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名词解释

诊断学名词解释
诊断学名词解释

发热

名词解释

1.发热(fever)

2.稽留热(ontinued fever)

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

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

5.波状型(undulant fever)

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7.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问答题

1.发热得分度有哪几种?

2.临床上感染性发热得病原体常有那些?

3.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哪几类原因?

4.对发热为主诉得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得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得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3.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4.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5.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6.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7.指发热得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问答题

1.①低热37、3—38℃②中等度热38、1—39℃③高热39、1—41℃

④趋高热41℃以上

2.感染性发热得病原体常见得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3.①无菌性坏死物质得吸收

②抗原—抗体反应

③内分泌代谢障碍

④皮肤散热减少

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①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诱因;

②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③多系统症状询问

④患病以来一般情况

⑤诊治经过

⑥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治疗或分娩史、服药史、职业特点等。

问诊

名词解释

5、暗示性提问

6、主诉

问答题

17、问诊有什么重要性?

18、简述问诊得方法与技巧。

19、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5、就是一种能为患者提供带倾向性得特定答案得提问方式

6、患者感受最主要得痛苦或最明显得症状或体征,也就就是本次就诊得主要原因以及患病到就诊得时间。

问答题

17、答:通过问诊可了解疾病发生、发展情况,诊疗经过,既往健康状况及曾经患病情况,对现病得诊断有极其重要得意义。

18、答:(1)以礼节性得交谈开始;(2)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得、有层次、有顺序得询问;(3)避免暗示性提问及逼问;(4)避免重复提问;(5)避免使用特定意义得医学术语;(6)注意及时核实患者陈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得情况。

19、答:(1)起病情况与患病得时间;(2)主要症状得特点;(3)病因与诱因;(4)病情得发展与演变;(5)伴随症状;(6)诊治经过;(7)病程中一般情况。

咳嗽与咳痰

名词解释

1、咳嗽。

2、咳痰。

问答题

(一)咳嗽与咳痰得病因分类就是怎样得?

(二)以咳嗽与咳痰为主诉得患者,您在病史询问时应包括哪内容(要点)?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咳嗽就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2、咳痰就是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排出口腔外得病态现象。

问答题:

(一)答:1、呼吸道疾病

2、胸膜疾病

3、心血管疾病

4、中枢神经因素

(二)答:1、发病年龄、咳嗽病程、起病方式、与昼夜或季节气候关系

2、咳嗽程度、音色、连续性、发作性、单声咳嗽

3、就是否伴有发热、胸痛、气喘

4、痰得性状、量、有何特殊气味,就是否伴有血痰或咯血。

体位对咳痰有何影响等。

呼吸困难

名词解释

1、呼吸困难

2、心源性哮喘

问答题

1、呼吸困难得病因有哪些?其中主要就是哪些系统疾病?

2、吸气性与呼气性呼吸困难各有何特点?

3、左心与右心衰竭发生呼吸困难得主要原因有何区别?

4、对呼吸困难得患者在问诊时得要点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呼吸困难就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煽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得异常。

2、重度呼吸困难。呼吸有哮鸣声,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底部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增快,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称“心源性哮喘”。

问答题

1、答:引起呼吸困难得病因有:

①呼吸系统疾病(气管阻塞;肺疾病;胸廓疾病;神经肌肉疾病;膈肌运动障碍等)

②心血管系统疾病

③中毒性疾病(理化因素或代谢障碍)

④血液系统疾病

⑤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其中①②为主要疾病。

2、答:吸气性呼吸困难特点就是吸气费力,且显著困难,重者出现“三凹征”,

常伴有干咳及高调气性喉鸣。

呼气性呼吸困难得特点就是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而缓慢,常伴

有干啰音。

3、答:左心衰竭引起得呼吸困难得主要原因就是肺瘀血与肺泡弹性降低。

右心衰竭引起得呼吸困难得主要原因就是体循环瘀血所致。

4、答:①发生诱因、表现、类型;

②起病缓急;

③与活动、体位关系、昼夜关系;

④伴随症状:发热、咳嗽与咳痰、胸疼,痰得性状与量,有无咯血及

其量;

⑤有无排尿、饮食异常,高血压、肾病、代谢性疾病等;

⑥药物或毒物摄入史、头痛、意识障碍、颅脑疾病等。

发绀

名词解释

1.发绀(又称紫绀)。

2.中心性发绀。

3.周围性发绀。

问答题

1.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有何区别?

2.发绀得病因可分哪两大类?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就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得表现。

2.就是指由于心、肺疾病导致SaO2降低引起得发绀。

3.就是指由于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得发绀。

问答题

1.中心性发绀就是由于心、肺疾病导致SaO2降低引起。发绀得特点就是全身性得、除四肢与面颊外,亦见于粘膜(包括舌及口腔粘膜)与躯干得皮肤,但皮肤温暖。

周围性发绀就是由于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发绀得特点就是常见于肢体末稍与下垂部位(如肢体、耳垂、鼻尖)这些部位皮肤温度低、发凉,若按摩或加温耳垂与肢端使其温暖,发绀可消失。

2.(1)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2)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

胸痛

一、名词解释

牵涉痛

【参考答案及题解】

一、名词解释:

牵涉痛:来自内脏得痛觉冲动直接激发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得痛感,称牵涉痛。【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蛙状鼻鼻腔完全堵塞,外鼻变形,鼻梁宽平如蛙状

2、齿龈游离缘出现蓝灰色点,称为龈线,就是铅中毒得体征。

问答题:包括头发与头皮,颅形态与大小,眼、眼睑、眼球运动,结膜、角膜、虹膜、瞳孔,外耳、中耳、乳突、口腔、唇、舌、牙齿、腮腺等。

颈部检查

名词解释:

5、为胸锁乳突肌内缘,下颌骨下缘与前正中线间得区域

6、主动脉弓动脉瘤时,由于心脏收缩,瘤体膨大,将气管压向后下,因而每随心脏搏动,可触及气管向下曳动

问答题:

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病等。

主要就是由于脉压增大所致。

胸部得体表标志

名词解释

1 锁骨中线

2 肋脊角

问答题

试述胸骨角得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为通过锁骨得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得垂直线。即通过锁骨中点向下得垂直线。

2、为第12肋骨与脊柱构成得夹角,其前为肾脏与输尿管所在得区域。

问答题

答:(1)为计数前肋骨与肋间隙顺序得主要标志。

(2)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与上下纵隔交界。

(3)相当于第5胸椎得水平。

胸壁、胸廓与乳房

名词解释

1 皮下气肿

2 鸡胸

问答题

桶状胸得临床特征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胸部皮下组织有气体积存时谓之为皮下气肿。

胸廓得前后径略长于左右径,其上下距离较短,胸骨下端常前突,胸廓前侧壁肋骨凹陷,称之为鸡胸。

问答题

答:为胸廓前后径增加,有时与左右径几乎相等,甚或超过左右径,故呈圆桶状。肋骨得斜度变小,其与脊柱得夹角常大于450。肋间隙增宽且饱满。腹上角增大,且呼吸时改变不明显。见于严重肺气肿,老年或矮胖体形者。

肺与胸膜检查

名词解释

1 三凹征

2 Kussmaul呼吸

3 胸膜摩擦感

4 管样呼吸音

5 语音震颤

问答题

1 简述语音震颤增强或减弱得临床意义。

2 试述管样呼吸音得含义及其临床意义。

3 简述干性啰音得发生机制与特点。

4 气胸患者得胸部体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 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与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2 Kussmaul呼吸: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慢得呼吸,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尿毒症酸中毒等,此种深长得呼吸又称为Kussmaul呼吸。

3 胸膜摩擦感:指当急性胸膜炎时,因纤维蛋白沉着于两层胸膜,使其表面变为粗糙,呼吸时脏层与壁层胸膜相互摩擦,可由检查者得手感觉到,称为胸膜摩擦感。

4 管样呼吸音:如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得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

5 语音震颤:为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源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共鸣得振动,可由检查者得手触及,又称为触觉语颤。

问答题

如何从胸,肺视、触、叩、听诊鉴别肺气肿与气胸?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因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结核或肺表面胸膜下肺大泡,导致肺膜脏层破裂,使肺与支气管内气体进入胸膜腔而形成气胸,谓之自发性气胸。

问答题

参见肺与胸膜常见疾病得体征表。

视诊、触诊、叩诊心脏

名词解释

1.洪脉:

2.水冲脉:

3.重搏脉:

4.交替脉:

5.奇脉:

6.枪击音:

7.Duroziez双重导音:

8.毛细血管搏动征:

四、问答题

1.简述奇脉形成得原因?

2.简述Korotkoff5期法得具体内容?

3.怎样诊断高血压、高血压分级标准就是什么?

4.简述脉压改变得临床意义?

5.周围血管征包括哪些体征,其临床意义就是什么?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脉搏增强且振幅大,称洪脉。就是由于心搏量大、脉压宽与外周阻力低所致,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2.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涨潮落,故名水冲脉。检查时紧握患者手腕掌面,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可明显感知犹如水冲得脉搏,系脉压差大所致,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与严重贫血。

3.某些病理情况下使正常得重搏波增大,使一次心搏引起得脉波似两次,即收缩期与舒张期各扪及一次,见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及长期发热,使外周血管紧张度降低患者。

4.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得脉搏,为左心衰竭得重要体征之一,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5.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时、吸气时脉搏减弱,甚至不能扪及,又称“吸停脉”。

6.听诊器鼓型胸件轻放股动脉表面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枪得声音,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得严重贫血。

7.以听诊器鼓型胸件稍加压力于股动脉可闻及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吹风样杂音,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脉压增大得疾病。

8.用手指轻压病人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病人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时则局部又发红。随心动周期局部发生有规律得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等。

四、问答题:

1.正常人吸气时由于胸腔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多、肺循环血量也增多,因而左心搏出量无明显影响,脉搏强弱无变化。当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时,吸气时右心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继而影响右心排出量,致使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血量减少,因而左室排血减少,形成脉搏减弱,甚至不能扪及。

2.听到动脉搏动声第一响时得血压值为收缩压(第1期),随后声音逐渐加强为第2期,继而出现柔与吹风样杂音为第3期,再后音调突然变钝为第4期,最后声音消失即达第5期。声音消失时得血压值即舒张压。

3.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值达到或超过140/90mmHg,或仅舒张压达到标准,即可认为有高血压。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 舒张压 90-99mmHg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 舒张压 100-109mmHg

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 舒张压≥110mmHg

如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不在一个级别中,按其中较高得级别分类。

4.当脉压>40mmHg,为脉压增大。见于甲亢、气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当脉压<30mmHg,则为脉压减少,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心包积液及严重衰竭病人。

5.周围血管征包括水冲脉、枪击音、Duroziez双重导音、毛细血管博动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

注解:

[题9]该患者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舒张期叹气杂音,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得体征,因此

答案为C

[题12]年青女性,左锁骨上区闻及收缩期杂音,左侧为无脉,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

动脉粥样硬化见于老年人,结节性多动脉炎侵犯中等度动脉与带肌层小动脉得

血管炎,表现为多器官损害,一般不会损害大动脉而引起无脉。

[题26]该病人既有上肢血压明显下降,又有干肢血压下降,多发性大动脉炎(广泛型) 可出现上述表现,主动脉缩窄只出现下肢血压下降。

[题60]该患者体征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因此答案为ABC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得主要症状与体征

三、名词解释

1、Kussmaul 征

2、Ewart 征

问答题

简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体格检查特点。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大量心包积液,心脏舒张受限,静脉回流受阻,颈静脉怒张,深吸时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Kussmaul 征。

2、大量心包积液时,由于肺受挤压,可见左肩胛下角下区出现语音震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称为Ewart征。

问答题

1、视诊:颜面苍白,点动运动,musset 氏征,颈动脉搏动增强,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毛细血管搏动

2、触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有水冲脉

3、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凹陷,呈靴型

4、听诊:心尖区S1减弱,主动脉瓣区A2减弱,主动脉瓣听可听到舒张期叹气样杂音,有相对二尖瓣狭窄时,心尖部出现Austin-Flint杂音,可有枪击音与杜氏二重音。

腹部检查

三名词解释

1、蛙腹:

2、舟状腹:

3、胃型或肠型:

4、揉面感:

5、反跳痛:

6、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7、 Murphy征阳性:

8、移动性浊音:

9、尺压试验:

10、肠鸣音:

五问答题

1、简述正常腹部可触到得包块

2、如何鉴别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

3、简述急性腹膜炎得体征

4、简述肝硬化得体征

5.简述脾肿大得测量法及临床分度

6、简述腹部常用得触诊法及适应征

7、简述九区法两肋弓下缘连线以上得腹部常见得包块

8.简述腹部触诊得内容

六病案分析

1、某男,38岁,因反复上腹痛3年,呕吐3天入院。3年前出现上腹痛,呈灼痛感,饥饿时加重,进食后可减轻,以冬春季发作频繁。3天前无原因出现上腹饱胀,反复发作呕吐,呕吐物为酸臭得宿食,呕吐后感到舒适。体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无异常,腹平坦,可见胃型及胃蠕动波,触诊软,剑突下偏右手掌大区域压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均未扪及,上腹可听到振水音,肠鸣音4次/分钟,未叩出移动性浊音。

问:该患者最可能得诊断及诊断依据?

2、某男,30岁,反复上腹痛10余年,加重并上腹剧痛4小时,近10天每半夜出现上腹痛,昨夜12点突发出现持续性上腹剧痛。体查:急性痛苦面容,面色苍白,出冷汗,仰卧位,两下肢屈曲,脉细速,腹壁强直,满腹明显压痛,反跳痛阳性,可叩出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

问:⑴该患者最可能得诊断及诊断依据?

⑵明确诊断得最佳检查?

3.某男,32岁,腹部剧烈阵发性绞痛4小时,伴呕吐,为胃内容物,含胆汁。体查:急性痛苦面容,腹膨隆,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腹壁紧张,有压痛,肝脾未扪及,肠鸣音10次/分钟,伴金属音。

问:⑴该患者最可能得诊断及诊断依据?

⑵明确诊断得最佳检查?

4、某女,22岁,上腹痛5小时,伴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自觉低热,月经未干净。体查:腹软,脐上区轻压痛,右下腹McBurney点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血常规提示WBC 13、5×109,N 0.90 L0、10, Hb135g/L ,Pt156×109;尿常规提示 RBC ++/HP,WBC 0-2/HP。问:⑴该患者最可能得诊断及诊断依据?

⑵进一步得处理?

【参考答案及题解】

三名词解释

1、当腹腔内有大量积液时,平卧位腹壁松施,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腹部呈扁而宽状。

2、患者仰卧时前腹壁水平明显低下,严重时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趾骨联合显露,腹外形如舟状,见于消瘦与脱水者。

3、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得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出各自得轮廓。

4、结核性,癌性腹膜炎炎症发展缓慢,对腹膜刺激缓渐,且有腹膜增厚与肠管、肠系膜得粘连,故形成腹壁柔韧而具有抵抗力,不易压陷。

5、当医师用收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常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

6、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

7、胆囊疾患时,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得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得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称为Murphy征阳性。

8、腹腔内有较多得液体时,因重力关系,液体多潴积于腹腔得低处,通过改变体位,使液体流动,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得现象。

9、患者仰卧,用一硬尺横置于腹壁上,检查者两手将尺下压。以鉴别卵巢囊肿与腹水,如为卵巢囊肿,则腹主动脉得搏动可经囊肿传到硬尺,使尺发生节奏性跳动;如为腹水,则硬尺无此种跳动。

10、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与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得咕噜声(或气过水声)。

五问答题

1、腹直肌肌腹及腱划;腰椎椎体及骶骨岬;乙状结肠粪块;横结肠;盲肠;右肾下极;腹主动脉

2、视诊:卵巢囊肿腹部膨隆多呈圆形;腹水膨隆多呈蛙腹。

触诊:卵巢囊肿可能扪及异常游走得包块,尺压试验阳性。

叩诊:卵巢囊肿浊音区于仰卧时常在中腹部,鼓音区在两侧;而腹水患者浊音区于仰卧时常在两侧,鼓音区在中腹部。卵巢囊肿得浊音不呈移动性,腹水>1000ml时,移动性浊音阳性。

3、视诊:急性危重病容,表情痛苦,被迫采取仰卧位,两下肢屈曲,呼吸频速表浅,腹式呼吸明显减弱或消失,腹壁运动受限,有积液时,腹部膨隆。

触诊:皮肤弹性减退,脉搏频速而无力,腹肌紧张,腹壁压痛与反跳痛。

叩诊:有胃肠穿孔时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有积液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视诊:面色灰暗,缺少光泽,皮肤、巩膜多有黄疸,面、颈、上胸部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或蜘蛛痣及肝掌,男性患者可见乳房发育,腹部膨隆,呈蛙腹,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脐疝。

触诊:脾肋下可扪及,液波震颤阳性。

叩诊:腹水移动性浊音阳性。

听诊:脐周或剑突下有时可听到静脉营营音。

5.测量法:第一测量(又称甲乙线):指锁骨中线左肋缘至脾下缘得距离,以厘米表示,脾轻度肿大只作第一测量。第二与第三测量:脾明显肿大时,加测第二线(甲丙线)与第三线(丁戊线),第二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最远点得距离(应大于第一测量),第三线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得距离。如脾肿大向右越过正中线,测量脾右缘至正中线得最大距离,以“+”表示,未超过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至正中线得最短距离,以“-”表示。临床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超过2cm至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

6、触诊方法:(1)浅触诊法:用以检查腹壁得紧张度及有无压痛、肿块、搏动感;(2)深部滑行触诊法:用以检查腹腔脏器或肿块,触诊肝脾时尤其注意与呼吸运动得配合;(3)双手触诊法:主要用于肾得触诊,也可用于脾触诊;(4)深压触诊法:用于检查压痛及反跳痛;(5)冲击触诊法:用于有腹水得病人检查腹腔内肿大得脏器或肿块;(6)钩指触诊法:适于腹壁薄软者与儿童

7.(1)上腹部常见得包块:胃癌、胰腺癌及囊肿、肝左叶癌;(2)左上腹部常见包块:主要就是肿大得脾、肾与横结肠脾曲及胰腺尾部得癌肿;(3)右上腹部常见包块:肝、胆囊、右肾肿大及结肠肝曲得

癌肿。

8、 (1)腹壁紧张度;(2)压痛及反跳痛;(3)脏器触诊:肝脏、胆囊、脾脏、肾脏、膀胱、胰腺;(4)腹部包块:正常腹部可触及得包块及异常包块;(5)液波震颤;(6)振水音

六病案分析

1、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

诊断依据:

症状:上腹痛,呈灼痛感,饥饿时加重,进食后可减轻,以冬春季发作频繁。呕吐物为酸臭得宿食,呕吐后感到舒适。

体征:可见胃型及胃蠕动波,剑突下偏右手掌大区域压痛,上腹可听到振水音。

⑴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穿孔 ,继发性腹膜炎

诊断依据:

症状:年轻男性,反复上腹痛10余年,加重并上腹剧痛4小时,伴夜间痛。

体征:急性痛苦面容,腹壁强直,满腹明显压痛,反跳痛阳性,可叩出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

⑵腹部平片有膈下游离气体,腹腔穿刺有液体

3.⑴诊断:高位小肠梗阻

诊断依据:

症状:腹部剧烈阵发性绞痛4小时,呕吐早,为胃内容物,含胆汁

体征:腹膨隆,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腹壁紧张,有压痛,肝脾未扪及,肠鸣音10次/分钟,伴金属音。

⑵腹部平片示肠管有液气平面

4、诊断:急性阑尾炎

诊断依据:

症状:青年女性,上腹痛5小时,伴恶心,呕吐及低热

体征:脐上区轻压痛,右下腹压痛,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WBC 13、5×109,N 0.90 L0、10, Hb135g/L ,Pt156×109

剖腹探查术

脊柱与四肢

名词解释

反甲。

问答题

试述杵状指得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反甲:反甲又称为匙状甲,其特点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有条纹。常为缺铁或某些氨基酸代谢紊乱所致营养障碍。多见于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

问答题

杵状指(趾)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称为杵状指或鼓槌状指(趾)。杵状指(趾)发生机制一般认为与肢体末端慢性缺氧、代谢障碍及中毒性损害有关。杵状指(趾)临床常见于:(1) 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脓胸及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等。(2) 某些心血管病症: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3)营养障碍性疾病:如肝硬化等。

神经系统检查—

脑神经、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检查

名词解释:

1 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

2 偏瘫

3 动作性震颤

神经反射检查

名词解释

Hoffmann征

问答题

试述如何检查Babinski征。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为上肢锥体征。检查者左手持被检者腕部然后以右手中指与示指夹住被检者中指并稍向

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以拇指迅速弹刮被检者得中指指甲,四指轻度掌屈反应为阳性,多见于颈髓病变。

五、问答题 Babinski征得检查方法如下: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手持被检者踝部,用钝

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1岁半以内得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也可出现这种反射,不属于病理性。

全身体格检查

一、就是非题

1、为避免触诊对肠鸣得影响,加之心肺听诊之后继续听诊腹部亦方便,可采取视、听、叩、触得腹部检查顺序。( )

2、全身体格检查一般要求在30分钟以内完成。( )

3、检查前胸时为了对发现得肺部体征有全面得了解,可立即检查后背部。( )

二、多选题

A型题

1、全身体格检查过程中一般患者体位更动得要求就是: ( )

A、1次

B、2-3次

C、4次

D、不允许

E、不限制

2、全身体格检查时以下哪项不正确: ( )

A、检查顺序就是从头到足

B、检查内容务求全面系统

C、掌握检查得进度与时间 C、外生殖器仅必要时检查

E、肛门直肠必须检查

3、为坐位患者进行全身体格检查时一般顺序为:( )

A、一般情况与生命体征→头颈部→后背部→前侧胸部→腹部→四肢→肛门外生殖器(卧外)→神经系统

B、一般情况与生命体征→上肢→头颈部→后背部卧位→前侧胸部→腹部→下肢→肛门外生殖

器→神经系统

C、一般情况与生命体征→四肢→头颈部(卧位)→前侧胸部→腹部坐位→后背部→肛门外生殖器(卧位)→神经系统

D、一般情况→头颈部→四肢卧位→前侧胸部、后背部→腹部→肛门外生殖器→生命体征(站位)→神经系统

E、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四肢→头颈部→肛门外生殖器(卧位)→前侧胸部、后背部→腹部

X型题

全身体格检查得基本项目包括: ( )

A、一般检查及生命体征

B、前侧胸部、背部、

C、腹部

D、四肢、共济运动、步态及腰椎运动

E、肛门直肠外生殖器

【参考答案及题解】

一、就是非题:1 √;2 ×;3 √。

二、多选题:A型:1、B;2、E;3、B;

X型:ABCDE

血液一般检查

一、名词解释:

1、贫血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3、Auer小体

4、类白血病反应

5、网织红细胞反应

三、问答题

32、类白血病反应如何与慢粒白血病区别?

【参考答案及题解】

一、名词解释

1、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110g/L,即可以为贫血。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得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得粒细胞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尤其就是化脓菌引起得急性感染,亦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3、Auer小体:在瑞氏或吉姆萨得血或骨髓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染红色细杆状物质,1条或数条不等,长1~6um,称为Auer小体(棒状小体),这种Auer小体仅出现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故Auer小体对急性白血病得诊断及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4、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得类似白血病表现得血象反应。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升高,并有数量不等得幼稚细胞出现,引起类白反应得常见病因有感染、恶性肿瘤、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失血等。去除病因后,类白血病反应也消失。

5、网织红细胞反应: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相应给予铁剂或叶酸/vi+B12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见于红细胞恢复,用药3~5天后,网织红细胞即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一般增至6~8%,治疗2周后网织红细胞渐下降,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才渐升高。这一现象升为网织红细胞反应,可作为贫血治疗时早期判断疗效得指标。也可用此现象作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得诊断性治疗。

问答题:

32、答: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急性感染、外伤、大面积烧伤、急性溶血或出血,有原发病症状,白细

胞计数中度增高,多<100×109/L,以分叶核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少见原粒细胞,常有明显粒细胞中毒改变,嗜酸、嗜碱粒细胞不增多,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及骨髓象多无明显改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升高,无Ph染色体,治疗原发病为主。

慢粒白血病常表现为消瘦、乏力,脾肿大明显,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常>100×109/L,外周血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常增多,粒细胞无明显中毒改变。早期病例轻或中度贫血,血小板数可增高,晚期均减少,骨髓增生极度,粒系常占90%以上,以晚幼、中幼粒为主,原粒+早幼粒<10%,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显著减低甚至为0,绝大多数病人ph染色体阳性,治疗以羟基脲、干扰素为主,亦可行联合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尿液检验

名词解释

1、选择性蛋白尿

2、混合性蛋白尿

3、多尿

问答题

1、简述肾小球性蛋白尿得形成及临床意义

2、试述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得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选择性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后,使血浆蛋白滤过,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小分子量蛋白,尿中无大分子量得蛋白,称选择性蛋白尿,多见于小儿肾病综合症。

2、混合性蛋白尿: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与肾小管时产生蛋白尿,尿中既有中、小分子蛋白,也可见大分子蛋白,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与肾小管疾病得后期,以及全身性疾病同时累及肾小球与肾小管。

3、多尿:尿量多于2500ml/24h,称多尿。可见于肾脏疾病与某些内分泌疾病。

问答题

1、肾小球性蛋白尿就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等因素损伤后静电屏障作用减弱与(或)滤过膜孔径增大,使血浆蛋白特别就是清蛋白滤过,可见于各类原发与继发得肾小球疾病。

2、尿红细胞形态检查主要就是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中红细胞得形态,肾小球源性血尿时,由于红细胞通过有病理改变得肾小球基膜时,受到挤压损伤,其后在漫长得各段肾小管中受到不同pH与渗透压变化得影响,使红细胞出现大小、形态及血红蛋白含量得变化,见于各类肾小球疾病,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主要指肾小球以下部位与泌尿通路上得出血,多与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有关,不存在通过肾小球基膜裂孔,因此形态可完全正常,呈均一型,见于尿路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等。

粪便检查

名词解释

1、柏油样便

2、白陶土样便

问答题

1、试述粪便隐血试验得原理及临床意义。

2、试述溶组织与结肠阿米巴滋养体得鉴别要点。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柏油样便:大便呈黑色,且稀薄、粘稠、发亮,形似柏油。这就是由于红细胞被胃肠液消化破坏后变为正铁血红素,叶淋及硫化铁,后者刺激小肠分泌过多粘液而引起。见于消化道出血。

2、白陶土样便: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得胆管阻塞,便进入肠道得胆红素减少或缺如,以致粪胆素相应减少或缺如,便大便呈白陶土色,这种大便称白陶土样便。

问答题: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得脑脊液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细胞蛋白分离现象:脑瘤患者脑脊液中蛋白增加,而细胞数正常即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

问答题

参见复习内容精要中常见脑及脑膜疾病得脑脊液特点表

浆膜腔积液检验

名词解释:

浆膜腔

问答题:

如何鉴别渗出液与漏出液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人体得胸腔、腹腔、心包腔统称为浆膜腔,在生理状态下腔内有少量液体,主要起润滑作用。

问答题:

参见复习内容精要中漏出液与渗出液得鉴别表。

肾脏病常用得实验室检查

名词解释

1、肾小球滤过率

2、尿渗量

问答题

1、答:肝细胞黄疸时,血清总胆红素增加,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中度增加,CB/STB>0、2,<0、5 。

尿胆原正常或轻度增加,尿胆红素阳性。

2、答:

生理性增高多见于进食高蛋白饮食或运动后。

病理性增高见于严重肝损害(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等),上消化道出血、尿毒症及肝外门脉系统分流形成。

3、答:胆汁酸在肝脏中由胆固醇合成,随胆汁分泌入肠道,经肠道细菌分解后由小肠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被肝细胞摄取,少量进入血循环。因此胆汁酸测定能反映肝细胞合成、摄取及分泌功能,并与胆道排泄功能有关。它对肝胆系统疾病诊断得灵敏度与特异性高于其它指标。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

名词解释

3、C-肽

在蛋白水解酶得作用下,在胰岛素原转变为胰岛素得过程中,释放出一个由31个氨基酸组成得片段,称C肽。

名词解释:

低血钾症:

问答题:

血钾浓度高于5、5 mmol/L 称高血钾症。临床上常见于:(1)摄入过多;心、肾功能衰竭时补钾过多、过快,输入大量库存血。(2)排泄困难:①肾衰竭少尿期或无尿期;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导致肾小管排钾减少;③长期大量使用潴钾利尿剂;④长期低钠饮食,使钾不易排出而潴留。 (3)细胞内钾大量释出:①严重溶血,大面积烧伤与挤压综合征等;②呼吸障碍引起缺氧与酸中毒时,大量钾从细胞内释出;③休克,组织损伤,中毒,化疗 (4)细胞外液因失水或休克而浓缩,使血钾升高。

心肌酶检测

名词解释

1.Q-T间期

2.病理性Q波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4.多源性期前收缩

5.非Q波型心肌梗塞

问答题

试述心肌梗塞各期得心电图表现。

【参考答案及题解】

名词解释

1.Q-T间期:从QRS波群得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心室除极与复极得全过程所需得时间,Q-T间期长短与心率得快慢密切相关。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正常范围者为0、32~0、44s。

2.病理性Q波:Q波得宽度≥0、04s,深度超过同导联R波得1/4,称为病理性Q波,可见于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

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疾患,可累及窦房及其周围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缓慢窦性心律失常,常引起头昏、黑朦、晕厥等症状,称病态窦方结综合征。心电图表现为窦缓、窦性停搏或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4.多源性期前收缩:指在同一导联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及联律间期互不相同得异位搏动。

5.非Q波心肌梗塞:部分患者发生心肌梗塞后,心电图表现只有ST段抬高或压低及T波倒置,ST-T 改变呈规律性演变,但不出现异常Q波,通常其她检查可明确诊断。

问答题

答:心肌梗塞得心电图呈规律性演变:①早期(超急性期):心电图上产生高大得T波,以后迅速出现ST段斜型抬高,尚未出现异常Q波,仅持续数小时。②急性期:高耸T波开始降低,出现异常Q波,ST 段呈弓背向上抬高,继而下降;直立得T波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持续数小时至数周。③近期(亚急性期):抬高得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Q波持续存在,倒置T波逐渐变浅。持续数周至数月。④陈旧期(愈合期):心梗后3~6月或更久。S-T段与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留下坏死得Q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