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

江西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
江西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

江西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8高一下·黑龙江期末)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除了生活在自然状态的鸟类,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比如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_的故事出现。

A . 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

B . 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

C . 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

D . 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

2. (2分) (2017高三上·南阳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汉字的演变、形成、起源、发展和传播轨迹,以及对中外历史和文化的贡献与影响。

B . 我国传统的榨油工艺是先把花生、芝麻或油菜籽等油料产品经过烘、烤、碾、蒸等工序后,再放入特制的木槽内,加以外力挤压而榨出油来。

C . 这是一所百年老校,在这里,百年古树掩映下的名人故居与现代教学大楼、图书馆完美融合的校园环境,营造出学校独特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

D . 本刊严格遵守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关于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的管理规定与要求,从未以任何形式向作者收取版面费、审稿费、评选费等。

3. (2分)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听闻我即将出嫁,严叔心中甚是垂念,他表示到时一定亲来恭贺。

B . 一位同学在经验介绍会上说:“我殷切期盼同学找对方法,与我共同进步。”

C . 本人最近感染风寒,身体欠安,不能出席你的新书发布会,深感抱歉。

D . 林海看到有人在他的菜地拔萝卜,遂破口大骂,唾沫星子四处乱飞。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

4. (6分) (2017高三上·垦利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尽管有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够创作出超越时代、具有永恒意义的作品,但一个基本的问题是,人无论如何都难以脱离自己生活的土地而飞翔。创作也同样如此,企图漠视、回避、拒绝现实都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时代的优秀文艺都是这个时代现实精神及其发展必然性的表现。它们或者呼唤新的社会理想出现,或者表现特定现实中人们的生活与努力,或者揭示出这一时代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精神世界与情感追求。

有一种观点认为,表现现实,就不能回避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必须以批判的眼光来揭露现实中的负面现象。对这样的观点需要进一步分析。一种立场是为批判而批判,为揭露而揭露,看不到战胜这些困难、挑战的强大力量。这样的作品与现实不符,难免片面、浅薄,会消损其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另一种立场是,在直面问题的同时,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爱、正义、理想,并给人以未来与希望。对这些负面现象,不是不要反映,而是要解决好如何反映的问题。而真正具有强大艺术魅力的作品总是要给人以前行的力量。

还有的人认为,创作最关键的是要写出超越时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状态,至于是不是表现了现实生活,并不重要。这种观点当然是有问题的。我们提倡艺术表达的百花齐放,也倡导表现各种各样的题材。但是,不论什么样的题材与手法,都难以脱离作家艺术家生活的现实。即使是那些历史题材、魔幻题材也是现实生活的某种反映。它们并不一定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但依然彰显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精神与智慧,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情怀。

存在上面错误观点的原因,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急遽变化的疏离、隔膜与迷茫。现实生活的快速变化要求进行更为深入的感受与研究——不仅仅是某种表面的,更应该是穿透表象进入本质的;不仅仅是局部的,更应该是透过局部通达全局的。任何自以为是、故步自封的行为都将被时代抛弃。

文艺作品不能满足于简单的真实与生动,虽然要做到这一点也很不容易。但是,那些能够成为一个时代文化标志的高峰之作,总是要给人以精神的激励,要为这个时代提供思想资源、价值引领、智慧启迪。现实生活丰富多彩、高下杂陈。我们感受到什么样的生活,并进行怎样的表达,决定了创作者的格局,也决定了作品的品格。这涉及创作者能否承担时代使命的问题。虽然并不否定那些小题材、小情调、小格局的作品,那也是文艺百花园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们的存在,才能够有万紫千红的绚丽光彩。但是,更期待那些能够对时代的发展进步提供力量与启迪,具有宏阔气魄、博大品格,能够表现一个时代精神追求与历史必然性的史诗性作品出现。

(摘编自杜学文《呼唤深刻表现恢宏变革现实的文艺作品》,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任何时代优秀文艺的创作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作品也不会产生永恒意义。

B . 揭露现实生活负面现象时,站在不同立场创作的作品实际上是有高下之别的。

C . 不论什么样的题材与手法的作品,都是用生活中的人与事体现现实情怀的。

D . 小情调、小格局的作品与时代文化高峰之作不同,它不会给人以精神的激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用大量篇幅阐明了创作离不开现实的观点,这也是写作本文的根本目的。

B . 文章第二,三段采用驳论的方式,先破后立,分析阐述,明确了作者的主张。

C . 作者肯定文化高峰之作,也不否定小题材作品,这样分析说理使论证更严密。

D . 文章先阐明观点,再澄清错误认识,指明原因,最后呼吁创作者承担时代使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给人前行力量、有强大艺术魅力的作品的创作者不能自以为是、故步自封。

B . 如果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急遽变化深入感受与研究,就能避免一些错误认识。

C . 改变为批判而批判,为揭露而揭露的立场,作品的艺术魅力就会有大的提高。

D . 创作者只有具有大的格局,才能创作出能够表现恢宏变革现实的文艺作品。

5. (18分) (2016高一下·阳高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百万英镑

马克·吐温

一个豪华房间里坐着两兄弟,这两位绅士忽发奇想:假如一位有头脑、又诚实的外地人落难伦敦,举目无亲,除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一无所有,而且他还没法证明这张大钞就是他的,这样的一个人会有怎样的命运呢?大哥觉得那人肯定会被抓住,然后饿死。弟弟却不以为然,他说愿出两万英镑打赌。就在这时,沦落在伦敦街头,破衣烂衫,兜里只剩一块钱的我来了。

他们给我一个信封,说打开便知他们的心意。我走到看不见那所房子的地方,打开信封一看,里边装的是钱哪!我急不可待地撒腿就朝最近的小吃店跑,一顿猛吃,一直到肚子实在塞不下东西了,我掏出那张钞票来展开,只扫了一眼,就差点昏倒。五百万!乖乖,我懵了,盯着那张大钞头晕眼花,想必足足过了一分钟才清醒过来。突然我计上心来,把那张大钞递到小吃店老板眼前。老板以为我是故意打扮成这样来跟他开玩笑的,说这点小钱不算什么,我想什么时候结就什么时候结。

从小吃店出来我去找了那两兄弟,想把事情问清楚把钱还给他们,却被告知他们出远门了,得一个月才能回来。我把刚才那信封里的信抽出来,信上说这笔钱借我用三十天,不计利息。这俩兄弟在我身上打了一个赌。假如弟弟赢了,我可以在他的职权范围内随意择一个职位。我对那份美差浮想联翩,期望值也开始上升。不用说,薪水肯定不是个小数目。过一个月就要开始上班,从此我就会万事如意了。

转眼间,我感觉好极了。看到一家服装店,我想甩掉这身破衣裳,可是,不一会儿我又转了回来,来来回回走了足有六趟,终于,我投降了,还是进去了。

我问他们有没有顾客试过不合身的衣服。伙计没搭理我,只是朝另一个点点头,另一个也不说话,又朝第三个点点头。第三个说这就来,我等着他忙完了手头的事,看他在一摞退货当中翻了一通,挑出一套最寒酸的来。这衣服不合身,毫无魅力可言,可它总是新的。我迟迟疑疑地说:“要是你们能等两天再结账。就帮了我的忙了。现在我一点零钱都没带。”店员端出一副刻薄至极的嘴脸说:“哦,您没带零钱?说真的,我想您也没带。我以为像您这样的先生光会带大票子呢。”我火了:“我买得起,就是不愿添麻烦,让你们找不开一张大票。”他稍稍收敛了一点:“我可没成心出口伤人,我们找得开。”我把那张钞票递给他,他笑着接了过去,那种无处不在的笑容,笑里有皱,笑里带褶,一圈儿一圈儿的,就像往水池子里面扔了一块砖头。可是,只瞟了一眼钞票,他的笑容就凝固了,脸色大变,就像你在维苏威火山山麓那些平坎上看到的起起伏伏的凝固熔岩。我从来没见过谁的笑脸定格成如此这般的永恒状态。这时老板过来看到底出了什么事。

那老板看了一眼,便一头扎进一堆衣服里乱翻起来。一边翻,一边不停唠叨:“把一套拿不出手的衣服卖给一位百万富翁!这个傻瓜!从来就没分清过谁是百万富翁,谁是流浪汉。啊,我找的就是这件。先生,请把这些东西脱了,都扔到火里去。您赏我个脸,穿上这件衬衫和这身套装。合适,太合适了!简洁、考究、庄重,完全是王公贵族的气派!”我表示满意。

往后的事你心里明白了吧?我顺其自然,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买完了,吆喝一声“找钱!”不出一个星期,我把所需的各色安享尊荣的行头统统置办齐备,在一家价格不菲的旅馆安顿下来,日子过得阔气有排场。我已经成了这个世界大都会的显赫人物,我的思想简直是彻头彻尾地改造了。不管你翻开哪份报纸,无论是英格兰的,苏格兰的,还是爱尔兰的,你总会看到一两条有关身藏百万英镑者及其最新言行的消息。

(有删改)

(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本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和心理描写堪称典范,从当小吃店老板得知“我”是一个百万英镑持有者时,对“我”表现出的毕恭毕敬就可以看出来。

B . “我”一开始没想要占有那张百万钞票,只是期望信中的承诺能够实现,三十天后自己能重新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C . 本文讽刺了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只认钱不认人的“势利眼”们,如服装店的伙计在“我”拿出钞票前后的表现就大相径庭。

D . 本文擅长以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对服装店老板夸张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圆滑世故唯利是图的商人。

E . 全文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情节也是一波三折,故事结局也出人意料,持有不明钞票的“假富翁”并未原形毕露,居然堂而皇之地成为显赫人物。

(2)

小说在刻画“我”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

小说以赌局开篇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4)

有人建议把“百万英镑”改为“百万富翁”,你认为哪个更合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 (15分)阅读下文,回答(1)--(3)题。

从来中国小说,十九以喜剧散场。其能破此习惯者,不能不首数《红楼梦》。说者对于此事,一半归功曹雪芹,一半归功续后四十回之高兰墅,吾以为红楼之得传,初固毋待于后四十回之绩,然真正赚得天下后世儿女一副眼泪者,一大半在后四十回。天下莫不知有曹雪芹,知高兰墅者果有几人。若高氏者可又谓曹氏之功臣矣。

文章而言创作,非难。文章而续人之业,实难。何则?盖续人之作,我有笔墨,不能写我欲说之话,我有思想,不能发我欲说之主张。必以我之心,置人家心腔中,而代为思之书之发挥之,始得无咎。如此续书,能吻合原人之意,已觉不易,况传之后世,赚得天下儿女一副眼泪乎?高所续红楼梦四十回,其写王熙凤,史湘云,甄香菱等人,

虽未能合曹雪芹之原意,而宝玉之走,黛玉之死,袭人之嫁,宁国府之被抄,以及惜春一大部分人之下场,皆能与前八十回之草蛇灰线,水乳无痕。不但此也,其言语动作,甚至一小习惯,一口头语,亦莫不然。写贾政仍是贾政,写王夫人仍是王夫人,写宝玉等一切人物,仍是宝玉等一切人物,至其一样注重白描,犹余事也。然则其绞脑滴血,对前八十回之诵习揣摸,果至何等程度哉?

冥冥之中,曹是否引高为知己,吾不得而知。若俞仲华之于施耐庵,关汉卿之于王实甫,则真应对高而自愧矣。人生得一知己难,求得为文一知己尤难。吾于曹高之事,不禁长叹焉。

(选自张恨水《文论语丝》)

(1)

作者为什么说“若高氏者可又谓曹氏之功臣矣”?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2)

解释第二段中的“草蛇绳灰”的含义。

(3)

高鹗所续《红楼梦》在情节安排上与曹雪芹原先的意图有较多出入,请结合王熙凤和香菱的判词进行分析说明。

王熙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生此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衰。

香菱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7. (6分) (2017高二上·岳阳期末)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各题。

①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

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1)下面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愿为诸君快战快速

B . 项王自度不得脱估计

C . 田父绐曰“左”告诉

D . 辟易数里躲避容易

(2)下面各组划线虚词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 汉军围之数重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B .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以故汉追及之

C . 然今卒困于此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D . 左,乃陷大泽中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选文①段对项羽逃亡路线叙述得十分清楚:淮水—阴陵—大泽—东城。项羽军事力量的变化也交代得十分清楚:八百余人—百余人—二十八骑。由此看出,楚军的节节惨败。

B . 选文第①段中,项羽的一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表现了他的极端自负。

C . 选文第②段对项羽快战的三次突围描写得十分精彩:斩将——叱退——复斩都尉,突现了项羽威武善战的英雄形象。

D . 选文①②只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项羽的人物形象,如:他在三次快战后,谓其骑曰:“何如?”则再次体现了他自负的特点。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 (10分) (2017高三上·常熟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事吟①

司马光

灵台无事日休休② ,安乐由来不外求。

细雨寒风宜独坐,暖天佳景即间游。

松篁亦足开青眼,桃李何妨插白头。

我以著书为职业,为君偷暇上高楼。

【注】①邵尧夫:邵雍(1011-1077年),北宋理学家,自号安乐先生,司马光退居洛阳时与其成了莫逆之交。职事:职事官,宋沿唐制,官员之有执掌者称职事官,此处为戏称。②灵台:心。休休:乐道之心。语出《诗经》:“良士休休”。

(1)这首诗刻画了邵尧夫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2)分析尾联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7高二上·宁夏开学考) 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子反思自我婚姻,控诉男子做事没有原则,德行一变再变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2)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的沉稳风采的三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9分)

10. (4分) (2018高一上·覃塘月考) 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补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

宛风:①________

李老师:噢,宛风啊。

宛风:②________

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

宛风:③________

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

宛风:④________

李老师:好的,再见。

11. (5分)(2016·抚顺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①: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②。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③。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6高二上·广平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

4-1、

4-2、

4-3、

5-1、

5-2、

5-3、

5-4、

6-1、

6-2、

6-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7-1、

7-2、

7-3、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1、

8-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

9-1、

9-2、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9分)

10-1、

11-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