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化——电影发展史

电影发展史

美国无声电影

1893年,T.A.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人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

1903年E.S.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艺儿发展为一门艺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镍币影院逐渐被一些条件较好的电影院所代替;电影专利公司的垄断权势逐渐消失,终于在1915年正式解体。此时以格里菲斯为代表的一批新的电影艺术家已经出现。制片中心也从东海岸移到好莱坞。

导演格里菲斯、T.H.英斯和塞纳特对美国早期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贡献。C.卓别林于1914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谋生》,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观众。

美国早期有声电影

1926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拍摄了用唱片来配唱的由J.巴里摩尔主演的歌剧片《唐璜》(A.克罗斯兰导演)。1927年10月6日又首映了由A.克罗斯兰导演、A.乔生主演的有歌唱、对白、声响的《爵士歌手》,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故事片.1928年7月6日华纳公司又推出了“百分之百的有声片”《纽约之光》。自此,有声电影全面推开。至1930年,除卓别林继续拍摄了几部无声片外,全部故事片均为有声片。

中国电影发展史(1896-1949)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救祖记》等关注社会改造的进步电影;抗日救亡时期,有《狂流》《中华儿女》等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影片;抗战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又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电影走出低潮,拍摄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实践、针砭社会时弊的优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赵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喜莲》《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还出现了《不见不散》等贺岁片、喜剧片的新样式,涌现出一大批新生力量。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邓小平》《可可西里》《台湾往事》等力作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英雄》《神话》等国产大片共同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世界影坛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近

三年来中国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标志着第三次发展高潮的到来。

民国时期的四大电影院

“首都大戏院”(现称“解放电影院”),位于南京夫子庙贡院街84号。该影院于1927年筹建,1931年建成,建成后的名字叫“首都大戏院”,有1357个座位,规模之大在当时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水磨石地面也是那时最时髦的。电影进入中国初期一般都是在室外和茶馆里放映的,而“首都大戏院”是把电影从室外引到室内放映的中国第一批影院之一。

“首都大戏院”隆重开业之时还在当时的《中央日报》上刊发了广告,上面写着“东方最富丽的天国,首都阳堂皇的剧场”广告语。1949年南京解放后更名为“解放电影院”。如今这幢灰色小楼除正门上还写着几个红底白字的“解放艺术电影院”外,两侧早已出租给个体户经营零售小商品。

“大华大戏院”(现称“大华电影院”),位于中山南路67号。大戏院建于1935年,可容纳1000多名观众,是当时南京市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戏院。戏院门厅圆柱、栏杆、天花、灯具及观众厅的台口花饰等均采用了民族传统式样,为南京近代优秀建筑之一。

大华电影院经历上世纪八十年代影视业繁荣期后,已出现衰落趋势,电影厅从大厅两层缩减为一层小厅,一楼已租赁给私人经营服装百货超市,原先大戏院那民族传统的门厅圆柱式样已难见其踪影。

“新都大戏院”(现称“胜利电影院”),旧址位于中山路82号,始建于1934年。其音响技术标准完全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胜利电影院鼎盛时期有一个放映厅,1400多个座位,员工56人。但随着影视行业的每况愈下并伴随城市改造,去年国庆前夕,这座具有70年历史的标志性建筑在挖掘机下轰然倒地不复存在。

“世界大戏院”(“延安剧场”),位于新街口中山路51号小巷内,始建于1930年。该剧院曾多次翻修和大规模改造,建成三层六厅结构,可容纳国际水准的大型文艺演出,曾在南京演艺市场掀起过多次历史高潮:一代京剧名师梅兰芳曾在此演出过;1988年上映电影《莫斯科保卫战》,连续放映62天,观众达30万人次。“延安艺术影剧院”现已成为一家夜总会,已和艺术、电影不沾边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