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藏语音系表

安多藏语音系表
安多藏语音系表

中央民族大学

研究生学期论文

论文题目:藏语安多方言音系表调查整理

学期:第二学期

学生姓名:于晓薇

年级:硕士研究生一年级

院系单位: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指导老师:关辛秋

课程名称:语言学调查

任课教师:关辛秋

完成时间:2012年6月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期论文评阅表

一.调查目的:通过语音调查构拟藏语安多方言的语音音系概貌和基本特征二.调查组成员:东吉桑治、柴让扎西、郭菲菲、于晓薇

三.调查对象(发音合作人):东吉桑治、柴让扎西

四.调查工具、材料和程序:

首先本记音小组选择采用的是青海民族学院少语系出版的《安多藏语会话选编》,选取这本教材中的常用生词300个做成词表。其次,运用计算机中的录音软件praat和colledit对发音人阅读的300个单词进行录音。最后通过切分和审音、记音最终得出元音和辅音音系表

五.调查结果:

(1)藏语安多方言元音和辅音音系表

(2)附录为所选安多藏语三百词词表

安多藏语元音表

安多藏语辅音表

(2)清塞音、声门轻擦音/h/,可在辅音前,也可在辅音后出现。(3)和汉语相比,藏语安多方言中有大量擦音和浊塞音。

(4)因所选词汇有限,有些语音里不常出现的声母可能有所遗漏。

常用基本藏语

常用基本藏语生活用语: 吉祥如意(扎西德勒) 早晨好(休巴德勒) 下午好(求珠得勒) 晚上好(宫珠得勒) 谢谢(突及其) 再见(卡里沛) 你好吗(如索得波饮拜) 叫什么名字(名卡热) 对不起(广达) 买(尼) 卖(冲) 贵了(孔泽青波) 钱(贝夏卡则热) 我买了(尼格因) 钱(夏) 要钱(奴古吧) 不要钱(米古吧 ) 电话 (喀吧儿) 同意( 没吞油)

不同意( 没吞美 )吃( 酒挚日) 要归(吧) 不要(米归吧) 问询( 家珍休) 不好(雅布梅吧) 好( 雅布) 投诉(仁杜) 创伤(索巴) 泻肚(垂巴些 ) 胃痛( 扑瓦拿瓦 ) 牙痛(索拿瓦) 咳嗽( 鲁加吧) 头痛(国拿瓦) 发冷(长休儿加) 发烧(擦瓦加 ) 行宴(陪吉洒玛) 接风(宴陪苏洒玛) 称谓: 你( 切让 ) 我们(额让措) 他/她(阔 )

你们(切让措 ) 亲戚( 班切) 父亲 (爸啦 ) 母亲(阿妈啦 ) 酒吧 (仓糠) 女儿(布姆) 儿子(布 ) 医生 (闷八) 姐(坚姆) 我(额啊 ) 哥哥( 坚普 ) 村、乡、县长( 同音) 解放军(金珠玛米) 住宿餐饮: 小吃店(塞琼糠) 清真餐(咔旗塞) 自助餐厅( 瓤(rang)倔洒玛) 藏餐( 博塞) 餐馆(洒糠) 洒吧(仓糠) 早餐( 晓塞 ) 午餐(银贡洒玛) 晚餐(贡浊洒玛 ) 中餐(荚塞) 西餐(戚接塞 ) 素菜(欧参日) 牦牛肉(搜虾 ) 咖喱牛肉(搜虾咔擦) 红烧牛肉( 卢虾洒玛) 羊肉(卢虾) 手抓羊肉(卢虾导醉) 烤羊肉(卢虾丝玛) 猪肉(趴虾) 红烧肉(红烧趴虾) 回锅肉(回锅趴虾) 粉蒸肉(趴虾啷醉)

炒肉片(虾咧温玛) 炒肉丁(虾书温玛) 糖醋排骨(自炸昂玛) 香肠(趴巴久玛) 地点: 医院(门康) 汽车站(莫札帕左) 寺庙(贡吧) 乡政府(乡思雄) 商店(村康)县政府 {县(总)思雄} 旅馆(准康) 旅游局(玉锅局) 邮局(益桑局) 现在几点?( 唐搭崔翠卡醋热?) 甚么时候? (卡都?) 再见卡里沛 对不起广达 没有敏度 有度 多少钱贝夏卡则热 贵了孔则青波 一几 二昵 三松 四西

浅析安多藏区大录藏寨的布局与形态

浅析安多藏区大录藏寨的布局与形态 发表时间:2018-05-22T13:06:46.01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作者:李泉柏 [导读] 对大录藏寨独特的空间布局及形态特点进简要的分析与梳理,总结藏寨的布局原则。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43 摘要:我国藏族区域除西藏以外,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四个地区均有藏族分布其中,这些地方是我国藏族文化圈的重要部分,但是对这些地区的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安多藏区是以藏为主要构成,汉、藏和回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其区别于普通的的地域环境和民族习俗,产生了不同于西藏的安多藏区文化。本文选取位于安多地区的被世人称之为“最古老的藏寨”——阿坝州大录藏寨作为调查地点。该藏寨位于四川西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境内,热么河谷地区,是岷山山脉与草原的过渡地带。人口相对密集,藏寨聚落保存完整,个案特点极强,是研究安多地区乡土聚落的一个重要地点。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整理与归纳,实地勘察,与同类型课题进行比较等方法,结合城市规划、景观学等学科理论。对大录藏寨独特的空间布局及形态特点进简要的分析与梳理,总结藏寨的布局原则。 关键词:藏区聚落;大录藏寨;村寨布局 1 藏寨的布局 天下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安多藏区各个藏寨没有完全一样的,其布局形态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状态。从藏寨的平面出发,来研究其布局形态,经过实地考察和相关资料研究,将藏寨的布局大致分为四种: 1.1 核心型村寨 此类型的寨子强调的是向心性,向着藏寨内部的一个或几个核心体靠拢展开营建。而其核心便是寨子中的寺庙或者公建。这种类型的藏寨,布置紧密、空间布局紧凑、建筑之间距离狭小,村寨内有明确的街巷空间,整个寨子呈现出中心性和内聚性。细分之下,这种类型的平面布局有两小类:寺庙型藏寨、公建型藏寨。 1.2 带型藏寨 带型平面形态又分为两种:交通带型平面、地形带型平面。 交通带型平面形态,是指藏寨主要沿着河流或道路的两侧进行营建。沿着水陆运输线延伸,河流和道路的走向称为村镇展开的依据和边界;地形带型平面形态,指山腰处有纵向或横向长条状的缓坡可供使用,藏寨在建造过程中就依照此地形,自然的形成了带状平面。 1.3 组团型藏寨 这种平面形态,见于多山地区。表现为,规模小、相对分散,形成多个组团式的布局,每个组团都是农田结合住宅群构成。优点是民宅与耕田更近,便于农业生产,缺点整个村寨不够系统,表现在道路规划、公建布置上。层次性不明显。 本文研究对象大录藏寨的新村,便是组团型藏寨的典型代表。新村规划中,由于地处多山地区,没有广阔的平坦用地,所以新村在河岸边选取了三块较为规整的用地,形成了新村的三个组团。这种组团型,道路难以分等级统筹,村寨的核心也难以形成。但是对区域内的平坦地块使用较为充分。 1.4 网络型村寨 这种藏寨主要在平缓且面积较大的台地上,藏寨由主要交通向外衍射,从而生成的多线性村落。大录藏寨布局形态(图1) 大录藏寨是一个组团型+带型的复合型布局,主要从行政区划与村落格局来讲。 行政区划:大录藏寨,共分四个卡(卡,类似于汉族村落中的行政小组):北部的甲廓卡、南部的昌霞柯,这两个是村寨中相对繁华,居住人数较多、活动频繁的两个卡;中部的建都卡,处于村寨南北向的过度地带,相对清静一些;东北片区的阿西廊,这里曾经是大录藏寨的繁华区,但是由于随着时间,村寨的生长逐渐向下迁,只留下少量的仍在居住的村民,以及破旧不堪的民宅遗迹,难寻路迹,杂草丛生。这四个卡成片状拼合在一起,类似于四个组团靠拢在一起,但是没有形成一个绝对的核心空间,缺少向心力的作用。所以其组团类的性质仅从行政区划总结而来。 带型:整个寨子是在山腰缓坡处,沿着“西北——东南”的方向展开的,通过调研发现,整个寨子类似于处在三个连续的台地上。这种台地是村民人为的整平路面或通过填挖土方、架木柱找平基础等方式形成的,与自然台地类藏寨选址是有区别的。所以,大录藏寨属于地形带型平面类型。同时就具备了这类型的优缺点:房屋之间遮挡少,利于争取充足日照;村寨轴线上,村民间的沟通交流不方便。(图2)

如何快速学习掌握越南语口语

学越南语在语音上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素多,且大多陌生,这是学越南语的第一道难关。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有26个字母,48个音素,而越南语呢?越南语有29个字母,149个音素,是英语的三倍。对于任何一种语言来说都一样,音素越多,读音就会分得越细。在越南语的149个音素中,有些是和英语、汉语相同或相类似的,这些音素对中国人来说还是容易掌握的。而越南语的音素中大部分是英语、汉语所没有的,有些尽管书写形式相同或相类似,读音也不相同。所以,对中国人来说要想学好,掌握好而且能运用自如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以下是越南语的音素表,在音素下面画横杠的是英语,汉语里所没有的。 单元音:a ? a e ê i o ? ? u ? y 单元音后加辅音: ac ?c ac ach am ?m am an ?n an ang ?ng ang anh ap ?p ap at ?t at ec em en eng ep et êch êm ên ênh êp êt ich im in inh ip it ?c om on ong op ot ?c ?m ?n ?ng ?p ?t ?m ?n ?p ?t uc um un ung up ut ?c ?ng ?t 二合元音:ai ao au ay au ay eo êu ia iu oa oe oi ?i ?i ua uê ui uy ?a ?i ?u 三合元音:iêu (yêu) oai oao oay oeo uay u?i uya uyu ??i ??u 复合元音后加辅音: iêc iêm (yêm) iên (yên) iêng iêp iêt (yêt) oan oac oach oang oanh oat o?c o?m o?n o?t uan uat u?c u?n u?ng u?t uynh uyên uyêt ??c ??n ??ng ??p ??t 辅音: b c ch d ? g (gh) gi h k kh l m n nh ng (ngh) p ph qu r s t th tr v x 对于中国人来说,刚开始接触和学习越南语时,这些音素所造成的困难还是不少的。有些人一时不知道如何去适应,有些人因方法掌握得不好,导致有些音发不了或发不好,最终影响到学习的兴趣和开口的信心。 2、语言组合频率过高,这是学越南语的第二道难关。和汉语一样,越南语几乎都是以单音节词的形式出现,且有6个声调(汉语是4个声调)反复出现和变化于逐一音节之中。这对学习者来说,要想说好越南语所要遇到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例,英语是“people’s+Republic+of+china”共8个音节,需要4次组合,而越南语则是“N??c+C?ng+Hoà+Nhan+Dan+Trung+Hoa”共7个音节,需要7次组合,加之7次声调变化,共出现的组合频率达14次之多。以英语的4次组合频率与越南语的14次组合频率相比,大家既可知道学越南难在何处矣。 3、声调的问题。这是学越南语的第三道难关。我们都知道,英语只有语调而没有声调,语调是可以由说话人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来自行掌握的。例如:英语的“Be carefull”(小心),正确的发音是“Be'carefull”,而说话人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说成“'Be carefull”或“Be care'full”时,虽然不够准确或错误,可是,听说人也能明白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对于有声调的语言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以汉语为例,“小心”只能读成“xi?o xin”,对没有声调的语言国家的人来说,他们常常会在声调的问题上犯错误。例如,他们时常会把“xi?o xin”读成“xiao xin”(肖心)或“xiào xin”(笑星),意思就完全错了。以越南语的为例,“c?n th?n”(小心),有的人也会因一时把握不好而读成“can th?n”或“can than”等,意思也就完全错了。 声调易混的问题在这里也值得一提。越南语共有6个声调,它们分别是:平声、锐声、玄声、问声、

藏族传统吉祥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藏族传统吉祥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在科技创新的现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多的想要回归原有的自然生态,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国特有的传统民族文化正在慢慢的流逝。目前,国人的服饰也受到了西方潮流的引导,而忽视了我国传统的特色服饰以及服饰设计中缺乏新颖的设计。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留存是一个国家文化底蕴的象征,藏族文化是目前我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并且藏族传统吉祥图案有着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与很强的表现力,因此研究价值非常高。 1藏族吉祥图案 藏族的传统吉祥图案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技能被广泛的人群适用又能够形成自身的特有魅力。顾名思义,吉祥图案就是代表着幸福好运的意思,以传统的吉祥图案为载体向人们传递美好的寓意,也是一种区域的艺术表现,透露着民族文化情感。 1.1藏族吉祥图案的来源 藏族吉祥图案流传已久,经历过长期的沉淀与演变,藏族吉祥图案传承了特有的美感,并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藏族祖先的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吉祥图案被寓意了美好的期望,也是对现实的一种诉求。 1.2藏族吉祥图案的特点 藏族传统吉祥图案注重的是崇高的追求与现实的关注,在恶劣的环境下藏族人民自强不息的生活着,磨练出藏族人民勇于面对现实坚韧不拔的精神;西藏又被称之为“圣地”以干净通透而著称,因此在这恶劣的环境下,藏族人民仍旧保持着初心与感性的想象力和理性的自恃双重并存的民族精神。藏族传统吉祥图案结合宗教与人文,在本含有亲和力的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 1.3藏族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 藏族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主要分为民间寓意和宗教寓意。从民间寓意的角度上来说其主要前者主要是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对身体健康的美好祝福。而从宗教的角度上来说,主要是体现在佛教达到的繁盛时期,也是寓意着通过对这里的探索与思辨,使得众多信徒皈依到佛门中来。 2藏族吉祥图案的文化审美内涵

藏语常用语及简单对话

藏语常用语及简单对话1、生活用语: 吉祥如意(扎西德勒) 早晨好(休巴德勒) 下午好(求珠得勒) 晚上好(宫珠得勒) (突及其) 再见(卡里沛) 你好吗(如索得波饮拜) 叫什么名字(名卡热) 对不起(广达) 买(尼) 卖(冲) 贵了(孔泽青波) 钱(贝夏卡则热) 我买了(尼格因) 钱(夏) 要钱(奴古吧) 不要钱(米古吧 ) (喀吧儿) 同意( 没吞油) 不同意( 没吞美 )

吃( 酒挚日) 要归(吧) 不要(米归吧 ) 问询( 家珍休) 不好(雅布梅吧 ) 好( 雅布) 投诉(仁杜) 创伤(索巴 ) 泻肚(垂巴些 ) 胃痛( 扑瓦拿瓦 ) 牙痛(索拿瓦 ) 咳嗽( 鲁加吧) 头痛(国拿瓦) 发冷(长休儿加) 发烧(擦瓦加 ) 行宴(陪吉洒玛) 接风(宴陪洒玛) 你( 切让 ) 我们(额让措) 他/她(阔 ) 你们(切让措 ) 亲戚( 班切)

父亲 (爸啦 ) 母亲(阿妈啦 ) 酒吧 (仓糠) 女儿(布姆) 儿子(布 ) 医生 (闷八) 姐(坚姆) 我(额啊 ) 哥哥( 坚普 ) 村、乡、县长( 同音) 解放军(金珠玛米) 住宿餐饮: 小吃店(塞琼糠) 清真餐(咔旗塞) 自助餐厅( 瓤(rang)倔洒玛) 藏餐( 博塞) 餐馆(洒糠) 洒吧(仓糠) 早餐( 晓塞 ) 午餐(银贡洒玛) 晚餐(贡浊洒玛 ) 中餐(荚塞)

西餐(戚接塞 ) 素菜(欧参日) 牦牛肉(搜虾 ) 咖喱牛肉(搜虾咔擦) 红烧牛肉( 卢虾洒玛) 羊肉(卢虾) 手抓羊肉(卢虾导醉) 烤羊肉(卢虾丝玛) 猪肉(趴虾) 红烧肉(红烧趴虾) 回锅肉(回锅趴虾) 粉蒸肉(趴虾啷醉) 炒肉片(虾咧温玛) 炒肉丁(虾书温玛) 糖醋排骨(自炸昂玛) 香肠(趴巴久玛) 地点: 医院(门康) 汽车站(莫札帕左) 寺庙(贡吧) 乡政府(乡思雄)

论汉语语音对越南语语音的影响_谭志词

第21卷第2期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全国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总第93期)1998年3月 论汉语语音对越南语语音的影响 谭志词 一、古汉越音与今汉越音系 历史上,越南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借词。汉语词进入越南语后,由于受越南语语音内部规律的影响,其读音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一变化过程,我们称之为越化;越化后汉语词的读音称为汉越音。唐朝以前,汉语词主要是通过口语途径进入越南语的,其读音变化较大,且不成系统,学术界通常称之为古汉越音。及至唐朝,汉字通过书面途径全面、系统地进入越南语,经过语音越化后,大约/有六七千个常用汉越字的读音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规律性0,1形成了一套汉字读音系统,学术界通常称之为汉越语音系或汉越音系。笔者将其称之为今汉越音系,以区别于古汉越音。今汉越音系是由今汉越音构成的。 古汉越音与今汉越音在语音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 古汉越音今汉越音汉语词 buong phong房 dua tro箸 che tra茶 x e xa车 he ha夏 ve hoa画 在今汉越音中,有些音进一步越化,与汉字原音相差越来越大,一般人很难分辨它是否来自汉语,只有谙晓音韵学知识才能根据声韵的对应关系来做出判断,此种情况,王力先生称之为汉语越化。o笔者称之为越化今汉越音,它是文字口语化的产物。今汉越音与越化今汉越音之语音差异,通过下例可窥一斑: 今汉越音越化今汉越音汉语词 can gan近 ki ghi记 bo va补 phu vo妇 sang giuong床 khiem kem欠 # # 34

从语音学的角度来看,古汉越音和越化今汉越音都是越化程度较深的汉语语音,它们脱离汉语原音较远,更接近纯越语词的语音,因此,有的越南人认为它们是纯越语词,其实那是对历史的误解。它们不成系统,规律性不明显,颇难研究,只好俟诸来兹。而由今越音构成的今汉越音系在越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王力先生已对这套音系作过细致的研究。?但王力先生/研究汉越语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明白越语的现状与前途,而在于希望研究的结果可以帮助汉语古音的探讨0。?本文研究今汉越音系的目的是为了探明汉语语音对越南语语音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为了研究越语的现状和前途。 二、今汉越音系形成的时间 今汉越音系形成于何时呢?法国著名的汉学家马伯乐(H.Maspero)说:/从9、10世纪的汉语出发,产生了汉越音0;?王力先生则说:/唐初,置安南都护府,在越南设学校,授汉字,汉越语就是那个时候产生的0。?王力先生所说的/汉越语0,是指唐代进入越南语的汉语词汇,笔者称之为今汉越词。今汉越词的产生,并不等于今汉越音系的形成。只有当今汉越词达到一定的数量,其读音以一定的形式相对固定下来以后,今汉越音系才告形成。对于马伯乐、王力先生的上述观点,陶维英认为二者/都不错,但未完全正确0。?可见,马伯乐和王力先生只指出了今汉越音系赖以形成的基础,即7 ~10世纪的汉语语音。要解决今汉越音系形成的时间问题,不仅要研究今汉越音系同汉语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且还要看今汉越音系何时稳定下来,不再随着汉语音系的变化而变化。 关于今汉越音系同汉语语音的对应关系,马伯乐、王力先生及越南语言学家阮才谨等学者都做了研究。马伯乐指出:/应该把汉越语看成是唐末在交州学校里授课用的一种语言,其主要成分是当时中国的北方话,尤其是长安(唐朝京都)话,但它已经摈弃了过于特殊的成分。0à王力先生研究的结果表明,今汉越音系与5切韵6音系存在较为整齐的对应关系。á阮才谨则进一步指出,今汉越音系与唐宋时期的汉语语音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三方面有着整齐的对应关系,唐宋时期汉语的61个韵部中,只有3个韵部(太、江、阳)与今汉越音系不对应。l u阮氏据此认为:/今汉越音系起源于一种不可能早于7~8世纪的汉语的读音0。l v越南史学家陶维英认为今汉越音系只有到了自主时期初期)))自曲氏建业(公元905年)起,历吴、丁、黎朝,也许还要算到李朝初期(11世纪))))才开始相对稳定,因为此时越南行将建立自主封建国家,摆脱中国的统治,今汉越音系基本上不再随着汉语语音的变化而变化。l w陶氏还援引阮才谨的材料来证明他的观点:/据5五代史6载,梁开平年间(907年),-戊.字因讳改成-武.,自此人们把-戊.读成-武.音,在今汉越音中,-戊.字读音未变,仍读-m au.,这表明今汉越音中的-m au.音起源于公元907年以前的-戊.字,此时,我国已进入曲氏建业时期,梁朝的讳字不可能再影响到我国的读音。0l x笔者认为,陶氏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今汉越音系是在唐代汉语语音(主要是唐代的长安音)的基础上,经过越语语音的越化,大约于公元10至11世纪即唐末宋初形成的。 三、今汉越音系的内容及其在越语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王力先生研究的结果,今汉越音系由20个声母、66个常用韵母和8个声调组 # # 35

藏族服饰文化

藏族服饰文化 1、藏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理念的结合点 紧张的现代生活导致了人们长期的心理压抑制与情感失衡,这必然唤起人们追求个性化、多样化、自由与人情味的本能渴望。 服装作为一种情绪释放和自我表达的途径,成为最具个人化的创造活动。正如时装设计大师迪奥所说:“在这个机械化的社会里,服装将是个性与独立性的最后隐匿之所。”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服装民族化的选择也就是对个性化的选择,是迎合了人们情感与心理需求的选择。 1.1崇尚自然:受早期自然崇拜的影响,藏族人民具有归依自然、顺天而行的生活准则。他们用取自自然的原料制作服饰,从大自然的启示中寻找服饰的色彩和图案……这种热爱自然、与自然一体的生态观念和藏族服饰所散发的拙朴、自由、平和的自然情调正迎合了当今人们的环保意识审美取向和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 1.2关注生命:藏族人民将自己与自然融汇于生命的共同体中,与宇宙众生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哲学观正反映了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藏族服饰鲜纯亮丽的色彩则是生命的力量与热度.邦典与饰边上对比、递增排比、粗细疏密等形式语汇的运用,恰是生命有节奏的强劲律动。

2、藏族服饰的样式和文化艺术 无论藏族服饰的样式和文化艺术多么复杂,但具体到每套服饰,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现将藏族服饰作叙述如下。 2.1藏衣:藏衣的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 农区和牧区的服装在用料和制作上各有不同。 农区的服装有藏袍、藏衣、衬衫等。藏袍以氆氇为主要原料,一般比人的身高要长,把腰部提 起,腰间系上腰带(带子颜色以红、蓝为 多),既是腰带,又可当作装饰。男女的 藏袍都是大襟服装,男式以黑、白氆氇 为料,领子、袖口、襟和底边镶上色布 绸子,女式藏袍大多以氆氇、毛料、呢 子作料,腰间都有红、雪青、绿色等绸缎或平布的腰带。藏式衬衫左肩大,右肩小,右腋下有纽扣或用有色布做成的飘带,穿着时结上扣子或系上飘带就行了。男女衬衫也有区别。在颜色上,女的用印花绸布作衬衫,男的用白色绸作料为多。男式衬衫多高领,女式衬衫多翻领。藏族衬衫的特点是袖子要比其他民族服装的袖子长四十公分左右,长出部分平时卷起,跳舞时放下。藏族女式服装比男式服装花色多,女性一般要围一块帮典(围裙),其织法独特,编织精密,美观大方,色彩鲜明,是藏族妇女喜爱的衣物之一,也是藏族妇女的标志。

越南语学习资料-发音篇入门

越南语学习资料-发音篇入门 越南语发音篇-前言越南语有29个字母,其中: 元音又称母音,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在越南语里:对字母来说:有12个母音a, ?, a, e, ê, i, o, ?, ?,u, ?, y对音标来说:有11个音标a,?, a, e, ê, i/y, o, ?, ?, u, ?(由于I和Y是同一个音标)除了以上的单母音越南语还有32个双母音:AI,AO, AU, ?U, AY, ?Y, EO, êU, IA, I ê/Yê, IU, OA, O?, OE, OI, ?I, ?I, OO, ??, UA,U?, U?, ?A, Uê, UI, ?I,UO, U?, U?, ??, ?U, UY和13个三母音IêU/YêU,OAI, OAO, OAY, OEO, UAO, U?Y, U?I, ??I, ??U, UYA, UYê, UYU 有12母音:?,?, Iê, O?, OO, ??, U?, U?, U?, ??, UYê, Yê后面必须加尾音的其中:?, Iê,U?,U?,??,Yê后面是要加母音或子音?, O?, OO, ??, U?, UYê后面必须要加子音有四个母音OA, OE, Uê, UY后面加不加尾音均可那么说我们有29个母音是不能加尾音:AI, AO, AU, ?U, AY, ?Y, EO, êU, IA, IêU/YêU, IU, OI, ?I, ?I,OAI, OAO, OAY, OEO, ?A, UI, ?I, ?U, U?, UAI, U?Y, U?I, ??I, ??U, UYA , UYU2. 子音又称辅音。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明显的阻碍在越南语里对字母来说有17个单子音b,c, d, ?, g, h, k, l, m, n, p, q, r, s, t, v, x对音标来说实际上是有15: b, c/k/q,d, ?, g, h, l, m, n, p, r, s, t, v, x和11个复子音:ch,gh, gi, kh, ng, ngh, nh,

如何正确看待藏族传统元素与现代服装相结合问题

如何正确看待藏族传统元素与现代服装相结合问题 摘要:华夏5000年的历史孕育了各式各样的民族风情,而藏族作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在雪域高原上默默向世人展现她的瑰丽。藏族服装具有悠久的传承,早在公元前11世纪,藏族服装就已具备了现代的基本特征,伴随着西藏地区的不断发展,藏族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与国际潮流接壤,相互交融。如何让藏民族的传统文俗元素更好的融入现代服饰,为中国服饰界的审美带来一次全新的冲击,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藏族文化;现代服饰;交融;矛盾;发展 一、研究意义 任何国家的当代艺术都不可能从别国廉价移植、盲目摹仿得来,只能从本民族艺术精神的土壤中培养,现代服饰的时尚发展同样离不开民族服饰文化的启发和借鉴,各民族不同的风土人情、服装样式、色彩搭配、图案纹样、装饰风格等常常包含着丰富的含义,这些独具个性的民族特征,成为设计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在实践中倍受重视。想要熟练地运用民族元素,就必须加上自身对民族文化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对时尚和市场的精准把握,其意义在于借鉴民族服饰中的精华,使之时装化、流行化;在于对中国的民

族化服装设计潮流产生积极的影响,将文化演绎为商品。 二、调查方法 (一)查阅资料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学者出版发表的书籍、期刊、论文等文献进行详细阅读,初步了解藏族服饰的相关知识。 (二)发放调查问卷 在学校对在西藏定居的同学发放调查问卷,并利用假期进入西藏和相关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2份,其中调查对象藏族同胞308人,汉族同胞136人,其他少数民族同胞8人,问卷内容有效合理,并对调查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分析。 (三)深入交流访谈 与本校大学生、西藏当地群众、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与访谈,获取从不同立场角度看待藏族元素与现代服饰结合的情况。其中大学生5人,群众3人,服装设计者2人,政府工作人员1人。 三、调查结果 (一)藏族服饰图案的来源 研究民族服饰不但要从造型、色彩、工艺入手,还要了解其文化内涵,正是这些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共同构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服饰。图案纹样大都源自图腾崇拜,藏族服饰中的图案也同样源于自然崇拜、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和传

藏语

二、教学语言:从藏语到汉语的逐步过渡 一般说来,在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要经历一个“学生的母语──母语与目标语言并用──目标语言”的转换过程。这是符合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应该看到,多数藏族学生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环境和范围是很有限的,汉语课堂和课后作业成为他们运用汉语的主要环境,而教师的教学语言成为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从《汉语》教材的编写来看,小学低年级的课文(第1--6册)采用了全文注音的方法,练习题的题干也加注了拼音,以帮助学习阅读;小学高年级,因为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的汉字,课文(第7--12册)开始仅对生字采用随文注音的方式,对生词则在课后列出词语、拼音、藏文翻译三对照的词语表,练习题的题干也不再加注拼音了;初中阶段,生字在课文中随文注音,书后附有汉、藏对照的词语表;高中阶段,教材基本采取随文注音的方式。从全文加注拼音,到生字词注音、生词加藏文翻译,再到全文汉字、生字注音,《汉语》教材是根据学习阶段由低到高的顺序,一步步为学生创设汉语环境的。教师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应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逐步实现从藏语到汉语的过渡,即小学低年级以藏语为主,以后逐步增加汉语的比重,最终扔掉藏语这根拐棍,过渡到用纯粹的汉语进行教学。因为藏族地区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最初阶段,不少学生刚开始接触汉语,甚至刚开始学习汉语语音,汉语词

汇量极其有限,这时,以学生的母语即藏语作为主要的教学语言,是十分必要的和理性的。随着学生汉语词汇量的增加及汉语理解能力的提高,这时在课堂上就应适当控制对藏语的运用,逐渐增加汉语的比例。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用汉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联系,尽快地缩短依赖母语的过程。 教学语言的转变可以从常用的课堂用语开始,比如,用汉语进行师生问候、发出指令、提出问题。《汉语》第1册在一些课后附了加注汉语拼音的汉语常用课堂用语,并根据情境配了插图,目的也是尽快使学生进人到汉语学习的环境中来。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对《汉语》教材有一个纵向的把握,知道哪些字词、哪些语言现象已经为学生所学过,在授课时就可以有意识地使用那些教材中出现过的、学生能够接受的汉语解释新的语言现象,这样学生不会感觉到增加负担,还可以增加接触汉语的机会。对于一些教材中没有出现过但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并且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的汉语词汇,教学语言中也可以出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学过的汉语词汇作为教学语言,以旧词带出新词,让学生听得懂,猜得出。《汉语》教材中的很多练习题,例如,“读一读,记一记”“读一读,练一练”“替换练习”“选词填空”“连线组短语”“按正确的语序写句子”都很重视词语的重现率,这也是在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字词,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藏族学生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完成课后练习(比

藏语常用语及简单对话

藏语常用语及简单对话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藏语常用语及简单对话1、生活用语: 吉祥如意(扎西德勒) 早晨好(休巴德勒) 下午好(求珠得勒) 晚上好(宫珠得勒) 谢谢(突及其) 再见(卡里沛) 你好吗(如索得波饮拜) 叫什么名字(名卡热) 对不起(广达) 买(尼) 卖(冲) 贵了(孔泽青波) 钱(贝夏卡则热) 我买了(尼格因) 钱(夏) 要钱(奴古吧) 不要钱(米古吧 ) 电话 (喀吧儿) 同意( 没吞油) 不同意( 没吞美 )

吃( 酒挚日) 要归(吧) 不要(米归吧 ) 问询( 家珍休) 不好(雅布梅吧 ) 好( 雅布) 投诉(仁杜) 创伤(索巴 ) 泻肚(垂巴些 ) 胃痛( 扑瓦拿瓦 ) 牙痛(索拿瓦 ) 咳嗽( 鲁加吧) 头痛(国拿瓦) 发冷(长休儿加) 发烧(擦瓦加 ) 行宴(陪吉洒玛) 接风(宴陪苏洒玛) 你( 切让 ) 我们(额让措) 他/她(阔 ) 你们(切让措 ) 亲戚( 班切)

父亲 (爸啦 ) 母亲(阿妈啦 ) 酒吧 (仓糠) 女儿(布姆) 儿子(布 ) 医生 (闷八) 姐(坚姆) 我(额啊 ) 哥哥( 坚普 ) 村、乡、县长( 同音) 解放军(金珠玛米) 住宿餐饮: 小吃店(塞琼糠) 清真餐(咔旗塞) 自助餐厅( 瓤(rang)倔洒玛) 藏餐( 博塞) 餐馆(洒糠) 洒吧(仓糠) 早餐( 晓塞 ) 午餐(银贡洒玛) 晚餐(贡浊洒玛 ) 中餐(荚塞)

西餐(戚接塞 ) 素菜(欧参日) 牦牛肉(搜虾 ) 咖喱牛肉(搜虾咔擦) 红烧牛肉( 卢虾洒玛) 羊肉(卢虾) 手抓羊肉(卢虾导醉) 烤羊肉(卢虾丝玛) 猪肉(趴虾) 红烧肉(红烧趴虾) 回锅肉(回锅趴虾) 粉蒸肉(趴虾啷醉) 炒肉片(虾咧温玛) 炒肉丁(虾书温玛) 糖醋排骨(自炸昂玛) 香肠(趴巴久玛) 地点: 医院(门康) 汽车站(莫札帕左) 寺庙(贡吧) 乡政府(乡思雄)

嘉绒藏族在学术界一般被认为是藏族的一支

嘉绒藏族在学术界一般被认为是藏族的一支,主要分布在邛崃山以西的大小金川河流域和大渡河沿岸,在邛崃山以东的理县、汶川和夹金山东南的宝兴、天全、康定、道孚等地也有分布,约有37万人。从地图上可以知道嘉绒藏族的分布,嘉绒藏族聚居区最南分布到北纬30度半,最北到北纬32度左右,西起东经101度半,东至东经103度20分左右。它处于四川的两大藏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之间,同时也位于两个藏语区安多方言和康方言的过渡地带。 从地理单元上看,嘉绒藏区处于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脉地区———河谷交错纵横,既有大峡谷也有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还有冲积而成的台地与河谷平原。刚好在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彝藏走廊”上。藏彝走廊自古就是西南民族北上、西北民族南下的重要通道,历史上众多民族通过该走廊迁徙和流动,是西北、西南各民族交汇的重要场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的民族交融,使嘉绒藏族既具地缘上的边缘性特征,又有族源上的混融性特征,所以,历来学术界对这一民族地区关注较多。 关于嘉绒藏族的族源,学术界也多有学者论及:格勒在《古代藏族同化、融合西山诸羌与嘉绒藏族的形成》一文中认为,嘉绒藏族是唐代西山诸羌部落,在吐蕃东进时形成的,其主要族源是羌人;邓廷良在《嘉绒族源初探》中认为,嘉绒(甲戎)即是汉代的“嘉良夷”、隋代的“东、西嘉良(梁)”、唐代的西山八国中之“哥邻”等部;马长寿先生在《嘉绒民族社会史》中认为,汉之冉、唐之嘉良夷即今嘉绒的先民。很显然,嘉绒藏族源于羌人,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了共识,即认为嘉绒藏族的先民是羌人,后来与吐蕃发生融合后才形成嘉绒藏族。然而,1985年蒙默先生在《历史研究》第1期上发表的一篇重要论文———《试论汉代西南民族中的夷与羌》中指出,在汉代以来的西南地区,除了已为学术界公认的濮系民族、氐系民族、羌系民族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民族体系———夷系民族。蒙默先生极有洞见地在学术界“泛羌论”占主导的情况下,从史料出发,提出了这一被其他民族淹没的民族系统。笔者赞同蒙默先生对西南民族系统的划分,认为汉代以来藏彝走廊的确存在着不同于羌人的夷系民族,并且结合藏彝走廊出土的大量石棺葬的考古发掘材料,认为嘉绒藏族是汉代夷系民族的后裔,是藏彝走廊的土著———夷人,在吐蕃东进以后形成的新的族群。 一、汉代史料记载的夷系民族 我国最早记载西南地区民族者当推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崔凹、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西以东北,君长以什数, 徙、笮都最大;自笮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冉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冉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在这里,司马迁对汉代藏彝走廊地区的民族作了分类和划分,但是他明确提到族属的只有“冉以东北”的民族———“氐类”,而前面按照经济生活来划分的各个民族集团的族属则没有明确指明,只是笼统地说“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根据蒙默先生考证,夜郎、滇、笮都三个集团是濮系民族;白马集团是氐系民族;徙、笮都、冉等三集团是夷系民族。⑥如此,夷系民族是不同于濮系、氐系以及羌人之外的另一个系统的民族。马长寿先生早在60年代就已经认识到了徙、笮都、冉非氐,⑦虽然没有提出这三个民族集团的族属,但已经为继续对汉代西南地区的各个民族进行深人讨论留下了空间。而蒙默先生进一步提出徙、笮都、冉为夷系民族,这为我们了解西南地区的民族状况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笔者完全同意蒙默先生将徙、笮都、冉认定为夷系民族的观点,并且在汉代史料中找到相关记载。

常用藏语单词

常用藏语单词(一) 躇︽捶︽办罢邦﹀爷爷打︽捶︽办罢邦﹀奶奶吹﹀儿子(小伙子)吹︽淬﹀女儿(姑娘)斌稗︽办罢邦﹀师傅 拨︽扮搬邦﹀先生 凋邦︽淬︽拨︽扮搬邦﹀小姐 常用藏语单词(二) 罢财罢一罢册邦﹀二碉扳﹀三搬得﹀四布﹀五 掣罢六 搬吵稗﹀七 搬兵拜﹀八 拜贬九 搬睬﹀十常用藏语单词(三) 搬睬︽罢财罢十一 册︽垫二十 册︽垫胆︽罢册邦﹀二十二 碉邦︽睬﹀三十 碉扳︽睬︽雕︽罢碉扳﹀三十三搬得︽搬睬﹀四十 搬得︽搬睬︽蹬︽搬得﹀四十四 布︽搬睬﹀五十 布︽搬睬︽爸︽布﹀五十五 掣罢︽睬﹀六十 常用藏语单词(四) 吵罢︽睬︽第︽掣罢﹀六十六搬吵稗︽搬睬﹀七十 搬吵稗︽搬睬︽车稗︽搬吵稗﹀七十七搬兵拜︽睬﹀八十 搬兵拜︽睬︽变︽搬兵拜﹀八十八 拜贬︽搬睬﹀九十

拜贬︽搬睬︽便︽拜贬﹀九十 九 搬兵﹀一百 常用藏语单词(五) 拜坝半︽冲﹀白拜扳半︽冲﹀红叼半︽冲﹀黄才稗︽冲蓝 稗罢︽冲﹀黑 曹爸︽庇﹀绿 歹罢︽冲﹀棕常用藏语单词(六) 惭稗︽冲﹀大 残爸︽残爸︽﹀小地爸︽冲﹀长 唱爸︽唱爸︽﹀短 扳爸︽冲﹀多 测爸︽测爸︽﹀少 扳辫罢邦︽冲﹀快 拜办︽冲﹀慢 常用藏语单词(七) 册稗︽淬﹀昼 扳颁稗︽淬﹀夜灯罢邦︽斑﹀早晨 册稗︽拜贬爸︽﹀中午 拜便爸︽淬﹀下午 常用藏语单词(八) 罢拌伴册︽扳﹀星期日 罢拌伴︽邓︽搬﹀星期一 罢拌伴︽脆罢︽拜扳半﹀星期二罢拌伴︽冬罢︽斑﹀星期三罢拌半︽炽半︽吹﹀星期四罢拌伴︽斑︽邦爸邦﹀星期五罢拌伴︽厨稗︽斑﹀星期六 常用藏语单词(九) 霸︽邦爸︽﹀昨天炒︽地爸︽﹀今天

邦爸︽册稗﹀明天稗︽呈爸︽﹀去年 拜︽典﹀今年 吵邦︽邦爸︽﹀明年常用藏语单词(十) 拜踌拜︽坝春锤半︽霸﹀夏 敞稗︽霸﹀秋 拜贬稗︽霸﹀冬常用藏语单词(十一) 波半﹀元 波半︽等半﹀角 泵半﹀分 常用藏语单词(十二) 绊半﹀东常﹀南 乘搬﹀西锤爸︽﹀北罢瓣邦﹀右罢底稗﹀左厂爸︽﹀上涤罢下 扳吵稗﹀前兵搬﹀后 语音部分见:https://www.360docs.net/doc/b011609165.html,/

藏族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藏族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从面料、色彩、图纹、佩饰四个方面阐述了藏族服饰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并分析了藏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服装理念的结合点,旨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现代服装设计添加亮丽的色彩。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藏族服饰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二部分浅析了藏族服饰元素的特点及表现形式;第三部分分析藏族元素如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进行运用。 Abstract:The paper i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rom plus material , color , the culture pursuing lines , ornament covering up four aspect having set forth what the Tibetan nationality clothes and ornaments contains, connotation and modern clothing idea union put the culture joining analytical the Tibetan nationality clothes and ornaments , aim at develops and expands nation clothes and ornaments culture much better, that modern clothing design adds the beautiful bright color. The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pars. Part I has set forth the basic law that the Tibetan nationality clothes and ornaments culture forms with developing; Part II the tray has analyzed the Tibetan nationality clothes and ornaments element characteristic and manifestation; The third analyze the Tibetan nationality element how to apply in modern clothing design. 藏族服饰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自然与人文的变换之后,依然显现着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今天格外引人注目。藏族服饰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挖掘藏族服饰深层的文化内涵、将该民族最本质的精神风貌和最具特色的文化情趣展现出来,对于今天的服装艺术创作将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藏族服饰的发展 纵观藏族服饰的发展史,可以看到藏族服饰从诞生的时候起,就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化的动态系统。从时间上看,各个时期的服饰都在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快或慢的产生着变化;从空间上看,不同的地区的服饰又因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若对这千姿百态、看似繁乱的差异变化稍作梳理,就不难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而整个人类服饰也同样是在一些规律、法则的支配下变化和发展的。不仅过去如此,将来的变迁也应该按照这些规律变化发展下去。因此,研究藏族服饰文化所印证的人类服饰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这里是非常必要的。 (一)顺应环境的规律 藏族服饰基本上是顺应生活环境而自然发生性形成和发展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雪域高原恶劣的气候和特殊的物产资源形成了造型、穿法别具一格的藏族服饰;

越南语语音

越南语语音 越南语属南亚语系(注)。越文是一种单音节的拼音文字,以拉丁字母拼写而成。越南人称之谓“国语字” CH? QU?C NG?。越语共有23个字母。它们的名称音分别是: Aa Bb Cc Dd ?? Ee Gg Hh Ii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Xx Yy 越南语共有12个单元音: a ? a e ê i o ??u ? y 元音的发音特点是气流泄出口腔时,不受阻碍,同时声带振动。发元音时,唇形和舌位保持不变。 越南语有27个辅音: b c ch d ? g (gh) gi h k l m n nh ng (ngh) p ph qu r s t th tr v x 辅音的特点是发音时,气流在通路上受到这种或那种的阻碍。辅音又分清辅音和浊辅音两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是清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的辅音称为浊辅音。 如:p和b都是唇齿音,它们的不同是:p是清音,b是浊音;前者送气,后者不送气。 Ph和v都是唇齿音,它们的不同是:ph是清音,v是浊音;前者送气,后者不送气。 t,th,?都是舌尖音,它们的不同是:t,th是清音,?是浊音;th送气,t,?不送气。 越南语复合韵母分别为: 单元音后加辅音: ac ?c ac ach am ?m am an ?n an ang ?ng ang anh ap ?p ap at ?t at ec em en eng ep et êch êm ên ênh êp êt ich im in inh ip it ?c om on ong op ot ?c ?m ?n ?ng ?p ?t ?m?n?p?t uc um un ung up ut ?c?ng?t 、

藏族饰品的文化内涵

藏族饰品的文化内涵 2011级民俗学肖丽上个周末的四川博物院之行让我与美丽神秘的藏族饰品有了第一次的接触,而后又参观了学校西门外的藏族饰品店,使得我在感叹藏族饰品的精美绝伦之外,更是对藏族饰品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有了深厚的兴趣,并在此处将这种兴趣与感触付诸于文字。 西藏地区地广人稀,氧气稀薄,然而恶劣的自然环境却孕育了勤劳善良的藏族人民。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在高原地带繁衍生息,以连绵的雪山为背景,以神秘的宗教为画笔,勾画出了一幅幅独具特色的生活画卷。他们与众不同的传统饰品更是为这幅生活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折射出了他们的生活文化与宗教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中,藏族人民用自己的巧手将藏区特有的珊瑚、玛瑙、牦牛骨、藏银、藏铜打磨成饰品佩戴,以此来给贫乏的物质生活增光添彩。小小的饰品既是他们与残酷现实抗争的见证者,也是他们乐观生活、追求美的写照;小小的饰品在藏族人民的心中绝不单单只是饰品,更是寄予着美好生活的憧憬;小小的饰品承载着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 饰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民族性格与民族文化。藏族饰品多以金银加上天然材料加工而成。饰品的表面多用一些西藏特有的材料镶嵌而成,如玛瑙、绿松石和琥珀等,这些材料都保持原有的形态而不加雕琢,这体现了大自然的纯朴、原始之美。而金银则是精雕细刻的。精巧细致的手工工艺配上天然的造物,效果对比强烈又有协调性。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不能超越自然独立存在,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共生,藏族饰品的这种制作方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也是人类真实身份的写照。在藏族人的观念里,牦牛是美好神圣的动物,人们将把牦牛骨制成装饰品,原始自然、粗犷豪放,给佩带者增添一种野性的魅力。而硕大的耳环、繁复的腰饰更是将这种粗犷豪放的美演绎到了极处。 饰品印证藏族人民的游牧、迁徙文化。传统的游牧生活,需要时时迁徙。为了迁徙的方便,藏族人民常将全家、甚至几代人所积累的财产转化为珠宝首饰,其中有头上戴的簪子、发珠、耳环、发卡等;胸前佩戴的项链、嘎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