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教学设计

4《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教学设计
4《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教学设计

第三章圆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第1课时)》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理解圆周角的概念,认识圆周角,探索圆周角及其所对弧的关系,了解并证明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2、教材分析

《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3小节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弦,弧,圆心角等概念以及圆的对称性的基础上,用推理论证的方法研究圆周角与圆心角关系。它在与圆有关推理、论证和计算中应用广泛,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3、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章的第二节课中,通过探索,已经学习了同圆或等圆中弧、弦和圆

心角的关系,并对定理进行了严密的证明,通过一系列简单的练习对这个关系熟

悉,具备了灵活应用本关系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猜想-验证”、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

获得了在得到数学结论的过程中采用数学方法解决的经验,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

经历了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和交

流的能力.

二、目标

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

2、经历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

3、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分类、化归思想、并能熟练地应用“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进行论证和计算。

三、评价任务

本节共分2个课时,这是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圆周角的定义以及探究圆周

角定理,并利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具体地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理解圆周角定义,掌握圆周角定理.

2.会熟练运用定理解决问题.

四、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知识回顾——探究新知1——定义的应用——探究新知2——方法小结——定理的应用——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

活动内容:

1.圆心角的定义?——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2.圆心角的度数和它所对的弧的度数有何关系?

如图:∠AOB弧AB的度数

3.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两条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活动目的:通过三个简单的练习,复习本章第二节课学习的同圆或等圆中弧和圆心角的关系.练习1是复习圆心角定义: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练习2和练习3是复习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活动的注意事项:题目以复习概念和定理为主,特别是定理当中的前提条件“同圆或等圆”,需要再特别向学生强调一遍,同时要学生明白何为三组量中其中一组量相等,那么其余各组量也分别相等.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1

活动内容:

(1)问题:我们已经知道,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那当角顶点发生变化时,我们得到几种情况?

圆心角圆周角

类比圆心角定义,得出圆周角定义: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分别与圆还有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活动目的:本环节的设置,需要学生类比圆心角的定义,采用分类讨论和类比的思想方法得出圆周角的定义.

活动的注意事项:问题当中的角的顶点位置发生变化可得到几种情况,其实是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知识点的应用,老师在此应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第三环节定义的应用

活动内容:

(1)练习、如图,指出图中的圆心角和圆周角

解:圆心角有∠AOB、∠AOC、∠BOC

圆周角有∠BAC、∠ABC、∠ACB

活动目的:在学习了圆周角的定义后,为了下面学习圆周角

的定理做铺垫,有必要先让学生熟练判断圆中哪些是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并掌握如何在比较复杂的图形中按照一定的规律寻找所有的圆周角和圆心角,这一能力对于学习后续的圆的相关证明题是很必要的.

活动的注意事项:图中圆里有3条半径和3条弦,当学生讲出正确答案后,则需要老师从旁总结寻找圆心角和圆周角的方法.寻找圆心角关注的是半径,任意两条半径所夹的角就是一个圆心角,个数由半径的条数决定.寻找圆周角则应关注弦和弦与圆的交点,任意两弦和两弦的交点组成一个圆周角,数圆周角关键是看弦与圆的交点,看以这个交点为顶点能引出多少条弦,每两条弦所夹的即是一个圆周角,数完一个交点后,再数另一个交点.这里要注意,因为半径AO没有延长,所以∠OAB严格来说还不算是一个圆周角,这里有必要向学生说明一下,但以后在解题中,我们又往往会忽略这些角,因为只要把半径AO延长与圆相交后,就会形成圆周角了,所以这里要特别注意.

第四环节探究新知2

活动内容:

(一)问题提出:当球员在B,D,E处射门时,他所处的位置对球门AC分别形成三个张角∠ABC,∠ADC,∠AEC.这三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教师提示:类比圆心角探知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周角有什么关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探究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做一做:如图,∠AOB =80°,(1)请你画出几个 所对的圆周角,这几个圆周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教师提示:思考圆周角和圆心角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三种:圆心在圆周角一边上,圆心在圆周角内,圆心在圆周角外.

(2)这些圆周角与圆心角∠AOB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AOB =2∠ACB

(三)议一议:改变圆心角∠A0B 的度数,上述结论还成立吗?成立

(四)猜想出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符号语言: (五)证明定理:

已知:如图,∠ACB 是 所对的圆周角,∠AOB 是 所对的圆心角, 求证: 分析:1.首先考虑一种特殊情况:

当圆心(O )在圆周角(∠ACB )的一边(BC )上时,圆周角∠ACB 与圆心角∠AOB 的大小关系.

∵∠AOB 是△ACO 的外角 ∴∠AOB =∠C +∠A ∵OA=OC

AB

1

2

ACB AOB

∠=∠AB ⌒ AB ⌒

12

ACB AOB

∠=∠

∴∠A =∠C

∴∠AOB =2∠C

2.当圆心(O)在圆周角(∠ACB )的内部时,圆周角∠ACB 与圆心角∠AOB 的大小关系会怎样?

老师提示:能否转化为1的情况? 过点C 作直径CD .由1可得:

3.当圆心(O)在圆周角(∠ACB)的外部时,圆周角∠ACB 与圆心角∠AOB 的大小关

系会怎样?

老师提示:能否也转化为1的情况? 过点C 作直径CD.由1可得:

活动目的:本活动环节,首先有一个情景引出探究的问题,然后通过类比得出探究圆周角定理的方法,再通过对特殊图形的研究,探索出一个特殊的关系,然后进行一般图形的变换,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证明这三个探究问题的基本环节,得到一般的规律.规律探索后,得出圆周角定理,并对探究过程中的三种情况逐一加以演绎推理,证明定理.

活动的注意事项:本环节有不少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逐一渗透.在(一)中注意渗透类比思想,在(二)中注意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在(三)中注意渗透“特殊到一般”思想,在(四)(五)中注意渗透“猜想,试验,证明”的探究问题一般步骤.

1

2

ACB AOB ∠=∠即

11,22

ACD AOD BCD BOD

∠=∠∠=∠()1

2ACD BCD AOD BOD ∴∠+∠=∠+∠1

2

ACB AOB

∠=∠即11

,22

ACD AOD BCD BOD

∠=∠∠=∠()1

2

ACD BCD AOD BOD ∴∠-∠=

∠-∠1

2

ACB AOB

∠=∠即

活动内容:

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特殊到一般”的转化

活动目的:通过回顾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过程,体会探究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

活动的注意事项: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当中用到的方法,然后教师再进行深加工.

第六环节 定理的应用

活动内容:

问题回顾:当球员在B,D,E 处射门时,他所处的位置对球门AC 分别形成三个张角∠ABC ,∠ADC ,∠AEC .这三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连接AO 、CO ,

由此得出定理: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活动目的:通过回顾之前提出的问题,直接应用圆周角定理解决问题,然后推导出另一条圆周角与弧的定理.

活动的注意事项:这里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作辅助线添加圆心角,把问题转化到定理的直接应用上.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得出的结论加以总结,从而得出新的定理.

111

,,,

222ABC AOC ADC AOC AEC AOC ∠=∠∠=∠∠=∠Q ABC ADC AEC ∴∠=∠=∠

活动内容:

(一)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知识点: 1.圆周角定义.

2.圆周角定理及其定理应用.

(二)方法上主要学习了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渗透了类比,“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三)圆周角及圆周角定理的应用极其广泛,也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望同学们灵活运用.

活动目的:通过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尤其是知识内容和方法内容都应该进行总结,让学生懂得,我们学习不但是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进行方法的总结.

活动的注意事项:这里体现学生的总结和交流能力,只要学生是自己总结的,都应该给与鼓励和肯定,最后老师再作总结性的发言.

第八环节:附课后练习答案

随堂练习1.如图,在⊙O 中,∠BOC =50°,求∠BAC 的大小 解:在⊙O 中,∠BOC =50°

2.如图,哪个角与∠BAC 相等,你还能找到那些相等的角? 解:∠BAC =∠BDC ∠ADB =∠ACB ∠CAD =∠CBD ∠ABD =∠ACD

00

11502522

BAC BOC ∴∠=∠=?=

习题

1.如图,OA 、OB 、OC 都是⊙O 的直径,∠AOB =2 ∠BOC ,∠ACB 与∠BAC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解:∠BAC = 2 ∠ACB ,理由:

又∵∠AOB =2 ∠BOC

即∠BAC= 2∠ACB

2.如图,A 、B 、C 、D 是⊙O 上的四点,且∠BCD =100°,求∠BOD 与∠BAD 的大小 解:∵∠BCD =100°

∴优弧所对的圆心角∠BOD =2∠BCD =200° ∴劣弧所对的圆心角∠BOD =36O °-200°=160°

3.为什么电影院的作为排列呈弧形,说一说这设计的合理性.

答:有些电影院的坐位排列呈圆弧形,这样设计的理由是尽量保证同排的观众视角相等.

4.船在航行过程中,船长通过测定角数来确定是否遇到暗礁, 如图,A 、B 表示灯塔,暗礁分布在经过A 、B 两点的一个圆形 区域内,优弧AB 上任一点C 都是有触礁危险的临界点,

∠ACB 就是“危险角”,当船位于安全区域时,∠α与“危险角”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解:当船位于安全区域时,即船位于暗礁区域外(即⊙O 外) ,与两个灯塔的夹角∠α小于“危险角” .

五、教学设计反思

1

12AOB

∠=∠Q 1

22

BOC

∠=∠11

122222

AOB BOC BOC ∴∠=∠=?∠=∠=∠o

1

802BAD BOD ∴∠=∠=

1.根据学生特点灵活应用教案

针对编者学校学生的特点,大部分学生能力相对较高,因此课堂的容量会比较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的思想方法也较多,如果碰到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群体,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注意突出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和体会探索问题的一般步骤即可.

2.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索机会,经历猜想,试验,证明的环节

学生往往会直接进行证明,这对于简单问题可行,对于复杂问题就不好做了,因此要让学生经历猜想的过程,并且需要实际动手,拿出量角器进行实际度量,验证猜想,最后再进行严密的几何证明.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导读: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似乎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剧电影中见到过,那是遥远的彼时的回忆了。电视新闻中的战争场面虽然发生在此时,但是在遥远的彼地。因此学习本组课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文章中的几篇课文,那样学生是难以真正体会到编写本单元的主旨“了解战争,呼吁和平,为世界和平做点事情”的。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详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让学生真正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进而从内心深出发出和平的呼唤。 教学设想 1.以“战争中的孩子”为主线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贴

近文本,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师生共同查找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孩子对战争有更充分的了解,读书时体验会更深刻,更独特。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4.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电视作品。 学习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课前准备 1.收集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 2.从报纸电视等渠道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3.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学习本单元之前,让学生收看教师制作的《战争中的儿童》专题片。内容包括战争中涌现的著名的小英雄的故事,现代战争给儿童带来的悲惨的生活等。以强烈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冲击学生的视觉和心灵,使学生很快在情感上走近本单元的专题,激发他们学习本组课文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4、表内乘法(一)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46--66)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 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发展性目标:.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 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并在合作学习中获得自信。. 【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 难点: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的口诀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2~6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用数学。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 1.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2.关于“2~6的乘法口诀” 教材对2~6乘法口诀的编排做了较大改进。一是,在出现两个相应乘法算式的基础上,归纳该句口诀。例如,对照1×5=5、5×1=5,出现口诀:一五得五。二是,2~6的乘法口诀分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三段编排。 基于学生会“一五、一十、十五……”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教材首先编排5的乘法口诀。先教学5的乘法口诀,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促使师生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认识每句口诀的含义上来。这样,有利于为进一步学习2、3、4和6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 第二段,2、3、4的乘法口诀。这部分教材中,以种向日葵的事例,例2、例3借助图画,顺次编出2、3的乘法的口诀。为了突破教学难点,例4教学4的乘法口诀。特意安排了学生摆正方形的活动,并设计有相应的连加计算。为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4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 第三段,6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编排,基本上和4的乘法口诀相同。有2~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基础,教材特意把一六~六六的口诀留给学生来归纳。促使学生在归纳口诀的过程中,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乘法口诀。这样编排,各段教学重点突出,同时分散了教学难点。由易到难呈现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 3.关于乘加和乘减式题。 本单元在“2、3、4的乘法口诀”后面,编排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其用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同一组口诀中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 4.关于“用数学” 本单元的“用数学”是结合乘法口诀(乘法计算)出现的。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多彩的童年生活 三年级下 第四单元

三年级下册四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多彩的童年生活 【本组说明】 本组课文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个缩影,这一个个故事都是学生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 过的。教材围绕“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时间赛跑》写“我”从外祖母去世后懂得了过去的就不会再回来了,从而又懂得了和时 间赛跑,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学会和时间赛跑才会成功的道理。《检阅》讲述了波兰一所 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 博莱克走第一排。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持有的人生态度,应该怎样维护别人都自尊,怎样尊重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争吵》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 争吵这件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绝招》讲述了几个小伙伴比绝招 的故事,告诉我们:绝招是练出来的,只要肯下功夫,人人都可以练出有用的本领。 课外选文共五篇供学生选读:《举手的秘密》让我们体会到老师的鼓励带给我们的帮助 和力量。《打赌》告诉我们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收易拉罐的小男孩》告诉我们执着的人生 态度。《小狗特售》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受人尊重。《黑木炭白衬衫》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的 坏念头虽然在别人身上兑现了一部分,别人倒霉了,但他们同样在我们的身上留下难以消除 的污迹。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体 验,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交流与分享,培养阅读兴趣、积累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内容】 71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和时间赛跑》《检阅》《争吵》《绝 招》2.课外选文:《举手的秘密》《打赌》《收易拉罐的小男孩》《小狗特售》《黑木炭白衬衫》【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从不同侧面的故事中,了解同龄人的成长经历,透过他们的成长故事,结合自己生活实际,从中得到生活的启示。 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实际,分享童年生活的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重视读评结合,积累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抓住关键词句,体验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变化,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教学准备】 1.课外选文 2.阅读提示表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你经历过哪些有趣而又难忘的事呢,你能说给家听听吗?(学生说,老师和其他同学倾听,分享。) 二、主题回顾 1.在我们刚刚学过的第四组课文中,也讲述了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它们分别是——(学生回忆,老师课件出示课内四篇文章的题目)这些课文都从哪些方面讲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呢? 2.我们今天的主题“多彩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学生根据课堂教学所学的内容汇报内容与主题,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关键词)《和时间赛跑》──珍惜时间; 7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 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学生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的熟练的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是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法,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课时安排:9课时 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3页图。 提出问题:新|课 |标|第 |一| 网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1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学例1。

初中教材第四单元小说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教材第四单元小说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导引 1。本单元是新教材初中阶段中的第一个集中编排的小说单元。此前,虽然学生已在1-4册课本中接触到了6篇小说,课外也或多或少做了阅读,已经初步掌握了小说的体裁知识,但是由于这些小说都散居于四册书中由不同文体的文章组合成的单元里,且有些篇目小说的特征并不突显,学生不易将相关的阅读小说知识系统起来,所以学生还未形成阅读小说的能力。因此,本单元教学中,教师仍应继续引导学生巩固记叙文阅读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小说体裁的特点,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将相关知识系统化,通过课堂实践转化为阅读小说的能力,形成欣赏小说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探究意识的培养。 2。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是虚构的世界,但是小说中借人和事所表现的人性或者情感体验则必须是真实的,所以它们所表现的生活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五篇小说都以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巧妙曲折的故事情节,形象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深刻的主题思想。《故

乡》通过对故乡景色和闰土前后变化的描写,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剥削压迫下的旧中国农村日益破产、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被剥削被损害的农民的深切同情与焦虑,反映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我的叔叔于勒》反映了一个普通小市民的日常生活。它通过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金钱至上的本质。《麦琪的礼物》写在圣诞节前夕,一对小夫妻相互赠礼物,结果阴差阳错,彼此珍贵的礼物变成了无用的东西,但这一切都表现了他们爱的真诚。《范进中举》围绕老童生范进中举,描述了范进及周围人等的种种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鞭挞了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态。《不朽的失眠》给我们讲述了一场失意人的失眠,成就了脍炙人口的诗章的故事。阅读这些小说,汲取基中的真善美,鄙弃其中的假恶丑,尤其要引导学生摄取其中富含哲理性的东西,而不仅仅停留在被其虚构的情节所吸引的层面上。 3。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从时代看,古代作品一篇,现代四篇;从类别看,古代白话章回体小说节选一篇,短篇小说四篇;从作者看,中国小说四篇,外国小说一篇。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学生都不熟悉,但学生对小说容易产生兴趣,且通过课内外阅读小说已有一定的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3.白鹅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京剧、滋味、倘若、侍侯、脾气、责备、临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8个,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能流利地朗读,初步了解白鹅的高傲. 3、能初步了解作者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的课文思路.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幻灯片一组. 【教学过程】 一、赏画导入:“醇厚”的文化享受 1、出示丰子恺的四幅漫画,请学生欣赏画,自由谈论画. 2、这些漫画很有意思,能欣赏到这些幽默有趣的漫画,我们得感谢一个人(出示丰子恺的头像),他就是丰子恺(板书:丰子恺)他是个画家,尤其擅长漫画还精通音律,更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今天,我们准备一起读读他写的文章《白鹅》. 3、引入:你们看,这就是丰子恺先生家养的白鹅. (出示白鹅图片)大家发现这个“鹅”字了吗?“我”字在上,“鸟”字在下,好像人骑在鸟的身上,对鸟很不尊重,人和鸟应该和谐相处.这个写法现在已经废除了.现在的写法是这样的,请伸出手跟我一起写. 二、整体感受,“纯朴”的文本认识过程 1、学生自主读文,教师巡回指导.

2、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交流第一次读后感悟.) 3、这篇文章生字、陌生的词语特别多,我们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伸长头颈狂吠一丝不苟京剧严肃郑重饮水倘若脾气供养不周邻居一日三餐蹲着奢侈譬如窥伺堂倌颇像侍候 挑你认为难读的读给大家听?(生读) 谁能一口气读下来?(生读) 4、我们再来看这些四字词语:出示词语: 厉声呵斥引吭大叫厉声叫嚣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谁能读?(生读) 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5、虽然说的都是鹅的叫声,但毕竟还是有细微和差别的,我们来看下列几个句子,这五个句子对应五个词语,你能找到吗?出示句子: 鹅伸着脖子,放开喉咙大叫.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 ()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吵闹. ()鹅抬起头大声地叫喊. ()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骂. () 厉声呵斥引吭大叫厉声叫嚣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设计意图:认认真真地读文本,简简单单地学词语,轻轻松松地获得进步,在纯朴的文本认识过程中体现最优的语文学习效果.) 三、再读、理序 1、快速默读: 看看丰子恺先生是从哪几方面描写这只白鹅的高傲特点. 2、交流.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3、你是怎么又快又准确地找到作者描写白鹅的这几方面特点的? 教学课文第二段,了解过渡段的作用. 4、小结:作者从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和吃相中感受到了他的高傲,并把它仔细的描写下来.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浏览课文的能力,并抓住过渡段理清文中思路,为学好下文打下基础.) 四、精读、悟情

新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新知识点: 1、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要求: 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 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建议: 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就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景,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例如,在做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新知识点: 1、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的数乘整十数。 (2)估算。 2、笔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3)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计算方法。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扎起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让学生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到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单元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

修订版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本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围绕“自然”这个主题,《古诗两首》中《登鹳雀楼》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运用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黄山奇石》课文通过描写“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日月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来以及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宝岛台湾,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葡萄沟》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2.丛书简介 本单元主题丛书内容有以自然为主题的文章《黄山印象》、《飞越海峡看台湾》、《美丽的蝴蝶岛》、《南海明珠——海南岛》、《庐山云雾》、《五花山》、《美丽的长白山》、《美丽的武夷山》、《神奇的童话世界——九寨沟》、《洱海》、《家乡的天鹅湖》、《江南小巷》,彰显了祖国山河壮丽,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还有“古诗中的风光”,集中了《四时》、《芦花》、《贞溪初夏》、《花影》、《出郊》五首写景的古诗。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现经典国学文化特色。3.单元双线主题

人文性主题——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各 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工具性主题——阅读主题:联系生活、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表达主题:感情朗读,在语言中体现喜爱之情。 单元学习目标: 1.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2.联系生活、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3.感情朗读,在语言中体现喜爱之情。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难点:联系生活、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单元课时安排: 周课时为__8_节,两周共计__16___节。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分类内容课 时 教学要点 课文桥 2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 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的崇高精神;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穷人 2 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 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 他人的美德;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 心理、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 的写法。 在柏林 1 品味词句,理解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领 会小说蓄势和铺垫的特点,体会结尾无声胜 有声的效果。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 我 1 说服别人时,先说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 清楚;要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 习作笔尖流出 的故 事 2 创编故事时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情节要吸 引人;写人物时注意心理活动;环境描写也 很重要。 语文园交流平台 2 学会借助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这个主题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课文。这些课文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通过精彩曲折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阅读神话的兴趣。并能在阅读神话故事中感受英雄人物高尚的精神品质。在不断积累神话素材基础上,本单元还要求学生能够展开想象,续写故事。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精卫填海》这则神话故事,主要为我们讲述了精卫鸟的来历和精卫是如何填海的,赞美了精卫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普罗米修斯》通过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惹怒了众神领袖宙斯,被锁悬崖受尽苦难,最后被大力神相救重获自由的传说,告诉我们正义必将战胜邪恶,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善良勇敢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我和________过一天”,要求在看过的神话故事或童话故事中,选择一位你喜欢的人物,假想自己有机会和他们中的一位过上一天,会选择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写作这个题目,不仅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日常积累,还要求学生能大胆设想,冲破日常生活的束缚,记录自己的奇妙之旅。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旨在激励学生积极交流在阅读神话故事中的感想。“识字加油站”列举了一些关于花卉的词语,需要学生积累。“词句段运用”列举了关于神话故事的词语和句子,要求学生感受想象的神奇。“日积月累”安排了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嫦娥》一诗,要求学生理解古诗蕴含的深意并背诵全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积累本单元重点词语。 2.准确、流畅地阅读课文。把握故事内容,能试着复述故事情节。

统编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请帮我一下吧》教学设计

统编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请帮我一下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懂得社会的和谐、美好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2、利用真实的故事,引导学生自觉关心社会的事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社会事物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公民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懂得社会的和谐、美好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利用真实的故事,引导学生自觉关心社会的事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社会事物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公民责任感。通过对书中中“接力棒”的人和故事的了解,懂得社会的和谐与美好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教学准备: 1、搜集互相帮助的故事。 2、关于世界需要热心肠的歌曲。 教学过程: 一、大家都会有困难 1、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生活,谁都难免会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遇到困难,如果得到热心肠的帮助,我们的世界将会更美好!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请帮我一下吧” 2、师:你们在生活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生:哎呀,水彩笔没水了! 生:总是系不好…… 生:这个字我不认识…… 师:大家都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不要慌。 二、要我帮助吗 读一读: 有个小咕噜,总是求帮助。

衣服丢了不会找,跳绳不会急着哭, 走着走着迷了路,打得毽球上了树, 看到屋子起浓烟,听到巨响在近处…… 是不是都要求帮助? 生:小困难自己解决,不要总依赖别人…… 生:有的事情必须请人帮助…… 三、我会求助 1、风筝挂树上了,我该怎么办呢? 2、你在课下搜集到的互相帮助的故事,在组内进行交流。 3、选择其中比较合适的故事编成小品,一会儿在班内表演给大家! 出示要求: (1)选取典型故事或困难,有主题,有分工; (2)表演时能表现当事人的真实情感; (3)组内全体参与。 (4)表演结束,进行评议。 4、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5、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感觉到社会的美好。那么,帮助别人并不需要多么的富有,你打算怎样来帮助别人? 6、在组内制定一份“热心计划”,要求如下: (1)内容要具体,比如:周末义务为路人打气; (2)实施过程要合理,有具体分工。 (3)有行为纪录,作为资料保存。 如果有制定好的,可以在班内进行交流,并且相互提提建议,在进行修改和补充。 7、将自己的“热心计划”实地实行,组建爱心小分队,设计爱心小分队队标和宣传语。看谁的队标和宣传语设计得最好。 四、温暖的“接力棒” 1、情境: 下雨了。 哥哥帮我打伞。 2、读一读: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神话的特点。 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进行有关神话的趣味积累,提高课外阅 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 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 璨与美好。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掌握阅读神话故事的方法,调动学生阅读 神话的兴趣,并养成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教学难点: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以及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 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神话人物 同学们,大家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指名说。你能把它的名字写在黑 板上吗? ( 学生上黑板写名字 ) 知道这么多神话故事,大家真了不起!在这些神话人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 引导说出人物形象,特征,性格特点等 )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 本领大,呼风唤雨,乐于助人,与自然 作斗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为民造福…… )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很多事情人们无法解释,以为神在起作用呢!其 实神就是人们心目的英雄,在神话里,他们本领高超,可以代表人去和恶劣 的自然做斗争。 其实啊,刚刚大家说到的故事,有的已经走进我们的语文课本。我们的 语文课本中,每一册都有神话故事。除此之外,我们的课外书中还有很多。

中国神话那里有?不光我们手里的《中国古代神话》,像《诗经》《左传》《国语》《庄子》《山海经》《楚辞》,乃至于唐诗宋词里都有,神话故事太多了,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我们读过的神话仅仅是神话世界中的一滴水呀! 二、班内互推神话故事 课前,同学们都已经把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带来了,现在拿出来熟悉一下,准备与大家交流分享。 ( 课件出示分享要求 ) 出示全班分享目标: (1) 小推荐: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讲故事,注意要把神话故事的篇名、书名和作者讲清楚。 (2) 小评论:代表讲完之后,其他同学来评一评。 (3) 小评选:其他同学要当评委,评出你心目中的最佳推荐员,谁的推荐令你心动,想立刻阅读那本书。 班内交流。 ( 师巡视指导 ) 推荐:每组派一名同学当代表讲故事。 评价:听完四位同学的推荐和同学们的评价后,你现在最想读的书是哪一本?理由是什么。 三、了解《中国古代神话》 1.课件展示: 同学们请看:《山海经》插图,说说你知道的故事人物。 2.介绍《中国古代神话》内容,作者简介。 3.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神话专著,课下同学们可以读一读,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感受神话的魅力。 四、推荐《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 1.除了中国古代神话,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古希腊神话了。今天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希腊神话集——《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 2.《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内容简介,及推荐理由。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当代文化参与 第一部分:单元教学教材分析 课文编排:家乡文化生活 学习任务群:当代文化参与 主题指向:我们的家园 了解家乡,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增进家乡文化认同;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培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语文素养: 1.学习调查、访谈和实地考证等,搜集整理资料,聚焦并提炼问题,展开专题研讨,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 2.认识我们生活的家园,见证时代变迁。 3.研读学习资源,深化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认识和思考。 4.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1. 思考家乡文化生活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形成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意识,培养家国情怀。 2. 了解访谈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有关访谈的基本知识、方法、程序、技巧等;提高在具体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 阅读有关调查研究、乡土风俗等方面的文章,帮助完成本单元要求的学习活动,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常见工具书和网络,根据一定的目的,查阅所需信息资料,快速定位信息。 4. 学会从现象中提炼有价值的典型问题,形成专题研究的意识,根据事实说

话,学会论证说理;学会分析梳理材料,提炼研究发现,了解调查报告应包括的一般要素并完成调查报告写作;培养自己理性思考、深入认识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单元活动设计 编写意图: 本单元属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单元设计: 第一个学习活动设计,“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梳理值得记下的“人和物”素材,从熟悉的场景中激活记忆、凝练认识,感受家乡的底蕴。 第二个学习活动“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从不同的主题,如人际关系、道德风尚、文物古迹的保护、文化生活的方式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任选一个主题,在某一个专题方向深入了解,感受家乡的变化。 第三个学习活动“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建议从风俗习惯、邻里关系、生活方式、文化环境等方面,选择其中的一项内容,思考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是语文学习的课外延伸。 三个学习活动设计的侧重点:第一个活动侧重通过调查、访谈、记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第二个活动侧重通过访谈和调查,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现象,辩证思考文化发展与个人、社会的关系;第三个活动侧重掌握大量一手材料后,提出丰富家乡文化生活的建议。在这一学习活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的感情。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4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4单元教 学设计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这个主题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课文。这些课文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通过精彩曲折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阅读神话的兴趣。并能在阅读神话故事中感受英雄人物高尚的精神品质。在不断积累神话素材基础上,本单元还要求学生能够展开想象,续写故事。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精卫填海》这则神话故事,主要为我们讲述了精卫鸟的来历和精卫是如何填海的,赞美了精卫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普罗米修斯》通过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惹怒了众神领袖宙斯,被锁悬崖受尽苦难,最后被大力神相救重获自由的传说,告诉我们正义必将战胜邪恶,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善良勇敢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我和________过一天”,要求在看过的神话故事或童话故事中,选择一位你喜欢的人物,假想自己有机会和他们中的一位过上一天,会选择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写作这个题目,不仅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日常积累,还要求学生能大胆设想,冲破日常生活的束缚,记录自己的奇妙之旅。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旨在激励学生积极交流在阅读神话故事中的感想。“识字加油站”列举了一些关于花卉的词语,需要学生积累。“词句段运用”列举了关于神话故事的词语和句子,要求学生感受想象的神奇。“日积月累”安排了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嫦娥》一诗,要求学生理解古诗蕴含的深意并背诵全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数的组成 单位:荣和完小授课人:刘志军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 课前准备: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阅读课教学设计

Unit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Reading) the fifth period 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跨文化阅读课,是本单元话题的延伸。单元Section A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的种种麻烦和问题,学会了应用基本句型如:I think you could/ should…及why don’t you …? 为他人提出相应的建议,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本节课,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文章,学习在语境中猜测词意,并采用对比、分析、归纳、讨论等方法,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阅读后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起到对本单元知识学以致用的作用,实践“在用中学,在学中用(Learning by using, learning for using)”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在知识储备上,初二学生已有了1,000左右的词汇量,已学过各种在校活动的英语表达方式以及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时的语法结构,有了就学生生活问题进行简单表达的语言能力。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已具备了对事物的初步对比、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结合新目标英语教材设计的特点和平时常用的教学策略,本节课设定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采取任务型学习策略,依次进行任务链涉及的各种活动,最后完成本节课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听说读写用“五会”下列词或词组:football, until, push, send, themselves, freedom, pressure, pushy, crazy, as…as possible, all kinds of,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b.听说读”三会”下列词汇:fit,include, complain, compare, organized, adult.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句型在口头和笔头上用英语简单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目标:了解西方国家同龄孩子的生活,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并学会帮助,学会分享。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语境中的词汇教学,阅读技巧训练和语言的输出训练。 2、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归纳文章主旨。 教法分析

Unit4单元教学设计

Unit 4单元教学设计 Teaching Contents: Unit 4 At the farm Teaching Aims: 1.Can listen, read, and say the main words of let’s learn. 2.Can understand the main sentences and can use them in real life. Teaching Points: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Difficulties:Four skill wordsUse the sentences Teaching Methods:TPR, Reading, Acting. Learning Methods:speaking, listening Teaching Aids: Computer, cassette, cassette recorder, power point, pictures, cards. Teaching Times:Four Period 4 Teaching Aims: 1.Can listen, say, read and write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in this part. 2.Can read the dialogue with the help of teacher and tape. 3.Can listen, say and read the main sentences: What are these/ those? Are these/ those…? And can answer them. 4.Can read the dialogue with the help of the teacher and tape. Important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ethods:listening,speaking Learning Methods:speaking, listening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教学设计1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 教学思路: 关于这类文章,写好的前提就是认真观察,因此,在讲述本单元的时候就应该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观察一只你喜欢的小动物,完成以下问题: 1、你喜欢什么动物,它的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可以从外形,生活习性,叫声……等方面去说一说) 2、和同学交流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你喜欢它的理由,做好记录。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才能让你的作文教学课得心应手。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独立完成一篇作文的写作。 2、写出小动物的精神品质 3、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4、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 知识点: 1、动物的外貌(具体的写作顺序) 2、动物的精神(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 3、注意观察生活(身边处处有看点)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看一些动物视频。 2、认真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师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篇关于小动物的文章,有性格古怪的《》、勇敢负责的《》,随后我们还会认识高傲的《》、荣膺上将军衔的《》,作者笔下的小动物是如此可爱,如此栩栩如生,如此让人喜欢,你们是不是也跃跃欲试想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呢? 2、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3、打开书78页,自读口语交际习作要求,边读边用笔画出本次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1)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按一定顺序介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语言要准确、生动。 (3)点明喜爱之情。 二、以问题形势,规范思路 1、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 教你拟题:(1)、直接点明要写的动物。如《小白兔》、《小蜗牛》《可爱的小猫咪》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