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一、水的三态变化

1.水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分别对应水蒸气、水、冰三种形态,在不同的条件和

环境下水以不同的形态存在着。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变大。

3.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烧开水时看到的“白汽”不是

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变成的小液滴,这些液滴非常小,能像“气”一样浮在空中。

4.水:液态、看得见、摸得着、有固定体积、较重

水蒸气:气态、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体积、较轻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无固定形状

5.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变成看得见的小液滴,这一过程叫做凝结。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融化时温度保持0℃不变,当冰块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冰块融化后体积变小。

7.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结冰时温度保持0℃不变,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形状。水结成冰的过程叫做凝固,这一过程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8.4℃以上,水受热体积变大;4℃以下,水遇冷体积变大,即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9.水结冰实验中,在烧杯中加入食盐目的是为了降低温度。

10.雨、雾、露是液态的水;冰、雪、冰雹是固态的冰。

1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保持100℃,

也称作水的沸点。

12.水在加热时时,水中会出现很多气泡,气泡升到水面破裂,水面上出现很多白汽,沸腾

后水会翻滚。

13.温度指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一般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

符号℃,例:25℃读作25摄氏度。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

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

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14.学习使用酒精灯:

(1)认识酒精灯。酒精灯是以酒精为燃料的加热工具,用于加热物体。酒精灯由灯帽、灯头、

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最外面的一层叫外焰,中间的一层叫内焰,最里面的一层叫焰心。

外焰的温度最高,一般用外焰加热物体,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3)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4)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重盖一次,以免下一次使用时灯帽

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焰,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造成爆炸。

二、溶解与变化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的水溶解食盐和小苏打的量是不同的。其中,食盐的溶解

能力比小苏打要强。在溶解时,要一份一份加入,等上一份溶解完后再加下一份。

2.水不能溶解油、沙子等物质。

3.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溶解量多的物质,其溶解能力就

强。

4.20摄氏度时,100毫升的水最多能溶解36g食盐。

5.用热水、搅拌、磨碎等方法可以加快方糖的溶解。

6.在设计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如在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时,唯一改变

的条件是温度,一个用热水,一个用冷水,其他水量、糖量都要一样,并且同时加糖。

7.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8.当物质溶解在水中后,就会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9.过滤的过程:(一贴)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紧贴在漏斗中。(二低)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让漏斗颈的底端紧靠烧杯内壁。过滤时倒入液体时,要使液体靠着玻璃棒引流入漏斗内,玻璃棒要靠在漏斗里。

10.蒸发可以将溶解于水中的盐分离出来,蒸发所需器材: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石棉网的作用:使蒸发皿受热均匀。

11.蒸发时要注意在白色颗粒出现时,就熄灭酒精灯,用余温将白色颗粒烘干。

12.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一种实在变化过程中变化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被称为物理变化;另一种实在变化过程中产生新的物质,被称为化学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

(拓展:人体适宜温度25℃,人体正常体温37℃)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