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td一体化MBR设备设计方案

50td一体化MBR设备设计方案
50td一体化MBR设备设计方案

50t/d一体化MBR设备设计方案

1设备概况

1.1设备概况

设备形式:生活污水一体化MBR处理设备

处理对象:生活污水

处理水量:50t/d,2.5m3/h

1.2进水水质

参照城镇污水处理厂通用进水水质统计和《给排水设计手册》,本项目设计进水主要水质如下:

设计进水水质

1.3出水水质

排放标准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主要水质指标如下表所示。

设计出水水质

1.4设计依据

1)公司MBR中试实验结论;

2)有关设计标准及规范:《给排水手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等。

2污水处理工艺

2.1工艺路线的选择

根据出水水质对COD、BOD5、TP、氨氮指标的要求,从技术可行性和先进性、水质稳定性和运行管理方便性、污泥产量、抗水质冲击负荷能力以及等方面综合比较,同时考虑到项目区环境要求,本方案采用改良型A2/O+MBR污水处理工艺。

2.2膜组件的选择

膜是超滤/微滤级别的膜,人工造成膜两侧压力差,水通过膜被收集(渗透水),大分子污染物和活性污泥被膜截留在反应器内,从而达到污染物和水分离的目的。

3工程设计

污水处理站采取的处理工艺为“A2/O+MBR工艺”。

3.1工艺流程

污水首先进入提升井,由提升泵提升,经过格栅截留污水中的悬浮污染物后进入调节池,调节池起到调节水量和均匀水质的作用。由调节池提升泵提升后经过细格栅进一步去除水中悬浮物,再进入生化池进行生化处理和氮磷的去除。生化池分为缺氧区、好氧区和MBR区。

膜处理单元的回流污泥通过回流泵回流到缺氧区,剩余污泥通过回流泵定期排出至污泥池,好氧区混合液再通过回流泵回流至缺氧区。污泥池内的污泥定期清掏,运送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置。

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

图4 污水达标处理工艺流程图

3.2 工艺说明

1.生化池

A.厌氧区

B.缺氧区

缺氧区的功能是脱氮,在此反应器中,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将好氧池回流污泥中带入的大量NO3-和NO2-还原为N2并释放到空气中,BOD5浓度继续下降,NO3-浓度也大幅度下降。

C.好氧区

在曝气条件下利用池中大量繁殖的活性污泥微生物通过自身的降解或吸附作用除去水中的有机物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D.MBR区

MBR区利用膜对生化反应池内的含泥污水进行过滤,实现泥水分离。一方面,膜截留了反应池中的微生物,使池中的活性污泥浓度大大增加,达到很高的水平,使降解污水的生化反应进行得更迅速更彻底,另一方面,由于膜的高过滤精度,去除了大部分悬浮物质,得到高质量的产水。

膜区设置MBR膜组件系统及配套的出水、清洗、吹扫等系统。MBR膜区内的吹扫(曝气)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于膜组件周围的气水振荡,保持膜表面清洁,二是提供生物降解所需要的氧气。

生物降解后的水在自吸泵的抽吸作用下通过MBR膜组件,滤过液经由MBR 集水管汇集,再经过消毒送到清水池或排放。通过膜的高效截留作用,大部分细菌及悬浮物被截留在膜池中。MBR膜组件可以有效截留硝化菌,使硝化反应顺利进行,有效去除氨氮;同时可以截留难于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延长其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降解。

MBR膜组件设有专用的吹扫系统,吹扫抖动膜元件,以防止污泥在膜元件周边累积,影响膜元件通透性。剩余污泥被定期排出,可控制系统内活性污泥的浓度及污泥龄。

④清水池

MBR出水,进入清水池储存,以供膜系统清洗使用。

⑤紫外消毒

清水池出水经紫外消毒后,保证处理出水细菌总数合格,达标外排。

3.3构筑物设计参数

本MBR一体化设备采用“A2/O+MBR”工艺,A2/O+MBR生化系统设计规模取60t/d,即2.0t/h。

(1)厌氧池

尺寸:1.2×2.0×1.25m

HRT:1.5h

(2)缺氧池

尺寸:1.0×2×2.3m

HRT:2.3h

(3)好氧池&膜池(合建)

尺寸:2.5×2×2.3m

HRT:5.5h

(4)污泥消化池

尺寸:1.1×1.2×2.0m

(6)紫外消毒单元

在线紫外消毒器

数量:1台

规格:管道式,Q=2.5m3/h,DN25 说明:安装在设备间

(7)设备间

尺寸:2.0×2.0×2.5m

数量:1座

结构:碳钢防腐一体化设备

4 设备选型

表主要工艺设备一览表

4.3主要仪表一览表

表主要仪表一览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