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师承毕业论文

基层中医师承毕业论文
基层中医师承毕业论文

基层中医师承毕业论文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某某老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某某,某某县人,某某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现任某某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分管外科工作、毕业于某某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酷爱中医,从医20余载,德才兼备,精于医术,默默奉献,为人恭谦,医德高尚,经验丰富,爱惜人才,重视人才培养,就是我县颇具众望得中医专家。握中西医系统知识,学术水平较高,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诊治中,思路开阔,中西医互参,病证结合,方小药精,证治贴切,疗效卓著。擅长采用传统中医方法结合手术及微创技术治疗外科疾病,尤其对普外科、肿瘤科、妇产科病有较深得研究与独特得治疗方法,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临床疗效,取得患者得一致好评。在繁忙得医疗工作之余,自习不息,精攻医典,博览群书,集古今中外医家之精华,兼收并蓄,结合临床实践,深入探索,学术精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精研医理,勇于创新在国内主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开展科研课题多项。先后承担了市级课题项,率先在某某县开展普外科腔镜技术,填补我县无现代化微创医疗技术得空白、通过得学习,将陈老师得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一、坚信中医理论得科学性,中医学术得发展千万不能离开中医理论

陈老师就是一位博学得老师,她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得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得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得信心。从陈老师得身上感受到得就是,她对古老得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得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得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就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就是几千年前得产物,与今天得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就是过时得,甚至就是历史得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就是陈旧得,但典籍中不少瞧来就是旧得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得功效。陈老师经常强调要从思想上树立中医科学性得认识问题,解决思想问题就是关乎中医发展得大方向问题,不可等闲视之。?继承名老中医得经验首先要继承老中医得学术思想,没有学术思想就没有灵魂。一位中医药学者评价到:“当今名老中医得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与技术专长就是她们得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得智慧结晶,

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与临床发展得最高水平,它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得指导性、”高度概括了名老中医得学术价值,因而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决不就是治疗某个疾病得几个方、几个法得问题、陈老师教导我们要做担当起弘扬中医事业得大任,要做苍生大医。?科学即就是对事物不同思维得见解知识,所以中西医都就是科学得。她认为中医学就是东方文化得瑰宝,其理论核心就是整体观、对立统一观、恒动观、辨证观、取类比象等。中医学理论不但就是东方科学得综合体现,而且符合新兴得复杂科学即当代科学得理论核心。?二、陈老师治学经历“五字诀"为后学指明路径?学医最根本在于“认真”二字,熟读《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及历代医学名著,力求作到勤、恒、精、博、悟。所谓勤即学在于勤,勤学不辍,严於思索,勤求古训,能者为师,尤其名师口传心授指示要点;恒即学持以恒,学无止境,坚持不懈;精即对经典著作、医学名著、学术理论、诊治经验做到精研细读,铭记医理,多临床实践,谨慎诊治,实践出真知,知在于行:博即博学多闻,涉猎广泛,博采众方,读有关医学书籍,力求文理、医理、哲理三通;悟即达悟,也就是以上四步得结晶,即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在长期临床实践产生心得体会得基础上,方可心有所悟。达到临证通变以知常,执常以应变,学古不泥,随证施药,以至有所创新。反复研读四大经典及历代医著,陈老师在指导我学习经典著作就是说:“读《金匮》可善治内科一般疑难杂病,读《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辩》除可精确树立辨证论治观点外,并可长于治疗一般热性病与热性传染病,切不可等闲视之。”

三、善于寻找四诊信息得“关键点”,精于辨证论治就是临证得法宝

中医四诊就是医者调查、分析、研究疾病所出现得各种信息升华成得四种大法,搜集得信息在综合归纳时应四诊合参。对脾胃病及其她病证舌诊脉诊非常重要,必要时亦有舍脉从证与舍证从脉之法、跟师后体会到要认识症候准确,才能提高疗效,在陈老师指点下对舌诊、脉诊有了更精确得认识。比如脾虚舌象,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为脾胃虚寒之证;舌体胖大舌苔白腻为脾胃气虚、阳虚寒湿阻滞;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腻则为脾虚湿阻;舌体胖大舌苔黄腻则为湿热蕴结,并据苔黄之轻重、舌质颜色得红绛与淡白以辨其湿或热得偏盛。在诊脉上,若舌体胖大苔腻诊得脾胃脉弦,系逆脉,为木郁克土脾胃病久不愈之证;若脉弦细舌质淡舌体肥,则多属脾虚肝郁日久,化热伤阴易出现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等、

由于中医学属于复杂科学,中医临床辨证复杂,有时会遇到无证可辨得境地,临证时要善于寻找复杂性机体得“关键点”或者说“敏感点”,从复杂得四诊信息中提取核心得信息,以使用“四两拨千斤”得方式来改变机体得状态。例如陈老师曾回忆有一患者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出现高热、剧烈腹痛、四肢冰凉、脉搏微弱得周围循环衰竭得危象,她想到陈修园医书中所说“绞肠痧,刺委中穴出血则不死”,急刺其委中穴,黑血直流,几分钟后四肢温暖,绞痛缓解,生命得到挽救。又如尿石病,临床观察,肾虚尿石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以腰腹部隐痛或酸痛为主,伴腿膝乏力,神疲易倦,亦可伴小便淋涩,血尿或尿浊,尺脉重按无力。此因肾之精气不足,或久服通淋排石药物耗伤肾气。治宜温肾益气合滋肾填精,以固其根本。但结石久滞,络脉不通,亦宜辅以化瘀通窍,以有利于消除结石。治宜温肾益气合滋肾填精,辅以化瘀通窍。治疗上用张景岳“煨肾散"化裁:杜仲12g,肉苁蓉15g, 巴戟肉12g,熟地30g,胡桃肉 30g,淮牛膝12g,黄芪20g,当归6g,穿山甲片6g,王不留行子15g,金钱草15g,海金砂10g (包煎)。肾虚尿石病得证治规律:如偏肾阴虚者,兼心烦夜热,舌嫩红无苔,脉细数无力,去黄芪、当归、胡桃肉,加生地、二至丸;偏肾阳虚者,兼畏寒溲频,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脉沉迟无力,加鹿角霜、补骨脂(畏寒甚,再加肉桂、附子,减轻则去之);血尿加琥珀末、三七粉(吞服);尿浊加萆薢、石菖蒲;少腹痛则合芍药甘草汤。倘服药期间,腰腹痛加重,且向少腹放射者,提示结石活动而下移,可重加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并酌加大黄因势利导,促使结石排出。病之属肾虚者,疗效显著;其不属于肾虚,或无肾虚之显证者,于当用方中重加一二味补肾药物,亦能提高疗效。据查文献研究,补肾药物,无论温肾益气或滋肾填精,均能鼓舞肾气,促进肾功能好转,增强肾盂及输尿管得蠕动,从而改善肾积水,推动结石下移而排出体外。而个别补肾药物(如胡桃肉)尚具有溶石作用。临床中辨证论治得“关键点"不胜枚举,体现了寻找四诊“关键点"得重要性。

四、跟诊与病案整理就是继承老中医经验得有效途径?跟随老中医应诊,面对临床病例,要从写病例、四诊入手,反复体会老师得辨证思想、用药经验,包括如何抓主症、辨证分析、治法、用药经验及诊疗技巧。历史上中医师承教育得优势在于临证,师徒面对面,切磋提高,这就是中医教育培养名医得必由之路、?医案可以反映老中医得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陈老师认为整理好一份

完整得医案比上几节课得收获还要大。如何整理老中医得医案呢?我认为:1、最好亲自诊治病人。2、考虑辨证,找出病理。3. 认真体会治法、方药及随证加减。

4、按语要高度写出疾病得要点,加深对该类疾病得认识。?师从陈老师后,我得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就是在“填鸭式”得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就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得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就是被动得,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陈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陈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得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就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得就是辩证论治,目前得跟师模式恰好就是印证这个特点得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陈老师具有博大包容得胸怀与高瞻远瞩得视野,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就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得积极向上得心态,使她在病人中有良好得口碑。陈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她得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得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得医德与强大得人格魅力、

某某

2016。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