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 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 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 人教版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结合直观演示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三)德育渗透点

在口算的基础上学习笔算,渗透知识领域无限广大,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竖式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0+40 50+20 25+20 70+16 47+2 85+3

(加深相同单位数相加的认识,为学新课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导入:34+5怎样口算?

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2.教学例1

(1)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 34+5=________

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

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互相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

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

边讲边板书:

教师提问:写竖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及时反馈,加深理解。)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

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

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

(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

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

(4)反馈练习:完成84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立,然后写到书上。

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教师演示和讲解,使学生初步理解用竖式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①个位和个位对齐,渗透相同数位对齐。②先加个位上的数,渗透从个位加起。)

3.教学例2

(1)竖式的写法。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

板书:34+25=

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

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

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捆的和整捆的相加。

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写竖式时应该怎样对位?

启发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

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板书:

提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

(2)教学计算方法。

教师演示: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捆的小棒合起来,是 5个整捆的,一共是 59根,所以34加 25得 59

根据刚才教师演示,想一想: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的,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

教师板书:

(3)阅读教科书97页例2,填上得数。

回答问题:①在上面的竖式里是怎样对位的?

②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

告诉学生:以后做题虚线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写。

(4)反馈练习:完成85页做一做。

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填写上面的括号,再让学生说说从哪位加起,然后计算出得数。

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图意,然后照图独立写出竖式。

(在学习34加5后学生已经对竖式的写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基本解决了写竖式的对位问题。并且初步掌握了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加起,先加个位,再加十位。)

4.看书,质疑。

三、巩固发展

1.教科书85页做一做的第3题。

先让学生填书上的空。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位加起的。

2.练习二十一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检查有没有错,错在哪里,在练习本上改正过来。

集体订正着重讨论:第1题为什么是错的。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同数位对齐。)

(练习设计分二层:第一层让学生看着竖式正确地计算。巩固从个位加起;第二层以改错形式出现,让学生找出错在哪里并改正,培养学生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巩固相同数位对齐。)

四、全课小结

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2题。

提醒学生:写竖式划横线时要用尺,书写要工整,对齐数位,认真计算。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 四、单元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单元课时安排:17课时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能熟练计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进位加法

35+6= 29+7= 35+9= 73+9= 25+9=46+5= 87+10= 39+3 = 48+30 = 45+40 = 89+2= 60+8= 39+10= 76+10= 70+30=48+9= 47+8= 52+20= 43+8= 68+9=36+6= 29+5 = 87+9 = 40+2= 27+9=39+4= 41+20= 38+9= 30+2= 72+9= 66+4= 39+2= 20+9= 53+8= 35+8=39+4= 18+50= 20+9= 40+6= 62+9=89+5= 63+9= 34+9= 50+4 = 11+2 = 53+8 = 60+8 = 80+7 = 32+9= 26+5=84+9= 35+10= 71+9= 5+18 = 17+3 = 12+10= 29+7= 33+9= 3+40= 15+50=

18+9= 30+28= 43+9= 86+8= 70+3= 39+2= 72+9= 66+4= 39+2= 20+9= 58+5= 35+8= 39+4= 8+50= 20+60= 16+9 = 48+8 = 35+8 = 4+19 = 7+26 = 4+37 = 29+4 = 19+8 = 29+7 = 7+38 = 9+18 = 40+6 = 35+30 = 62+8 = 75+5 = 23+7 = 26+8 = 19+60 = 32+8 = 16+9 = 24+6 = 5+37 = 44+7 = 67+9 = 50+9 = 61+9 = 85+8 = 91+9 = 82+8 = 39+3 = 46+7 = 23+7 = 37+4 = 78+3 = 27+6 = 39+8 = 68+5 = 9+25 = 85+6 = 92+8 =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一)

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等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识结构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四、全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39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 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 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 100 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 100 以内数,会读写 100 以内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爱护人民

小学一年级数学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讲解及专项练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 例题讲解一 进位加法(凑十法) 列式:9+1=10 10+4=14 思考过程: 第一步:想拆分,拆第二个加数。 拆出的其中一个数要与第一个加数凑成10。 第二步:将10加上拆出的另一个数。 (拆第一个加数也是可以的,拆第二个加数是便于孩子能对齐着直接看出题目中的哪个数被拆成了哪两个数,便于检查。) 退位减法 方法一: 列式:14-4=10 10-1=9 思考过程: 第一步:想拆分,拆减数。拆出的其中一个数是被减数的个位数。 被减数减去拆出的其中一个数退到10. 第二步:将10减去拆出的另一个数。

方法二: 列式:10-5=5 4+5=9 思考过程: 第一步:想拆分,拆被减数。把被减数拆成十和几。 将10减去题目中的减数。 第二步:将拆出的几加上第一步的结果。 数字拆分法 9+6=9+(1+5)=(9+1)+5=15 一五6,二四6,三三6,四二6,五一6;6的组成没遗漏。 一六7,二五7,三四7,四三7,五二7,六一7;7的组成记仔细。 一七8,二六8,三五8,四四8,五三8,六二8,七一8;8的组成记全它。 一八9,二七9,三六9,四五9,五四9,六三9,七二9,八一9; 9的组成全都有。 一九10,二八10,三七10,四六10,五五10,六四10,七三10,八二10,九一10;10的组成共九句。 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要牢记,先从个位来减起; 哪位不够前位退,本位加十莫忘记; 如果隔位退了1,0变十来最好记。 连续退位的减法 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 借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 例题讲解二 例、有个加数是一位数

总结:个位加个位、满十标进位、写个位,十位加进位。 例、减数是一位数 总结:个位减个位、不够十位标借位、写个位,十位减一再计算 。 例、加数是两位数 练、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020新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计划 (1) 第1课时:认识图形(1) (2) 第2课时:认识图形(2) (4) 第3课时:认识图形(3) (5)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计划 (7) 第1课时十几减9 (8) 第2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10) 第3课时十几减8 (12) 第4课时十几减7、6 (14) 第5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 (16) 第6课时十几减5、4、3、2 (17) 第7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 (18) 第8课时解决问题(一) (19) 第9课时解决问题(二) (21) 第10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23)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24)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二) (26)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计划 (27) 第1课时单一标准 (28) 第2课时不同标准 (29)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计划 (31)

第1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32) 第2课时读数、写数 (35) 第3课时练习课 (38) 第4课时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9) 第5课时多些,少些 (42) 第6课时解决问题 (44) 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 (45) 第8课时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47) 第9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48)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计划 (50) 第1课时认识人民币(一) (51) 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二)..................................... 53第3课时简单的计算(一). (54) 第4课时简单的计算(二) (56)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计划 (58) 第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59)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61) 第3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63) 第4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65) 第5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66) 第6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67) 第7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69) 第8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71) 第9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72)

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习题

一、我会口算 6+7= 3+9= 4+4= 9﹣8= 7+8= 3+8= 8+7= 7+2= 5+6= 6+4= 10-9= 0+8= 13-10= 17-7= 8+8= 4+3= 2+8= 9﹣6= 6+5= 9+2= 9+4= 9+7= 10-5= 10-8= 8﹣6= 4+5= 3+6= 10-7= 9+3= 4+8= 9+1= 10+4= 10-10= 2+4= 7﹣5= 5+2= 7﹣3= 9﹣6= 9+9= 10-8= 二、我会填 1、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3,和是()。 2、被减数是16,减数是6,差是()。 3、15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4、20里面有()个十。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一个数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2,这个数是()。 6、圈一圈,算一算。 9 + = 6 + = 7、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 + 5 = 9 + 6= 8 + 7 =

10 10 10 8、在里填上“>”、“<”或“=”。 8+5 14 7+6 13 10-2 12 9+3 3+9 9-4 6+4 9 5+8 10 12-2 9、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 )=13 ( )+8=15 7+( )=14 6+ ( )<12 5+( )=11 4+( )=12 2+( )=11 ( )+3>11 ()+()=13 ()+()=15 10、按顺序写数。 三、我会连。(请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 7+7 9+6 18-4 9+3 7+4 5+7

8+3 10+4 8+7 6+9 6+6 14-3 四、请你算一算,商店里每种东西原有多少 五、看图列式 1、2、7个 ?只?个 = = 3、 ?朵 = 六、用数学 1、

人教版新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 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进位加法专项练习.doc

一年级数学20 以内进位加法练习(一) 一、基础训练 1、计算 9+6= 9+3= 9+8= 9+ 2= 9+7 =9+4=2、、2、先计算 , 再找规律 二、能力提升 1、、先计算 , 再找规律 2、、在O里填上.<>或= 9+5○15 9+3○129+6○16 9+8○16 9+10○209+9○17 三、课外拓展看图填空

一、基础训练 1、填空 (1)的前面是 8,的后面是8。5的后面是,4 的前面是。 (2)7 和 9 的中间是,与 6 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3)比 10 小的数有。 2、在○里填>或< 6○75○67○34+ 3○6 7+2○8 9-3○39-3○7 5+4○5 3+4○9-26-6○01+6○78-3○6 二、能力提升 三、看图列算式 1、2、 □○□ =□()□○□ =□() 四、课外拓展 看图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 =□ □○□=□□○□ =□

一、基础训练 1. 9+8=9+8= 2、给得数相同的花瓣涂上相同的颜色,得数不同的花瓣涂上不同的颜色。 7+7 6+6 7+6 7+8 6+5 4+7 6+9 5+8 7+5 8+4 8+6 8+3 二、能力提升 □○□ =□ 1、停车场上开走7 辆汽车 ,剩下 5 辆 ,原来有汽车多少辆?(辆) 2、第一组有 6 名男同学 ,女同学和男同学同样多,第一组有多少名同学? □○□(=名)□ 三、课外拓展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3 ()+()=()+() ()+6= ()+7 5+6>()9<()

一、基础训练 1、填一填 + = 2、比一比 9+4 11 9+7 10 7+6 12 6+5 11 8+3 10 4+8 10 二、能力提升 1、 小班有 3 个9 个7 个大班有8 个 4 个 5 个 一共有()个()个()个 2、 小丽做了, 小红做了 8 面, 一共做了多少面? □○□ =□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习题 9+9=84+7=18+4=46+5=6+6=19+6=49+9=4+38=5+39=57+9=5+36=19+5=7+57=8+3=58+8=4+67=46+6=37+4=17+4=63+9=64+8=8+16=7+48=5+17=7+38=5+18=77+6=69+6=35+6=27+6=14+7=9+59=5+67=58+9=33+9=13+8=89+9=7+49=7+8=48+6=89+9=37+6=85+9=4+47=39+9=9+25=9+75=8+86=9+54=8+85=55+7=79+6=27+9=15+6=8+67=8+14=4+87=55+9=87+4=59+8=28+7=49+3=9+59=7+77=25+9=79+7=89+8=8+46=

8+26=26+8=9+2=38+6=5+59=9+14=69+7=6+77=4+69=4+77=46+7=85+6=5+56=44+8=3+38=45+8=78+7=5+66=89+7=4+89=16+6=7+76=8+48=7+24=6+17=9+29=48+3=8+55= 退位减法测试题 一、竖式计算 51-6= 85-48= 90-32= 45-26= 54-17= 87-68= 100-34= 53-26= 45-9= 53-26= 32-25= 74-28= 53-16= 63-37= 23-15= 87-28= 77-58= 45-7= 87-28= 24-16= 二、口算 54-19= 25-6= 42-27= 60-43=

53-18= 53-47= 47-28= 87-58= 72-6= 47-18= 63-7= 70-28= 73-8= 67-28= 51-34= 75-36= 67-38= 97-18= 34-5= 57-8= 100-16= 55-46= 38-29= 96-8= 18-9= 60-37= 81-29= 100-48= 42-16= 87-8= 51-42= 76-37= 53-5= 100-3= 87-28= 53-27=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习题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 一、我会口算 6+7= 3+9= 4+4= 9﹣8= 7+8= 3+8= 8+7= 7+2= 5+6= 6+4= 10-9= 0+8= 13-10= 17-7= 8+8= 4+3= 2+8= 9﹣6= 6+5= 9+2= 9+4= 9+7= 10-5= 10-8= 8﹣6= 4+5= 3+6= 10-7= 9+3= 4+8= 9+1= 10+4= 10-10= 2+4= 7﹣5= 5+2= 7﹣3= 9﹣6= 9+9= 10-8= 二、我会填 1、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3,和是()。 2、被减数是16,减数是6,差是()。 3、15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4、20里面有()个十。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5、一个数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2,这个数是()。 6、圈一圈,算一算。 9 + = 6 + = 7、在

10 8、在>”、“<”或“=”。 8+5 14 13 10-2 12 9+3 3+9 9-4 9 5+8 10 12-2 9、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 )=13 ( )+8=15 7+( )=14 6+ ( )<12 5+( )=11 4+( )=12 2+( )=11 ( )+3>11 ()+()=13 ()+()=15 10、按顺序写数。 三、我会连。(请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

7+7 9+6 18-4 9+3 7+4 5+7 8+3 10+4 8+7 6+9 6+6 14-3 四、请你算一算,商店里每种东西原有多少 五、看图列式 1、2、7个 ?只?个 = = 3、 ?朵 = 六、用数学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 学教案全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 教学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鲁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学期较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喜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同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实际素材进行估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

义,能够熟练算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 教学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 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减法 第1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和同学的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十几减9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同伴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13 9+(4)=13 …… 5、师:小朋友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挂图,你能说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 9加(4)等于13. 教学后记:

小学一年级数学进位加退位减口算题15套

11-8= 11-2= 4+7= 4+8= 13-8= 15-8= 9+8= 7+8= 8+6= 14-8= 5+7= 16-9= 12-5= 5+6= 14-7= 11-3= 8+7= 6+9= 15-7= 12-3= 5+8= 9+9= 13-5= 12-8= 9+5= 7+9= 16-8= 9+3= 7+7= 7+6= 13-9= 8+8= 17-9= 6+7= 11—9= 8+5= 14-5= 7+5= 16-7= 8+9= 5+9= 18-9= 4+9= 6+5= 13-7= 8+3= 9+2= 7+4= 11-7= 9+6= 9+7= 8+4= 14—9= 12—9= 3+9= 17—8= 12-6= 2+9= 12-7= 3+8= 6+8= 12—4= 9+4= 15-9= 13—4= 11—6= 6+6= 11-5= 11—4= 15—6= 11—8= 11—2= 4+7= 4+8= 13—8= 15—8= 9+8= 13—6= 7+8= 14-6= 8+6= 14—8= 5+7= 16—9= 12—5= 5+6= 14—7= 11—3= 8+7= 6+9= 15—7= 12-3= 5+8= 9+9= 13—5= 12—8= 9+5= 7+9= 16—8= 9+3=

7+7= 7+6= 13—9= 8+8= 17—9= 6+7= 11—9= 8+5= 14—5= 7+5= 16—7= 8+9= 5+9= 18—9= 4+9= 6+5= 13—7= 8+3= 9+2= 7+4= 11—7= 9+6= 9+7= 8+4= 14—9= 12—9= 3+9= 17—8= 12—6= 2+9= 12—7= 3+8= 6+8= 12—4= 9+4= 15—9= 13—4= 11—6= 6+6= 11—5= 11—4= 15—6= 11—8= 11—2= 4+7= 4+8= 13—8= 15—8= 9+8= 13—6= 7+8= 14—6= 8+6= 14—8= 5+7= 16—9= 12—5= 5+6= 14—7= 11—3= 8+7= 6+9= 15—7= 12—3= 5+8= 9+9= 13—5= 12—8= 9+5= 7+9= 16—8= 9+3= 7+7= 7+6= 13—9= 8+8= 17—9= 6+7= 11—9= 8+5= 14—5= 7+5= 16—7= 8+9= 5+9= 18—9= 4+9= 6+5= 13—7= 8+3= 9+2= 7+4= 11—7= 9+6= 9+7= 8+4= 14—9= 12—9= 3+9= 17—8=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九苏教版

练习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认识相差多少简单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能正确列式解答。 2、通过练习体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相同点,提高笔算加减法的运算能力,的思维能力,积累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体会咋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逐步发展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59+20 18+70 62+4 36+2 37-6 76-50 57-4 66-20 学生开火车口答。 揭示课题:练习九 二、练习 1、第1题: 用竖式计算: 44 26 74 57

+32 +53 -24 -51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改正。 说说用竖式计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2、第3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3、第4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4、第5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指名说说) 追问: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第6题: 30+18 56-40 47-20 65-3 20+63 5+24

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 6、第7题: 7、(1)出示第12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提问:求什么?有几个问题?是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2)学生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第9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有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说一说) 9、第10题: 出示一组算式:99-18=81 99-27=72 99-36=63 观察这些算式: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写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三、布置作业 第2题:用竖式计算: 35+23 52+30 64+3 7+42 48-11 74-20 85-35 29-26 教科书, 自信心, 加减法, 教学, 数学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 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 NO:1 教学内容:上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 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