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智慧及其现代价值

周易的智慧及其现代价值
周易的智慧及其现代价值

周易的智慧及其现代价值

李春颖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讲师、博士

大家好,这一讲我们开始讲《周易》的智慧和其现代价值。

课程前言

《周易》这样一部中国古代的哲学著作,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还有没有什么具体影响?它对我们现在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当然是有。很多人觉得《周易》是那么老的一部书,它的创作据现在来说,从伏羲算起有七千多年了,七千多年前古人的智慧对我们现在还有什么影响吗?

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因为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有着远远超越古人的便利,比如我们可以坐飞机,使得过去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现在几天就到了,比如我们有电话,跨越千山万水我们只要打一个电话,然后就能进行便利的沟通,当然在这些科学技术上,我们确实远远超越于古人了,但是我们在关于人生的理解上就能超越古人吗?恐怕不一定,我们恐怕很难有哪个人说,自己把自己的生活安顿得很好,自己把自己心灵安顿得很好,好到可以和周公、文王齐名,和孔子齐名,同等境界,恐怕没人能这样说。关于科技的发展,当然是后代比前一代更好,它是一个这样上升的过程。

但关于人生的智慧,关于人生的哲学并每不是这样,因为每个人只能活一辈子,从生到死,而人的生命的经验是没法继承的,每一个父亲都愿意把自己一生中所有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细细地讲给自己的儿女,但有多少儿女真正是在父亲经历的高度上重新去生活呢?不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同样经历了幼稚到青春期的叛逆,到中年的迷茫,然后可能又到晚年,对这一切有了总结和回顾。关于人生的经验和智慧,我们是不能完整地传承的,我们不可能像科技那样,我们站在一个巨人的肩膀人,就比巨人更高,远不是这样的。关于生活的经验,关于世界的理解,关于宇宙真谛的把握,这需要我们有一个敏锐的头脑和一个敏感的心灵,并且我们要有一个深邃的,善于思索的这样一种思维系统,这样一种思考系统。所以,在当今社会上,我们再讲《周易》,它仍然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有着指导意义的。

一、注释《周易》的客观性和创造性

(一)注释《周易》的客观性问题

讲到《周易》,我们会发现历朝历代对《周易》都有无数的阐发和解释。我们在上一讲讲到很多,比如在魏晋时期很多人重视《周易》,在唐代、宋代、明代、清代,每一个朝代都有很多关于《周易》的注解,我们现在去翻一翻《四库全书》,仅仅在《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对《周易》的记载就数不胜数,既然有这么多人曾去注释过《周易》,我们在当前再去阅读《周易》的话,我们要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我们是不是要读出前人没有读出的新意?我们是不是一定要在其中寻找到《周易》创发最初开始要写的是什么,又或者,我们反过来说,如果关于《周易》有这么多不同的记载的话,有这么多不同的阐发的话,那我们现在还能否知道《周易》本身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这是关于经学客观性的问题。

中国学术史上有一个划分,这个划分分为,冯友兰先生是这么说的,在先秦时期,那是一个创发的时代(子学时代),诸子百家,百家争鸣。从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且被采纳之后,这时候中国整个的思想史开始了一个经学时代,在经学时代不再提倡思想的创发,你不能再自己去建造一套理论,这个不符合我们的传统,通常的传统是我们通过去注释经典,通过阐发经典,来发挥我们的思想。

那在这样的注释之中,是不是遏制了我们民族的创造性?是不是遏制了每一个人的创造性?这又是另外一个创造性的问题。所以,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学术和现在学习的两个核心问题——客观性和创造性。在我们现在学一个知识的时候,我们首先会思考,首先会在脑中有疑问说,这个东西是真的吗?是真理吗?有没有论证,有没有证据证实?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个,我们就会在想,这个东西是否具有创造性、创新性,所以我们现在提起来培养人才经常说要培养有创新性的人才,可见我们当前社会上对客观性和创造性这两点的重视。这就要问,我们如此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有如此多的人去注释《周易》的话,那《周易》这个注释本身有客观性和创造性可言吗?

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看一下客观性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我们不断地去注释和理解、阅读一个经典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知道它本来是什么含义。有一个历史学家说过,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大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可能有点诧异,历史就是历史,它为什么是当代史?那是因为每一个朝代,每一个时期,当我们再去写作历史和阅读历史的时候,我们有不一样的关注点。

比如我们现在看《史记》,《史记》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它在向我们刻画一个什么样的世

界?在《史记》中孔子是《孔子世家》,然后道家和法家连在一起叫《老庄申韩列传》,为什么司马迁会把他们放在一起?为什么孔子是世家,而老子和庄子就只能是列传?这是那个时代的人对先秦历史的一个总结和看法,而在我们现在来看,我们是把孔老称的,他们之间没有那么巨大的差异,这个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看法。

再比如,我们现在去学历史,我们首先看它的改革史、政治经济史,然后看其每一次朝代更迭过程中的战争,这个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又和前代看待历史的方式不一样,前代看待朝代更迭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这是一个王政,还是一个霸政,这是不是一个合乎道义的战争,而我们现在不是。我们看它的兵法是不是够奇特,我们看它在战术战略上的掌握是不是正确的,这个是我们当代人的关注,我们带着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再去阅读历史,我们说读是有学问的,其实不是通过史书摆在那儿,我们就能直接有学问的,而是我们带着学问,并且通过去阅读历史这些书籍,从历史中挖掘一些对我们当前适用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所有的历史都是在我们当下人的重新解读中,然后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发挥作用。

对《周易》的解读也是一样,历朝历代人去解读《周易》的时候,并不是说我们要去追求七千年前的《周易》什么意思,五千年前的《周易》是什么意思,不是。我们要追求通过阅读《周易》,是否能解决我们当下的一些困惑和问题,所以这样来看这就是一个翻转,不是我们去解释《周易》,而是我们通过对《周易》的阅读,把我们当下的生活,当下的问题与经典建立起联系,我们希望在经典中寻求到解决我们当下困惑和社会问题的一些方法和一些借鉴。这是我们阅读经典的真正用意,这是我们现在说复兴传统文化的真正用意。我们不是要去复兴一个传统文化,我们是要通过复兴传统文化而解决我们当下遇到的困惑,这才是所谓复兴传统文化的真正用意,它的用意仍然是落实在我们今天,所以这样来看,客观性就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它能否解决我们当下的问题。

(二)注释《周易》的创造性问题

另外一个,创造性问题。创造性的问题是说,在一种对经典的注疏中阐发我们的思想中我们是不是更少有创造性?那我们还要问一下,什么是创造性?其实从每一个文明,它最初的文明之光照耀开来之后,从它的这个语言、思维方式奠基之后,这个文明后来所有的发展都必不可少地带着它最初创发时的那样一种思维方式,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不光是中国传统文化,西方也是一样。我们看现在西方很多哲学家,仍然在遇到困惑的时候说我要回归古希腊,我要去通过阅读柏拉图、苏格拉底重新寻求智慧,这难道不也是一

种反观吗?难道不也是一种继承吗?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样,我们也是在一种不断地反观,在一种继承之中,重新创发出新的内涵和新的思想。

那创造性是什么?一定是发明一个新的东西才是创造性吗?那中国古代以及西方古代在很长的漫长历史十七中从来没有创造性,这当然是荒谬的,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我个人这样来理解创造性,创造性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能够发生真实影响和改变的这样一些思维方法和技术创造。

比方说我们有了飞机之后,我们就发现,距离不再可怕。我们有了网络之后就会发现,如此大量的信息每一天涌入我们的头脑之中,它改变了我们本来看待世界的一个方式,它使地球变成了地球村,所有的这些发明创造,它们都在真实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所以它可以叫做创造。

那思想的发明其实从深刻、更广大的意义上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式。比如说中国人为什么以现在这样的方式生活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难道不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最初的那样一个创造吗?它是以一个独特的方式来理解人伦之间的关系,它使我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理解个人和自然的关系。而这种独特性是我们区别于世界上其他的民族和其他文明的最主要的特点。

那这样来看,我又想到“先知”这个词,我们知道伊斯兰文明中有“先知”,犹太文明中也有“先知”,“先知”到底是什么?他是能预测到一些事情,能提前知道是否发生海啸,或者是否发生洪涝灾害吗?恐怕不是。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就太小看“先知”了,“先知”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创发者,是一种思想的创造者,正因为每一个民族有了这个民族的先知,所以每个民族才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才有他独特的看待世界的方式。而这种先知所遗留下来的思想就恰恰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对我们当下感受世界的发生产生了真正深刻的影响,这个就是创造性。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经典的话,其实经典对我们每一个时代发生真实影响力的话,那就是其创造性。每一个时代再去注释经典,并且通过经典来解释和解决当代时代问题的话,这就是创造性。这样一说,我们不如把注释经典,把经学看成是一种带着镣铐的舞蹈,其实在一种规矩中的发明和创造,这是一种更高的、更文明的思维表达方式,是一种更具文明依据的写作方式,这也是我们两千多年来经学传统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二、《周易》乾卦和坤卦的现代解读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去看待《周易》的话,我们就能够给予它一种更为同情的了解。比如我们来看乾卦,上一节课我们讲了乾卦基本的要素,首先有一个卦象,接着又一个卦名,

然后有卦辞,下面是爻辞,讲了这样一个基本要素,但我们当时没有解释说卦爻辞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这里一起来看一下。

(一)乾卦的现代解读

我们首先看一下初九这一爻,初九这一爻就四个字,很简单,叫:潜龙,勿用。这时候如果我们把乾卦作为一个龙的成长过程,或者一个人的事业成就过程的话,处于初爻的时候是潜龙,勿用。这时候你还在一个潜伏的状态,不能过多地、过早地希望发挥自己才能,不能过于张扬,这时候你知道自己还在一个成长和不断提高修养的阶段,这时候你最好的方式是沉潜下来,然后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

然后你在这种充实和丰富达到一定境界,才可以有第二层次的飞跃,这是九二,九二叫: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什么叫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时候你已经摆脱了初爻那个没有机会、没有位置的状况,你已经有了机会,并且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开始有了你这样一个发挥自己才能的一方天地,这时候你不但有了机遇,而且有了贵人的帮助,所以叫利见大人。这就拿我们的工作来说,初九的时候,这时候你还在处于为你的事业做一些准备,不要过于急躁,不要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初九时期肯定不适宜这样,这时候要沉潜下来,到九二的时候是你的事业初见端倪,这时候你恰好有一个机会,然后也有有德之人来帮扶你,这时候你的事业就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端,这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那如果到九三的时候怎么样了?九三的时候,这个还很有意思,叫: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终日乾乾是非常勤勉的样子,因为到九三又进了一步,这时候你每天非常勤勉地工作,然后勤勤恳恳,然后认真做每一件事情,然后早晚都在努力,这个是好的吗?当然是非常好的。但为什么又叫做“夕惕若,厉无咎”,为什么还要不断地警醒自己,反省自己,这样才能够非常大过错,才不会遇到大危险?这就开始向我们展现《周易》的智慧了。这个九二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那九三已经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是不是就可以是一个任意妄为最好的境界了?是不是就一定比九二好了?不是。这是《周易》的一个辩证思想,我们前面说六十四卦是由两个八卦相重而成的,两个三画卦相重而成,下面是一个卦,上面是一个卦,拿乾卦来说是由上面一个乾卦和下面一个坤卦,两个乾卦构成。这时候第三爻,已经处在下面这个爻最上面了,最上一爻了,九三是下面这卦的最顶端,这时候阳爻又在第三的位置上,是一个阳位,阳爻居于阳位的话特别容易冒进,特别容易躁动,这时候一个人处在这个阶段的时候,因为事业正在一个非常快速发展的时期,因为处在这个阶段的个人就极希望能够摆脱目前的位置,能够飞升一步,然后上一个层次。这时候,过于冒进就是不好

的。于是要告诉你,要夕惕若,爱多多反省自己,多多警惕,然后不要太过冒进。终日乾乾,是你每日勤勉,认真工作,这是好的,这没有问题,但一定不能躁动,一定不能躁,这时候要善于警醒和反思自己,一定有冒进之心,要告诉自己安静下来,告诉自己做事情要更为仔细和谨慎,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在这一卦中,我们才能厉无咎,才能够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完好地度过这个阶段。

接着是九四,九四就非常好了,九四写的是:或跃在渊,无咎。没有什么过错。或跃在渊是你已经从下面这个阶段一下飞升到上面这一卦了,这时候你的事业有了一个大的飞升、大的跨越,这时候看九四这一爻,它是阳爻,是九,然后四是一个阴位,即阳爻居阴位,所以这一卦是无咎,它的特点是这个阳爻居阴位,外在是阳刚的,而内在又是阴的,又是柔弱的,一个人能够外刚内柔,能够把握住自己,知进知退,知强知刚,这样一个刚柔并济的人一定能够进退自如,能够审时度势,这也是为什么九四能够无咎。

接着就到了事业最顶峰的阶段,叫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有一词叫“九五之尊”,我们将天子称之为“九五之尊”是来自于乾卦的九五这一爻,在九五这个位置上是阳爻得阳位,然后又居中主正,这是一个天子之位,就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这也是一个最巅峰、最顶峰的状态,所以叫飞龙在天。但一定要记住,到达一个最好的状态的时候要保持住,不要再过于求多、求好,不要再这样一个状态的时候还想再迈上一步,还想再突破一下,如果你还想再突破一下,过于追求向上的时候,这时候你就走过头了,我们讲过犹不及,走过了也不好,到了上六,最上面这一爻反而不好。

最上面这一爻叫亢龙有悔。大家都读过金庸小说,金庸的小说《降龙十八掌》中最后一招是“亢龙有悔”,亢龙有悔这一招一旦出来,在金庸小说里这不是好招数,打败敌人的同时,自己也一定有所损伤。上九的亢龙有悔也是这样,当你做得太多和太过的时候,这时候你是高而无味,你虽然看起来飞得很高,你看起来位置很高,但这时候你手中没有实际的权力,也没有把握住你真正应该把握的东西,你只不过图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名声,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状态。所以,《周易》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体现着这样一种中道、中庸的智慧,整本《周易》六十四卦读下来,它就是一个上中之学,是这样一个中庸思想,它也时时地告诉我们,在做人的过程中,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你都要把握住那个最好的状态,你把握住那个大中至正的状态,而不要太过,过于阳刚也好,过于阴柔当然也不好,过于冒进不好,然后过于谦退这不好,我们要找到一个恰好状态,我们要找到我们在一个某一个时间段某一个境遇中最好的行为方式。这样我们才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自己,很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二)坤卦的现代解读

与乾相对的是坤卦,坤卦的卦辞也很有意思,坤卦叫元亨,利牝马之贞。刚才乾卦是元亨利贞,你卜到这一卦的时候是非常吉祥的,那卜到坤卦,不是所有人卜到这卦都好的,而是利牝马之贞,“牝”是母,也就是母马,像母马这样的人,或者具有母马这样德行的人,卜到这一卦才是好的。

那母马有什么样的德行?我们提到马,马是刚健的,但我们提到母马,就不太一样了,我们提到母马,它就是柔顺中有刚健,这时候有人会问,为什么在所有动物就单单提牝马,不能提母牛、母羊吗?这个还真的有特点的,牛羊本身就是温顺的,如果是母牛和母羊更是温顺的,它只有一味的温顺和阴柔,但马不一样,提到这个马,它一定有刚健之意,提到母马,它温柔中又有刚健。这就像我们提到说一个女孩,我们一定觉得这是一个柔弱的女子,但我们提到一个母亲的时候,我们这时候在柔弱中自然有一种伟大的光芒照耀出来,这就像我们这里提牝马之贞,所以他们提到牝马的时候,大概对母马这样的德行有一个把握之后。

我们再看它后面怎么讲。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什么叫做先迷而后得主,利?是说如果你卜到这一卦的时候,坤卦是臣子之卦,如果在家庭中是母亲与父亲相对的,这是母亲,坤卦作为臣子之卦,他最重要的德行是承载和柔顺,所以卜到这一卦,你作为一个臣子的话,当你有所行动的时候,你走在前面,你就会迷失,你走在后面,这才会吉无不利,因为这个坤卦是一个臣子之卦,所以你走在前面,你可能无法把握住方向,你要走在后面,你要跟随着乾(君主),这时候你才能发挥你厚德载物的这样一个作用,万世万物都是讲究一个秩序的,都是讲究一个次序的,比如现在开会,大家坐的次序一定是有一个先后主次的,比如我们看新闻,中央政治局开会,谁走在第一位,谁走在第二位,这个不能乱,这正像坤卦所说的先迷而后得主,利。作为君主,作为主导者,你一定要走在前面,你是把握大方向的,而作为臣子,你一定要走在后面,你最重要的德行是应该承载,或应该好地去实施君主所下达的命令和君主向我们指示的方向,这是先迷而后得主,利。如果你过于冒进走在前面,那就是僭越了。

接着我们看什么叫“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这是讲阴阳关系的,说这时候如果你到西南去,你就会得到朋友,你到东北去,你就会失掉朋友,坤卦毫无疑问,一定是一个阴卦,因为它整个卦六爻全部都是阴阳,那我们看,它这里讲了两个方向,说西南和东北,西南是什么?西南就是坤方,西南就是讲主阴的这样一个方向,所以你坤卦作为阴卦,然后又去阴的这样一个西南方向,你到你自己的地方去了,就像我们回老家一样,你自然是有很多朋友在那儿,有很多支持者,那东北丧朋,这时候如果你到东北去,与西南相对,东北是阳方,

如果你到阳的地方去,你就会失掉朋友。

然后就说“安贞吉”,中国古人特别讲究阴阳匹配,有时候阴遇阴,这是得朋。但在这种得朋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最好的状态,应该是阴阳匹配,应该是阴遇阳,阳遇阴,这时候才能达到交流感通,才能达到这样的一种通畅,我们说元亨利贞,说“亨”就是“亨通”,才能达到这样的一种亨通的境界。“安贞吉”是安静守正,坤作为一个阴卦,阴阳最主要的德行是顺从、柔顺和承载,这个“安贞吉”就是要安静守正,坤作为一个配角,在古代代表地、臣子、妻子、母亲,最主要的德行是你要安静守正,不要过于冒进,这个和我们当前有点不太一样。

我们当前过于主张男女平等,所以我们现在的家庭关系似乎也不如古代家庭关系中那么稳固,也不一定非得要在一个关系中,无论是朋友关系中,还是家庭关系中,不一定非得是阴为次,阳为主,这不一定,但一定是只要是在一个人群关系中,一定要有主导、有承载,这个是亘古不变的。一定要有人主宰,还要有人能够起到主宰的作用,这样的关系才是一个稳定的关系。如果一个群体中所有人都是主导,都是领导,那任何计划都无法实施,如果一个群体中全部都是承载,都是阴柔守正的,那这样一个群体是很难办成一件事情,很难继续向前发展的,这也是我们《周易》向我们讲述的一个智慧。

比如革卦,革卦这个卦一开始就说二女同居,说两个革卦是两个少女,如果两个少女在一起的话,必然是其志不相得,两个阴在一起的话,因为命卦上边那卦都是阴卦,两个阴卦在一起的话,这一定不能达成一致,一定完不成事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一定得分出一个主次关系,一定得分出一个各自位置,各尽所能,这样的关系,然后才是一个稳定的关系。

所以我们看坤卦就简简单单的这么几句话,它包含了至少这样几层含义,一是要先迷而后得主,利,二是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第三个是安贞吉。

所以在《彖传》中它讲到坤卦的时候是这么说的,“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讲坤卦的德行全部都是讲承载,柔顺的,“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如果卜到坤卦,一定要讲的是柔顺这样一个德行。所以我们这里看到,坤卦最主要的一个品德是厚德载物。

这让我们想起来《易经》中有这样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被清华作为校训,这也是《周易》向我们展现最主要的一个智慧,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这个大家以后再看出这样的话的时候知道它是来自于《周易》的乾坤二卦的。

三、《周易》体现的现代智慧

《周易》是中国古代传统学术的一个核心,《周易》也深刻影响了传统文化的这样一种独特的气质,那我们有哪些独特性?比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会经常讲到一个求同存异和和而不同这两个词,这其实都是来自于《周易》的,比如求同存异就来自于下面这两卦,我们经常讲我们外交史上一个非常值得我们骄傲的事件是周恩来总理讲,我们要求“求同存异”,求同存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延绵这么久?我们现在说五千年的传统文明,如果我们从人文始祖伏羲那里算的话,就更长有七千年,我们似乎从19世纪末开始,我们有点落后于世界,美国是最强的,但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我们想一想,就算五千年的传统文明,我们至少在过去的四千八百年,都是世界第一,所以美国才二百多年第一,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那我们的传统文明能够持续五千多年来,到现在我们依然在提倡它呢?世界上古代文明共有四种,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代中国,这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化至今仍然鲜活着,而其他三大文明基本上都死了。古埃及曾经创造了多么辉煌灿烂的文明,我们先来看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我们到现在科学研究也没有搞清楚金字塔到底是靠什么把它建成的,把那么大块的东西堆积起来影响金字塔,可是埃及现在还有什么?没有遗留下来任何古埃及的文明,除了那几个金字塔、木乃伊和狮身人面像之外,真正精神上的文化继承全部都死掉了,没有了,现在埃及成了一个伊斯兰国家,而古代埃及根本不是,古代埃及,像犹太人、以色列人,都是古埃及人的奴隶,我们读《圣经》的时候会发现,其中有一个出埃及记,说摩西带领这些人走出埃及,结束他们在埃及被奴役的历史,这也足以让我们看出埃及曾经是多么地辉煌灿烂,可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古印度这个古代经历了几次的兴盛衰亡,时至今日,现在的印度中已经很难找出古印度的影子了,甚至现在的印度要追溯自己历史的话,还得跑到中国来,寻找中国唐代这些和尚的西游记录来追溯他们的文明。我们再讲古巴比伦,古巴比伦曾经想过建空中花园,这追求得太高远,如果我们现在去空中花园的话恐怕只有去迪拜才能看到。古巴比伦这个国家现在已经只是一个考古词汇了,根本不存在了,而古巴文明到底是什么?现在也荡然无存,在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的文明能延续这么久,一直持续到当前,这不可不说一定是有其独特性,有其必然性的,其独特性和必然性就强调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所以中国古代也经历过很多次异族的大规模入侵,如蒙古族入侵,满族的入侵,金人的入侵,这个多次大规模的入侵不但没能消灭中华文化,反而使中华文化不断地扩大其地域,

比如我们现在首都在北京,如果没有少数民族的入侵的话,恐怕我们的首都不会在北京,可能会在西安或者是南京、开封这样的地方,至于北京这个地方还是吞并百万的边陲重镇,多少次少数民族的入侵之后,都是我们这个中华文化将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合包括在内。

在宋代的时候送入有犹太人到中国来做生意,后来就到开封这一带定居下来,犹太人在各个文化之中是最坚定地保持其独特性的,从来不被同化,但恰恰在中国开封这个地方,他们已经完全和我们的文化融为一体,后来我们知道,建国的时候确定这些人是犹太人,还曾经有过考证,但他们其实现在已经看不太出来了,已经完全地融合在我们的文明中了,这在世界上绝对是独一无二的,这也要得益于我们的和而不同和求同存异这样的一些思想。

另外是文化讲究居安思危,讲究忧患意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小就被教育说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一定要在任何时候都有时时的警惕和警醒,这种忧患意识,也是来自于《周易》的,因为《周易》最初的写作它就带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比如说《系辞传》中讲“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我们拿文王来举例,文王是拘于羑里而演《周易》,他是被商纣王关起来,关在大狱之中的时候面临着时时的王族灭种的危险的时候,这时候他演了六十四卦,在这时候他在不断地推演六十四卦的时候,他一定有着极强的忧虑,正是因为有这种忧患意识,所以我们这个民族以及民族文化才能够在历史上历经坎坷和波折,一直驰而不坠。

然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语也是来自于《周易》的,也是对我们当前解决问题有着非常重要指导意义的,就是穷变通久,这个易的,《周易?系辞传》中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后来我们把这句话简化为一个成语叫“穷变通久”,什么叫穷则变?我们现在经常说你这个人怎么一根死脑筋,我们劝朋友的时候就说,你脑子转转弯,你不能不撞南墙不回头吧,不见棺材不落泪吧,你不能总往死胡同、牛角尖里钻吧,我们说这个死胡同、牛角尖的时候说的是穷途末路,就是这个“穷”,每一个人在生活过程中可能都会遇到穷途末路的时候,都会遇到你走一条道路走不通,走到底发现它是死胡同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就要一直往墙上撞,撞得头破血流吗?当然不是。当我们发现路已经穷了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就要勇于变,要迅速地变,这正像我们改革开放一样,这是一种大胆的变化,这个穷则变,变自然就能够通畅、通顺,就能够给我们指出另外一条可以去尝试的道路,这时候我们就能够通则久,只要这个道路畅通了,道路通顺了,我们自然就能够比较长久的走下去,当然以后可能还会遇到穷,还要有变,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在经历着这个碰壁、回头,然后重新寻路的这样一个过程,如果我们不懂得穷变通久这个事情,我们非要在一件事情死磕下去的话,那恐怕我们一生中将会碰到无数次大的让我们后悔莫及、追悔莫及的挫折,如果没有穷变通久这样

的思想指导的话,恐怕我们的文明也不能够持续几千年,甚至我们还将继续一直维系下去。

还有一些常用词,如韬光养晦,韬光养晦这个词来自于《周易?明夷卦》,明夷卦,这里我们把卦象画出来了,我们会发现下面这个卦的下面三画是火,是离,然后这三画是空卦,空卦指的是地,所以我们又说地火明夷,明夷这个卦,我们一看卦象我们就能看出来,地在上面,火在下面,这个和我们一般所看到的状况是一样的,我们看到的火一定是在地的上面,因为火是向上的,是光明的,而火这时候恰恰是在地下光明被掩盖住了,这叫做韬光,我们不一定时时都要把自己所有的光芒绽放出来,有时候恰当地掩饰自己的光芒恰恰是一种真正的智慧。有些时候当我们把光芒暂时收藏起来,收敛起来的时候,这时候和光同尘,注重修正自己的不足,我们才会有大发展。这时候我们才能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的机遇。我们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我们的外交政策中非常讲究韬光养晦,这个韬光养晦也是为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的时机和机会,这就来自于我们《周易》的明夷卦。

还有否极泰来,在一个人遇到特别大的困难的时候,或者在自己遇到特别大的困难的时候,我们会安慰说否极泰来,过一段时间它说不定就好了,这个否极泰来是来自于《周易》的两卦,一个是否卦,一个叫泰卦,否卦和泰卦我们可以看到,否卦下面是地,上面是天,也可以说是下面是空卦,上面是乾卦,按说,大地在下,天在上,这是一个很正确的方式,我们看到都是地在下天在下,为什么它叫做否是不好?这恰恰在于我们前述的,这并不是阴和阴,阳和阳就是最好的,恰恰阴阳匹配才是最好的,和而不同,阴阳在一起有一个相互的交通是最好的,那否和泰?我们看否卦,空卦在下面,乾卦在上面,这个空卦本来就是重的,浊的,它越来越往下,而乾卦越来越往上,天和地之间没有任何沟通,没有任何相连,就是一种断绝,这就是否,这是不好的。泰是什么?反过来,这个空卦在上,乾卦在下,这个时候空卦有一种向下的沉淀作用,而乾卦有一种慢慢向上升的作用,二者正好可以交流相通,这是亨通的,所以它叫做泰。那否极泰来就是,事情往往发展到最差的程度的时候,这时候它就会一变而为泰,所以我们遇到事情,有时也要这样来想。就像塞翁夫马,焉知祸福一样,福和祸往往是相依相存的,过于好的事情,它发挥到一个极点,我们没能控制住的话,说不定它就转向下坡路的,而不会一直处在一个低沉的状态,沉潜久了,在沉潜的过程之中能够继续修养自己的话,这时候你可能就会寻到否极泰来。

讲到泰卦,还有一个成语是与它相关的,每当春节的时候常常会听到一个词,恭贺说,祝您三阳开泰。说到三阳开泰的时候,说到三阳开泰的时候,在羊年总是说到这句话,我们有很多饰品,如玉的挂件,然后上面就画三只小羊,好像三只小羊就能带来康泰一样,不是。三只小羊开不了泰,羊是对,是阴,属于阴卦,不要说三只小羊,三千只小羊也是开不了泰

的,那三阳开泰是什么?是来自于我们看泰卦。我们每一年的冬至是12月22号左右,冬至这一天是夜最长,而白昼最短,在六十四卦中我们将其称之为复卦,复卦就是我们说有六画,上面五画都是阴卦,只有下面一卦是阳卦,这时候白天最短,阴气最盛的时候,这是12月22号,我们把卦象和12个月匹配在一起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到1月中旬(12月22号大概过了一个月)的时候,下面就是两个阳爻,四个阴爻,到2月中旬的时候,下面三个阳爻,上面三个阴爻。三个阳爻,三个阴爻恰好是我们这里所看到的泰卦,下面三个阳爻,上面三个阴爻,泰卦的时候是2月中旬,2月中旬差不多就是立春的时候了,所以说三阳开泰是指这三个阳爻,然后开的是泰,开出了春天这样一片欣欣向荣,万物复苏的景象,这叫做三阳开泰,我们经常有时候会画三个小羊,这是起一个谐音,三阳开泰跟三只小羊没有任何关系。

再比如革这一卦,我们前面简单提到过,说“革命”的“革”,一说革命这个词,我们总觉得它是新词汇,其实不是,在《周易》中就有“革”,革卦上面是兑,下面是离,用自然事物代表的是泽,然后离代表的是火,这样两个泽和火加在一起就是革,我们看革卦的《彖传》中说水火相息,上面是水,下面是火,这会怎么样?水是先灭火的,而火是烧干水的,二者正好是矛盾的,“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什么叫二女同居?阴爻代表女,下面离这卦,阴爻恰好在中间第二位,在一个家庭中这是中女,比如第二位女儿,然后这个泽是阴爻的最上面,家中的少女,家中最小的女儿,两个女孩在一起,这个在《周易》中一定是不太好的,阳跟阳在一起,阴跟阴在一起,在一起,都不是最好的。尤其在这一卦中,两个女孩一同居住的话,她们相互之间不能有所感通,她们相互之间不是同而不和,而我们讲究的是和而不同,所以这是不好的,一定会产生变化,这叫做革。在爻辞中,有两个爻辞我们需要注意一下,很有意思,说九五爻,从上面数第二爻,九五爻说,有人虎变,未占有孚,上六爻叫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我们有一个词说“大人虎变,君子豹变”,什么叫“大人虎变,君子豹变”?是说大人的变化,虎变的文章大,比较明显,而大人的变化常常是非常明显的,雷厉风行的,我们一眼就能看到,那君子的变化常常是在潜移默化中有这样一个变化,有人说豹变是小豹出生的时候皮毛特别不好看,都是沾在一起的,但随着小豹子一天一天长大,长成一个成年的豹子的时候,它都会有非常漂亮的花纹,这是指一种缓慢的,然后潜移默化的变化,是指人的个人修养,在一天一天的增长中,在一天一天的学习中发生变化,这里还有一个词叫小人革面。

我们还有一个词叫洗心革面,比如有人做错事情了,我们说你从今之后要洗心革面,我们都把这个词给换着用了,其实洗心革面,尤其这个“洗心”是一个非常好的词,《系辞传》中有说,“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圣人洗心,洗心肯定是圣人才能够在

内心中涤荡自己的内心,使自己达到一种圣贤的境界,我们平时每天洗澡,甚至到夏天的时候不止洗一次澡,但很少有人去洗心,其实心有时候才是最值得我们去洗的,它可能是最脏的,可能蒙受了这种尘埃和欲望的袭扰,这正像孟子所说,说我们平时要是丢了一个手机,我们惶惶终日,然后一直想尽快办法去寻找,忧心忡忡。但手机一直值多少钱?2、3千块钱,很多人其实已经把心给丢了,我们已经把心蒙蔽了,却不知道去寻找,心是这么珍贵的东西,我们将它放生出去,却不知道去寻找,这里洗心亦如此,我们每天在白天的工作中有各种压力和纷扰,甚至有时候充满了算计和勾心斗角,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内心最光明的那种判断力,把我们内心的仁爱之心,羞恶之心都掩藏住了,我们却不知道有一个时间来涤荡它、洗涤它,使得我们忘却自己最初的赤子之心,这时候我们的面貌自然可憎,就像我们现在网络上充斥着那么多不堪入耳的话,为什么我们有时候觉得一定要爆粗口才能表达自己的内心,不吐不快?这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已经肮脏了,我们的言行恰恰反映的是我们内心修养的状态,如果我们能知道时时洗心的话,我们能知道晚上或者某一天自己静下来的时候,这时候考虑一下自己的内心中是不是被什么蒙蔽住了,我们来反省一下自己最近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哪些需要改善的,通过这样一点一点的洗心,通过不断地使自己心中的光明之光绽放出来,我们一定能够通过内在修养而打造外在形体的转变,这时候是通过洗心而达到了革面,革面不仅仅是一个外在表情的变化,绝不是,革面说的是通过内心境界的改变而使得自己的言语、行为、举止都有了一个好的变化,即我们涵养的气质,养出了那样一股浩然正气,这时候就叫做洗心革面,这是值得我们现在每一天都要提点一下自己,每一天都要想一想的事情。

最后,我们在这里要讲的成语,其实我们现在用的很多思想、很多成语、很多智慧都来自于《周易》,我们不一一来讲,我们再讲一个简单的词叫义结金兰,不知道有没有人有过疑问,为什么兄弟结拜要叫做义结金兰?这也是来自于《周易》的,讲“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如果兄弟二人或者兄弟几人是同心协力的话,那其利断金,就像我们说,形容一个刀快,快到削铁如泥,就是指这样。然后同心之言是兄弟之间说的话一定少了阿谀奉承,少了欺骗,这时候都是发自肺腑的话语,都是真心的劝告,这样的话语其气味芬芳如兰,所以叫做意结金兰,金兰是两个含义,金是指其利断金,兰是指兄弟之间所说的话其臭如兰。

通过讲这样一些《周易》与我们目前生活的关系,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到,其实《周易》并不是一部死的停留在几千年前的经典,《周易》在我们当前生活中时时发挥着作用,我们当今生活中所用的很多智慧其实都来自于《周易》,《周易》不是一个死的文明,它是一个活

的文化,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能够时时展现其智慧之光,正像《周易》中所说的,“百姓日用而不知”它正是因为融化在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融化在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事物的判断之中,所以它态度称之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哲学基础,才能成为指导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最根本的哲学道理的来源。我们当前说国学复兴,说传统文化复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知道,如果这样的一种复兴不能够是在具体生活中,不能够对具体生活有指导意义的话,那这种复兴,它是一种假的复兴,是一种死的复兴,是一种我们把文化放在博物馆中再去参观的复兴,这个没有意义,它的意义一定来自于我们开始阅读并理解经典,我们开始运用经典所教导我们的那些智慧去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做了,传统文化才能活生生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绽现出来。关于《周易》在当前的影响,对我们生活所能够产生的一些作用,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浅谈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谈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众所周知,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思想核心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现代社会价值观。说到儒家,肯定不得不提到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孔子的思想可谓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而作为孔子思想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仁学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孔子思想中核心的部分。 一、仁学的发展 仁学思想最早是有孔子提出来的。出生在春秋向战国过渡的混乱时代,孔子目睹了太多的惨剧和暴行,各种恃强凌弱,以大欺小轮番上演。这种情况下使得孔子深刻的了解了各阶级的思想和实际情况,从而提出了仁学思想。“仁”作为一种人格修养,其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就是通过人的自觉能动性升华自身人格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之后,孔子把这种对高尚人性的追求推广到整个社会, 这使得“仁”发展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理想。 后来,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把仁爱从人推广到万事万物,这一转变极大的丰富了仁爱的内涵, 这是在孔子仁爱思想的基础上又一次的进步和提升。 其后从汉朝开始,仁学思想随着朝代的更替也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到了宋明时期,儒学代表人物朱熹和王阳明的“以生论仁”更加深化了仁爱的内涵。由于先秦的道德范围局限于人和社会,“以生论仁”

便打破这一禁锢,使仁学第一次具有了生态哲学的意义。这一创举也体现出了一种天人一体的仁学宇宙观,,达到天人的完美合一。 晚清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 开宗明义地提出:“仁以通为第一义”, 这不仅使仁学获得了新生,更是把仁学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当代社会的许多思想也是继承仁学思想不断演变来的。和谐社会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倡导,其实早在古代,这种意识就表现得尤为突出。自商周以来,许多仁人志士就将“大同”思想作为奋斗的指引。如今仁学也必会随着人们追逐和谐社会的步伐继续发展。 二、仁学的思想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总共出现了一百零八次,而又多出自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之口。其中讲得最为清楚的是颜渊问“仁”的部分。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进一步问,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段话应当看为对“仁”的比较全面的论述,表现出“仁”的基本内容是约束自己的行为来符合礼的规范,不合礼的事不去看,不合礼的话不去听,不合礼的事不要说,不合礼的事不要做。接下来,就仁学思想的几个主要部分做简略的阐述。 (一)、仁者爱人 据《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答道:“爱人”。这里可以将“爱人”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近、相趋、相合。

周易 管理智慧

周易管理智慧 第五讲周易中蕴含的管理智慧(二) 三、制度的人性化与修身 节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之第六十卦,卦辞是:亨,苦节不可,贞。“苦节”是指刻意节约,导致自己很苦涩,这就违反了节约的原则;“不可贞”是指不可以坚守。这一卦的含义等同于“水满则溢”,即节约是一件好事,但过头就未必是好事。比如,现在人们每天吃得好一点没有错误,但如果一定要刻意回到艰苦的年代,忍饥挨饿地生活,就是不对的。 1.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意思是一个人要知道“通则当行,阻则当止”的道理,尽量少出现在公共场合,就可以省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比如一些企业家,尽量少在媒体面前露面,省得找来不必要的麻烦。 2.九二:不出门庭,凶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因为过分节制而不出门庭,就会有凶险。比如,作为企业家,适当的时候也应该出面做宣传,增加企业的知名度。 3.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些事情本应该克制不做,却没有克制住,做了以后非常后悔,于是开始反省,要改正这个错误,保证以后不再犯,这样做是没有错误的。人们在社会上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偶尔会做出一些不适当的行为,但如果能及时改正错误,也是很好的。 4.六四:安节,亨 意思是能内心安然地节制某些行为,就会使一切顺畅。 5.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这句话的意思是:适度节制能给人们带来好处,是吉祥的,长期这样下去,事情也会一路顺畅地发展。 6.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这句话的意思是:过分节制会让人感到生活苦涩,也会带来凶险。因此,节制也是有度的,不能违反修身的基本原则。 四、谦卑品德自始至终 谦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十五卦,卦辞是:亨,君子有终。意思是一个人具备了谦虚的品质,就会有好的结局。《论语》也有记载:慎终追远,明德归厚。意思是一个人应当慎重地对待自己的一生,让自己有一个好的结局。 1.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从内心就具有谦卑的品质,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完成。 2.六二:鸣谦,贞吉 这句话告诉人们赞扬谦卑的品质、称颂具备这种品质的人,将有利于谦卑品质的传承。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评选出十位感动中国的人物,就是在号召人们向他们学习。 3.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意思是一个人虽然有了功劳,但是仍然很谦逊,就会有美好的结局。 【案例】 谦卑的郭子仪 郭子仪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人物,是大唐的功臣,他就是凭借着谦卑的品质出将入相几十年。 宦官鱼朝恩一心想要陷害郭子仪,甚至派人挖掉了郭子仪家的祖坟。皇帝知道后询问郭子仪这件事,郭子马上跪在地上说:“都是臣做得不好,臣对士兵管教不

浅谈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浅谈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历史的车辙延续到今天,褪去了浮华之后,留下的是精华的沉淀! 悠悠千年,历史的光辉星星点点,多少人物,多少辉煌,多少往事......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缔造的儒学,自春秋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康有为等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历史的演进,儒家学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与时俱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面对全球化文化浪潮的冲击与融会,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与思索也越发激烈和深入。西方物质文化,科学主义在近代的兴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物质主义的发展到了今天却表现出了很大的缺陷,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道德沦丧,社会秩序的混乱,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西方物质文化的缺陷正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再生提供了契机!那么现如今,儒家文化的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又能为社会做出哪些贡献呢? 一、道德价值 (1)仁: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2)孝: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 (3)义:义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生取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崇高的道德价值体系,这与当今的法制并不冲突。严格来说,一个具有崇高道德思想的人,必不会触犯法律,危害社会。虽然儒家规定的那一套严格的的道德体系在当今社会并不适用,但其道德价值却不容忽视。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影响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孔子的一生中,从15岁“志于学”开始,到70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后,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儒学文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终身性,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如他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去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9-14 08:07:00 ] 作者:程嘉宏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东亚地区。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 2l世纪的今天,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 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道德的下滑。这样就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 儒家讲究天人合一,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就说过:“人类如果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那么,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下文将详细阐述。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

奇门三才心法精义(2006修改版)

奇门遁甲三才心法精义 (2006年修改版) 张松著 (内部资料请勿翻印) 自序 易出于自然,用于自然。奇门之术,相传甚古,源乎河洛根乎易经。易之根自然也,易之道即是自然之道。易学博大精深,是历来学易者的共识。然在其学习的过程中,学易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把易学的数、理、象,真正溶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之中发现易,再将易学用于生活,我想到此方为学易之旨归。 古人讲:“读书明理”。学易便是学理,学易就是使人有一个正思维,可以说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的思维是不正确的。从现在的时代来讲,相信命理存在的人毕竟还占少数,即便是有些人相信命理,但未必明白命理的道理,这样的信也是迷信,是不值得提倡的。易学的精妙,是数、理、象三者对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的诠释。学易同仁若能从此入而学易,其善大焉! 任何一门学问的学习,都是沿着从有法到无法的过程轨迹进行的。古人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是古人的学习方法论。为学日益是手段,为道日损是目的。为学日益是增加自己的正思维,为道日损是减去自己的邪知见。益是有为的,损是无为的,一益一损乃一阳一阴,是谓道也! 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每个人的智慧是先天具足的,学习便是通过一种方法把遮蔽了智慧的障碍也即是邪知见去掉,把人本来具备的智慧诱发出来。也就是说,我们本来具有的智慧是个内因,学习是一个外因。内因要通过外因的诱发配合才能打开。如果没有这个内因,外因再大也是没有用的。所以儒家说:人人可做尧舜。释家云:众生本来是佛。故此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明白于此,学风水的易友,可以尽知理气与峦头的天机。然而先脚踏实地地学习是首要的条件,有了这个条件,接下来就需要明师指路了,很多人学习多年而停滞不前。可以多参究:“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乃至于无”。 我本人编写这套教材是站在学习方法、学易目地、易学应用的角度上,从易学根源上对数理奇门的理法与应用的部分内容做了阐述。为了避免重复,节省笔墨,古今有关奇门的通本上提到的方法与理要,不多赘述,只讲述奇门的核心法要与现坊间尚未公开的有关内容。由于本人能力所限,还请方家多多指教。 乙酉岁甲申月癸巳日张松序于黄骅附录一:张松先生与易友问答摘录 易友问:小三才的关系运用每多有妙处,能解释其中的易学道理吗? 张松答:三才在《易经》里其实就是卦的三个爻,这三个爻大了可比宇宙,小了可喻尘沙。在奇门三才心法里的三才关系中,我可以公开一个秘密,天才爻是象太阳,地才爻象月亮,太阳是顺着围绕地球转的,动的快一天一周,所以天才的六仪代表了将来、表面的、动的、快的……等。月亮是逆着地球转的,动的满一月一周,所以地才的六仪代表了,过去、深藏的、静的、慢的……等。中间的象地球。较为详细的论述在我的拙著《易经心法》一书中有论。 友(简称)问:小三才上下的生克作用,有时与用神地盘到天盘之间的生克变化有矛盾时怎么判断,比如,地盘的戊在3宫飞到6宫,这个是被克了。但戊的到了6宫后,6宫地盘是火来生戊,吉凶不易判断。 张(简称)答:宫与宫之间的生克,主要是空间关系。小三才的上下,是个时间关系,空间关系用于动中利害关系大,时间关系应于时间的自然发展的利害关系大。动与不动,结果正好相反。若遇宫克仪生,必是克中有生,险中求胜,如此简单,有何疑惑? 友问:三才心法,与主客法,太灵活,有没有好办法迅速掌握? 张答:不好掌握需要补充易理基础。人人都知道东西“活”的好,“死”的不好。不通理,学的术永远是死的,通了理学的术才是火的。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详细说明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详细说明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早涵盖天、地、人三界的哲学著作,是中国最古老、最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纵览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易学始终贯穿于中国文化脉络之中,大到安邦治国,兼济天下;小到独善其身,明达君子之志。在古代,《易经》被奉为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也将《易经》作为必修之术。 先秦的孔子、鬼谷子,汉代的董仲舒、郑玄、荀爽,魏晋的王弼、何晏、嵇康,唐代的徐茂公、袁天罡、李淳风,宋代的陈抟、邵康节、张载、周敦颐、程颐、程颢、苏东坡、司马光、朱熹,历代大儒无不躬身研易,或修己,或安天下。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中华民族的每一个盛世,都是易道弘扬的时代。自文王拘而演《周易》,秦王嬴政焚书独存《周易》,到汉武大帝列《易经》为儒家五经之首,《易经》终为治世之学。 虽然《易经》是作为一部占卜的书而流传于世,但其充满无限智慧和深邃哲理的理性光辉却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大放异彩。有中国学者证明了基因的六十四个密码与《易经》六十四卦的一一对应关系,有西方科学家借鉴《易经》二进制法则为计算机诞生提供可能,也有丰田、三星等企业创始人受《易经》启发而成就事业。 曾仕强教授生于福建,长于台湾,国学功底深厚,后又游学欧美等国。他在长期研究中西管理思想的过程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于三十年前首度提出“中国式管理”思想,对华人企业管理培训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名动政、商、学各界。 2009年是曾仕强教授赴大陆讲学20周年,已近80高龄的曾仕强教授丝毫没有懈怠之意,仍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当成自己的终生使命和最大乐趣,孜孜不倦地为之忙碌和奋斗着。《易经中的管理智慧》即是根据曾教授大陆讲学2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的培训现场实况编辑加工而成,是曾教授所开创的“中国式管理”理论的浓缩和集萃。相信这部视频课程会为你的人生和事业经营带来很好的启迪和指引。

《易经》中的管理

易学与企业管理 《易经》中所体现出的管理理念,又该如何来应用这些理念? 《易经》又称为《周易》,由经文(狭义的《易经》)和传文(《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经文大约作于西周前期,传说是周文王作的;传文大约作于战国时期,传说是孔子作的。后来经过孔子的整理,完成了《易经》从迷信到理性、从巫术到哲学的质的飞跃。 算命只是对其表层的解释,并不能一概否定这种看法。但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一本预测书,而是一本行为学和管理学的书。它包含了中国先哲们的大智慧,揭示了宇宙万物变化的大规律。现存的中国古老建筑至今还闪耀着它的光辉,故宫的前三殿后三宫无一不体现着《易经》的理念。就是现在我们经常所说的话“与时俱进、龙马精神、忧患意识、同舟共济”等也是出自《易经》。前不久经中央常委批准成立的国际易学联合会也充分肯定了易学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易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理念每时每刻都在支配着我们的精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处处存在,时时存在。 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现在中国的问题在经济,经济的问题在企业,企业的问题在企业家,企业家的问题在企业文化。”这是因为企业是当代中国的中坚力量,企业健康发展了,中国的和平崛起就会早日实现。但目前中国的企业普遍存在“五缺”现象(即:缺文化、缺信仰、缺使命、缺品牌、缺战略),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树立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人的精神信仰。企业文化是什么?就是企业的精神理念、精神信仰!这是文化的内核。而中华文化最本质的内核就是优秀的经典文化,为此我把重点转移到了企业界,主要任务就是致力于企业的精神及文化建设,开展修心育德的咨询服务,重塑中国人的信仰,重树中国人的精神。目的是:为企业立心,为民众立德,为中华立功,为世界立言。 目前我们首先做的就是“以德治企”,这个项目对于改变企业“五缺”现象是十分必要的。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党和政府强调以“德”治国,重视精神道德建设,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范围内,道德存在着严重的滑坡现象,急需“德”的引导;尤其是中国当代的企业界,迫于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不少企业家存在“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做法,甚至不少企业内部也出现明争暗斗、互相拆台的现象。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道德的迷茫、心灵的失衡。因此全面提高企业家和企业每一个员工的道德素质,建设积极向上、同心同德的“德治”企业文化,把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精神,特别是“德治”的精神导入到现代企业,是十分有必要的。 《易经》中所体现出的管理理念,又该如何来应用这些理念?管理科学同样也要研究一个“系统”、一个“组织”的变化规律,因为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进行预测和决策,才能进行科学地管理。《易经》蕴含高明的管理智慧,历经数千年而不断丰富、不断提升,从而引起东西方管理大师的高度关注。 《周易》的太极阴阳思想、三才合一思想、位时应中思想、保合太和思想,是东方管理哲学的精髓。此外《周易》变易不居思想、刚健有为思想、扶阳抑阴思想、升降交感思想以及运数取象思想,对管理经营都有很大的指导性与启发性。《周易》六十四卦内容宏富,包罗万象,各卦的象数义理的变化更是错综复杂,可以给管理者提供宝贵的原理和实践经验。领导者要尽量克己安人,先教育、指引、规劝,不到万不得已时,不采取纪律行动,西方管理工作的“四E”安全法与这三卦的意义是吻合的。当工地上发生意外时,首先应调查研究,弄清真象,然后给事故当事人以训练和教育,同时拟定安全规章,明文规定遵守,最后还要经常提醒,激发大家遵守安全规章的自觉性和热情。 现在社会上不少人有这样一种偏见———讲到《周易》就以为是一本算命的书。如果《周易》是一本算命的书,孔子为什么还要读《易经》呢?而且是韦编三绝?下了那么大功夫来读,还做《易传》;汉武帝时为什么《周易》列为五经之首,而且设立了“《易经》博士”;后来的宋明理学为什么都借“易”来说理呢?古人难道是傻子吗?其实在很多方面现代人恰恰比古人笨。《周易》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5)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旨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为“仁”。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中国文化的伦理和观念中,到处留存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思想之精华“仁治”、“礼治”、“德治”、“孝道”、“大一统”、“天人合一”、“民贵君轻”、“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历经中国历史沧桑巨变,发扬光大,对中国现代社会依然作用显著。 1、儒家的仁政思想及道德观念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巨大作用“仁政”学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论,其“仁政爱民”、“民为贵,君为轻。”、“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仁政理念有助于国家引以为鉴,规范自身施政行为,规范社会统治和管理,对社会的安定、和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无数适应时代的优秀观点理念,成为现代统治者、管理者和广大民众相互监督、自我约束的道德规范。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生取义、见利思义”的生死道义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的坚毅品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探索精神;“自然的和谐”“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意识;“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培士理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孝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的修身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求实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等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儒家思想对促进统一、和平有现实意义 “国泰民安”是任何时代国人的期盼,其前提条件是国家统一与和平。儒家思想充满了统一、和平理念。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崩乐坏。”这当然是希冀封建王朝的大一统。今天,我们仍需要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中央集权政治,反对地方分裂主义、反对战争。同时,儒家思想之“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在当今社会处理民族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关系方面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符合儒家思想中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

易经智慧与企业管理的思维

易经智慧与企业管理的思维 来自北京市工商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平均每年大约有30%的有限责任公司宣告终结。寿命能够超过五年的新办公司,竟然还不到20%的比例!企业的死亡率如此之高,很大程度上是经营管理人员的决策失误。为什么会失误?为什么有的失误事后回想起来显得如此荒唐?原因当然各种各样。这些失误与企业家的决策能力是有直接关系的。企业家如何提高决策能力?学习《易经》就是一条很好的基本途径。通过易经中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的预测,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决策参数,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准确性。古人云:"不懂易经,就不能为将相"。在当今中国,可以说"不懂易经,就难以从事经营管理。" 《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具有永恒魅力,其核心就是对世界人类社会等方面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方面,它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经营策略,涉及了预测、计划、决策、组织、沟通、变通、控制、用人原则等诸多现代管理学中关注的问题。通过易经管理和预测模式,能够把复杂的企业管理模式简单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在当代管理界,《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对管理的独到见解,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的管理哲学,韩国巨作《商道》等都体现了对《易经》和道家思想的学习和运用。让更多的企业家

及高层管理人士短时间内理解《易经》思想之精髓,并掌握易学预测方法,不失为当前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解决之道。 目前,国内外众多优秀公司都在运用《易经》的管理理论对企业品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产品规划、高层谈判、决策层团队等方面进行改进。台湾的曾仕强先生更把易经理论指导下的管理方法称为"大易管理"或"中国式管理",由此推出一系列讲座,广受企业和学员好评。很多家企业高层管理者都认为通过学习易经管理,让思维更加立体,多元,丰富,许多原来企业存在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下就能够找到了症结所在并得以迅速解决。 站在哲学的角度看易经(现存的版本为《周易》),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哲学著作,其中充满了辨证思想和系统思维。对我国社会、文化、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是来源于《周易》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以孔孟思想为代表,提倡积极地"入世",强调学以致用,学而优则仕,属于"阳";道家思想以老庄思想为代表,强调保存自己的重要性,这是"避世"的角度,属于"阴"。这"一阳一阴"的思想是一体两面的,如果不保存自己,怎么谈有所作为;在有所作为时,又要不断思考如何保存自己。 《周易》虽然是远古的著作,但后来经过周文王、孔子的修订,使它从一本占卜书,上升成为了一本哲学书。到今天,《周易》的一些哲学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比如说:错综复杂、否极泰来、乐天知命、无妄之灾、不速之客、三阳开泰、文过饰非、风雷激荡、防微杜渐、自强不息、反目成仇、立竿见影、物极必反等。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而我们平常并没有察觉,也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做为"百姓",不知道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就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古语说:"不知易,不可为将相"。管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他们的基础都是对人性的了解,对于现代的管理者,完全可以把易经的哲学思想灵活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来,以开拓我们的思维,指导我们的实践。因此,下面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周易》中的乾坤两卦,希望能给你一些有益的启示。 乾卦 乾:元,亨,利,贞。 无论是老板、管理者、普通员工,每个人都想成功,显然他们对成功的定

易经的智慧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人终于从盲目 崇拜西洋文化和以“欧洲中心论”为唯一价值判断标准中恢复了民族文化的自信,伴之而兴的是国学热的兴起。在这其中最为令人探奇的现象就是易经热、命理 风水热的方兴未艾。 《易经》这部被誉为中华文化“群经之首”的传世经典,曾经一度被打入冷宫, 如今又焕发了更加光辉、灿烂的神奇魅力。 古今中外说《易经》 《易经》历来都是中华圣贤的智慧经典和人生宝典。它所蕴藏的天地大道,它 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它所阐述的哲学思想,它所具有的神奇功能,它所揭示的 成功法则,几千年来都渗透、浸淫于中国人的血液骨髓和精神灵魂,影响并指 导着炎黄子孙的行为方式、思维逻辑与是非标准。易经智慧作为一种中华文化 的基因,一直在滋养着中国人的生命与心灵,并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智慧的 源泉。 温家宝总理曾经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归纳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就来源于《易经》的乾卦和坤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时代精神,也来自于《易经·乾卦?文言》九三之:“君子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台湾知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经如此评价《易经》的价值。他说:“《易经》 这部书,不但在中国文化中很有地位,是…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哲学 中的哲学?,而且还是最高明的帝王学、领导学,也是最高明的谋略学。所以, 只有读懂了《易经》,才懂得如何做领袖,当老板,也才能当好幕僚、部属、 员工,才能够真正的医世救人。” 《易经》真的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和巨大的价值吗?治天下,做领袖,当老板, 做幕僚,真的需要从《易经》中寻求统帅的谋略,领导的艺术吗?宋朝的开国 宰相赵普曾说他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 汇集孔子大智大慧的《论语》一直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治世的经典。殊不知《周易》的《易传》乃孔子所编纂。被赞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曾有如此 的感慨:“加我十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孔子 以为,倘若能再给他十年的时间,让他从五十岁开始能够领略《易经》真谛的话,他就可以少犯许多错误。有幸如此的话,《论语》中所蕴藏的人生智慧的 深邃,所彰显的治国谋略的高度,恐怕就更加令人惊叹了! 读《论语》可治天下,而读《易经》不仅可以治天下,还可以闯天下和创天下。读《易经》,小则可以修身处世,成功创业,大则可以治国理政,经邦济世。 历史上开明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身边,有一位宰相虞世南。正是这位为大唐江 山繁荣昌盛立下奇功的虞世南受益于《易经》智慧的恩赐而屡建功勋。他深有 感触地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此后,“善易者为官,为官者习易”乃成为风尚。汉之张良、三国之诸葛亮、大唐之李淳风、明之刘伯温莫不是因在《易经》术数上有奇思睿智而成为千古传奇。

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儒学,自东周春秋时期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再到宋明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康有为等的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经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伴随着全球祭孔的声势浩大,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也愈发激烈。来自中华网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af7702516.html,/ 在笔者看来,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价值 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渊》)。这就表明,“仁爱”是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推己为人的利他风尚和助人为善的精神,要求人们做到“互利互惠”。一方面要敢于和善于追求个人正当利益,争取个人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要惠及他人,利他益众。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儒家的众多关于“孝”的论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今社会更应该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孟子的性善论提出四种心,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信义”作为它的重要体现,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身求道,舍生取义。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激励了一代代中国的仁人志士舍身为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的道德伦理学说是儒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成及发展有其深远影响。在上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儒家道德伦理学说促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质品质,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人思想为历朝历代所倡导。批判的继承其思想,对于个人德行修养有其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经影响了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孔子的教育思想还具有很大的终身性,即提倡“学不可以已”。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为政》)这是他对自己学思历程的描述,通过这一描述,可以看出,在孔子的一生中,由十五岁“志于学”开始,到七十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距”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而其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其后,宋明理学将儒学的教育思想继承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终身性,如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应当有借鉴意义。 儒家的教育思想更多的是一种道德教育,对当代人的价值在于思想价值观的修正。比如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人文主义精神,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存高远……这些都对现代教育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三、政治价值 儒家的思想,不仅是道德的哲学,生活的哲学,当然还是政治哲学。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孟子的“仁政”主张和民本思想,主张“德治”“轻刑薄税”“听政于国人”“与民同乐”。儒家还提出廉政的思想,孟子提出了要“仁民”的政德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政清廉不仅自身廉洁,还要关心老百姓疾苦,为民兴利等。现代的廉政建设也不妨借鉴一二。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政府官员的伦理行为,昭示着社会的伦理导向,是整个社会道德的表率,官位不是为自己牟利的机器,而是为百姓造福的手段。 众所周知,“和”的思想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即儒家学者理想中的社会至少是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与时下的和谐社会建设相似。对于霸权主义横行的时代,儒家“大同思想”及“和”的主张可以起到抵制作用,以“王道”对抗“霸道”,也正是儒家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闪烁着民主、民生的光芒,在历史的变迁中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政治活动。尽管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礼治“的秩序思想、“德治”和“人治”主张,都对当今政治有借鉴意义。 四、科学、经济价值 儒家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不是几句话、几本书可以完全概括的了。从儒家文化经典到儒家文化遗址,这些物质文化范畴的东西是我们现代人研究儒家文化的重要工具,科学价值不容忽视。同时,一些文化遗址,如孔府、孔庙、孔林等的开发还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益,推动了一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文化上的优势。对儒家文化发源地中国来说,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对孔孟之学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在故纸堆中被束缚,而应该批判的继承加以吸收,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发挥儒家文化应有的现代价值。 /来自中华网社区https://www.360docs.net/doc/af7702516.html,/

易学与企业管理

易学大家畅谈企业管理之道 一提起《易经》,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占筮之术,没有什么科学价值,您怎么看待此种观点? 《易经》又称为《周易》,由经文(狭义的《易经》)和传文(《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经文大约作于西周前期,传说是周文王作的;传文大约作于战国时期,传说是孔子作的。后来经过孔子的整理,完成了《易经》从迷信到理性、从巫术到哲学的质的飞跃。 算命只是对其表层的解释,并不能一概否定这种看法。但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一本预测书,而是一本行为学和管理学的书。它包含了中国先哲们的大智慧,揭示了宇宙万物变化的大规律。现存的中国古老建筑至今还闪耀着它的光辉,故宫的前三殿后三宫无一不体现着《易经》的理念。就是现在我们经常所说的话“与时俱进、龙马精神、忧患意识、同舟共济”等也是出自《易经》。前不久经中央常委批准成立的国际易学联合会也充分肯定了易学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易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理念每时每刻都在支配着我们的精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处处存在,时时存在。 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记者:传承中国古典精英文化是一位教师的职责,听说您现在把研究的重点放到了企业界,这又是为什么呢?据说还成立了“东方心灵智慧研究院”,您担任院长,您能介绍一下该院的研究任务和目的吗?

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现在中国的问题在经济,经济的问题在企业,企业的问题在企业家,企业家的问题在企业文化。”这是因为企业是当代中国的中坚力量,企业健康发展了,中国的和平崛起就会早日实现。但目前中国的企业普遍存在“五缺”现象,即:缺文化、缺信仰、缺使命、缺品牌、缺战略,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树立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人的精神信仰。企业文化是什么?就是企业的精神理念、精神信仰!这是文化的内核。而中华文化最本质的内核就是优秀的经典文化,为此我把传播中华经典文化的重点转移到了企业界,并成立了“东方心灵智慧研究院”,主要任务就是致力于企业的精神及文化建设,开展修心育德的咨询服务,重塑中国人的信仰,重树中国人的精神。目的是:为企业立心,为民众立德,为中华立功,为世界立言。 目前我们首先做的就是“以德治企”,这个项目对于改变企业“五缺”现象是十分必要的。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党和政府强调以“德”治国,重视精神道德建设,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范围内,道德存在着严重的滑坡现象,急需“德”的引导;尤其是中国当代的企业界,迫于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不少企业家存在“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做法,甚至不少企业内部也出现明争暗斗、互相拆台的现象。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道德的迷茫、心灵的失衡。因此全面提高企业家和企业每一个员工的道德素质,建设积极向上、同心同德的“德治”企业文化,把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精神,特别是“德治”的精神导入到现代企业,是十分有必要的。

周易的管理思想

周易的管理智慧 摘要:周易管理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在管理主 体上,它肯定了“人”是管理的主体,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管理对象,都应该是“以人为本”; 在管理方法上,它重视变通的思想,强调创新进取;在管理目的上,它主要强调的是社会 内部的整体和谐。周易管理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周易;管理;思想 伏羲画八卦,为我国文字的雏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国文化的开端。《周易》这部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从现代管理的观点看,《周易》管理思想是一种与科学管理交相辉映的人文管理。其中所蕴含的管理思想观念,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借鉴意义。本文就《周易》管理观作一探讨。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择定一个历史片段中的“人”,作为研究单元,他绝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而是在社会联系中取得了自己的意义:从血缘上讲,他是人类进化的结晶;从文化上讲,他是对社会文化要素和意义世界的继承;从生存支撑上讲,他的存在不可能将自我与社会割裂。所以,管理实践是属人的实践,而人的意义也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得以实现。 尽管周易世界中肯定天对于人的主宰,如“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大有》之上九爻辞),但周易经传中皆有大量记录人事、肯定认为的记录,这些记录事实上是对易前人类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并且通过“概率”来实现对未来的预测,其中依然存在巫术或神学的影响,但可以看出人与“神”之间的斗争,如“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蒙》之初六爻),将人的地位置放于天命之上,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占卜作为人类对未知命运的一种想象,在周易中已很少看到将自己的命运完全“托付”给神的记载了,并且从龟占到蓍占,这个过程就意味着人从神的手中夺取自己的命运主动权。“占卜,作为巫术自其出现以来就存在着矛盾。一方面,它代表着神的力量,传达着神的旨意,把握着人的命运,指挥着人的行动。从这一角度看,占卜巫术束缚、否定、甚至扼杀着人的智慧、人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要通过人的占卜来通晓神意。这无疑承认,人可以获得神的智慧和力量,人与神共同地掌握着人的命运和活动。从这一方面说,占卜巫术又部分地肯定着人的智慧和力量,包涵着人为了把握自身命运而寻求掌握未来的方式,探索现实生活之间的因果关系。神权的管理,在中国历史上的命运相当短暂,从周易出现的那一天起,人类就将自身命运的管理权,从神的手里争取回来。[1] 周易所提出的“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是周易以“人道观”进行管理的基本思路。所谓的“人道观”是指人类社会生存的必由法则,人道从属于天地之道,人为天地所生,但同时人类并非是盲目地遵从于历史,相反是可以利用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发挥主观之能动性,创造社会文明,改变历史。《文言》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泰卦》的《象传》也说:“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作为管理主体的人,遵从天地变、自然规律,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管理主体地位。正如英国历史哲学家汤因比所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09自动化 姓名: 学号: 2011 6 25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探讨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思想和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社会思想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思想在文化、伦理道德层面上给予现代社会的启发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于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儒家的内涵更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大标准,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和谐的一大道德基准。对于构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儒家大同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儒家思想作用现代社会价值 【正文】 儒家思想的内涵 儒家思想讲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基本核心是“仁”,以“仁”为基础和精髓的儒家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从古至今长盛不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文化的伦理和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思想发展到今天与原来的“孔孟之道”在内容和实质上已经有很大不同。儒家的“仁治”“礼治”“德治”“孝道”“大一统”“天人合一”“民贵君轻”“有教无类”等思想主张依然光芒四射。对儒家思想的发掘和借鉴,对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发展和弘扬,可以更加丰富儒家思想的内涵,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作用。 儒家思想对中国现代社会的作用 1、儒家的仁政思想及道德观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仁政”学说是贯穿于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敬得保民”“仁政爱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仁政理念的变革和发展对社会的安定、和谐的构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儒家思想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 《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早涵盖天、地、人三界的哲学著作,是中国最古老、最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rdquo。纵览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易学始终贯穿于中国文化脉络之中,大到安邦治国,兼济天下;小到独善其身,明达君子之志。在古代,《易经》被奉为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也将《易经》作为必修之术。 先秦的孔子、鬼谷子,汉代的董仲舒、郑玄、荀爽,魏晋的王弼、何晏、嵇康,唐代的徐茂公、袁天罡、李淳风,宋代的陈抟、邵康节、张载、周敦颐、程颐、程颢、苏东坡、司马光、朱熹,历代大儒无不躬身研易,或修己,或安天下。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中华民族的每一个盛世,都是易道弘扬的时代。自文王拘而演《周易》,秦王嬴政焚书独存《周易》,到汉武大帝列《易经》为儒家五经之首,《易经》终为治世之学。 虽然《易经》是作为一部占卜的书而流传于世,但其充满无限智慧和深邃哲理的理性光辉却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大放异彩。有中国学者证明了基因的六十四个密码与《易经》六十四卦的一一对应关系,有西方科学家借鉴《易经》二进制法则为计算机诞生提供可能,也有丰田、三星等企业创始人受《易经》启发而成就事业。 曾仕强教授生于福建,长于台湾,国学功底深厚,后又游学欧美等国。他在长期研究中西管理思想的过程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于三十年前首度提出“中国式管理”思想,对华人企业管理培训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名动政、商、学各界。 2009年是曾仕强教授赴大陆讲学20周年,已近80高龄的曾仕强教授丝毫没有懈怠之意,仍将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当成自己的终生使命和最大乐趣,孜孜不倦地为之忙碌和奋斗着。《易经中的管理智慧》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