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视听语言重点

动画视听语言

一、景别

1、景别的概念:动画中的每张镜头画面所显示的范围、内容、主要角色相对的大小位

置就是景别。

2、如何区别各种景别:

远景:用来交代事件发生的环境及主体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全景:成年人的全身。

中景:成年人膝盖以上或者物体的大部分,是动画中使用最频繁的镜头。

近景:成年人胸部以上,并占据画面面积一半以上的取景范围的景别。

特写:成年人肩部以上,被拍摄对象细部特征或者是细小物体的景别。

3、近景和特写的作用:

特写:特写用来表现重要的物件细节和人物瞬间的神态变化,表现人物的神态特

征,捕捉细微表情变化。特写画面可以准确描绘被拍摄对象的细节、质感、颜色等。

二、角度

三、色彩(小题即填空题)

1、色彩的基本常识

(1)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颜料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RGB)

(2) ·红、黄、蓝、黄绿——暖色系列

·淡绿、青、蓝、紫——冷色系列

·暖色调具有扩张感,让人兴奋。代表着不安、暴力、刺激、温暖、活力等,

又常常使影像有突出、前进的感觉

·冷色调给人压抑感,给人以安静、孤独、隐蔽、后退、收缩的视觉联想

2、色彩所表达的情绪,如:红色表示热烈等。

四、光线

1、光线的分类

影响画面中物体造型形状的主要因素是光位——主要造型光的位置。

以光源位置不同,可以分为:正面光、侧面光、逆光、侧顺光、侧逆光、顶光、脚

光。

五、景深与焦距(小题)

景深的大小受到三个要素的决定:光圈、焦距、物距。

1、景深主要有镜头的光圈来控制。一般而言,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景深也受焦距的影响,短焦镜头具有较深的景深;长焦镜头位于最大光圈时,景深

非常浅。

3、景深还受物距的影响。被摄物体距离镜头越近,景深显得越浅。

六、视点(大题!)

1、定义:视点就是摄像机的位置。

2、客观视点——摄影机对场景的记录

·美国导演John Ford将其概括为“摄影机的哲学”。

·被作为一种尽可能产生“视窗效应”静止、刻板的拍摄方法。

·客观视点暗示了一种在摄影机和拍摄景物之间相对较远的情感距离。似乎摄影机仅仅是在尽量记录演员和动作而已。

·导演使用自然、直接、简单的机位设计捕捉摄影机前一系列动作的镜头都是客观镜头。镜头不评价、不打扰这些动作。

·摄影机的移动是剧情自然发展的需要,不引起观众的注意。

3、主观视点——摄影机对场景的介入

·提供给观众一个带着剧中人物的情感倾向的视觉角度。

·希区柯克善于创造引导观众卷入剧情的强烈感受,运用精致的镜头运动去创造这样的视觉场面,带给观众悬念,迫使观众成为剧中人去经历那些情感。

·运用更多的主观视点,观众的观影经历会更加紧张,能更快的介入剧情。

·通常讲,这种视点以摄影的运动为特征,迫使观众去看场景中的人物正在看的,从而成为这个角色。

主客观之间的转换规则:一个客观镜头现实角色在看镜头外的某样东西,引导观众去猜他正在看什么。接着一个镜头,显示正在看什么。

七、场面调度

1、是导演使用的基本的、首要的手段。其目的不是让演员或者摄影机随意移动,而是

把剧情的涵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

2、分类:演员调度、镜头调度、综合调度(小题)

八、剪辑技巧

1、剪辑的由来(小题)

·电影诞生之初只是记录一个场景、一个动作或者一个事件。

·鲍特——开始打破电影的统一空间

·《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火车大劫案》

·使电影跳出了剧场,在叙事上享有了更大的自由

·格里菲斯,他发现电影剪辑不仅要讲故事,还要更加细腻的表现人物的心理、场

景情绪、叙事节奏等。《一个国家的诞生》

·打破了统一的时空,使镜头带有更多的戏剧表现目的,电影的叙事层次变得更加

丰富。

2、镜头剪辑的方式:叙述性剪辑、心理式剪辑、情绪性剪辑

(1)叙述性剪辑(可能小题可能大题)

·是指以叙述、描述故事情节为主的镜头剪辑方式,有平行(并列)剪辑

和连续剪辑两种。

·平行剪辑也叫并列剪辑,是指表现两条或者更多的故事线索,也可以表现

多个角色或食物。(重点)

·可以表现同一时空内的两条以上的故事线索,也可以表现不同的视觉中

心,即角色主体。

3、镜头剪辑的原则:

(1)镜头组接必须符合逻辑

(2)镜头画面必须保持方向的一致

(3)景别的组接必须循序渐进

(4)遵循动接动,静接静的原则

(5)组接的节奏要符合剧情的发展

4、转场的形式和技巧

1、特写转场

·一组画面最后镜头使用角色或物体的局部特写,后一组镜头的开始由这个特写镜头逐步展开,转换场景。

2、相同或相似形转场

·指用同一个物体或者形状相似的物体承接前后两组不同场景的镜头。

3、声音转场

·音乐、音响

·音乐转场可以使音乐由上一个画面过度到下一个画面并延续一段时间

·音响转场可以在上下两场戏衔接处使用相同、相似的音响

4、情绪转场

·通过情绪渲染的延续性转场

5、动作转场

·通过主体运动封挡镜头画面,从而实现转场

6、空镜头转场

·无技巧转场硬切

·淡入淡出

九、轴线(重点)

1、轴线定义:轴线是在镜头转换中制约视觉变化范围的界线,是被拍摄对象的视线方向,

运动方向和对象之间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定的直线。

2、轴线包括:关系轴线和运动轴线。

关系轴线:由被摄对象的视线和关系所形成的轴线。

运动轴线:由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构成的轴线。

三镜头法的拍摄核心:就是使观众的注意力始终统一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

三镜头拍摄是实现连贯剪辑的必要条件。

3、合理越轴的方法:

(1)利用第三者的介入进行越轴,(这里的第三者是指一个用来提升影片节奏的群众演员)。

(2)利用空镜头来改变轴线。

(3)利用摄影机移动过轴线。(画面为双人镜头,观众可以直观的感受方向改变的过程)

(4)利用齐轴镜头越轴。(人物的正面镜头)

十、动画的声音(重点,大题较多)

1、第一步有声电影(有声片):1927年华纳推出的《爵士歌王》(小题)

2、第一步有声动画片:1928年迪士尼公司的《汽船威利号》(小题)

3、动画声音包括:动画配音、动画音乐、动画音效

4、动画中处理角色对白需要注意:

(1)动作要素。在角色之间的对白中,应将角色对白时的神态、表情、动作结合起来,展现角色性格,揭示心理。

(2)生活要素。角色形象的虚拟性,要通过贴近生活。

(3)趣味要素。对白要体现角色对话的诙谐、幽默、有趣的特点。

(4)真实要素。对白处理要注重真实感,即空间感和距离感。

只答前面的四个要素即可。

5、动画音乐的作用:

(1)抒发情感,表达画面或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

(2)渲染气氛,为片子段落或者场景营造氛围。

(3)塑造角色,刻画内心。

(4)表明创作者的主观态度。

(5)描绘段落效果。

(6)推动剧情发展。

(7)加强连贯性和完整性。

(8)形成动画片风格。

6、动画音效的作用:

(1)营造逼真的环境空间。

(2)拓展银幕空间。

(3)表现角色主观心理。

(4)用音效的象征意义表现角色的心理情绪。

(5)渲染画面氛围。

7、声画关系(三者中考一个)

1、声画同步。指观众观看动画片时,画面中发出的声音的来源、影像与声音

被同时看到和听到,保持声音和画面的节奏一致,情绪一致。这是动画中

使用最多的声画关系。

2、声画对应。指在动画中,声音与画面形象之间所表达的情绪、态度、气氛

或节奏不同,甚至是对应的情况。

3、声画平行。指在动画中,声音和画面形象不属于同步状态,也不处于对应

的位置,各自保留特性平行进行。声音和画面看似不同步,但在情绪表现

态度和思想上是一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