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路与对策

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路与对策
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路与对策

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路与对策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克服产业结构空洞化

产业结构空洞化是指:产业部门中缺乏具有结构升级带动力和产业控制力的主导产业;产业发展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加工环节的内容。在工业化进程中,标志着技术进步和结构变化的生产迂回化过程游离于工业增长之外。其表现为:在纳入国际分工体系的过程中,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趋势性变化。在产业间,国内产出及存量结构向低加工度、低技术含量的初级产品行业倾斜;在产业内,国内企业向低加工度、低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倾斜;包括高技术产业在内的高技术含量、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产业已全部为跨国公司主导,与国际资本之间形成典型的垂直分工格局。在工业化进程由填补缺口转向开拓新需求的关键阶段,没有形成能够引起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产业控制力作用的主导产业;需求升级所引发的供给结构升级也没有带动高技术含量、高加工度部门的形成和成长;工业增长和产业扩张缺乏技术和加工升级的实质性内容。

(一)产业结构空洞化趋势及成因

1.产业间的垂直分工格局

由于我国企业在高技术含量的重加工工业缺乏竞争力,在市场开放条件下,挤出效应使我国工业产业及固定资产存量明显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及能源、原材料产业倾斜。在2021年的工业总产值中,能源、原材料的比重达到36%,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产值比重达到35.7%,而技术密集的资本货物等重加工工业产品只占28.6%。固定资产的构成向初级加工产业倾斜的特征更加明显,2021年,能源、原材料的固定资产比重占全部固定资产的46.7%,消费品占24.1%,而重加工业只占29.2%。

长期以来,我国技术设备进口量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自1995年以来,进口设备年均增长近20%;在国内设备购置的总投资

中,进口设备占60—70%。

2.产业内的垂直分工

在产业内部,我国企业的产出结构是向低加工度、低技术含量的加工环节倾斜。在一向认为具有竞争力的服装产业加工链条中,我国所承担的只是劳动密集的缝纫环节的加工。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款式设计、面料、缝纫机械、后整理机械都要依赖进口。致使我国长年保持世界纺织机械第一进口大国的地位,每年进口的纺织设备高达30—50亿美元,进口面料60—70亿美元。

3.国内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部门已被外资企业主导

按照我国的工业行业统计分类,化工、医药、化纤、通用机械、专用机械、运输机械、电气机械、通信及计算机设备、仪器仪表等9个行业是技术密集度最高的行业,构成了我国重加工工业的全部。其中,医药、通信及计算机设备、仪器仪表是高技术产业。2021年,除了运输机械,在其余8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当中,外资企业所占比重都超过了50%,其中,通信及计算机行业的外资产值比重达到77%;仪器仪表行业占85.4%。从趋势来看,国内企业正加速从这些行业退出。

4.产业结构空洞化与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发生了趋势性变化。国内产业间结构性变化是从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产业退出,向低加工度产业集中;在产业内的结构变化则是从高加工度、高技术含量加工环节退出,向低加工度环节集中。

生产迂回化是工业化进程中一个最重要的效应和机制,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则是生产结构升级、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标志。生产迂回化是由“中间产品的增长越来越快于最终产品生产的增长”而产生的。即生产最终产品的加工过程越来越长,加工的环节大大增加,加工所使用的手段更加复杂,由此不断衍生出新的加工部门、新的技术体系和加工体系。一批批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为

支撑的核心企业成长壮大,在核心企业的主导、组织下,新的配套加工企业及关联产业群相继产生,新的产业链形成。最终产品的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得到提高,工业体系的结构内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工业及国民经济所依赖的主导产业让位于加工度及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

我国产业结构低度化、空洞化的深层原因是,国际分工使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迂回化过程游离到国外,使产业结构升级失去动力机制和产业载体。

(二)产业结构空洞化是诸多矛盾的总根源

第一,造成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带有缺陷的工业化无法继续促进农村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

第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及与土建关联的产业持续增长造成高消耗、高污染。根据我国工业普查和经济普查的数据,在总成本中,我国轻纺工业原材料投入所占比重达到70—78%,比原材料工业和重工业分别高出15个和25个百分点。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严重供大于求、技术密集型产业被外资控制的情况下,国内资金纷纷进入房地产、基础设施、开发区建设。大兴土木造成了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高涨,形成过度依赖土建拉动增长的格局,造成了高消耗、高污染。

第三,削弱国内产业关联度,拉大了地区差距。当沿海地区越来越多的高加工度产业成为组装加工型产业后,原有的内地与沿海产业链中断了。原来统一的工业体系变成内向、外向两个部分,经济增长的机制变成两种机制,沿海与内地的差距必然产生。

第四,造成产业所创造的附加值持续走低,积累能力和再投入能力薄弱。产业间的低端分工地位使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初级加工产业,产业内的低端分工使产业所创造的附加值很低。两个因素的迭加,造成我国制造业的整体附加值率持续下降的趋势,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积累能力、投资能力和RD的投入能力。

二、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弱化

(一)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宏观层面的欠账

我国RD投入中对现有产业技术研发的投入不但远远低于工业增长,也远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下降。2021年,韩国财政研发的总支出中,有54%给了企业,2021年美国联邦政府拨给企业的研发支出占研发预算总额的36%。而我国长期以来拨给企业的研发经费不到总支出的5%。至今,我国还没有建立起长期、稳定支持产业技术研发、技术成果工程化的融资渠道,也没有建立起消化引进技术,推广扩散引进技术的机制,更没有资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