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心理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心理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心理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心理统计学》重要知识点

第二章统计图表

简单次数分布表的编制:Excel数据透视表

列联表(交叉表):两个类别变量或等级变量的交叉次数分布,Excel数据透视表

直方图(histogram):直观描述连续变量分组次数分布情况,可用Excel图表向导的柱形图来绘制

散点图(Scatter plot):主要用于直观描述两个连续性变量的关系状况和变化趋向。

条形图(Bar chart):用于直观描述称名数据、类别数据、等级数据的次数分布情况。

简单条形图:用于描述一个样组的类别(或等级)数据变量次数分布。

复式条形图:用于描述和比较两个或多个样组的类别(或等级)数据的次数分布。

圆形图(circle graph)、饼图(pie graph):用于直观描述类别数据或等级数据的分布情况。

线形图(line graph):用于直观描述不同时期的发展成就的变化趋势;

第三章集中量数

● 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是数据分布的两个基本特征。

● 集中趋势:就是数据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个数据点集中的趋势。

● 集中量数: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数。 ● 离中趋势:是指数据分布中数据分散的程度。 ● 差异量数:描述数据分布离中趋势(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数

● 常用的集中量数有:算术平均数、众数(M O )、中位数(M d )

1.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M 、X 、Y ):n x X i

∑=

Excel 统计函数AVERAGE

算术平均数的重要特性:

(1)一组数据的离均差(离差)总和为0,即0)(=-∑x x i

(2)如果变量X 的平均数为X ,将变量X 按照

公式bx a y +=转换为Y 变量后,

那么,变量Y 的平均数X b a Y +=

2.中位数(median ,M d ):在一组有序排列的数

据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中位数上下的数据出现次数各占50%。

3.众数(mode ,M O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4.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之间的关系。

5.加权平均数:i

i

i n n n w

w w x w w w w x w x w x M

∑∑=

++++++=

ΛΛ212211

6.调和平均数(harmonic mean ,M H ):一组数值倒数的平均数的倒数。

∑=+???++=

i

n

H x

n

n x x x M 1)1

11(1

21 Excel 统计函数

HARMEAN

(1)用于描述同一个体(或一组个体)不同时间段的平均学习速度、平均工作效率。

(2)用于描述不同能力水平个体的平均学习速度、平均工作效率。

7.几何平均数(geometric mean ,Mg )是指n 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 次方根.

(1)一组数据中少部分偏大(或偏小),数据分

布呈偏态时,几何平均数比算术平均数更能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n n

g x x x M ??=Λ21 Excel 统计函数

GEOMEAN

(2)用于计算平均学习进步速度、平均发展速

度(平均发展倍数),即环比的几何平均数。

11

1

134

2312---=???=n n n n n g x x x x x x x x x x M Λ (n

x x x 、、

、Λ2

1

为各个时间段的成果数据)

平均增长率:1

-g

M

第四章 差异量数

● 差异量数: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离中趋势)的统计量数。差异量数较大,说明数据分布得比较分散,数据之间的差异较大;差异量数较小,说明数据分布的比较集中,数据间的差异较小。 ● 差异量数还能反映平均数对一组数据的代表性。差异量数越小,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差异量数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 常用的差异量数是标准差、方差、差异系数

标准差s :n

X X s i 2

)(∑-=

Excel 统计函数

STDEVP (给定样本总体的标准偏差)

标准差s n-1:1

)(2

1

--=

∑-n X X s i n Excel 统计函数

STDEV (给定样本的标准偏差)

方差2

s

:n

X X s i 22

)(∑-=

Excel 统计函数V ARP

(给定样本总体的方差)

方差2

1

-n s :1

)(22

1

--=

∑-n X X s

i n Excel 统计函数VAR

(给定样本的方差)

差异系数(又称变异系数、离散系数、相对标准

差):X S

CV =

(1)用于比较不同观测工具测量结果(数据单位

不同)的离散程度,例如,身高离散程度大,还是体重离散程度大?

(2)用于比较用同一观测工具测得的、均数差异

较大的不同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例如:7岁组儿童和13组岁儿童的体重离散程度,哪个较大?

标准差的重要特性:如果变量X 的标准差为X

S ,

将变量X 按照公式bx a y +=转换为Y 变量后,

那么,变量Y 的标准差

X

Y bS S =

相对位置量数:反映个体(数据)在团体中相对位置的统计量数。

主要有标准分数及其线性转换分数(Z 分数、T 分数)、百分等级(PR)、正态化标准分数等。

1.标准分数的计算与应用:S X X Z i

-= 或:σ

μ

-=

i

X Z , 50

10+=Z T ,500100+=Z CEEB

Z 分数的特点:Z 分数的平均数为0,即0

=Z

μ

标准差为1,即1

Z

T 分数的平均数50

T

,标准差为10

T

CEEB 分数的平均数=___________?,标准

差=__________?

(1)可用于比较个体各方面水平高低(横向

比较,个体内差异评价)。

(2)对被试多方面的测量结果进行综合,如

对高考各科成绩的综合,各分测验分数的综合。

(3)可用于对个体或样组某方面水平进行前

后比较(纵向比较),判断其水平是提高了,退步了,还是没有变化。

2.原始分数X 的百分等级的含义与计算

根据简单次数分布表计算:1005.0?+=

N

F f PR b

X

根据分组次数分布表计算:

100

?+?-=N

F f i L X PR b b

X

第五章 相关关系

● 相关关系的描述方法

(1)相关散点图:适用于直观描述两个连续性

数值变量(等距数据、比率数据)之间的关系。可用Excel 图表向导中的“XY 散点图”绘制。

(2)双向次数分布表(交叉表、列联表):适用

于描述两个等级变量(或称名变量、类别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Excel 数据透视表编制列联表)。

(3)相关系数(相关关系的特征值)。 ● 相关系数:描述两个变量相关关系的统计量数,在-1.00~1.00之间取值,绝对值越大,越接近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越密切;绝对值越小,越接近0,说明两个变量的关系程度越低。 ● 常用的相关系数:

1.积差相关:y

x i i

s

ns y y x x r ∑--=))(( Excel 统计函数

CORREL

适用条件:(1)X 、Y 两个变量都是连续性变量(等距数据或比率数据);

(2)X 、Y 两个变量总体上为正态分

布或接近正态分布。

2.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是一对(两列)名次变量的积差相关。对数据变量的分布形态没有要求。

(1)等级积差相关法(名次积差相关法)。

Y

X R R Y Y X X R S NS R R R R r )

)((--∑=

Excel 统计函数

CORREL

公式中的R X 和R Y 是分别代表两变量中

每个数据在变量中的名次。

(2)等级差数法(名次差数法)。

如果每个等级(即名次)变量中没有相同

的等级名次,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等级差数法简化公式:

)

1(6122

-∑-

=N N D r R

如果等级(即名次)变量中有相同的等级

名次,需用下面校正公式计算:

等级差数法校正公式:)

)((222222y x D y x r

RC

∑∑?∑-∑+∑=

2

x ∑、2

y ∑计算方法参见教材125页

3.肯德尔W 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描述多个名次变量一致性程度的统计量数。

适用于描述和分析不同评价者(如主考、阅卷者)对同一组个体(考生或答卷)评价结果(名次)的一致性程度,在心理测量与教育评价中称为评分信度。例如,5位阅卷老师对10篇论文评分排名的一致性。如果评价者给出的不是个体的水平名次,而是分数(或等第、符号),可先将其转换成名次,然后再计算W 系数。

)(12

1)(3

222

N N K N

R R W i i --

=

∑∑ 校正公式:∑∑∑---

=

T N N K N

R R W i i )(12

1)(3

222

∑-=12

)

1(2n n T

公式中:n 为每个名次变量中相同名次的数目。 4.点二列相关(point-biserial correlation ):

用于描述一列续性变量和一列真正二分变量(或非正态二分变量)之间的相关。

真正二变量:指按某种性质或标准将个体划分为两种结果的变量,如对、错,男、女等。

pq

s X X r t

q

p pb ?-=

Excel 统计函数

CORREL

5.二列相关(biserial correlation):用于描述由一个

正态连续变量人为划分成的二分变量与另外一个正态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或者说,用于描述一正态二分变量与一正态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 人为二分变量?是指由连续变量转换而来的二

分变量,例如,将测验或考试分数区分为及格和不及格,80分以上和80分以下;按中考(或高考)成绩,将考生区分为录取、未录取。

正态二分变量?如果二分变量是根据正态连续

变量转换而来,那么,可称之为正态二分变量。

y

pq s X X r t

q

p b ?-=

y 为将正态分布面积画分为p 、q 两部分的纵线的高度。

y 的计算方法:利用Excel 统计函数计算

标准正态分布区间点函数NORMSINV(p 值) →区间点Z 值

正态分布函数NORMDIST(区间点Z 值,0,1,0) →Z 值的概率密度y 6.Φ相关(Φ系数):)

)()()((|

|d b c a d c b a bc ad r

++++-=

Φ

用于描述两个真正二分变量的相关程度,也用于描述一个人为二分变量和真正二分变量的相关。

注意:Φ相关计算公式是由皮尔逊积差相关计算公式转换来的。因此,如果两列二分变量转换

为0、1(或1、2)的数值变量时,可

以用Excel 统计函数CORREL 计算Φ系数。

第六章概率分布

1.正态分布的特征(见教材)

2.Excel软件中正态分布函数和正态分布区间点函数的应用

◆标准正态分布函数NORMSDIST的应用:

(1)P(Z< 1.96)=?=NORMSDIST(1.96)=0.9750

(2)P(Z> 1.96)=?=1-NORMSDIST(1.96)=0.0250

(3)P(-1.5<X< 2.5)=?=NORMSDIST(2.5)-NORMSDIST(-1.5)=0.9270

◆正态分布函数NORMDIST的应用

例如:已知某次测验的分数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75分,标准差为10分,试计算:

(1)低于80分的考生占多大比例,P(X<80分)=?

(2)80分以上的考生占多大比例,P(X≥80分)=?

(3)80分以上,低于90分的考生占多大比例,P(80≤X<90)=?

P(X<80分):“=NORMDIST(79.5,75,10,1)”=0.6736

P(X≥80分):“=1-NORMDIST(79.5,75,10,1)”=0.3264

P(80≤X<90):“=NORMDIST(89.5,75,10,1)-NORMDIST(79. 5,75,10,1)”=0.2528

◆标准正态分布区间点函数NORMSINV的应用

根据给定的向上累积概率P(Z

a= 1.28,P(Z>1.28)=0.10

◆正态分布区间点函数NORMINV的应用

根据正态变量X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向上累

积概率P(X

例:已知某次大规模招聘考试分数呈正态分

布,平均分为55分,标准差为12分。现

准备录取10%的考生进行面试,录取分数

线大致是多少?

P(X >?)=0.10,即P(X <?)=1-0.10=0.9,=NORMINV(0.9,55,12)=70.38, 最低分数线应为70分。

3.测验分数、测评等级的正态化:

根据被试样本原始分或等级的简单次数分布表,计算各个不同分数或等级的正态标准分数

(1)计算每个不同分数X (或等级)以下累计次数F b ;

(2)计算每个不同分数X (或等级)中点以下累积比率CP :N

F f CP

b

X

+=

5.0

(3)利用Excel 统计函数NORMSINV ,计算CP 对应的正态Z 分数。

(4)根据需要,将正态Z 分数转为其他标准分数形式:

T 分数、CEEB 分数、托福考试分数、离

差智商IQ 等,

50

10+=Z T ,500100+=Z CEEB ,50070+=Z TOEFL ,10015+=Z IQ

4.偏态系数(SK )和峰态系数(Kurt )的计算与应用

偏态系数:Excel 统计函数SKEW ; 峰态系数:

Excel 统计函数KURT 。

偏态系数SK =0,对称分布;SK >0,正偏态分布;SK <0,负偏态分布。

峰态系数Kurt =0,正态分布的峰态;Kurt >0,次数分布的峰度比正态分布峰度低阔;

Kurt <0,次数分布峰度比正态分布

峰度高狭。

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都等于0或接近0时,变量的分布为正态分布。

5.二项分布的定义

二项分布是二项试验验结果的概率分布。进行n 次二项试验,各次试验彼此独立,每次试验时某事件出现的概率都是p ,该事件不出现的概率为q (=1-p ),则该事件出现x 次的概率分布为:

x

n x

x n

q p C p n x b x X P -===),,,()(。

二项分布的Excel 统计函数:BINOMDIST 6.二项分布函数BINOMDIST 的应用

对20道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如果完全凭猜测答题,那么

(1)猜对5道题的概率是多少? (2)猜对5题以下概率是多少? (3)猜对6题以上的概率是多少?

n =20,每题猜对的概率为p =0.25 (1)猜对

5

道题的概率

P (X =5)

=BINOMDIST (5,20,0.25,0)=0.20233

(2)猜对5题以下的概率P (X ≤5) =BINOMDIST (5,20,0.25,1)=0.61717

(3)猜对6题以上的概率P (X ≥6)=1-P (X ≤5) =1-BINOMDIST (5,20,0.25,1)=0.38283 7.二项分布的形态:随n 、p 的变化具有不同的分布形态

(1)当p =q 时,二项分布是对称分布。 (2)当p =q ,np ≥5时,接近正态分布。 (3)当p ≠q ,np <5或nq <5时,二项分布为偏态分布。

(4)当p ≠q ,np ≥5且nq ≥5时,二项分布接近正态分布。

8.二项分布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进行n 次二项试验,每次试验时某事件出现的概率都是p ,则该事件出现次数的理论平均数(μ)、

方差(2

σ)和标准差σ分别为:npq npq np ===σσμ,,2

。 如果np ≥5且nq ≥5,成功事件出现结果的概率分布接近np =μ、npq =σ的正态分布。

进行投掷100枚硬币试验,如果进行无数次试验,正面向上的硬币数目会在0~100个之间变化。

那么,正面向上次数的理论平均数:μ=np =100×0.5=50,标准差为55.05.0100=??==npq σ。

20道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如果完全凭猜测答题,那么,

猜对题数的平均数为μ=np =20×1/4=5 猜对题数的理论标准差为94

.14/34/120=??==

npq σ。

第七章 总体参数估计

1.常用的点估计:

总体均数μ的点估计:用样本平均数X ,Excel 统计函数为A VERAGE

总体方差σ2的点估计:用样本标准差2

1

-n S ,或

1

2-?

n n S 。

总体标准差σ的点估计:用样本标准差1

-n S ,或

1

-?

n n S 。

2.总体平均数的区间估计

1.若样本均数的抽样分布为正态分布,

总体均数的0.95置信区间为:

1

96.1205.0-?

±=±n S X SE Z X X

总体均数的0.99置信区间为:

1

58.201.0-?

±=±n S X SE Z X X

2.若样本均数的抽样分布为df =n -1的t 分布,那么,

总体均数的

0.95置信区间为:

1

2/05.02/05.0-?

±=±n S t X SE t X X

总体均数的

0.99

置信区间为:

1

2/01.02/01.0-?

±=±n S t X SE t X X

自由度df =n -1,2

05.0t =?,2

05.0t =?,可用Excel

统计函数TINV 计算。

也可查教材453页t 值表

3. 总体方差与标准差的区间估计

总体方差2

σ的0.95置信区间为:

2975

.02

2

2025

.02

χ

σχ

nS nS <

<,或

2975

.021

2

2025

.021

)1()1(χ

σχ

---<

<-n n S n S n ,

总体方差2

σ的0.99置信区间为:

2995

.02

2

2005

.02

χ

σχ

nS nS <

<,或

2995

.021

2

2005

.021

)1()1(χ

σχ

---<

<-n n S n S n

打印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点归纳

教育学知识点 1. 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训、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们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得总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基本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1902年"壬寅学制"第一个近代学制;1904年 "癸卯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 "壬戌学制提出"六三三"学制 4.试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及小学教育的衔接;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及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为什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6.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脱离(2)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 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辨和死记硬背。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1)教育及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3)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的特点:(1)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2)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7.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1)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2)普遍实施义务教育;(3)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8.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9.简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及"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905年废除科举;"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古印度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西欧中世纪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内容有神学和七艺(文法、修饰、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学行兼顾、博约结合、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等教学原则;战国后期《学记》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提出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苏格拉底 "产婆术",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为启发式教学奠定的基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代表作《理想国》中,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学制,为近代资源共享本主义教育提供了雏形;亚历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专著。他主张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天赋、倾向和才能,遵循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他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10.简述近代、现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及其主要贡献。英国的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 1 / 1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课教学

2012.No10 3 摘 要 通过对自然班级学生情况调查,了解学生基本组成情况,以专业课程《道路建筑材料》中矿料配合比设计为例,详细剖析该部分内容的知识点组成,提出更好达到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包括调整原有知识点讲解顺序,教会学生根据自己情况有针对性地预习从而有选择地听课,开展课后的教学内容辅导和教学活动专题讲座,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相应的学习目的。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专业课 教学 改革 多层次、多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大批工作在一线的高级专门人才,成为新时期新阶段推动经济建设,服务社会发展,加快学习型社会建立的有效途径,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当前成人高等教育面临学生生源素质不高、基础较差、教学质量下滑,社会口碑欠佳等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本文以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基础,以《道路建筑材料》中矿料配合比设计为例,探讨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课的教学新模式[1][2][3]。 1 学生样本调查 该调查样本为路桥专业学生,一个教学自然班,学生人数为110人,生源结构比较复杂;其中应届高中毕业生占20%,往届高中生毕业生占10%、中专毕业生占20%、待业青年占15%、还有参加工作多年的在职人员占35%。在这些学生中,年龄跨度也比较大,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不等;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有高中起点,大专起点,中专起点,有的甚至是初中文化基础的学生,学习目的和动机也呈现出多样性,有的是自觉学习,渴求知识增长,为将来继续深造做准备的,有的是为提高工作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的,有的干脆就是因晋级晋职需要奔文凭而来的。这些特征给教学增加了较大的复杂性和难度,多年传统的教学模式或者是普通高等教育模式很难适应这样的要求,必须针对新形势下成教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模式[4]。 2 教学内容介绍 对于土木专业学生,道路建筑材料是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结构的物质基础,材料的性质对结构物的使用性能、坚固性和耐久性起决定性作用,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专业 基础课,该门课程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业务水平。目前选用教材为高等学校应用本科规划教材《道路建筑材料》[5],第二章第二节内容为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它关系到后续学习的两种建筑材料水凝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也是实际工程中控制的一项关键性指标。其基本的知识分布如图2所示。 在这一章节的内容学习中,首先介绍级配理论,然后介绍级配曲线的绘制范围,最后讲解级配设计方法,这样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讲解顺序是符合一般认知规律的,但对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看,完全能听懂并掌握的学生大概占到20%,基本能掌握的学生比例为40%,只能掌握少 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课教学探讨 刘燕燕 管 弦 彭 莹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部分知识的学生占到30%,有大概10%的学生完全不能掌握所学内容,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就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先介绍级配理论,而级配理论中涉及到将级配曲线模型化为数学中抛物线的基本公式,然后推导出集料粒径,集料最大粒径与通过率之间的关系,这对于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都不能很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思维停顿在这个知识点上。接下来的级配曲线范围绘制又涉及到对数坐标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常数坐标的换算,横坐标长度,坐标间距系数,以及距最小粒径的位置等,这又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而以上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的工程生产实践中直接用到很少。课程讲授到此,很多学生已经有些云里雾里了,而接下来的配合比设计的方法恰好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也是生产实践中学生应用最广泛的知识点,很多学生还在纠结于前面的内容,思维还没有转变过来,导致这部分知识也掌握得不好,实质上这部分内容与前面的关联度并不大,因此教师可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和删减教学内容。 3 教学方式探索 根据以上教学内容可作以下教学方式的探讨: (1)改变教学内容顺序:根据教学内容,首先从学生容易理解且较为直观的工程实际入手,介绍常见的矿料级配类型,并列举出在水凝混凝土与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以及由于级配不合理混合料产生的一系列质量通病,顺利成章地提出合理的级配设计方法。在设计方法的讲解过程中,可以放慢节奏,将设计方法步骤化,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最后在结合例题巩固所学知识点,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要求90%以上的学生都必须掌握,也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提问,当场解决他们的疑点。然后在讲解级配曲线的绘制范围,此时只需讲解清楚级配曲线采用的是半对数坐标,筛孔尺寸成倍速增长时,在坐标上的间距相等,这足够学生在实际中的运用了,这部分内容要求60%的学生能掌握,至于半对数坐标相关的参数计算,以及级配理论中的“富勒”理想级配曲线和泰波公式可以适当做一下解释,只要30%左右的学生掌握就行,满足基础较好有继续深造要求的学生。 经过这样的内容调整和删减以后,可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基础学生的要求,首先是90%的学生能掌握重点的内容,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60%的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理论提高,30%的学生能清楚地知道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基本达到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的专业水平。 (2)提前预习: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很少有提前预习课程内容的习惯,大多数是被动地听从于老师的讲解。而教师只能从大致的比例判断学生的基础和理解力,很难细化到个体,这就要求学生自己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性学习,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办法就是上课前花一点时间提前预习。首先学生为自己准确地定位,个体的学习目的以及将来的

自考建筑材料知识点汇总

自考建筑材料知识点汇总

建筑材料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 1.水泥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2.骨料的坚固性:指骨料在自然风化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 力。 3.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力或机械振动力作用下, 易于产生流动、易于运输、易于充满混凝土模板的性质。 4.徐变:是指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沿作用力方向随时间而产生的塑性变 形。 5.混凝土的碳化:是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中的氢氧化钙作用,生成碳酸 钙和水的过程。 6.钢材的硬度:是指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7.高分子聚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原子数较多,由许多低分子化合物经 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聚合而成的物质,简称高聚或聚合物。 8.沥青的大气稳定性:表示沥青在大气因素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9.沥青胶的柔韧性:表示沥青胶在一定温度下抵抗变形断裂的性能。 10.木材的平衡含水率:是指木材中的含水与所处环境的湿度平衡时的含水率。 11.孔隙率:是指材料中所有孔隙体积占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比。 12.软水侵蚀:指当水泥石长期与软水接触时,其中一些水化物将依照溶解度的 大小,依次逐渐被溶解的过程。 13.冲击韧性:是指冲击荷载作用下钢材抵抗破坏的能力。 14.沥青的老化:是指沥青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组分中的低分子量的油分要逐

步转化为分子量稍高一些的树脂,树脂又逐步转化为分子量更高的沥青质,使沥青塑性降低、黏性增大,逐步变脆开裂的过程。 15.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其颗间空隙体积占材料堆积总体积的 百分比。 16.混凝土的化学收缩:指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产物的体积小于 反应物的体积,导致混凝土在硬化时产生的收缩。 17.塑料:是指以树脂为基本材料,加入适量的填料和添加剂后而制得的制品。 18.沥青的闪点:也称闪火点,沥青加热时挥发的气体和空气的混合物,在规定 的条件下与火燃接触,初次产生蓝色闪火的温度。 19.泛霜:是砖在使用过程中的一种盐析现象。 20.脆性材料:是指具有在外力作用下没有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便发生突然破坏 性质的材料。 21.木材的纤维饱和点:木材细胞壁中充满吸附水,而细胞腔及细胞间隙中无自 由水时的饱和率。 22.体积吸水率:是指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材料吸水的体积占材料自然状态下体 积的百分比。 23.冷加工强化:将钢材在常温下进行冷拉、冷拔或冷轧,使之产生塑性变形, 从而提高屈服强度的过程。 24.砂率:是指砂用量与砂、石总用量的质量百分比,表示混凝土中砂、石的组 合或配合程度。 25.比强度:是指材料的强度与其体积密度的比值。 26.水泥的初凝时间:是指自水泥加水拌和起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

《公路工程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与考核大纲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道路材料试验检测》课程标准 教育层次:专科层次、学制三年 课程代号: 课程授课学期:3 课程教学时数:68学时 学分数:3 制订人或修改执笔人:刘灿红

目录 一、课程性质、任务 (1)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三、课程结构 (2)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2) 五、课程实施建议 (3) 六、教学考核与评价 (5)

《道路材料试验检测》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任务 《道路材料试验检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职业技术技能课程,具有试验内容多,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强的特点。学生学习和掌握道路建筑材料的知识,可为《公路设计》、《公路施工》、《桥梁工程》、《试验检测》等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从事道路及桥梁的设计、施工、监理和养护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 《道路材料试验检测》的主要任务是论述材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论述某些材料的强度理论及其影响因素;介绍材料的检验方法,进行试验并评定其技术性能;论述材料的优缺点和可能改善的途径。本课程是通过基本内容的讲述和试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材料的基本理论和性能,能够正确地使用材料、准确地鉴定材料。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要讲授土工材料、天然砂、石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和沥青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及适用范围,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集料级配的基本原理和钢材及新型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对学生进行土、天然砂、石料、水泥、水泥混凝土及沥青、沥青混合料的常规试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一)专业能力 1、知识目标: (1)掌握各种道路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其物理、化学、力学、工艺性能的基本理论; (2)熟悉材料有关技术标准的基本知识; (3)掌握复合材料的组成设计及强度理论; (4)掌握参加国家工程质量检测员考试的基本知识; (5)了解新型材料的发展方向、技术要求及其应用。 2、技能目标: (1)能操作使用一般试验仪器及设备; (2)根据试验规范要求,能正确完成道路建筑材料各项常规试验的操作、数据处理,并能写出试验报告。 (二)方法能力 1、具有正确完成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计算的能力,并能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调整; 2、具有分析和判断材料试验检测结果的能力,并能提出改善的方案和措施; 3、能根据不同的工程环境选择和使用适宜的建筑材料; 4、具有较快熟悉新型材料性质和应用的能力;

建筑材料基础知识

《建筑材料基础知识》复习大纲 一、填空 1、建筑材料是用于建造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所有物质的总 _ 2、材料的孔隙率与密实度是两个不同的方面,反映了材料的同一性质。 3、石灰浆体在空气中逐渐硬化并产生一定的强度来完成石灰的硬化。 4、砂浆宝在砂浆中主要起到分散水泥,使水泥与砂浆分布均匀从而达到不沉淀、不沁水。 5、水泥是一种粉末状的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6、国家标准《砌筑水泥》要有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保水率及强度的要求。 7、混凝土按胶凝材料分为: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 8、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包括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抗碳化性、碱-骨料作用。 9、砌筑砂浆的和易性通常从流动性和保水性两方面综合评定。 10、非烧结砖常用的有蒸压灰沙浆、蒸压养粉煤灰砖、炉渣砖等。 11、金属材料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其中黑色金属是指以铁元素为主要成分的金属及其合金。 12、钢材的锈蚀主要是因为环境湿度、侵蚀性介质数量、钢材材质及表面状况。 13、石油沥青的组成是由油分、树脂、地沥青质而成。 14、评价沥青质量的主要指标是针入度、延度、软化点。 15、木材的物理性中自由水是存在于木材细胞腔和细胞间隙中的水分;它影响木 材的表面密度、保存性、抗腐蚀性及燃烧性。 16、木材的防腐防虫措施主要采用干燥、涂料覆盖、化学处理三种来做处理。 17、建筑装饰塑料制品有塑料门窗、塑料地板、塑料壁纸、塑料装饰板材。 18石渣类砂浆饰面主要有水刷石、干粘石、斩假石、水磨石四种。 19、 多彩内墙涂料按其介质可分为:水包油型、油包水型、油包油型及水包_____ 型。 20、绝热材料的类型分为:多孔型、纤维型、反射型三种。 21、复合管材中钢塑复合管和铝塑复合管最常用。 22、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是指材料内固体物质所占的体积,不包括材料内部孔隙体积。 23、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 _ 24、根据石膏热处理过程不同可得半水石膏和无水石膏的系列变体。 25、建筑石膏按其细度、凝结时间及强度指标分为三个等级。 26、混合材料按其性能和作用分为填充性混合材料和活性混合材料两类。 27、水泥的运输应注意防水和防潮。 28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及粗、细骨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拌制为混合料,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公共政策学》考试大纲

广东金融学院2020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公共政策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性质 《公共政策学》课程是2020年本科插班生入学考行政管理专业的招生考试科目,该课程考试大纲是对考试试卷知识点分布、范围的规范与指导。 二、考试大纲目标 要求考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内容,理解公共政策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中的政策内容,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三、考试方式 1.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题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3.《公共政策学》科目考试参考书:谢明编著,《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ISBN:978-7-300-21528-0。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般重点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 重点第二节全面理解公共政策 文字的游戏:多重定义 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权力与控制、讨价还价、博弈) 从经济角度理解公共政策(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

考核重点:公共政策的含义;具体表现形式;特征;作用;公共政策的类型。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性质与类型 了解第一节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 重点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重点第三节公共政策的类型 重点第四节公共政策的作用 理解掌握三权分立、议政合一、实质性政策、程序性政策、物质性政策、象征性政策、分配性政策、再分配性政策、管制性政策、边际效用、福利经济学 第三章公共政策的主体、客体与环境 一般重点第一节公共政策的主体 重点第二节政策客体 理解性掌握第三节政策的环境因素 第四章政策模型及相关理论 一般重点第一节模型概述 重点第二节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 政策模型:传统理性与有限理性、渐进主义、小组意识(Groupthink)、精英主义、制度理论、博弈理论、团体理论、过程理论、系统理论重点第三节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 公共选择、社会实验、证伪理论、取舍理论 了解第四节中国古代政策史观 中国古代政策思想 第五章政策制定 重点第一节社会问题的产生 重点第二节政策问题的确定 重点第三节政策议程的建立 了解第四节政策规划 理解掌握第五节心理效应与决策质量

岩土工程师考试《专业知识》知识点总结

1、管材选择 目前,绿地灌溉中常用的管材是镀锌管和PVC管,镀锌管的特点是刚度大,抵抗外力性能好,因此,在埋设较浅处、过路管、未开发区及外露管应优先选用镀锌管,但它的缺点是安装效率低。PVC管的优点是耐腐蚀,安装效率高,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绿地灌溉,尤其在工业废渣区、酸碱区,其耐腐蚀的优点可被充分发挥,但其刚度小,阀门立管等处不可采用。 2、立管设置 立管为安装阀门、喷头所用,定位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皮管浇灌时,立管间距应在2倍皮管长度以内,一般不大于40米。采用喷灌时,立管间距不大于2倍喷头射程。值得注意的是,立管平面位置应成等边三角形布置,而非正方形位置,如此,可最大限度地缩小灌溉盲区。 3、喷头选择 尽管市场上喷头种类五花八门,但按安装形式可分为暴露式、隐蔽式和移动式三类,但无论采用何种灌溉设施,都会比浇灌节水,省时省力且效果好。 暴露式喷头大多为旋转式喷头,有的还可定向喷灌,射程一般在1 0至15米,这种喷头多为单阀控制,因此可根据需要局部浇灌。缺点是喷头、立管、阀门、阀门井外部暴露,不仅影响绿化景观,还会影响草坪修剪。 隐蔽式喷头克服了暴露式喷头的两个缺点,但出现了单阀控制管网复杂,总阀控制对水压要求高,对管径要求大的缺点。但其具有暴露式喷头不可比拟的优点,因此,在某些绿地中,人们仍然选用隐蔽式喷头。 以上两种喷头都会因为乔灌木遮挡、绿地边角而出现灌溉盲区,因此,选用与皮管相连的移动式喷头可克服这个缺点。移动式喷灌形式有座式移动喷灌、手动式移动喷灌和微型喷灌等。移动式喷灌通常与固定式喷灌配合使用,它的缺点是新植绿地不宜采用。 4、阀门设计 1.阀门位置不可远离硬化区,否则新播种绿地灌溉后无法关闭阀门,这是绿地设计中常

装修建材材料知识

第五节地面材料知识 一、地板类: 1、实木地板 实木地板是木材经烘干,加工后形成的地面装饰材料。它具有花纹自然,脚感舒适,使用安全的特点, 是卧室、客厅、书房等地面装修的理想材料。实木的装饰风格返朴归真,质感自然,在森林覆盖率下降 ,大力提倡环保的今天,实木地板更显珍贵。 目前中国市场上销售较快的有香脂木豆、重蚁木、孪叶苏木、紫心苏木、印茄、柚木、木荚豆、玉蕊木 、甘巴豆等。甘巴豆、印茄物美价廉,适合一般家庭;孪叶苏木、木荚豆、膜瓣豆等属于中档价位树种 ;香脂木豆、重蚁木、掌心苏木、虎木、柚木等属高档树种。 实木地板厚度一般18mm,常见规格有90*900、125*900,在铺装上有直接铺帖和龙骨铺 帖两种,直接铺 帖要求实木地板在制作上将榫口设计为虎口榫,这样安装后才不易松动。 实木地板是半成品,“三分地板七分装”,铺设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地板的后期使用状况,与其他类型 木地板相比,实木地板对售后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要求尤其严格,所以,消费者除注重地板本身质量外, 还要看其售后服务如何。另外,实木地板还存在名不符“实”的问题。名不符“实”的实木地板名称可 以归纳为两类情况:一类是虚拟名称,即在木材科学的名称上没有的,由商家自己定上名字,如黄金木 、富贵木、象牙木等,实际上在木材名称的国家标准中是查不到的。还有一类是张冠李戴,以次充好。 即把木材颜色进行加工,或是拿相近、相似的木材来顶替高档木材,将名贵木材的名字硬戴在非名贵木 材的“头上”。 选实木地板就是追求其真实、自然的感觉,不能过于注重漆膜硬度,否则就南辕北辙了。实木地板与强 化木地板不同,实木地板可以多次修复刷漆。另外,实木地板产生的响声不一定是地板本身发出的,也 可能是木龙骨含水率过高变形后发出的。实木地板虽然环保,但易变形和被虫蛀,须经常打理。选实木 地板主要看是含水率和漆膜硬度,实木地板的平均含水率最好控制在12%左右,过干和过

《公共政策学》复习指南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型 1、判断题(1*10=10分) 2、单项选择题(1*10=10分) 3、简答题(8*5=40分,6选5)(尽量结合相关实例进行论述) 4、案例分析(15*2=30分)(从实例到理论,用理论透视实例) 5、课程学习总结(10分)(写自己对课程学习的主要收获) 1.请提出5种已经在用的资源分配规则和5种没有在用的资源分配规则,并说明相对于已经在用的规则,没有施行的规则的缺陷在哪里。已经在用的资源分配规则: (1)拍卖(杭州车牌) (2)投标(维克里拍卖法) (3)投票 (4)摇号 (5)比成绩 没有在用的资源分配规则: 2.试述公共政策的六个主要过程(戴明循环)。 政策问题 政策制定 政策执行 政策评估 政策调整 政策终结 3.试比较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之间的区别。 私人物品:竞争性、排他性、耗尽性 公共物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非耗尽性

4.试比较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区别。 个人利益(具体的) 公共利益(抽象的) (1)没有独立于个人的公共利益 (2)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加总 (3)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来源于个人利益的冲突 5.试比较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力的区别。 个人权利:施加成本于对方 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6.结合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解释谈谈你对公共政策概念的理解。 概念界定: 公共政策是政府等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对社会资源(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它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措施等。 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合法规。” 现代政策科学之父拉斯韦尔在《权力与社会》一书中指出“政策是一种为某项目标、价值与实践而设计的计划。”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对整个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托马斯·戴伊在《理解公共政策》中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府选择要做的或者不要做的事情。” 安德森在《公共政策》中的定义是“公共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关或政府官员指定的政策。 7.试述何为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桥梁下部施工技术 学习指南

“桥梁下部施工技术”是一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据、通过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后所确定的以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典型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开发的项目化课程,适用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和学生自学。 一、课程描述 该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该门课程旨在前续课程《道路工程制图》、《测量技术》、《工程力学》、《工程岩土》、《道路建筑材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能在施工技术员岗位按施工图完成实际施工、实现施工全过程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在企业中发挥高技能、高素养,会学习、会团结,能吃苦、能耐劳的能力。 二、课程地位 该课程以校内外合作企业、道桥专业资源共享库、仿真实训系统及大量在建工程项目为依托,集合各种资源(图片、视频、动画、课件、虚拟、网络课程),使资源实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施工现场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及自主学习等,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先进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任务实作+施工现场教学+课堂技能提升等形式专、兼职教师配合引导,实现“做”中“教、学”,学生分小组完成项目实作,教师逐渐淡化出教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学及做的主权返还。学生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实践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中不断累积经验并反馈到工作实践中进行校验,从而提高学生扎实掌握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的能力,增强学生后续、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就业前为培养学生的企业精神、合作精神、吃苦精神打下基础,真正实现了与公路建设行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中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的项目实施来构建知识点、技能点,使学生能描述桥梁常用基础构造、墩台构造和附属设施的基本构造,能严格按照施工图,应用桥梁施工技术规范完成施工准备、施工、事故处理、质量检验等工学项目,使学生获得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服务于当地行业企业技术人才需求。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提高如下职业能力: 1.能根据施工设计图进行图纸复核,工程量核算; 2.能进行施工方案拟定,施工前准备; 3.会进行施工前的桥位控制测量; 4.能有组织地完成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 5.会处理桥梁下部施工中的关键技术,能对施工事故提出处理方案; 6.会填写施工中相关资料; 7.会进行桥梁下部结构质量检验及评定。 ?价值目标

建筑材料学知识点.

绪论 1.、建筑材料的基本要求:1具备设计的强度等级 和结构稳定w性2建筑物的适用性3建筑物的耐久 性这三者总称建筑物的可靠性。 2. 度量建筑物可靠性的数值指标叫做建筑物的可靠度。其定义为:建筑物在规定的期间内(分析时的时间参数,也称设计基准期),在规定的条件下(指设计建筑物时所确定的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适用的条件及环境条件,而不受人为过失影响),具有预订功能的概率。 3 从环境改善角度出发,具有环境改善功能的材 料、高效率利用和低耗能材料、全寿命环境协调 性和零排放的制备技术的材料,都属于环境协调 性材料。 4 这种环境协调性材料的基本特征是;无毒无 害,减少污染,包括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 坏;全寿命过程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小;可再生循 环利用,且容易回收;能做到高的使用率。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 材料密度:νρm = 表观密度:a a v m =ρ 体积密度:00v m ,=ρ 堆积密度:通常所指的堆积密度是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和气干状态下的,称为气干堆积密度。, p v m =ρ 紧密密度:对于散粒体材料按规定方法填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紧密密度。 空隙率;散粒材料的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数。 2 化学组成:无机非金属材料通常以各种氧化物含量的百分数表示。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元是矿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链节。 3 硅氧骨架形式结构分别为:岛状结构、环状结构、链状结构、层状结构和架装结构。 4 建筑材料的宏观结构按空隙尺寸可分为; (1)致密结构(2)空隙结构(3)多孔结构

5 当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外力解除时变形能完全消失的性质称为弹性,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若还存在永久变形的性质称为塑性,这种永久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6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破坏时不产生塑性变形,即使产生其数量很小,这种性质称为脆性,具有这种性质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材料在破坏前就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这种性质叫延性。 材料的韧性是以材料在冲击或震动载荷作用破坏时所需要的能量表示,相当于应力应变曲线与应变轴所围成的面积。 7 材料的力学破坏本质上是由于原子间或分子间的结合键受拉力作用发生断裂所造成的。断裂的形式是脆裂或产生晶界面滑移。 8 耐久性:所谓材料的耐久性,是在使用条件下,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于规定使用期限内不破坏, 也不失去原有性能的性质。 亲水性:材料遇水后其表面能降低,则水在材料表面易于扩展,这种与水的亲和性称为亲水性。憎水性;当材料与水接触时不和水亲合,这种性质称为憎水性。

教育学知识点考点梳理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最早对教和育分开解释 2、荀子(首次提出“道德”一词) 3、④《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4、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5、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6、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 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7、京师同文馆(1862 年)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 8、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 9、陶行知(乡村幼教之父) 10、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 提出来、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独立专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学科的标志、 12、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 1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教育性教学原则 17、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现代教 育(学派)代表 18、斯宾塞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第一个把“课程”引入到教育学科 学研究、 19、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教育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 20、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21、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导论》]报告书的发表。——终身教育之父 22、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23、教育(中心环节)——学校教育——教学——上课 教学过程的核心——领会知识——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班主任工作——组织培养班集体 24、最早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德国) 25、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学专门术语的:斯宾塞(英国) 26、最早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谟斯(荷兰) 27、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夸美纽斯(捷克) 28、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的:柏拉图(希腊) 29、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孔子(中国) 30、最早(西方)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苏格拉底(希腊) 31、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收入《礼记》)

公共政策分析-学习知识自学点

公共政策分析 题目 b. 界定政策问题 题目2公共政策的主体 正确答案是:包括各种具有法定权威性的公共部门 题目 正确答案是:外部性 题目4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 正确答案是:市场和政府 题目5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 正确答案是: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题目1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将政策的执行过程看成是从最高的行政机构开始发出并层 层传递所形成的命令序列。该方法从最初的命令开始,逐层分析每一次发出的命令被执行的程度及其原因,并由此来分析政策执行过程是否理想。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政策执行包括三个阶段,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政策执 行的总结阶段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4豪伍德与彼得斯所谓的政策病理是指政策分析人员常常因为他们解决的是错误的问题而导致失误,而非因为他们为正确的问题找到了一个错误的方案。政策分析中最致命的错误是第三类错误,即当应该解决正确的问题时,却解决了错误的问题。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5一般认为,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化的政策,而使政策能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政治系统自身的合法化和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两个层次。 正确的答案是“对”。 知识点自学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 政策分析是对政府行为的动因和结果的解释。应当关注解释(Explanation)而不是开处方(Prescription)(戴伊) 政策分析是一种客户导向性建议,这些建议与公共决策有关,并反映了社会价值。(韦默、维宁) 知识点自学2——公共政策的功能 公共政策的功能 ?导向功能:价值和事实等导向 ?控制功能:制约或促进社会人的行为和事件的发展 ?协调功能: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象征功能:符号意义,不产生实质性效果 知识点自学3——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类型和代表人物 公共政策的类型 依照领域或管理部门而划分:产业政策、农业政策、教育政策等 依实际的效果而划分:实体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依照政策的功能而划分:分配性、规执行和再分配性政策

道路建筑材料知识点

<<道路建筑材料>>试题一 1.反映钢材可靠性和利用率的是屈强比 2.沥青温度敏感性用软化点指标衡量 3.沥青的塑性用延度指标衡量. 4.普通混凝土的等级强度是以具有95%保证率的28天的立方体抗 压强度代表值来确定的. 5.新拌的砂浆的和易性可由流动性和保水性两方面综合评定. 6.马歇尔实验时,将沥青试件置于60度水槽中保温. 7.生产硅酸盐水泥时加适量石膏主要起缓凝作用. 8.评定沥青混合料密实程度的是孔隙率. 9.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矿物含量最高的是C3S 10.水泥中的有害成分是:氧化镁、三氧化硫、氧化钾、氧化钠 11.常用的水泥技术要求有:细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强度及 强度等级、碱含量 12.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水泥强度、水灰比、骨料、养 护温度及湿度 13.硅酸盐水泥的特性是:凝结硬化快、早期强度高、水化热大、抗 冻性好、耐蚀性差 14.影响新拌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是:水泥浆的数量、水灰比、 砂率、组成材料性质、温度和时间

15.石油沥青的大气稳定性以沥青试样在加热蒸发前后的那项指标来 衡量:蒸发损失百分百、蒸发后针入度 16.沥青三个主要成分是:油分、胶质、沥青质、 17.沥青主要(四)成分是:蜡分、胶质、沥青质、芳香分、饱和分 18.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包括: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 抗滑性、施工和易性 19.钢材开始丧失对变形的抵抗能力并开始大量塑性变形时所对应的 应力称为:屈服强度 20.粘性表示沥青抵抗变形或阻滞塑性流动的能力。 21.冲击韧性是指钢材抵抗冲击荷载作用的能力。 22.聚合物的合成反应主要有两种:加成聚合反应和缩聚反应。 23.目前我国的车辙实验在规定温度条件下,实验轮以42+1次/min 的频率,沿着试件表面同一轨迹上反复行走,测试试件表面在实验轮反复作用下形成的车辙深度 24.石料吸入水分的能力称吸水性。 25.冻融劈裂实验是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26.粗集料应具备哪些力学性质:强度、耐磨性、抗磨耗、抗冲击 27.石灰稳定土强度的影响因素:石灰细度、土与集料、石灰稳定土 的最佳含水量、养生条件和龄期 28.硅酸盐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有哪些:细度、标准稠度、凝结 时间、体积安定性、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