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标导向下的城市水系规划 ——以北川新县城水系规划为例

多目标导向下的城市水系规划 ——以北川新县城水系规划为例
多目标导向下的城市水系规划 ——以北川新县城水系规划为例

多目标导向下的城市水系规划——以北川新县城水系规划为例

摘要:城市水系是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是体现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的标志。水系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北川水系规划为例,阐述了水系规划如何在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生态化手段,体现城市文化内涵,构建多样性、富有活力的滨水空间。结合北川水系规划的编制和规划实施过程,论述了水系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水系规划如何与城市其他专业规划进行有效协调和有机衔接,从而服务于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

关键词:北川新县城,水系规划,多目标导向

1.前言

城市水系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资源空间和环境载体。城市水系兼有防洪排涝、涵养水源、平衡自然生态系统、调节微气候、提供旅游休闲娱乐场所等重要功能。城市水系规划可以充分发挥水系的综合功能,塑造城市的水景观,改善城市的水环境,从而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举世瞩目的2008年“5.12”特大地震给我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城在地震中遭到毁灭性破坏。2008年11月国务院明确北川新县城异地重建,并在多方共同努力和参与下,选择了在原安县境内安昌镇东南角。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具有浓郁羌族特色的地区,是中国唯一羌族自治县。据考证,夏禹是羌人的后裔,水在羌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打造和谐的水系生态系统,对羌族文化的传承和城市总体空间框架的有机构成将起到重要作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保证。

北川新县城水系在高标准、严要求的指导思想下,通过多专业的协调,确保了安全、生态、文化和资源节约等多目标的同时实现,使水系成为新县城建设的亮点,为北川建设成“安全、宜居、特色、繁荣、文明、和谐” 的城市作出了极大贡献。

2.概论

2.1现状概况

北川新县城位于丘陵平坝区,地势平坦,起伏较小,整体地势北高南低。区域气候类型为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3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达1470毫米。充足的降水量及适宜的温度,造就了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情况汇报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情况汇报 ——2009年7月24日在南通市第十三届 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 南通市规划管理局局长马啸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南通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将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2009-2030)成果向市人大常委会议进行汇报,请予审议。 上一轮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由南通市人民政府委托江苏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南通市规划设计院于1994年初开始着手编制,1996年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区范围46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0万,用地规模100平方公里,城市性质为上海北翼现代化的港口、工业、贸易城市。随着南通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持续加速发展,在21世纪到来之际,鉴于交通条件改善、行政区划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市于2002年组织对1994版总规进行了调整,在保持城市性质、城市规模等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对局部地区的用地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和综合平衡,这次总规调整于2004年4月经南通市人民政府批准。 一、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背景与修编原因 1、1994版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1994版总规成果有效指导了南通市城市建设,是一个内容全面,研究具有相当深度、广度的优秀规划,对政府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十多年来南通市政府在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方面有效的纲领性、指导性和基础性文件。从规划实施的情况看,1994版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动态和总体结构把握较准,城市各大功能分区合理,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组团结构在城市建设中基本得到体现,为城市发展构筑了整体框架。 2、城市经济发展指标和城市建设与1994版总规预测基本吻合。2008年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与1994版总规设定的远期目标(2010年)相比,人口、用地,城市化水平等主要指标均已超过远期目标,总体规划的各项目标和要求在城市建设中基本得到了落实。南通市中心城区的用地功能布局、路网结构、用地时序以及市域城镇体系建设等基本上遵循了1994版总规确定的标准和原则。 3、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因和背景。随着南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交通条件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上海经济圈的辐射影响,南通城市发展的内部、外部动力发生重大变化,1994版总体规划已难以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需求,我市于2005年5月份向政府提出进行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请示并获批准。在修编过程中

申论习题:概括L市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的规划特点及其可行性

L市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的规划特点及其可行性 【2017年国考(地市级)第四题】 假如你是L市水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就L市构建城市生态 ④规划特点:注重生态效益,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并恢复生态多样性。

现文化产业升级,重塑黄河文明。 ⑤特点:注重文化效益,实现文化产业升级,重塑黄河文明。⑥可行性:文化优势,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5)通过国家级的经济平台,利用黄河两岸的有利地势,承接东中部的产业,布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项目,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跨越发展。 ⑦特点:注重经济效益,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跨越发展。⑧可行性:经济优势。具有国家级经济平台。⑨可行性:具有地缘优势,承接东中部产业。 (6)按照世界眼光、西北一流、本省特色的要求,高起点建设城市水系,以路网和水系并重的理念,把L市打造为山水美丽城市。 到2017年,建成1枢纽3水系5喷泉7公园9瀑布24沟溪,提炼“中、根、飞、融、文、桥、水”等理念,展现L市黄河文化底蕴。 到2020年,打造出水随山走、路随河伸、城依河修、楼依山建的城市风格,凸显山高城低、水长山远、山城相依、水城相间的城市特色,塑造拥有高山长河的雄浑壮美。 (10)特点:起点高,坚持路网和水系并重的理念,具有阶段性。 (7)L市构建城市生态水系的保障措施如下: 第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市级领导担任组长,设立专门的办公室,组建核心工作团队,成员包括环境生态、城市规划、水利建设、经济地理、园林、旅游、文史等方面的专家。这些成员要具备较高专业水平,有协作精神。 第二,组建专家顾问组。专家顾问组主要包括文史、社会、经济、环境生态、城市规划、水利建设等领域的专家。专家顾问组负责对各类专题论坛或阶段成果进行广泛探讨,把关工作成果,以提高决策科学性。 第三,集思广益,问计于民。对重大事件及治理方案采取全民征集办法,尊重民意,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

佛山城市中轴线规划研究

《佛山城市中轴线规划设计研究》成果公示 一、项目背景 从2002年撤市设区至今已十年,佛山却仍缺少一个真正的城市中心。佛山目前的发展受困于这种多中心组团、无强中心的格局,建设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凝聚各区的强中心迫在眉睫。 因此,强中心成为佛山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整合禅城传统中心和佛山新城创新中心的重要空间战略就是建构中轴线。 二、项目概况 佛山中轴线南北长约14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南至三乐路,北至海八路;东至文华路,西至汾江路。 三、规划理念 方案着重于轴线地带在“整合”基础上的强化与提升,改变佛山偏心、离心的城市发展趋势与结构松散的现状城市格局,打造与佛山城市能级相匹配的复合功能轴,使佛山成为真正具有凝聚力的城市。 四、功能划分 结合设计范围内的地块自身禀赋以及交通区位,对功能进行划分,将整个轴线分为5个区段,每个区段包括若干项的主导功能。5个区段分别为:北部门户区段、佛山老城区段、两园深村区段、佛山北园区段、佛山新城区段。

五、土地利用 中轴线范围内的用地上,在满足商务、办公、居住功能的同时,增加科技研发、商务会展、休闲娱乐等功能,并在轴线上统筹布置对城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用地,在结构上起到凝聚的作用。 在对新的城市建设中,北部门户段,着重将旧的仓储用地更新为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在历史文化街区段,着重保留历史区段的文物古迹用地,局部进行城市更新;佛山北园段应重点将公共空间沿岭南大道纵向 展开,提升中轴线地区的土地区位价值。

六、景观系统规划 挖掘岭南水乡特点,以灵动水系与绿廊串联各大功能组团。 恢复祖庙涌等历史水系,结合现有南北向河涌形成联通汾江河与东平水道的 水网结构。

通州区骨干水系规划-Nantong

南通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 南通市水利局 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6年6月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水安全呈现出新老问题交织的严峻形势,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加凸显。水利作为重要的基础资源,应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保障防洪与供水安全,促进水生态环境改善,加强民生水利建设,坚持依法治水,推动水利改革,为全市实现建设“强富美高的新南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水利基础保障。 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的水利发展战略、思路、目标及重点,对于促进南通市经济增长,进一步巩固水利治理和建设成果,持续提升水利服务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南通市政府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下发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南通市“十三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通政办发〔2015〕92号),全面部署了“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任务,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是全市44个专项规划之一。南通市水利局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确定由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南通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任务。 根据编制要求,编制单位分阶段开展了相关工作。首先完成了规划工作大纲,明确了规划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以及规划编制的进度安排,进行了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及调研等前期工作,形成了《南通

--市--城区水系专项规划

南通市通州城区水系专项规划

南通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二○一三年十一月

目录 1 总论 0 1.1 规划目的意义 0 1.2 规划指导思想 0 1.3 规划原则 0 1.4 规划依据 0 1.5 规划范围 (1) 1.6 规划基准和水平年 (1) 1.7 城市水系规划的技术工作程序 (1) 1.8 规划主要成果 (2) 2 城市水系规划区域概况 (3) 2.1 自然条件 (3) 2.2 经济社会发展 (3) 2.3 污染源分析 (3) 2.4 水污染防治 (4) 2.5 河道水环境质量状况 (4) 2.6 已有控制性详规 (4) 3 城市水系现状及分析 (12) 3.1 现状水系 (12) 3.2 水系历史演变 (12) 3.3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系布局的要求 (12) 3.4 水系存在问题分析 (13) 4 城市水系布局和水面规划 (14) 4.1 城市水系布局 (14) 4.2 城市水面规划 (21) 5 城市河道生态水量的控制和保障 (22) 5.1 河道生态水量确定方法 (22) 5.2 河道生态水量计算 (22) 5.3 河道生态水量保障措施 (22) 6 城市河道水质控制和工程措施 (23) 6.1 河道水污染与水质现状 (23) 6.2 河道功能划分与水质目标 (23) 6.3 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系整治方案 (24) 6.4 河道生态修复方案 (25) 7 城市水景观与水文化 (26) 7.1 城市水景观 (26) 7.2 城市水文化 (29) 8 城市河道生态型护岸 (32) 8.1 堤防护岸现状 (32) 8.2 生态型护岸规划方案 (32) 8.3 典型护岸工程分析 (33) 9 城市水系管理 (35) 9.1 水系管理范围划定 (35) 9.2 水系管理内容 (37) 9.3 水系管理法规 (37) 10 城市水系规划工程建设意见 (38) 10.1 水系规划工程系统 (38) 10.2 规划工程投资 (38) 10.3 近期工程建设计划 (40) 11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分析 (42) 11.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42) 11.2 宏观效益分析 (43)

南通市实施《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细则

第一章总则 1.1 为加强南通市区城市规划管理,规范、有序地推进城市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省技术规定》)以及国家、省、市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强制性标准、规范,结合南通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是《城市规划法》、《省实施办法》、《省技术规定》相配套的实施性规定,在南通市区行政区范围内,编制城市规划、进行城市规划管理须执行本规定。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其它地区按本规定有关条款执行。 1.3 南通市区行政区内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综合防灾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城市亮化与美化工程、室外广告发布等各项建设工程,须执行本规定。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内的铁路、港口、公路、河道、各类管线等适用于本规定。 第二章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执行。 2.1.2 与城市用地相连的各级风景区、各类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的水域,计入公共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2.2.1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2.2 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地区的建设用地,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的规定进行建设适建性划分。 2.2.3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建规定见表二-1。 1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水系的设计分析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水系的设计分析 摘要:生态水系的设计是一个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部分,庞大的人口在城市工作生活,享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对景观环境尤其是水资源环境带来极大的胁迫,使生态平衡系统面临极大的压力。如何保护和科学利用水系资源,提高环境容量,改善景观质量,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诗意人居,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水系及其景观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景观规划城市园林水系生态 1. 生态水系对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意义 城市规划层面上,水系不仅为城市带来独特的景观格局,还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基质,是连结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的纽带。城市因水而发达,也因水而衰落。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中国传统聚落十分关注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认为天地是有机的整体,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崇尚“山禽佛席起,溪水入庭流”的世外生活,这种有机而生态的聚居方式,合乎今天的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观。 城市与水的“相伴相生”关系,有“山水大聚会之所必结为都会,山水中聚会之所必结为市镇,山水小聚会之所必结为村落”之说。可见,生态水系对于城市的重要性。 著名的北宋都城东京汁梁,有5条水系进入城中,仅汁河上架桥就有几十座。依托水系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文化繁荣一时,成为同期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城市。 苏南地区城镇水网纵横,街道几乎都与河相伴,“小桥、流水、人家”是水乡江南的特色景观和优雅图式。对水系的偏爱和呵护,加之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练出世界文化遗产江南私家园林,它是人类宝贵的物质与文化则一富。 综观国内外众多的名城,因拥有磅礴的江河,潺潺的流水,而使城市风采更为迷人,吸引世界各地游人考察观光,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文化财富,例如巴黎塞纳河,伦敦泰晤士河,桂林漓江,杭州西湖,南京秦淮河与玄武湖,大理洱海等。正是这些风光秀丽的水系景观,使生活在城市的人民充满了自豪感。 2.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水系景观规划方法 2.1自然性原则 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水系正常的物质、能量和生命代谢遵循其固有的迁移、转化和演替规律。对水系的治理,顺应自然动力,运用线势理论和飘积原理追求自然美感;对水污染问题,在削减污染源,提高污水处理率的同时,充分利用水

关于我市城市生态水系建设模式的思考

关于我市城市生态水系建设模式的思考 城市水系建设当前城市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美化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改善群众生活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城区“大水系”建设,即建设“四湖”、整治“五河”、提升“一淀”(永年洼淀),形成都市区4.5万亩、中心城区2.25万亩的循环生态水系,实现城市人居环境的大改善和城市品位的大提升,而这些大型水利设施项目单纯的依靠有限的财政资金快速的见到成效并不现实。本文借鉴唐山市环城水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吸引有实力商团企业共同建设我市生态水系建设模式。 一、唐山市环城水系建设 唐山市环城水系建设全长57公里,建设总投资35亿元,工程主要包括唐河、青龙河改造,唐河水库引水工程及滨河景观道路建设,计划新建和改造桥梁56座,建设橡胶坝、船闸16座,滨河道路15公里,新建和完善绿地350万平方米,形成功能齐全、景色宜人的水、路、桥、坝完整水系。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水带地、以地生财”的思路,成立以市政府主管副市长为指挥长的项目指挥部,指挥部下按照“管委会+投资公司”的模式运行,由市政府一名副秘书长兼任唐河青龙河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市委、市政府任命唐河青龙河开发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管委会和投资公司均为正县级架构,管委会负责整体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制定、负责重大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协调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审批事项、受国资委委托履行对投资公司出资人职责。投资公司是以水系开发建设为主要任务的融资平台、投资主体和项目业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公司。

截止目前已筹措资金25.2亿元,其中,2008年银行贷款8.8亿元,开发商合作借款5亿元,财政借款1.8亿元,BT合作融资9.6亿元。为保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的将来还款,市政府指定近4000亩土地划归唐河青龙河建设开发投资公司,由投资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一级开发和整理,待土地出让后按照土地出让净收益的90%作为投资公司经营收益支持项目建设。按照目前土地市场价值估算,4000亩土地至少能带来40亿元的土地收入,在保证项目建设和还款来源的基础上还能盈余5亿元左右。 二、唐山市城市建设成功经验 1、高效的管理运作机制。以市政府直管的管委会+投资公司的管理模式,有效地解决了项目推进中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问题。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兼任管委会主任,可以直接代表市政府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大大提高管委会管理下的投资公司运作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发挥项目融资平台、投资主体和项目业主的作用。 2、科学的项目谋划包装。项目的谋划包装是取得成功的首要前提,也是目前融资环境下取得银行资金支持的重要前提。南湖生态城与国家开发银行达成的50亿元合作项目就是塌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这两类项目均属于国家优先支持发展的项目类别,即便是在今年国家对政府融资平台严格限制贷款的条件下,以这两类项目运作仍然可以取得银行贷款支持。 3、合理的项目运作方式。在当前土地收储政策的限制下,对南湖生态城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一级开发整理,由市政府与投资公司签订代建协议,明确投资公司的项目业主和投资主体,明确南湖生态城规划区域内的土地出让收入扣除收储成本和政策性资金后的出让净收益90%用于南湖生态城建设,剩余10%由市级统筹,由投资公司作为项目承贷主体,政府仅以出资额承担

《佛山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62035)》041019151003

《佛山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6-2035)》 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背景 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是指导我市城市更新推进及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上版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佛山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修编及动态调整项目(2012-2015)》已于2015年底到期,需要编制新一版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指导我市城市更新工作。 同时,我市现状建设强度已高达38.2%,城市更新和减量规划是我市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逐步搭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更新规划体系、管理体系、政策体系,通过高品质的城市更新,实现城市形态提升、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公共配套完善,着力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因此,我局组织制定了《佛山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6-2035)》。 二、目标与基本原则 1.远期目标: 通过多元化的城市更新,逐步改善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和用地高效利用,全面改善旧城镇、旧村居的人居环境,均衡化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完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城市更新项目,为把佛山建设成为“先进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提供空间保障。 2.近期目标: (1)2016至2020年间,全市应完成城市更新规模约为30km2,

其中,拆除重建规模为15km2。在拆除重建规模中应提供3km2的居住用地、5.25km2的工业用地、3km2的商业服务业用地、以及3.75km2的市政公用设施、道路广场、绿地等其他用地。 (2)2016至2020年间,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拆迁费用和直接投资)预计约2500亿元,拉动国民生产总值累计约4500亿元。 (3)全面启动中心城区旧村居改造;基本完成“1+2+5”组团内主要片区的旧村居配套设施完善、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旧城镇生活环境质量提升,初步实现宜居城市建设目标。 (4)力争完成3-5个重点产业片区改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腾挪空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园区产业竞争力。 (5)完成2-3条成片岭南建筑的风貌街区;借助历史街区的文化符号、内涵和集体记忆,规划引导公共文化综合体建设,促进文化相关和物质空间的有效保护,提升城市形象品质。 三、城市更新规模 本次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在标图建库的基础上,在综合分析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现状容积率、建筑质量、建设年代、设施水平等因素的背景下,全面梳理了佛山城市更新图斑,总规模约为586KM2,约占现状建设用地比例的41.5%。 其中,已经纳入标图建库的图斑规模约为367.61 KM2,标图建库之外图斑规模约为218.42 KM2。具体详见下表: 佛山市更新对象规模一览表(ha) 图斑类型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市域旧厂房3536.2 13011.7 4389.3 1163 963.1 23063.3 旧厂房旧厂房 299.1 3783.4 3847.1 2310 3558.1 13797.7 (库外) 旧城镇1239.4 2890.1 880.3 1106.9 499.8 6616.6 旧城镇旧城镇 240.6 1829.8 3239.5 552.7 718.1 6580.7 (库外) 旧村居982.4 4347.5 1209.7 211.8 330 7081.4 旧村居旧村居 408.6 376.4 679.4 0 0 1464.3 (库外)

城市水系规范

1 总则 1.0.1 为促进城市水系及滨水空间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范城市水系规划的编制,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水系专项规划及以城市水系为主要规划对象的相关专业规划。 1.0.3 城市水系规划的对象为城市规划区内构成城市水系的各类地表水体及其岸线和滨水地带。 1.0.4 城市水系规划应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尊重水系自然条件,切实保护城市水系及其空间环境。 1.0.5 城市水系规划期限宜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对水系安全和永续利用等重要内容还应有长远谋划。 1.0.6 城市水系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以及有关的流域规划和区域规划。 2 术语 2.0.1 城市水系 urban water system 城市规划区内各种水体构成脉络相通系统的总称。 2.0.2 岸线 shoreline 指水体与陆地交接地带的总称。有季节性涨落变化或者潮汐现象的水体,其岸线一般是指最高水位线与常水位线之间的范围。 2.0.3 生态性岸线 shoreline for ecology 指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而保留的自然岸线。 2.0.4 生产性岸线 shoreline for production 指工程设施和工业生产使用的岸线。

2.0.5 生活性岸线 shoreline for activity 指提供城市游憩、居住、商业、文化等日常活动的岸线。 2.0.6 滨水区 waterfront 在空间上与水体有紧密联系的城市建设用地的总称。 2.0.7 水域控制线 controlling line for waters 水域的边界界限。 2.0.8 滨水绿化控制线 controlling line for waterfront greening 水域控制线外滨水绿化区域的界限。 2.0.9 滨水建筑控制线 controlling line for waterfront architecture 滨水绿化控制线外滨水建筑区域界限,是保证滨水城市环境景观的共享性与异质性的控制区域。 3 基本规定 3.0.1 城市水系规划的水系保护、水系利用和涉水工程设施协调,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建立城市水系保护的目标体系,提出水域、水质、水生态和滨水景观环境保护的规划措施和要求; 2 完善城市水系布局,科学确定水体功能,合理分配水系岸线,提出滨水区规划布局要求; 3 协调各项涉水工程设施之间以及与城市水系的关系,优化各类设施布局。 3.0.2 编制缄市水系规划时,应坚持下列原则: 1 安全性原则。充分发挥水系在城市给水、排水和防洪排涝中的作用,确保城市饮用水安全和防洪排涝安全; 2 生态性原则。维护水系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 公共性原则。水系是城市公共资源,城市水系规划应确保水系空间的公共属性,提高水系空间的可达性和共享性; 4 系统性原则。城市水系规划应将水体、岸线和滨水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空间、功能的协调,合理布局各类工程设施,形成完善的水系空间系统。城市水系空间系统应与城市园林绿化系统、开放空间系统等有机融合,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 第一部分

目录 前言 (1) 1 城市及水系概况 (3) 1.1 区域地理背景 (3) 1.2 区域社会背景 (10) 2 水系治理现状及评价 (12) 2.1 城市河流治理现状 (12) 2.2 水库及湖泊治理现状 (12) 2.3 治理现状评价 (12) 3 生态水系规划目标和治理布局 (18) 3.1 规划范围、水平年 (18) 3.2 规划理念、目标和任务 (18) 3.3 生态水系治理布局 (31) 4 综合利用和形态保护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水功能定位............................................................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岸线分配和利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滨水空间控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水系形态保护与河网改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水资源利用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给排水格局调整...............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需水预测及供需状况推演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补充水源途径分析与方案拟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水源方案研究比选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优化调度与中水回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正文

1 总则 1.1 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为依据,参照省内其它城市同类规定,并结合佛山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 在佛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规定执行。尚不 具备实施条件的村庄和集镇,经批准可暂按国家、广东省有关村镇的相关规定执行。 1.4 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佛山市有关规定 的要求。 1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规划内容和深度按《城市

规划编制办法》、《广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等规定执行。规划编制应采用佛山市统一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的编制 2.2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可根据需要先组织编制城市概念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 15~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3~5年。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可编制年度的规划实施方案,作为城市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的依据。 2.3 “2+5组团”可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团总体规划,对城市土地利 用、人口分布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的安排。 详细规划的编制 2.4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计划。城市新区、旧城改造区、特定区域、近期建设区以及备用土地、拟出让土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城市重点地区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前应先开展相关规划研究。 2.5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和规划条件为依据进行

南通市高速公路入口及连线两侧用地规划

南通市高速公路入口及连线两侧用地规划 设计及审批人员 院长何彬建筑师 副院长顾平高级规划师副总规划师邱阳民高级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邱阳民高级规划师设计人员邱阳民高级规划师 高飞规划师 龚宝生助理规划师目录 文本说明图则

南通市高速公路入口及连线两侧用地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出入口功能及景观定位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 第四章道路及水系规划 第五章生态环境建设 第六章近中期风貌建设 第七章出入口景观设计导则 第八章实施政策及措施 第九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合理规划城市出入口连线两侧的用地布局,形成整体和谐,各具特色的城市出入口景观,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依据《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江苏省高速公路条例》制定本规划。 第2条规划范围 按照城市出入口控制半径500米,城市出入口连线结合不同道路及周边用地的具体情况分别控制进深100-500米,连接线交叉路口控制半径200米的标准确定规划范围。 ○1九圩港:规划范围九圩港大桥至高墩圩桥口段,总长约1.8公里,道路红线外两侧用地进深各约100米。 ○2陈桥:规划范围陈桥立交至站前横路段,总长约4.7公里,道路红线外两侧用地进深各约100米。 ○3横港:规划范围横港立交至外环北路段,总长约6公里,道路红线外两侧用地进深各约100米。 ○4兴仁:规划范围兴仁互通立交至外环东路段,总长约6.0公里,道路红线外两侧用地进深各约500米。 ○5小海:规划范围小海互通立交至通富路段,总长约7.9公里,道路红线外两侧用地进深各约500米。 ○6新336线:规划范围竹行互通立交至C大道段,总长约1.8公里,道路红线外两侧用地进深各约500米。 ○7张江:规划范围张江立交至C大道段,总长约4公里,道路红线外两侧用地进深各约500米。 第3条规划依据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

国家标准《城市水系规划规范》 征求意见稿 第12稿 二零零五年一月

目录 1. 总则 (1) 2. 一般规定 (2) 2.1 分类 2.2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2.3 任务 3. 综合利用规划 (4) 3.1 水体功能确定 3.2 岸线分配和利用 3.3 滨水区控制 3.4 水系改造 4.保护规划 (7) 4.1 三线界定 4.2 形态保护 4.3 水质保护 5. 基础工程规划 (10) 5.1 水源工程 5.2 防洪排涝工程 5.3 水运及路桥工程 6. 术语 (13)

1 总则 1.0.1(编制目的)为科学合理地编制城市水系规划,规范利用和保护城市水系的行为,确保城市水系综合功能持续高效的发挥,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特制订本规范。 1.0.2(规范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及以城市水系为主要规划对象的专业规划。 1.0.3(规划对象)城市水系规划的对象主要为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种地表水体,但不包括仅用于工业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人工水体,不同的城市可根据其水系资源条件确定需要纳入城市水系规划的最小水体规模。对于新编或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其水系规划的范围应在充分考虑水系的区域关系之后,根据各城市水系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一个适宜的规划范围。 1.0.4(基本原则)城市水系规划必须符合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尊重水系自然条件,正确处理水系保护与综合利用的关系,体现城市规划对水系功能的引导和控制,实现社会、环境与经济并重的综合效益。并应符合下列基本原则: 1. 城市水系规划布局,应充分协调城市与水系的关系,处理好与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城市绿化景观系统、城市环境保护系统以及城市市政工程系统的关系。 2. 城市水系规划必须充分兼顾水体、岸线和滨水空间三个层面的功能协调,使三层面的功能配置相得益彰,形成完善合理的水系空间体系。 3. 城市水系规划必须体现生态优先的理念。尊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充分结合城市的水文、地质、地貌、气候、生态特征,因地制宜,确保水系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4. 城市水系规划必须体现共享性。滨水空间是城市宝贵、甚至是稀有的空间资源,水系规划应确保水系空间在土地权属、功能特性等多方面的公共性。 5.城市水系规划必须体现地方特色。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空间景观形象的展现和塑造,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空间景观。 1.0.5(期限)城市水系规划期限宜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对水系的重要功能和组成部分还应进行永久性谋划和控制。 1.0.6(与其他规范的衔接)城市水系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城市规划、河流水系技术规定等行业规范与管理法规,以及已批准的有关流域、区域综合规划。 2 一般规定 2.1 分类 2.1.1 水体宜以形态和水质进行分类,并符合如下规定:

南通市城市商圈建设

南通城市商圈发展研究 商圈(Trade Area)是一个地理概念。从行业角度讲,不同业种和业态的零售业者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从事经营活动,这个区域的范围就叫商圈。商务部对商业中心(商圈)的划分是:国际商业中心、都市商业中心、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五大类,由于国际商业中心和都市商业中心的主城区常住人口要分别达到700万和400万,根据南通市区(含通州区)200万人左右的人口分布状况,前两类商圈在我市暂不存在。 南通的现代城市商业经历了三次跨越式发展,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桃坞路商业街,到八十年代的华联商业中心,再到九十年代的南大街商业圈。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市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商圈发展的“第四级跳”呼之欲出。本文对南通市区城市商圈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归纳了现阶段的发展特点,总结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商圈发展的主流趋势,针对性的对商圈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一、发展现状 国内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早以多核心、多商圈之间的协作发展作为城市发展基础。南通虽然是三线城市,但作为江苏江北的经济强市,其城市化速度毫不逊色于部分特大城市。“十二五”以来,在高速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市区版图持续扩张,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商业网点分布不再囿于环濠河中心区,各类商业设施向新区及区级中心发展。此外,由于大型购物中心、社区店、便利店等业态取得较大发展,城市商圈的整体实力得以显著提升,

市区初步形成了“多核心”商业格局——市级、区级和社区级构成的三级商圈体系同生共存,协调互补。 (一)市级商圈建设加快推进 1、南大街商圈日趋成熟。商圈内各类商业网点环绕濠河分布,形成百货零售为主导,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旅游观光、展示博览于一体的特色商圈。2014年,以交通及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十字街综合改造工程竣工,南大街步行化改造取得成效,商业配套设施不断完善,购物环境持续改善,商业梯度升级步伐加快。南大街地下品牌广场、苏宁生活广场、圆融广场陆续开业。南大街获评“百城千店无假货示范街”,南通文峰大世界、南通金鹰国际购物中心被评为“达标级百货店”。商圈内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21个,2014年实现商品销售额142.83亿元,占全市社消零的6.63%。 2、新城区商圈建设成效显著。新城区商圈以中央商务区为中心,十年来的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中南城购物中心、中南精品百货,星光耀广场等地标志性商业网点相继开业迎客,海联大厦、中南商务楼、启瑞广场等11座5000平米以上商务楼宇陆续建成竣工,业态齐备、繁荣有序的新城区商圈对提升南通城市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4年底,中央商务区集聚企业近2000多家,实现税收(全口径)4.2亿元,吸纳就业人员近万人。商圈内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21个,2014年实现商品销售额142.83亿元,占全市社消零的6.63%。 3、市北新城商圈建设快速推进。市北新城商圈定位为商务、商贸、娱乐、城市公共活动功能以及生产性服务功能突出的综合性中心区,其核心区“五水商圈”正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高端城市商圈。江海风情街、鸿鸣摩尔等集聚了各色餐饮美食,迪卡侬、

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 赵红红 阎 瑾 ■ Zhao Honghong Yan Jin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 验室(广州 · 510006) 收稿日期:2010-01-03 Regulatory Detailed Planning of Yundonghai Center Area in Foshan Sanshui District and Urban Design of Key Sections 项目概况 2005年7月,佛山市规划局、三水区政府决定开展佛山市三水区云东海中心区规划设计国际竞赛,以指导云东海中心区建设。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德国S +P 景观设计公司组成的设计联合体,吸取国内外相关规划设计经验,使用GIS 地理信息技术进行量化分析,为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提供了依据,最终在参赛的六家方案中脱颖而出获得优胜。随后设计联合体对此方案进行了一年的反复修改,完成了本项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本次规划竞赛的用地面积为18km 2,设计要求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将生态效益放在首位,提高云东海中心区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确保云东海整体可持续性发展,打造黄金品牌,带动云东海旅游经济区乃至整个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云东海中心区位于北江南侧生态保育区,属生态环境敏感的地段,本项设计提出了必须投入资源进行生态技术研究及生态建设以形成地区生态增量的基本思路。本次规划的工作重点如下:在旅游经济方面,注重以“游客”为核心的群体行为规划和项目经营;在环境景观方面,注重以“生态”和“景观”规划为核心的环境生态保护与旅游景观环境形象创造;在城市设计方面,注重以“空间”土地利用和建筑控制为核心的低密度开发、高质量城市景观环境设计。规划目标定位 云东海中心区的发展目标如下:以创造珠三角郊野公园为休闲目标、以人工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为景观目标、以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塑造为社会目标、以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应用示范区为生态目标。至2020年,将云东海中心区建设成以生态保育为基础,突出后发优势与生态优势,以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运动、生态居住、商务会议为支撑,珠江三角洲集特色旅游和最佳人居环境于一体 1 三水区与珠三角的关系 2 云东海与三水区的关系 3 云东海与佛山2+5组团的关系 4 云东海外部交通分析 5 云东海中心区生态系统分析

017、城市慢行系统规划研究——以南通为例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研究——以南通为例 曹玮 摘要:慢行交通是一种最基本的人类生活活动,是城市活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精彩生活感受的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活动载体,无论在机动交通如何发展的情况下,都不应削弱它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在城市出行距离加长、小汽车逐步进入家庭的背景下,构建与山、水、城、林等特色资源一体,系统便捷,路权保障,生态安全的慢行交通设施与环境,减少居民出行对小汽车交通的依赖,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南通市城市慢行系统规划研究项目,系统分析研究南通城市慢行系统规划体系的构架和内涵。研究成果也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和深化研究,为其它城市构建安全、便捷、连续、舒适、优美、高效的慢行系统所借鉴。 关键词:慢行,慢行系统,慢行交通,慢行环境 l.慢行系统界定及概述 城市慢行交通是指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系统,速度低于15km/h,由步行交通与自行车交通两部分组成。慢行系统是慢行交通的空间载体,是完成慢行活动的各种物质空间要素的总和,空间形态上包括慢行分区和慢行单元、慢行路径、慢行节点等。总体来说,慢行系统不仅仅是交通方式,它也是城市活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与生活、娱乐、交往紧密相关的空间,提供丰富多样的出行体验,隐含着公平、空间品质、健康城市和生活质量的理念诉求,慢行系统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发展,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不同程度的改变城市的交通结构甚至城市结构。 城市慢行交通融合了交通、商业、休闲、社会、交往等多种活动于一体,是城市最主要的交通空间,也是一个生态与景观空间。城市慢行交通经历了从最初的传统慢行时代到汽车盛行的机动化时代,再经历了人本主义思想和环保意识的洗礼,到城市现代慢行主义的重新回归,城市的慢行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和潮流。慢行交通作为城市绿色交通体系构建中的主导方式,是实现城市绿色交通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发展慢行交通,构建面向慢行友好的综合交通体系也是城市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研究进展

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研究进展 张伟利,贺水林 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8) E-mail:211714@https://www.360docs.net/doc/af2778451.html,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自然生态的渴求也愈加强烈。因此,城市水系景观规划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大尺度水系景观规划和小尺度的河流景观规划设计两方面系统地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的研究理论及方法,以期为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的研究开拓思路。 关键词:城市水系,景观规划,尺度 中图分类号:X321 1.引言 水是万物之源,是一切生物的生存基础,城市的水系在城市的运转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具有排涝、防洪、供水、涵养生态和防御、运输等功能,又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城市灵气的所在、居民精神的依托[1]。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水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另外,在城市美化运动的影响下,城市水系被填之、盖之、断之、堤之衬之,使城市水系失去了生态、自然的本色,也将城市中最具灵气的自然景观元素糟蹋了[2]。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自然生态的渴求也愈加强烈。城市水系景观规划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对水系景观规划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以期为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的研究开拓思路和提供材料。 2.国内外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的研究进展 目前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研究主要分两大部分:大尺度上的水系规划研究和小尺度上的河流景观规划设计。大尺度水系景观规划可以是整个城市范围内甚至流域范围内所有河流的分布格局及生态效应。小尺度的河流景观主要是由河道、堤防和河畔植被所组成[3]。通常小尺度的河流景观规划主要集中在以生态为主的近自然河道规划,集合生态、建筑以及人文为主的滨水区景观规划。 2.1 大尺度上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 目前,国内外在大尺度上的城市水系规划主要有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城市水绿生态体系建设、结合城市绿道网络规划等。 2.1.1城市水系景观生态规划 作为生态学的重要分支,景观生态学是由德国学者C.Troll于1939年首先提出,被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景观与区域规划等方面[4]。而景观规划则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时间、空间上对区域景观格局做出合理安排,以实现整体景观的持续利用[5]。目前已经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中。 岳隽等[6]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城市河流的特点,提出了更为综合的、景观水平上的城市河流研究的概念框架。特别针对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城市河流的研究尺度、格局分析、干扰程度等重要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在景观水平上构建城市河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