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

72“互联网 +”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潘慧南京邮电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摘要:智慧课堂作为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一个热点,是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
将云计算平台与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于基础教育,用大数据服务贯穿课前、课中、课后。
本研究在当前智慧课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其基本特征,设计出符合时代发展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以期望通过智慧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变现有的教学困惑,旨在探究该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教育界开辟了许多重大的机遇。
从宏观层面来说,“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当今的教育生态,逐步重构了教育生态,使得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制度更加灵活化。
由于大数据和学习分析等新一代技术的出现,学生的学习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
从微观层面来讲,“互联网+”在学校教学中的课程、教与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概念界定(一)智慧课堂的概念目前为止,关于智慧课堂的概念界定还是处于模糊的状态。
唐烨伟等将智慧课堂定义为: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1]。
孙曙辉等认为,智慧课堂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支持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应用的智能、高效的课堂[2]。
总之,学者们对智慧课堂的概念界定目前大部分还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基础视角,本研究中将智慧课堂定义为利用新一代技术,打造富有智慧的教学环境,用大数据服务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最终实现学生的智慧生成。
(二)教学模式的内涵美国的乔伊斯认为,教学模式即学习模式,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在教会他们如何更好的学习,模式的应用可以实现学校的大多数目标,可以进行学校策划、课程、单元甚至是一节课的设计,从安排上课、创设课程到设计包括多媒体程序在内的教学资料,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技能的形成,提高学习效果。
“互联网+”背景下“服务管理”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第26期2021年9月No.26September ,2021“互联网+”背景下“服务管理”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蔡霞(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互联网+”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常态,“雨课堂”“超星泛雅”等教学平台的出现使混合教育受到关注。
文章以“雨课堂”为依托,以“服务管理”课程为例,阐述了混合教育模式的优势及具体实施方案,以期为管理类课程的教育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混合教学;“雨课堂”;服务管理中图分类号:G642.42文献标志码:A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基金项目:南京财经大学2019年度校级教改课题;项目编号:JGY19027。
作者简介:蔡霞(1991—),女,江苏镇江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创新管理。
0引言当前,我国服务业规模日益壮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
但是,现代服务业服务项目层次低、行业内部管理混乱、劳动生产率低下、人才培养滞后等局限仍非常突出[1],如何更快更好发展服务业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服务管理”课程从服务质量管理、服务创新管理、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服务管理的成功经验,提供了服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与实用工具,能够帮助学生以新思路、新方式迎接未来在服务管理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然而,目前“服务管理”在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师生互动不足、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环境不够等问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主动性较弱。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如何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探索出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值得教学工作者深思。
1“互联网+”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内容及其优势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新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新模式、新业态。
常用的教学模式

常用的教学模式包括:
1.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要通过讲解、示范等手段进行教学。
2. 翻转课堂模式: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课堂上以讨论、实践为主,教师起到引导作用。
3. 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实践。
4. 项目式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合作学习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任务,通过相互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6. 个性化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7. 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情境模拟、实践操作等方式,让
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这些教学模式各有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课程和学生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刘邦奇【摘要】智慧课堂是“互联网+”时代学校教育信息化聚焦于教学、聚焦于课堂、聚焦于师生活动的必然结果。
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应用,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
与传统课堂教学流程结构相比,智慧课堂实用教学流程可采取“三段十步”的结构模型,在课前阶段以学情分析为核心,在课中阶段以师生互动为关键,在课后阶段以个性化辅导为重点。
该文基于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教学目标及方案设计,实施互动教学,创新智慧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The smart cl ass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Internet +” information age. It focuses on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ers and students’ activities. Using the “Internet +” way of thinking and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and other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reate intelligent, effcient classroom, to achieve the whole application process before class,in class, after class, and promote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structure, smart classroom teach ing process can take the “three-stage ten steps,” structural model. Before class stage, it takes 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 as the core. In class stage, it takes th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s the key. After class stage, it t focuses on personalized counseling. Based on the smart cla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tform, this paper designs teaching objectives, implements interactive teaching, creates teach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期刊名称】《中国电化教育》【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7页(P51-56,73)【关键词】“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流程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作者】刘邦奇【作者单位】三江学院教育信息化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34智慧课堂、智慧学习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新的热点问题,体现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客观趋势。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引言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机会,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采用一种基本模式来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
模式一:探索式研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探索式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和发现来自主探索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项目,让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实际操作,如制作简单的网页、编写程序等。
这样的研究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
模式二:合作研究合作研究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另一种重要模式。
通过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活动,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项目,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共同完成任务。
这样的研究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模式三:个性化研究个性化研究是适应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多样化需求的一种模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研究风格,设计个性化的研究任务和资源。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提供不同的研究途径,满足学生不同的研究需求。
个性化研究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动机和发展潜能。
模式四:评价和反馈评价和反馈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作品展示、研究日志、考试等,对学生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估。
此外,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和提升研究成效。
结论以上所述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可以起到指导和改进教学的作用。
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灵活运用这些模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同时,教师也应注重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让每位学生都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取得进步。
“互联网+教学”背景下“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模式

第44卷第9期2021年9月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GEOMATICS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l.44,No.9Sept.,2021收稿日期:2020-12-14基金项目:2019年度中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互联网+ 背景下非测绘专业 工程测量 教学改革(2019jy051);2020年度中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新工科 背景下综合性高校测绘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20jy001-3)资助作者简介:周家香(1967-),女,湖北松滋人,副教授,博士,201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工程测量㊁遥感图像处理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㊂互联网+教学 背景下 工程测量 课程教学模式周家香,苗则朗,易辉伟(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在多媒体㊁ 互联网+ 等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背景下, 互联网+教学 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主要发展方向和热点㊂ 工程测量 是一门面向非测绘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课㊂以本课程为例,介绍了借助中南大学教学可视化平台㊁MOOC 网站和QQ 群等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模式㊂关键词: 互联网+教学 ;工程测量;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P258;G64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5867(2021)09-0001-02Teaching Mode of Engineering Surveying underBackground of "Internet +Teaching "ZHOU Jiaxiang,MIAO Zelang,YI Huiwei(School of Geosciences and Info -physic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China )Abstract :The adv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e.g., Internet + ,social media)has greatly prompted the teaching mode.Engineering Surveying,an important public open course for Civil Engineering students,integrates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into the same course.In the new wave of reform,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eaching mode to engineering surveying has been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education circle.Based on the author s teaching experience,this paper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the blended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ode of engineering surveying i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with the aid of teaching visualization platform,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and Tencent QQ group.Key words :"Internet +teaching ";engineering surveying;teaching mode0㊀引㊀言在多媒体㊁ 互联网+ 等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背景下,国内已建立中国大学MOOC㊁钉钉等线上教学平台,推动了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㊂新时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深受电子产品和网络技术影响,期待教师将 互联网+教学 运用到他们的课堂教学中并让他们参与其中㊂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高校教育发展趋势和学生的认知结构,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㊂以 工程测量 课程为例,设计并完善 互联网+ 教学模式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课前课后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学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㊂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和各种智能化移动终端,打破教学时空束缚,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㊂这样既提高了互联网资源价值和利用率,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㊂教师借助 互联网+ 教育平台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针对学生个体开展精准因材施教和辅导,从而提升教学质量㊂1㊀存在的问题中南大学采矿工程㊁城市地下空间㊁地质工程㊁地质资源勘查等专业开设有 工程测量 或 测量学基础 课程, 工程测量 是上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两方面的知识:1)测量学基本理论和基本仪器使用技能;2)工程施工中的测量工作㊂工程测量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建设的实践性课程,除需传授测量的理论知识,还应特别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㊂此外,工程测量 还需对测量数据平差处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最小二乘㊁矩阵论㊁数值计算等数学工具,导致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课程很深奥,很难学㊂而课程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弄懂理论知识,还要让他们将其所学与工程实践联系起来,并能应用于实践中㊂所以,学生在初期学习时感觉有一定难度并产生畏难情绪㊂培养方案方面,原培养方案中 工程测量 是48学时(含12学时实验),2016版培养方案将该课程调整为32学时(含6学时实验)+1周实习,总学分不变㊂该课程课堂教学从36学时减到26学时,但增加了一周实习㊂相较于原培养方案,新培养方案更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㊂教学模式方面,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控制学习进度,大部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㊂教师不能照顾到个性学生,学生也不能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㊂课程中较抽象的知识点及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学生不能完全学懂㊂实践时学生无从下手,普遍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㊂2㊀ 工程测量 课程互联网+教学模式2.1㊀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国际工科专业认证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知识㊁能力和素养为课程教学目标㊂该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常规测量仪器,进行水准测量㊁导线测量㊁坐标测量㊁工程放样;通过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巩固理论知识,并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工作态度及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互联网思维㊂通过经典案例㊁动画㊁视频㊁PPT生动鲜明㊁深入浅出地展现测绘科学技术㊂学生通过主动学习㊁互动学习㊁自主设计㊁虚拟实验㊁外业实验和实习,掌握测绘科学技术原理与方法,了解测绘技术为经济建设㊁国防建设㊁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服务㊂同时,增加了育德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导入课程思政要点,注重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㊁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㊁创新精神㊁奉献精神㊁科学素养㊁团队合作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激发学生爱国奋斗热情㊂2.2㊀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将教学模式设计成课前准备㊁课中实施㊁课后强化3环节㊂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 互联网+ 教学优势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㊁深化知识理解,提高教学效果㊂1)课前准备阶段开课前,教师利用现有线上教学平台(如我校教学可视化平台),查看学生选课情况和学生名单,并发布通知和教学计划㊂课前发布学习资料(如电子参考教材㊁教学计划㊁上课PPT及一些查找任务),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MOOC或者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㊂此阶段教师需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能对所学知识点形成初步认识㊂教师可利用平台发布课前测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㊂同时,可在已建立的课程QQ群中,引导学生探究和讨论一些新概念㊂通过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初步了解了学生自学的基本情况,为课堂有针对性的知识点讲解做好准备,学生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㊂2)课中实施阶段教师在我校可视化平台上统计课前测试结果,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情况㊂该阶段总结课前已自学过的知识,深度讲解课程重点和难点,并组织一些讨论㊂以 工程测量 导线测量及数据处理学习为例,教师布置导线测量实验任务,学生完成外业选点㊁外业观测,内业计算㊂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不同已知点条件下导线网构成及需观测的数据,并讨论不同观测条件下数据处理方式㊂在此过程中,学生需不断思考问题㊁解决问题,教师则指导学生突破学习难点㊂最后,知识转化为应用成果,学生组队完成复杂导线网及GNSS网布设㊁观测和数据处理㊂通过不断提升任务难点,锻炼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运用课题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㊂3)课后强化阶段针对课上知识点,教师设计类型多样的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并将习题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㊂教师选择时间开展线上答疑,更好地与学生互动并解答学生疑问㊂教师结合实际工作情景,讲解一些应用案例,并让学生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㊂在此阶段,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应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工程测量虚拟仿真实验㊁测绘技能竞赛㊁新型工程测量手段展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工程测量技能㊂3㊀教学效果评价传统教学利用平时考勤㊁作业㊁期末考试等形式考核教学效果,已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㊂ 互联网+ 教学模式的学效果评价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从学习平台的课前测试结果㊁课后测试结果㊁学生与教师互动㊁实验课的实验效果和思考㊁期末成绩等进行多维度㊁全方位评价㊂4㊀结束语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互联网+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利用我校可视化教学平台开展了 工程测量 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㊂利用平台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QQ群作为虚拟教室进行消息通知和课后讨论㊂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增加了师生的互动交流,提升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掌握 工程测量 知识点和重点难点㊂改变了传统教师填鸭式教学和学生被动学习模式,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㊂在 互联网+ 背景下实施新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 工程测量 教学质量㊂(下转第5页)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大学㊁鲁汶大学㊁慕尼黑工业大学㊁斯图加特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生培养方案,借鉴他们的硕士生培养模式,吸取理工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的经验;跟踪我校2个学科毕业生,获知在校所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差距,听取他们对我院地理㊁测绘硕士生理论教学㊁实践教学改进建议;邀请我院从事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回母校,传授行业最新理念与技术,并让他们以自身的学习经历鼓励在校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增强在校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生培养方案框架㊂3.2㊀积极参与学科㊁专业建设以及学术会议,研究生教研活动常态化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测绘㊁地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研讨会;鼓励教师㊁硕士生参加国际㊁国内专业学术会议,吸纳国内外本专业教育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并结合我院自身专业特点,制订相关的硕士生教学改革方案㊂根据当前学院2个一级学科的6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建立6个以上导师研究团队,硕士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进入导师团队,每位研究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参加学院其他导师团队的学术活动,如地理学教师的某项课题需要测绘遥感的专业人员,地理学与测绘科学与技术硕士生可以协同完成任务,学习跨学科知识㊂定期举办硕士生跨学科基础理论系列讲座,增强他们对相关学科的认识,拓宽专业知识面和科研思路,促进相互共享,为硕士生的科研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方法㊁思维方式的借鉴,拓展2个学科人才培养的平台,硕士生培养环境多元化,开拓研究思路创新研究方法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研讨,教师通过前期调研测绘㊁地理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及对我校毕业硕士生的反馈信息,重点针对硕士生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通过参加学科及专业建设研讨会,将两个学科的最新教学理念传达给每位专业教师㊂此外,测绘科学技术学科与地理学科硕士生导师还需开展广泛的教学交流,对理工交叉融合的硕士生培养改革达成一致意见㊂3.3㊀修订目前培养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优化完善首先经过学科导师团队讨论,围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当今理工交叉研究要求,以及前期调研结果,结合我院理工并存的优势,确定专业基础课程㊁专业必修课程㊁专业选修课程,以及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㊁教学方法㊁考核办法与课程论文要求;其次确定理工交叉课程以及交叉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跨学科录取的研究生地学专业基础课程及课程教学内容;制定学科交叉硕士生参与另一学科课题研究的激励措施;推荐学生前往中科院㊁中国测绘院等高级别的课题组进行联合培养;鼓励研究生参加专业性的暑期学习班,并认定学分㊂此外为开拓硕士生国际视野,设立专项经费资助硕士生多种形式的出国交流与深造,包括联合培养㊁暑期学校㊁国际学术会议㊁国际比赛等㊂对修订的2个一级学科的培养方案要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进行实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若发现问题,要进行再次修订并优化,形成与当前2个学科发展前沿㊁用人单位需求相接轨的培养方案,全面提升硕士生的专业素养,提高本院硕士生培养质量㊂4㊀结束语理工交叉融合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硕士生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地理学与测绘科学技术是具有很强交叉性的2大学科,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当前2个一级学科硕士生培养状况为例,重点以社会需求调研㊁研究生教研活动开展㊁培养方案修订与完善等提出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思路㊂参考文献:[1]㊀林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生工科专业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32-45.[2]㊀黄晓燕,殷江滨.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创新型硕士生培养模式研究 以人文地理学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34):20-24.[3]㊀王大志,汪同群,刘冲,等.仪器学科研究生培养中 理工融合 的构建[J].教育科学论坛,2014,32(8):276-278.[4]㊀陈发虎,张国友.中国地理学的发展[J].科技导报,2020,38(13):12-18.[5]㊀陆大道,姚檀栋,郭华东,等.地理学前沿观点[J].科技导报,2020,38(13):7-11.[6]㊀苗则朗.测绘学科研究生跨学科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9,29(1):98-101.[编辑:张㊀曦](上接第2页)参考文献:[1]㊀常树全.基于 互联网+ 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210-211. [2]㊀杨建强.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216-217.[3]㊀谭学杰,田燕,邢殿香,等.互联网+ 背景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8):201-202.[4]㊀周家香,戴水财.地下工程专业 工程测量 教学改革探讨[J].矿山测量,2014,42(2):95-97.[编辑:张㊀曦]5第9期胡晋山等:地理测绘理工交叉融合硕士生培养探讨。
互联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互联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互联网+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为学校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我校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探索出了互联网+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首先,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足够的互联网知识和技术支持。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信息获取、资源整合、网络工具应用、教学设计、课堂驾驭和研究评价等能力,同时还要有高水平的网络道德素养。
其次,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是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相比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体参与度,实现知识的双向传递和交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最后,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精确定位教学目标。
这种教学模式的手段和方法多样化,因此教学设计需要更高的要求。
使用微课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微课录制方便、时间短、内容精练,能够很好地满足互联网+课堂教学的需求。
同时,微课资源多样、情景真实、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可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并缩短课堂讲授时间。
此外,视频短片的播放也能够让学生更加专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善于运用实时互动的教学方法。
随着网络交流平台的普及,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平台发表看法和提出疑问,这些内容会即时显示在屏幕上,让全体师生都能了解。
特别是弹幕教学,更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表达自我的积极性。
这种双向的、多向的信息交流和传递模式,让传统的单向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让传统的知识总结环节变成了回放式的内容重现。
教师的授课内容、录制的微课可以在全网络共享,随时随地提取和播放。
这种方式让课堂总结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加深学生的记忆。
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取需要重点强化的环节,让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辅导和家庭辅导,更加科学实效。
(完整版)“数字化+”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完整版)“数字化+”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数字化+ 课堂教学基本模式1. 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字化+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是指使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来辅助和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的一种教学模式。
2. 基本模式数字化+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数字化手段,教师可以制作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如电子课件、网络教学平台、在线教学视频等。
这些资源可以更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
2.2 互动式教学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师生互动,通过投影设备、电子白板等工具,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
学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问、回答问题,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2.3 研究评估与反馈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供个性化的研究评估与反馈。
通过学生自主研究的记录和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研究状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2.4 资源共享与合作数字化技术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提供了便利。
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学生可以在网上互相交流研究心得和问题解答。
这种方式可以突破传统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提供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3. 应用案例数字化+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已经在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 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实时教学互动;- 在线课堂平台提供研究资源和研究工具;- 利用智能设备进行课堂实时测验和研究评估;- 运用虚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教学。
4. 效果与展望通过数字化+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研究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课堂教学模式将会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为教育提供更多可能性。
以上是数字化+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学科教学
“互联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互联网+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时代教育理念的提升,是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进阶。
它代表着一种新的先进的教育模式,为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为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插上了充满新能源的翅膀。
在我校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践行互联网+课堂教学,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渐摸索出互联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1、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教
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位老师、一间教室,一块黑板足矣。
而现代的互联网+教学模式,需要一个与世界连通的网络,每个学生一台平板电脑。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本学科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足够多的互联网知识和技术做支撑。
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具有较高的网络工具应用能力;具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具有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评价能力;具有较高的网络道德水平。
2、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学会运用参与式的教
学模式。
参与式教学模式,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师生地位平等,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和信息是一种从教师到学生的
一个举手发言,发言人数有限的限制,而是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让所有学生的想法都能得到及时的表达,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双向互动。
特别是弹幕教学,更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表达自我的积极性。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随时通过网络平台,提出疑问,发表看法。
这些内容会即时显示在屏幕上,让全体师生都能有所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根据课堂进程和学生的需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授课进度。
学生可以借助弹幕,了解别人的想法和表达自己的思想,让传统的单向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变为双向的、多向的信息交流和传递模式。
3、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让传统的知识总结环节变成回放式的内容重现。
互联网+的教学平台让课堂内容的备份、知识的重现成为可能。
教师的授课内容,录制的微课,可以在全网络共享,随时随地提取和播放。
这就让我们把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总结环节变成回放式的内容重现。
让课堂总结变得像新授一样,生动形象,更容易加深学生的记忆。
并且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效果的需要调取需要重点强化的环节,既解放了教师的身心,又让课堂总结环节更加科学实效。
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有选择性的,在课外或是回家,调取自己想要重新学习的内容,让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辅导和家庭辅导,也从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家长的身心,解放了家长们的钱包。
4、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做到迅捷及时的在线效果测试与
科学精确的信息反馈。
互联网+教学模式,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种多样的应用平台。
我们可以借助UMU、问卷星等服务平台,为课堂教学提供在线调查问卷和在线测试。
让我们需要的信息反馈和效果反馈及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真正做到迅捷及时,科学精确。
让我们既对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有了科学的评判,也让我们及时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需求,便于我们更好的对自己的教学方法适时做出调整,对自己的知识及时做到更新。
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手段形象生动,也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平台更加广阔,更加开放,让我们的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更贴近,与家庭生活联系的更紧密。
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并更好的应用好这个平台,让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渗透到每一学科教学中,让全体师生同成长,齐进步,共提高,阔步走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