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主要研究内容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环境及其评价、预测和保护的科学。

工程地质论文 摘要: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有下滑现象,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的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的结论性错误。工程地质对地球环境的保护要发挥重要作用。工程地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环境分析人才机遇 这学期我学了工程地质课使我对工程与地质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 工程地质对于工程师来说并不陌生。然而,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引起地质环境的改变,工程地质问题造成工程建设的被动与失败的若干实例证实,许多人对工程地质又是陌生的。 人类历史刚刚翻开新千年新世纪的第一页,一场以高新技术为前导的产业革命却早已开始了,工程地质学科必将在这场革命中获得新生。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伴随着矛盾与冲突,特别是体制和机制问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需要协调与适应,改革就成为必然。 当前,工程地质学科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地质专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斗争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类工程活动不是改造自然而是如何顺应自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问题,工程地质学家和地质师都要认真关注,并勇敢地承担起应尽的职责。 1 工程地质学科的起源与发展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球科学。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首次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工程地质勘察则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和平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十分迅速,工程地质学在这个阶段迅速成长起来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工程实践和理论探索,工程地质学大为长进,内涵和外延都焕然一新,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行列中的重要分支学科。 中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在解放前基本上是空白,建国后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50年代初开始引进苏联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走过了我们自己的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的辉煌历程,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工程地质学体系。举世瞩目的三峡、小浪底等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及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大型工程的开工建设,充分积累了在各类岩性地区和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地质工作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程地质勘察规程规范。重大工程建设不断地将数理学科的新成就和高新技术及时吸收进来,极大地丰富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使我国工程地质学达到现代科技水准,逐渐成为国际工程地质界的重要成员之一。 今天,工程地质专业学科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工程地质定性描述和定性评价的范畴,发展成为集多种勘探手段去获取基础性地质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类汇总、整理分析、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地质预测、工程措施的建议等等既特殊又复杂的综合性专业。任何一个成熟的设计师,都会清楚地意识到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位置。无数重大工程成败的实例足以证明工程地质专业在工程建设中的权威性。 2 工程地质的技术进步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近二十年来有了长足的进展。测量、物探、钻探、试验等在仪器、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为工程地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依托。由于有了各种新技术的支持,工程地质分析从定性到定量就成为可能。定量分析的新理论层出不穷,在学术界十分活跃。

工程地质试卷及答案

《工程地质》(A卷)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每小题2.5分,共15分,请在另附的答题纸上作答) 1. 透水率(q )及其特点和工程意义 2. 围岩的弹性抗力系数及其工程意义 3. 软弱夹层及其类型和工程意义 4. 河流堆积阶地(成因、类型) 5. 岩溶及其工程意义 6. 活断层及其工程意义 二、填空题(2×1分+5×2分+3分,共15分) 1. 岩体天然应力(初始应力)主要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成。 2. 坝基机械潜蚀是由渗透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冲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

3. 边坡崩塌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结构面对岩体的切割程度及结构体的组合形式可将岩体划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结构类型。 5. 松散沉积物按成因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 根据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按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又可将地下水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 7. 水库蓄水后,库区可能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程地质问题。 8. 岩浆岩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阶段。沉积岩中最重要的构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所选选项的序号上打“√”) 1. 当侧压力系数为1时,围岩应力重分布的主要影响范围,一般为隧洞半径的:

工程地质学最新完整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条件: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2、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3、工程地质学: 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的分支学科,它是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从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科学。 4、原生矿物 岩石经物理风化破碎,但成分没有发生变化的矿物碎屑。 5、次生矿物 岩石经过化学作用,使其进一步分解,形成一些颗粒更细小的新矿物。 6、粒径 土颗粒的大小以其直径来表示,称为粒径,其单位一般采用mm。粒径只是一个相对的、近似的概念,应理解为土粒的等效直径。 7、粒度成分 土中各个粒组相对百分含量,通常用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表示。 8、等(有)效粒径 非均粒土累积含量占10%(粒组累积百分含量)所对应的粒径。(平均粒径=50%限制粒径=60%) 9、不均匀系数是土的限制粒径和有效粒径的比值,即为Cu=d60 d10。Cu值越大,土粒越不均匀,累积曲线越平缓;反之,Cu值越 小,则土粒越均匀,曲线越陡。 曲率系数 2d30是累积含量30%粒径的平方与有效粒径和限制粒径乘积的比值,即为 Cc=,Cc值能说明累积曲线的弯曲情d10?d60 况。 10、土的结构: 是指组成土的土粒大小、形状、表面特征、土粒间的连结关系和土粒的排列情况。 11、土的构造:

在一定的土体中,结构相对均一的土层单元体的形态和组合特征。包含土层单元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和相互关联等方面。 12、细粒土的稠度: 由于细粒土的含水率不同,表现出稀稠软硬程度不同的物理状态,如固态、速态或流态,细粒土这种因含水率变化而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物力状态,即为细粒土的稠度。 13、稠度界限 随着含水率的变化,细粒土可由一种稠度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稠度状态,相对于转变点的含水率,称为稠度界限,也称为界限含水率。 14细粒土的可塑性 细粒土的含水率在液限和塑限两个稠度界限之间时,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揉塑成任意形状而不破坏土粒间的连结,并且在外力解除后仍保持已有的形状,细粒的这种性质称为它的可塑性。 16、土的前期固结压力: 是土层在过去历史上曾经受过的最大固结压力。 17、黏性土和非黏性土: 黏性土具有结合水连结所产生的粘性土。如细粒土; 非黏性土土粒间无连结,不具粘土。如粗粒土、巨粒土。 18、湿陷性: 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而产生显著附加沉陷的性能。19、触变性: (土饱水而结构疏松)在振动等强烈扰动下其强度也会剧烈降低,甚至液化变为悬液的这种现象。 20、湿陷系数: (黄土)试样在某压力作用(p)下稳定的湿陷变形值与式样原始高度的比值称δs=hp-h'p h0,式中hp为保持天然 的湿度和结构的土样,施加一定压力时,压缩稳定后的高度(cm);h'p为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侵水作用下,下层稳定后的高度(cm),h0为土样的原始高度(cm)。 21、自重湿陷系数: (黄土)实验在与其饱和自重压力相等的压力作用下,压缩稳定后的湿陷值与土样原始高度的H值δ2s='hz-hz式h0 '为上述加压稳定后的中hz为保持天然的湿度和结构的土样,施加至土样的饱和自重压力时时,下沉稳定后的高度(cm);hz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 及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建筑工程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学科。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如何?本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分区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 1山东处在欧亚板块的东部活动大陆边缘 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扩张及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向北运移的影响,山东目前(以来)地应力:最大主应力σ1的轴向方位为70~80о、大小是; 最小主应力σ3的轴向方位为340~350o、大小是33..9 Mpa;σ1与σ3差应力值为 Mpa。 2.基岩区的地层褶皱不发育,地层多呈单斜构造;发育NNE、 NW、EW走向的主要断裂构造,其中的NNE向和NW断裂为活动断裂主要NNE向活动断裂:(1)沂沭断裂带,由四条大断层组成“两堑一垒”的构造格局;(2)聊考断裂带。 主要NW向活动断裂:(1)威海~烟台~渤海~天津断裂带;(2)诸城~益都(青州)~惠民断裂带;(3)骆马湖~微山湖断裂带。 证据:近代地震活动记录;第四纪岩土层被断裂错开、逆掩。

(二) 山东的工程地质分区 据基岩地层的出露情况、地貌特征和地壳稳定性分3个分区: 1.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其范围是:济南~淄博~潍坊以南、东平湖~南四湖一线东北、昌邑-大店大断层(沂沭断裂带最东侧的大断层)以西及济南~东阿~东平一线以东地区。是其北、南和西由平原环绕的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区。 岩等变质岩;地壳上升,剥蚀、切割作用强烈,泰山、沂山、蒙山、俎徕山、鲁山、俎莱山等千米高程以上的中山主要分布在本区。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常发育“崩滑流”(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简称)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东部~东南部是抗震、防震重点地区,该区周边发育厚度不等的黄土状地基土(湿陷等级为I 级(轻微)),临沂地区沂沭河两岸附近发育膨胀土。 σ1 σ1 σ1 σ 1 目前中国地应力方向 以东经100~105o 为界分东西两区。 强度上:西强东弱(西高东低) 方向上:西: NNE-SSW 为主,东:近E-W 。 鲁东低山丘陵工程 地质区 鲁西北平 原工程地 质区 鲁中南中 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鲁西北平 原工程地 质区

工程地质试题库完整

工程地质试题库 Ⅰ.名词解释(37道) 工程地质学p1 一、矿物和岩石 矿物p4 岩石p4 层理p18 片理岩层岩石结构 片理:岩石中矿物呈平行定向排列。 岩层:由岩性差异形成的,与相邻层不同的沉积层。 岩石结构:岩石颗粒形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二、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p29 岩层产状p29 褶曲p38 节理p41 断层p44 地层p32 地质图p52 三、水的地质作用 河流(谷)阶地p64 隔水层p66 含水层p66 残积层水的硬度p67 淋滤作用 淋滤作用:大气降水带走地表细粒物质和可溶成分,使地表岩石逐渐失去完整性,在原地残留下不易带走的难溶松散物质的作用。 残积层:淋滤作用下留在原地的松散破碎物。 四、岩石工程性质 岩石吸水率p81 弹性模量p83 热胀冷缩作用p87 风化程度黄土p95 软土p99 风化程度:岩石风化后工程性质改变的程度。 五、岩体稳定性分析 岩体p142 结构面p142 结构体p142 天然应力p142 岩体结构 p142 岩体稳定性:在天然或人类活动作用下,保持不破坏、不变形的状态。六、不良地质 滑坡主裂缝p113 稀性泥石流p123 岩堆岩溶p125 落石p107 岩溶水p77 岩堆:陡坡上的松散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崩落在坡脚形成的堆积体。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35道) 一、矿物和岩石 (一) 矿物 1.方解石的晶体形态是( )

A.短柱状 B.板状 C.立方体 D.菱面体 2.条痕是指矿物的( ) A.固有颜色 B.粉末的颜色 C. 杂质的颜色 D.表面氧化物的颜色 3.肉红色是( ) 的固有颜色. A.石英 B.滑石 C.方解石 D.正长石 4.解理是指( ). A.岩石受力后形成的平行破裂面 B.岩石中不规则的裂隙 C.矿物受力后沿不规则方向裂开的性质 D.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平行裂开的性质 5.方解石有( ) A.三组完全解理 B.二组中等解理 C.二组极完全解理 D.三组中等解理 6.断口是矿物受锤击后沿( )方向产生的断裂. A.不规则方向 B.平行所有晶面方向 C.平行某一晶面方向 D.锤击方向 7.在下列矿物中,硬度最高的是( ). A.石英 B.长石 C.滑石 D.方解石 (二) 岩浆岩 1.流纹岩的常见构造是( ) A.致密块状 B.气孔状 C.流纹状 D.杏仁状 2.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 A.石英, 长石 B.角闪石, 斜长石 C.辉石, 斜长石 D.黑云母,长石 3.辉长岩的常见结构是( ) A.辉绿结构 B.全晶质中粒结构 C.斑状结构 D.隐晶质结构 4.闪长岩是一种( ) A.酸性岩 B.中性岩C .基性岩 D.超基性岩 5.玄武岩是属于( ) A.浅成岩 B.深成岩 C.喷出岩 D.火山碎屑岩 6.侵入地壳深处的酸性岩浆冷凝后形成( ) A.流纹岩 B.花岗岩 C.辉绿岩 D.闪长岩 7.喷出地表的中性岩浆冷却后形成( ). A.玄武岩 B.流纹岩 C.安山岩 D.闪长玢岩 (三) 沉积岩 1.将松散沉积颗粒连结起来固结成岩的过程叫做( ) A.压固脱水作用 B.胶结作用 C.重结晶作用 D.成岩作用 2.岩层厚度为0.1-0.5m时叫做( ) A.巨厚层 B.厚层 C.中厚层 D.薄层 3.沉积岩分类的关键因素是( ) A.结构特征 B.构造特征 C.矿物成份 D.胶结物成份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言 1. 谓工程地质学? 答: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2. 谓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答:①阐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其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②论证建筑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确切的结论。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地,并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④根据建筑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法的合理化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⑤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⑥为拟订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案提供地质依据。3. 谓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容? 答:①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③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法的研究。④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4. 谓工程地质条件? 答: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①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②地质构造。③水文地质条件。④动力地质作用。⑤地形地貌条件。 ⑥天然建筑材料。 5. 谓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的安全。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①地基稳定性问题。②斜坡稳定性问题。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6. 简述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答: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7. 简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答:17世纪以后开始出现地质环境对建筑影响的文献资料,工程地质学产生了萌芽。20世纪初工程地质研究已经由欧美向发展中扩展并稳定发展。未来工程地质学会与其他学科更加紧密相连,与各相关学科更好地交叉和结合,促进基本理论、分析法和研究手段等各面不断更新和前进,进而使工程地质学的涵不断变化、外延扩展。 8. 简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答:见课本P8-P9。 第二章矿物与岩 1.谓克拉克值?地壳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 答:地壳中各种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的原子百分数成为原子克拉克值,又称元素丰度。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镁、钾、钛和氢十种元素组成。 2.根据地震资料,地球部圈层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圈层?各圈层的物质组成是什 么?各圈层之间的不连续界面是什么? 答:地球部圈层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由沉积岩、花岗岩和玄武岩组成;地幔由二辉橄榄岩组成;地核由铁、镍、硅构成的物质组成。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工程地质学试卷及答案8套

工程地质试题1 一、名词释义(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工程地质条件 2、活动断层 3、岩体结构 4、液化指数 5、软化系数 6、地质工程 7、卓越周期 8、管涌 9、固结灌浆 10、地应力集中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岩体完整性含义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 2、风化壳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风化程度定量指标? 3、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是什么? 4、简述岩爆发生的机理?

5、简述砂土液化机制? 6、软弱岩石的含义以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7、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8、岩溶发育基本条件是什么?岩溶区工程建设遇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9、野外如何识别滑坡? 10、水库地震的特征是什么?其成因学说有哪些? 三、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分析结构面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工程意义? 2、分析坝基深层滑动的边界条件,简要说明剩余推力法、等稳定法的原理。 四综合论述题(14分) 分析边坡工程研究的内容和稳定分析的方法?

工程地质试题2 一、区别各组概念(每小题4分,共20分) 8、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 9、液化指数与液性指数 10、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 4、固结灌浆与帷幕灌浆 5、震级与烈度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岩体结构含义是什么?岩体结构类型是怎样划分? 2、风化壳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风化程度定量指标? 3、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是什么? 4、简述岩爆发生的机理? 5、简述砂土液化机制? 6、结构面的成因分类是什么?并举例说明每种类型。 7、卓越周期含义是什么?如何利用波速试验资料确定卓越周期? 8、岩溶发育基本条件是什么?岩溶区工程建设遇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9、野外如何识别滑坡? 10、坝基渗透变形破坏类型有哪些?如何防治之。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3191010 【英文译名】:Engineering Geology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学分数】:2 【总学时】:32 【实践学时】: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使学生了解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及其运用于土木工程实践中,并能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进行一般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处理措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使学生了解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及其运用于土木工程实践中,并能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进行一般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处理措施。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 后继课程《土力学》、《基础工程》。 四、课程内容 (一)绪论(1学时) 1.了解工程地质学与地质学相互间的关系; 2.了解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 3. *掌握地基稳定的基本要求。 (二)地壳及其物质组成(3学时) 1.了解地球具有的圈层构造; 2.*掌握地质作用基本概念和分类; 3.理解元素、矿物、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单位, 4.*掌握常见矿物的物理性质; 5.*重点掌握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三)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2学时) 1.了解地质年代概念包括相对年代与绝对年代划分的方法。 2.*掌握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与切割律的基本方法。 3.*掌握第四纪沉积物分类和基本物理力学特性。 (四)地质构造(5学时) 1.了解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方法和工程地质评价; 2.*掌握地层界触关系和岩层产状; 3.*掌握褶皱、节理、断层等几种常见地质构造的概念、要素、类型及特性。 (五)地下水(3学时) 1.了解地下水基本概念、分布和分类; 2.*掌握岩石(层)的水理性质,重力水的类型及其特征、循环与运动; 3.*掌握地下水引发的工程和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六)地表地质作用(5学时) 1.了解几种常见的地表地质作用; 2.*掌握其作用特点、形成规律和对工程的不良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七)岩土工程地质分级和分类(2学时) 1

大型工程与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大型工程与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16-04-01T10:43:49.0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作者:黄华 [导读] 广西第四地质队在国家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对于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也最强。 黄华 广西第四地质队 摘要: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大型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在近几年大型工程实践经验来看,大型工程施工过程中无疑会带来种种工程地质问题,如果不科学的去进行处理和预防的话,势必会给与后期大型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构成负面影响。因此,文章积极探究当前我国大型工程种类,并且分析其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大型工程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大型工程;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设 在国家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对于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也最强,由此势必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工程地质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客观正确的去探究我国大型工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工程地质问题,找到推动我国大型工程健康发展的途径。因此,积极探究中国大型工程与工程地质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一、大型工程建设的特点分析 大型工程建设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地理空间资源分布格局,我国城市化发展等因素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由此使得我国大型工程建设表现出明显的中国特色:其一,东西部协调发展。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和地理因素的影响,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性明显,为了能够规避东西差距的不断拉大,高度重视国家建设格局的调整和改善,关注于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使得西部地区的资源工程,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得以陆续开展;其二,大型工程建设重点突出,国家大规模建设工程陆续开展起来。从西南水力资源开发,到南水北调工程,再到进藏交通工程,再到海峡跨海通道工程,使得我国大规模建设事业得意持续发展;其三,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其对于中国大型工程建设的推动力,也是很明显的。 二、大型工程建设的类别 1.跨流域水利工程 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均匀,是我国现代水资源供应网络构建必须要去面对的问题。北方地多水少,南方地少水多。北方地区常常陷入到缺水的状态,地区地下水严重透支,已然造成水资源供应系统的不断恶性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跨流域水利工程陆续开展起来。以最大的跨流域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基于引江济黄的思维,建立东中西三条线。 2.大型水电工程 在电能资源利用前景理想的背景下,大型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也陆续开展起来。尤其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各个地区的大型水电工程建设事业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完善我国水电供应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举世瞩目的三峡水电站为例,坝高为175米,发电能量高达17680MW,这标志着我国水电工程大坝建设技术已经超过世界水平。 3.城市地下工程 以我国当前各个省市正在进行的地铁建设为例,施工环境处于地下,其施工标准和要求更加严格,更加需要考虑城市建设规划因素。相信随着城市地铁建设工程事业的发展,将为健全我国城市交通体系网络打下更加夯实的基础。 4.其他大型工程 除了上述几种大型工程之外,还牵涉到其他类型的工程:海洋工程,高层建筑工程,深部采矿工程等。无论从建筑规模来看,还是从建筑效能来看,上述的工程都可能对于整体经济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高度关注中国大型工程的地质问题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三、大型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灾害防治措施 中国大型工程建设的类别比较多,牵涉到的内容比较丰富,不同的大型工程建设,工程的效益目标是不同的,工程可能遇到的地址问题也是不一样的。不同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是不一样的,这就注定在中国大型工程建设工程地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工程施工中或竣工后遇到的滑坡、崩塌、岩溶地面塌陷、膨胀土地基胀缩、地基不均匀沉降、流砂、管涌及砂土液化等,都是可能在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应该采取对应的措施予以改善和调整。具体来讲,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跨流域水利工程地质问题以及灾害防治措施 对于跨流域水利工程来讲,地质问题主要在于会遇到各种地形,各种地层岩性,各种构造断裂和各种自然地质现象,这些都需要在渠道线路方案选择的过程中考虑到,并且选取不同的方案去进行处理,以渠道选线为例,需要面对的地质灾害为:河谷地段的山体崩滑、崩塌、膨胀土地基胀缩等问题。上述遇到的地质灾害,对于崩滑、崩塌应该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来处理:在跨越河谷的背景下,需要进行地下暗渠和地上渡槽两个方案的对比,充分考虑岩土稳定性,架构地基稳定性,河流两岸水文变化等因素;此外在水利工程的陡坡出设置安全的放坡比例及采用锚杆格构量进行支护;对于膨胀土地基胀缩应该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来处理:换土、化学法改良土质、采用桩基础、预湿膨胀、隔水法、垫层法。 3.2大型水电工程地质问题以及灾害防治措施 对于大型水电工程来讲,可能遇到大坝稳定性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大坝建设完毕后的地质环境问题,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去进行预防和治理,比如对于超过150米的高坝来讲,其荷载较大,要求坝址的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较高,弱坝址处的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坝体极易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应该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来处理:宜对坝体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了解其岩土体分布概况,选择合适的持力层,采用摩擦桩或端承桩对地基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改良。 3.3城市地下工程地质问题以及灾害防治措施 对于城市地下工程来讲,地质问题主要需要考虑到城市地下工程地质分区问题,城市地下构筑物稳定性问题,以城市地下构筑物稳定性来讲,其会遇到的地质灾害有:流砂、管涌、砂土液化等。因此,在城市地下构筑物建设过程中,宜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对于流砂、管涌采用井点降水、土体抗渗加固截水、集水井强排法、深井降水法、注浆法等;对于砂土液化采用桩基础、采用深基础、采用挤密法或

工程地质试题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80分) 1.关于相对地质年代的说法,正确的是( ) 2.A)在地质工作中,绝对地质年代比相对地质年代用得多。 3.B)侏罗纪形成的地层称为侏罗系。 4.C)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主要是根据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来确定。 5.D)相应每个时代单位宙、代、纪、世,形成的地层单位为宇、系、统、界。如中生 代形成的地层单位称为中生系。 6.答案:B 7.关于岩石地层单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8.A)各地区在地质历史中所形成的地层事实上是不完全相同的。 9.B)群、组、段是地方性岩石地层单位。 10.C)群是地方性岩石地层的最大单位。 11.D)以上说法不全对。 12.答案:D 13.关于第四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4.A)第四纪是新生代最早的一个世纪,也是包括现代在内的地质发展历史的最新时 期。 15.B)第四纪地质历史事件及其地质作用对现在的工程建设地质环境影响最大。 16.C)第四纪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 17.D)第四纪的地层为各种近代堆积物。 18.答案:A 19.残积层是( )作用的产物。 20.A)水平运动。B)河流沉积作用。C)\山洪急流。D)雨水和雪融水坡面片流。E)岩石 风化。 21.答案:E 22.坡积层( )作用的产物。 23.A)水平运动。B)河流沉积作用。C) 山洪急流。D)雨水和雪融水坡面片流。E)岩石 风化。 24.答案:C 25.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内业整理中的裂隙玫瑰花图的绘制方法为:() 26.A)在I、IV象限构成的半圆内,按一定的走向间隔,以圆心为起点、以半径长短 为裂隙条数、以走向为方向画出若干个点,将各个点连接起来,最后封闭于圆心所形成; 27.B)在II、III象限构成的半圆内,按一定走向间隔,以圆心为起点、以半径长短 为裂隙条数、以走向为方向画出若干个点,将各个点连接起来,最后封闭于圆心所

工程地质

1.工程地质学就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就是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地质条件、地质问题的学科,就是一门解决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就是“错”。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2.工程地质评价即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可理解为对工程建筑的利用与改造有影响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就是“错”。 题目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3.土体结构就是指结构面形态及其组合关系,尤其就是层面、不整合面、断层面、层间错动、

节理面等结构面的性质、产状、规模与组合关系。(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就是“错”。 题目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4.地应力就是存在于地壳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广义上地应力就是指地球体内的应力。(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就是“错”。 题目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5.地基稳定性问题就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它包括强度与变形两个方面。(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就是“错”。 1.工程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在于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中心任务在于分析与评价工程地质问题,对人类活动可能遇到或引起的各种工程地址问题作出预测与确切评价,从地质方面保证工程建设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与安全可靠性。(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就是“错”。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2.工程地质学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中应用非常广泛。(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就是“错”。 1.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主要包括岩体与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其形成变化规律,各项参数的测试技术与方法,岩土体的类型与分布规律,以及对其不良性质进行改善等。( ) 选择一项: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内容

(2011.03.11)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内容、难点研讨(文本) 邵运达:各位老师,工程地质教研活动已经开始!欢迎大家积极发言! 工程地质课程地性质与任务 “工程地质”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工学科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专升本)地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地任务是使同学通过学习掌握修建土木工程建(构)筑物地场地地工程地质条件地评价和各种建(构)筑物地建造对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地影响,以及选择在相应地地质条件下保证建筑物稳定和正常使用地措施. 工程地质课程地目地与要求 “工程地质”课程设置地目地是通过本课程地学习,掌握工程地质学地基本知识和具备解决工程中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地能力.了解工程与地质地关系,并对地质条件做出评价. 学习本课程要求达到: 1.掌握工程地质学中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解决工程地质问题地过程和方法. 2.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地基本要素,系统掌握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方面地知识. 3.掌握对工程地质问题地分析方法及对不良地质条件应采取地措施,了解各种地质作用地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对工程地影响和治理方法,并对土木工程中可能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做出分析评价. 工程地质课程地教学要求层次 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岩石和地质模型实验室实习,野外工程地质实习(有条件时进行)等三个教学环节. 教学中,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地掌握,根据专业地要求分为“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 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 地质学地研究内容及其工程地质学地分科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地主要任务. 重点: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 (二)教学要求 1.知道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2.了解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3.理解工程地质条件各要素以及理解土木工程中可能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 4.了解工程地质学地主要任务及研究方法等. 5.知道本课程地特点及学习要求. 第二章岩土及其工程地质性质(10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 1.地球地圈层构造与地质作用 地球地内部圈层构造:地壳、地幔与地核;地质作用. 2.造岩矿物 矿物地形态,矿物地物理性质,含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与断口、密度、弹性、挠曲及延展性等,常见地10多种矿物地鉴定特征. 3.岩浆岩(火成岩)

工程地质试卷及答案

《工程地质》( A卷)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每小题 2.5分,共15分,请在另附的答题纸上作答) 1. 透水率(q )及其特点和工程意义 2. 围岩的弹性抗力系数及其工程意义 3. 软弱夹层及其类型和工程意义 4. 河流堆积阶地(成因、类型) 5. 岩溶及其工程意义 6. 活断层及其工程意义 二、填空题(2×1分+5×2分+3分,共15分) 1. 岩体天然应力(初始应力)主要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成。 2. 坝基机械潜蚀是由渗透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冲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 3. 边坡崩塌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结构面对岩体的切割程度及结构体的组合形式可将岩体划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结构类型。 5. 松散沉积物按成因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 根据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按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又可将地下水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

地质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其风险表现

地质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其风险表现 发表时间:2018-11-17T15:45:17.9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作者:王祥峰[导读] 摘要:地质工程学以工程地质学研究为重要基础并发展,实现了工程地质学的全新发展。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安徽芜湖 241006 摘要:地质工程学以工程地质学研究为重要基础并发展,实现了工程地质学的全新发展。基于此,文章将地质工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具体的研究现状与风险表现,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质工程;研究现状;风险表现 近年来,基于工程建筑规模的扩大发展,很多重大工程建筑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几率明显提高,且和地质存在的联系也不断增加,直接引发了更多的工程问题。所以,大部分学者与工程技术工作人员都给予了高度重视。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地质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其风险表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地质工程研究现状阐释 要想确保地质工程项目的成功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地质条件进行研究,但同样也要对既有的地质环境加以充分利用和改造。而地质工程学则以此背景为基础实现了全面可持续发展。 于1976年,美国的工程地质学家对地质工程这一专业术语做出了解释,并且定义了地质工程。其认为地质工程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地质条件加以调查与评价,并科学合理地处理不良地质条件,加使得岩体被当做工程项目的主要结构。在我国,孙广忠教授同样对地质工程进行了探讨,并于1984年提出岩体改造的基本原理,指出工程地质、地质工程以及岩石力学的三位一体化。 根据对以上学者研究成果的研究,可以将地质工程学概念定义为对工程系统以及多个自然系统的有效耦合途径进行研究的学科,以对自然环境的有效认知为基础,进而对自然环境加以改造和保护,以保证工程项目和生态环境能够实现完美地融合。 二、地质工程的研究认知 目前阶段,基于社会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与现代新技术的发展,地质工程项目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且地质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也愈加丰富,其涉猎领域明显拓展[1]。对于工程项目实践来讲,工程地质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自然环境形成正确地认知,而地质工程则是基于对自然环境的认知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以期地质体更加稳定,有效地规避地质体形变或者是破坏而影响工程项目的结构与自然环境,不断优化工程项目应用功能与安全水平。 (一)涉猎领域与范围 一般来讲,工程活动需要以特定地质环境为基础,也可以将地质当做工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当前人们开展的工程地质工作,并不仅仅是单纯勘查工程地质以及调查工程地质条件,而是要将其当做地质工程展开研究。以地质观点为出发点,对地质工程建筑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进行研究[2]。 其中,要对地质因素与工程因素进行综合性地考虑,并细化地质工程类别,即地面建筑地质工程、地下建筑地质工程与区域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二)内涵分析 以工程实践为切入点,地质工程的主要涵盖内容就是自然系统与工程系统。其中,工程系统中也具备工程组织、施工、评估与工程特性等方面的内容。而自然系统的内容则有地质条件、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 而系统本身的特征则体现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两个方面。其中,时间维度集中表现在自然系统存在的客观性与人们认知能力有限性方面,而空间维度则集中表现在系统的作用域具有较高的风险[3]。 对于工程项目的实践而言,要想确保自然系统与工程系统的完美耦合具有极大的难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地质条件相对复杂,而且具备不可确知性,难以在勘察设计期间解决工程问题中所包含的地质条件。尤其是地质体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即便前期地质勘察研究工作投入较大,也同样具有不确定性。一旦设计中涉及到不确定因素,就会导致工程项目风险系数与不可靠性不断提高。所以,一定要适当地修改并处理地质工程系统。 第一,自然系统地改变,具体指的就是借助工程措施,对自然系统部分属性加以更改。 第二,对工程系统进行修改,集中表现为建筑物尺寸、位置和形式等方面[4]。 (三)风险具体表现 因人们对于自然的认知受到一定的限制,很难全面且深入地认识自然系统。这样一来,就直接增加了地质工程的风险系数。 对于地质工程项目而言,自立项至最终完成,直至其实际运行,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都存在极大的风险,而最基本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风险来源具有双重性。引起风险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自然系统,但同样也与人类自身存在紧密的联系。特别是人类因素,是引发风险最根本的源头,集中了客观存在和主观认知等相关内容。 第二,风险客观性与普遍性突出。风险发生的损失始终都是不确定的,且不会根据人们意志转移,也不会超出人们的主观意识而存在。与此同时,在地质工程项目整个寿命周期之内,风险始终存在。而人们始终致力于对风险形成正确地认知并控制,但目前阶段仅能够在有限空间以及时间范围内度风险的存在条件与发生条件予以改变,尽可能减少风险的发生几率,规避损失的产生,但却无法从根本上将风险全部消除。 第三,风险可变且可利用。具体指的就是对于地质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过程,不同类型风险会发生质与量的改变。近年来,伴随地质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部分风险已经可以被控制,但仍存在部分风险有发生的可能且被及时处理。但是,在地质工程项目建设与发展的各个阶段,新风险的产生几率仍相对较高。 第四,风险多样且层次较多。众所周知,工程项目的周期相对较长且规模较大,所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存在大量的风险因素,种类十分复杂,所以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同样会受到诸多风险的影响。特别是大量风险因素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十分复杂,不同风险因素间,或者是和外界都会存在交叉性的影响,直接增加了风险层次。

工程地质考试试题汇总

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 )。 A.剥蚀作用 B.岩浆作用 C. 地质作用 D.地壳运动 2.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不属于外圈的是( )。A.大气圈 B.水圈 C. 生物圈 D.地核 3.关于沉积岩形成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风化剥蚀阶段、沉积阶段、搬运阶段、硬结成岩阶段 B.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阶段 C. 沉积阶段、搬运阶段、硬结成岩阶段、风化剥蚀阶段 D.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阶段、搬运阶段、风化剥蚀阶段 4.压力等于零时的抗剪断强度称为( )。 A.抗拉强度 B.抗切强度 C. 抗剪强度 D.抗压强度 5.下列关于褶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褶皱构造使同一岩层产生明显的错动 B.褶皱核部为新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 C. 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 D.褶皱使岩层产生了一系列波状弯曲 6.随着距地表深度的不断加大,风化作用的程度( )。 A.不发生变化 B·越来越强 C. 越来越弱 D·无法判断 7.河流的地质作用一般表现为( )。 A.侵蚀、沉积 B.沉积、搬运 C. 侵蚀、搬运 D.侵蚀、沉积、搬运9.地下水位的降低可使降水周围的地面( )。 A. 下降 B. 上升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0.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B.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一个 C.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可有多个 D.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 11.采空区地表变形可分为( )。

A.两种移动,两种变形 B. 两种移动,三种变形 C. 一种移动,三种变形 D.三种移动,一种变形 12.按结构成因,结构面分为原生、构造、次生结构面,岩体受构造应力作用所产生的破裂面指的是( )。 A.原生结构面 B.构造结构面C.次生结构面 D.节理面 13.洞室衬砌的主要作用是( )。 A. 承受岩土和水压力 B. 防止地下水人渗 C. 装饰洞室 D.辅助围岩灌浆14.在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类中,RQD表示( )。 A. 岩石质量 B.岩石质量指标 C. 岩体质量 D.岩体质量指标15.回转钻探不适宜于的土层是( )。 A. 粘性土 B. 粉土 C. 砂土 D.砾石土 二、判断题(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填“√”,错误者填“X”,每题2分,共计20分) 1.地壳是莫霍面以上固体地球的表层部分,平均厚度约为33Km。( ) 2.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物质沉积是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开始。( ) 3.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吸水性、透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等。( ) 4.与不整合接触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 ) 5.地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各种地质条件的图件。( ) 6.根据地面残积土的成分不可以推测出下卧基岩的种类。( ) 7.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完整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表面的重力水即包气带水。 ( ) 8.根据场地条件,调整后的地震烈度称为场地烈度。( ) 9.围岩压力的大小与岩土的物理性质、岩体结构、支护结构有关,与支护时间无关。() 10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应根据工程安全等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综合分析确定。( ) 1.A 2.D 3.B 4.B 5.A 6.C 7.D 8.B 9.A 10.C 11.B 12.B 13.A 14.B 15.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