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八章微生物生态试题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环境微生物第八章

环境微生物第八章
表8.l中的内容主要对低浓度有机废水而言。对高浓度废水,即使该比值小于0.25,BOD的绝对值也较大,意味有较大量的生物降解量。
根据比值 BOD5/CODCr的大小,可推测废水的可生化性,见表 8.l所示。
土壤消毒试验
培养法 指在室内模拟生产、工程过程时,研究可生物降解性的一类方法。
(3)微生物降解实验法
第二种情况(图8.l(b),两条曲线基本重合,表明虽然投加了基质,微生物仍进行内源呼吸,说明该基质在测试时间内不可被微生物降解,但该有机物对微生物生命活动无抑制作用。
第三种情况(图8.1(C),生化呼吸曲线在内源呼吸曲线之下,说明该基质不仅难于被微生物降解,而且对微生物产生了抑制作用,致使其呼吸受到影响。生化呼吸曲线越接近横坐标,说明抑制作用越强。
根据进水、出水的CODCr、BOD5等水质指标,活性污泥增长状况和生物种类及数量的镜检,判断废水的可生化性;
02
还可通过测起始CODCr和第30d的 CODCr(即 COD30),得到最高的 CODCr去除率。
03
②培养法
(4)其他方法和指标
库仑仪法、脱氢酶活性测定、ATP量测定、总有机碳测定等也能用于可生物降解性的研究。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一些土壤微生物可以降解非自然物质,如除草剂、杀虫剂、合成洗涤剂等开始,人类就致力于研究与开发用微生物清除各种废弃的人工合成物质的技术。
事实证明,微生物的降解与转化,是人类安全、有效、低成本清除有害物质的一条途径。
第一节 微生物降解与转化化学物质的能力
降解作用是微生物将复杂的污染物质分解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污染物分子碳链断裂或碳原子数目减少,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有机物被彻底分解为CO2与H2O时,称为终极降解。 转化作用是微生物将污染物质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该过程不强调污染物分子碳链的断裂或碳原子数目的减少,所产生的能量也不及降解作用多。 微生物对复杂的有机污染物的代谢方式主要为降解作用。

环境微生物学(08微生物生态)教学教材

环境微生物学(08微生物生态)教学教材
从个体到种群,除了出现统计学上的特征如:出生率、死亡 率、年龄结构、性比等外,还出现了如空间布局、种群行 为、遗传变异和生态对策等新的特征。
一般说来,自然种群具有三方面的特征:(1)空间特征 ,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形式;(2)数量特 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即密度)将 随时间而发生变动;(3)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 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他物种,但基因 组成同样是处于变动之中的。
了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
二、空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空气中的微生物来源于: 土壤(飞扬的尘土把微生物带至空中); 水体(水面吹起的小水滴); 人和动物(皮肤脱落物、呼吸道等)
空气中的微生物只是短暂停留,是可变的,没有固定类群。
在空气中存活的微生物,主要是有芽孢的细菌、有孢子的 霉菌、放线菌及各种胞囊。
第二节 土壤微生物生态
一、土壤的生态条件
1. 营养 土壤内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动植物的残体、分泌 物、排泄物等) 2. pH 3. 5~8.5,多为5.5~8.5;适合于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 3. 透压 土壤内通常为0.3~0.6MPa,而在微生物(细菌)体内, G+为2.0~2.5 MPa,G-为0.5~0.6 Mpa。所以,土壤是 等 或低 溶液,有利于微生物吸收水份和营养。
这是一个美丽的
3. 生态系统的分类
由于生态系统可以小到一滴水,大到生物圈,所以分类有 多种。 根据生存环境分:如水体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各自 还可进一步细分,例如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水生态系统。根 据动态和静态可将淡水生态系统分为河流生态系统和湖泊 生态系统。
根据生物群落分:有动物生态系统、植物生态系统及微生 物生态系统,在这些生态系统内又可根据生存环境或生物 群落进一步细分。

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B.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C.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D.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A. 显微镜观察B. 分子生物学技术C. 化学分析D. 植物栽培答案:D3.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分解者B. 生产者C. 消费者D. 寄生者答案:D4. 以下哪种微生物不属于原核生物?A. 细菌B. 放线菌C. 酵母菌D. 蓝细菌答案:C5. 微生物生态学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通常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环境条件B. 微生物种类C. 微生物数量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6. 在微生物生态学中,哪种物质不是微生物分解的主要物质?A. 纤维素B. 木质素C. 蛋白质D. 塑料答案:D7.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哪种技术常用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A. 显微镜计数B. 培养基分离C. 16S rRNA基因测序D. 化学分析答案:C8.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通常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温度B. pH值C. 营养物质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9. 在微生物生态学中,哪种微生物不是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A. 蓝细菌B. 绿藻C. 酵母菌D. 红细菌答案:C10. 微生物生态学中,哪种微生物不是通过发酵过程产生能量?A. 酵母菌B. 乳酸菌C. 醋酸菌D. 蓝细菌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环境净化D. 生物多样性维持答案:ABCD2.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结构?A. 温度B. pH值C. 营养物质的可用性D.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答案:ABCD3. 微生物生态学中,以下哪些微生物属于真核生物?A. 酵母菌B. 放线菌C. 原生动物D. 蓝细菌答案:AC4.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微生物的鉴定?A. 形态学观察B. 生化试验C. 16S rRNA基因测序D. 免疫学方法答案:ABCD5.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哪些?A. 作为病原体B. 作为生物指示器C. 作为生物修复剂D. 作为生物肥料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微生物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微生物第八章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第八章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第八章试题及答案1. 试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它们通过分解死亡的有机物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促进了物质循环。

此外,某些微生物还能进行固氮作用,为植物提供氮源,而一些光合细菌则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2. 描述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答案: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用于面包和啤酒的生产,乳酸菌用于酸奶和奶酪的制作,而醋酸杆菌则用于醋的发酵。

此外,微生物还可用于生产酶制剂、食品添加剂和维生素等。

3. 阐述抗生素的发现对医学领域的影响。

答案:抗生素的发现极大地改变了医学领域,它为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减少了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并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4. 列举几种常见的微生物分类方法。

答案:微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基于形态学的分类、基于生理生化特性的分类、基于遗传信息的分类等。

形态学分类主要依据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如细菌的菌落形态、真菌的孢子形态等。

生理生化分类则依据微生物的代谢类型、酶活性等生理生化特性。

遗传信息分类则是通过分析微生物的DNA序列来确定其分类。

5. 简述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答案: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土壤修复和大气污染控制。

例如,某些细菌能够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而某些真菌则能够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通过代谢作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6. 描述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答案: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多种作用,包括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防治植物病害等。

例如,固氮菌能够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而某些微生物则能够产生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产生抗生素,用于防治植物病害。

7. 列举几种常见的微生物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答案:常见的微生物疾病包括结核病、霍乱、肺炎等。

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格式校正版

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格式校正版

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格式校正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第八章微生物生态试题一.选择题:81234.在制作酸菜或青贮饲料时,一般并不人工接种乳酸菌,这是人们利用了植物的:A.根际微生物B.叶面附生微生物C.与植物共生的根瘤菌D.寄生于植物的微生物答:(B)81235.指出下列中不是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的是:A.根瘤B.菌根C.叶瘤D.叶面乳酸菌答:(D)81236.根土比是指:A.植物根际土壤重与根外土壤重之比。

B.根外土壤重与根际土壤重之比。

C.每克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D.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答:(C)81237.植物根际每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称之为:A土根比B根土比C比土根D比根土答:(B)81238.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有新鲜有机残体进入时便大量发育占优势,而新鲜有机体被分解后迅速衰退,这类微生物称之为:A.发酵性微生物区系B.土着性微生物区系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答:(A)81239.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于新鲜有机物质的进入并不敏感,常年保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这部分微生物称之为:A.发酵性微生物区系B.土着性微生物区系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答:(B)81240.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栖时,两者可形成:A.互利共栖关系B.偏利共栖关系C.拮抗关系D.寄生关系答:(B)81241.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A.捕食关系。

B.寄生关系。

C.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D.专一性拮抗关系。

答:(C)81242.弗来明发现青霉素是由于观察到在产黄青霉菌菌落周围不见有革兰阳性细菌生长,而再深入研究创造奇迹的。

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的微生物之间的。

A.寄生关系。

B.捕食关系。

C.专一性拮抗关系。

第8章微生物的生态复习题

第8章微生物的生态复习题

第8章微生物的生态复习题《微生物学》复习题第八章微生物生态一、名词解释1 硝化作用:2 反硝化作用:3 氨化作用:4 硫化作用:5 菌根:;6 活性污泥:7 共生:8 微生物生态学:9 土壤微生物区系:10 生物降解:11 BOD5:12 土著性微生物:13 微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14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15微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16 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关系:17 微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18 极端环境微生物:19 微生物生态学:20水体的富营养化:21大肠菌群指数22 大肠菌群值二、是非题1、氨化作用只能在好氧环境下才能进行。

()2、反硝化作用完全等同于硝化作用的逆过程。

()3、一般情况下土壤表层的微生物数量高于土壤下层。

()4、嗜冷微生物适应环境生化机制之一是其细胞膜组成中有大量的不饱和、低熔点脂肪酸。

()5、嗜酸微生物之所以具有在碱性条件下生长的能力是因为其胞内物质及酶是嗜酸的。

()6、嗜碱微生物具有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其胞内物质及酶也是偏碱(嗜碱)的。

()7、草食动物大部分都能分泌纤维素酶来消化所食用的纤维素。

()8、共生固氮和游离固氮都在固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9、大量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同时要服用维生素,这是为了补充因肠道微生物受抑制减少维生素的合成。

()10、降解性质粒携带有编码环境污染物降解酶的全部遗传信息。

()11、反硝化作用只有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12、有机物质是产生沼气的物质基础,产甲烷细菌可以利用大分子有机物质做为碳源。

()13、协同共栖的两个物种生活在一起时彼此受益,互相获得利,是一种互生关系。

()14、一种微生物寄生于其他微生物时没有选择性。

()15、细菌不能寄生于细菌,真菌不能寄生于真菌。

()16、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唯一因素。

()17、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是微生物之间典型的互惠共生关系。

()18、微生物之间的竞争仅仅是为了营养。

【精品】第八章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

【精品】第八章微生物生态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试题一.选择题:81234.81234。

在制作酸菜或青贮饲料时,一般并不人工接种乳酸菌,这是人们利用了植物的:A。

根际微生物B.叶面附生微生物C.与植物共生的根瘤菌D。

寄生于植物的微生物答:()81235.81235. 指出下列中不是微生物与植物形成的共生体的是:A.根瘤B.菌根C。

叶瘤D。

叶面乳酸菌81236.81236. 根土比是指:A。

植物根际土壤重与根外土壤重之比。

B.根外土壤重与根际土壤重之比。

C。

每克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D.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

答:()81237.81237。

植物根际每克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每克根外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之比,称之为:A土根比B根土比C比土根D比根土81238.81238。

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有新鲜有机残体进入时便大量发育占优势,而新鲜有机体被分解后迅速衰退,这类微生物称之为:A。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B。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D.腐生性水生微生物答:()81239.81239。

土壤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对于新鲜有机物质的进入并不敏感,常年保持在某一数量水平上,这部分微生物称之为:A。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B。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C.清水型水生微生物D。

腐生性水生微生物81240.81240. 好氧性微生物与厌氧性微生物共栖时,两者可形成:A.互利共栖关系B。

偏利共栖关系C.拮抗关系D。

寄生关系答:()81241.81241. 酸菜腌制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人们利用了微生物之间的A.捕食关系。

B。

寄生关系.C.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D.专一性拮抗关系。

答:()81242.81242。

弗来明发现青霉素是由于观察到在产黄青霉菌菌落周围不见有革兰阳性细菌生长,而再深入研究创造奇迹的。

这是人类首次观察到的微生物之间的。

A.寄生关系.B.捕食关系。

C。

专一性拮抗关系.D.非专一性拮抗关系。

《微生物生态学》课程考试试卷B及答案

《微生物生态学》课程考试试卷B及答案

《微生物生态学》课程考试试卷B专业: 考试日期:试卷所需时间:120分钟 闭卷 试卷总分:100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一.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微生物生态学2.COD3.根际微生物4.解汞作用5.嗜极微生物6.反硫化作用7.有机物矿化8.生物膜9.不可培养微生物 10.生物絮凝作用二、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氧化亚铁硫杆菌要在何种环境下生活( )A.碱性B.酸性C.中性偏碱性D.中性 2.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有( )A .好氧微生物B .专性厌氧微生物C .兼性厌氧微生物D .好氧、专性厌氧及兼性厌氧微生物 3.沼气发酵的主要产物为( )A .CO 2B .CH 4C .NH 3D . H 2S 4.菌根是什么和植物的共生体( )A .细菌B .放线菌C .真菌D .酵母菌 5.根瘤菌的功能中描述错误的是( )A .利用光能合成ATPB .产生豆血红蛋白起调节氧的缓冲作用C .能量的供应D .固氮产物的同化和转运 6. 泡菜食品中乳酸细菌与好氧菌的关系是( ) A .共生 B .拮抗 C .互生 D .捕食 7.化能自养微生物不包括( )A .硫细菌B .氢细菌C .硝化细菌D . 产甲烷菌8.加大接种量可控制少量污染菌的繁殖,是利用微生物之间的( )A .互生关系B .共生关系C .竞争关系D .寄生关系 9. 下列微生物中不能利用分子氮的是( )A .霉菌B .弗兰克氏菌C .根瘤菌D .圆褐固氮菌10. 下列汞形式中毒性最强的是( )A .朱砂B .Hg+C .Hg2+D .甲基汞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 分解木质素的微生物主要是真菌类,包括____、_____、_____等三种类型。

2. 固氮酶是由____和_____两种组分组成;该酶对_____高度敏感。

3. 根据生物膜法处理系统中所用的填充物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等类型。

第三版《微生物学》第八章部分名词解释及思考题答案

第三版《微生物学》第八章部分名词解释及思考题答案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名词解释1、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对象是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与周围生物及非生物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9、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

30、宏基因组:出生后才驻入人体,尤其是肠道内1000种左右的正常菌群——共生微生物群的总基因组,即宏基因组。

31、微生态学:以微生物学和实验动物学为基础,研究正常微生物菌群与其宿主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新兴边缘学科。

32、微生态系统: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由个体20~200μm不同种类组成的生物群与其环境组成的整体。

34、微生态失调:正常的微生物群之间和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环境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

35、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当其集聚部位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则可致病,如变形杆菌。

37、微生态制剂:用于提高人类、畜禽宿主或植物寄主的健康水平的人工培养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或促进宿主或寄主体内正常菌群生长的物质制剂之总称。

可调整宿主体内的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

38、益生菌剂:通常是指一类分离自正常菌群,以高含量活菌为主体,一般以口服或粘膜途径投入,有助于改善宿主特定部位微生态平衡并兼有若干其他有益生理活性的生物制剂。

39、益生元(双歧分子):专指一类人类不能消化吸收的低聚糖类食物成分,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物质。

41、悉生生物:凡已人为地接种上某种或某些已知纯种微生物的无菌动物或植物,即已知其上所含微生物群的大生物称为悉生生物。

52、混菌培养(混合培养):混菌培养又叫混合培养,也称混合发酵,是在深入研究微生物纯培养基础上的人工“微生物生态工程”,指将两种或多种微生物混合在一起培养,以获得更好效果的培养方法。

华中农大微生物学题库第八章微生物生态答案【VIP专享】

华中农大微生物学题库第八章微生物生态答案【VIP专享】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答案一.选择题:81234.B81235.D81236.C81237.B81238.A81239.B81240.B81241.C81242.C81243.B81244.B81245.A81246.A81247.A81248.C81249.C81250.D81251.C81252.B81253.B81254.B81255.A81256.D81257.D81258.D81259.B81260.C81261.A81262.D81263.C81264.B81265.B81266.A81267.D81268.B81269.D81270.C81271.C81272.A81273.D81274.B81275.B81276.A81277.D81278.D81279.A81280.A81281.B81282.C81283.A二.判断题:81284.错。

81285.错。

81286.错。

81287.对。

81288.错。

81289.对。

81290.错。

81291.错。

81292.错。

81293.对。

81294.错。

81295.错。

81296.错。

81297.对。

81298.错。

81299.错。

81300.错。

81301.错。

81302.对。

81303.错。

81304.对。

81305.错。

81306.对。

81307.错。

81308.错。

81309.错。

81310.错。

81311.错。

81312.错。

81313.对。

81314.错。

81315.错。

81316.错。

81317.对。

81318.错。

81319.错。

81320.错。

81321.错。

81322.错。

81323.错。

81324.错。

81325.错。

81326.对。

81327.对。

81328.对。

81329.错。

81330.对。

81331.错。

81332.错。

81333.错。

81334.对。

三.填空题:81335.互惠关系,共生关系,拮抗关系,寄生关系,捕食关系81336.根瘤,菌根81337.处于环境中的微生物和与微生物生命活动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环境条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81338.70-90,0.0181339.5-30,有机质,偏碱性81340.真菌,细菌,病毒,真菌81341.不是,没有81342.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细菌,藻类,原生动物81343.真菌,中性偏碱81344.耕作,减少81345.好氧性微生物,厌氧性微生物,兼性厌氧性微生物81346.有机质含量,水分,pH,温度81347.高选择性81348.高,高,高,高81349.碳,能,氮81350.特异性拮抗,非特异性拮抗81351.乳酸,人工接种81352.少,菌丝体,土粒间隙81353.内生菌根,外生菌根,内生菌根81354.病原菌造成的植物病害,在某种程度上竞争某种有限的同一营养81355.转化有机物为速效养分如氨化作用,转化无效矿物元素为有效元素,产生生长剌激物促进生长;产生抗生素抑制病害菌81356.硅藻,绿藻,裸藻81357.青霉属,曲霉属,毛霉属,根霉属,腐霉属81358.链霉菌属,诺卡氏菌属,小单孢菌属81359.营养,空间81360.多,好气性,并不81361.营养,生长剌激物质,生长环境81362.光能自养,碳水化合物,碳,能81363.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半知菌81364.沿岸土壤,动植物残体及其排泄物,沿途工业废水,沿途生活污水81365.共生,附生,寄生,根瘤,叶面乳酸菌,真菌病害81366.化能有机,化能无机,光能有机,光能无机,化能有机81367.自生固氮,肥力81368.腐败有机残体,动物和人类排泄物,生活污水,工业有机废水,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产碱杆菌、弧菌、螺菌81369.含有机质不丰富的清水中,化能,光能,不大(或较少)81370.革兰氏阳性球菌类,色杆菌,芽孢杆菌,放线菌和某些霉菌81371.专性共生,兼性共生,寄生81372.高温,高酸,高碱,高压,高盐,低温81373.互利,偏利,互害,偏害,互不影响81374.固氮细菌,氨化细菌,纤维分解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81375.数量大,个体小,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特别大,代谢强。

《微生物的生态》PPT课件

《微生物的生态》PPT课件

a
3
微生物生态 研究处于环境中的微生物和与微生物
相联系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环境条件,以 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分支科学。
研究微生物生态的意义: 发掘丰富的菌种资源,推动进化、分
类的研究,开发应用微生物制剂,生态农 业、生物能源、生态平衡、智治理环境污 染
a
4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a
10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Fermentative microbial
flora)
是指对新鲜有机物很为敏感在有新鲜有机物 进入时可爆发性地旺盛发育,而在新鲜有机物 消失后又很快消退的微生物类群。如格兰氏阴 性无芽孢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链霉菌、 根霉、曲霉、木霉、镰刀霉等
有新鲜有机物时发酵性微生物区系占优势。 衰退后,土著性微生物区系重占优势
采样 测定
饮用水消毒常用方法:加入液态氯或 次氯酸盐
a
16
三. 空气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在空气中只能短时间停留,就要落地, 大部分死亡,包括一些人体病原菌, 但结核、白喉 ,炭疽等杆菌和肺炎双球菌、
葡萄球菌、流或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抗性 比较强。能传染疾病。
微生物在空气传播的距离是无限的,因而 其分布是世界性的。
万个/克土),纤毛虫,鞭毛虫、肉足虫等为主,
它们以其它微生物和有机物碎片为食,对其它几类
微生物的数量起调节作用。
数量分布:
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a
7
影响因数
例如:
有机物含量(水平)、 湿度、pH、土壤类型、 深度、施肥、季节;
不同土壤中的微生物的 数量
施肥对土壤中微生物数 量的影响
不同深度的土壤中所含 的微生物的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 ( ) 81235. 指 出 下 列 中 不 是 微 生 物 与 植 物 形 成 的 共 生 体 的 是: A. 根 瘤 B. 菌 根 C. 叶 瘤 D. 叶 面 乳 酸 菌
答: ( ) 81236. 根 土 比 是 指: A. 植 物 根 际 土 壤 重 与 根 外 土 壤 重 之 比。 B. 根 外 土 壤 重 与 根 际 土 壤 重 之 比。 C. 每 克 植 物 根 际 土 壤 中 微 生 物 数 量 与 每 克 根 外 土 壤 中 微 生 物 数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B. 寄 生 关 系。 C. 非 专 一 性 拮 抗 关 系。 D. 专 一 性 拮 抗 关 系。 答: ( ) 81242. 弗 来 明 发 现 青 霉 素 是 由 于 观 察 到 在 产 黄 青 霉 菌 菌 落 周 围 不 见 有 革 兰 阳 性 细 菌 生 长, 而 再 深 入 研 究 创 造 奇 迹 的。 这 是 人 类 首 次 观察到的 微生 物之 间的。 A. 寄 生 关 系。 B. 捕 食 关 系。 C. 专 一 性 拮 抗 关 系。 D. 非 专 一 性 拮 抗 关 系。 答: ( ) 81243. 红 萍 与 蓝 细 菌 之 间 不 仅 在 营 养 上 互 生, 且 蓝 细 菌 生 存 于 红 萍 腹 腔 内, 它 们 之 间 是 一 种: A. 互 生 关 系。 B. 共 生 关 系。 C. 寄 生 关 系。 D. 竞 争 关 系。 答: ( ) 81244. 下 列 属 于 微 生 物 学 研 究 范 围 的 是: A. 土 壤 质 地。 B. 微 生 物 在 海 洋 中 的 分 布。 C. 湖 泊 水 文。 D. 地 球 化 学 。 答: ( ) 81245. 空 气 并 不 是 微 生 物 良 好 的 栖 息 繁 殖 场 所, 因 为: A. 缺 乏 营 养。 B. 高 pH 。 C. 夏 季 高 温。 D. 无 固 定 场 所。 答: ( ) 81246. 下 列 细 菌 种 群 可 以 选 择 作 为 土 壤 熟 化 度 的 指 示 微 生 物 的 是: A. 自 生 固 氮 菌。 B. 梭 状 芽 孢 杆 菌。 C. 硝 化 细 菌。 D. 硫 酸 盐 还 原 细 菌。 答: ( )
81247. 微 生 物 寄 生 于 植 物 时 一 般 易 造 成: A. 植 物 病 害。 B. 植 物 疯 长。 C. 植 物 正 常。 D. 植 物 营 养 缺 不 是 原 生 动 物 捕 食 对 象 的 是: A. 细 菌。 B. 放 线 菌 孢 子。 C. 真 菌 菌 丝 体。 D. 真 菌 孢 子。 答: ( )
81249. 生 长 于 下 列 海 水 水 域 中 的 微 生 物 应 认 为 是 极 端 环 境 微 生 物 的 是: A. 近 海 海 水 微 生 物。 B. 远 洋 浅 层 海 水 微 生 物。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 远 洋 深 处 海 水 微 生 物。 D. 表 面 海 水 微 生 物。 答: ( ) 81250. 土 壤 的 下 列 特 性 与 其 中 微 生 物 种 类 和 数 量 无 关 的 是: A. pH 值。 B. 水 分 含 量。 C. 有 机 质 含 量。 D. 比 重。 答: ( ) 81251. 下 列 生 物 中 是 土 壤 中 最 活 跃 的 生 物 是: A. 蚯 蚓。 B. 原 生 动 物。 C. 细 菌。 D. 植 物 根 系。 答: ( )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试题
一.选择题: 81234. 在 制 作 酸 菜 或 青 贮 饲 料 时, 一 般 并 不 人 工 接 种 乳 酸 菌, 这 是 人
们 利 用 了 植 物 的: A. 根 际 微 生 物 B. 叶 面 附 生 微 生 物 C. 与 植 物 共 生 的 根 瘤 菌 D. 寄 生 于 植 物 的 微 生 物
量 之 比。 D. 每 克 根 外 土 壤 中 微 生 物 数 量 与 每 克 根 际 土 壤 中 微 生 物 数 量 之
比。 答: ( ) 81237. 植 物 根 际 每 克 土 壤 的 微 生 物 数 量 与 每 克 根 外 土 壤 中 微 生 物 数 量 之 比, 称 之 为: A 土根比 B 根土 比 C 比土 根 D 比根 土 答: ( ) 81238. 土 壤 中 有 一 部 分 微 生 物 在 有 新 鲜 有 机 残 体 进 入 时 便 大 量 发 育 占 优 势, 而 新 鲜 有 机 体 被 分 解 后 迅 速 衰 退, 这 类 微 生 物 称 之 为: A. 发 酵 性 微 生 物 区 系 B. 土 著 性 微 生 物 区 系 C. 清 水 型 水 生 微 生 物 D. 腐 生 性 水 生 微 生 物 答: ( ) 81239. 土 壤 中 有 一 部 分 微 生 物 对 于 新 鲜 有 机 物 质 的 进 入 并 不 敏 感, 常 年 保 持 在 某 一 数 量 水 平 上, 这 部 分 微 生 物 称 之 为: A. 发 酵 性 微 生 物 区 系 B. 土 著 性 微 生 物 区 系 C. 清 水 型 水 生 微 生 物 D. 腐 生 性 水 生 微 生 物 答: ( ) 81240. 好 氧 性 微 生 物 与 厌 氧 性 微 生 物 共 栖 时, 两 者 可 形 成: A. 互 利 共 栖 关 系 B. 偏 利 共 栖 关 系 C. 拮 抗 关 系 D. 寄 生 关 系 答: ( ) 81241. 酸 菜 腌 制 后 可 以 保 存 相 当 长 的 时 间, 这 是 人 们 利 用 了 微 生 物 之 间的 A. 捕 食 关 系。
81252. 在 分 解 复 杂 大 分 子 有 机 物 时, 往 往 是 由 多 种 微 生 物 共 同 协 同 完 成 的, 乙 种 微 生 物 以 甲 种 微 生 物 的 代 谢 产 物 为 食 物, 丙 种 微 生 物 又 以 乙 种 微 生 物 的 代 谢 产 物 为 食 物, 这 种 微 生 物 之 间 的 关 系 称 为: A. 互 生 关 系。 B. 接 力 关 系。 C. 共 生 关 系。 D. 寄 生 关 系。 答: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