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教授对五行学说的精彩解读

郝万山教授对五行学说的精彩解读
郝万山教授对五行学说的精彩解读

郝万山教授对五行学说的精彩解读

主讲人简介:

郝万山,教授,主任医师,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系主任。中国老教授协会边缘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名中医学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六经辨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经方防治常见病和疑难病的研究。《伤寒论》文献研究。当前为负责人的在研课题是教育部名牌课程建设研究项目。

主编有《白话伤寒论》、《中医学问答题题库?伤寒论分册》、《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白话解》、《 21 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教学辅导丛书 ?伤寒论》等 8 部著作,副主编或合编有《实用经方集成》、《伤寒论校注》、《伤寒论讲解》、《伤寒论诠解》等 12 部著作,发表《论伤寒学科的确立及其内涵建设》、《伤寒论用方思路》、《伤寒论字词训释札记》、《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精神抑郁症》、《论少阳腑实证和仲景用大柴胡汤》等论文 60 余篇。

内容简介:

人为什么会得季节病?大树又为什么会有深深浅浅的年轮?一年四季的寒来暑往和生命体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中医学采用了五行学说,来解释刚才所提出的几个疑问。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中医把它和大自然以及人体的健康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医的特色理论。千百年来,指导着中医的理论思维和临床实践。然而这种五行学说为什么会被一些人说成是迷信?在现代社会,古老的中医学说还能发挥作用吗?

我们民间,我们很多人对五行,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有许多误解。张仲景用五行生克的理论,通过脉象和病证的关系,来判断病证。用五行生克的思想,来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他曾经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伤寒杂病论》。什么意思呢?你要见到肝病的话,那你就会知道,这个肝病容易影响消化系统,容易影响脾胃,你要先把脾胃,给它补好了,肝病就不容易犯脾胃了,这个病就容易好,这都是运用的五行理论。五行大家都知道,是木火土金水。那么这五个字,是指的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五种东西呢?还是另有所指?要我说,古人说得很清楚,在古代,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字,有两个层次的概念,一个层次叫五材,五种具体的材料,五种具体的物质,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千百年来,人们对五行学说存在着很多的误读。那么中医学中的五行究竟指的是什么?郝万山教授又是如何理解五行的呢?

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说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天就是大自然,敷布了春季气的展放,夏季气的上升,长夏,就是夏季的末尾,这段时间,中医把它叫做长夏,长夏气的平稳,秋季气的内收,冬季气的潜降,大自然敷布了,气的五种运动方式,才使万事万物,有了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节律,才使人有了五脏系统。大自然有木、火、土、金、水五行,在人体化育了肝心脾胃肾五脏,而五脏又分别配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等五腑,而五脏又分配配合筋、脉、肉、皮毛、骨这五体。请听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在千古中医故事系列节目中讲述张仲景之五行生克。

[郝万山][千古中医故事](十四)《张仲景》五行生克(文稿)

看视频(百度视频搜索:五行生克)

人,为什么会得季节病?大树为什么会有年轮?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和生命体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中医学采用了五行学说来解释上面提出的几个问题。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中医把它们和大自然,以及人体的健康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医的特色理论,千百年来,指导着中医的理论思维和临床实践。

然而,这种五行学说为什么被一些人说成是迷信呢?在现代社会,古老的中医学说,还能不能发挥作用呢?

那一学期刚开学,同学从外地返回北京,一个一年级的学生跟我说,我们那儿有一个中医大夫,他对五行特别了解。我到他的诊所去看了,在他的诊所里布置着五行:

在诊所的东墙上,挂着一块不知什么朝代的一个红木家具的桌子腿,说这是代表东方木。西墙上挂着不知什么朝代的一块破钟残片,说这代表西方金。在诊所的南墙边生着个火炉,说这代表南方火。靠北墙边放着个大水缸,里面盛满水,说这代表北方水。在诊所的中央,没有铺地板,露出一片黄土,说这是中央土。

我说,这个中医大夫就这么理解五行啊?学生问,那应该怎么理解啊?其实,在民间,我们有很多人对五行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有很多误解。

张仲景用他的五行生克理论,通过脉象和病证的关系,来判断病证的愈合,用五行生克的思想来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他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你要见到肝病,你就会知道,肝病容易影响消化系统,容易影响脾胃,你要先把脾胃给它补好,肝病就不会影响脾胃了,这个病也就容易治好,这里运用的就是五行理论。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字。在中医学里,这是指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五样东西呢,还是另有所指呢?

在古代,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字,本来就有两个层次的概念。一个层次叫五材,指五种具体的材料,五种具体的物质。这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尚书大传》中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

水和火,是百姓们做饭必须的,家家要做饭,谁家不用水,谁家不用火,这里指的是具体的东西。金属和木材,是百姓盖房子做家具,下地干活,制作劳动工具所需用的具体的东西。土壤,化育万物,为人所用。我们外地的那位医生,他挂的是五材,不是五行。

千百年来,人们对五行学说,存在着很多的误读,甚至有人用它来看风水,算命,那么,中医学中的五行,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阴阳五行学说,因为它是用古代文字来表述的,离我们现在已经非常遥远。今天,我们有很多人,对这个学说有不少的误解,或者是不理解,但是,它是古代圣贤,包括张仲景在内,他们通过研究自然规律,研究生命规律而得出的结晶。在客观上,阴阳五行学说,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当然除医学之外,像那些风水先生,星象学家,他们也在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然而,

他们所运用的阴阳五行学说,可能和中医原本的阴阳五行学说,已经不是一回事了(评:实际是一回事,只是术数界中医界对五行的认识都有误区)。

我在这里只讲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评:五行本义)。

为什么叫五行?“行”是什么意思?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说,行,人之步趋也。在现代汉语辞典里,“行”,仍然是迈步往前走的意思。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行,就是运行,运动的意思。

在中医学里,五行,是指看不见的,摸不着的,气的五种运动方式。

在《伤寒论》里,一开始就说,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秉五常,以有五脏。天,指大自然,大自然抚布了气的五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才使万事万物,有生长收藏的生命节律。人秉五常,这个五常也是指五行,人体秉受了五种常规的气的运动方式,才有了以五脏为核心的五大生理系统。

在《黄帝内经》里,多次提到天有四时五行,大自然有四季,有五行,以生长收藏,才使植物有了生长收藏的生命阶段,才有了寒暑湿燥风,这样一些不同的气候变化。

可见,同是这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字,五行和五材不是一回事。五行,是指自然界的气的运动规律,它支配着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壮老已。

有一个阶段,我住在一楼,房后有一块空地。我种了一些葡萄,月季花等。那年春天,我觉得有些葡萄枝应该剪掉,我就开始剪枝。这一剪,发现从断端流出很多水,嘀嗒嘀嗒往下滴。葡萄枝里怎么滴水了呢?心想是不是缺肥?我就挖沟,施肥。这一挖沟,断了葡萄的不少根。从根的末端,也开始流出很多水。

我们学校管园林绿化的老师傅看见了,他说,郝老师,你怎么春天剪枝啊?春天的时候,营养是向树根的末梢,向枝条的末梢输送,你把枝条剪断了,那个断端就会流出大量的营养,那是葡萄的眼泪,它在哭啊!树根也是一样,你挖断了,那也是葡萄的眼泪,也在哭啊!这个时候丢失养分,太可惜了。这是20多年前的事。

听到园林师傅这么一讲,我机灵了一下:什么样的气的运动,在春季支配着动植物的生长啊?营养向四周输送,向树根末梢,向枝条末梢输送?那一定是一种展放的气,而古人就借用这个“木”字,来代表这种展放的气。

在五行中,木,代表气的展放运动。

夏天的时候,人们常常感到酷热,烦躁,食欲下降,体亏人乏,严重的会引发季节病,这是五行的什么运动引起的呢?

我问园林师傅:夏天,葡萄藤,都快长疯了,根还长不长?他说根就不太长了。因为春季根部已基本奠定好了,夏季就长地面部分。春末夏初,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特别活跃,交朋友的,搞对象的,垒窝的,成家的,大自然一派欣欣向荣,峥峥向上的景象。

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气候,动植物这样的生长状况,我想这应该是什么样的气的运动支配着大自然呢?应该是气的上升运动。在夏季,是气的上升运动为主导,支配着自然界。古人用哪一个字来代表气的上升运动呢?“火”字,因为火性延上。

在五行中,火,代表气的上升运动。

在《西游记》里,唐僧师徒一不小心被妖魔抓住。小妖对老妖说,师傅,咱们把他们全都蒸一蒸吃了吧!猪八戒皮糙肉厚,不容易熟,放到笼屉的最下层。唐僧皮肉比较嫩,容易烂,把他放到笼屉的最上层。这样一锅就全熟了。

孙悟空一听,跟猪八戒说:这小子是外行,它不知道火性延上的道理。在密闭的笼屉里,上边的温度高,师傅可受不了。你看,孙悟空他学过五行。孙悟空最初的师傅是道家,道家最讲五行,孙悟空一心想跳出三界,不想在五行中。什么叫不想在五行中?五行是大自然的规律,孙悟空不想再受大自然的支配,

如来佛是怎么教育孙悟空的?孙悟空一个跟斗,觉得自己可能跳到天边了,有五根肉红的柱子,撑着一股青云。如来佛呀,如来佛,你说我跳不出你的手心,现在我已经跳到天边了。我要留下一个记号,于是拔下一根头发,变成一支笔,在柱子上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几个字。不解气,又撒了一泡尿作个记号。然后,一个跟斗又翻回来了。

如来佛不动声色,伸出五个指头,孙悟空大吃一惊,齐天大圣到此一游怎么写在如来佛的中指上,闻了一闻还有他留下的标记。如来佛就把孙悟空扣在了五行山下。

中国名山大川那么多,为什么要把孙悟空扣在五行山下呢?就是要让孙悟空好好考虑这大自然的规律,你跳得再远,也跳不出五行这自然规律。考虑了多少年?五百年。所以,孙悟空懂得五行,懂得火性延上的道理。

秋季气候凉爽,树木的根须干枯了,枝条也干枯了。秋季我们看到动物的生长状况,比如秋后的兔子,它拼命地吃,吃得肥肥壮壮的,积聚营养,准备过冬。你到动物园去看秋季的狗熊,也是拼命地吃,秋天的狗熊是最胖的,它积聚脂肪,准备过冬。古代人观察到秋季的这些现象,认为秋季,自然界是一种气的内收运动。用什么字来表示气的内收运动呢?“金”字。

在五行中,金,代表气的内收运动。

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着北方的时候,俯察地理,地面是冬季,这时气候寒冷,万物深藏,种子埋在土里千万不要发芽,发芽就会被冻死。那树叶的小幼芽,藏在芽胞也千万别露头,一露头就会被冻死。冬眠的动物藏到山洞里,古代的人类也过着早睡晚出的猫冬生活。古人观察到冬天动植物的生长状况,认为这是气的下降和潜藏运动支配着自然界,支配着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用什么字来代表气的下降运动呢?“水”字。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五材中,水是指哗哗的流水。

在五行中,水,代表气的下降运动。

随着天空的斗转星移,以及地面上季节的更替,气的展放运动和气的上升运动,气的内收运动和气的下降运动,周而复始地交替变化,最初,只有四行。

可是,当五行和阴阳结合起来的时候,因为气的展放运动和气的上升运动,是气的阳性运动。气的内收运动和气的下降运动,是气的阴性运动。气的运动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时候,它会有一段平稳的过渡。这种平稳的过渡,发生在夏末秋初。也就是夏季的最后18天,在这个季节,在我们的大地上,阴雨连绵,暑热未退,秋风未到,气候闷热潮湿。

大家都觉得这个季节不好过,是桑拿天,不像春天那么舒展,不像夏天那么火热,不像秋那么清爽,不像冬天那么凛冽。这个时候,植物已经开花,已经结果,果实正在长大。动物已经怀孕,胎儿正在孕育。自然界处在一个相当平衡的化育下一代的过程。这个时候,气的上升和下降相对均衡,气的展放和内收也相对均衡,自然界的气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古人就用“土”字,来代表这种气的运动方式。在五材中,土是指化育万物的广博的土壤。

在五行中,土,代表气的相对稳定运动。

五行是指不同季节气的不同的运动方式,五行之间的关系,包括了相生和相克。有人曾错误地理解生与克的关系,说水命的女人,不能与火命的男人结婚,因为水克火,这个女人会克夫。这样理解五行的生克对吗?五行生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就要引入五行生克的概念。春季过后是夏季,春季气的展放运动,为夏季气的上升运动提供了前提创造了条件,这就叫木生火。这木生火并不是像我们普通所理解的,用木头来取火。

如果今年春季气温比较低,植物的根长得不好,枝条也长得不好,就会影响夏季植物地面部分的生长。这叫木气虚,就不能生火。

那么,秋季气的内收,种子成熟了,主干的营养贮存得多,它就有利于植物的过冬。秋季气的内收运动,为冬季气的潜藏运动提供了前提创造了条件,这叫金生水。

以前有人解释,什么叫金生水?就是把金属放到炼铁炉里,化成了铁水。我们的中医是要走出国门的啊。那外国人就接着问了:什么叫水生木啊?你说水浇树,树木就活了,这就叫水生木。那么,再请问,金属化成的铁水浇树,树木还能活吗?结果那老师卡壳了。他怎么卡壳了?他说铁水浇树木,树木当然不能活了,然后他接着就说,这个东西(五行)是会被淘汰的一种理论,你知道就行了,临床上没有什么用。——这很糟糕!把中医真正的精华给丢掉了!

什么叫金生水?金气的内收运动,使植物的种子饱满,使植物的主干的木质化程度高,就为冬季过冬冬季的潜藏提供了前提创造了条件。如果种子没有成熟,营养储备的少,很嫩,它不就会冻死吗?

冬季水气的潜降,为种子为植物储备了能量,就为第二年春季的展放,植物更好的生根发芽,提供了前提创造了条件。这就是水生木的过程。

五行的相生,是按照季节的次序相生的,生得过头行不行?不行!这就要引进五行的相克。夏季上升的气运动太过头了,也不行。有一年夏季雨水多,我种的葡萄长得又肥又大,葡萄枝都长疯了,园林师傅说,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会影响秋天结葡萄的。怎么办?你得把它的脑袋剪了,用下降的气来制约它,使它的上升运动控制在一定水平上,这就叫水克火。水克火,不是用一盆水,把火浇灭,那是从五材的角度来讲五行相克。

五行有相生,不至于导致某种气的运动不足。五行有相克,也不至于导致某种气的运动太过。这种生克制化,保证了五行之气,平衡,稳定,协调的年复一年的交替运动,经过几十亿年的氤氲演化,就化育了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生命世界。所以,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被打上五行的烙印。

五行的烙印,随处可见。我们的家俱,很多都是木材做的,木材有木纹,木纹就是树木的年轮,年轮是什么?那就是五行打上的烙印。

春季是气的展放运动,所以春季生长的细胞逐渐变大,夏季气上升,树的细胞变得最大,秋季气内收,细胞变小,冬季气潜降,细胞变得更小,甚至不长了。细胞大的时候颜色浅,细胞小的时候,颜色深,这样就留下了一圈年轮。

岂止树木有年轮,马牛羊的牙齿上也有年轮,你到市场上去买马,你去问主人,这马几岁了?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是外行。你只要掰开马的嘴,看一看它的牙齿,那上面有年轮。大鱼的鳞片上有年轮,乌龟的贝壳上有年轮。

有一次,我去台湾,在一个饭店里吃饭,门口摆了一个特别大的海龟。过来一个小姐告诉我说,先生,这只乌龟有一千多岁啦。天哪,这是一只宋朝的乌龟!可我定睛一看,乌龟壳上年轮,我数了数,没超过一百条。我跟小姐说,这只乌龟的年纪顶多比我大一点,不到一百岁,也就是80来岁。先生,您是怎么知道的?我说这叫岁月留痕啊!

在新加坡,很多人家养乌龟,我到那儿看,我说,你们家的乌龟两岁半了,我说你们家的乌龟两岁零三个月了,他们的主人说,郝老师,你怎么知道它们的年龄的?我说都写在贝壳上呢。乌龟的背上不仅有年轮,还有季轮,四个季节叠加起来,就是年轮。

我们吃过黄花鱼,黄花鱼脑袋上有两块硬硬的骨头,有这个特征的鱼叫石首鱼,有人研究石首鱼这两块坚硬的骨头,把它剖成薄薄的片以后,用电子显微镜来看,发现不仅有年轮,有季轮,有月轮,还有日轮。用电子显微镜看,如果这个鱼这一天它的环境是风平浪静,食物丰富,伙伴又多,玩儿的又高兴,吃的又饱,它这个日轮就宽宽的亮亮的。如果哪一天遇到狂风恶浪,没有食物,它又飘落到一个孤苦伶仃的地方,它又紧张,又害怕,又饿肚子,又焦虑,结果这一天的日轮就是黑黑的一条线,根据这条鱼的电子显微镜下的日轮就可以把这个鱼的一生的日记写下来,由此就可以知道这个海域它过去的气象状况,这真叫岁月留痕啊!

所以各位朋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很不容易,所以不管我们每个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愉悦的情绪,不要在我们生命的进程中留下黑黑的一条线,而应当留下亮亮的一个痕迹。

五行学说是揭示大自然气的运动方式,及其变化规律的学说。五行学说是构通人类和万物与天地之间关系的纽带,也可以看成是大自然这一生命的摇篮,所赋予人类和万物的一个“遗传密码”。

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说,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大自然抚布了春季气的展放,夏季气的上升,长夏气的平稳,秋季气的内收,冬季气的潜降,大自然抚布了气的这五种运动方式,才使万事万物有了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节律,才使人有了五脏系统。

(注:过于相信央视的水平了。这个图竟有两处错误!不仅“金-胃-大肠-皮毛”应该是“金-肺-大肠-皮毛”,而且“木-肝-胆-经”应该是“木-肝-胆-筋”。请参考以下五行归类表:)

大自然有木,火,土,金,水,在人体内有肝,心,脾,胃(应为肺),肾五脏,五脏又配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腑,五脏还配经(应为筋),脉,肉,皮毛,骨五体。在这个配属过程中,肾是配着骨,肾和骨骼有什么关系?中医认为,肾是藏金的,金是生髓的,髓是养骨的,所以,先天性肾病的孩子,大多有骨骼先天发育不良。

有一个航天部的老同志,给我打电话说他脚骨折了,打上小夹板以后,固定了40多天,到医院一透视,骨折原封没动,一点没长。我说你吃一点补肾的药,我给你开点中药,吃了两个星期,再

去医院一透视,长住了。中药用补肾的药,它就可以使骨折提前愈合。这里运用的就是五行的理论。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他的心绞痛,干活累了不发作,只有生气以后,它就发作。医院做心电图,确实有心肌供血不足,但是做冠状动脉造影,没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按照一般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效果都不好。

这时候,我就想到,这是木不生火,因此,在治疗上,我就用了疏肝的养肝阴,养肝血,疏肝解瘀的方式,然后调畅心气,很快,他的心绞痛症状缓解了,心电图也有所改善。

人和自然是统一的,是协调的,人体的各个器官也是统一的,协调的。所以,五行学说,不仅把人和自然联系了起来,也把脏腑,形体,官壳,情感联系了起来。人体的各系统气的运动特征,也和五行相顺应。

张仲景和古代的中医圣贤们,所采取的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研究方法,属于综合性的,整体性的研究方法。这个研究方法,将会对世界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借鉴。中医学中的许多观点,会为未来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课题。所以,张仲景和中医学,在未来人类科技发展史上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一点,我们当代人,恐怕不一定能完全估计得到。

郝万山伤寒论讲义(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郝万山伤寒论讲义 目录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2) 第二讲《伤寒论》用方思路与方法 (3) 第三讲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 (4) 第四讲柴胡剂群的临床应用 (4) 第五讲伤寒论中泻下诸方的临床应用 (11) 第六讲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14) 第七讲白虎汤类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 (19) 第八讲治水诸方的临床应用 (20) 第九讲治痞诸方的应用 (23) 第十讲四逆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26) 第十一讲关于六经辨证 (29)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伤寒目前三方面研究:文献、辨证论治方法、方剂临床应用。 一、伤寒论内容: 398条112方、十卷、22篇。 第1篇辨脉篇、第2篇平脉篇为仲景脉学集中体现,介于《内经》~《脉经》、《濒湖脉学》之间过渡阶段主表 例如:浮脉主热轻即取得,重取滑数有力: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共五处。 迟脉主阳虚 主阴虚血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迟中迟者,此营血不足…沉主里,迟为营血虚少。∴+芍养血,生姜引药达表。 应当学习此首二篇,以了解仲景脉学。 第3篇伤寒例:外感病成因、分类、命名、防治法、护理方法――韵文,汉以前用,故非后人(如王叔和加入)系仲景原文。《文心雕龙》:论也者,弥纶群言而讣理者也。 第4篇:痉湿暍,只有脉证,无治法方药。 一般398条不包括前四篇, 第5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6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8篇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9篇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10篇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11篇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12篇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13篇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14篇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中十篇――398条112方 第15篇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汗篇》)例: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执 水然,一时间许…一时间(2 水执 小时,一昼夜12段) 第16篇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第17篇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例太阳病,七八日,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同本以互证,别本以见例。清通“圊”,欲通“续”,自可 即“犹,宜”。 第18篇辨可吐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吐篇》) 第19篇辨不可吐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不可吐篇》) 第20篇辨可下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下篇》) 第21篇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不可下篇》) 第22篇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以下简称《汗吐下后篇》) 后8篇,应了解,特别是8篇中出现的而未在中十篇中的条文。通常我们学习的是《伤寒论》节本――中十篇。以阴阳辨脉、辨病,辨预后。 二、学习《伤寒论》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内容 (二)学思路和方法 思路:鉴别诊断的思路 例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除外了少阳-呕阳明-渴太阳-见表证。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考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阴阳五行学说 细目一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心—夏—阳中之阳,肺—秋—阳中之阴, 肝—春—阴中之阳,肾—冬—阴中之阴, 脾—长夏—阴中之至阴 要点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阴阳二气交感相错,相互作用,推动着人体内物质与物质、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过程。《素问》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要点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六淫属阳邪;饮食居处、情志失调等属阴邪。 风邪、暑邪、火(热)邪属阳;寒邪、湿邪属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要点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用于诊断 2.用于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阴胜的实寒证,用“寒者热之”的治则; 阳胜的实热证,用“热者寒之”的治则。 阴虚(虚热证)宜用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虚寒证)宜用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2)药物性能 四气: 寒、凉属阴;热、温属阳。 五味: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升降浮沉: 升浮之药属阳,沉降之药属阴。 细目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点一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主要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如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而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属木。余依此类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郝万山教授对五行学说的精彩解读

郝万山教授对五行学说的精彩解读 主讲人简介: 郝万山,教授,主任医师,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系主任。中国老教授协会边缘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名中医学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六经辨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经方防治常见病和疑难病的研究。《伤寒论》文献研究。当前为负责人的在研课题是教育部名牌课程建设研究项目。 主编有《白话伤寒论》、《中医学问答题题库?伤寒论分册》、《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白话解》、《 21 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教学辅导丛书 ?伤寒论》等 8 部著作,副主编或合编有《实用经方集成》、《伤寒论校注》、《伤寒论讲解》、《伤寒论诠解》等 12 部著作,发表《论伤寒学科的确立及其内涵建设》、《伤寒论用方思路》、《伤寒论字词训释札记》、《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精神抑郁症》、《论少阳腑实证和仲景用大柴胡汤》等论文 60 余篇。 内容简介: 人为什么会得季节病?大树又为什么会有深深浅浅的年轮?一年四季的寒来暑往和生命体 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中医学采用了五行学说,来解释刚才所提出的几个疑问。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中医把它和大自然以及人体的健康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医的特色理论。千百年来,指导着中医的理论思维和临床实践。然而这种五行学说为什么会被一些人说成是迷信?在现代社会,古老的中医学说还能发挥作用吗? 我们民间,我们很多人对五行,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有许多误解。张仲景用五行生克的理论,通过脉象和病证的关系,来判断病证。用五行生克的思想,来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他曾经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伤寒杂病论》。什么意思呢?你要见到肝病的话,那你就会知道,这个肝病容易影响消化系统,容易影响脾胃,你要先把脾胃,给它补好了,肝病就不容易犯脾胃了,这个病就容易好,这都是运用的五行理论。五行大家都知道,是木火土金水。那么这五个字,是指的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五种东西呢?还是另有所指?要我说,古人说得很清楚,在古代,木、火、土、金、水,这五个字,有两个层次的概念,一个层次叫五材,五种具体的材料,五种具体的物质,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千百年来,人们对五行学说存在着很多的误读。那么中医学中的五行究竟指的是什么?郝万山教授又是如何理解五行的呢? 汉代医学家张仲景说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天就是大自然,敷布了春季气的展放,夏季气的上升,长夏,就是夏季的末尾,这段时间,中医把它叫做长夏,长夏气的平稳,秋季气的内收,冬季气的潜降,大自然敷布了,气的五种运动方式,才使万事万物,有了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节律,才使人有了五脏系统。大自然有木、火、土、金、水五行,在人体化育了肝心脾胃肾五脏,而五脏又分别配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等五腑,而五脏又分配配合筋、脉、肉、皮毛、骨这五体。请听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在千古中医故事系列节目中讲述张仲景之五行生克。 [郝万山][千古中医故事](十四)《张仲景》五行生克(文稿)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习题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 一、名词解释 1.阴阳: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中药四气五味: 二、填空 1.阴阳的属性包括、、。 2.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之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阴气,体现了阴阳的。 3.“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体现了阴阳的。 4.“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体现阴阳的失常。 5.“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体现了阴阳的。 6.一般来说,人体的上部为,下部为;体表为,体内为;五脏为,六腑为;构成人体的物质为,人体的功能为。 三、简答题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2.如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第二节五行学说 一、单选题 1.五行相克的关系中,火的“所不胜”是 A.木 B.火 C.金 D.水 E.土 2.“木”的特性是 A.曲直 B.稼穑 C.炎上 D.润下

E.从革 3.“土不足时,则木旺伤土”的理论依据是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母子相及 4.五行相克的规律是 A.木一火一土一水一金一木 B.木一土-水一火一金一木 C.金一木一水一火一土一金 D.水一火一土一金一木一火 E.木一土一金一水一火一木 5.五行中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为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6.按六腑的五行属性,胃属 A.金 B.木 C.水 D.火 E.土 7.属于子病及母的是 A. 肺病及肾 B. 肝病及肾 C. 心病及肾 D. 脾病及肾 E. 肝病及脾 8.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

A. 肝 B. 肾 C. 心 D. 脾 E. 胃 9. 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 A. 木 B. 土 C. 金 D. 水 E. 火 10.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 A. 肝实泻肾 B. 肺实泻脾 C. 肝实泻肺 D. 肝实泻心 E. 心实泻肝 11.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滋水涵木 B.佐金平木 C.金水相生 D.益火补土 E.培土生金 12.脾虚病人面见青色,属于 A.木克土 B.木乘土 C.水克火 D.水侮土 E.金克木 13.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脾之子是A.肝 B.心

郝万山老师伤寒论研究生讲座讲稿

郝万山老师伤寒论研究生讲座讲稿 发表者:赵东奇(访问人次:1418) 目录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2 第二讲《伤寒论》用方思路与方法3 第三讲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4 第四讲柴胡剂群的临床应用4 第五讲伤寒论中泻下诸方的临床应用11 第六讲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14 第七讲白虎汤类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19 第八讲治水诸方的临床应用20 第九讲治痞诸方的应用23 第十讲四逆汤类方的临床应用26 第十一讲关于六经辨证29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伤寒目前三方面研究:文献、辨证论治方法、方剂临床应用。 一、伤寒论内容: 398条112方、十卷、22篇。 第1篇辨脉篇、第2篇平脉篇为仲景脉学集中体现,介于《内经》~《脉经》、《濒湖脉学》之间过渡阶段主表 例如:浮脉主热轻即取得,重取滑数有力: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共五处。 迟脉主阳虚 主阴虚血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迟中迟者,此营血不足…沉主里,迟为营血虚少。∴+芍养血,生姜引药达表。 应当学习此首二篇,以了解仲景脉学。 第3篇伤寒例:外感病成因、分类、命名、防治法、护理方法――韵文,汉以前用,故非后人(如王叔和加入)系仲景原文。《文心雕龙》:论也者,弥纶群言而讣理者也。 第4篇:痉湿暍,只有脉证,无治法方药。 一般398条不包括前四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中十篇――398条112方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汗篇》)例: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然,一时间许…一时间(2小时,一昼夜12段)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例太阳病,七八日,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绪论、阴阳五行学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以下同) 1、在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小儿药证真诀》 2、在中医病因学方面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巢元方 C、陈无泽 D、吴又可 3、倡导“相火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后称为养阴派的医家:() A、刘完素 3、张从正 C、李杲 D、朱丹溪 4、人体整体统一性形成,是以何者为中心的?()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气血 5、中医治疗疾病时“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其意思主要是指在 治疗用药时必须注意:() A、四时气候的变化 B、昼夜晨昏的变化 C、地理环境 D、社会环境 6、“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名称 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 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 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7、阴阳的概念是:() A、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B、代表白昼和黑夜 C、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D、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8、下列哪种情况不能构成阳阳关系?() A、寒与热 B、动与静 C、上升和外出 D、表与里 9、事物的阴阳属性是:() A、绝对的 B、相对的 C、统一的 D、平衡的 10、不属于阴的是:() A、晦晴的 B、内在的 C、静止的 D轻清的 11、不属于阳的是:() A、明亮的 B、外在的 C、运动的 D、重浊的 12、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阴阳之间的:() A、制约和消长 B、互根互用 C、相对平衡 D、相互转化

13、某些急性热病,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体温下降, 四脚厥冷,脉微软绝等症象,这种现象用阴阳学说解释就是:() A、阴阳的对立制约 B、阴阳的互根互用 C、阴阳的消长平衡 D、阴阳的相互转化 14、健康人体的阴阳关系可以概括为:() A、阴阳相互制约 B、阴阳互根 C、阴阳相互转化 D、阴平阳秘 15、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阳的是:() A、头面部 B、腰背部 C、腹部 D、体表 16、用阴阳学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 A、五脏 B、六腑 C、津液 D、血 17、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阴阳偏胜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失调 18、属阴阳偏胜的病理是:() A、阳虚则寒 B、阴胜则寒 C、阴虚则热 D、阳损及阴 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阴阳偏衰的病理?()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阳两虚 D、重阴必阳 20、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 A、对立制约的 B、互根互用的 C、消长平衡的 D、可以转化的 21、“阴病治阳”的治法适用于:() A、阴的绝对亢盛 B、阳的绝对亢盛 C、阴虚而致阳亢 D、阳虚而致而致阴盛 22、“阳病治阴”的治法适用于:()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23、说明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是:() A、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B、阳平阳秘,精神乃治 C、阴胜则寒,阳胜则热 D、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 24、阴阳学说认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C、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D、调整阴阳,恢复其相对平

伤寒论讲义课后题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目前在我国广泛流行的《伤寒论》版本有哪两种? 2.简述《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及其成就。 3.“伤寒”的涵义是什么? 4.怎样理解《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它与八纲辩证,脏腑辩证的关系如何。 5.何为传变,影响传变的因素有那些?何为合病,并病,直中?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太阳病纲要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太阳病脉证提纲? 2.太阳病基本类型有几种?各自病因病机及脉证表现特点如何? 3.如何判断疾病的阴阳及寒热真假属性? 4.如何判断太阳病是否发生传变?怎样正确理解太阳病欲解时? 第二节太阳表证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症脉症、病机、治法、方药。 2.如何理解53、54条之营卫不和? 3.简述桂枝汤的煎服法。 4.桂枝汤和麻黄汤各有那些禁例?如何理解? 5.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兼证各有几种?分别简述其脉症、病机、治法和方药。 6.据46、47和55条,简述太阳表证衄血之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7.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何以宜麻黄汤而不宜下? 8.简要鉴别桂枝加葛根汤证与葛根汤证。 9.据31、32条,简述葛根汤的应用依据。 10.试述大、小青龙汤证的脉症、病机、治法、方药,比较二者的不同。 11.小青龙汤证为何有“或渴”、“不渴”、“服汤已渴”三种不同情况? 12.简述太阳表郁证的几种类型。 第三节太阳里证 【复习思考题】 1 蓄水证的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如何? 2 胃津不足之口渴与蓄水证口渴有什么区别? 3 分析蓄水重症出现“水逆”的机理 4 蓄血证根据轻重缓急不同,有哪几种证型,其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如何? 5 如何鉴别蓄水证与蓄血证? 6 如何鉴别瘀血身黄与湿热发黄? 7 蓄血证兼表,应如何辩治?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习题及答案

第三节五行学说 名词解释 五行学说五行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制化五行胜复五行相乘五行相侮母病及子子病及母补母泻子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 单选 1. 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2.何曰润下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3.五行中具有“稼穑”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4.五行中具有“从革”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5.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是”土”的特性 A.生长 B.生化 C.承载 D.受纳 E.稼穑 6.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属于”金”的特性 A.从革 B.寒凉 C.沉降 D.隶杀 E.收敛 7四时季节中属于五行之“金”的是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 A.六腑之大肠 B.五体之皮毛 C.五志之恐 D.五化之绞 E.五色之白 9.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 A.五脏之脾 B.六腑之胃 C.五志之喜 D.五官之口 E.五气之湿 10. 五脏中的”脾”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11. 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 A.比较 B.演绎 C.模拟 D.试探 E.反证法 12.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生规律是: A.ホ为水之于 B.水为木之母 C.火为土之母 D.土为金之子 E.火为木之孑 13.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克规律是: A.金为木之所不胜 B.水为土之所不胜 C.木为水之所不胜 D.火为水之所胜 E.木为金之所胜 14. 肝虚影响脾健运,称为: A.木旺乘土 B.土壅木郁 C.木不疏土 D.木能克土 E.抑木扶土 15.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土侮木 E.木胜土 16. 以五行生克关系推测,出现下列何种情况,其病为逆: A.”客色”胜”主色” B.色脉相符 C.”主色”胜”客色” D.生色之脉 E.以上都不是

郝万山《伤寒论》70全集

郝万山《伤寒论》70全集 01《伤寒论》的作者春风微拂151,437 02《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春风微拂63,527 03《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春风微拂61,037 04《伤寒论》关于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春风微拂74,374 05《伤寒论》学习方法和要求(1)春风微拂61,396 06《伤寒论》学习的方法和要求(2)、太阳病概说(1)春风微拂68,666 07《伤寒论》太阳病概说(2)、太阳病提纲春风微拂67,404 08《伤寒论》太阳病的分类提纲春风微拂56,792 09《伤寒论》太阳病病程的时间规律春风微拂50,793 10《伤寒论》太阳中风论治春风微拂53,404 11《伤寒论》桂枝汤的适应症春风微拂55,905 12《伤寒论》桂枝汤的禁忌症、桂枝汤的加减应用(1)春风微拂52,188 13《伤寒论》桂枝汤的加减应用(2)春风微拂48,216 14《伤寒论》太阳伤寒与麻黄汤的适应症春风微拂46,560 15《伤寒论》麻黄汤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春风微拂44,190 16《伤寒论》伤寒兼证(1)春风微拂45,149 17《伤寒论》伤寒兼证(2)春风微拂38,498 18《伤寒论》汉代的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春风微拂38,447 19《伤寒论》表郁轻证、太阳蓄水证(1)春风微拂47,627 20《伤寒论》太阳蓄水证(2)、太阳蓄血

证概说春风微拂47,06621《伤寒论》太阳蓄血证(1)春风微拂42,620 22《伤寒论》太阳蓄血证(2)、太阳变证及其治则春风微拂39,274 23《伤寒论》表里先后治则、虚烦证春风微拂40,906 24《伤寒论》邪热壅肺证、协热下利证春风微拂36,115 25《伤寒论》心阳虚证春风微拂36,979 26《伤寒论》水气病春风微拂36,728 27《伤寒论》脾虚证春风微拂37,280 28《伤寒论》肾阳虚证春风微拂52,706 29《伤寒论》阴阳两虚证春风微拂33,876 30《伤寒论》结胸证(1)春风微拂31,261 31《伤寒论》结胸证(2)春风微拂29,710 32《伤寒论》结胸证(3)、脏结证春风微拂29,487 33《伤寒论》心下痞证(1)春风微拂32,965 34《伤寒论》心下痞证(2)春风微拂28,257 35《伤寒论》痞证及其类证春风微拂27,578 36《伤寒论》痞证类证、火逆证、太阳病欲愈候春风微拂26,513 37《伤寒论》太阳病类证、太阳病篇小结春风微拂25,581 38《伤寒论》阳明病概说春风微拂30,630 39《伤寒论》阳明病纲要春风微拂27,650 40《伤寒论》阳明热症春风微拂37,579 41《伤寒论》阳明腑实证(1)春风微拂34,894 42《伤寒论》阳明腑实证(2)春风微拂22,673 43《伤寒论》阳明腑实证(3)、脾约证春风微拂22,124 44《伤寒论》津亏便结证、下法辨证和禁

五行学说的解释说明

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因此,古代医学家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用以指导总结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这就逐渐形成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五行学说同“阴阳学说”一样,它也是一种哲学概念,是一种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 “五行”,就是自然界中“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 祖国医学中,首先以归类的方法,说明人体各部位之间,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是在五行归类的基础上,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说明人体各部之间在生理过程中的关系。在病理情况下,也以这种关系分析判断病情。 五行的属性: 木-代表生气旺盛的-“木曰曲直”。 火-代表炎热的、向上的-“火曰炎上”。 土-代表具有营养作用的-“土曰稼穑”。 金-代表具有摧残杀伤作用的-“金曰从革”。 水-代表寒冷的、向下的-“水曰润下”。 二、五行学说的内容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 1.相生规律:生,含有资生、助长、促进的意义。五行之间,都具有互相资生、互相助长的关系。这种关系简称为“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母子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以水为例,生我者为金,则金为水之母;我生者是木,则木为水之子。其它四行,以此类推。由于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起资生和促进作用。 2.相克规律:克,含有制约、阻抑、克服的意义。五行之间,都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克服,相互阻抑的关系,简称“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也就是“所胜”、“所不胜”的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以木为例,克我者为金,则金为木之“所不胜”,我克者为土,则土为木之“所胜”。其它四行,以此类推。结合五脏来讲,就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起着制约和阻抑的作用。 3.五行制化:在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在相克之中,同时也寓有相生。这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如果只有相生而无相克,就不能保持正常的平衡发展;有相克而无相生,则万物不会有生化。所以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维持相对平衡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在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才能促进事物的生化不息。例如,木能克土,但土却能生金制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土虽被克,但并不会发生偏衰。其它火、土、金、水都是如此。古人把五行相生寓有相克和五行相克寓有相生的这种内在联系,名之曰“五行制化”。制化规律的具体情况如下: 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 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 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 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 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4.相乘规律:乘,是乘袭的意思。从五行生克规律来看,是一种病理的反常现象。相乘与相克意义相似,只是超出了正常范围,达到了病理的程度。相乘与相克的次序也是一致的。即是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如木克土,当木气太过,金则不能对木加以正常的制约,因此,太过无制的木乘土,即过强的木克土,土被乘更虚,而不能生金,故金虚弱,无力制木。 5.相侮规律:侮,是欺侮的意思。从五行生克规律来看,与相乘一样,同样属于病理的反常现象。但相侮与反克的意义相似,故有时又曰反侮。相侮的次序

郝万山伤寒论全集完整版

郝万山伤寒论全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郝万山《伤寒论》70全集 01《伤寒论》的作者春风微拂 151,437 02《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春风微拂 63,527 03《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春风微拂 61,037 04《伤寒论》关于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春风微拂 74,374 05《伤寒论》学习方法和要求(1)春风微拂 61,396 06《伤寒论》学习的方法和要求(2)、太阳病概说(1)春风微拂 68,666 07《伤寒论》太阳病概说(2)、太阳病提纲春风微拂 67,404 08《伤寒论》太阳病的分类提纲春风微拂 56,792 09《伤寒论》太阳病病程的时间规律春风微拂 50,793 10《伤寒论》太阳中风论治春风微拂 53,404 11《伤寒论》桂枝汤的适应症春风微拂 55,905 12《伤寒论》桂枝汤的禁忌症、桂枝汤的加减应用(1)春风微拂 52,188 13《伤寒论》桂枝汤的加减应用(2)春风微拂 48,216 14《伤寒论》太阳伤寒与麻黄汤的适应症春风微拂 46,560 15《伤寒论》麻黄汤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春风微拂 44,190 16《伤寒论》伤寒兼证(1)春风微拂 45,149 17《伤寒论》伤寒兼证(2)春风微拂 38,498 18《伤寒论》汉代的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春风微拂 38,447 19《伤寒论》表郁轻证、太阳蓄水证(1)春风微拂 47,627 20《伤寒论》太阳蓄水证(2)、太阳蓄血证概说春风微拂 47,06621《伤寒论》太阳蓄血证(1)春风微拂 42,620 22《伤寒论》太阳蓄

中医学概要阴阳五行学说练习题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一、选择题 A1型题 1、阴阳的最初的含义是 A、日月 B、动静 C、日光向背 D、气候寒暖 E、水火 2、阴阳的属性是 A、绝对的 B、不变的 C、相对的 D、量变的 E、质变的 3、阴阳相互制约的条件是 A、阴阳互跟 B、阴阳互用 C、阴阳对立 D、阴阳交感 E、以上都不是 4、阴阳的相互转化是 A、绝对的 B、有条件的 C、偶然的 D、必然的 E、量变的 5、五行“木”的特性是 A、曲直 B、炎上 C、润下 D、从革 E、稼穑 6、一昼夜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C、中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7、下列哪项不属于五行之“金” A、肺 B、大肠 C、皮毛 D、惊恐 E、鼻 8、脾病传肾是属于 A、相克 B、相侮 C、母病及子 D、相乘 E、子病及母 9、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A、土和金 B、火和金 C、水和火 D、土和木 E、木和金 10、心为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11、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脾为 A、阴中之阴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至阴 D、阳中之阴 E、阳中之阳 12、五味中属于阳的是 A、酸 B、苦 C、咸 D、辛 E、涩 13、以下属于阴的功能是 A、推动 B、温煦 C、滋润 D、兴奋 E、升散 14、五行学说中“土”的特性是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15、“肝火犯肺”属于 A、子病犯母 B、相克 C、相乘 D、相侮 E、母病及子 B1型题 16、“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描述的阴阳的关系是 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交感 17、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 A、形式 B、物质 C、现象 D、根由 E、结果 18、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的关系,下列哪项不符合五行的相生规律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木之母 C、火为土之母 D、土为金之子 E、火为木之子 19、“见肝之病,知先传脾”的病机传变属于 A、木克土 B、木乘土 C、土侮木 D、母病及子 E、子病犯母 20、水气有余导致土气衰弱的传变属于 A、制己所胜 B、侮所不胜 C、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D、已所胜轻而侮之 E、以上皆不是 21、下列情志相胜中,错误的是 A、惊胜恐 B、恐胜喜 C、怒胜思 D、喜胜忧 E、思胜恐 22、依据五行相克乘侮的关系,肾病及脾者属于 A、母病及子 B、子病犯母 C、相乘 D、相侮 E、相克 B2型题 A、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阳 C、阳中之阴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23、以时间来划分阴阳则上半夜属于 24、以脏腑部位来划分阴阳则肝属于 A、实热证 B、虚寒证 C、阴阳两虚证 D、虚热证 E、真寒假热证 25、阴阳互损可形成 26、阴盛格阳可形成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阴阳双补 27、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属于 28、“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A、相乘 B、相克 C、子病犯母 D、相侮 E、母病及子 29、“一行”过于强盛对“所不胜”的“一行”进行克制属于 30、“一行”过于虚弱,以致受到“所胜”的“一行”克制属于

郝万山伤寒论28讲肾阳虚证

第28 讲肾阳虚证太阳变证,是指的大阳病失治或者误治以後,使临床证候发生了新变化。而新的证候,又不能够用六经正名来命名的,我们就把它叫做太阳变证。我们前面学了,太阳变证的一部分证候,我们首先谈到了变证的治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由于变证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在脏,或在腑,变化多端,错综复杂,所以在《伤寒论》中就举出了热证的例子、虚寒证的例子。热证的例子我们前面举了虚烦证的例子,举了葛根芩连汤〔证〕,里热又兼有表证发热的例子,举了麻杏石甘汤〔证〕,邪热壅肺的例子。虚寒证的例子,我们首先谈到了心阳虚的一组证候,那就是桂枝甘草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还有桂枝加桂汤证。随後我们讲了水气病的例子,心阳虚,下焦水邪欲乘虚上冲而出现脐下悸动,奔豚发作前兆的症状,用苓桂枣甘汤,心脾阳虚,水邪上逆,出现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用苓桂术甘汤。水气病还涉及到脾阳虚,脾虚水停,水邪停滞以後,阻遏大阳经气,阻遏太阳腑气,阻遏中焦气机,而出现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等等,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这是我们上次课提到的关於水气病的〔证治〕,随後我们又提到了一组脾虚证,其中有脾虚运化失司、痰湿阻滞,然後出现腹满的厚姜半甘参汤证,又有脾虚气血不足,心脏失养,出现心中悸而烦的小建中汤证。还有脾阳虚,运化失司,寒湿内盛,寒湿下注,里虚寒的下利,又兼有表证的桂枝人参汤证。 现在我们接着往下讲新课,就谈一组肾阳虚的证候。肾阳虚的证候,我们先谈61 条,“下之後,复 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这一条的主症,《伤寒论》的原文说,是“昼日烦躁不得眠” 。这是一个甚麽样的证候呢?应当确切地说这是一个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的躁烦证。躁烦证它的临床特徵是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它和烦躁不同,烦躁是因烦而躁,因为他有心烦才坐卧不宁,才辗转反侧出现了肢体的躁动。而这这种病人,他是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严重的时候撮空理线,循衣摸床,这是我们中医大家都熟悉的两个词,肢体躁动不宁,问他找甚麽?要干甚麽?也不会回答,他也不会回答心烦不心烦。是甚麽样的病机导致这样的症状?主要是肾阳虚衰,虚弱的阳气,其实这个病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在讲大青龙汤适应证的时候,和少阴阳虚的躁烦证相鉴别的时候,提到过,弱阳勉强和盛阴相争,但是争而不胜,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出现了,肢体躁动不宁的一种躁扰的症状,为甚麽说是“昼日烦躁不得眠”呢?白天自然界阳气盛,所以肾阳在自然界的阳气资助下,还能够勉强和阴寒相争,所以白天出现躁动不宁,“夜而安静”,不是说夜间病好了,而是夜间自然界中的阴气盛,肾阳得不到阳气的资助,得不到自然界阳气的资助,就更加虚衰,夜间就无力和阴寒相争,不争则静,完全是阴寒邪气占据了优势,阳气没有力量和阴寒相争,不争则静,所以“夜而安静”不是病情减轻了,而是病情更加沉重了。虚弱的阳气连和阴寒邪气相争的能力都没有了,当然就不躁动了。这样的一个证候,见到了肢体躁动不宁,那必须进行鉴别。 下面第一个症状“不呕” ,病人没有呕吐,除外了少阳病胆热扰心的心烦,少阳病是胆热气郁的证候,由於足少阳胆经的经别过於心,所以当少阳胆腑之热循经上扰心神的时候,可以出现心烦。少阳病的主证之一就有心烦喜呕嘛,所以这里的不呕,就告诉你这不是少阳病,言外之意,这里的躁动不宁的证候,不是少阳病的胆热扰心的心烦。“不渴”就除外了阳明里热里实上扰心神的烦躁,阳明的经别上通於心,所以当阳明里热里实,循经上扰心神的时候,常常有烦躁,严重的时候还有心中懊恼,现在有烦躁的证候,肢体躁动不宁,会不会是阳明里热里实上扰心神所造成的烦躁呢?所以他在这里说不渴,那就说这不是阳明病,不是阳明之热、阳明之实热上扰心神所造成的心烦,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郝万山着 螽斯振羽整理 说明 1.本书是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整理录入。 2.本书仅供学习研究《伤寒论》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3.本次文字录入和排版尽量忠实于书籍原貌,对于原书印刷错误或不合适的地方,我本人录;入时直接进行了更正。如“段玉才”改为“段玉裁”《方言》的作者“杨雄”,通作“扬雄”,径改。 4.对于讲稿里面部分有争议的地方,为忠实于原书,尊重郝先生的学术思想,录入时一仍其旧。如“项背强几几”不作“项背强”。 5.删除了篇首的《出版者的话》和篇末的《附录》部分。 6.本书整理时我尽量做到减少错讹,但由于工作较为繁琐,难免会有错误或照顾不到的地方,还望读者阅读时仔细核对原书。 螽斯振羽2011年春节于福建 作者简介郝万山,男,1944年11月出生,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秘书组成员、教育部名牌课程《伤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在中医药教育岗位上工作近40年,主要讲授《伤寒论》。教学缜密严谨,深入浅出,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强调讲授中医经典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解析其辨证论治的思路和方法。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条理清楚,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评估成绩名列全校前茅。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聘

的中医经典着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临床重医术,讲医德。既为患者解除病痛,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的实例,深受学生和患者的拥戴。、曾主编《白话伤寒论》《中医学问答题题库伤寒论分册》、(增订本)《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白话解》、(第3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同步辅导系列丛书伤寒论》《伤寒、、论选读》等10部着作。副主编或合着《实用经方集成》《四季饮食养生丛书》《伤寒论校注》、、、《伤寒论讲义》《伤寒论讲解》《中医药高级丛书伤寒论》等14部着作。发表论文60余篇。科研成果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部级)二等奖。 1前言人们在反复研究了历代中医的成才规律之后,一致认为“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是造就中医临床名家的必需条件。而《伤寒论》就被历代医家奉为中医的经典着作之一。从唐代开始,《伤寒论》被列入国家选拔医官考试的必考科目,这一规定一直沿用到清代。在当代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中,把《伤寒论》列入本科以上教育的主干课程。而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特别是临床医师职称晋升考试等,也都把《伤寒论》列入了考试范固。因此无论是初学中医的人士,还是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乃至中医药学的终生教育,都需要反复学习《伤寒论》。于是《伤寒论》几乎成了中医各科临床医师的案头书。我从事《伤寒论》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近40年,愚者千虑,或许会对《伤寒论》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有所体会和感悟。承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抬爱,推举我作《伤寒论》示范教学的主讲人,并将我所讲的《伤寒论精讲》制作成了VCD发行,受到读者广泛的关爱。本书即是将我讲课的讲稿摘取大要就正于各位中医经典的热爱者。讲稿的《伤寒论》原文,遵照明赵开美《仲景全书翻刻宋版伤寒论》,但本书为现代普及读物,原文一律改用规范简化字体,原书中的异体字或讹字,如也一律改为通行的简化字,“鞕”、、、改作“硬”“蚘”改作“蛔”“欬”改作“咳”“痓”改作“痉”等。讲稿所选原文取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止于“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从中选择理论和临床意义较大的条文,进行归类编排讲解。对于争议颇多,存疑待考,或者

五行学说基本概念

一、五行学说基本概念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世界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的。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人与自然五行归类 ——————————————————————三、五行生克制化关系 相生就是相互资生、促进; 相克就是相互制约、抑制。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的应用 中医学说将五脏按五行归属为: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以五行生克制化来分析脏腑经络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1、以五行相生关系说明五脏相互资生、助长 木生火:肝血可养心神,肝喜疏泄展放,有利于心气上升。在病理上一个肝血不足的人,时间长了就可导致心血虚。 火生土:心火下降,像太阳普照万物;地气上升,与天气相合,心阳温煦脾运。 土生金:脾土上升津液以滋润肺金。

金生水:肺金通调水道,肺气肃降水液归于肾。水生木:肾水充满,元气积足,肝气舒畅,以肾精补养肝血。这是五行相生关系阐述五脏相互资生的整体关系。五行圆转自然百病不生。———————————————————————2、以五行相克关系说明五脏的相互制约 肝木克脾土:肝疏泄条达可抑制脾气的壅滞。 肾水克心火:肾水滋润上行,可制约心火过亢。 心火克肺金:心火的温煦可助肺气宣发,以制约肺气肃降太过。 肺金克肝木:肺气肃降下行,可抑制肝气的升发太过。———————————————————————五行中一行必有一行生,一行必有一行克。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与发展;没有克,事物的发展就会过分亢盛而有害。五行之间是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只有相反相成才能促进事物相对平衡协调发展。如果五行生克制化异常,某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影响另一方……母病及子或子累其母……在治疗上,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如:肝瘀气滞型黄褐斑,治疗时除疏肝解郁外,因“肾水养肝木”,所以应同时补肾;在肝气郁结致肝阳上亢时,会出现肝旺乘脾土,在疏肝解郁时还要健脾。

郝万山老师讲解药量

郝万山老师讲解 汉代度量衡的转化 1.度量衡制要用好《伤寒论》中的方剂还要注意它的药物用量问题,论中用的是汉代的度量衡,和我们现代的不同,所以我们要考证汉代的度量衡。其实这一点并不困难,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说: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就是说1200个黍米重12铢,两个12铢是一两。明确的指出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度,用量单位和进位关系。单位应用了铢、两、斤、钧、石。石这里读shi,在后来读dan,是个衡量单位。 但是现在要用黍米来推测汉代的度量衡肯定不准确,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物考察来准确的到结果。北京博物馆里有汉代司农铜权,是东汉国家最高的管理农业的行政部门,它所制定的标准的衡重器具,实际称下来汉代的1斤=250g,汉代的1两=15.625g,约等于15g。容量单位,还是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千二百黍实其龠(yue),合之为

合(读e),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这是五个容量的计量单位。还是通过文物来考察它实际容量。结果是:1合=20ml 1升=200ml1斗=2000ml。故麻黄汤每次服用8合,就是160ml,桂枝汤每次服用1升就是200ml,和现在的用量差不多。 《伤寒论》中还用到了度量,如五苓散说白饮和服方寸匕,麻子仁丸中说厚朴用1尺。那么1寸和1尺究竟是多少呢?还是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一黍为分(这句不是原话),“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所以分、寸、尺、丈、引是汉代关于度量的5个计量单位。进位关系都是十进位。从中国科学计量研究院收集的全国博物馆所保存的14把汉代尺子测量来看,1寸=2.3cm,1尺=23cm,三国大将关羽身高8尺,也就是184cm,相当于女排郎平的高度。 汉朝后是晋朝,晋朝在衡重的两和铢之间加了分,6铢=1分4分=1两。在《伤寒中》只有一个方子用了分,就是麻黄升麻汤,显然在仲景时代是不会用分来最单位的,是后人在传抄的时候进行了换算,或者这张方子不是仲景的方子。在《金匮要略》中出现了许多用分作为计量单位的方子,肯定是晋唐以后的人在抄写时给改过的,不是张仲景原来的东西。当然有的方剂如三物白散,说桔梗三分,巴豆一分,贝母三分,这个分不是实际的衡重单位,而是药物之间的剂

郝万山《伤寒论》视频讲座札记02

第02 讲,讲《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 首先介绍成书背景,包括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两个方面。社会背景着重介绍战争、灾害和疫情,如《东汉会要》 记载“中原大地,白骨委积,人相食啖”,老百姓“不死于 兵,即死于病”,及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描述“余宗 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 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这样社会背景对医学的发展和 研究不仅提出了普遍需求,而且提供了大量临床实践机会 和经验教训(包括可收集的其他人的经验和方法)。学术背 景着重介绍在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和相关著作,包括基础 理论部分的“医经”和经验用方集成的“经方”(经验之方 而不是经典之方),诸如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医经7 家(《黄 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 内经》、《白氏外经》、还有《(白氏)旁经》)、经方11 家(包 括了伊尹的《汤液经》)。这样的学术背景为仲景熔汉代以 前的“医经”“经方”于一炉,创立了“理法方药”相结合 的“辨证论治”体系,发展中医临床医学创造了基础条件。 按:这个讲述有助于让人客观认识仲景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肯定仲景光辉形象的同时,充分肯定了医学发展进程中历史和社会要素的作用。研究、传承、发展中医药文明,这应该是比较科学和理性的态度。相反,有些讲座,有些书籍,把仲景当故事讲,把彭子益当故事讲,把郑钦安当故事讲,推动造神,高推“圣绩”,……,反而造成分歧和争议,并不有利于中医学科的普及。在学术上,对历史人物缺乏客观认识,就不可能对其学术思想的来龙去脉有完整的认识,想发扬光大之也只能缘木求鱼罢了。这一段视频,有几个细节尚需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