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毕业论文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论文

文学毕业论文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论文
文学毕业论文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论文

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论文

、培养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的必要性

朱自强教授在《文学教育: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理念》一文中强调:“文学的整体生命性、丰富的多义性、鲜活的感受性要求阅读教学不能对文学教材做机械的条分缕析、下非此不可的绝对结论和抽取干瘪枯燥的概念。”他主张文学教材的阅读应用文学的教育方法,且认为儿童文学不仅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教学的主体内容,还提供了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有待小学语文教师去研究探讨、汲取运用。可见,导入儿童文学内容的小学语文教育对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职前教育则是重要的一环。

二、高专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构成

鉴于小学语文教育对教师儿童文学知识和能力的需求,高专师范生即明日的小学语文教师,所应具有的儿童文学素养的内涵如下:

1.先进的儿童文学理念,广阔的儿童文学视野。即认识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的帮助和重要性,了解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密切联系,具有文学教育的观念,关注儿童文学创作、研究的动态和成果,了解儿童文学参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和现状等等。

2.较为扎实的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知识。

3.量大面广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

4.较强的儿童文学赏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5.一定

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学能力和阅读指导能力。 6. 较强的儿童文学作品诵读、讲述、表演能力。

三、培养的途径、策略

高专师范院校的小教、幼教、中文、语教等专业虽皆开设了儿童文学课,并把它定性为上述专业师范生的专业必修课,但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和建设程度普遍不够,如这门课程的学时过少,一般开设一个学期,共36 学时;所用教材频繁更换,有时就一年一换;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开设的时段随意,有些年级是第二学年开设,有些是第一学年开设,有些则是第三学年教育实习后才开设。要为小学语文教育培养合格的儿童文学人才,师范院校必须提升儿童文学的学科地位,加强儿童文学课程的建设。具体举措如下:

一)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高专师范院校现行儿童文学教学大纲存在教学目标、教学时量、开设时段不合理、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方式欠灵活多样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成效。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应重点解决上述问题。

1.派相关教研人员到小学调研

了解小学语文教育的诉求,厘清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

素养的构成,据此制订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

2.通过反复的理论和实践论证

拟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时量和开设时段。每一门课程的开

设不是为了表明开设了它、学生学习了它,而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了它,即学得知识、养成能力,而教学成效的取得应有时间的保证。笔者的实践证明,36 课时的教学对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的养

成是远远不够的,36 课时教出来的师范生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儿童文学作品倍感陌生,分不清课文中哪些是童话,哪些是小说,儿歌、小说、童话、寓言、散文千篇一律地教。笔者认为应在三年制高

i=r、

专师范生的第二年开设一学年时间的儿童文学课。

3.借助教学实践

探索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完善考核机制,以有效检验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教学。笔者认为应改革期末闭卷考试的单一考查模式,期末闭卷考试的考查内容主要是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知识、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其它的技能如儿童文学作品的诵、讲、演、阅读指导能力等应采用实操方式考查。考核的标准应根据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构成来制定,如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应是考量的一个硬性标准,可采用评阅阅读笔记的方式来考查,作为学科成绩的一个构成部分。

二)开发适用的教材

激励从事儿童文学教学的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自编实

用性强、方便教学的教材,而不是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频繁更换教材,使得师生难以适从,也始终找不到适合本校的。高专师范院校不应选用本科师范院校编写的教材,自编的教材理论性不应太强,应多用作品分析来深入浅出地阐述理论,还需配套作品选,作品选所选作品须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较高的艺术性、较强的代表性,含括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又比其量大、体裁广,用来阐述理论的作品在作品选中最好能出现,重要作品应配有导读语。

三)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

在“儿童文学”主修课程的基础上,可增设“儿童文学

概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美学”、“儿童文学写作”、

外儿童文学名著赏读”、“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

“中

“儿童文学作品的诵讲演”等选修课程,以弥补主修课程的不足, 突破其局限,使课程设置系统化,辅助和强化儿童文学课程教学, 保障和增强其教学效果。

(四)建设专业、优质的教师队伍儿童文学课程师资力

量薄弱

是不少师范院校存在的问题。高专师范院校应从培养儿童文学人才的高校引进儿童文学硕士生、博士生,以提升儿童文学课程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或创造条件让非科班出身的教师参加职后培训,如在职攻读儿童文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各类儿童文学机构举办的国内、国际儿童文学年会、儿童文学教育研讨会等;到儿童文学研究机构访学;到小学挂职锻炼,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了解小学语文中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特点、方法,以使师范教育中的儿童文学教学切合小学语文教育的实际。

(五)开辟“第二课堂”,营造浓厚的儿童文学氛围

如可邀请国内外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学者、教育者到学校讲学、开设专题讲座,举办儿童文学作品的诵读、讲述、表演、征文等各类儿童文学活动,营造浓厚的儿童文学氛围,激发师范生学习儿童文学的兴趣和热情,并为之提供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

作者:欧由萍单位: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 一、初中语文教育关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非常必要。然而,我国现在有关初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到其发 展及学习效果的实现。 (一)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形势挑战与教学弊端 (二)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 (三)探究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新路径 探究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新路径,解决传统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问题,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结语 学生的发展,不仅依靠知识,还需要高尚情操的陶冶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外国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可让初中语言教学 变得更加灵活和丰富。 参考文献: [1]林淑玲.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意义和现状[J].新课程:中学版,2011(3):123. [2]刘清华.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实践探究[D].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学领域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可以说现代性已经成为当前文学研究的重要话题。对于现当代文学

中的现代性,一方面促进了新的艺术、审美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也对传统艺术的审美造成了毁灭性影响,对文学艺术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改变,因此,对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是一把双刃剑。 1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定义 关于现代性的研究,有的领域认为,现代性是一个时间概念,还有的领域认为现代性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思维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步完善的一个过程。在文学领域中,有很多学者认为,文学的现代性是一种审美的现代性的体现,因为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艺术的存在。严格的讲,文学现代性是很难定义的,总的来说,文学现代性是一个系统,具有审美、启蒙等功能,而文学现代性的中心则是审美现代性。 2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特征 2.1审美现代性有悖论性: 2.2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发展两难性: 2.3文学现代性体现的怨恨情结: 2.4文学现代性的转型: 面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存在的问题,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在笔者看来,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型是从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开始的,从实际创作看,鲁迅是从精神感受、文学观念等方面来体现文学现代的。此外茅盾在《蚀》中,通过知识青年的情绪感受来体现文学现代性,在《子夜》中,通过火车、轮船、烟囱来体现出主人公对“现代”的向往。在胡适、鲁迅、茅盾等作家的带领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逐渐发生了转型,并将中国现当代文学带向了“现代性”的高潮,也逐步去除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现代性”的弊端。 3总结 我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产生于西方现代性的压迫,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发展存在两难性,

毕业论文英美文学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英美文学开题报告 导语: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毕业论文英美文学开题报告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毕业论文英美文学开题报告1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小说家和作家,是着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

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着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着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着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一)国内研究现状 1.陈茂林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响来分析,他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态批评》认为《呼啸山庄》是一部自然颂歌。小说中自然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分享着人的痛苦和换了。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冲突和矛盾。叶利荣则在其《追寻

儿童文学教法论文2400字_儿童文学教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儿童文学教法论文2400字_儿童文学教法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儿童文学教法论文2400字(一):浅析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方法论文 摘要: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密切联系,儿童文学始终贯穿于学生课内、 课外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互相依存的关系中,寻 找如何通过儿童文学促进语文教育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儿童文学对语 文有效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法 一、探讨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法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儿童文学是指独立于成人文学,以儿童为本位,符合儿童的审美观点和心理 发展特征,为儿童提供阅读欣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主要特征是启蒙性、趣 味性、教育性,儿童文学最本质的特性就是趣味性。随着教改的深入与教学理论 的更新,儿童文学目前已经大量进入了语文教材,成为语文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的重要阵地。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当前 新课标要求的以启发性和“双主体”教学为手段的背景下,要求有效教学能够实 现教学主体之间的配合、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以及课内外一体化设计,最大限度 地提高教学效果。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研究学者王泉根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与

儿童文学的关系可以用“两面一体”来形容,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两者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实际价值 (一)儿童文学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主动进行知识和能力意义建构的前提条件。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的阅读倾向于快乐的、新奇的、幻想的、诙谐的趣味性浓郁的文学作品。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如儿歌、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等体裁占较大比例。童话和儿童故事等儿童文学的作品情节曲折、波澜起伏、悬念倍出,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能点燃学生阅读的欲望。儿童文学的阅读有利于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二)儿童文学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儿童文学作品丰富的想像力为儿童思维锻炼带来了有利的契机。儿童文学作品中,无论是童话、故事、诗歌都是作者丰富的想像力的集合与体现,小学生处于一个爱幻想的心理年龄,他们渴望完美的故事结局,渴望英雄主义,渴望自己成为童话中的主角,儿童文学为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供了一个舞台,培养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比如童话中浓郁的幻想,能够引发学生多种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培养儿童想象力和训练思维的目的。例如:在儿歌《数角》过程中,“一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它选出来,并填在题中的括号里。错选或未选,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共20题,计20分): 1、1895年,严复在(B)上发表著名文章《原强》,引述了达尔文著《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学说,阐述了“物竞天生,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思想。 A、《新民丛报》 B、《直报》 C、《吕言报》 D、《强学报》 2、裘廷梁于1897年在《苏报》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正式提出了(D)的口号。 A、“我手写我口” B、“打倒桐城妖孽” C、《定庵集》 D、“崇白话而废文言” 3、冯桂芬倡导散文改革的宣言是(B)一文。 A、《校邠庐抗议》 B、《复庄卫生书》 C、《定庵集》 D、《弢园文录外编》 4、梁启超于(B)年在日本东京创办我国第一个小说杂志《新小说》。 A、1987 B、1902 C、1900 D、1903 5、1911年,青年鲁迅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D)。 A、《狂人日记》 B、《呐喊》 C、《仿徨》 D、《怀旧》 6、梁启超倡导文学革新的理论核心是“新民说”,代表作是(A)。 A、《少年中国说》 B、《清代学术概论》 C、《夏威夷游记》 D、《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7、黄小配的《五日风声》是一篇反映“辛亥广州起义”事件的报告文学,也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于(D)年5月在《南越报》上连载。 A、1919 B、1912 C、1910 D、1911 8、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期,处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甲午战争期间,几乎是与(C)运动同步发展的。 A、维新 B、新文化 C、洋务 D、资本主义民族民主革命 9、随着近代西方哲学思潮大量涌入我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发生了全面的冲突和交汇,逐渐形成了以(A)为主线的中外思想杂糅的哲学氛围。 A、进化论 B、男女平权 C、阶级斗争 D、民主论 10、沐浴着“新世纪曙光”诞生的(C)杂志宣传文学革命,发表了李大钊、鲁迅等人的文章。 A、《新小说》 B、《清议报》 C、《新青年》 D、《瀛寰志略》 11、进化的文学发展观表达得最为明确系统的,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末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文艺批评家(A)。 A、王国维 B、梁启超 C、康有为 D、章太炎

古代文学优秀论文--清代论词绝句研究

清代论词绝句研究 绪论 清代论词绝句是清代词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以绝句体进行词学批评,与其他批评形式相比自有其独具的特色与优点,即“诗”与“论”的完美结合。吴熊和先生认为“自宋以来,词论的形式,大体有四类,词话仅是其中之一。另外三类,一是词集序跋……二是词集评点……三是论词绝句……”。1清代论词绝句是词学批评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 近年来,吴熊和、陶然、孙克强、王伟勇等都对清代论词绝句有所搜集,所得颇丰。目前对清代论词绝句搜集最为完备的是台湾王伟勇先生,王先生于二零一零年九月出版《清代论词绝句初编》一书,共搜集到清代论词绝句133家,1067首。但是正如吴熊和先生所说:“如果翻检更多的清人诗集(清诗别集在七千种以上),所获当不止于此。”2 论词绝句自清初产生,作者代不乏人,蔚为大观,但是参与这一特殊词学批评形式研究的人却并不多,在清代则更是寥寥无几,而且评价也不高。目前所见清代词学批评论及论词绝句的有: 1.清·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四“王士祯词”条,卷十二“王一元词”条和“尤维熊小庐词”条,卷二十“粤人词”条,引用并论及孙尔准、厉鹗、朱依真、尤维熊、谭莹五家的论词绝句。但就在这仅有的四处,作者也多批评之语,称“文靖论词绝句中,有‘人籁定输天籁好,长芦终是逊迦陵语’,未免阿好乡曲。”“朱小岑论词。古今各半,其谓美成铺张可厌,已属非是,且取乃父词论之,尤觉悖理。”“尤二娱论词,多同时朋旧,乃怀人诗耳。”“(谭莹)抑扬间有未当”。 2.清·江顺诒《词学集成》卷六曾引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关于孙尔准、厉鹗、朱依真、尤维熊四人论词绝句的论述,但并未作评论。 3.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陈聂恒栩园词弃稿”条,引陈聂恒论词绝 1吴熊和.吴熊和词学论集.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133页。

文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文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中国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学史意义研究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选题依据: 随着第一次文代会后,当代文学特别是小说的主题也随之转变。 在时间、空间的推移下,作家们的创作思路以及审美意义也随之慢慢 变化。彼时的江南就存有这样一批作家,他们小说里的“江南世界” 因各具特点的创作手法和反映不同时代的主题,如实的记录着时代潮 流的走向。他们有的经历了从建国到*这段苦难历史,有的成长于这段 历史之中,他们将自己敏锐的视角寄托于江南想象之中,抒发着对于 江南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反省,将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的审美意义及其 文学史意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所以选此为题正是为了探寻中当 代小说里的江南想象的文学内涵,希冀发掘其文学史意义的变化。 2、研究意义: 经过建国后至七十年代初期的沉寂,七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一 大批江南籍作家涌现,江南文学“边缘化”的格局逐渐被打破。进入 新世纪,关于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学史意义的研究逐渐兴盛起来,这类研究的文献虽然概述性的总结居少、个体研究居多,但透过 这样一个繁杂的参照系,中国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和文学史意义的价 值得到了进一步确认。本文拟对以往的研究成果条分缕析,审视评估,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学史意义研究 的发展。 选题研究现状 当前对中国当代小说的江南想象及其文学史意义的研究综述有: 1、在时间、空间的推移下,江南想象的衍生变化对于作家创作的 影响:

自九十年代后期起,学者们已经有意识的尝试从江南作家及其小 说里的江南意象和叙事手法着手,并以此探寻当代江南文学发展的新 趋势。而关于江南地域文化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可看作为江南作家 对于江南世界的一种“寻根”。正是在这种越发多元化的研究形势下,当代小说里的江南想象也逐步表现出了新的文学价值。 相关的文献有王德威的《当代小说二十家》、张炯的《中国当代 文学研究》、孙其勇的《论故乡苏州对苏童创作的影响》、陈娇华的《小巷文化的独特镜像——论苏州小巷文化对陆文夫小说创作的影响》、高松年、沈文元《论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小说》等等。 2、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下,江南作家创作思想、作品主题及其题 材抒写的变化 任何文学创作都是对一定时代的反映,关于第二个研究方向—— 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下,江南作家创作思想、作品主题及其艺术风格 的转变,则是当代小说在江南想象这个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关的文献有崔致远的《中国当代小说流变史》、方中的《童心 观照下的悲悯——评毕飞宇的人文关怀》、史国铭的《论苏童小说与 江南文化》、曾一果的《“南方”的复活——读朱文颖的》、张清华 的《南方的细小、漫长与悲伤》等。 例如崔致远先生所著的《中国当代小说流变史》从人文情怀与社 会进程的角度来探寻当代小说的流变。他在书中便阐述了当代小说在 不同时期艺术风格的流变,并从叙事结构出发,将当代小说分为“革 命现实主义”、“启蒙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等走向,他认为在这个流变的过程中,江南作家的相关于“江南叙事”的创作手法和思路也所以发生了变化,他们作品的主题多以城市的兴 起与乡村传统文明的堕落为主,反映了在那个时期里江南作家对于江 南意象的“苦难写实”,以及现代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 3、关于江南社会的转型中作家关于江南想象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意 义的变化的研究:

关于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The Destiny of Sister Carrie-An Analysis of “New Female Image” in Sister Carrie(嘉莉妹妹的命运-浅析《嘉莉妹妹》中的新女性形象) 1选题动机:对作者的作品比较感兴趣,而且嘉莉妹妹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在现今社会中有很多女性的生活与嘉莉很相近,可以引起共鸣。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e author’s writing themes. And Sister Carrie relatively close to real life. In today’s society there are many women in the life and Carrie very close, can resonate. 可行性分析: (1)选题意义:反映现今社会的诸多问题,以启示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西奥多?德莱塞的杰出代表作,该小说勾勒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消费主义和自然主义所展示的一幅精彩画面,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初的美国大都市生活。Reflect the many problems of modern society, is a lesson people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2)选题重点:对嘉莉这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以及影响她的外界环境因素的分析。The main characters of the character of Carrie and her impact on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2018届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一、论文选题说明 该选题表是某重点大学多名在校教师多年指导毕业论文的总结,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写作论文。 另外,在论文写作、格式规范以及论文答辩等等方面有困难的同学,都可以回复我私信,我会定时地登陆文库给予回复! 论文参考题目 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 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 10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11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 12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 13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15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 16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7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18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9论文辅导老师扣扣五衣衣七久吧七久叁

20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论文辅导老师扣扣:五衣衣七久吧七久叁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 放飞语文课堂开辟求知天地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脉络 (精选范文)

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脉络 中国的小说经历了一种从个人到大众,从庙堂到社会的锐变,小说不再成为人们消闲的工具,而是越来越成为反映社会现实,有益于民生的文学样式。这与五四以来的白话新文学的发展不无关系,正是白话文学的提倡,才使得人们从华丽辞藻,追求韵律的古典文学写作中解放出来,关注文学本身,关注“为人生”的文学,因此,现当代小说的发展时间并不长,确在这很短的时间中,诞生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一方面源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向前发展,为广大作家提供了广泛的创作平台,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另外一方面新时期以来,对“人”自身的发觉,也为作家表现人生,挖掘人性,提供了很好的意识导向。 总之,以五四为开端,中国的现当代小说历时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从最初的思想启蒙,到后来的战火硝烟,再到意识形态的强加,最后到了新时期这种百花齐放。中国现代小说积累了丰富了的作品与理论形态。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现代浪漫主义思潮是自由精神普遍深入到情感领域的产物.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萌芽于20世纪初,到五四达到高潮。

五四运动时期: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思潮发生分化.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低谷中探索,它大致沿着两条途径发展:①是由五四浪漫主义蜕化出30年代的田园牧歌型的浪漫主义,;再到40年代浪漫主义,一度回归文坛中心,新时期则再次复兴,不久它就整体性地消失在80年代中期涌起的现代主义潮流中了;②是与政治结缘,由革命浪漫主义蜕变为文革时期的伪浪漫主义。 30年代后半期:在国内政治生活中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在文学方面则要求左翼文艺界以民族统一战线的立场调整文艺路线,其中包括重新评价“五四”文学,评估浪漫主义的地位和作用,以拓展文艺的社会基础。这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是郭沫若 40年代: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思潮回归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它作为一种因素融入现实主义,对现实主义思潮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代表是:胡风。还有一个以徐讠于、无名氏等为代表的“新浪漫派”,新浪漫派赞同创造社的文学观,坚持“情感表达的自由”,代表作有:徐讠于的《阿拉伯海的女神》。 30年代末到整个40年代:浪漫主义思潮从地域条件方面获得了回旋的空间。代表作家是:解放区的丁玲和孙犁,国统区的路翎。把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和“精神奴役的创伤”落实到创作中,转化成“人民底原始的强力”和流浪意

古代文学史论文

浅谈李煜《阮郎归》 摘要:闺怨词虽然表达的是女子的孤单和寂寞,但是说来有趣,这些词却大多出自男词人之手,这首《阮郎归》就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与一般男词人写的闺怨词所不同的是,李煜的这首词并不是主要表达自己与情人的分离的苦痛,更不是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慨,这也许和他自己的身份有关,更和李煜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首词中,爱情并不是唯一的主题,几句话,道出了李煜内心的繁复的情绪。 关键词:闺怨词阮郎归从善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他在人们的眼里是一个懦弱,昏庸而无能的皇帝,他在政治家的眼里是一个无才无能的废人,他被无奈的卷入了历史,本知最后的结局又无力逃脱命运的魔掌。可是梦醒时分,又有谁看到他眼角的泪痕?谁又懂得这位宽厚仁慈的皇帝内心万千的焦虑和悲叹?莫要批判他,他有他的苦楚;莫要轻视他,他有他的才华;莫要曲解他,他有他的理由;莫要忘记他,他有他的奉献。我懂得李煜,更懂得他的《阮郎归》。 说起这首词,你也许会和李煜的情史联系到一起,想找到一些他为什么会写闺怨词送给从善的缘由。李煜的爱情有两段,“大周女英”,如果我是男子,有此二位美女相伴,一定会羡慕他坐享吉人之福。但是仔细想想,这两段美好的爱情,似乎不能让李煜心生怨恨,更多的是美好的回忆。那李煜为何要发出如深闺怨妇般的哀怨呢?在我看来,原因有很多。 “阮郎归”又名忆桃园,相传“刘晨、阮肇二人共入天台山,在西边遇到两个仙女,结为了夫妻。半年后出山回家,‘亲旧零落,邑屋改易,无复相识。问询得七世孙,传闻上世入山,迷不得归’。”从题目上来看,“阮郎归”表达的是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在乱世的厌恶和痛苦。李煜以此为题,赠给郑王十二弟从善,想必,他要表达的是另一种独特的深意。 十二弟从善,曾经在李煜还没有登机之前曾有过篡夺皇位的念头。在先帝驾崩之时,从善恰好是先帝身边唯一一个陪伴的皇子,他曾动过私改遗诏的念头,后因被拒和种种原因,而不得不断了这个念头。照理说,对待这样一个曾经有心对李煜不利的人,作为刚刚登基的皇帝,理应是该斩草除根,解除后顾之忧的把从善暗中处理掉的。但是李煜没有,他反倒是对从善越来越好,百般呵护,甚是珍惜这段兄弟情。从善也许是心生愧疚,被李煜的所作所为感化了,于是在李煜准备派人代表后周,出使北方去见赵匡胤的时候,从善主动请命,替兄长分担忧虑。谁知,就在从善见到赵匡胤的时候,就被扣留当了人质,成了赵匡胤金丝笼里的金丝雀,无法返回家乡。 这首词正是写在从善被当做人质之后,李煜所写。如果,从这段背景看,你会认为《阮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有关现代文学论文

有关现代文学论文 导语: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 里未淨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以下为大家介绍有关现代 文学论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现代文学语言,白话并简洁 语言是进行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文学思想进行 变革,那么就要现对语言进行改革,鲁迅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在语言表述方面,鲁迅的文学作品也 颇具研究价值,是现代文学语言的典范。鲁迅擅长用平白如话的 语言阐释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性特点,通俗点讲,在现代文 学语言的呈现上体现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 特点。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对采用白话文进行文学 创作十分的提倡,暗藏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 感悟。并且在自己的创作中也一直在坚持自己的白话文学主张, 在他的杂文中还对那些反对白话文的人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另外,在“五四”时期,西方文化曾经大量的涌人中国,一些新的名词 也就随之传人中国,这个时候作家们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对 于这些新名词的运用,鲁迅先生曾说:“欧法文化的侵人中国白 话中的大原因,并非因为好奇,乃是为了必要。”所以说他非常 主张主动对这些外国语中的有用成分进行吸收和利用,丰富自己 的文学语言。 二、现代文学体裁,新诗应创新

关于文学体裁,鲁迅先生予以很多的建设性论述,他用 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且这些论述对于 现代文学理论的构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当时新诗的出现,可以说在文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少学者对其进行研究。鲁 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但鲁迅先生在诗歌的创作以及批评方 面都没有进行系统的论述,他的新诗只有《梦》、《他》、《桃花》等六七首而已,远不如他的杂文以及小说的创作数量。鲁迅 先生对新诗的理论建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鲁迅先生认 为新诗应该是对真实的情感进行的表达,他对新诗的择选和对新 诗诗人的评价,要求用真实的健康的情感引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第二,鲁迅先生认为诗歌创作时应该对其内容进行重视。一首好 的诗歌应是内容和形式俱佳的,诗歌对其语言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组合,有利于精炼文字,使诗歌富有韵律。第三,鲁迅先生主张 在诗歌的艺术形式上采用白话作诗,对新诗进行创新。在现代文 学发展史上,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贵在创新。中国诗歌只有 进行创新,才能够走上新生的道路。这里的创新是指题材内容的 创新,语言与手法的创新。 三、结语 总之,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研究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发展演 变的结果,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先生 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在进行中国现代文学 中的鲁迅研究的过程中,应深究鲁迅先生在现代文学题材、语言、体裁方面的主张,通过研究鲁迅的人生选择与创作道路,促进现 代文学的发展。

外国文学小论文

从《格列佛游记》中看小人国家庭责任观与中国家庭责任观的差异摘要:通过对《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的父母与孩子关系的分析,探讨小人国的父母同孩子的家庭责任观念,正确理解小人国中的家庭责任观,以便读者在阅读这本小说时有所吸收和借鉴。 关键词:小人国家庭关系家庭责任观小人国的家庭责任观 一、小人国的家庭关系现状 在小人国里面,男女的结合是基于伟大的自然法则,是为了人类繁衍生存的需要,男人和女人结合在一起,是出于一种性欲的需要,就同其他的动物一样,而不是情感的共鸣。正因为如此,他们从不认为孩子该为父亲赋予他生命,或是母亲将他带到人世而承担任何责任。在他们那个国度里,父母亲并不想要生儿育女,因此,他们便认为,父母是不能胜任教育自己孩子的责任。为此,他们在每个城镇都设有公办养育院,所有的父母,除了村民和工人,在自己的婴儿满了二十个月后,一定得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养育院去抚养和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在小人国中,孩子将近两岁时便离开了父母。在男孩养育院,他们受到荣誉、正义、勇敢、谦虚、仁慈、宗教、爱国等等方面原则性的培养教育,除了短暂的吃饭、睡觉时间以及包括身体锻炼在内的两小时娱乐活动之外,他们总有些事情要做。孩子们绝不准许同仆人交谈,只许一小伙或大群地在一块儿玩耍,还总得有一位教师或者助教在旁,这样他们就不会像我们的孩子那样幼年时代染上愚顽的恶习。

一年中父母亲只准看望孩子们两次,每次看望的时间只有一小时,见面和分别时可以吻一下自己的子女,但那种时候总有一位教师在旁,他们不允许做父母的窃窃私语或对孩子表示爱抚,也不允许他们带进玩具、糖果之类的礼物。在女孩养育院,高贵人家出身的女孩子所受的教育大致和男孩子差不多。也就是说,他们的人生黄金时期都得在符合自己身份的养育院中度过,并且同父母亲近的机会特别少,甚至连父母亲向自己的孩子表达爱意的机会都不给予。在这样的一种家庭关系中,父母和自己的子女之间的关系显得特别疏离。 二、中国家庭责任观的内涵 一般来说,所谓责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按照社会要求所承担的任务或者使命。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责任的定义是:“(1)、分内应作的事,例如:尽责。(2)、没有做好分内的事情,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例如:追究责任。”1家庭责任观就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包括安全的、伦理的、情感的等等多种形式。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会去承担相应的责任,因为任何人的需要及其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现实世界。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家庭责任观抱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比如在封建社会,拥有三妻四妾对 家庭的男主人来讲并不意味着他的家庭责任观念的缺失。但在提倡一夫一妻制的当代社会,重婚、纳妾则被视为对家庭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也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规定,不仅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且会受到法律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Z].北京:商务印书 馆,2005.第五版

范本:英语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编号:_____ 英语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学校: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第1 页共8 页

英语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内容摘要: 英美文学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重要必修课,是学生学习和研究英语语言文化的必要途径。同时它又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既不是单纯的历史课,也非纯粹的文学欣赏课,它需要授课教师个人的智慧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本文以英美文学的教育价值分析为基础,结合目前英美文学教学中的问题,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 关键词: 英美文学;教育价值;模式;方法 一、英美文学的教育价值 英美文学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英语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英美文学也是一束光芒,照亮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路途。英美文学课作为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其意义和作用在于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深化学生在基础阶段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增强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的敏感性,以及敏锐感受生活、认知生活的能力,进而从整体上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具体来说,开设本教程的目的是直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使学生掌握英语文学和文化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首先,文学是语言的精髓,文学欣赏会直接有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在经过基础的语言教学之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无疑是学习外语的一个系统有效途径和必要阶段。文学阅读能使语言学习有质的飞跃。 随着时代的前进,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弘扬人的主体性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 第 2 页共 8 页

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浅谈童话对幼儿的促进作用精修订

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浅谈童话对幼儿的促进 作用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浅谈童话如何促进幼儿的成长 分校(站、点):邵武电大学生姓名:黄艳 学号: 指导教师:高老师 完稿日期:2017.03.25 浅谈童话对幼儿成长的促进 目录 写作提纲 (2)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4) 一、绪论 (4) 二、本论 (4) (一)童话的特点 (6) 1、童话具有极大的夸张性 (6) 2、童话具有丰富的幻想性 (6) 3、童话具有社会性 (7) (二)童话对幼儿发展的各领域价值 (8) 1、童话对幼儿的道德启蒙价值 (8) 2、童话对幼儿思维创新的价值 (8) 3、童话对幼儿艺术审美的陶冶价值 (9) (三)童话怎样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9)

1、从幼儿的心理特征看 (9) 2、从幼儿的学习规律来看 (9) 3、从幼儿的生活方式来看 (10) 三、结论 (11) 注释 (12) 参考文献 (12) 浅谈童话如何促进幼儿的成长 写作提纲 一、绪论: “童话”是什么“童话”诞生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的丹麦作家安徒生,而系统收集整理童话是从德国的格林兄弟开始的。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哪儿有孩子,哪儿就有童话,童话是开启幼儿心灵的钥匙,是幼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很重幼儿的童话教育。那么童话是怎样促进儿童的成长呢 二、|本论: (一)童话的特点: 1、童话具有极大的夸张性 2、童话具有丰富的幻想性 3、童话具有社会性 (二)童话对幼儿发展各领域的价值 1、童话对幼儿的道德启蒙价值 2、童话对幼儿思维创新的价值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木梳情结 学生姓名:李晓燕 学生学号: 200810102016 院(系):人文社科学院 年级专业: 2008级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蒋莲副教授 二〇一二年六月

摘要 中华民族早在炎黄时期就开始使用木梳,木梳距今已有四千五百余年的历史。木梳的发展历经了漫长岁月,近年,梳子已形成一条传统文化产业链,并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本文追溯木梳的制造起源,探寻木梳的发展历程,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比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木梳意象,分析作者寄托的情感,指出木梳背后的情结,提出了木梳情结的实质是对自我价值的珍惜。本文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木梳文化提供参照,以期推动木梳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关键词古代文学,木梳,情结,自我价值

ABSTRACT Chinese wooden comb has a long history more than four thousand and five hundred years. In recent years,the comb has formd a traditional cultural industy chain,and in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process,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study,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ry works in comb imagery,explain author reposing emotion,point out the comb behind the complex,proposed the comb complex is the essence of the self value.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f comb culture,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b’s industrialization,to promot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revival. Key words ancient literature,comb,complex,self value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关联性 [摘要]传统文化是指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是民族文化中哲学、美学和艺术的结晶。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史,也形成了独特的哲学、美学体系。这些传统文化以诗歌、戏剧、小说和散文等文学形式传承下来。在上世纪五四运动之后,一些传统文化被当做阻碍历史发展的精神枷锁抛弃,因此,我国的传统文化一度出现与现代文学隔离的现状。在21世纪的今天,发扬传统文化是国力的体现,在现代文学中体现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学发展的新目标。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文学;批判;继承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统文化是民族特色和民族风貌的集中体现。目前,尽管世界的发展正朝着全球化迈进,但东方人和西方人还是有明显的区别,东方人的内敛含蓄和西方人的外向粗犷并没有随着全球化发展而改变。尽管同为东方人的民族特征,但表现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也明显不同,像中华民族和邻近的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民族相比,虽然都具有内敛含蓄的相同点,但民族区别还是存在的,这就是不同的传统文化在不同民族体现出来的不同印记。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但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全

部,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思想,还包括佛教、道教思想,这我还是广义的传统文化,如果细分起来,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古诗、古文、诗词、国画、医学、戏剧、民族音乐。在时间上可以分为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和现代文化;从社会层面上可分为宫廷文化、官方文化、文人文化和民间文化;从社会功用来分,还可以分为名号文化、服饰文化和礼仪文化等。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限于汉民族文化,由于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因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吸收了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就是在当前,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还有自己的特色,这些文化特色和不同民族的信仰有关。从信仰来看,我国汉族人民和大多数民族信仰佛教和道教,这样就形成了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但我国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像西藏地区藏族人民信仰的喇嘛教、回族人民信仰的伊斯兰教以及部分民族信仰的萨满教、基督教,这些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它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被人们一代一代继承下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文化正在经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有的正逐步退出人们的生活。像我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关于婚姻方面的“问名、纳彩”等文化形式,以及结婚典礼中的拜天地仪式,在当前的社会中逐步被西方神父证婚仪式所代替。而一些传统的文化游戏,像充满文化气息的对对联、猜灯谜等高雅活动也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历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要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除了在生活中体现,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文学艺术形式加以传承。 二、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学中的体现

文学毕业论文傲慢与偏见外国文学论文

傲慢与偏见外国文学论文 一、原著创作的背景意图 在阅读《傲慢与偏见》这部著作中,要想体会此部作品 的话语含义,就要了解并熟悉作品中的话语表达,而且还要明白 原著作品作者的创作动机、写作思想等各方面信息。而且对整部 作品进行翻译,就要借助目的语对源语中所蕴含的语用含义充分 且详细地进行传达。那么,比较常见的运用方法就是首先了解原 著作者当时在怎样的时代环境中进行创作,并且了解作者创作这 部作品的真正意义,只有这样,翻译作品才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原 著作品,让读者充分体会到作品中所蕴含的语境。以原著作品这 句英语为例有翻译者将这句翻译为“……对我们这些姑娘来讲, 这是件很好的事!”而也有的将其翻译成“……女孩们真有福气!”,在原著作品中,“fine”是一个形容词,在翻译时要想 获得良好的翻译效果,首先就要了解原著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和 意境。在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JaneAusten很擅长于将一个普通 家庭极极为复杂的生活琐事,通过作品将每个人物特征生动、具 体地呈现出来。在此部著作中,表面上看是采用了轻松的叙事写 作风格,其实内含着极大的幽默、讽刺意思。例如,在作品开头 的这个句子中作者间.奥斯丁以班纳特就是以这个家庭为创作题材,向读者阐述了这个家族为了争夺继承财产而表现出的种种丑陋面目。真正了解了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后,从中可见,翻译者将原著 中班纳特妻子的意图表现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地表达出原作者 的创作意图和语境。 二、原著作品中人物中的角色关系

原著在人物对话中语言的应用表达得比较微妙,在翻译 原作品中的人物对话时,要准确把握是相当不易的。因此,在翻 译时,翻译者要掌握好说话者和听话者两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原 著作者在对话中采用了非常高超的语言艺术,充分刻画出作品中 人物之间存在的矛盾,并较为生动地描写了人物性格特征。例如,在这句话中:“Ihvaeellverdesie rdyuorgoodopinioll,andyouhavecertainlybesttoweditmosunwillingly。”在王科一 的翻译中,他翻译为:“我从来不稀罕你的抬举,况且你的抬举 我也非常勉强。”而张玲和张扬则将其翻译为:“我从来不期望 得到你的美意,而且你刚才表达这番意思时,也完全不是出于心 甘情愿。”这句是达西第一次向伊丽莎白表达爱意时伊丽莎白的 回答。在作品中,达西是一个非常清高自大、自以为是的人物, 伊丽莎白对他非常反感,对他的求婚更是非常讨厌,达西故意破 坏了她姐姐和她朋友宾利之间的关系,达西在伊丽莎白心中就是 一个非常可恶的人。因此,伊丽莎白为了灭达西的威风,在达西 面前常表现出一副高傲的态度,从他们之间的对话中就可看出, 内含着特殊关系的语境,在这句话中,王科一的翻译中,将伊丽 莎白对达西的傲慢态度充分展现出来。 三、文化时代环境 一般来讲,文学形式不会限制到文化语境,它属于能够 对语义产生影响的非语言因素,社会文化语境可直接影响到作品 中的语言表达,在每个社会时代背景中,都蕴藏着当时的风土习俗,在这样的背景中创作,作品的主要思想以及作者的思想,都 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反映出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初次动笔是在1795年,对那个时候的英 国生活背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面貌, 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就非常充分地考虑到了这点。在注释原作时,要为读者提供一些文化背景,只有这样,作者才能了解原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