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合成入门攻略

化学合成入门攻略
化学合成入门攻略

化学合成入门攻略

前言:本攻略偏工艺,偏实际应用,理论方面不做过多的讲解。不懂的地方请翻阅《基础有机化学》。大致分为试剂篇,反应操作篇,分析检测篇,和后处理篇。

试剂篇:介绍常用的溶剂,碱,酸,氧化剂和还原剂。

溶剂:溶剂根据极性可以分为三大类:

非极性溶剂:THF,DCM,EA,dioxane,toluene......

偶极溶剂:DMF,DMSO,ACN,acetone.....

质子溶剂:水,甲醇,乙醇.....

一般来说,质子溶剂有利于SN1反应,偶极溶剂有利于SN2反应。

在偶极溶剂中,亲核性顺序是F->Cl->Br->I-,在质子溶剂中相反。

DMF:

N,N-二甲基甲酰胺,对大多数有机物有着很强的溶解性,沸点高。常用作SN2反应的溶剂,或者用于高温反应,或者在底物在其他溶剂中溶解性差的时候也会使用。溶剂用量一般3~4V,反应结束后加3倍量的水稀释,然后用EA或者MTBE萃取。

DMF也可以作为甲酰化试剂在芳环上引入甲酰基,另外DMF中可能有少量的二甲胺会导致胺甲基化的副产物生成。

DMA:

N,N-二甲基乙酰胺,和DMF类似。沸点更高。

DMSO:

二甲基亚砜,和DMF类似。

DMSO还可以作为氧化剂参与一系列的氧化反应,比如Swern氧化,用DMSO将醇氧化成醛。NMP:

N-甲基吡咯烷酮,和DMF类似。

ACN:

乙腈,常用于SN2反应作溶剂。乙腈和水混溶,但是能和盐溶液或者碱液很好的分层。THF:

四氢呋喃。除了作为一般溶剂,还常用在氢化钠,格氏试剂,丁基锂等强碱参与的反应,由于这类反应怕水,应当注意严格控制水分(一般要控制溶剂水分0.1%),并做好氮气保护。

2-Me-THF:

甲基四氢呋喃。与THF不同的是,THF和水混溶,而甲基四氢呋喃和水是分层的(但是能溶解16%的水)。所以用甲基四氢呋喃可以简化后处理,但是缺点是甲基四氢呋喃比较贵。

DCM:

二氯甲烷。常用的反应溶剂和萃取溶剂。沸点低,和水不互溶(溶解4%的水)。注意后处理分液的时候有机层在下层(其他大多数有机溶剂在分液的时候都是在上层)

注意DCM在强碱性下会生成卡宾,可能导致一些副反应生成。

注意DCM虽然属于低毒,但是由于其沸点低,易挥发,对人体的危害仍然不可轻视。

氯仿:

三氯甲烷。禁用,毒性太大。可以用DCM代替。

EA:

乙酸乙酯。常用的反应溶剂和萃取溶剂。注意碱性条件下容易水解,导致分液时乳化。EA虽然与水分层,但是EA中能溶解10%的水。所以在用EA萃取后,有机相往往需要用卤水洗一下再干燥以除去水分。

IPAc

醋酸异丙酯。和EA类似。与EA相比,相对不容易水解,对水的溶解度也更小。缺点是贵。MTBE

甲基叔丁基醚。常用的反应溶剂和萃取溶剂。相比于EA,它对DMF和水的溶解度更小,所以在处理DMF反应的时候,用MTBE作为萃取溶剂比用EA要容易除去DMF。缺点是味道很不友好。

Et2O

乙醚。禁用,易爆。可以用THF,MTBE等代替。

Toluene

甲苯。和水共沸是它最大的特点。常常在一些生成水的可逆反应中,用分水器除去反应中的水而使反应正向进行。后处理中用甲苯共沸除去产物中的水也是常用的操作。

MeOH:

甲醇。常用的反应溶剂和结晶溶剂。在加氢,硼氢化钠还原等反应中往往作为首选。甲醇/水体系是常用的结晶体系。

EtOH:

乙醇,和甲醇类似。基本无毒。

IPA

异丙醇。和甲醇类似。IPA常单独作为结晶溶剂。

PE

石油醚,过柱子用溶剂,有时候也用来做结晶溶剂或者打浆溶剂。

Hep

正庚烷,和PE类似。不同的是,PE是多组分的混合物,正庚烷是单组分的化合物。在放大生产中,多使用Hep来代替PE。Hep/EA是常用的结晶体系。

Hep和水共沸,有时候抽滤含水物料的时候,会用Hep来淋洗,使得物料中的水分更容易被烘干。

碱:包括有机碱和无机碱

有机碱:TEA,DIPEA,DBU,NMM,醇钾,醇钠,烷基锂,格氏试剂......

无机碱:氢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碳酸钾,碳酸铯,碳酸钠,碳酸氢钠....... TEA:

三乙胺。常加入反应中作为缚酸剂。和水互溶,有机相里的三乙胺可以用水洗掉。在过柱子的时候,有些碱性化合物挂柱,可以通过在洗脱剂里添加0.5%的三乙胺来帮助洗脱。

DIPEA(或DIEA):

二异丙基乙胺。与三乙胺类似。不同的是,DIEA的空间位阻较大,在一些情况下,使用DIEA 可以避免手性化合物消旋。

KHMDS:

六甲基二硅氨基钾,强有机碱。常用的是它的THF溶液。类似的还有NaHMDS,LiHMDS,HMDS.强弱依次递减。

t-BuOK:

叔丁醇钾。强碱,常用于拔羟基的氢,来构建醚。用的多是固体,搭配四氢呋喃使用,市场上也有卖溶液。叔丁醇钾本身较为安全,但是如果叔丁醇钾的固体粉末和易燃物(比如脱脂棉)放在一起,还是会自燃的。

丁基锂:

有正丁基锂,仲丁基锂,叔丁基锂三种。强碱,常用来拔碳氢形成碳负离子。一般使用的是它们的溶液。在空气中极度易燃,使用时需要做好严格的氮气保护和防护措施。如果发生泄漏着火,立刻用沾上冰乙醇的抹布盖上。(用液氮冷却至-50℃以下的乙醇,切忌用常温的乙醇)。

很危险,放大中尽量避免使用。

淬灭反应可以用氯化铵溶液,冰醋酸,稀盐酸等。低温淬灭可以减少消旋。

格氏试剂:

有广泛的作用,主要是与羰基反应,在结构中引入各种烷基,比如用乙烯基溴化镁引入乙烯基。

LDA:

二异丁基氨基锂。比丁基锂弱,也是用来拔碳氢。虽然市场上有卖现成的溶液。但是往往自己现做现用的质量更好。将正丁基锂滴加到二异丁基胺的四氢呋喃里即可制备。

NaH:

钠氢(或者叫氢化钠)。比叔丁醇钾强的碱,可以拔碳氢。注意一般使用的钠氢是含量只有6 0%左右,其余的成分是用来保存钠氢的煤焦油。钠氢也属于比较容易自燃的化合物,在放大生产中尽量避免使用。

碳酸铯:

碱性强弱:碳酸铯>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有些反应受碱的强弱影响较大,这时候就需要筛选合适的碱来达到最佳反应条件。

氢氧化钠:

常用于调节体系的PH,或者在水解反应中使用,碱性强于氢氧化锂,弱于氢氧化钾。注意配制氢氧化钠水溶液时候会剧烈放热以及氢氧化钠粉尘会呛鼻。

酸:常用的就是盐酸,硫酸和冰醋酸。主要作用就是反应中和后处理中控制调节体系的PH值。这里也顺便介绍一下一些酸的衍生物。

盐酸:

氯化氢的水溶液。浓盐酸的质量分数是36%,密度1.18,摩尔浓度是12N。根据需要稀释成不同浓度的稀盐酸使用。

硫酸:

浓硫酸的质量分数是98%,密度1.8,摩尔浓度18N。注意稀释浓硫酸的时候要把浓硫酸往水里慢慢倒,边倒边搅拌散热。切忌把水往浓硫酸里倒。

HOAc:

冰醋酸。常用的有机弱酸,在各类反应中使用提供弱酸性环境,也可以直接作为溶剂使用。

氯化亚砜:

常用的一种酰氯。用于将有机酸制备成酰氯。然后再进一步用于合成酯或者酰胺。反应中过量的氯化亚砜可以被浓缩除去或者通过正庚烷打浆除去。氯化亚砜也可以搭配DMF使用来做甲酰化。注意氯化亚砜剧毒。

草酰氯:

和氯化亚砜作用类似。活性弱于氯化亚砜。好处是反应副产物是二氧化碳,对环境比较友好。POCl3:

三氯氧磷。和氯化亚砜类似。注意三氯氧磷应该用温水来淬灭,因为三氯氧磷和冰水反应慢,用冰水淬灭可能出现蓄积然后突然喷料的情况。

氧化剂:

氧化反应往往有着不安全,难处理,不经济等特点。所以在放大生产中,一般尽量避免氧化反应。只有醇氧化成醛的反应比较常用,比如二氧化锰,Dess-Marting试剂,PCC,DCC等等。还有一些不对称氧化比如OsO4-NMO,DDO可能有一定价值。此处不再做详细介绍。

还原剂:

还原反应虽然也有着不安全,难处理,不经济等特点。但是用的还挺多。。。所以还是大概介绍一下。

氢气:钯碳加氢是常用的还原反应,多使用醇作为溶剂。注意钯碳在干燥的时候非常易燃。反应的时候应该做好严格的氮气保护,后处理的时候千万不能把钯碳抽干。

硼氢化钠:强还原剂,还原醛酮为醇。多用醇作为溶剂,一般加0.5~1当量。

醋酸硼氢化钠:弱还原剂,主要在还原胺化反应中用来还原亚胺,也能还原一些醛酮,一般加3~5当量。

氰基硼氢化钠:弱还原剂,和醋酸硼氢化钠类似,用于还原亚胺,不过往往需要加点醋酸来催化反应。

硼氢化锂:比硼氢化钠还原性强。不过也更易燃,使用时候应该注意避免接触可燃物。

硼氢化钾:和硼氢化钠类似,优势是不容易吸潮,在工业上用的比较多。

DIBAL-H:二异丁基氢化铝。用的是它的溶液。还原酯或者酰胺成醛。后处理加水淬灭,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将铝转化成偏铝酸钠洗去。

LiAlH4:四氢铝锂,强还原剂,还原酯,酰胺,酸成醇。常用的是它的固体,非常易燃。放大生产禁止使用。现在市场上有卖四氢铝锂的四氢呋喃溶液,相对安全很多。

硼烷:还原酸或者酯成醇。危险易爆,尽量不用。

锌粉:多在还原硝基的时候用。使用前应该用稀盐酸洗掉表面的氧化层活化。

反应操作篇

常见概念:

V表示体积数,e.q表示当量数,即摩尔比,wt%表示质量比,。以投1kg的起始物料(SM1)为例,溶剂加5V表示加5L。另一个物料加2.0eq,表示的是摩尔数是SM1的摩尔数的2倍。50%wt%,表示加0.5kg。

投料:

投料之前要应该知道原料的质量,新买来的原料应该送LCMS和核磁。

称量:

关键物料称量误差±1%,非关键物料称量误差±5%.

对于一些不能暴露空气中的物料(比如易吸潮,易自燃的物料)应该采用减量法来称量。

氮气置换:

怕水怕空气的反应要做好氮气置换,一般置换三次。

搅拌:

使用机械搅拌和磁力搅拌有时候会导致反应结果不同,对于非均相反应或者是量较大的反应,尽量使用机械搅拌。

加热:

超过40℃的反应要加冷凝管。油浴锅不要超过150℃,更高温度的反应用加热套来做。

降温:

怕水的反应应该先做好氮气置换,保持氮气正压再去冷却。常用的降温手段:冰水浴降温到0~5℃,冰盐浴能降温到-5~0℃,冰块加乙醇降温-10~-5℃,丙酮干冰降温-65℃,乙醇液氮降温-78℃以下。

加料:

注意观察加料时候的温度变化,如果加料放热,应该缓慢滴加或者分批加料防止飚温。对于产生气体的反应,应该注意观察鼓泡器的鼓泡情况来控制加料速度。

分析检测篇:

TLC:

薄层色谱,俗称点板。注意样品点要点在同一水平线上,点要小而圆,直径不超过2mm,样品不要太浓,否则会过载(爬大板的话,上样量30~40mg)。常用展开剂主要有EA/PE体系和DCM/MeOH

体系,调整展开剂的极性使得目标点的比移值在0.3~0.8比较好。注意展开时候展开剂不要没过样品点。

显色方法有紫外灯(具有强共轭的结构才有紫外)和显色剂。

显色剂常用有磷钼酸(需要用烘枪烤,还原性物质显蓝色),高猛酸钾(需要电吹风烤,还原性物质显黄色),碘(广谱显色剂,将板子插进去拔出来即可,对有氨基结构的显色强),二硝基苯肼(对醛酮显色),溴甲酚绿(对酸显色)

LCMS:

液质。用于测分子量。短LCMS走的是6min或者8min的通用方法。长LCMS走的是HPLC的方法。

送LCMS的样品应该用乙腈,甲醇或者乙醇稀释后过微孔滤膜。禁止使用疏水性溶剂来稀释样品。禁止将强酸强碱直接送样,会损伤柱子。送样浓度一般5~10mg/ml左右,根据响应值的不同去调整浓度,使峰高在800~1500mv比较好。

LCMS一般有多个信号通道,若干个波长不同的紫外吸收通道和1个正信号通道,1个负信号通道:正信号通道出Ms+1的信号(带Boc的结构出Ms-56+1的信号)或者Ms+23的信号。常见的还有Ms +1+41的信号。一般带分子结构中碱性结构的才会出正信号,比如氨基化合物。有时候会出半峰(Ms/2+1,分子中有两个叔氮的时候易出),有时候会出倍峰(Ms*2+1)

负信号通道出Ms-1的信号,一般带有酸性结构的才会出负信号。也会出倍峰和半峰。

HPLC:

用于测纯度。由分析员为我们开发专用的分析方法,使用HPLC前应当和分析员沟通好仪器是否准备就绪以及使用哪个方法,注意选择合适的吸收波长才能真实反映化合物的纯度。

Chiral-HPLC

测化合物的手性,ee值=对映异构体的峰面积差/对映异构体的峰面积和。

核磁:

要用氘代试剂来溶解样品。常用的氘代试剂有DMSO-d6,CD3Cl,CD3OH,重水等。选择氘代试剂的原则是溶解性好,氘代试剂的溶剂峰不会干扰样品的峰。核磁图谱用MestReNova打开,MestReNo va的证书在OA系统上下载。

H-NMR:氢谱,送样量为5mg以上,浓度约为0.05mol/L,核磁管内试剂应该不低于4cm。

解谱方法:不同基团的氢有不同的化学位移。根据氢的化学位移来判断氢的归属,详细内容见有机化学的波谱章节。也可以用Chemdraw画出结构然后在structure选项里选择模拟氢谱。模拟出来的氢谱默认是用DMSO作为溶剂(不同氘代溶剂做出来的氢谱可能会不一样)。氢的峰会被周围的氢裂分,峰裂分规律:裂分数=(a+1)*(b+1),a,b为相邻的氢的个数。耦合常数能反应造成峰裂分的氢的空间距离,耦合常数=化学位移的差值*仪器兆数(频率有300MHZ和600MHZ的,我们公司的用的是300MHZ)

C-NMR:

碳谱的化学位移特征性比氢谱强,但是13C的丰度低,所以需要送样要浓一点,一般送50mg以上。

F-NMR:

氟谱,送样5mg以上,一根峰对应一个氟。

Q-NMR:

定量核磁,用于分析化合物的含量。存在一定的误差,一般同一个样品送2~3个平行样品,计算含量的时候取平均值。注意准确称量内标物和样品的质量,内标物和样品一定要全溶解。内标物要选择含量确定,氢出峰位置不干扰样品的氢,反应惰性的物质,多用三氯吡啶。

NOESY:

二维核磁,反应核与核之间的空间距离关系。送样0.5mol/L左右。解谱方法: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一维氢谱,相交的地方如果有点,就说明两个氢相关,即空间距离近。

后处理篇

淬灭:

淬灭往往会放热,注意控温缓慢淬灭,别喷料。含有氰基或者叠氮的废液要用次氯酸钠或者高锰酸钾氧化淬灭掉,千万不能碰酸,否则会产生剧毒的氢化氢或者叠氮酸。

萃取分液:出现乳化的话,加氯化钠溶液破乳。

洗涤:

洗有机相里的水用饱和氯化钠。洗有机相里的酸用5%碳酸氢钠。洗有机相里的碱用稀盐酸或者5%柠檬酸。洗去溴素或者碘用5%硫代硫酸钠。酒石酸钠钾可以洗去有机相里少量的铝,但是有大量铝的时候效果不好。乙酰半胱氨酸可以洗去有机相里的重金属。洗完要点板看产物是否被洗到水相。

干燥:

加硫酸钠至硫酸钠在瓶底能松散而不是全部结块即可,硫酸镁干燥比硫酸钠快,但是硫酸镁是弱酸性的,对于有对酸敏感的产物应该小心。

浓缩:瓶子不要装太满,1/3是比较合适的体积,不要超过1/2.注意观察真空度,别掉锅里,别爆沸。

悬浊液在旋蒸的时候更容易爆沸。取下瓶子的时候,先卸真空再关泵,否则倒吸。如果产物中有水,加甲苯或者二氯甲烷带几次可以利用共沸来除水。

结晶:

先过柱子拿到纯品来测溶解度,然后根据溶解度信息去筛结晶溶剂。最常用的两种结晶方法:升降温析晶,往良溶剂里加不良溶剂结晶。在适当的时候往体系里加入晶种会起到关键作用,晶种一般加1%-5%。

抽滤:

在难滤的时候,可以考虑用硅藻土助滤,先铺滤纸,加硅藻土,摊平,润湿,抽实,然后就可以滤了,也可以在硅藻土上面再垫一层滤纸。硅胶垫可以帮助快速除去一些大极性的杂质,铺硅硅胶垫的做法和硅藻土垫一样。

蒸馏:

不可以蒸干了。

真空干燥:

烘大量溶剂的时候冷阱要加液氮,防止溶剂被直接抽到油泵里。并且要隔二三十分钟换一下冷肼,防止冷肼堵住。

过柱子:拌样一般1.5~2倍硅胶,装柱子一般7~10倍硅胶.小柱子一般干法上样,大柱子多用湿法上样。过柱子的极性大概是TLC展开剂一半。硅胶是弱酸性,产物在柱子里时间长有分解的风险,上了样就得尽快过完,不能让产品长时间呆在硅胶里。对于确定了会在硅胶里分解的产品,可以用三氧化二铝来过。

硅胶对人体有害,要注意做好防护防止吸入。

实验记录篇

实验记录要及时写好,做一步写一步,不能写回忆录,不能乱涂乱画,写错的地方用一横划掉,备注TE然后签字。送样编号书写完整,和仪器的录样名称要一致。

实验记录应该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

实验记录写不好,以后会有很多麻烦。特别是对于申报的课题。

(完整版)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复习题

第一题选择题 1、一种钠盐可溶于水,该盐溶液加入HCl溶液后,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有黄色沉淀生成,该盐是:(A)Na2S (B) Na2CO3(C) Na2SO3(D) Na2S2O3 (答:D) 2、将BaSO4与PbSO4分离开,宜采用: (A)NH3·H2O (B)HCl (C)H2S (D)NH4AC (答:D) 3、下列设备中,哪一种最适宜于测定原子量? (A)威尔逊云室(B)电子显微镜(C)X-射线衍射仪(D)质谱仪 (答:D) 4、王水的成分是下列哪一种混合而成?(体积比) (A)HNO3+H2SO4 (1:3) (B) H2SO4+HCl (3:1) (C) HNO3+HCl (3:1) (D) HCl+HNO3 (3:1) (答:D) 5、微量成分是指被测组分的含量为: (A)>1% (B)<0.01% (C)0.01%~1% (D)0.01%~0.001% (答:C) 6、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控制在:(A)10~20mL (B)20~30mL (C)30~40mL (D)40~50mL (答:B) 7、某溶液为无色,下列何种离子不能否定? (A)Ni2+(B)Mn2+(C)Cr3+(D)Co2+ (答:B) 8、KMnO4能稳定存在于何处?

(A)空气中(B)HCl中(C)碱液中(D)稀H2SO4溶液中 (答:D) 9、用蒸馏操作分离混合物的基本依据是下列性质的哪种差异? A密度(B)挥发度(C)溶解度(D)化学性质 (答:B) 10、在分光光度中,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4%)的光度范围是: (A)0.1~0.2 (B)0.2~0.7 (C)0.8~1.0 (D)1.1~1.2 (答:B) 11、下列哪种氢氧化物既溶于NaOH,又溶于NH3·H2O (A)Al(OH)3(B)Zn(OH)2(C)Cd(OH)2(D)Ni(OH)2 (答:B) 12、1:1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A)2mol / L (B)4mol / L (C)6mol / L (D)8mol / L (答:C) 1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可测定什么光谱: (A)原子吸收光谱(B)分子吸收光谱(C)电子吸收光谱(D)原子发射光谱(答:B) 1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A)提纯多硝基化合物通常不采用蒸馏操作; (B)减压蒸馏能用来分离固体混合物; (C)液体有机物干燥完全与否可根据是否由浑浊变澄清来判断; (D)在测熔点时,通常在接近熔点时要求升温低于1℃/min。 (答:B)

《基础化学实验》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目录 《无机化学实验》(基础一)教学大纲 (1) 《分析化学实验》(基础二)教学大纲 (7) 《物理化学实验》(基础三)教学大纲 (11) 《有机化学实验》(基础四)教学大纲 (16)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一 一、有实验的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Experimental Inorganic Chemistry) 二、课程编码:(以培养计划为准) 三、课程性质:必修 四、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64 总学分:4 实验学时:64 五、适用专业:应用化学等专业 六、本实验课的配套教材、讲义与指导书 周井炎主编,《基础化学实验》(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武汉,2004。 七、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无机化学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第一门必修实验课,与无机化学理论课密切相关。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理解,了解无机物的一般分离、提纯和制备方法,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学会正确使用基本仪器,培养动手、观察、思维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八、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无机化学中的“解离平衡”、“氧化还原”“配位化合物”“d区元素的重要性质”以及常见的无机基本操作。 九、实验方式和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考核内容及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预习报告或设计实验方案经老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老师课堂只讲解实验中所涉及的基本操作和部分难点 4.实验1人1组。每个实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碰到疑难问题,学生要善

化学制药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清洁技术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减少或消除对环境有害的原辅材料、催化剂、溶剂、副产物;设计并采用更有效、更安全、对环境无害的生 产工艺和技术。 全合成药物由简单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途径。半合成药物由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途径。 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药物合成设计的思考方法。 分子对称法具有分子对称性的药物可由分子中两个相同的分子合成制得的思考方法。 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逐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 模拟类推法对化学结构复杂、合成路线设计困难的药物,可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 一勺烩(一锅合成) 在合成步骤变革中,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 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可将两步或几步反应按顺序,不经分离,在同 一反应罐中进行。 简单反应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化学反应称为简单反应。 复杂反应两个和两个以上基元反应构成的化学反应则称为复杂反应 单分子反应只有一分子参与的基元反应。 双分子反应当相同或不同的两分子碰撞时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反应。 零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仅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反应。 可逆反应两个方向相反的反应同时进行的复杂反应。 平行反应反应物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化学反应 溶剂化效应指每一个溶解的分子或离子,被一层溶剂分子疏密程度不同地包围着的现象。 催化剂某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系统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变化,这种物质称之为催化剂。 固定化酶将酶制剂制成既能保持其原有的催化活性、性能稳定、又不溶于水的固形物。 外消旋化合物其晶体是R、S两种构型对映体分子的完美有序的排列,每个晶核包含等量的两种对映异构体。 外消旋混合物等量的两种对映异构体晶体的机械混合物,总体上没有光学活性,每个晶核仅包含一种对映异构体。 原子经济反应使原料中的每一个原子都转化成产品,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和副产品,实现“零“排放。 清污分流指将清水与废水分别用不同的管路或渠道输送、排放、贮留,以利于清水的循环套用和废水的处理。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代谢和吸附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生物絮凝体。

高二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 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 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 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浙江工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统一考试题教程文件

浙江工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统一考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第一部分笔试题 第一题选择题 1、一种钠盐可溶于水,该盐溶液加入HCl溶液后,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有黄色沉淀生成,该盐是: (A) Na2S (B) Na2CO3 (C) Na2SO3 (D) Na2S2O3 (答:D) 2、在下列测定中,何种操作对结果产生正误差? (A)硫酸铈法测定铁,配制硫酸铈标准溶液时,是在热的情况下稀释至容量瓶的标线(B)用减量法称取试样,在试样倒出后使用了一个已磨损的砝码 (C)用减量法称取试样,在试样倒出后发现原称量瓶中少了一小块滤纸 (D)草酸标定NaOH溶液,配制标准草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时,弯月面的最高点在刻线上 (答:A.B.D) 3、将BaSO4与PbSO4分离开,宜采用: (A)NH3·H2O (B)HCl (C)H2S (D)NH4AC (答:D) 4、下列设备中,哪一种最适宜于测定原子量? (A)威尔逊云室(B)电子显微镜(C)X-射线衍射仪(D)质谱仪 (答:D) 5、王水的成分是下列哪一种混合而成?(体积比) (A)HNO3+H2SO4 (1:3) (B) H2SO4+HCl (3:1) (C) HNO3+HCl (3:1) (D) HCl+HNO3 (3:1) (答:D) 6、微量成分是指被测组分的含量为: (A)>1% (B)<0.01% (C)0.01%~1% (D)0.01%~0.001% (答:C) 7、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控制在: (A)10~20mL (B)20~30mL (C)30~40mL (D)40~50mL (答:B) 8、某溶液为无色,下列何种离子不能否定? (A)Ni2+(B)Mn2+(C)Cr3+(D)Co2+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基础化学实验)

(一)基本操作 实验一仪器认领、洗涤和干燥 一、主要教学目标 熟悉无机化学实验室的规则要求。领取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并熟悉其名称 规格,了解使用注意事项,落实责任制,学习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二、教学的方法及教学手段:讲解法,学生实验法,巡回指导法 三、教学重点:仪器的认领 四、教学难点:仪器的洗涤 五、实验内容: 1、认识无机化学常用仪器和使用方法 (1)容器类:试管,烧杯…… (2)量器类:用于度量液体体积:如量筒,移液管…… (3)其它类:如打孔器,坩埚钳…… 2、仪器的洗涤,常用的洗涤方法 (1)水洗:用毛刷轻轻洗刷,再用自来水荡洗几次,向学生演示洗涤的方法 (2)用去污粉、合成洗涤剂洗:可以洗去油污和有机物。先用水湿润仪器, 用毛刷蘸取去污粉或洗涤剂,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荡洗。 (3)铬酸洗液洗 仪器严重沾污或所用仪器内径很小,不宜用刷子刷洗时,用铬酸洗液(浓 SO4+K2Cr2O7)饱和溶液,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对有油污和有机物的去污能力很强, H 注意: ①使用前,应先用刷洗仪器,并将器皿内的水尽可能倒净。 ②仪器中加入1/5容量的洗液,将仪器倾斜并慢慢转动,使仪器内部全部为洗 液湿润,再转动仪器,使洗液在仪器内部流动,转动几周后,将洗液倒回原瓶, 再用水洗。 ③洗液可重复使用,多次使用后若已成绿色,则已失效,不能再继续使用。 ④铬酸洗液腐蚀性很强,不能用毛刷蘸取洗,Cr(VI)有毒,不能倒入下水道,

依性质而言CaCO 3及Fe(OH)3等用盐酸洗,MnO 2可用浓盐酸或草酸溶液洗, 硫磺可用煮沸的石灰水洗。 3、仪器干燥的方法: 晾干:节约能源,耗时 吹干:电吹风吹干 气流烘干:气流烘干机 烤干:仪器外壁擦干后,用小火烤干 烘干:烘箱,干燥箱 有机溶剂法:先用少量丙酮或酒精使内壁均匀湿润一遍倒出,再用少量乙醚 使内壁均匀湿润一遍后晾干或吹干。丙酮、酒精、乙醚要回收。 实验二 酒精灯的使用、玻璃加工和塞子钻空 一、主要教学目标: (一)解煤气灯酒精灯的构造和原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初步学习玻璃管的截断、弯曲、拉制、熔烧和塞子钻孔等操作。 二、教学的方法及教学手段:讲解法,学生实验法,巡回指导法 三、教学重点:玻璃管的加工 四、教学难点:玻璃管的弯曲 五、实验设备:酒精喷灯、烘箱 六、实验内容: 1、塞子钻孔,步骤如下: (1)塞子大小的选择,选择与2.5×200的试管配套的塞子,塞应能塞进试管 部分不能少于塞子本身高度的1/2,也不能多于2/3。 (2)钻孔器的选择,选择一个要比插入橡皮塞的玻璃管口径略粗的钻孔器。 (3)钻孔的方法:将塞子小的一端朝上,平放在桌面上的一块木块上,左手 持塞,右手握住钻孔器的柄,并在钻孔器的前端涂点甘油或水;将钻孔器按在选 定的位置上,以顺时针的方向,一面旋转一面用力向下压,向下钻动。钻孔器要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2010-2-26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G)》理论课程试卷及准确答案

浙江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G)》理论课程试卷 开课学院:理学院化学系任课教师: 姓名:专业:学号: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1-20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 1.若要使吸光度降低为原来的一半,最方便的做法是(C) A. 将待测液稀释一倍 B. 选用新的测定波长 C. 选用原厚度1/2的比色皿 D. 更换显色剂 2.用基准物质Na2C2O4标定KMnO4时,下列哪种操作时错误的?( A ) A.锥形瓶用Na2C2O4 溶液润洗; B. 滴定管用KMnO4标液润洗 C. KMnO4标液盛放在棕色瓶中; D. KMnO4标准溶液放置一周后标定3.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变色硅胶失效后呈何种颜色?(C ) A. 蓝色 B. 黄色 C. 红色 D. 绿色 4.可用哪种方法减少分析测试中的偶然误差?(C ) A. 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增加平行测试次数 D. 仪器矫正5.用基准硼砂标定HCl时,操作步骤要求加水50mL,但实际上多加了20mL,这将对HCl浓度的标定产生什么影响?( C ) A. 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 D. 无法确定 6.(1+ 1)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C ) A. 2mol/L B. 4mol/L C. 6mol/L D. 8mol/L 7.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一般控制在:( B ) A. 10~20mL B. 20~30mL C. 30~40mL D. 40~50mL

8.定量分析中,基准物质是( D ) A. 纯物质 B. 标准参考物质 C. 组成恒定的物质 D. 组成一定、纯度高、性质稳定且摩尔质量较大的物质 9.测定复方氢氧化铝药片中Al3+、Mg2+混合液时,EDTA滴定Al3+含量时,为了消除Mg2+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B ) A. 沉淀分离法 B. 控制酸度法 C. 配位掩蔽法 D. 溶剂萃取法10.滴定操作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是:( C ) A. 滴定管用纯净水洗净后装入标准液滴定; B. 滴定中活塞漏水; C. 滴定中往锥形瓶中加少量蒸馏水; D. 滴定管下端气泡未赶尽;11.下列器皿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 ) A. 试剂瓶 B. 蒸发皿 C. 烧杯 D. 烧瓶12.下列仪器在量取或配制标准溶液前不需要润洗的是:(D ) A. 吸量管 B. 移液管 C. 滴定管 D. 容量瓶 13.鉴定Ni2+的试剂通常是下列中的哪一种?( A ) A.丁二酮肟 B. 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 C. 二苯基联苯胺 D. 硫脲14.实验室安全知识:因电器失火,应用下列哪种灭火器?( C ) A. 泡沫灭火器 B. CO2灭火器 C. 干粉灭火器 D. CCl4灭火器15.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会造成系统误差的是( A ) A.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 NaOH溶液吸收了空气中CO2 C. 每份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不同 D. 每份加入的指示剂量不同 16.有效数字位数是四位的数值是:( B ) A. 0.0002 B. 0.1000 C. 0.700×102 D. pH = 12.80 17.某同学用硼砂标定标准溶液实验中,溶解硼砂时,用玻棒去搅拌锥形瓶中溶液后,不经处理拿出瓶外,标定结果会:( A ) A. 偏高 B. 偏低 C. 不一定 D. 无影响18.分析过程中出现下面情况,哪些将造成系统误差:( D ) A. 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 B. 分光光度计的最后有波动 C. 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不准 D. 以含量为98%的硼砂标定HCl浓度19.阴离子分离鉴定实验中,Br2在CCl4层显示什么颜色?( A ) A. 橙色 B. 紫红色 C. 蓝色 D. 黄色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 重点、难点: 1. 了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综合和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具体内容: 所谓实验设计,是用多种装置和仪器按某种目的进行串联组合完成某项实验,其类型较多,考查形式多样。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物质的性质、制备和净化,常用仪器和装置的作用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知识融会贯通,要善于吸收新信息并且能加以灵活运用。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但一个化学实验,必须依据一定的实验原理,使用一定的仪器组装成一套实验装置,按一定顺序进行实验操作,才能顺利完成。据此,一道综合实验方案设计题,可以把它化解成几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小实验、小操作来解答。

由各个小实验确定各步操作方法,又由各个小实验之间的关联确定操作的先后顺序。 (一)化学实验设计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1)根据实验在化学教学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来划分。 ①启发性(或探索性)实验设计。由于这类实验是在课堂教学中配合其他化学知识的教授进行的,采取的又多是边讲边做实验或演示实验的形式,因此,在设计这类实验时,要注意效果明显、易操作、时间短、安全可靠。 ②验证性实验设计。由于这类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化学假说和理论,又多采取学生实验课或边讲边做实验的形式,因此,在设计这类实验时,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注意说服力要强。 ③运用性实验设计。这类实验的目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化学实验习题或实验问题。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要注意灵活性和综合性,尽可能设计多种方案,并加以比较,进而进行优选。从课内、课外的角度来分,运用性实验设计又包括课内的实验习题设计和课外的生产、生活小实验设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精品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精品教案

选修有机化学基础 【必修考纲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 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考查重点】 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等简单有机物的性质;基本反应类型;有机物鉴别、检验和分离 【选修考纲要求】 (一)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二)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1][1]

教材编写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趣味性、创新性。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 第一章绪论 基础化学实验的目的和学习要求 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第二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实验室守则 实验室安全、事故防护与处理(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事故防护与处理、实验室消防器材和急救药箱) 环境保护与实验室三废处理 实验室用水(GB/T6682-92纯水的制备、质量检验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化学试剂(常用试剂的规格、试剂的保管和取用注意事项) 常用试纸(试纸的种类、试纸的使用、试纸的制备) 常用玻璃仪器、器皿和用具(李娴) 高压钢瓶的识别和使用 实验结果的处理(误差、有效数字、实验数据的表达与处理) 第三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技术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及干燥 二、加热(直接加热-煤气灯、酒精灯、酒精喷灯和电加热炉,水浴加热,油浴加热等)和冷却方法(冷凝、水浴、冰盐浴、制冷剂) 三、简单玻璃工技术(玻璃棒、滴管、毛细管等物品的自制、塞子钻孔) 实验1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简单玻璃工操作 四、不同精度天平(含台秤)的校正方法和使用 实验2 天平称量操作 五、量筒、滴定管、移液管以及容量瓶的校正方法和使用

六、搅拌(人工搅拌、机械搅拌、电磁搅拌) 七、溶液浓度和溶液的配制 实验3 溶液配制和pH值测定(pH试纸、pH计) 实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八、干燥(烘干、真空干燥和干燥剂的使用) 九、结晶和重结晶 实验溶解度的测定 十、滤纸和滤器的使用 十一、固液分离(倾析、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离心分离等) 十二、沉淀的转移、洗涤、干燥、灼烧 实验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食盐的提纯 十三、蒸馏(简单蒸馏、分馏、减压蒸馏、水蒸汽蒸馏)和回流 实验简单蒸馏 实验分馏 实验减压蒸馏 实验水蒸汽蒸馏 实验回流 十四、升华 实验 十五、萃取(液-液萃取、固-液萃取) 实验 十六、离子交换 十七、层析分离 十八、气体的制备、净化和吸收 十九、压力的测量与控制(包括压力计的校正和使用、真空的获得和检漏)二十、温度的测量与控制(热电偶、温度计的选择、使用和校正) 实验熔点和沸点测定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1904-2008,自2008-08-01起实施)【收藏】 Discharge standards of water pollutants for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hemical synthesis products category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促进制药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根据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生产工艺及污染治理技术的特点,规定了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适用于化学合成类制药生产企业水污染的防治和管理。 为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导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标准规定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企业排放大气污染物(含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企业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按本标准的规定执行,不再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相关规定。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8 年4 月29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8 年8 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企业的水污染防治和管理,以及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水污染防治和管理。本标准也适用于专供药物生产的医药中间体工厂(如精细化工厂)。与化学合成类药物结构相似的兽药生产企业的水污染防治与管理也适用于本标准。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2015年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专题同步练习训练 专题1 第1单元 1.下列叙述:①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②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科学家道尔顿;③创造联合制碱法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侯德榜;④首先制得氧气的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⑤首先在实验室合成尿素的是维勒,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B.①和③ C.①③⑤D.①②③④ 2.人类第一次用无机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是() A.乙醇B.食醋 C.甲烷D.尿素 3.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某种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 如下所示,它属于() A.无机物B.烃 C.高分子化合物D.有机物 4.环境毒品“二英”是目前人类制造的可怕的化学物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它属于A.高分子化合物B.芳香烃 C.烃D.有机物 5.萤火虫会在夏日的夜空发出点点光亮,这是一种最高效的发光机制。萤火虫发光的原理是荧光素在荧光酶和ATP催化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伴随着化学能转变为光能: 荧光素属于()

A.无机物B.烃 C.烃的衍生物D.高分子化合物 6.(热点题)北京国家游泳馆“水立方”是在国内首次采用膜结构的建筑,以钢材为支架,覆盖ETFE薄膜。ETFE是乙烯和四氟乙烯的共聚物,是一种轻质透明的新材料。 (1)该材料属于________。 A.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D.复合材料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ETFE极易分解,符合环保要求 B.ETFE韧性好,拉伸强度高 C.ETFE比玻璃轻、安全 D.ETFE是纯净物,有固定的熔点 E.CF CF2和CH2CH2均是平面分子 (3)写出由乙烯和四氟乙烯共聚生成ETFE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1 第2单元 1.下列有机物在H-NMR上只给出一组峰的是() A.HCHO B.CH3OH C.HCOOH D.CH3COOCH3 2.实验测得某碳氢化合物A中,含碳80%,含氢20%,又测得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A.CH4B.C2H6 C.C2H4D.C3H6 3.下列具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是() 4.某有机物C3H6O2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两个共振峰,面积比为1∶1,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

无机合成化学基本题库

无机合成化学基本题库 一、问答题 1.溶剂有哪些类型质子溶剂有什么特点质子惰性溶剂分为几类举例说明 2.什么叫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 3.化学气相沉积法有哪些反应类型该法对反应体系有什么要求在热解反应中,用金属烷基 化物和金属烷氧基化物作为源物质时,得到的沉积层分别为什么物质如何解释 4.写出制备光导纤维预制棒的主要反应和方法。反应体系的尾气如何处理在管内沉积法和 管外沉积法中添加剂的顺序有什么不同 5.化学输运反应的平衡常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试以热力学分析化学输运反应的原理。 6.用氢还原氧化物的特点是什么在氢还原法制钨的第三阶段中,温度高于1200℃时反应 会发生什么变化 7.低温分离的方法有哪些在什么情况下用低温化学分离法其主要特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 分离O2和CO在分级冷凝中如何选择冷肼简述液氨中的合成反应。 8.低温下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哪些在低温水解合成XeO3时,应选择XeF4还是 XeF6作源物质为什么合成KrF2的反应机理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KrF2的量子产率 9.分别叙述先驱物法和溶胶-凝胶法的定义和特点。在何种情况下不宜用先驱物法 10.说明光化学反应的原理和配位化合物光化学合成的类型。 11.试解释吸收、荧光、磷光、内部转换和系间窜跃的意义。 12.从溶液中生长晶体有哪些方法电解溶剂法和溶液蒸发法有何区别和共同之处 13.理想晶体为什么是无色透明的 14.什么叫模板反应举例说明。 15.试述局部化学反应的意义和类型。 16.什么叫水热合成法按反应温度可分几类水热合成法有哪些优点和应用前景?高温高压下 水热反应有哪些特征说明用水热法合成水晶的必然性。 17.某氯碱厂用隔膜槽电解食盐水,每个电解槽通过电流10 000A,问理论上每个电解槽每 天可生产多少氯、氢和氢氧化钠设阳极的电流效率为97%,问实际上每天产氯多少18.在上题中若槽电压为3.8V,则每个槽每天消耗的能量为多少焦耳相当于多少度电能生 产1t氯消耗多少度电能 19.简述自蔓延高温合成的意义和类型。 20.无机合成中如何应用等离子体 21.采用直流等离子体化学沉积法合成金刚石时,往往会有石墨析出。若在原料气中引入一 定比例的氢气,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石墨的析出。氢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22.什么叫溅射合成法溅射合成法有哪些应用 23.试述凝胶法生长晶体的基本原理,凝胶的作用是什么 24.用水热法制备二氧化硅单晶的原理是什么写出其反应式和反应条件。 25.简述SPS烧结法的原理与特点。 26.解释纳米粒子吸收光谱蓝移和红移的原因。 27.何谓非晶态材料其结构特征有哪些 28.制备非晶态材料有哪些方法 29.何谓色心其形成机理是什么 30.色心有哪些制法其显色原理是什么 31.氧化锌在加热分解时会产生哪些缺陷,写出其缺陷反应式,它是n型还是p型半导体 32.掺杂有Sm3+离子的CdF2晶体是无色的绝缘体,为什么在500℃的镉蒸汽中加热几分钟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_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 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 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 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 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 甲醛(HCHO,沸点为-21℃) 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 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 甲醚(CH3OCH3,沸点为-23℃) *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 *环氧乙烷(,沸点为13.5℃)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环己烷 甲醇CH3OH 甲酸HCOOH 溴乙烷C2H5Br 乙醛CH3CHO

化学制药工艺学题库有答案2014修订版

2014年10月《化学制药工艺学》自考复习资料 整理者:李玉龙 一、选择题 1、下列哪种反应不就是复杂反应的类型【A 】 A、基元反应 B、可逆反应 C、平行反应 D、连续反应 2、化学药物合成路线设计方法不包括【C 】 A、类型反应法 B、分子对称法 C、直接合成法 D、追溯求源法 3、下列方法哪项不就是化学药物合成工艺的设计方法【C 】 A、模拟类推法 B、分子对称法 C、平台法 D、类型反映法 4、化工及制药工业中常见的过程放大方法有【D 】 A、逐级放大法与相似放大法 B、逐级放大法与数学模拟放大法 C、相似放大法与数学模拟放大法 D、逐级放大\相似放大与数学放大 5、下列不属于理想药物合成工艺路线应具备的特点的就是【D 】 A、合成步骤少 B、操作简便 C、设备要求低 D、各步收率低 6、在反应系统中,反应消耗掉的反应物的摩尔系数与反应物起始的摩尔系数之比称为【 D 】 A、瞬时收率 B、总收率C、选择率D、转化率 7、用苯氯化制各一氯苯时,为减少副产物二氯苯的生成量,应控制氯耗以量。已知每l00 mol苯与40 mol氯反应,反应产物中含38 mol氯苯、l mol二氯苯以及38、61 mol未反应的苯。反应产物经分离后可回收60mol的苯, 损失l mol的苯。则苯的总转化率为【D 】 A、39% B、62% C 、88% D、97、5% 8、以时间“天”为基准进行物料衡算就就是根据产品的年产量与年生产日计算出产品的日产量,再根据产品的总收率折算出l天操作所需的投料量,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物料衡算。一般情况下,年生产日可按【 C 】天来计算,腐蚀较轻或较重的,年生产日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或缩短。工艺尚未成熟或腐蚀较重的可按照【 D 】天来计算。 A、240 B、280 C、330 D、300 9、选择重结晶溶剂的经验规则就是相似相溶,那么对于含有易形成氢键的官能团的化合物时应选用的溶剂就是【 A 】A、乙醇B、乙醚C、乙酮D、乙烷 10、下面不属于质子性溶剂就是的【 A 】 A、乙醚 B、乙酸 C、水 D、三氟乙酸 11、载体用途不包括【 B 】、 A、提高催化活性 B、改变选择性 C、节约使用量 D、增加机械强度 12、为了减少溶剂的挥发损失,低沸点溶剂的热过滤不宜采用【B 】 A、真空抽滤,出口不设置冷凝冷却器 B、加压过滤 C、真空抽滤,出口设置冷凝冷却器 D、不能确定 13、工业区应设在城镇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药厂厂址应设在工业区的【A 】位置。 A、上风 B、下风 C、下风或上风 D、侧风 14、《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A 】污染物能在环境或生物体内积累,21、对人体健第康会类产生长远的不良影响。 A、第一类 B、第二类 C、第三类 D、第一类与第二类 15、化学需氧量就是指在一定票件下, 用强氧化剂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所需的氧的量,单位为mg、L-1。我国的废水检验标准规定以【 B 】作为氧化剂 A、高锰酸钾 B、重铬酸见 C、双氧水 D、浓硫酸 16、仅含有机污染物的废水经【B 】后,BOD5通常可降至20~30 mg、L-1, 水质可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A、一级处理 B、二级处理 C、三级处理 D、过滤并调节PH值 17、氯霉素有几个手性中心【B 】 A、一个 B、2个、 C、3个 D、8个 18、氯霉素就是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D】 A、伤寒杆菌 B、痢疾杆菌 C、脑膜炎球菌 D、以上都就是 19、下列不具有抗癌作用酌抗生素就是【D 】 A、放线菌素 B、博来霉素 C、阿霉素 D、四环素 10、青霉素工业大规模发酵生产采用二级种子培养,属于几级发酵【A 】 A、三级 B、二级 C、四级 D、一级 20、四环素发酵培养工艺中,氨基态氨浓度应为【A 】 A、100-200mg/L B、100-200 C、100-200kg/L D、100-200g/L 21、甾体化合物的生产工艺路线包招【D 】 A、天然提取 B、化学合成 C、微生物转化 D、以上都就是 22、紫杉醇属于哪类化合物(A)

大学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本篇由无机制备、称量和滴定操作练习组成。通过初步的基本操作、基本技术的训练,要求学生能规范的学会以下的操作和方法:仪器的洗涤和干燥,试剂的取用,试纸的取用,煤气灯的使用,台天平、分析天平的使用,量筒、吸管、滴定管的使用,离心机的使用;直接加热和水浴加热,溶解和结晶,溶液的蒸发、浓缩,固液分离(倾滗法、吸滤法和少量沉淀的离心分离),直接称量、相减法称量,数据处理、误差表示等。要求学生自觉地重视能力与非智力因素诸方面的培养,并将此贯穿于整个实验课程的始终。 无机化合物的种类极多,不同类型的无机物制备方法有所不同,差别也很大。同一无机物也可有多种制备方法。在本篇中只介绍常见无机物常用的制备和提纯方法。 1.无机物常用的制备方法 ⑴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制备 ①活泼金属和酸直接反应,经蒸发、浓缩、结晶、分离即可得到产品。如由铁和硫酸制备硫酸亚铁。 ②不活泼金属不能直接和非氧化性酸反应,必须加入氧化剂,反应后要有分离、除杂质的步骤。如硫酸铜的制备,不能由铜和稀硫酸直接反应制备,必须加入氧化剂(如硝酸),反应后有杂质硝酸铜,所以要用重结晶法来提纯制得的硫酸铜。 ⑵利用复分解反应制备 利用复分解反应制备无机物,如产物是难溶物或气体,则只需通过分离或收集气体即可得产物。若产物是可溶的,就要经蒸发、浓缩、结晶、分离等步骤后才能得到产物。如由硝酸钠和氯化钾制备硝酸钾,这两种盐溶解、混合后,在溶液中有4种离子-K+、Na+、NO3-、Cl-,由它们可组成四种盐。当温度改变时,它们的溶解度变化不同。利用这种差别,可在高温时除去氯化钠,滤液冷却后则得到硝酸钾。再用重结晶法提纯,可得到纯度较高的硝酸钾。 2. 结晶与重结晶 ⑴结晶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称结晶。结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晶核的形成,第二阶段是晶核的成长。溶液的过饱和程度和温度都能影响晶体颗粒的大小,其中温度的影响更大些。有时会出现过饱和现象,即当温度降低后仍不析出晶体。此时可慢慢摇动结晶容器,或用玻璃棒轻轻磨擦器壁,也可加入小粒晶种,促使晶体析出。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设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课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认识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化学教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案。 2.激发学生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 重点: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 难点: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讲述、演示。 实验准备:各种常用化学仪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自然学科为题,导入新课。 二.授新课: 1.结合课本P191内容,讲解、强调化学学生实验的要求。 2.结合实物,讲述一些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注意事项: ⑴试管⑵试管夹 ⑶玻璃棒⑷酒精灯 ⑸胶头滴管与滴瓶⑹铁架台 ⑺烧杯⑻量筒 ⑼集气瓶⑽漏斗 ⑾长颈漏斗⑿锥形瓶 ⒀蒸发皿⒁导气管 ⒂其它仪器 三、简要进行课堂小结。 四、巩固练习: 对照课本图3、图4,说出这两个实验中所用到的各种仪器的名称。 第二课时 课题:药品的取用 教学目标:1.了解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 学会正确取用药品的基本操作.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重点: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难点:滴管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 实验准备:固体药品、液体药品、药匙、镊子、小纸槽、滴瓶、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授新: (一)药品的取用: 1.讲解要注意的事项; 三不原则; 节约药品原则; 用剩药品的处理方法。 2.操作原理(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取用粉末状固体的正确方法; 取用块状固体的正确方法; 取用液体药品的正确方法;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正确方法; 滴管的使用方法; 浓酸浓碱的使用注意事项; 二、学生操作练习: 1.练习用小纸槽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 2.练习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装入试管中, 3.用50 mL量筒取45 mL水; 三、简要进行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课题:物质的称量与加热 教学目标:1.掌握称量化学物质的方法;了解物质加热应注意的事项。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重点:天平的使用。 难点: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