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资料讲解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资料讲解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资料讲解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

影响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In flue nee of ground water on construction projects

【作者】:郭浩飞,土木工程系1545班,学号:201515503028;

【Author 】:GuoHaofei;

【摘要】地下水的变化能对建筑地基工程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做好地下水的监测和防

护工作。主要表现是地下水水位变化可能导致现有建筑物基础岀现开裂或者破坏,地下水赋存运动影响桩基工程的承载力,基础底面下的地下水水位突然下降影响相邻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要减小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就应当重视地下透水层水文地质状况的测定和判断。

【Abstrate 】Changes of groundwater can have an adverse effect on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engineering.

Therefore, must be taken seriously, ground water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work. Mainly groundwater level variation may result in an existing building Foundation with a cracked or damaged, groundwater movement i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under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base adjacent to the sudden decline in groundwater levels affect the normal use of the building. To reduce the effect of groundwater on the building, the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underground permeable and judge for determination of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关键词】地下水;地质作用;

【Keywords 】Groundwater;Geologicprocess;

/ 、八—

1、前言

地下水是地质体赋存环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灌溉、工矿企业和城市建设的重要水源之一,也是影响地质工程稳定性的重要条件。地质体内的地下水可以由于开挖而涌出或突出;也可以由于人类活动而向地质体内充水增加湿度,提高地下水水位,所有这些都可以引起地质灾害。而在自然地质灾害形成中,地下水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70%?80%勺地质灾害的形成都与地下水有关。因此在地质工程设计或地质灾害防治设计中都必需慎重地考虑地下水这个因素。

在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事故中,地基事故往往占到较大比例,一旦出现这类情况,不仅会导致建筑物的倾斜或者裂缝,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或人员死亡。究其原因,就是施工中忽略了建筑场地的具体水文地质状况,或者是对地下水对建筑工程所产生的影响认识不足,所以探讨和研究地下水文地质状况对建筑物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2、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当建筑物场内有地下水存在时,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及其腐蚀性和渗流破坏等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的稳定性、施工及正常使用都能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必

须予以重视。

2.1地面沉降:(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面沉降)

全国有近70个城市因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诱发了地面沉降,沉降范围 6.4万平方千米,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超过2m的有上海、天津、太原、西安、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天津塘沽的沉降量居然达到 3.1m。西安、大同、苏州、无锡、常州等市的地面沉降同时伴有地裂缝。发生地裂缝的地区还有河北、山东、云南、广东、海南等地。地面沉降以及地裂缝,对城市基础设施构成严重威胁,因其引起垂直移动以及向沉降中心的水平移动,使建筑物基础、桥墩错动,铁路和管道扭曲拉断等现象不断发生,给地面沉降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市政道路、上下水管道、煤气热力管道、电力通讯管线等都带来极大危害;不得不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这也只是国内仅有的问题,国外沿海软土地区也存在这种现象,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通过国内外同行多年的监测、分析和研究,控制方法:合理开采地下水;对已开发的地区,对含水层进行回灌。

2.2地面塌陷:(岩溶地区人为局部改变地下水位引起的)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其类型可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塌陷。岩溶塌陷是由于可溶岩(以碳酸岩为主,其次有石膏、岩盐等)中存在的岩溶洞隙而产生的。在可溶岩上有松散土层覆盖的覆盖岩溶区,塌陷主要产生在土层中,称为“土层塌陷”,其发育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当组成洞隙顶板的各类岩石较破碎时,也可发生顶板陷落的“基岩塌陷”。据统计,全国岩溶塌陷总数达2841处,塌陷坑33192个,塌陷面积约332平方公里,造成年经济损失达1.2亿元以上。由于非岩溶洞穴产生的塌陷,如采空塌陷,黄土地区黄土陷穴引起的塌陷,玄武岩地区其通道顶板产生的塌陷等。后两者分布较局限。采空塌陷指煤矿及金属矿山的地下采空区顶板易落塌陷,在我国分布较广泛。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21个省区内,共发生采空塌陷182处以上,塌坑超过1592个,塌陷面积大于1150平方公里,年经济损失达3.17亿元。

2.3 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从地基与基础这一角度来说,地下水位的变化能引起不良的后果。当地下水位的升降只在基础底面以上某一范围内变化时,影响不大。若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范围内发生变化,情况就不同了。若水位上升,水浸湿和软化岩土,从而使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尤其是对结构不稳定的岩土(如湿陷性土、膨胀性岩土、盐渍土等),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能导致建筑物的严重变形或破坏。对于没有地下室的建筑或地下建筑工程,对其防潮、防湿均不利。若地下水在压缩层范围内下降,则增加土的自重应力,引起基础的附加沉降。如果地基土质不均匀,或地下水位的下降不是在整个建筑物下面均匀而缓慢地进行,基础就会产生不均匀沉降。此外,膨胀土及粘土等失水会发生收缩,能使建筑物变形或破坏。

地下水对地下结构物有浮托作用,在不利的荷载情况下(例如钢筋混凝土水池空池时),地下水位的突然上升(例如降大雨)可能引起结构物的上浮或破坏。

地下水位的变化还可直接影响到河谷阶地,岸坡或边坡岩土体的稳定。河水上涨时,地下水位升高,岩土被软化而抗剪强度降低;河水下落时,水沿岸坡渗出,1

产生动水力,成为岩土不稳定的条件之一。甚至形成滑坡。因此,应事先了解地

下水变化的影响。

2.4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

地下水是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稳定性的最活跃因素之一。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作用有以下特点:

(1) 周期性、多变性、长期性。

(2)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3) 瞬时作用和缓慢作用。

(4) 参与作用的地下水类型的复杂性和研究的广泛性。

建筑工程施工,为维护工程场地稳定性采取截断渗流和防止地下水危害的排水措施,以及基础工程为保证正常施工而采取的降水措施,都是针对地下水的作用而进行的。施工排水与降水方法的选取及其实效,直接影响施工速度和质量。在各类软土分布区,因降水十分困难(空隙细小且富含结晶水)不得不采取特殊方法(如电渗析法)而使造价提高。

与此同时,还可能出现以下不良作用:

(1) 强侵蚀性地下水及环境水渗入,对施工管材和基础产生侵蚀、腐蚀作用。

(2) 因排水导致地下水动力条件改变,促使细颗粒地基土形成流砂。

(3) 深开挖时下伏承压水可能产生突涌。

(4) 施工降水可导致毗邻自然边坡或人工边坡失稳。

(5) 排水引至场外任意流失渗漏,可成为邻区地基变形新隐患。以基坑工程为例。

2.4.1 地下水对基坑开挖造成的影响

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影响(以排桩加锚杆为例):

(1) 在支护结构的设计中,无论采取何种计算方法,地下水的存在和状态都会

影响水平荷载的取值大小。从而可能直接造成支护结构的失效或过大的位移。

(2) 地下水可能引起锚杆或周围土体之间握裹力的降低从而降低抗拔力。

(3) 地下水的存在可能造成施工的困难,常常会使支护结构在嵌固深度不足条件下工作。

(4) 地下水的存在可能降低支护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5) 地下水控制不当,可能造成潜蚀,严重时威胁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6) 对于槽底土质为粉土或砂土时,可能造成基地的管涌或基坑隆起失效。

(7) 由于施工降水失当,造成基坑侧面变形过大,引起临近建筑、道路或地下

设施的破坏。

2.4.2 基坑的降水方案

当地下水影响基坑施工时,应采取人工降低地下水或隔水措施。降水、隔水方案应根据水文地质资料、基坑开挖深度、支护方式及降水影响区域内的建筑物、管线对降水反应的敏感程度等因素确定。当采用降水方案时,为减少对工程本身的不利影响,井点施工必须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地基和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严格控制出水的含泥量。

2.5 地下水的腐蚀性

当地下水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含量过高时,水对建筑材料有腐蚀性。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类型分为3种:

(1) 结晶类腐蚀如果地下水中SQ生成二水石膏结晶体CaSC2H0,这种石膏再与水化铝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化硫铝酸钙,这是一种铝和钙的复合硫酸盐,习惯上称为水泥杆菌。由于

水泥杆菌结合了许多的结晶水,因而其体积比

化合前增大很多,约为原体积的221.86%,于是在混凝土中产生很大的内应力,使混凝土的结构遭受破坏。

⑵分解类腐蚀地下水中含有CO和HCOCO2与混凝土中的Ca(OH)作用,生成碳酸钙沉淀。当地下水中CO的含量超过一定数值,再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重碳酸钙并溶于水,即:CaC0+H0+C2=Ca2HCO所以地下水中腐蚀性的CO愈多,对混凝土的腐蚀愈强。地下水流量、流速都很大时,CQ易补充,平衡难以建立,因而腐蚀加快。另一方面,HCO离子含量愈高,对混凝土腐蚀愈强。

(3)结晶分解复合腐蚀当地下水中NH,NQ,CI和Mg离子的含量超过一定数量时,与混凝土中的Ca(OH)反应,生成Mg(OH2不易溶解;CaCl2则易溶于水,并随之流失;硬石膏CaSO一方面与混凝土中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水泥杆菌;另一方面,硬石膏遇水后生成二水石膏;二水石膏在结晶时,体积膨胀,破坏混凝土的结构。

综上所述,地下水对混凝土建筑物的腐蚀是一项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在一定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下,对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很大。当有足够经验或充分资料认定工程场地及其附近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和土对建筑材料无腐蚀性时,可不取样进行试验。否则,应取水或土试样进行实验,评定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2.6 动水力及渗流破坏形式

渗流破坏系指土(岩)体在地下水渗流的作用下其颗粒发生移动,或颗粒成分及土的结构发生改变的现象。它与地下水的动水力密切相关。主要形式有潜蚀和流砂(土),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型。

(1) 潜蚀潜蚀有机械和化学两种形式。机械潜蚀是指地质体中颗粒材料被地下水冲走,形成穴洞现象;化学潜蚀是指地质体中可溶物质在水的酸碱度作用

下被溶蚀,使地质体的颗粒间联结力削弱、破坏,导致岩体疏松,强度降低,从而导致工程破坏。化学潜蚀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可溶性盐类矿物在酸性水作用下溶解,在这种环境水里混凝土可以变成豆腐渣一样;另一种是游离的硅、铁、铝氧化物在地下水中碱度pH=9的情况下,亦可游离成溶胶或凝胶,使地质体的胶结作用削弱。潜蚀产生的条件主要有:①不均匀系数大于10时,极易产生潜蚀;② 两种互相接触的地质体,其渗透系数之比k1/k2>2时易产生潜蚀;③当地下水渗透水流的水力坡度大于临界水力坡度时,易产生潜蚀。

防止机械潜蚀作用的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改善渗透水的水力条件,使水力坡度小于临界水力坡度,如打板桩;另一种是改善地质材料条件,增加其抗冲能力,如在渗流溢出部位铺设反滤层。对化学潜蚀最好是隔断这种水源,或采用抗腐蚀材料作建筑材料。

(2) 流砂(土)流砂(土)能造成大量的土体流动,致使地基破坏,地表塌陷,

并常给基础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渗流破坏不仅能在建筑物基坑开挖中发生,而且能在有地下水溢出的边坡或地面出现。管涌破坏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而流砂(土)破坏是突然发生的。流砂现象的发生不仅取决于渗透水流动水力的大小,同时与土的颗粒级配、密度及透水性相关。

上海地区的经验表明流砂现象多发生在下列特征的土层中:①土的颗粒组成中,粘粒含量小于10%粉粒、砂粒含量大于75%②土的不均匀系数小于5;③土的含水量大于30%④土的孔隙率大于43%孔隙比大于0. 75);⑤粘性土中有砂层时,其层厚大于25cm国外文献资料也有类似的标准,即:孔隙比大于0.75?0.80,有效粒径小于<0.1mm及不均匀系数小于5的细砂最易发生流砂现象。

流砂现象的防治原则是:①减少或消除水头差,②增长渗流路径,如在基坑四

周打板桩或设置地下连续墙。③在向上渗流出口处地表用透水材料覆盖压重以平衡渗流水;④土层加固处理,如冻结法、注浆法等。

2.7 基坑突涌对建筑工程地基的影响

建筑物基坑下有承压水存在,开挖基坑减少底部隔水层的厚度,当隔水层较溥时,承压水的水头压力会冲破基坑底板,形成突涌现象。突涌产生后,基坑冲毁, 地基被破坏。故当基坑底部与承压水含水层相距很近时,应确定足以防止基坑被水冲破的最小隔水层厚度。

当工程施工需要开挖基坑后的坑底隔水层的厚度小于安全厚度时,为防止基坑突涌,必须对承压水层进行预先排水,以降低承压水头压力。对于突涌问题,经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发现优势面理论在分析解决突涌问题方面可以提供系统的思路和理论指导。地下水突涌优势面理论是以优势结构控制论和突涌发展系统论为核心的。优势层及优势结构面的组合,使突涌危险性的评价更可靠,使施工更科学。而对于突涌问题,台湾某公司采取浇灌热沥青的方法防止突涌。

2.8 地下水的冻胀作用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在严寒地区,当建筑物地基内埋藏有地下水时,水分往往因冻胀作用而迁移和重新分布,形成冰夹层或冰锥等,促使地基冻胀、融沉,建筑物则产生变形,轻者出现裂缝,重者危及使用,这种情况下,在冻结地区建筑中必须慎重对待。

3、地下水的监测工作

就目前来说,工程部门对地下水的监测没有形成系统化,还处于无专门机构管理的混乱状态,常常是出了事故再处理,而不能消除在萌发时期,城市地质灾害预测预报预防至今仍是薄弱环节。如川东地区一年内因滑坡受损的就达上万起,凡造成屋毁人亡灾祸的,一般都没有进行监测工作,相反,即使破坏严重的大型滑坡不可避免地发生,只要监测工作做得好,仍可防止伤亡事故和减轻损失。西陵峡新滩滑坡的成功预报即为一例(这里仅指预报而言,不讨论新滩滑坡成因)。建筑工程质量严格经受实践检验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如发生灾害再反演破坏过程非常困难,要弥补某些损失常常成为不可能,所以监测工作异常重要,它也是研究地质灾害预报的重要手段。

4、结论

鉴于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对建筑工程一系列的不良影响,我们必须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整体化进行研究,紧密结合室内实验、模拟试验与现场原位测试、长期监测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地基土力学性能及建筑物安全稳定性的地下水参数提高定量评价精度和预测预报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顾晓鲁.地基与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3

[2] 汪东云,屈振林.论建筑工程中地下水的作用[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

报,1988

[3] 张在明.地下水与建筑基础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 孔宪立,石振明.工程地质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建筑工程资料员培训资料

资料员培训 一、施工资料的作用 施工资料是建筑安装活动的记录,它不仅能够反映出施工过程中企业的科学合理的管理水平,同时还能够有效证明建筑物是否安全可靠,因此它是工程竣工交付使用的必备文件。 二、施工资料的组成 施工资料是以单位工程为组成单元,由不同相关专业,按专业分别整理。 三、土建施工资料的组成 土建施工资料是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以下八个方面组成: 施工管理资料 施工技术资料 施工物资资料 施工记录 施工试验资料 施工验收资料 质量评定资料 竣工图 一、施工管理资料 1、施工日志 所记录的内容应连续完整,施工日志是施工过程的真实记录,是验收施工质量的原始记录,是施工资料的组成部分。 2、不合格项处理 3、项目大事记 4、质量事故报告 以上三项发生就收集,凡是有资质的施工企业对发生以上情况都应该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而产生相应的记录,这些纪录对大型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是很有保留价值的资料,应该把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的组成、问题分析过程、处理结果等事项记录清楚,不要留有未了事宜。 二、施工技术资料 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应该在施工之前编制完成。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后,应该报请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审批,并报工程监理审批后方能生效。资料员应该认真收集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同时还要收集企业技术负责人的审批报告和工程监理的审批报告,这两个审批报告是确定施工组织设计有效性的关键文件。 施工方案(专项) 土方施工方案 基础施工方案 架子施工方案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混凝土施工方案 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 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季节性施工方案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编写。

地下水动力学复习资料分析

地下水动力学复习资料 1. 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喀斯特岩石中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是模拟地下水流基本状态和地下水中溶质运移过程,对地下水从数量和质量上进行定量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兴利除害的理论基础。 2. 地下水在空隙介质中的运动称为渗透,而概化后的假象水流是流动于整个含水层中,此时称为渗流;描述地下水运动特征的物理量,如渗流速度、渗流量、水头等,他们是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函数。 3. 渗透压力:又称动水压力,是指在渗流方向上水对单位体积土的压力。 4.渗透压力对岩、土体稳定性的影响随渗流方向不同而异。如坝基下当渗流方向与重力一致时,渗透力能提高岩土体稳定性;如与重力方向相反,则将减小颗粒间压力,即产生扬压力对土体稳定不利。 5.流量:单位时间通过过水断面的水量称为通过该断面的渗流量。 6.渗流速度:假设水流通过整个岩层断面(骨架+空隙)时所具有的虚拟平均流速,定义为通过单位过水断面面积的流量。 7.渗流场:发生渗流的区域称为渗流场。是由固体骨架和岩石空隙中的水两部分组成。 8. 层流:水质点作有秩序、互不混杂的流动。 9. 紊流:水质点作无秩序、互相混杂的流动。 10. 稳定流与非稳定流:若流场中所有空间点上一切运动要素都不随时间改变时,称为稳定流,否则称为非稳定流。 11.雷诺数:表征运动流体质点所受惯性力和粘性力的比值。 12.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水流的惯性力与黏滞力之比。 13.湿周:过流截面与固体边界相接触的线段长度。 14.水力半径:过流截面面积与对应湿周的比值。 15.渗透系数:在各项同性介质(均质)中,用单位水力梯度下单位面积上的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称之为渗透系数。 16. 在渗流场中,由流线和等水头线组成的网络称为流网。 17.渗透率是表征岩土本身固有传导液体能力的参数,其大小与孔隙度、液体渗透方向上空隙的几何形状、颗粒大小以及排列方向等因素有关,而与在介质中运动的液体性质无关18. 渗透系数与渗透率的差别在于:渗透率是与空隙介质的物理性质相关的量,而渗透系数是与空隙介质物理性质和渗透液体物理性质相关的量。 19.折射现象:地下水在非均质岩层中运动,当水流通过渗透系数突变的分界面时,出现流线改变方向的现象。 20.地下水在含水层中运动遵循两条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水均衡原理;能量守恒或转换定律:直线、非直线渗透定律。 21.裘布依假设:绝大多数地下水具有缓变流的特点。 22.完整井:贯穿整个含水层,在全部含水层厚度上都安装有过滤器并能全断面进水的井。 23. 非完整井:未揭穿整个含水层、只有井底和含水层的部分厚度上能进水或进水部分仅揭穿部分含水层的井。

水文资料整编系统安装说明

水文资料整编系统SHDP2.0版 安装说明 水文资料整编系统SHDP2.0版使用的后台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0 或Access 数据库,有条件的安装SQL Server 2000,安装步骤如下: SQL Server 2000的安装步骤 如使用Access数据库就无需安装SQL Server 2000,关于SQL Server的安装的详细方法,请参考有关文档。请注意:SQL Server2000标准版需要运行在Windows 2000 或Windows XP专业版或Windows 2003上,在Windows XP Home 版上安装可能会出现问题。 由于SQL Server支持网络访问,因此,数据库可以安装在网络上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推荐安装在服务器上。 SQLServer2000的安装方法:在需要安装数据库的计算机上运行SQLServer2000安装程序Setup.exe,按照下面步骤进行。 注意:安装过程显示的画面可能不一样,但主要过程是一致的。 第1步启动安装 启动SQL Server2000安装程序Setup.exe,出现下图安装界面,请在界面上选择需要安装的SQL Server 2000的版本,一般选择“安装SQL Server 2000简体中文标准版”。 在“安装SQL Server 2000简体中文标准版”项上单击鼠标。进入下一步。 在安装过程中,如果系统提示不能安装该版本,也可以选择“安装SQL Server 2000简体中文个人版”。

第2步选择安装组件 选择“安装SQL Server 2000 组件”,在“安装SQL Server 2000 组件”上单击鼠标。 第3步选择安装内容 选择“安装数据库服务器”,在“安装数据库服务器”上单击鼠标。 第4步开始安装向导 显示SQL Server 2000安装欢迎画面,请单击“下一步”按钮继续。

建筑工程资料全套整理处理

建筑工程资料 第一章工程管理资料 工程概况表 工程开工报告 工程竣工报告 工程停工报告 工程复工报告 施工进度计划分析 项目大事记 施工日志 不合格项处置记录 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书 第二章工程技术资料 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 技术交底记录 图纸会审记录 设计交底记录 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第三章工程测量记录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地基验槽记录 楼层放线记录 沉降观测记录

单位工程垂直度观测记录 第四章工程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表 预检工程记录表 施工通用记录表 中间检查交接记录表 地基处理记录 地基钎探记录 桩基施工记录 混凝土施工记录 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砂浆配合比申请单 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 混凝土开盘鉴定 预应力张拉记录 预应力筋张拉记录 有粘接应力结构灌浆记录 建筑烟(风)道检查记录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安装调试记录 第五章工程试验记录施工试验记录(通用) 混凝土试块强度统计\评定记录

砂浆试块强度统计\评定记录 防水工程试验检查记录 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 调试报告 电气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电气器具通电安全检查记录 电气照明、动力试运行记录 综合布线测试记录 电气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光纤损耗测试记录 视频系统末端测试记录 管道灌水试验记录 管道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 管道通水记录 管道吹(冲0洗()脱脂试验记录 室内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记录 伸缩器安装记录表 现场组装除尘器、空调机漏风检测记录 风管漏风检测记录 各房间室内风量测量记录 管网风量平衡记录 电梯主要功能检查记录表 第六章施工验收记录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单位(子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单位(子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工程检验质量检查记录表(通用) 分部分项工程 共划分为:一、地基与基础工程;二、主体结构;三、建筑装饰装修; 四、建筑屋面; 五、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六、建筑电气;七、智能建筑;八、通风与空调;九、电梯

Excel在水库水文资料整编中的应用

Excel在水库水文资料整编中的应用 施功臣(宜昌市黄柏河流域管理局 443000) 摘要: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创建水库水文资料整编电算化模板,使整个水库的系列水文资料之计算、分析统计以及成果表的格式得到了完全统一,解决了因为人的变动和理解上的差异而出现资料汇编方法不一致、可比性差、关联性差等问题,同时也减轻了资料整编人员的工作强度;水文资料成果汇编文档的数子化,使资料汇编更为规范、准确,管理更为先进、运用更为方便、查阅更加快捷。 关键词:Excel;软件应用;水库水文资料整编 水库水文资料整编是将水库水文观测成果,依据水量平衡原则,按照水库水帐计算、水情分析、水库调度等需要,进行系统的整理。它是为总结防汛、洪水调度、水库水电生产调度和编制洪水预报方案提供基本数据的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在以前的水库水文资料整编工作中,大量基本资料均由手工抄录和计算,其中一份入库流量成果表的计算填制,涉及到灌溉、发电、溢洪、渗漏等所有出库流量的汇总及水库蓄水率计算等上千个基本数据,难免发生错误,且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1995年以前,笔者在对水库水文资料进行手工整编时,一般地,一座水库一年的水库水文资料成果汇编,约需要30天左右。整天埋没在数据抄写、计算、校对之中。因成果表是不允许涂改的,若稍有不慎使数据计算和填写错误,则必须重来。如此大的劳动强度和枯燥无味的重复工作,特别令人怨倦。 鉴于上述情况,1995年,本人根据多年的水库水文资料整编经验,按照《水文资料整编规范》、湖北省水库水文资料成果汇编统一表格和有关水库水文计算要求,利用Microsoft Excel强大的计算功能,创建了《水库水文资料整编电算模板》,并在运用中广泛征求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进行了多次修改。利用该电算模板,一年的成果汇编,从基本数据的录入到打印只需1-2天时间,而且各种

地下水水文学重点整理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Definition of groundwater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Groundwater (referred to without further specification) is commonly understood to mean water occupying all the voids within a geologic stratum. Other definitions:The term groundwater is usually reserved for the subsurface water that occurs beneath the water table in soils and geologic formations that are fully saturated. 1.2Advantages of GW utilization 地下水的优点 (1)(应用广泛)An important source for water supply throughout the world (Irrigation灌溉, Industries工业, Municipalities, Rural homes, etc) (2)(分布广泛)Widely distributed (not only in arid regions but in humid regions) (分布广泛) (3)(水温稳定)Steady in temperature (4)(便于就地开采使用)Convenient availability near the point of use (5)(水质较优)Excellent quality (6)(开发成本低)Low cost of development ★1.3Environmental-geological problems环境地质问题 (1)Decline of groundwater level(地下水水位下降) (1)Attenuation of spring discharge (泉水流量衰减) (2)Land subsidence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造成的直接后果是:1)沿海城市海水倒灌;2)地表严重积水; 3)建筑物倾斜开裂;4)道路、地下管道报废;5)桥梁净空减小。 (3)Surface collapse (地面塌陷) (4)Land crack (地裂缝) (5)Seawater intrusion (海水入侵) (6)Desertification (沙漠化) (7)Groundwater pollution (地下水污染) (8)Secondary salinization of soil (土壤次生盐碱化) Δ1.1地下水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动态与预报、水量与水质以及开发 2.1

地下水动力学(全)

1. 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喀斯特岩石中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是模拟地下水流基本状态和地下水中溶质运移过程,对地下水从数量和质量上进行定量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兴利除害的理论基础。。 2.流量:单位时间通过过水断面的水量称为通过该断面的渗流量。 3.渗流速度(比流量):假设水流通过整个岩层断面(骨架+空隙)时所具有的虚拟平均流速,定义为通过单位过水断面面积的流量。 4. 实际速度:孔介质中地下水通过空隙面积的平均速度;地下水流通过含水层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其值等于流量除以过水断面上的空隙面积,量纲为L/T。 4.渗流场:发生渗流的区域称为渗流场。由固体骨架和岩石空隙中的水两者组成 5. 层流:水质点作有秩序、互不混杂的流动。 6.紊流:水质点作无秩序、互相混杂的流动。 7.稳定流与非稳定流:若流场中所有空间点上一切运动要素都不随时间改变时,称为稳定流,否则称为非稳定流。 8.雷诺数:表征运动流体质点所受惯性力和粘性力的比值。 9.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水流的惯性力与黏滞力之比。 10.渗透系数:在各项同性介质(均质)中,用单位水力梯度下单位面积上的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称之为渗透系数。 11. 流网:在渗流场中,由流线和等水头线组成的网络称为流网。 12.折射现象:地下水在非均质岩层中运动,当水流通过渗透系数突变的分界面时,出现流线改变方向的现象。 13.裘布依假设:绝大多数地下水具有缓变流的特点。 14. 缓变流:各流线接近于平行直线的运动 14.完整井:贯穿整个含水层,在全部含水层厚度上都安装有过滤器并能全断面进水的井。 15.非完整井:未揭穿整个含水层、只有井底和含水层的部分厚度上能进水或进水部分仅揭穿部分含水层的井。 16.水位降深:抽水井及其周围某时刻的水头比初始水头的降低值。 17.水位降落漏斗:抽水井周围由抽水(排水)而形成的漏斗状水头(水位)下降区,称为降落漏斗。 18.影响半径:是从抽水井到实际观测不到水位降深处的径向距离。 19.有效井半径:由井轴到井管外壁某一点的水平距离。在该点,按稳定流计算的理论降深正好等于过滤器外壁的实际降深。 20.井损水流经过滤器的水头损失和在井内向上运动至水泵吸水口时的水头损失,统称为井损。 21.水跃:在实验室砂槽中进行井流模拟实验时发现,只有当井中水位降低非常小

地下水动力学知识点总结 (1)

基本问题

(2)同一断面(即r固定),s随t的增大而增大,当t=0时,s=0,符合实际情况。当t→∞时,实际上s不能趋向无穷大。因此,降落漏斗随时间的延长,逐渐扩展。这种永不稳定的规律是符和实际的,恰好反映了抽水时在没有外界补给而完全消耗贮存量时的典型动态。 (3)同一时刻、径向距离r相同的地点,降深相同。 184Theis公式反映的水 头下降速度的变化规 律 (1)抽水初期,近处水头下降速度大,远处下降速度小。当r一定时, s-t曲线存在着拐点。拐点出现的时间(此时u=1)为:。 (2)每个断面的水头下降速度初期由小逐渐增大,当=1时达到最 大;而后下降速度由大变小,最后趋近于等速下降。 (3)抽水时间t足够大时,在抽水井一定范围内,下降基本上是相同 的,与r无关。换言之,经过一定时间抽水后,下降速度变慢,在一 定范围内产生大致等幅的下降。 194Theis公式反映出的 流量和渗流速度变化 规律 (1)通过不同过水断面的流量是不等的,r值越小,即离抽水井越近 的过水断面,流量越大。反映了地下水在流向抽水井的过程中,不断 得到贮存量的补给。 (2)由于沿途含水层的释放作用,使得渗流速度小于稳定状态的渗 流速度。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又接近稳定渗流速度。 204 Theis公式反应的影 响半径在无越流补给且侧向无限延伸的承压含水层中抽水时,虽然理论上不可能出现稳定状态,但随着抽水时间的增加,降落漏斗范围不断向外扩展,自含水层四周向水井汇流的面积不断增大,水井附近地下水测压水头的变化渐渐趋于缓慢,在一定的范围内,接近稳定状态(似稳定流),和稳定流的降落曲线形状相同。 但是,这不能说明地下水头降落以达稳定。 214Theis配线法的原理由Theis公式两端取对数,得到 二式右端的第二项在同一次抽水试验中都是常数。因此,在双对数坐标系内,对于定流量抽水和标准曲线在形状上是 相同的,只是纵横坐标平移了距离而已。只要将二曲线重合,任选一匹配点,记下对应的坐标值,代入(4-10)式(4-11)式

水文资料整编学习

水文资料整编学习 第一篇概述 为了使水文资料整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国家水利部门先后多次制定、修订了水文资料整编和水文年鉴刊印规范。如1951年颁布的《水文资料整编成果表式及填制说明》、1956年颁布的《水文资料审编刊印须知》、1964年颁发的《水文年鉴审编刊印暂行规范》、1975你颁发的《水文测验试行规范》、《水文测验手册》、1988年颁发的部标《水文年鉴编印规范》(SD244-87),增加了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检验和标准差计算等内容。1999年颁布了《水文资料整编规范》(以下称“规范”),因水利部1994年通知停止水文年鉴刊印,改为计算机存储,所以该规范取消了水文年鉴刊印内容。根据人大要求,2001年对重点流域、重点卷册又恢复刊印,2007年实行全面恢复刊印,又执行《水文年鉴编印规范》,但该规范又与现在要求不相应,在2009年水利部又颁布了《水文年鉴汇编刊印规范》。 现“规范”与历年颁发规范的区别 1988年以前的历次规范,水文年鉴刊印的内容都是重点,从内容、格式、编排到刊印质量和期限都做了相信的规定,因存储方法的变化,“规范”删除了刊印的有关内容,其它如整编方法、图表格式和填制说明及流域水系的划分原则等基本内容仍同《水文年鉴编印规范》,保持了水文资料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删除了专门面向人工整编的条款,增加了“数据结构与文件名”、“存储”等内容,基本适用于计算机整编、存储和数据库建设。 在定线精度方面历年规范一直采用75%以上测点与关系曲线偏离误差不超过某一限度,“规范”改为国际统一的置信水平为95%的随机不确定度表示,与测验规范一致。 1990年以来,水文测验方面的如《水位观测标准》、《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河流流量测验规范》、《降水量观测规范》、《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水文普通测量规范》、《河流冰情观测规范》、《水面蒸发量观测规范》等规范引用了国际标准,采用了不确定度表达和估算误差。所以“规范”也应做相应的修改,保持一致性。 原规范把整编刊印工作划分为整编(主要指在站整编)、审查、复审、验收、汇刊五个阶段,但在实际执行中,又增加了原始资料审查、流域审查和全国终审三个阶段。 有关质量标准的规定 “规范”与原规范的质量标准基本相同,但数字质量标准较原规范有较大变化,增加了无特征值错误,一般错也由1/2000提高到1/10000,与年鉴刊印的标准一致。 水文资料整编按大的项目可分为3个,一是说明资料,二是基本资料,三是调查资料。 测站考证项目,原水文站以上(区间)水利工程图表由

建筑工程技术培训资料(必看)

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1、房屋施工图可分为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三大类。 2、当详图和被索引的图样画在同一张图纸上时,下半圆内画一横线表示。 3、索引符号为细实线圆圈,圆圈内上半圆的数字表示详图编号,下半圆的数字表示被索引图样的图纸编号。 4、当详图符号用于索引剖面详图时,应在被剖切的部位绘制剖切位置线,然后再用引出线引出索引符号,引出线所在的一侧表示剖切后的投影方向。 5、详图符号用粗实形圆表示,圆内用数字注写详图编号。当详图与被索引的图样不在同一张图纸上时,在上半圆中注写详图编号,在下半圆中注写被索引图样的图纸编号。 6、室外整平地面的标高,以涂黑的三角形表示。 7、指北针宜为直径24mm的细实线圆圈,指针涂黑,端部注写“北”字,涉外工程注写“N”字。 8、总平面图常用图例。P11~16 9、常用建筑构造及配件图例。P17~22 10、常用建筑材料图例。P27~29 11、建筑剖面图的主要用途:①与建筑平、立面图配合,计算工程量;②指导各层楼板和屋面施工,门窗安装和内部装修。 12、习惯上剖面图不包括基础部分。 13、建筑详图是对建筑平面、立面、剖面等基本图样的补充和深化。因此,详图是房屋细部施工、构配件制作和编制工程预算的重要依据。 14、结构施工图的内容包括结构设计说明、结构平面布置图、构件详图、节点详图。 15、混凝土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低。 16、钢筋混凝土结构按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现浇整体式、预制装配式以及部分装配部分现浇的装配整体式。 17、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的。 18、钢筋的作用及名称:

(1)受力筋:是构件中最主要的受力钢筋,通过结构计算确定其直径及数量。在构件中承担拉力的叫受拉筋,承担压力的叫受压筋,受力钢筋按形状分为直钢筋和弯起钢筋。 (2)箍筋:是配置在梁、柱横截面内的钢筋,其作用主要是承受横向力,同时也用来固定纵向钢筋的位置。(3)架力筋:梁中按构造要求配置在受压区一侧的钢筋。其作用是与梁内的受力筋、箍筋共同构成钢筋的空间骨架。 (4)分布筋:板中与受力筋方向垂直、按构造要求配置的钢筋,用于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同时传递、扩散荷载以及抵抗温度收缩变形。 (5)其他钢筋:构造要求及施工安装需要而配置的钢筋,如预埋锚固筋、梁中腰筋与鸭筋、吊环等。 19、钢筋的外边缘到构件表面应具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层,称为保护层。 20、楼梯结构图作用:表示楼梯的类型、结构形式、有关尺寸及踏步、栏杆装修做法。 21、低层建筑:指1~3层的建筑; 多层建筑:指4~6层的建筑; 中高层建筑:指7~9层的建筑; 高层建筑:指10层和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以及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超高层建筑: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 22、建筑物耐久等级 23、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可分为4级。 24、民用建筑通常都是由基础、墙或柱、楼地层、屋顶和门窗六大部分组成。

地下水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附件2 地下水环境保护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五年五月

目录 前言 (iv) 第一章 总则 (1) 1.1 项目背景 (1) 1.2编制依据 (1) 1.3术语和定义 (2) 第二章 实施方案总体要求 (4) 2.1 指导思想 (4) 2.2 基本原则 (4) 2.3技术路线 (4) 第三章 水文地质单元概况 (6) 3.1自然环境状况 (6) 3.2水文地质概况 (6) 3.3使用功能概况 (6) 3.4污染源概况 (6) 3.5地下水环境及监测现状 (7) 第四章 地下水环境问题识别 (8) 4.1地下水环境问题识别及成因 (8) 4.2地下水环境问题演变趋势预测 (8) 4.3已有规划、措施及成效分析 (9) 第五章 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控目标和路线 (10) 5.1总体目标 (10) 5.2 考核指标 (10) 5.3年度目标 (10) 第六章 污染源清除方案 (11)

6.1 污染源清除思路 (11) 6.2污染源清除实施方案 (11) 第七章 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控方案 (13) 7.1 水文地质单元已有地下水井布设情况 (13) 7.2 补给区地下水井布设方案 (13) 7.3 地下水排泄区监测井布设方案 (13) 7.4水源地补给区内重点污染源监测井布设方案 (13) 7.5地下水监测能力建设方案 (14) 第八章 地下水环境风险防范方案 (15) 8.1监控预警方案建设 (15) 8.2应急预案建设 (15) 第九章 重点污染源问题识别 (16) 9.1地下水重点污染源问题识别 (16) 9.2地下水重点污染源演变趋势与综合防治对策 (16) 第十章 地下水污染阻控方案 (17) 10.1地下水阻控思路 (17) 10.2阻控工程方案 (18) 第十一章 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案 (20) 11.1 地下水污染修复思路 (20) 11.2 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21) 第十二章 地下水重点污染源监控能力建设方案 (23) 12.1项目管理模式 (23) 12.2监控能力建设总体思路 (23) 12.3管理制度建设 (23) 12.4监测能力建设 (23)

地下水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地下水动力学》 习 题 集 第一章 渗流理论基础 二、填空题 1.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岩石中运动规律的科学。通常把具有连通性的孔隙岩石称为多孔介质,而其中的岩石颗粒称为骨架。多孔介质的特点是多相性、孔隙性、连通性和压缩性。 2.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有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而地下水动力学主要研究 重力水的运动规律。 3.在多孔介质中,不连通的或一端封闭的孔隙对地下水运动来说是无效的,但对贮水来说却是 有效的。 4. 地下水过水断面包括_空隙_和_固体颗粒_所占据的面积.渗透流速是_过水断面_上的平均速度,而实际速度是_空隙面积上__的平均速度。 在渗流中,水头一般是指 测压管水头 ,不同数值的等水头面(线)永远 不会相交。 5. 在渗流场中,把大小等于_水头梯度值_,方向沿着_等水头面_的法线,并指向水头_降低_方向的矢量,称为水力坡度。水力坡度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三个分量分别为_H x ?-?_、H y ?-?_和_H z ?-?_。

6. 渗流运动要素包括_流量Q_、_渗流速度v_、_压强p_和_水头H_等等。 7. 根据地下水渗透速度_矢量方向_与_空间坐标轴__的关系,将地下水运动分为一维、二维和三维运动。 8. 达西定律反映了渗流场中的_能量守恒与转换_定律。 9. 渗透率只取决于多孔介质的性质,而与液体的性质无关,渗透率的单位为 cm2或da。 10. 渗透率是表征岩石渗透性能的参数,而渗透系数是表征岩层透水能力的参数,影响渗透系数大小的主要是岩层颗粒大小以及水的物理性质,随着地下水温度的升高,渗透系数增大。 11. 导水系数是描述含水层出水能力的参数,它是定义在平面一、二维流中的水文地质参数。 12. 均质与非均质岩层是根据_岩石透水性与空间坐标_的关系划分的,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岩层是根据__岩石透水性与水流方向__关系划分的。 13. 渗透系数在各向同性岩层中是_标量_,在各向异性岩层是__量_。在三维空间中它由_9个分量_组成,在二维流中则由_4个分量_组成。 14. 在各向异性岩层中,水力坡度与渗透速度的方向是_不一致_。 15. 当地下水流斜向通过透水性突变界面时,介质的渗透系数越大,则折射角就越_大_。

地下水监测规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4〕169号 关于发布《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五项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立监测制度,制订监测规范”的规定,规范环境监测行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现批准《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五项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 标准编号、名称如下: HJ/T 164-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5-2004 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7-2004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8-2004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 上述五项标准为推荐性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标准信息可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ae11313496.html,)和中国环境标准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ae11313496.html,)查询。 特此公告。 附件:《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五项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二○○四年十二月七日主题词:环保行业标准公告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164-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groundwater 2004-12-09发布 2004-12-09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

目次 前言 1总则 (4) 1.1适用范围 (4) 1.2引用标准 (4) 1.3术语 (4) 2 地下水监测点网设计 (7) 2.1监测点网布设原则 (7) 2.2监测点网布设要求 (8) 2.3监测点网(监测井)设置方法 (8) 2.4监测井的建设与管理 (9) 3 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和现场监测 (12) 3.1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12) 3.2采样技术 (12) 3.3地下水采样质量保证 (15) 3.4地下水现场监测 (15) 4 样品管理 (17) 4.1样品运输 (17) 4.2样品交接 (17) 4.3样品标识 (20) 4.4样品贮存 (20) 5 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20) 5.1监测项目 (20) 5.2分析方法 (21)

建筑工程单位工程资料整理顺序

建筑工程单位工程资料整理顺序 ?复制地址 转载自赵换 2011年03月02日 23:03 阅读(0) 评论(0) 分类:天下杂侃权限:指定好友可见 ?字体:大▼ o小 o中 o大 ?更多▼ o设置置顶 o权限设置 o推荐日志 o转为私密日志?删除 ?编辑 建筑工程单位工程资料整理顺序 2009-12-28 上午 11:44 工程资料整理指南: 建筑工程单位工程资料整理顺序 A 土建部分: A(一)施工管理资料(建筑与结构) 1、开始组织施工前,要有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有工程概况及特点,工程项目施工安排的指导思想及施工阶段划分;施工布置,施工顺序和工程总进度(网络计划);主要施工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劳动力用量;施工机械、材料、半成品及予制构件需用量计划和运输计划;大型临时设施规划;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安全措施;施工平面布置图;质量体系;安全体系等。 2、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要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熟悉图纸,进行图纸会审,形成《图纸会审记录》。 3、技术交底:分三级交底。一级交底为施工单位总工程师或主任工程师向施工队或工区施工负责人进行施工方案实施技术交底;二级交底为施工队或工区负责人(项目经理)向单位工程负责人、质量检查员、安全员及有关职能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三级交底为单位工程负责人或技术主管工程师向各作业班组长和各工种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4、随工程进度应注意搜集整理设计变更,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要签字盖章。 5、施工日记要自开工之日起每天一记,要反映真实施工情况。施工日记不许隔天,雨、雪天气要有记录,停水、停电、停工待料等也要记录在案,设计变更

等也应在施工日记中记录。何时制作何部位的混凝土、砂浆试块也须在施工日记中反映出来。麦假、秋假、年假要注明“假期停工”字样,要有停开工日期。A(二)材料试验、合格证(建筑与结构) 1、每批钢筋进场,要有钢筋质量证明书(要原件,如果是复印件,要有经销单位的销售专用章,上面注明原件证号和原件存放处,同时应有抄件人签字、抄件日期),每批钢筋进场,都要委托检验,检验合格方能使用。 2、钢筋焊接,应按批量(200个或300个接头)委托试验,每层至少一次,试验报告上应附上焊工证。 3、工程所用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按批量、批号取样复试,28天后向水泥厂索要水泥质量证明书(三天强度或七天强度)和28天强度。 4、砖(砌块)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按批量复试。 5、予制构件进场要有附件,附件包括该批构件所使用的钢筋、水泥、砂、碎石、配合比、混凝土试块强度报告等。进场后要选要代表性的构件按批量进行委托试验,委托试验须在第一次使用前进行。 6、防水卷材要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按批量进行见证取样,委托检验。 7、砂、石骨料要按批量(200M2)进行委托检验。 8、装饰装修材料要有合格证,如门、窗、玻璃、油漆、涂料等,市(或县)质量检测站要求检验的还要按批量委托检验。 A(三)施工试验 1、基槽开挖前,要由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工程定位放线,出具工程定位记录,施工单位要进行复核,形成《测量复核记录》。 2、施工前,要有地质勘察单位的《地质勘察报告》。 3、基槽开挖后,进行钎探,有《钎探记录》,经验槽确认无特殊情况可以进行下一步施工。 4、建筑物施工至一定部位时,要安装沉降观测点,定期观测,形成《沉降观测记录》。 5、混凝土、砂浆施工前,要有检测部门出具的混凝土、砂浆配合比报告。 6、如果地基有处理现象,要按规范规定取环刀试验。 7、回填土要有环刀取样试验,一层回填完毕检验符合设计要求才能回填上一层。 8、每次浇筑混凝土,要按规范规定留置试块,到28天龄期后到市(或县)质量检测站委托检验,全部混凝土试块检验完毕按规定进行统计方法或非统计方法评定。 9、每次使用砂浆,要按规范规定留置试块,到龄期后委托检验,全部完毕要按规范进行砂浆试块评定。 10、地面工程混凝土、砂浆要按规定留置试块,委托检验。 11、屋面防水工程完毕,要进行淋水(蓄水)试验,形成记录。 12、建筑抽气(风)道工程完毕,要有建筑抽气(风)道检查记录。 13、建筑物外门窗要有型材,成品测试报告(有要求的情况下)。 14、内墙砖、外墙砖、地板砖要有合格证,市(或县)质量检测站要求的时候要委托检验。 15、玻璃幕墙要有结构胶合格证、玻璃合格证,要求情况下要有结构胶相容性测试报告和幕墙物理性能测试报告。 A(四)施工及验收记录(建筑与结构) 1、基槽开挖、钎探以后,建设单位要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

地下水动力学知识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基本问题 潜水含水层的贮水能力可表示为Q= HF; 承压含水层的贮水能力可表示为Q= HF; 式中Q——含水层水位变化时H 的贮水能力, H——水位变化幅度; F——地下水位受人工回灌影响的范围。 从中可以看出,因为承压含水层的弹性释水系数远远小于潜水含 水层的给水度,因此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人工回灌时,潜水含水层的贮 水能力远远大于承压含水层的贮水能力。

等,并等于抽水井的流量。

式中s1、s2分别为r1和r2处的水位降深。 它与非稳定井流在长时间抽水后的近似公式完全一致。这表明,在无限承压含水层中的抽水井附近,确实存在似稳定流区。

符号的含义;泰斯公式的主要用途是什 么? 与抽水量之间关系的方程式,亦即 式中 s ——抽水井的水位降深,m ; Q ——抽水井的流量,m 3/d ; T ——含水层的导水系数,m 2/d ; W(u)——泰斯井函数; r ——到抽水井的距离,m ; a ——含水层的导压系数,m 2/d ; *——含水层的弹性是水系数; t ——自抽水开始起算的时间,d 。 (1)同一时刻随径向距离 r 增大,降深 s 变小,当 r →∞时,s →0, 这一点符合假设条件。 17 4 Theis 公式反映的降深变化规律 (2)同一断面(即 r 固定),s 随 t 的增大而增大,当 t=0 时,s=0,符合实际情况。当 t →∞时,实际上 s 不能趋向无穷大。因此,降落漏斗随时间的延长,逐渐扩展。这种永不稳定的规律是符和实际的,恰好反映了抽水时在没有外界补给而完全消耗贮存量时的典型动态。 (3)同一时刻、径向距离 r 相同的地点,降深相同。 (1)抽水初期,近处水头下降速度大,远处下降速度小。当 r 一定时,s-t 曲线存在着拐点。拐点出现的时间(此时 u=1)为: 。 Theis 公式反映的水 18 4 头下降速度的变化规 (2)每个断面的水头下降速度初期由小逐渐增大,当 =1 时达到最 律 大;而后下降速度由大变小,最后趋近于等速下降。 (3)抽水时间 t 足够大时,在抽水井一定范围内,下降基本上是相同 的,与 r 无关。换言之,经过一定时间抽水后,下降速度变慢,在一 定范围内产生大致等幅的下降。 19 4 Theis 公式反映出的 流量和渗流速度变化 (1)通过不同过水断面的流量是不等的,r 值越小,即离抽水井越近 的过水断面,流量越大。反映了地下水在流向抽水井的过程中,不断

[水文,资料]水文资料整编工作探析

水文资料整编工作探析 【摘要】整个水文工作中,水文资料整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精确的水文资料整编不仅对水利工作的健康开展有重要意义,要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价值,因此,本文就水文资料整编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探究,以期对水文资料整编工作有一定的参考。 【关键字】水文资料整编问题措施 一、水文资料整编 水文资料整编是指对各个零散的水文观测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储存、汇编、审核、刊印或分析,按统一明确科学的方式对水文资料进行汇总编辑。 中国对水文资料进行测试计算开始于战国时期,当时主要是为了定期对水流作业服务的,真正开始保存水文的资料开始于1841年,对水位的记录开始于1865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对水文资料的手机更加全面系统化。1958年,我国根据不同流域的划分标准将各地河流划分到不同流域,逐渐将汇集的资料编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年鉴》,到了1964年,为了编纂《水文年鉴审编刊印暂行规范》,因而对水文年鉴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修正,把属于一个流域的水流的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量等等资料编纂在一起,总共有10卷74册,到了1999年又发布了《水文资料整编规范》对部分资料进行了调整。 水文资料整编的主要方式包括实时监测水文情况的结果表格、水文瞬间变化的资料汇总、综合图表等等,其主要内容包括水位的资料和流量资料。其中水位资料包括考证地点的水尺零点的高程、每日或者每小时的水位线、洪水时的水位线等等;流量资料包括总的流量、水位的面积、流速、洪水水文要素等等。 二、水文资料整编的意义 1、能够促进水文相关领域的健康发展。水文资料的整编是对水文资料的一次大汇总,在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水利设施的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为防洪抗旱提供相关的资料,进行预报、设计灾后重建,甚至可以对各种灾害首先采取防御措施。 2、提供系统的完整的水文资料。实时收集的水文资料有些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有些存 在着一定的误差,有些还因为机器故障等原因造成空缺,因此,这些资料不能直接进行利用,必须要经过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汇编整理成水文年鉴或其他形式才能最终进行使用。 3、资料的汇编可以发现之前记录时出现的不足之处尤其是观测技术和观测数据的缺陷。 三、水文资料整编遇到的问题

建筑工程技术培训资料必看

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三大类。设备施工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房屋施工图可分为1 线表示。画一横、当详图和被索引的图样画在同一张图纸上时,下半圆内2 。下半圆的数字表示被索引图样的图纸编号,上半圆的数字表示详图编号圆圈,圆圈内细实线、索引符号为3 引出然后再用引出线引出索引符号,应在被剖切的部位绘制剖切位置线,、当详图符号用于索引剖面详图时,4 线所在的一侧表示剖切后的投影方向。 5上表示,圆内用数字注写详图编号。当详图与被索引的图样不在同一张图纸上时,在圆粗实形、详图符号用 。下半圆中注写被索引图样的图纸编号,在半圆中注写详图编号。室外整平地面的标高,以涂黑的三角形表示、6 直径、指北针宜为7 ”字。N“字,涉外工程注写”端部注写“北圆圈,指针涂黑,细实线的24mm P11~16 总平面图常用图例。、8 P17~22、常用建筑构造及配件图例。9 P27~29、常用建筑材料图例。10 ①与建筑平、立面图配合,计算工程量;②指导各层楼板和屋面施工,门窗安装、建筑剖面图的主要用途:11 。和内部装修 。不包括基础部分、习惯上剖面图12 、建筑详图是对建筑平面、立面、剖面等基本图样的补充和深化。因此,详图是房屋细部施工、构配件制作13 和编制工程预算的重要依据。

。节点详图、构件详图、结构平面布置图、结构设计说明结构施工图的内容包括、14 。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低、混凝土的特点是15 。部分装配部分现浇的装配整体式以及预制装配式、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按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16 确定的。标准值体抗压强度立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17 、钢筋的作用及名称:18 通过结构计算确定其直径及数量。是构件中最主要的受力钢筋,受力筋:)1(在构件中承担拉力的叫受拉筋, 承担压力的叫受压筋,受力钢筋按形状分为直钢筋和弯起钢筋。箍筋:是配置在梁、柱横截面内的钢筋,其作用主要是承受横向力,同时也用来固定纵向钢筋的位置。)2( 箍筋共同构成钢筋的空其作用是与梁内的受力筋、。梁中按构造要求配置在受压区一侧的钢筋架力筋:)3( 间骨架。 分布筋:板中与受力筋方向垂直、按构造要求配置的钢筋,用于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同时传递、扩散荷)4( 载以及抵抗温度收缩变形。 其他钢筋:构造要求及施工安装需要而配置的钢筋,如预埋锚固筋、梁中腰筋与鸭筋、吊环等。)5( 应具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层,称为保护层。构件表面到外边缘、钢筋的19 。栏杆装修做法、有关尺寸及踏步、结构形式、表示楼梯的类型楼梯结构图作用:、20 层的建筑;1~3、低层建筑:指21 层的建筑;4~6多层建筑:指 层的建筑;7~9中高层建筑:指

建筑工程资料整理及归档

资料整理及归档的重要性 1、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依据有关规定所做的文字记录、图纸、表格、音像等应当归档的资料,它是评定工程质量、竣工交付使用的必要条件,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依据。因此,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应随施工进度及时整理,认真进行填写,做到字迹清楚,项目齐全、准确、真实,而且必须由各级施工技术负责人审核,竣工后资料成果应由企业技术负责人和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2 、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对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制责任和移交期限做出明确规定。 3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由施工企业负责。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施工技术资料工作的管理的领导,建立和健全技术资料管理部门,制定岗位责任制。 4、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有关人员应认真学习城建档案和建设工程档案的政策法 规、规范性文件等,宣传建设工程项目建档、归档和向城建档案馆报送移交档案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人们的档案意识和法制意识。 5、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档案人员开展档案资料的形成、积累、归档、整理等档案理论知识、具体业务规范标准和业务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 6、施工企业应把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纳入企业的奖罚制度。对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或损毁、丢失等玩忽职守造成资料不合格的,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市政工程资料整理内容市政工程包括道路、桥梁、排水、雨、污水厂站及防洪等工程。单位工程竣工的施工技术资料规定项目如下: (一)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应在组织施工前编制。规模大、施工工期长的工程可根据施工组织总设计分部位、分单位工程等分阶段进行编制。 1、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上一级技术负责人或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审批方为有效。(填写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如有工艺变动和有施工措施较大变动时,应有变动审批手续。 2、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①文字说明: 工程概况,工程造价,工程特点,工期要求,施工部署,质量要求,主要技术措施等须说明的情况。 ②施工平面布置图。 ③进度计划安排及各种工、料、机运进计划表。 ④质量目标设计(质量总目标、分项质量目标,实现质量目标的内容措施、办法、执行人)。 ⑤施工技术方案、保证质量及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的技术措施(包括冬、雨季施工措施,及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 ⑥施工节约技术措施。 ⑦大型桥梁、厂、站等土建、安装复杂的工程应有针对单项工程施工需要的专项设计支 如模板及架设计、地下沟槽支撑设计、降水设计、施工便桥、便线设计、方涵顶进后背设计、预应力 混凝土钢筋张拉设计、大型预制构件吊装设计、混凝土施工浇筑方案设计、设备安装方案设计 ⑧环保措施。 (二)、图纸会审、技术交底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