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自考00245刑法学试题及答案讲解学习

10月自考00245刑法学试题及答案讲解学习
10月自考00245刑法学试题及答案讲解学习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刑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4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1.在我国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包括(D)

A.公安部

B. 司法部

C. 最高人民法院

D.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2.根据我国刑法第l0条的规定,凡是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 C )

A.不再追究

B. 应当免除处罚

C.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D. 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3.刑法为了保护各国的共同利益,防止国际犯罪所采取的适用原则是(D)

A.属地管辖原则

B. 属人管辖原则

C.保护管辖原则

D. 普遍管辖原则

4.我国《刑法》第l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原则是(A)

A.从旧兼从轻原则

B. 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 从旧原则

5.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刑法理论将其概括为(C)

A.有意行为与无意行为

B. 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C. 作为与不作为

D.个人行为与单位行为

6.关于单位犯罪的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 单位犯罪是单位一般成员实施的犯罪,其与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有无关系则不论

B.单位犯罪就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犯罪

C.单位犯罪…般是出于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

D.单位犯罪一般是以单位名义实施的

7.张某本欲杀害刘某,黑夜里误将杨某认为刘某进行杀害。下列对张某这一行为定性之正确说法是(C)

A. 过失致人死亡罪

B.意外事件

C. 故意杀人罪

D.故意杀人罪(未遂)

8.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B)

A.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9.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一人所犯数罪中有被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所采取的并罚原则是(C)

A. 并科原则

B.限制加重原则

C.吸收原则

D.“先减后并”原则

10.根据我国刑法第79条的规定,有权决定减刑的机关是(B)

A.监狱

B. 中级以上的人民法院

C. 人民法院

D. 司法局

11. 下列犯罪中,单位可以构成的是(A)

A.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B. 分裂国家罪

C. 间谍罪

D. 叛逃罪

12. 下列不属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危险物质”的是(C)

A. 毒害性物质

B. 放射性物质

C. 易燃易爆物质

D.传染病病原体

13.关于危险驾驶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在荒野道路上醉酒驾驶构成本罪

B. 单个人追逐竞驶不成立本罪

C. 在高速公路上逆向追逐竞驶应定本罪

D. 吸毒驾驶构成本罪

14.关于走私废物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 本罪的废物包括固体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废物

B. 本器的走私行为仅限于将废物运输进境的行为

C. 进口能用作原料的废物可成立本罪

D.以原料利用为名,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废物可成立本器

15. 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 本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者单位

B. 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C.本罪的行为既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也包括变褶吸收公众存款

D.本罪的对象是不特定的社会公众

16. 关于假冒注册商标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成立本罪的前提是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

B. 本罪仅限于在同一种商品上进行假冒

C. “相同的商标”是仅指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的商标

D.成立本罪要求情节严重

17.关于合同诈骗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本罪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

B.行为人主观方面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C.成立本罪有数额较大的要求

D.本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18. 关于诬告陷害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本罪需要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

B.行为人必须向司法机关告发

C.被诬告陷害的“他人”必须是特定的

D. 成立本罪要求情节严重

19.关于抢劫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B. 抢劫行为包括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

C.抢劫行为仅限于将财物抢归自己使用

D.本罪的主体限于已满14周岁的自然人

20.关于非法持有毒品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本罪的毒品不折算纯度

B.持有毒品须达到数量较大

C. 不明知是毒品而持有也可成立本罪

D.单位不构成本罪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 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ABCD)

A. 平等地保护法益

B.平等地认定犯罪

C.平等地裁量刑罚

D.平等地执行刑罚

E.相同地保护人民

22.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有(ABCDE)

A.假想防卫

B.防卫过当

C.事前防卫

D.防卫挑拨

E.对第三人的防卫

23. 下列犯罪中属于集合犯的有(AB)

A.赌博罪

B.非法行医罪

C.故意杀人罪

D.盗窃罪

E.非法拘禁罪

24. 根据司法实践,常见的酌定情节主要有(ABCDE)

A.犯罪手段

B.犯罪对象

C.犯罪动机

D.犯罪后的态度

E. 前科

25.关于信用卡诈骗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DE)

A.本罪所冒用的信用卡仅限于他人真实有效的信用卡

B.本罪的信用卡既包括贷记卡也包括借记卡

C.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概成立本罪

D.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E.本罪与诈骗罪之间存在法条竟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主要是刑罚)的法律规范。

27.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表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应受谴责性,而为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的有机整体。

28.假释: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部分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罚之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附条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29.交通肇事罪:是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条例,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0。岳某与孙某素有仇怨,-直想把孙某杀了,-天趁孙某不备,岳某将孙某绑架并关押于自家院子的地下菜害里,于第五天深夜将捆绑着的孙某扔进附近河里淹死。岳某的行为构成了非法拘禁罪和故意杀人罪,对其应予以并罚。(×)

岳某的行为虽然分别符合非法拘禁罪与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但岳某对孙某实施非法拘禁的目的就是杀害孙某,所以其非法拘禁行为与故意杀人行为形成了吸收关系,成立吸收犯,其非法拘禁罪被有意杀人罪所吸收,只需对岳某以故意杀人罪一罪定罪处罚。

3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自己的漏罪的,应当以自首论。(×)

应当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的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32.强奸被害人之后,为了灭口而杀害被害人的,以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处理。(×)

强奸之后为了灭口而杀害被害人的,应当按照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

33.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但以行为人让被害人看到凶器为限。(×)

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不以行为人让被害人看到凶器为条件。

五、简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4.主犯的概念、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35.缓刑的适用条件。

36.劫持航空器罪的构成特征。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37.试述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38.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甲男(18周岁)与其女友乙女(15周岁)共谋欺骗乙的初中同学丙女(15周岁)外出打工,丙跟随甲乙二人来

到某市。在某招待所,甲乙二人要求丙到发廊上班(卖淫),丙不答应。甲乙二人采用打耳光等方式逼迫,丙仍不从。甲经过乙的允许,将丙强奸,并称丙若不答应,还会叫其朋友过来强奸丙,丙被迫同意二人的要求。第二天下午,甲一人将丙送到其熟悉的某发廊,将丙交给发廊老板后离开。十多分钟后,丙谎称出去买东西而逃离并报警。警察将还在招待所的甲乙二人抓获。

请分析本案甲、乙二人是否成立共犯、构成何罪及其停止形态。

答:(1)本案甲乙二人成立共犯,因为二人在主观上有共同的犯罪意思,客观上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可以在强奸的范围内成立共犯。(2分)

(2)甲构成强迫卖淫罪一罪。(2分)强奸行为不另外构成强奸罪,不实行数罪并罚,只作为加重处罚的情节。甲的强迫卖淫罪成立既遂,本罪不以被害人实际从事卖淫活动为既遂条件,只要强迫卖淫行为已经实施完毕即可。(2分)(3)乙构成强奸罪。(2分)乙虽是女性,不能单独成立强奸罪的直接正犯,但可以与其他男子构成强奸罪的共犯。乙的行为虽然是强迫卖淫行为的一部分,但根据《刑法》的规定,不构成强迫卖淫罪。(2分)

刑法学在线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和。 2、我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原则和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3、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处罚的行为。 4、刑法上所说的因果关系是指与之间的因果关系。 5、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周岁周岁。 6、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与。 7、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处罚。教唆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8、管制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9、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 10、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不得少于。 11.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的科学。 12.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和。 13.享有和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14.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 15.精神病人在或者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16.防卫过当是盘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造成,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17.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和两个方面。 18.拘役的期限,为以上以下。 19.对于构成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 20.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 21、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2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和。 23、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

24、为了犯罪,、的,是犯罪预备。 25、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6、人民法院对犯罪人裁量刑罚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27、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决定罚金数额。 28、对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对前段的补充 B、对前段的限制 C、对前段的强调 D、是前段的例外 2、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A、犯罪行为的多少 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 C、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D、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 3、盲人犯罪后可以()。 A.不负刑事责任 B.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减轻处罚 4、某甲故意用言语挑逗某乙,诱使其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然后对某乙实行“防卫”而造成某乙损害的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

刑法学试题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试卷代号:8637 座位号 安徽电大芜湖分校14-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刑法学》试题 2015年6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犯罪构成 2、疏忽大意的过失 3、行贿罪 4、洗钱罪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犯罪具有 性、 性、 性。 2、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是 。 3、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原则、 、 原则。 4、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 、 的,是犯罪预备。 5、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 ,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6、放火罪的主观方面是 。 7、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按 罪定罪处罚。 8、串通投标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 和 。 9、故意伤害(致死)罪,行为人在主观上表现为 ,对死亡结果 。故意伤害(既遂)和故意杀人未遂的区别在于两者的 不同。 10、携带凶器抢夺的,构成 罪。 11、渎职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实施渎职行为和 的渎职财产。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18分) 1、危害行为只能表现为不作为一种形式的犯罪是( )。 A 遗弃罪 B 抢劫罪 C 故意杀人罪 D 强奸罪 2、下列情况不属于犯罪中止的有( )。 A 盗窃他人财物之后,又返还财物的。 B 犯罪分子认为条件不适合而停止犯罪 C 主动停止犯罪预备行为 D 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误以为不能进行到底而中断犯罪的。 3、( )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 聋人 B 哑巴人 C 盲人 D 醉酒的人 4、甲开车故意将多人撞死的行为构成了( )。 A 杀人罪 B 交通肇事罪 C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 重大交通事故罪 5、王某在商场见一妇女为购一衣服正欲付款,遂上前一肥白手起家该妇女手中的1600元钱,并骂:“不象活,不和我商量就来买东西。”王某的行为构成( )。 A 抢劫罪 B 抢夺罪 C 诈骗罪 D 招摇撞骗罪 6、间谍罪的主体可以是( )。 A 中国公民 B 外国公民 C 无国籍人 D 反动组织

刑法学期中考试试题

繁昌县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科班2013年期中考试 《刑法学》(1)试卷 学号: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3 分,共24 分) 1.刑法第93 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这种情况属于( )。 A.司法解释B.立法解释 C.论理解释D.文理解释 2.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 )。 A.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 B.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 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 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 3.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B.主行为与次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4.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导致某乙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 )的犯罪。 A.疏忽大意的过失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直接故意D.间接故意 5.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

A.时空性B.自动性 C 有效性D.彻底性 6.数罪并罚时,管制最高不能超过( )。 A. 一年B.二年 C.三年D.五年 7.对于被判处( )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无期徒刑B.死刑 C.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D.驱逐出境 8.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 )以后,可以假释。 A..五年 B.十年 C .十五年D.二十年 二、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9.我国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三种,即:对前段的补充、——或者是————。或者是——————。 10.根据属地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或者--------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11.-----------、-----------、-----------和-------------是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12.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 1 3.----------的精神病人在--------------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14.为了使国家、____、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1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_______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_______处罚。 16.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_________决定罚金数额。

刑法学在线测试 (4)正确答案

《刑法学》第04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哪个年龄是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A不满14周岁的人B、14至16周岁的人C、16至18周岁的人D、18周岁以下的人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A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B、14周岁以下C、16 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D、18周岁以下 3,不适用死刑的年龄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至16周岁 C、16周岁至18周岁 D、18周岁以下 4,李某在家中喝酒,喝得高兴随手将啤酒瓶扔出窗外,恰巧砸中过路行人刘某,经医院多次抢救,刘某没有死亡但成了植物人。李某居住的楼房正好处于闹市区。问:李某的主观方面是什么? 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过失D、过于自信过失 5,钱某身强力壮,喜欢逗弄小孩。这天,他抡起邻居的小孩左摇右晃,小孩很开心。钱某走到桥上,继续晃悠小孩并问小孩:“你怕不怕?”小孩回答:不怕。钱某十分得意加大了摇晃力度,一失手小孩被甩出去,撞上了桥墩,当场死亡。问:钱某的主观罪过是什么? A过于自信过失B、疏忽大意过失C、直接故意D、间接故意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我国刑法中犯罪主体(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有 A犯罪主体必须是自然人B、犯罪主体不必是自然人 C、自然人的犯罪主体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D、自然人的犯罪主体可以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2,企事业机关团体可以成为下面哪些犯罪的主体. A受贿罪B、行贿罪C、走私罪D、逃汇罪 3,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有 A不可抗力B、意外事件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 4、我国刑法规定的特殊主体主要是: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单位 C、聋哑人 D、醉酒的人 5 没题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犯罪主体必须是自然人. × 2,特殊人群可以成为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 3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 4,不可抗力事件和意外事件不认为是犯罪. ∨ 5,甲想杀死乙,举枪瞄准乙扣动扳机,枪声过后乙没有被杀死,却击中了丙,丙当场死亡。甲不构成故意杀人。×

刑法在线测试题与答案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B)处罚.A、可以定罪B、不得定罪C、根据情形D、由法官裁定 2、刑罚的轻重,应当与(C)相适应A、犯罪分子所犯罪行B、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C、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D、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对社会危害程度 3、我国刑法总则根据各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规定了(A)处罚原则 A、轻重有别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人民代表裁定 D、法官 4、关于刑法溯及力的下面说法正确的(D).A、当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修订后的新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应新刑法.B、当时法律认为是犯罪,但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就应当适用当时刑法.C、当时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新刑法应当追诉的,试用新刑法D、如果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改判决继续有效. 5、我国刑法的社会主义本质(A)A、阶级性B、法律性C、道德性D、文化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广义刑法是指一切(ABCD)的法律规范的总和.A、规定犯罪B、刑事责任C、刑罚D、其它 2、刑法基本原则有(ABC)A、罪刑法定原则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阶级性原则 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ABC)A、定罪上一律平等B、量刑上一律平等C、行刑上一律平等 4、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依照我国刑法执行,但法律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如(ABC)A、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B、民族自制地方不能全部适用刑法规定的,制定由全国人大批准变通或者补充规定C、我国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D、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行空器内犯罪. 5、各国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上主张原则主要有(ABCD)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按解释的效力分类,刑法的解释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和国家解释.错误 2、无论我国还是外国公民再我国犯罪,都受我国刑事管辖.错误 3、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可以对在国外犯罪在我国境内被发现的外国人行使刑事管辖权.正确 4、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正确 5、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正确 《刑法学》第02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D).A、国家公民B、国家财产C、私人财产D、社会关系 2、甲侮辱乙后,乙因羞愤而自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A、受到侮辱和死亡都是直接结果B、受到侮辱和死亡都是间接结果C、受到侮辱是间接结果死亡直接结果D、受到侮辱直接结果死亡间接是直接结果 3、甲、乙两个青年在公共汽车上侮辱漫骂一位批评他们不遵守秩序的老人,致使老人心脏病突发当场死亡.老人犯病死亡结果与甲、乙的侮辱行为二人有无因果关系.(B).A、没有B、有C、不好说D、

刑法学在线测试 (1)正确答案

刑法概说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测试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 B A、可以定罪 B、不得定罪处罚 C、根据实际情形 D、法官裁定 2、刑罚的轻重,应当与( C )相适应 A、犯罪分子所犯罪行 B、犯罪分子承担的刑事责任 C、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 D、危害社会程度 3、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受不受我国刑事管辖. B A、受 B、不受 C、据情形而定 D、 4、不是刑法规定的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D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阶级性原则 5、当时的法律认为不是犯罪,而修订后的新刑法认为是犯罪的,新刑法有无溯及力 B A、有 B、没有 C、根据情形决定 D、法院裁决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制定刑法的根据包括( AB ). A、法律根据 B、实践根据 C、经济 D、道德 2、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ABC A、定罪上一律平等B,,量刑上一律平等C行刑上一律平等D执行上一律平等 3、我国刑法总则从性质区分,体系包括刑有.ABCD A生命刑B自由刑C财产刑D资格刑 4、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特殊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下面那些有属特殊规定ABC A、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 B、民族自治地方 C、港澳特别行政区 D、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 5、刑法的三相基本原则有.ABC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阶级性原则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 2、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 3、凡是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不论犯罪分子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其罪行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还是我国领域外,只要犯罪分子在我国境内被发现,我国应当行使刑事管辖权∨ 4、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的不为罪.没有规定的刑罚酌情适用刑罚。× 5、刑法是对犯罪的规定和惩处,不需要考虑刑事责任×

行政法学在线测试试题与答案

《行政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为 (B)。A、行政法规B、行政规章C、自治条例D、单行条例 2、行政合法性原则主要是对(A)的要求。A、行政主体B、行政相对人C、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D、全体社会组织 3、行政合理性原则产生的原因是由于(B)的存在。A、行政立法权B、行政自由裁量权C、行政审判权D、行政解释权 4、下列何项行政权的特点,是行政主体相对于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而言的(C)。A、自由裁量权B、广泛性C、优益性D、双方性 5、下列法律解释何项不属于行政法的渊源(C)。A、行政解释B、地方解释C、学理解释 D、司法解释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ACD)是行政主体相对于行政相对人而言的。A、强制性B、自由裁量性C、单方性D、优益性 2、下列法律解释属于行政法的渊源的有(ABD)。A、行政解释B、地方解释C、学理解释 D、司法解释 3、属于行政法的特点的是(BC)。A、有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B、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典C、以行政法规、规章形式表现的规范易于变动D、以行政法规、规章形式表现的规范不易于变动 4、下列属于内部行政法律关系的是(BD)。A、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间的关系B、行政机关与公务员间的关系C、行政机关与监督机关之间的监督行政关系D、上级行政机关与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5、下列何项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占支配地位(BD)。A、法人B、被授权组织C、公民D、行政机关 《行政法学》第02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不列有关行政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只有行政机关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B、行政主体还包括执行公务的国家公务员 C、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的组织 D、只要是行政机关任何时候都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2、行政主体是指(B)A、行政机关B、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C、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D、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公务员 3、下列何项属于行政优先权的内容(C)。A、国家强制权B、行政处罚权C、先行处置权 D、自由裁量权 4、能引起公务员法律关系变更的交流形式是(A)。A、转任B、调任C、降职D、辞职 5、下列何项属于对公务员的行政处分(B)。A、辞退B、降级C、降职D、辞职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根据我国法律,(CD)有权制定颁布地方性法规。A、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C、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D、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2、下列可以成为行政主体的是(AB )。A、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B、行政机关C、公务员 D、接受行政委托的组织 3、下列那些人员属于公务员(ABCD)。A、警察B、法官C、检察官D、监察官 4、我国公务员应享有下列何项权力(AB)。A、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B、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C、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经商的权利D、要求重新选择职业的

2018法律硕士考研资料:刑法学试题答案及解析(9)

2018法律硕士考研资料:刑法学试题答案 及解析(9) 单选题 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 不认为是犯罪 B. 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可以认定是犯罪 2、狭义上的刑法是指()。 A. 刑法典 B. 单行刑事法律 C. 附属刑事法规 D. 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事法规 3、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刑法。 A. 中国 B. 某外国 C. 甲国 D. 中国或者甲国 4、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经过外国审判后()。 A. 我国刑法不予追究 B. 仍可以以我国刑法追究 C. 特殊情况才追究 D. 一般情况不追究 5、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 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 项是正确的?() A. 法令行为 B. 紧急避险 C. 正当防卫 D. 自救行为 答案:1 —5:A A A B C 单选题 6、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 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

B. 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C. 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 D.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7、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的人不适用死刑。 A. 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B.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 不满16周岁 D. 不满18周岁 8、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 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 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主观罪过? A. 间接故意 B. 直接故意 C. 疏忽大意的过失 D. 过于自信的过失 9、王某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王某的行为属于()。 A. 故意杀人未遂 B. 犯罪中止 C. 故意杀人既遂 D. 意外事件 10、梁某与程某共同盗窃了某一珍贵文物铜鼎”之后,二人又用斧子将铜鼎砍碎,目的 是便于销赃。那么,梁某和程某的行为属于()。 A. 继续犯 B. 想象竞合犯 C. 牵连犯 D. 吸收犯 答案:6—10: D D C C C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 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 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刑法学》第01-06章在线测试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55:34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 )处罚. A 、可以定罪 B 、不得定罪 C 、根据情形 D 、由法官裁定 2、刑罚的轻重,应当与( )相适应 A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 B 、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 C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 D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对社会危害程度 3、我国刑法根据各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规定了( )处罚原则 A 、轻重有别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人民代表裁定 D 、法官 4、关于刑法溯及力的下面说确的. A 、当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修订后的新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新刑法. B 、当时法律认为是犯罪,但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就应当适用当时刑法. C 、当时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新刑法应当追诉的,适用新刑法 D 、如果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该判决 继续有效. 5、我国刑法的社会主义本质已经弱化甚至不再强调 A 、阶级性 B 、法律性 C 、道德性 D 、文化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广义刑法是指一切( )的法律规的总和. A 、规定犯罪 B 、刑事责任 C 、刑罚

D、其它 2、制定刑法的根据包括( ).ABDX A、法律根据 B、实践根据 C、经济根据 D、道德根据 3、刑法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阶级性原则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A、定罪上一律平等 B、量刑上一律平等 C、行刑上一律平等 5、凡在中华人民国领域犯罪的,依照我国刑法执行,但法律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如 A、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B、民族自制地方不能全部适用刑法规定的,制定由全国人大批准变通或者补充规定 C、我国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在中华人民国船舶或者航空器犯罪.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按解释的效力分类,刑法的解释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和国家解释. 正确错误 2、无论我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在我国犯罪,都受我国刑事管辖. 正确错误

刑法学第1章-第6章在线测试标准答案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54:40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 )处罚. A 、可以定罪 B 、不得定罪 C 、根据情形 D 、由法官裁定 2、刑罚的轻重,应当与( )相适应 A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 B 、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 C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 D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对社会危害程度 3、我国刑法根据各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规定了( )处罚原则 A 、轻重有别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人民代表裁定 D 、法官 4、关于刑法溯及力的下面说法正确的. A 、当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修订后的新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新刑法. B 、当时法律认为是犯罪,但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就应当适用当时刑法. C 、当时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新刑法应当追诉的,适用新刑法 D 、如果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该判决 继续有效. 5、我国刑法的社会主义本质已经弱化甚至不再强调 A 、阶级性 B 、法律性 C 、道德性 D 、文化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广义刑法是指一切(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A 、规定犯罪 B 、刑事责任

C、刑罚 D、其它 2、制定刑法的根据包括( ). A、法律根据 B、实践根据 C、经济根据 D、道德根据 3、刑法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阶级性原则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A、定罪上一律平等 B、量刑上一律平等 C、行刑上一律平等 5、各国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上主张原则主要有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按解释的效力分类,刑法的解释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和国家解释. 正确错误 2、无论我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在我国犯罪,都受我国刑事管辖.

自考刑法学试题_全国自考试卷(2)

自考刑法学试题_全国2008年4月自考试卷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 湖北自考网1月31日整理 课程代码:0024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们可以将刑法的任务概括为() A.打击敌人B.惩罚犯罪 C.保护法益D.保护人民 2.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典的() A.组成B.结构 C.内容D.组成和结构 3.在刑法溯及力问题上,从刑法理论上看比较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是()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 4.在犯罪的理论分类中,与法定犯相对应的是()A.自然犯B.行政犯 C.基本犯D.国事犯 5.认定犯罪的具体法律标准是() A.犯罪概念B.犯罪构成

C.犯罪的主观要件D.犯罪的客观要件 6.作为犯罪主体要件的特殊身份,只是针对该犯罪的() A.实行犯而言的B.教唆犯而言的 C.帮助犯而言的D.胁从犯而言的 7.下列关于紧急避险问题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避险行为损害的利益可以大于所避免的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B.实行避险行为对行为主体没有任何限制 C.危险的来源中不包括人的不法侵害 D.避险必须是出于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 8.我国刑罚的目的是() A.惩罚犯罪B.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 C.预防犯罪D.打击敌人与保护人民 9.以刑法有无明文规定为标准,可以将量刑情节分为() A.应当情节与可以情节B.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 C.从宽情节与从严情节D.案中情节与案外情节 1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可以适用假释的是()A.被判处管制的B.被判处罚金的 C.被判处拘役的D.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11.参加恐怖组织后又杀人的,应定()

地质大学秋《刑法学》在线作业一

地质大学16秋《刑法学》在线作业一

————————————————————————————————作者:————————————————————————————————日期: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 1. 公安机关负责刑事案件的 . 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 . 批准逮捕、提起公诉 . 审判 . 调查 标准答案: 2. 甲某,女,15岁。一日骑自行车回家,行至一坡路时,因违章逆行且车速极快,撞着对面行走的乙某,造成乙某因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甲某的行为:() . 因为不满16周岁,不负刑事责任 . 属于意外事件 . 没有因果关系 . 构成交通肇事罪 标准答案: 3. 一天中午,某抢劫犯打昏了物主抢得其人民币1万元,过路行人单某上前追赶该犯,但是没有追上。傍晚时分,单某在下班途中突然发现了该犯,随即请求周围群众帮助,当群众扭住该犯时,单某一气之下将其打成重伤。我们将这种情形称为() . 防卫过当 . 防卫挑拨 . 防卫不适时 . 假想防卫 标准答案: 4. 公安司法机关对于没有被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强制其到指定地点接受讯问的强制方法,被称为: . 取保候审 . 监视居住 . 拘传 . 通缉 标准答案: 5.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法院从受理案件第二天起到审结,不能超过天。 . 20 . 30 . 60 . 90 标准答案: 6. 中级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检察院不抗诉的,在上诉、抗诉期满后3日以内报请复核。 . 高级法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标准答案: 7. 审判员一人单独审判刑事案件的组织形式,被称为: . 独任庭

2018《刑法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刑法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价格法》第46条规定:价格工作人员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索贿受贿,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价格法》属于行政法,但由于第46条涉及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属于单行刑事法规,因此,属于广义刑法的范畴。()2.类推解释是指对于法律无明文规定的事项,仅仅根据该事项与刑法中相关规定的相似性来定罪量刑的解释方法。这种解释方法为罪刑法定原则所禁止。但罪刑法定原则并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3.李某于1995年至1997年之间,盗窃机动车共58辆,价值1000万元,1997年9月28日被某法院一审判处死刑,李某于1997年10月4日提起上诉,则本案根据刑法不溯及既往的规定适用旧刑法的规定。()4.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丙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丙的行为不是犯罪。()5.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物,一切犯罪行为都会侵害到具体的人或者物,所以一切犯罪都有犯罪对象。()6.甲雇请乙看守山林,长期没有给乙发工资,乙不断催讨。甲产生杀乙之念。夏天某日暴风雨时,甲令乙上山看护林木,期待乙遭雷电死亡。乙果真遭雷击死亡。 甲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行为。()7.身体受到暴力强制时的行为,因欠缺有意性,因此不是危害行为。()8.抢劫银行的犯罪分子用枪指着银行收银员,银行收银员将巨款交出的行为是符合紧急避险的行为不构成犯罪。()9.刘某因为对社会很不满,伺机报复社会,一天晚上来到一居民楼放火,被保安发现,没有成功。本案中没有危害结果,行为人不构成放火罪。()10.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必然因果关系,即行为与结果之间有着必然的、合乎规律的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只有必然因果关系才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11.犯罪一旦形成预备状态,就不可能发展到未遂状态;一旦形成未遂状态,也不可能发展为既遂状态;犯罪已经既遂,就不可能逆转到未遂抑或预备状态。()12.甲乙二人相约实施入室强奸,并约定:如果女主人不漂亮则不实施强奸行为。当甲乙敲开一家的门,发现开门的女主人相貌丑陋,甲乙即谎称自己敲错门而离开现场。甲乙二人的行为是犯罪未遂。()13.甲、乙、丙决定去教训丁。甲偷藏了一把尖刀,当三人将丁打翻在地时,甲突然拔出尖刀将丁刺死。乙、丙在杀人的范畴中没有共同的故意,甲属于实行过限,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14.甲乙共谋杀死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甲乙

刑法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1、简述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相似与区别? 答:1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相似之处,如二者均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但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1)间接故意是旅途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2)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为了实现其他意图而实施行为,主观上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上也没有采取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措施;过于自信过失的行为人之所以实施其行为,是因为考虑到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3)间接故意是“明知”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过于自信的过失是“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2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相似之处,如二者均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不是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但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从本质上说,间接故意所反映的是对法益的积极蔑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所反映的是对法益消极不保护的态度。这种本质上的差别,又是通过各自的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体现出来的。 首先,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 其次,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为了实现其他意图而实施行为,主观上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上也没有采取避免危害结果的措施;过于自信过失的行为人之所以实施其行为,是因为考虑到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是“明知”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过于自信的过失是“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这说明间接故意的行为人认识到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2、简述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 .1因果关系是客观属性,刑事责任是主客观相统一的。(存在因果关系并不等于要对“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要对"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必须具有因果关系。)如某人于雨夜躺卧一货车下避雨睡觉,第二天早晨司机倒车装货时压死该人。虽然倒车行为与压死一人的结果有因果关系,但因为司机并无故意或过失,而无责任。 因果关系是"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没有因果关系,只是不对结果承担刑事责任,但仍然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如犯罪未遂。 2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有联系且行为人对行为后果主观存在罪过→如果该行为为刑事犯罪,那么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在该行为人做出该行为后,出现了异常因素。如果该因素是独立的且异常的,那么就不存在因果关系,此人的该犯罪行为未遂。如果该因素为正常的且相关的,那么就存在因果关系,为既遂。 3、简述刑法的性质? a/所谓刑法的阶级性质就是指刑法的阶级属性。刑法和其他法律一样,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才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应运而生。刑法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刑法的阶级本质由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 所谓刑法的法律性质就是指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之一部分所具有的特征。刑法与其他部门法如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比较起来,有两个显著的特点:(1)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任何一种社会关系,只要受到犯罪行为的侵犯,刑法就规定对这种行为予以一定的刑罚处罚,从而使这种社会关系进入刑法调整范围。在这个意义上,刑法可以说是其他部门法的保护法。(2)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任何法律都具有强制性,任何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干预。但是,所有这些强制,都不及刑法对犯罪分子进行刑事制裁即适用刑罚严厉。刑罚不仅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财产,限制或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剥夺犯罪分子的政治权利,而且在最严重的情况下还可以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 b/

刑法学在线测试 (2)正确答案

《刑法学》第02章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 ). A、我国公民 B、国家财产 C、个人财产 D、社会关系 2、关于言论能否定罪,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 B、能 C、作为思维成为可以犯罪 D、发表言论是言论自由,不构成犯罪 3、甲侮辱乙后,乙因羞愤而自缢. A、侮辱与死亡都是直接结果 B、侮辱是直接结果,死亡是间接结果 C、侮辱与死亡都是间接结果 D、死亡是直接结果,侮辱是间接结果 4、一青年辱骂公交车上老人,致使老人心脏病突发当场死亡.老人犯病突发死亡与青年的侮辱行为 A、有因果关系 B、没有因果关系 C、不好说 D、 5、犯罪的时间和地点不动对量刑有无关系. A、有 B、无 C、由法官裁定 D、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犯罪要件包括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方面 2、不能认定构成犯罪并追究刑事责任的. A、在睡梦中或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 B、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 C、在身体受强制情况下的行为 D、紧急避险 3、不作为在客观方面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A、行为人负有实施某中作为的特定法律义务 B、行为人有能力履行特定法律义务 C、行为没有力履行作为的特定法律义务 D、行为人错误 4、不作为的义务来源是: A、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B、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C、职务或业务上的要求义务 D、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5、作为主要有以下实施方式 A、利用自己身体实施的作为 B、利用自然力实施的作为 C、利用动物实施的作为 D、利用他人实施的作为 E、利用物质性工具实施的作为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对直接客体的侵害有物质性也可以是有非物质性的.∨ 2、言论可以治罪.∨ 3、不作为不是犯罪.∨ 4、作为是身体的静,不作为是身体的该动而不动.× 5、不作为是应为而不为∨

刑法学2期末考试复习题

刑法学(2)试题 2011年1月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王某不满上司刘某对其扣发工资的决定,将刘某值夜班所在的门市部店铺浇上汽油点着,致使刘某被烧成重伤,店铺被烧掉大半,损失达2万余元。幸扑救及时,隔壁店铺未受损失。王某的行为构成(b)。 A.故意杀人罪 B.放火罪 C.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 D.放火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 2.叶某以普通食品原料生产“药品”,销售金额达10万余元。经检验,该“药品”根本没有药效,纯粹是小型食品。叶某的行为构成(a)。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B.生产、销售劣药罪 C.生产、销售假药罪 D.诈骗罪 3.陈某伙同吴某将自己制作的“美元”5000元兑换给赵某,获人民币4000余元。陈某和吴某的行为构成(a)。 A.伪造货币罪 B.持有、使用假币罪 C.出售假币罪 D.诈骗罪 4.叶某乘王某家保姆不备,将王某之子(1岁)偷偷抱走送给张某“收养”,并向张某索要“抚养费”6000余元。叶某的行为构成(d)。 A.绑架罪 B.非法拘禁罪 C.拐骗儿童罪 D.拐卖儿童罪 5.报复陷害罪侵犯的对象是(abcd)。 A.控告人 B.批评人 C.申诉人 D.举报人 6.陈某偷割某铁路建设工地正准备架设的一段铁路专用电话线(价值3000余元)作为废品出售,获利500余元,致使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陈某的行为构成(d)。 A.破坏交通设施罪 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C.破坏生产经营罪 D.盗窃罪 7.构成受贿罪的行为方式有(abcd)。 A.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B.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

刑法学试题

刑法学试题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10空,每空1分,满分1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刑法。 2、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处罚。 3、首要分子是指在或者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4、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其构成的要件之一是:偷逃应缴税额在元以上。 5、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 6、根据刑法规定,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其主观方面表现为以的直接故意。 二、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身强力壮、有较丰厚收入的儿子,对身患重病的父亲长期不送医院就医,结果其父因延误治疗而死亡。行为人之行为构成不作为形式的杀人罪。() 2、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3、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背叛国家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5、犯罪行为在客观方面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概括起来,有故意犯罪行为和过失犯罪行为两种基本形式。() 6、张三与李四有仇。某日,张三见李四前往公用的水井打水,便抢先一步在水井中下毒。结果导致李四饮水后死亡。张三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7、信用卡诈骗罪,就是指利用信用卡、信用证进行诈骗活动,骗取钱财数额较大的行为。() 8、《刑法》第233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就是指在其他过失犯罪中导致他人死亡,就直接以其他犯罪定罪处罚,而不再以过失杀人罪论处。() 9、空白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不直接叙明犯罪特征,而是指出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 10、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应以职务侵占罪论处。() 三、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刑法对溯及力之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是()。

刑法总论试题

[法学学习] 【刑法--习题】北京大学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考试考核办法 一、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套 刑法总论考试试题 说明:考生阅读试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选择题及试题所给的选项后,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入每题下的答题表中。案例分析题及论述题答案请直接写入题下所给的作答部分。本试卷共28题。 一、单项选择题试题1-20为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入答题表中,不答或答错均不得分(本题共30分,每题1.5分) 1、万某于1996年12月2日,因投机倒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万某未上诉。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生效后,万某以新刑法中取消投机倒把罪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依新刑法改判其无罪,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对万某的申诉法院应支持,因按刑法从旧兼从轻原则,万某应无罪。 B、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但可以对其减刑。 C、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因新刑法对已经生效的判决不具有溯及力。 D、对万某的申诉不能支持,还应撤销其缓刑,改判实刑,因其不服管理 2、韩国公民金某曾在印度、缅甸、泰国等国多次进行国际贩毒犯罪活动,并曾被其所属国韩国通缉。某日,金某到我国境内旅游被拘捕,金某即以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也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犯罪为由提出抗议。我国依法可以对李某采取下列措施:()。 A、无权进行刑事追诉,应当立即驱逐出境 B、因其是国际犯罪,应交国际法院制裁 C、可以对其进行刑事追诉,依据是对国际犯罪的普遍管辖权 D、可以对其进行追诉,但审判要有韩国、印度、缅甸、泰国等国的共同参与 3、王某14岁生日那天,邀集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饭后回家途中,王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把包抢走,包内有手提电话1部(价值7600元)、现金6000余元。则王某14岁生日那天的行为( )。 A.构成抢劫罪 B.构成盗窃罪 C.不构成犯罪 D.负有限的刑事责任 4、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