . ①、①、①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19.该国可能是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②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C.③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最低
D.③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最高
20.与图中③阶段增长模式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在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拉丁美洲
李白将乡愁寄予一轮明月,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席慕容认为乡愁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阿塔卡马沙漠的自然环境特征。 (2)从大气运动角度,简析阿塔卡马沙漠降水稀少的可能原因。 (3)推测中央山谷边缘及内部都没有成片大面积风成沙丘分布的原因。 (4)结合阿塔卡马沙漠的自然环境特征推断其社会经济价值。
参考答案
1.D 2.B 3. C 4. A 5. D
B.城市生活成本高
C.城市住房过度紧张
D.城市人口数量过多
7.我国沿海地区半城市化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主要原因是
A.沿海地区城市户籍人口比重大
B.中西部地区无城乡差别
C.沿海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发达
D.中西部地区城市户籍人口比重小
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a、b 区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分别属于 ( )
C.②③
D.②④
28.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二、综合题 29.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推断甲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说明甲国 A、D 两城市,分别在一月和七月出现降水差异的原因。 30.某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率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变化》考试测试卷

第一章《人口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我国0至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82年的33.6%下降到2007年的19.4%,15至64岁人口比重从61.5%上升到72.5%,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从4.9%上升到8.1%。
老年抚养比上升速度远低于少儿抚养比下降速度,总抚养比呈下降趋势。
据此回答以下三题。
1.图中能反映2007年我国人口比重的是 ()A.甲B.乙C.丙D.丁读“全球人口增长和谷物增长图”,完成下列三题。
2.该图反映当前世界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A.人口老龄化严重B.人口增长过慢C.人口增长过快D.人口性别比失衡读“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分布和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统计图”,完成下列两题。
3.农村劳动力迁移率上升的主导因素是()A.农村产业结构调整B.城乡经济收入差异较大C.交通条件改善D.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4.若图中a、b、c分别表示0~15岁、15~65岁、>65岁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来将面临巨大人口压力的是③B.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可能是③C.未来将面临劳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重等问题的是③D.目前,外来文化对本地文化影响最大的可能是③图甲是“PPE怪圈”,是指贫困(Poverty) 、人口(Population) 和环境(Environment) 之间形成的互为因果的关系。
图乙为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5.图乙中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似的类型是 ()A. ③B. ③C. ③D. ③读“某年年初人口相等的城市一年中的人口变化资料图”,回答下列三题。
6.这四个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应为()A. ③③③③B. ③③③③C. ③③③③D. ③③③③图甲表示“2010年我国东部沿海某特大城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柱状图”,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2020届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变化》考试测试卷

第一章《人口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投入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
四川省2015年累计扶持37.4万农民工实现回乡创业。
完成下列两题。
1.四川省“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①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①农民工具备一定的创业技术①家乡当地气候条件的改善①东部地区医疗卫生条件下降()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2.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家,虽然土地、矿产资源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A.气候适宜B.自然灾害少C.大量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D.人口素质较高3.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2013年世界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民的总数持续上升,下表为部分主要移民国家的相关资料。
据表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两题。
4.表中①国家吸引国际移民的主要原因是()①气候适宜,环境优美①缺乏青壮年劳动力①移民政策宽松①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力强①国土辽阔,资源丰富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5.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①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①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①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①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当人口负担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小于或等于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
据专家预测,我国人口红利将从2014年开始消失。
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6.下列四幅图中,未来几年人口红利增长较快的是()A.B.C.D.下图为我国某一时段人口统计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据图可知,我国人口数量最大和劳动人口最多的时间分别为()A. 2040年左右、2026年左右B. 2035年左右、2040年左右C. 2040年左右、2035年左右D. 2035年左右、2020年左右下表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转变的四个阶段,阅读表,完成以下四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解析】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简略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三题。
1.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取决于()A.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D.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A.国际人口迁移B.由农村到城市C.由城市到农村D.由城市到城市读“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图”,完成以下两题。
3.20世纪以来是人口增长的快速期,导致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A.自然条件有所改善B.生产力的发展C.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的独立D.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死亡率下降4.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资料图”,回答下题。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我国人口增加7 390万人,比1990~2000年减少了约5 600万人,年均增长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说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 A.高—高—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C.低—低—低模式D.低—高—低模式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简称“单独两孩”),回答下列两题。
5.出台“单独两孩”政策的意义,有利于()①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①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①减轻国家负担①放弃计划生育政策①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出我国热带、中亚热带、北温带和青藏地区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6.表中代表中亚热带的最有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下表是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在该地居住的离开原籍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读后完成以下几题。
7.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B.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增长率高C.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多D.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蓝皮书发布,在宜居指数、生态指数、和谐指数竞争力方面,北京落选前十。
2020级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下图为我国某一时段人口统计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我国人口数量最大和劳动人口最多的时间分别为()A. 2040年左右、2026年左右B. 2035年左右、2040年左右C. 2040年左右、2035年左右D. 2035年左右、2020年左右下表是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在该地居住的离开原籍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读后完成以下几题。
2.表中内容反映,甲、乙、丙三省()A.已出现人口负增长B.为人口大省C.经济发达D.人口流动量大3.人口合理容量()A.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B.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C.与环境承载力相同D.是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4.2000年~2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卫星城之一,其定位是京津城际发展走廊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近年来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读“亦庄城镇人口构成比例图”,完成下列各题。
5.亦庄新增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包括()①中心城区迁出人口 ①本地区原有农业人口①来京务工人员 ①外国留学生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根据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6.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A.环境人口容量为2 300万人B.人口合理容量为1 961万人C.环境人口容量为3 000万人D.人口合理容量为3 000万人因放开对东欧国家劳工移民的限制,德国人口2011年出现9年来首次上升。
目前德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22.7%。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B.不随对外开放的程度而变化C.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是制约它的首要因素D.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限扩大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需要计划生育的是( )A.①B.②C.③D.④3.图中标示的国家中,最需要鼓励生育的有( )A.①B.②C.③D.④“少子化”是指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造成儿童数量减少的现象。
0~14岁人口比重低于15%,标志着进入“超少子化”阶段。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长,且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7%。
“少子化”和“老龄化”合称“少子老龄化”。
读2011年世界部分国家不同年龄段人口比重分布表。
完成下列小题。
4.据表可知,“少子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是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5.乙国A.目前为高高低模式B.与我国人口现状相似C.人口年龄结构合理D.面临就学就业压力大下图为我国两省区人口密度和老年人口(>60岁)比重(柱状表示)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6.导致两省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A.地理位置B.气候C.水资源D.地形7.导致两省区人口老龄化差异的因素为( )A.计划生育政策B.经济发展水平C.人口流动D.自然资源8.有关两省区人口流动趋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省区人口稀疏,为净流入区②甲省区劳动力富裕,为净流出区③乙省区人口稠密,为净流出区④乙省区劳动力短缺,为净流入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表2为我国北京、上海市区近十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速统计表。
完成下列各题。
9.上海市区近十年常住人口总数A.持续增加 B.持续减少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10.北京市区常住人口增速逐年递减,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市外县(区)产业不断发展 B.交通拥堵日益严重C.环境质量下降 D.人口老龄化加剧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4.下列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悲观派的观点的是
A、依照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类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
B、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地球依然能承受
C、现在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人口容量
D、人类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2016年浙江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
根据材料分析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四 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材料五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农业经济不景气,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进入城市寻找职业。
(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迁移非常频繁,且规模很大,主要方向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32.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平方千米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简称)。
(2)A—B一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其原因是:
B.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统性
C.文化就是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
D.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为文化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和“人口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图示时间内,上海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而总人口却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答案+解析】

23.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原因最可能是
A.劳务输出数量增加B.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C.自然灾害增多D.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24.2000年至2010年,该省
A.人口数量下降
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A.科技发展水平B.资源
C.对外开放程度D.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2.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000B.10000C.6000D.4500
读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和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完成下列各题。
3.若我国人口进入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在( )
C.人地矛盾日趋紧张
D.城市人口比重提升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好似“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读“木桶效应” 图,回答下题。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B.大量人口迁入福建会加大当地基础设施压力
C.人口的迁入会进一步加剧上海市人口老龄化
D.农民工大量迁入天津促进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源,资源的消耗会导致环境问题,环境对人口的生产、分布又具有限制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关于人口与土地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土地使用较合理,土地承受的压力小,所以人口数量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D.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大部分面临水资源不足的危机
读左下的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示意图(含预测),回答下列各题。
13.右上图中能表示今后三十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情况的是( )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④→③
14.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我国婴儿的出生率并没有快速提高,原因是( )
C.人地矛盾日趋紧张
D.城市人口比重提升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下图为某时期我国部分省区人口迁移率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要人口迁入区
B.江西省的人口净迁出率大约为8%
C.西部各省区迁出率都高于迁入率
D.北京市迁入人口数量大于广东省
10.关于图中人口迁移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安徽省人口外迁,导致当地劳动力不足
B.发达国家对土地使用不合理,土地承受的压力大,故人口的数量少
C.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农村人口比例大,人均耕地少,土地承受压力大
D.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少,城市人口比例大,土地承受的压力小
12.人口与水资源的关系正确的叙述为()
A.发展中国家生产力落后,人均使用水资源的数量少,水资源危机小
B.发展中国家以农业经济为主,水资源受污染程度非常小
A.从欧洲迁往非洲B.从北美迁往拉美
C.从亚洲迁往拉美D.从非洲迁往西亚
18.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北流向四川B.从湖南流向广东
C.从山东流向甘肃D.从新疆流向内地
下图为我国某省三项常住人口统计及预测数据,其中抚养比是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人口数之比。完成下列各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2小题) 读下表(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天津年净增人口数最低 B . 吉林的人口死亡率最高C . 湖南人口增长表现为“三低”D . 广西人口密度最高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以平武—盐源一线为界,川东与川西人口分布差异显著。
四川省也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成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并不突出。
下图示意四川省平武—盐源人口界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解决川东丘陵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主要措施有( )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①改善交通条件 ①加快农业现代化 ①加大基础教育投入 A . ①① B . ①①C . ①①D . ①①下图为“某省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该省少数民族众多,2017年该省常住人口3 580万,城市化率为46%,2010年该省劳动年龄人口(1~45岁)首次出现负增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曲线①、①、①分别代表( ) A .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 . 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C .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D .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下面分别为我国A 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图(M 为2004年资料,N 为2014年资料)、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从业人员构成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该市老年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青壮年人口的大量迁出 ①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①自然灾害频发 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①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A . ①①① B . ①①①C . ①①①D . ①①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 )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①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①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 . ①①B . ①①C . ①①D . ①①图1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图2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①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①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 . ①① B . ①①C . ①①D . ①①图1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图2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①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①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 . ①① B . ①①C . ①①D . ①①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甲年龄段人口比重大是因为( ) A . 流动人口增加 B .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C . 环境质量改变D .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高出生率低生育率陷阱是指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一定水平(总和生育率为1.5,即每个妇女生育1.5个孩子)以下,由于价值观的转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生育率会继续不断下降,很难甚至不可能逆转。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出生人口和生育率统计图”。
完成下列各题。
9.我国的生育率现状将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有( ) A . 社会抚养压力减轻 B . 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C .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D . 就业压力增大2014年2月7日(正月初八)至2月18日(正月十九),杭州市某区共登记流动人口21 285人,同比去年增加2 741人,上升14.78%,该区流动人口数量和增长较往年有所提升。
下表为该区2014年春节后部分流动人口调查问卷汇总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导致该区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 旅游人口增多 B . 市内交通设施完善C . 就业环境改善D . 返城的本地人口增加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如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回答下列各题。
1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 A . 2003年 B . 2008年C . 2010年D . 2012年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至64岁)人口数的比值。
如果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人口抚养比下降,就会带来人口红利,反之就没有人口红利。
下图表示日本人口红利消失前后经济走势。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根据材料和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抚养比持续下降B . 经济减速增长时期抚养比大幅度上升C . 人口红利是影响经济增速的主导因素D . 人口红利的消失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3.针对每百名成年劳动者中退休人数比重过大的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 ①适度延长退休年龄 ①完善社保体系 ①开放移民政策 ①开放生育政策 A . ①① B . ①①C . ①①D . ①①“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下图示意我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前后(2010—2030年)我国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对比(含预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 ) A . 2016~2018年 B . 2020~2022年C . 2024~2026年D . 2028~2030年人口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人口条件的时期。
读“2005—2015年我国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总抚养比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5.针对图中丙变化趋势带来的影响,下列应对措施科学的是()A.适度延迟退休年龄,降低养老金标准B.大量引进国外劳动力,缓解劳动力不足C.适度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D.扩大城市规模,减少耕地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
16.“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D.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减弱,近些年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大城市,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种现象被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
下图示意2008—2015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及月均收入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近3亿进城务工人员()A.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降低了城市化水平C.丰富了城市劳动力D.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图1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图2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 ①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①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 . ①① B . ①①C . ①①D . ①①图1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图2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①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①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A . ①① B . ①①C . ①①D . ①①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从第二批迁居人口后,随着迁居人口批次的增多,人口流动表现的主要特点是( ) A . 从第二批迁居人口开始,女性人口组和0~5岁人口组的儿童呈现回迁趋势 B . 家庭男性人口年龄组在各批次迁居人口中一直处于迁居人口结构最高比例 C . 劳动年龄人口迁居比例不断下降,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成为迁居人口主体 D . 在各年龄人口组中,老年人口组在家庭迁居人口总比例中所占的比例最小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1.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 A . 人口密度低 B . 开发了新资源C . 交通条件改善D . 市场广阔榨菜、方便面、火腿肠是流动人口最为常见的消费品。
下图为某上市公司生产的榨菜在两个地区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数据。
据此回答22.该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能说明2011年后( ) A . 西南地区人口迁出加快 B . 西南地区人口回流明显C . 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入加快D . 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出明显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
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的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24.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美国人口普查局2010年12月21日公布了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首份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4月1日,美国总人口为3.087亿,比2000年增长9.7%。
材料二1900~2008年美国人口增长和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图1)。
材料三美国本土略图(图2)。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美国人口的发展特点。
(2)指出目前美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并描述其特点。
(3)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有关理论进行阐释。
25.读下列有关我国人口信息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4年开始,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的“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全国很多省市开始实施“单独二孩”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