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期末大作业报告

模式识别期末大作业报告
模式识别期末大作业报告

模式识别期末作业

——BP_Adaboost分类器设计

目录

1 BP_ Adaboost分类器设计 (1)

1.1 BP_ Adaboost模型 (1)

1.2 公司财务预警系统介绍 (1)

1.3模型建立 (1)

1.4编程实现 (3)

1.4. 1数据集选择 (3)

1.4.2弱分类器学习分类 (3)

1.4.3强分类器分类和结果统计 (4)

1.5结果今析 (5)

1 BP_ Adaboost分类器设计

1.1 BP_ Adaboost模型

Adaboost算法的思想是合并多个“弱”分类器的输出以产生有效分类。其主要步骤为:首先给出弱学习算法和样本空间((x, y),从样本空间中找出m组训练数据,每组训练数据的权重都是1 /m。.然后用弱学习算法迭代运算T次,每次运算后都按照分类结果更新训练数据权重分布,对于分类失败的训练个体赋予较大权重,下一次迭代运算时更加关注这些训练个体.弱分类器通过反复迭代得到一个分类函数序列f1 ,f2,...,fT,每个分类函数赋予一个权重,分类结果越好的函数,其对应权重越大.T次迭代之后,最终强分类函数F由弱分类函数加权得到。BP_Adaboost模型即把BP神经网络作为弱分类器.反复训练BP神经网络预测样本输出.通过Adaboost算法得到多个BP神经网络弱分类器组成的强分类器。

1.2 公司财务预警系统介绍

公司财务预警系统是为了防止公司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瞥系统,具有针对性和预测性等特点。它通过公司的各项指标综合评价并顶测公司财务状况、发展趋势和变化,为决策者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可分为表内信息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偿还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线性流量指标和表外信息指标六大指标,每项大指标又分为若干小指标,如盈利能力指标又可分为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在用于公司财务预瞥预测时,如果对所有指标都进行评价后综合,模型过于复杂,并且各指标间相关性较强,因此在模型建立前需要筛选指标。

指标筛选分为显著性分析和因子分析两步。显著性分析通过T检验方法分析ST公司和

非ST公司,在财务指标中找出差别较大、能够明显区分两类公司的财务指标。因子分析在显著性分析基础上对筛选出来的指标计算主成分特征值,从中找出特征值大的指标作为公司危机预署方法的最终评价指标.最终找出成分费川利润率、资产营运能力、公司总资产、总资产增长率、流动比率、营业现金流量、审计意见类型、每股收益、存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十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该十项指标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公司的财务状况。

1.3模型建立

基于BP_ Adaboost模型的公司财务预替算法流程如图1所示.

算法步骤如下。

步骤I:数据选择和网络初始化。从样本空间中随机选择m 组训练数据,初始化测试数据的分布权值)(i D t =l/m 。,根据样本输人输出维数确定神经网络结构,初始BP 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

步骤2:弱分类器预测。训练第之个弱分类器时。用训练数据训练BP 神经网络并且预测

训练数据输出.得到预测序列g(t)的预测误差和t e 误差和t e 的计算公式为

t e =i

∑)(i D t i=1,2,…,m(g(t) ≠y)

式中,g(t)为预测分类结果;y 为期望分类结果。

步骤3:计算预测序列权重。根据预测序列g ( t)的预测误差t e 计算序列的权重,权重计 算公式为)1(21t

t t e e n a -=

步骤4:测试数据权重调整。根据预测序列权重t a ,调整下一轮训练样本的权重,调整公式为

式中,t B 是归一化因子,目的是在权重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使分布权值和为l. 步骤5:强分类函数.训练T 轮后得到T 组弱分类函数f(g1,a,),山T 组弱分

类函数

f (t

g ,t a )组合得到了强分类函数h(x)。

对于本案例来说,共有1 350组公司财务状况数据,每组数据的输人为10

维,代表上述的10个指标,输出为1维,代表公司财务状况,为1时表示财务状况良好,为一1时表示财务状况出现问题。从中随机选取1 000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350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根据数据维数,采川的BP神经网络结构为10-6-1,共训练生成10个BP冲经网络弱分类器,最后用10个弱分类器组成强分类器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分类。

1.4编程实现

根据Adaboost和BP神经网络原理,编程实现基于BP_ Adaboost算法的公司财务预警建模。

1.4. 1数据集选择

从样本空间中选择训练样本,测试样木,并对测试样本分配权重,其中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存储在data文件中.input_train,out put_train为III练输人输出数据,input_ test,output_test

为预测输人输出数据。

%% 清空环境变量

clc

clear

%% 下载数据

load data input_train output_train input_test output_test

%% 权重初始化

[mm,nn]=size(input_train);

D(1,:)=ones(1,nn)/nn;

1.4.2弱分类器学习分类

把BP神经网络看作弱分类器,经过训练后分类训练样本.并且根据训练样本分类结果调整训练样本权重值,最终得出一系列弱分类器及其权重。为了体现出强分类器分类效果,本例降低了BP神经网络训练次数以降低弱分类器分类能力。%% 弱分类器分类

K=10;

for i=1:K

%训练样本归一化

[inputn,inputps]=mapminmax(input_train);

[outputn,outputps]=mapminmax(output_train);

error(i)=0;

%BP神经网络构建

net=newff(inputn,outputn,6);

net.trainParam.epochs=5;

net.trainParam.lr=0.1;

net.trainParam.goal=0.00004;

%BP神经网络训练

net=train(net,inputn,outputn);

%训练数据预测

an1=sim(net,inputn);

test_simu1(i,:)=mapminmax('reverse',an1,outputps);

%测试数据预测

inputn_test =mapminmax('apply',input_test,inputps);

an=sim(net,inputn_test);

test_simu(i,:)=mapminmax('reverse',an,outputps);

%统计输出效果

kk1=find(test_simu1(i,:)>0);

kk2=find(test_simu1(i,:)<0);

aa(kk1)=1;

aa(kk2)=-1;

%统计错误样本数

for j=1:nn

if aa(j)~=output_train(j);

error(i)=error(i)+D(i,j);

end

end

%弱分类器i权重

at(i)=0.5*log((1-error(i))/error(i));

%更新D值

for j=1:nn

D(i+1,j)=D(i,j)*exp(-at(i)*aa(j)*test_simu1(i,j));

end

%D值归一化

Dsum=sum(D(i+1,:));

D(i+1,:)=D(i+1,:)/Dsum;

end

1.4.3强分类器分类和结果统计

由10组弱分类器BP网络组成强分类器对分析样本进行分类,并统计分类误差。%% 强分类器分类结果

output=sign(at*test_simu);

%% 分类结果统计

%统计强分类器每类分类错误个数

kkk1=0;

kkk2=0;

for j=1:350

if output(j)==1

if output(j)~=output_test(j)

kkk1=kkk1+1;

end

end

if output(j)==-1

if output(j)~=output_test(j)

kkk2=kkk2+1;

end

end

end

kkk1

kkk2

disp('第一类分类错误第二类分类错误总错误');

% 窗口显示

disp([kkk1 kkk2 kkk1+kkk2]);

plot(output)

hold on

plot(output_test,'g')

%统计弱分离器效果

for i=1:K

error1(i)=0;

kk1=find(test_simu(i,:)>0);

kk2=find(test_simu(i,:)<0);

aa(kk1)=1;

aa(kk2)=-1;

for j=1:350

if aa(j)~=output_test(j);

error1(i)=error1(i)+1;

end

end

end

1.5结果今析

分析样本共有350组数据,采用10个BP弱分类器组成的强分类器分类公司财务运行状况分类误差统计如表所列.

分类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模式识别试题答案

模 式 识 别 非 学 位 课 考 试 试 题 考试科目: 模式识别 考试时间 考生姓名: 考生学号 任课教师 考试成绩 一、简答题(每题6分,12题共72分): 1、 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当训练样本的类别信息已知时进行的分类器训练称为监督学习,或者由教师示范的学习;否则称为非监督学习或者无教师监督的学习。 2、 你如何理解特征空间?表示样本有哪些常见方法? 参考答案:由利用某些特征描述的所有样本组成的集合称为特征空间或者样本空间,特征空间的维数是描述样本的特征数量。描述样本的常见方法:矢量、矩阵、列表等。 3、 什么是分类器?有哪些常见的分类器? 参考答案:将特征空中的样本以某种方式区分开来的算法、结构等。例如:贝叶斯分类器、神经网络等。 4、 进行模式识别在选择特征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特征要能反映样本的本质;特征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注意量纲。 5、 聚类分析中,有哪些常见的表示样本相似性的方法? 参考答案:距离测度、相似测度和匹配测度。距离测度例如欧氏距离、绝对值距离、明氏距离、马氏距离等。相似测度有角度相似系数、相关系数、指数相似系数等。 6、 你怎么理解聚类准则? 参考答案:包括类内聚类准则、类间距离准则、类内类间距离准则、模式与类核的距离的准则函数等。准则函数就是衡量聚类效果的一种准则,当这种准则满足一定要求时,就可以说聚类达到了预期目的。不同的准则函数会有不同的聚类结果。 7、 一种类的定义是:集合S 中的元素x i 和x j 间的距离d ij 满足下面公式: ∑∑∈∈≤-S x S x ij i j h d k k )1(1 ,d ij ≤ r ,其中k 是S 中元素的个数,称S 对于阈值h ,r 组成一类。请说明, 该定义适合于解决哪一种样本分布的聚类? 参考答案:即类内所有个体之间的平均距离小于h ,单个距离最大不超过r ,显然该定义适合团簇集中分布的样本类别。 8、 贝叶斯决策理论中,参数估计和非参数估计有什么区别? 参考答案:参数估计就是已知样本分布的概型,通过训练样本确定概型中的一些参数;非参数估计就是未知样本分布概型,利用Parzen 窗等方法确定样本的概率密度分布规律。 9、 基于风险的统计贝叶斯决策理论中,计算代价[λij ]矩阵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假设这个矩阵是 M ?N ,M 和N 取决于哪些因素?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模式识别 姓名:王宇班级: 20110813 学号: 2011081325 实验名称规范程度原理叙述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成绩 图像的贝叶斯分类 K均值聚类算法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平均成绩 折合成绩 注:1、每个实验中各项成绩按照5分制评定,实验成绩为各项总和 2、平均成绩取各项实验平均成绩 3、折合成绩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百分比进行折合 2014年 6月

实验一、 图像的贝叶斯分类 一、实验目的 将模式识别方法与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掌握利用最小错分概率贝叶斯分类器进行图像分类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软件 HP D538、MATLAB 三、实验原理 概念: 阈值化分割算法是计算机视觉中的常用算法,对灰度图象的阈值分割就是先确定一个处于图像灰度取值范围内的灰度阈值,然后将图像中每个像素的灰度值与这个阈值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的结果将对应的像素划分为两类,灰度值大于阈值的像素划分为一类,小于阈值的划分为另一类,等于阈值的可任意划分到两类中的任何一类。 最常用的模型可描述如下:假设图像由具有单峰灰度分布的目标和背景组成,处于目标和背景内部相邻像素间的灰度值是高度相关的,但处于目标和背景交界处两边的像素灰度值有较大差别,此时,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基本上可看作是由分别对应于目标和背景的两个单峰直方图混合构成。而且这两个分布应大小接近,且均值足够远,方差足够小,这种情况下直方图呈现较明显的双峰。类似地,如果图像中包含多个单峰灰度目标,则直方图可能呈现较明显的多峰。 上述图像模型只是理想情况,有时图像中目标和背景的灰度值有部分交错。这时如用全局阈值进行分割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分割误差包括将目标分为背景和将背景分为目标两大类。实际应用中应尽量减小错误分割的概率,常用的一种方法为选取最优阈值。这里所谓的最优阈值,就是指能使误分割概率最小的分割阈值。图像的直方图可以看成是对灰度值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的一种近似。如一幅图像中只包含目标和背景两类灰度区域,那么直方图所代表的灰度值概率密度函数可以表示为目标和背景两类灰度值概率密度函数的加权和。如果概率密度函数形式已知,就有可能计算出使目标和背景两类误分割概率最小的最优阈值。 假设目标与背景两类像素值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混有加性高斯噪声,上述分类问题可以使用模式识别中的最小错分概率贝叶斯分类器来解决。以1p 与2p 分别表示目标与背景的灰度分布概率密度函数,1P 与2P 分别表示两类的先验概率,则图像的混合概率密度函数可用下式表示为

模式识别试题

一、试问“模式”与“模式类”的含义。如果一位姓王的先生是位老年人,试问“王先生”和“老头”谁是模式,谁是模式类? 二、试说明Mahalanobis距离平方的定义,到某点的Mahalanobis距离平方为常数的轨迹的几何意义,它与欧氏距离的区别与联系。 三、试说明用监督学习与非监督学习两种方法对道路图像中道路区域的划分的基本做法,以说明这两种学习方法的定义与它们间的区别。 四、试述动态聚类与分级聚类这两种方法的原理与不同。 五、如果观察一个时序信号时在离散时刻序列得到的观察量序列表示为,而该时序信号的内在状态序列表示成。如果计算在给定O条件下出现S的概 率,试问此概率是何种概率。如果从观察序列来估计状态序列的最大似然估计,这与Bayes 决策中基于最小错误率的决策有什么关系。 六、已知一组数据的协方差矩阵为,试问 1.协方差矩阵中各元素的含义。 2.求该数组的两个主分量。 3.主分量分析或称K-L变换,它的最佳准则是什么? 4.为什么说经主分量分析后,消除了各分量之间的相关性。 七、试说明以下问题求解是基于监督学习或是非监督学习: 1. 求数据集的主分量非 2. 汉字识别有 3. 自组织特征映射非 4. CT图像的分割非 八、试列举线性分类器中最著名的三种最佳准则以及它们各自的原理。 九、在一两维特征空间,两类决策域由两条直线H1和H2分界, 其中 而包含H1与H2的锐角部分为第一类,其余为第二类。 试求: 1.用一双层感知器构造该分类器 2.用凹函数的并构造该分类器 十、设有两类正态分布的样本基于最小错误率的贝叶斯决策分界面,分别为X2=0,以及X1=3,其中两类的协方差矩阵,先验概率相等,并且有, 。 试求:以及。

模式识别试题及总结

一、填空与选择填空(本题答案写在此试卷上,30分) 1、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包括:模式采集、特征提取与选择 和模式分类。 2、统计模式识别中描述模式的方法一般使用特真矢量;句法模式识别中模式描述方法一般有串、树、网。 3、聚类分析算法属于(1);判别域代数界面方程法属于(3)。 (1)无监督分类 (2)有监督分类(3)统计模式识别方法(4)句法模式识别方法 4、若描述模式的特征量为0-1二值特征量,则一般采用(4)进行相似性度量。 (1)距离测度(2)模糊测度(3)相似测度(4)匹配测度 5、下列函数可以作为聚类分析中的准则函数的有(1)(3)(4)。 (1)(2) (3) (4) 6、Fisher线性判别函数的求解过程是将N维特征矢量投影在(2)中进行。 (1)二维空间(2)一维空间(3)N-1维空间 7、下列判别域界面方程法中只适用于线性可分情况的算法有(1);线性可分、不可分都适用的有(3)。 (1)感知器算法(2)H-K算法(3)积累位势函数法 8、下列四元组中满足文法定义的有(1)(2)(4)。 (1)({A, B}, {0, 1}, {A→01, A→ 0A1 , A→ 1A0 , B→BA , B→ 0}, A) (2)({A}, {0, 1}, {A→0, A→ 0A}, A) (3)({S}, {a, b}, {S → 00S, S → 11S, S → 00, S → 11}, S) (4)({A}, {0, 1}, {A→01, A→ 0A1, A→ 1A0}, A) 9、影响层次聚类算法结果的主要因素有(计算模式距离的测度、(聚类准则、类间距离门限、预定的 类别数目))。 10、欧式距离具有( 1、2 );马式距离具有(1、2、3、4 )。 (1)平移不变性(2)旋转不变性(3)尺度缩放不变性(4)不受量纲影响的特性 11、线性判别函数的正负和数值大小的几何意义是(正(负)表示样本点位于判别界面法向量指向的 正(负)半空间中;绝对值正比于样本点到判别界面的距离。)。 12、感知器算法1。 (1)只适用于线性可分的情况;(2)线性可分、不可分都适用。

【模式识别】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题型: 1.填空题5题 填空题 2.名词解释4题 3.问答题4题 4.计算作图题3题 5.综合计算题1题 备注1:没有整理第一章和第六章,老师说不考的 备注2:非线性判别函数相关概念P69 概率相关定义、性质、公式P83以后 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公式P85 最小风险贝叶斯P86 正态贝叶斯P90 综合计算有可能是第六次作业 一、填空题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体现的是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 模式识别分类:1.从实现方法来分模式识别分为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2.从理论上来分,有统计模式识别,统计模式识别,模糊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 聚类分析是按照不同对象之间的差异,根据距离函数的规律做模式分类的。 模式的特性:可观察性、可区分性、相似性 模式识别的任务:一是研究生物体(包括人)是如何感知对象的,二是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1.神经网络计算机--模拟人的大脑思维;2.生物计算机--运用生物工程技术、蛋白分子作芯片; 3.光计算机--用光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对光的处理来完成对信息的处理。 训练学习方法: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无先验知识,甚至类别数也未知)。 统计模式识别有:1.聚类分析法(非监督);2.判决函数法/几何分类法(监督);3.基于统计决策的概率分类法 - 以模式集在特征空间中分布的类概率密度函数为基础,对总体特征进行研究,以取得分类的方法 数据的标准化目的:消除各个分量之间数值范围大小对算法的影响 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构成:书P7 聚类过程遵循的基本步骤:特征选择;近邻测度;聚类准则;聚类算法;结果验证;结果判定。 相似测度基础:以两矢量的方向是否相近作为考虑的基础,矢量长度并不重要。 确定聚类准则的两种方式:阈值准则,函数准则 基于距离阈值的聚类算法——分解聚类:近邻聚类法;最大最小距离聚类法 类间距离计算准则:1)最短距离法2)最长距离法3)中间距离法4)重心法5)类平均距离法6)离差平方和法P24 系统聚类法——合并的思想 用于随机模式分类识别的方法,通常称为贝叶斯判决。 BAYES 决策常用的准则:最小错误率;最小风险 错误率的计算或估计方法:①按理论公式计算;②计算错误率上界;③实验估计。

模式识别报告二

第二次试验报告 一 实验名称 贝叶斯分类器设计(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和最小错误率贝叶斯抉择) 二 实验原理 最小错误率: 合理决策依据:根据后验概率决策 已知后验概率P(w 1|x), P(w 2|x), 决策规则: ? 当P(w 1|x)>P(w 2|x) x ∈w 1, ? 当P(w 1|x)

最小风险: 1. 已知类别的P(w i )及x 的p(x/w i ),利用贝叶斯公式,可得类别 的后验概率P(w i /x)。 2. 利用决策表和后验概率,计算最小条件风险 3. 决策:在各种决策中选择风险最小的决策 三 实验内容 ? 假定某个局部区域细胞识别中正常( w1)和非正常 ( w2)两类先验概率分别为 ? 正常状态:P (w1)=0.9; 异常状态:P (w2)=0.1。 1 (/)()(/)(/)()i i i c i i i p x w P w P w x p x w P w =?=∑

?现有一系列待观察的细胞,其观察值为x: -3.9847 -3.5549 -1.2401 -0.9780 -0.7932 -2.8531 -2.7605 -3.7287 -3.5414 -2.2692 -3.4549 -3.0752 -3.9934 2.8792 -0.9780 0.7932 1.1882 3.0682 -1.5799 -1.4885 -0.7431 -0.4221 -1.1186 4.2532 ?类条件概率分布正态分布分别为(-2,0.5)(2,2)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类。 四实验步骤及贴图 步骤: ?1.用matlab完成分类器的设计,说明文字程序相应语句,子程 序有调用过程。 ?2.根据例子画出后验概率的分布曲线以及分类的结果示意图。 ?3.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决策表如下: ?重新设计程序,完成基于最小风险的贝叶斯分类器,画出相应 的后验概率的分布曲线和分类结果,并比较两个结果。

模式识别复习重点总结

1.什么是模式及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哪些? 模式:存在于时间,空间中可观察的事物,具有时间或空间分布的信息; 模式识别:用计算机实现人对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分析,描述,判断,识别。 模式识别的应用领域:(1)字符识别;(2) 医疗诊断;(3)遥感; (4)指纹识别 脸形识别;(5)检测污染分析,大气,水源,环境监测; (6)自动检测;(7 )语声识别,机器翻译,电话号码自动查询,侦听,机器故障判断; (8)军事应用。 2.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组成是什么? (1) 信息的获取:是通过传感器,将光或声音等信息转化为电信息; (2) 预处理:包括A\D,二值化,图象的平滑,变换,增强,恢复,滤波等, 主要指图 象处理; (3) 特征抽取和选择:在测量空间的原始数据通过变换获得在特征空间最能反映分类 本质的特征; (4) 分类器设计:分类器设计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训练确定判决规则,使按此类判决规 则分类时,错误率最低。把这些判决规则建成标准库; (5) 分类决策:在特征空间中对被识别对象进行分类。 3.模式识别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1)模式(样本)表示方法:(a )向量表示;(b )矩阵表示;(c )几何表示;(4)基元(链码)表示; (2)模式类的紧致性:模式识别的要求:满足紧致集,才能很好地分类;如果不满足紧致集,就要采取变换的方法,满足紧致集 (3)相似与分类;(a)两个样本x i ,x j 之间的相似度量满足以下要求: ① 应为非负值 ② 样本本身相似性度量应最大 ③ 度量应满足对称性 ④ 在满足紧致性的条件下,相似性应该是点间距离的 单调函数 (b) 用各种距离表示相似性 (4)特征的生成:特征包括:(a)低层特征;(b)中层特征;(c)高层特征 (5) 数据的标准化:(a)极差标准化;(b)方差标准化 4.线性判别方法 (1)两类:二维及多维判别函数,判别边界,判别规则 二维情况:(a )判别函数: ( ) (b )判别边界:g(x)=0; (c n 维情况:(a )判别函数: 也可表示为: 32211)(w x w x w x g ++=为坐标向量为参数,21,x x w 12211......)(+++++=n n n w x w x w x w x g X W x g T =)(为增值模式向量。 ,=为增值权向量,T n n T n n x x x x X w w w w W )1,...,,(),,...,,(21121+=+

中科大模式识别试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模式识别试题 (2012年春季学期) 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与选择填空(本题答案写在此试卷上,30分) 1、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包括:、 和。 2、统计模式识别中描述模式的方法一般使用;句法模式识别中模式描述方法一般 有、、。 3、聚类分析算法属于;判别域代数界面方程法属于。 (1)无监督分类 (2)有监督分类(3)统计模式识别方法(4)句法模式识别方法 4、若描述模式的特征量为0-1二值特征量,则一般采用进行相似性度量。 (1)距离测度(2)模糊测度(3)相似测度(4)匹配测度 5、下列函数可以作为聚类分析中的准则函数的有。 (1) (4) 6、Fisher线性判别函数的求解过程是将N维特征矢量投影在中进行。 (1)二维空间(2)一维空间(3)N-1维空间 7、下列判别域界面方程法中只适用于线性可分情况的算法有;线性可分、不可分都适用的 有。 (1)感知器算法(2)H-K算法(3)积累位势函数法 8、下列四元组中满足文法定义的有。 (1)({A, B}, {0, 1}, {A→01, A→ 0A1 , A→ 1A0 , B→BA , B→ 0}, A) (2)({A}, {0, 1}, {A→0, A→ 0A}, A) (3)({S}, {a, b}, {S → 00S, S → 11S, S → 00, S → 11}, S) (4)({A}, {0, 1}, {A→01, A→ 0A1, A→ 1A0}, A) 二、(15分)简答及证明题 (1)影响聚类结果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2)证明马氏距离是平移不变的、非奇异线性变换不变的。 (3)画出对样本集 ω1:{(0,0,0)T, (1,0,0)T, (1,0,1)T, (1,1,0)T,}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https://www.360docs.net/doc/af1607091.html,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一二)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2011年12月

实验一、Bayes 分类器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对模式识别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2.能够根据自己的设计对贝叶斯决策理论算法有一个深刻地认识 3.理解二类分类器的设计原理 二、实验条件: matlab 软件 三、实验原理: 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在已知 ) (i P ω, ) (i X P ω,i=1,…,c 及给出待识别的X 的情况下,根据贝叶斯公式计 算出后验概率: ∑== c j i i i i i P X P P X P X P 1 ) ()() ()()(ωωωωω j=1,…,x 2)利用计算出的后验概率及决策表,按下面的公式计算出采取i a ,i=1,…,a 的条件风险 ∑== c j j j i i X P a X a R 1 )(),()(ωω λ,i=1,2,…,a 3)对(2)中得到的a 个条件风险值) (X a R i ,i=1,…,a 进行比较,找出使其条件风险最小的 决策k a ,即()() 1,min k i i a R a x R a x == 则 k a 就是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 四、实验内容 假定某个局部区域细胞识别中正常(1ω)和非正常(2ω)两类先验概率分别为 正常状态:P (1ω)=; 异常状态:P (2ω)=。 现有一系列待观察的细胞,其观察值为x : 已知先验概率是的曲线如下图:

)|(1ωx p )|(2ωx p 类条件概率分布正态分布分别为(-2,)(2,4)试对观察的结果 进行分类。 五、实验步骤: 1.用matlab 完成分类器的设计,说明文字程序相应语句,子程序有调用过程。 2.根据例子画出后验概率的分布曲线以及分类的结果示意图。 3.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决策表如下: 结果,并比较两个结果。 六、实验代码 1.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 x=[ ] pw1=; pw2=; e1=-2; a1=; e2=2;a2=2; m=numel(x); %得到待测细胞个数 pw1_x=zeros(1,m); %存放对w1的后验概率矩阵 pw2_x=zeros(1,m); %存放对w2的后验概率矩阵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期末考查试题及参考答案(20210221222717)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期末考查 试卷 研究生姓名:入学年份:导师姓名:试题1:简述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研究的共同问题和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答:(1)模式识别是研究用计算机来实现人类的模式识别能力的一门学科,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研究生物体(包括人)是如何感知客观事物的,二是在给定的任务下,如何用计算机实现识别的理论和方法。机器学习则是一门研究怎样用计算机来模拟或实现人类学习活动的学科,是研究如何使机器通过识别和利用现有知识来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主要体现以下三方面:一是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模型;二是通用学习算法;三是构造面向任务的专用学习系统的方法。两者关心的很多共同问题,如:分类、聚类、特征选择、信息融合等,这两个领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可用来解决很多机器感知和信息处理的问题,其中包括图像/ 视频分析(文本、语音、印刷、手写)文档分析、信息检索和网络搜索等。 (2)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是分别从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的角度发展起来的,各自的研究侧重点也不同。模式识别的目标就是分类,为了提高分类器的性能,可能会用到机器学习算法。而机器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学习提高系统性能,分类只是其最简单的要求,其研究更

侧重于理论,包括泛化效果、收敛性等。模式识别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了,而机器学习中一些方法还没有理论基础,只是实验效果比较好。许多算法他们都在研究,但是研究的目标却不同。如在模式识别中研究所关心的就是其对人类效果的提高,偏工程。而在机器学习中则更侧重于其性能上的理论证明。试题2:列出在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中的常用算法及其优缺点。答:(1)K 近邻法算法作为一种非参数的分类算法,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分类、 回归和模式识别等。在应用算法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意的两个方面是样本权重和特征权重。 优缺点:非常有效,实现简单,分类效果好。样本小时误差难控制,存储所有样本,需要较大存储空间,对于大样本的计算量大。(2)贝叶斯决策法 贝叶斯决策法是以期望值为标准的分析法,是决策者在处理 风险型问题时常常使用的方法。 优缺点:由于在生活当中许多自然现象和生产问题都是难以完全准确预测的,因此决策者在采取相应的决策时总会带有一定的风险。贝叶斯决策法就是将各因素发生某种变动引起结果变动的概率凭统计资料或凭经验主观地假设,然后进一步对期望值进行分析,由于此概率并不能证实其客观性,故往往是主观的和人为的概率,本身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和不肯定性。虽然用期望的大小进行判断有一些风险,但仍可以认为贝叶斯决策是一种兼科学性和实效性于一身的比较完善的用于解决风险型决策问题的方法,在实际中能够广泛应

数字图像处理期末复习资料考试要点老师整理

第一章数字图像处理概论 *图像是对客观存在对象的一种相似性的、生动性的描述或写真。 *模拟图像 空间坐标和明暗程度都是连续变化的、计算机无法直接处理的图像 *数字图像 空间坐标和灰度均不连续的、用离散的数字(一般整数)表示的图像(计算机能处理)。是图像的数字表示,像素是其最小的单位。 * 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 ng ) 利用计算机对数字图像进行(去除噪声、增强、复原、分割、特征提取、识别等)系列操作,从而获得某种预期的结果的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的特点(优势) (1)处理精度高,再现性好。(2)易于控制处理效果。(3)处理的多样性。(4)图像数据量庞大。(5)图像处理技术综合性强。 *数字图像处理的目的 (1)提高图像的视感质量,以达到赏心悦目的目的 a. 去除图像中的噪声; b. 改变图像的亮度、颜色; c. 增强图像中的某些成份、抑制某些成份; d. 对图像进行几何变换等,达到艺术效果; (2)提取图像中所包含的某些特征或特殊信息。 a.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的预处理 (3)对图像数据进行变换、编码和压缩,以便于图像的存储和传输。? ?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1)图像的数字化 a. 如何将一幅光学图像表示成一组数字,既不失真又便于计算机分析处理 b. 主要包括的是图像的采样与量化 (2*)图像的增强 a.加强图像的有用信息,消弱干扰和噪声 (3)图像的恢复 a.把退化、模糊了的图像复原。模糊的原因有许多种,最常见的有运动模糊,散焦模糊等 (4*)图像的编码 a.简化图像的表示,压缩表示图像的数据,以便于存储和传输。 (5)图像的重建 a.由二维图像重建三维图像(如CT (6)图像的分析

模式识别复习题1

模式识别 复习题 1. 简单描述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构成(典型过程)? 2. 什么是监督模式识别(学习)?什么是非监督模式识别(学习)? 对一副道路图像,希望把道路部分划分出来,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 在该图像中分别在道路部分与非道路部分画出一个窗口,把在这两个窗口中的象素数据作为训练集,用某种判别准则求得分类器参数,再用该分类器对整幅图进行分类。 (2).将整幅图的每个象素的属性记录在一张数据表中,然后用某种方法将这些数据按它们的自然分布状况划分成两类。因此每个象素就分别得到相应的类别号,从而实现了道路图像的分割。 试问以上两种方法哪一种是监督学习,哪个是非监督学习? 3. 给出一个模式识别的例子。 4. 应用贝叶斯决策的条件是什么?列出几种常用的贝叶斯决策规 则,并简单说明其规则. 5. 分别写出在以下两种情况:(1)12(|)(|)P x P x ωω=;(2)12()() P P ωω=下的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规则。 6. (教材P17 例2.1) 7. (教材P20 例2.2),并说明一下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和最小错误 率贝叶斯决策的关系。 8. 设在一维特征空间中有两类服从正态分布的样本, 12122,1,3,σσμμ====两类先验概率之比12(),() P e P ωω= 试确定按照最小错误率贝叶斯决策规则的决策分界面的x 值。

9. 设12{,,...,}N x x x =X 为来自点二项分布的样本集,即 1(,),0,1,01,1x x f x P P Q x P Q P -==≤≤=-,试求参数P 的最大似然估 计量?P 。 10. 假设损失函数为二次函数2??(,)()P P P P λ=-,P 的先验密度为均匀分布,即()1,01f P P =≤≤。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求上题中的贝叶 斯估计量?P 。 11. 设12{,,...,}N x x x =X 为来自(|)p x θ的随机样本,其中0x θ≤≤时, 1 (|)p x θθ=,否则为0。证明θ的最大似然估计是max k k x 。 12. 考虑一维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设样本(一维)12,,...,N x x x 都是由 独立的抽样试验采集的,且概率密度函数服从正态分布,其均值μ和方差2σ未知。求均值和方差的最大似然估计。 13. 设一维样本12{,,...,}N x x x =X 是取自正态分布2(,)N μσ的样本集,其中 均值μ为未知的参数,方差2σ已知。未知参数μ是随机变量,它的先验分布也是正态分布200(,)N μσ,200,μσ为已知。求μ的贝叶斯估计 ?μ 。 14. 什么是概率密度函数的参数估计和非参数估计?分别列去两种 参数估计方法和非参数估计方法。 15. 最大似然估计和Parzen 窗法的基本原理?

华南理工大学《模式识别》大作业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模式识别》大作业报告 题目:模式识别导论实验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英创新班) 学生姓名黄炜杰 学生学号201230590051 指导教师吴斯 课程编号145143 课程学分2分 起始日期2015年5月18日

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及要求】 Purpose: Develop classifiers,which take input features and predict the labels. Requirement: ?Include explanations about why you choose the specific approaches. ?If your classifier includes any parameter that can be adjusted,please repor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arameter on the final classification result. ?In evaluating the results of your classifiers,please compute the precision and recall values of your classifier. ?Partition the dataset into2folds and conduct a cross-validation procedure in 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Make sure to use figures and tables to summarize your results and clarify your presentation. 【实验环境】 Operating system:window8(64bit) IDE:Matlab R2012b Programming language:Matlab

中科院-模式识别考题总结(详细答案)

1.简述模式的概念及其直观特性,模式识别的分类,有哪几种方法。(6’) 答(1):什么是模式?广义地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可观察的物体,如果我们可以区别它们是否相同或是否相似,都可以称之为模式。 模式所指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从事物获得的信息,因此,模式往往表现为具有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信息。 模式的直观特性:可观察性;可区分性;相似性。 答(2):模式识别的分类: 假说的两种获得方法(模式识别进行学习的两种方法): ●监督学习、概念驱动或归纳假说; ●非监督学习、数据驱动或演绎假说。 模式分类的主要方法: ●数据聚类:用某种相似性度量的方法将原始数据组织成有意义的和有用的各种数据 集。是一种非监督学习的方法,解决方案是数据驱动的。 ●统计分类:基于概率统计模型得到各类别的特征向量的分布,以取得分类的方法。 特征向量分布的获得是基于一个类别已知的训练样本集。是一种监督分类的方法, 分类器是概念驱动的。 ●结构模式识别:该方法通过考虑识别对象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达到识别分类的目 的。(句法模式识别) ●神经网络:由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相同的单元(神经元)组成。相互间的联系可以 在不同的神经元之间传递增强或抑制信号。增强或抑制是通过调整神经元相互间联 系的权重系数来(weight)实现。神经网络可以实现监督和非监督学习条件下的分 类。 2.什么是神经网络?有什么主要特点?选择神经网络模式应该考虑什么因素? (8’) 答(1):所谓人工神经网络就是基于模仿生物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而构成的一种信息处 理系统(计算机)。由于我们建立的信息处理系统实际上是模仿生理神经网络,因此称它为人工神经网络。这种网络依靠系统的复杂程度,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 人工神经网络的两种操作过程:训练学习、正常操作(回忆操作)。 答(2):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 ●固有的并行结构和并行处理; ●知识的分布存储; ●有较强的容错性; ●有一定的自适应性; 人工神经网络的局限性: ●人工神经网络不适于高精度的计算; ●人工神经网络不适于做类似顺序计数的工作; ●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和训练往往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人工神经网络必须克服时间域顺序处理方面的困难; ●硬件限制; ●正确的训练数据的收集。 答(3):选取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要基于应用的要求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能力间的 匹配,主要考虑因素包括:

模式识别文献综述报告

指导老师:马丽 学号:700 班级: 075111 姓名:刘建 成绩: 目录 ............................................................ 一、报告内容要点............................................................ 二、《应用主成分分解(PCA)法的图像融合技术》............................................................ 三、《基于类内加权平均值的模块 PCA 算法》............................................................

四、《PCA-LDA 算法在性别鉴别中的应用》 ............................................................ 五、《一种面向数据学习的快速PCA算法》 ............................................................ 六、《Theory of fractional covariance matrix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PCA and 2D-PCA》 ............................................................ 七、课程心得体会 ............................................................ 八、参考文献 ............................................................ 一、报告内容要点 ①每篇论文主要使用什么算法实现什么 ②论文有没有对算法做出改进(为什么改进,原算法存在什么问题,改进方法是什么) ③论文中做了什么对比试验,实验结论是什么?可以加入自己的分析和想法,例如这篇论文还存在什么问题或者缺点,这篇论文所作出的改进策略是否好,你自己对算法有没有什么改进的想法? 二、《应用主成分分解(PCA)法的图像融合技术》 第一篇《应用主成分分解(PCA)法的图像融合技术》,作者主要是实现用PCA可以提取图像数据中主要成分这一特点,从元图像获得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据此确定图像融合算法中的加权系数和最终融合图像。 作者在图像融合的算法上进行改进,用PCA获得待融合的每幅图像的加权系数Wi。是这样实现的:计算待融合的i幅图像数据矩阵的协方差矩阵,从中获

模式识别v试题库.doc

《模式识别》试题库 一、基本概念题 1.1 模式识别的三大核心问题是:、、。 1.2、模式分布为团状时,选用聚类算法较好。 1.3 欧式距离具有。马式距离具有。 (1)平移不变性(2)旋转不变性(3)尺度缩放不变性(4)不受量纲影响的特性 1.4 描述模式相似的测度有:。 (1)距离测度(2)模糊测度(3)相似测度(4)匹配测度 1.5 利用两类方法处理多类问题的技术途径有:(1);(2); (3)。其中最常用的是第个技术途径。 1.6 判别函数的正负和数值大小在分类中的意义 是:, 。 1.7 感知器算法。 (1)只适用于线性可分的情况;(2)线性可分、不可分都适用。 1.8 积累位势函数法的判别界面一般为。 (1)线性界面;(2)非线性界面。 1.9 基于距离的类别可分性判据有:。 (1) 1 [] w B Tr S S - (2) B W S S (3) B W B S S S + 1.10 作为统计判别问题的模式分类,在()情况下,可使用聂曼-皮尔逊判决准则。 1.11 确定性模式非线形分类的势函数法中,位势函数K(x,x k)与积累位势函数K(x)的关系为 ()。 1.12 用作确定性模式非线形分类的势函数法,通常,两个n维向量x和x k的函数K(x,x k)若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都可作为势函数。 ①();

②( ); ③ K(x,x k )是光滑函数,且是x 和x k 之间距离的单调下降函数。 1.13 散度J ij 越大,说明ωi 类模式与ωj 类模式的分布( )。当ωi 类模式与ωj 类模式的分布相同时,J ij =( )。 1.14 若用Parzen 窗法估计模式的类概率密度函数,窗口尺寸h1过小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h1过大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1.15 信息熵可以作为一种可分性判据的原因 是: 。 1.16作为统计判别问题的模式分类,在( )条件下,最小损失判决规则与最小错误判决规则是等价的。 1.17 随机变量l(x ρ)=p( x ρ|ω1)/p( x ρ|ω2),l( x ρ)又称似然比,则E {l( x ρ)|ω2}= ( )。在最小误判概率准则下,对数似然比Bayes 判决规则为( )。 1.18 影响类概率密度估计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 ( )。 1.19 基于熵的可分性判据定义为 )] |(log )|([1 x P x P E J i c i i x H ρ ρωω∑=-=,J H 越( ),说明模式的 可分性越强。当P(ωi | x ρ) =( )(i=1,2,…,c)时,J H 取极大值。 1.20 Kn 近邻元法较之于Parzen 窗法的优势在于 ( )。 上述两种算法的共同弱点主要是( )。 1.21 已知有限状态自动机Af=(∑,Q ,δ,q0,F),∑={0,1};Q={q0,q1}; δ:δ(q0,0)= q1,δ(q0,1)= q1,δ(q1,0)=q0,δ(q1,1)=q0;q0=q0;F={q0}。现有输入字符串:(a) 00011101011,(b) 1100110011,(c) 101100111000,(d)0010011,试问,用Af 对上述字符串进行分类的结果为( )。 1.22 句法模式识别中模式描述方法有: 。 (1)符号串 (2)树 (3)图 (4)特征向量

人工智能 多种模式识别的调研报告

郑州科技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多种模式识别的调研报告 姓名闫永光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201115025 指导教师 郑州科技学院信息工程系 二○一四年六月

摘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而模式识别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方向。在介绍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对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论述。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模式识别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模式识别与统计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控制论等都有关系。它与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的研究有交叉关系。模式识别的发展潜力巨大。 关键词: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多种模式识别的应用;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潜力

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不断的拓宽,我们对于计算机具有更加有效的感知“能力”,诸如对声音、文字、图像、温度以及震动等外界信息,这样就可以依靠计算机来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行数字化改造。但是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当前的计算机都无法直接感知这些信息,而只能通过人在键盘、鼠标等外设上的操作才能感知外部信息。虽然摄像仪、图文扫描仪和话筒等相关设备已经部分的解决了非电信号的转换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着识别技术不高,不能确保计算机真正的感知所采录的究竟是什么信息。这直接使得计算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能力低下,成为计算机应用发展的瓶颈。这时,能够提高计算机外部感知能力的学科——模式识别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工智能中所提到的模式识别是指采用计算机来代替人类或者是帮助人类来感知外部信息,可以说是一种对人类感知能力的一种仿真模拟。它探讨的是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的建立,通过计算机系统来模拟人类感官对外界信息的识别和感知 1、模式识别 什么是模式和模式识别? 模式可分成抽象的和具体的两种形式。前者如意识、思想、议论等,属于概念识别研究的范畴,是人工智能的另一研究分支。我们所指的模式识别主要是对语音波形、地震波、心电图、脑电图、图片、照片、文字、符号、生物传感器等对象的具体模式进行辨识和分类。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式识别又常称作模式分类,从处理问题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角度,模式识别分为有监督的分类(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和无监督的分类(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两种。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各实验样本所属的类别是否预先已知。一般说来,有监督的分类往往需要提供大量已知类别的样本,但在实际问题中,这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研究无监督的分类就变得十分有必要了。

模式识别试题

《模式识别》试题答案(A卷) 一、填空与选择填空(本题答案写在此试卷上,30分) 1、影响层次聚类算法结果的主要因素有(计算模式距离的测度、(聚类准则、类间距离门限、预定 的类别数目))。 2、欧式距离具有( 1、2 );马式距离具有(1、2、 3、4 )。(1)平移不变性(2)旋转不 变性(3)尺度缩放不变性(4)不受量纲影响的特性 3、线性判别函数的正负和数值大小的几何意义是(正(负)表示样本点位于判别界面法向量指向的 正(负)半空间中;绝对值正比于样本点到判别界面的距离。)。 4、感知器算法1。(1)只适用于线性可分的情况;(2)线性可分、不可分都适用。 5、积累势函数法较之于H-K算法的优点是(该方法可用于非线性可分情况(也可用于线性可分情 况));位势函数K(x,x k)与积累位势函数K(x)的关系为( ∑ ∈ = X x x x K x K ~ k k k ) , ( ) ( α )。 6、在统计模式分类问题中,聂曼-皮尔逊判决准则主要用于(某一种判决错误较另一种判决错误更 为重要)情况;最小最大判决准则主要用于(先验概率未知的)情况。 7、“特征个数越多越有利于分类”这种说法正确吗?(错误)。特征选择的主要目的是(从n个特 征中选出最有利于分类的的m个特征(m>n )的条件下,可以使用分支定界法以减少计算量。 8、散度Jij越大,说明i类模式与j类模式的分布(差别越大);当i类模式与j类模式的 分布相同时,Jij=(0)。 9、已知有限状态自动机Af=(,Q,,q0,F),={0,1};Q={q0,q1};:(q0,0)= q1, (q0,1)= q1,(q1,0)=q0,(q1,1)=q0;q0=q0;F={q0}。现有输入字符串:(a) 00011101011, (b) 1100110011,(c) 101100111000,(d)0010011,试问,用Af对上述字符串进行分类的结果 为(ω1:{a,d};ω2:{b,c} )。 二、(15分)在目标识别中,假定类型1为敌方目标,类型2为诱饵(假目标),已知先验概率 P(1)=0.2和P(2)=0.8,类概率密度函数如下: x 0 x < 1 x 1 1 x < 2 p(x1)= 2 x 1 x 2 p(x2)= 3 x 2 x 3 0 其它 0 其它 (1)求贝叶斯最小误判概率准则下的判决域,并判断样本x=1.5属于哪一类(2)求总错误概率P(e);(3)假设正确判断的损失11=22=0,误判损失分别为12和21,若采用最小损失判决准则,12和21满足怎样的关系时,会使上述对x=1.5的判断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