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环保论文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环保论文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环保论文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环保论文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小学生环保论文: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随着这些口号的提出,人类环保意识正在觉醒,环保教育迫在眉睫。培养小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当前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内容。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呢环保教育的内容又如何渗透到学生的每日活动中呢这不但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更需要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处处都做有心人,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捕捉发生在孩子身边“活”的教育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起到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融会贯通,将环保知识随机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渗透环保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真正做个教育的有心人。教师的环保教育意识要体现在对学生日常生活举止习惯的培养上,平时要密切注意小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进行环保教育尤其是环保意识的培养。例如,看到小学生乱摘花,乱丢纸屑、果皮,随地吐痰或洗手后不及时关水龙头,以及自由活动时高声喧哗等现象,教师就要及时晓之以理,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使他们懂得保护环境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小环境做起。此外,教师要注意在与环保有关的纪念日中组织一些活动,如在“植树节”时给学生介绍森林资源及其作用,森林与人类的关系及人为破坏森林引起的旱、涝、风、沙、大气污染等恶果,了解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的重要意义;在“爱鸟日”,则给学生讲述

大量捕捉鸟类可能出现的恶果;在“世界环境日”,则组织学生进行“我最喜欢的环境”美术创作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环保知识,又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环保教育中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途径

1.通过教学活动进行环保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学活动是学生一日活动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可通过教师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思维、记忆及语言表达能力。环保教育要很好地结合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这需要教师掌握教学内容与环保的联系,通过平时观察、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融会贯通,然后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提高环保意识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

2.通过主题活动进行环保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主题活动中,将环保知识以小学生喜欢的故事、儿歌形式来展现,使环保教育内容儿童化、趣味化,如《美丽的家园》、《小动物为什么搬家》、《水怎么变脏了》等。学生在这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活动中,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学得更生动、有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组织学生秋游到动物园看小羊、小兔等动物,当我发现有的学生因不懂得如何爱护小动物而拉扯小动物的耳朵、尾巴时,就及时在教学活动时给学生上了一节“可爱的小动物”认识课。学生通过认识兔子、羊等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外貌特征,增进了爱动物的情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初步懂得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3.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环保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通过游戏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最易被学生接受,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体育游戏“青蛙捉害虫”,通过让学生在追逐活动中,使他们懂得青蛙是益虫,能够保护庄稼,我们不能捕杀它们,更不能捕食它们。同样,“猫捉老鼠”的游戏使学生在初步认识生物链的关系的基础上,懂得我们不仅要爱护猫,而且还要劝说大人不要捕杀猫,从而养成学生关心动物、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

三、在环保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

环保教育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紧密联系的。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不强,他们的行为随意性强,目的性差,常常不能稳定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出动机和行为的不一致。因此,对他们的日常行为要有意识地引导,帮助他们强化那些对环境保护有利的行为,使这些行为逐渐成为学生自然而然的行为,使他们逐步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比较自觉地注意保护环境。

在环保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几种方法:

1.教师通过自身行为影响学生

小学生具有模仿性强和易暗示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往往教师喜爱的他们也会效仿,因此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例如:在平时的活动中,无论是在盥洗室,还是劳作室,有的学生用完水忘了关好水龙头,我们就赶快把水龙头拧紧,并因势利导教育他们不能浪费水电。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意识得到了强化,久而久之,他们也学会了节约水电。

2.通过故事讲解,引导学生把认识转化为自身行为

童话故事《猪八戒吃西瓜》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他们懂得了如果一个人只图个人方便而不顾公德,最终的结

果只能是损人不利己。此后,学生渐渐养成了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的习惯。当看到教室里、操场上有垃圾,他们会马上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当外

出游玩时,不用教师提醒,他们都会自觉带好一个袋子,准备放果皮、纸屑。可以说,类似这样的故事和引导会给他们很大的启迪,促使他们把认

识转化为自身的良好行为。

3.环境创设与陶冶

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中,利用游戏、教学活动及大自然,让学生感

受在不同的声音和环境下的不同体验,使他们自己学会分辨哪些声音好听,哪些声音不好听;哪些环境舒适宜人,哪些环境令人生厌。从而使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轻轻地搬动桌椅,为什么要轻轻走路,为什么不要大声吵闹,

为什么要保持空气清新、环境整洁等道理。道理明白了,做起来自然也就更自觉、更认真了。

4.通过电视、广播等校园各种媒体宣传

引导学生对耳闻目睹的社会环境现象进行分析对比,有意识地利用一些机会开展讨论或辩论,使他们学会辨别环保行为的正确与错误、好与不好,从而增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对那些乱扔塑料袋等废弃物和

类似的不文明行为感到深恶痛绝。久而久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教师要做个环保教育的有心人。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教育不仅多,而且它的内容又往往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环保教育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应当利用这些途径和方法,不断探讨、摸索,使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内容能有机结合,成为教育学生的一大特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