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典型机械零件工程图绘制

第三章  典型机械零件工程图绘制
第三章  典型机械零件工程图绘制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图3—9

图3—10

图3—11

图3—12

图3—13

图3—14

图3—15

图3—16

图3—17

图3—18

图3—19

图3—20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机械设计作业集第3章答案解析

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 一、选择题 3—1 零件的截面形状一定,当截面尺寸增大时,其疲劳极限值将随之 C 。 A 增加 B 不变 C 降低 D 规律不定 3—2 在图中所示的极限应力图中,工作应力有C 1、C 2所示的两点,若加载规律为r=常数。在进行安全系数校核时,对应C 1点的极限应力点应取为 A ,对应C 2点的极限应力点应取为 B 。 A B 1 B B 2 C D 1 D D 2 3—3 同上题,若加载规律为σm =常数,则对应C 1点 的极限应力点应取为 C ,对应C 2点的极限应力点 应取为 D 。 A B 1 B B 2 C D 1 D D 2 题3—2图 3—4 在图中所示的极限应力图中,工作应力点为C ,OC 线与横坐标轴的交角θ=600 ,则该零件 所受的应力为 D 。 A 对称循环变应力 B 脉动循环变应力 C σmax 、σmin 符号(正负)相同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 D σmax 、σmin 符号(正负)不同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 3—5 某四个结构及性能相同的零件甲、乙、丙、丁,若承受最大应力的值相等,而应力循环特性r 分别为+1、-1、0、,则其中最易发生失效的零件是 B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6 某钢制零件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σ-1=300MPa ,若疲劳曲线指数m=9,应力循环基 数N 0=107,当该零件工作的实际应力循环次数N=105 时,则按有限寿命计算,对应于N 的疲劳极限σ-1N 为 C MPa 。 A 300 B 420 C D 3—7 某结构尺寸相同的零件,当采用 C 材料制造时,其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最大。 A HT200 B 35号钢 C 40CrNi D 45号钢 3—8 某个40Cr 钢制成的零件,已知σB =750MPa ,σs =550MPa ,σ-1=350MPa ,ψσ=,零件危险截面处的最大工作应力量σmax =185MPa ,最小工作应力σmin =-75MPa ,疲劳强度的综合影响系数K σ=,则当循环特性r=常数时,该零件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S σa 为 B 。 A B 1.74 C D 3—9 对于循环基数N 0=107 的金属材料,下列公式中, A 是正确的。 A σr m N=C B σN m =C C 寿命系数m N N N k 0/ D 寿命系数k N < 3—10 已知某转轴在弯-扭复合应力状态下工作,其弯曲与扭转作用下的计算安全系数分别为 S σ=、S τ=,则该轴的实际计算安全系数为 C 。 A B 6.0 C D 3—11 在载荷和几何尺寸相同的情况下,钢制零件间的接触应力 A 铸铁零件间的接触应力。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小于等于 3—12 两零件的材料和几何尺寸都不相同,以曲面接触受载时,两者的接触应力值 A 。 A 相等 B 不相等 C 是否相等与材料和几何尺寸有关 D 材料软的接触应力值大 3—13 两等宽的圆柱体接触,其直径d 1=2d 2,弹性模量E 1=2E 2,则其接触应力为 A 。 A σH1=σH2 B σH1=2σH2 C σH1=4σH2 D σH1=8σH2 S m σa O σ

机械制图轴测图教案

第十九讲§4—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4—2 正等测图 课题: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讲解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要求:1、了解轴测图的种类,理解轴测图的基本性质 2、了解正等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变形系数 3、熟练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正等测图的轴测轴和坐标原点的选择 教具:模型:长方体、正六棱柱 教学方法:用通俗的方法讲解正等测图的获得方法:根据观察者的方向,将立体旋转45°,然后将后面抬起适当角度,使立体的三条棱线(长、宽、高)与轴测投影面的夹 角相等,用正投影的方法向轴测投影面投影所得的轴测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复习相贯线的两个基本性质。 2、复习相贯线的近似画法。 3、讲评作业,复习两个曲面立体相贯的相贯线的投影的画法。 二、引入新课题 多面正投影图能完整、准确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且度量性好、作图简单,但立体感不强,只有具备一定读图能力的人才能看懂。 有时工程上还需采用一种立体感较强的图来表达物体,即轴测图,。轴测图是用轴测投影的方法画出来的富有立体感的图形,它接近人们的视觉习惯,但不能确切地反映物体真实的形状和大小,并且作图较正投影复杂,因而在生产中它作为辅助图样,用来帮助人们读懂正投影图。 在制图教学中,轴测图也是发展空间构思能力的手段之一,通过画轴测图可以帮助想

象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轴测图的形成 将空间物体连同确定其位置的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投射在某一选定的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如图4-2所示。 图4-2 轴测图的形成 在轴测投影中,我们把选定的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把空间直角坐标轴OX、OY、OZ在轴测投影面上的投影O1X1、O1Y1、O1Z1称为轴测轴;把两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1O1Y1、∠Y1O1Z1、∠X1O1Z1称为轴间角;轴测轴上的单位长度与空间直角坐标轴上对应单位长度的比值,称为轴向伸缩系数。OX、OY、OZ的轴向伸缩系数分别用p1、q1、r1表示。例如,在图4-2中,p1= O1A1/OA,q1 =O1B1/OB,r1 =O1C1/OC。 强调:轴间角与轴向伸缩系数是绘制轴测图的两个主要参数。 2、轴测图的种类 (1)按照投影方向与轴测投影面的夹角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垂直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斜轴测图——轴测投影方向(投影线)与轴测投影面倾斜时投影所得到的轴测图。 (2)按照轴向伸缩系数的不同,轴测图可以分为: 1)正(或斜)等测轴测图——p1=q1=r1,简称正(斜)等测图; 2)正(或斜)二等测轴测图——p1=r1≠q1,简称正(斜)二测图;

机械零件的强度

机械零件的强度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沈阳工业大学备课用纸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 1.强度问题: 静应力强度:通常认为在机械零件整个工作寿命期间应力变化次数小于103的通用零件,均按静应力强度进行设计。 (材料力学范畴) 变应力强度:在变应力作用下,零件产生疲劳破坏。 2.疲劳破坏定义:金属材料试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经过长时间的试 验而发生的破坏。 3.疲劳破坏的原因:材料内部的缺陷、加工过程中的刀痕或零件局部 的应力集中等导致产生了微观裂纹,称为裂纹源,在交变应力作用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裂纹不断扩展,直至零件发生突然断裂。4.疲劳破坏的特征: 1)零件的最大应力在远小于静应力的强度极限时,就可能发生破坏; 2)即使是塑性材料,在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下就可能发生突然的脆性断裂。 3)疲劳破坏是一个损伤累积的过程,有发展的过程,需要时间。 4) 疲劳断口分为两个区:疲劳区和脆性断裂区。 §3-1 材料的疲劳特性 一、应力的分类 1、静应力: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改变,或者变化缓慢。 2、变应力:大小或方向随时间而变化。 1)稳定循环变应力: 以下各参数不随时间变化的变应力。 ?m─平均应力; ?a─应力幅值 ?max─最大应力; ?min─最小应力r ─应力比(循环特性) 描述规律性的交变应力可有5个参数, 但其中只有两个参数是独立的。 沈阳工业大学备课用纸 r = -1 对称循环 应力 r=0 脉动循环应 力 r=1 静应力

2)非稳定循环变应力: 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变应力。 (1)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参数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变化的称为。 (2)随机变应力:随机变化的。 二、疲劳曲线 1、σ-N 曲线:应力比r 一定时,表示疲劳极限N γσ(最大应力)与 循环次数N 之间关系的曲线。典型的疲劳曲线如下图示: 大多数零件失效在C 点右侧区域,称高周疲劳区N>104 高周疲劳区以N 0为界分为两个区: 有限寿命区(CD): N <N 0,循环次数N,对应的极限应力 N γσ 。 N γσ ——条件疲劳极限。 曲线方程为 m N N C γσ?= 曲线可分为AB BC CD D 右 四个区域。 其中: AB 区最大应力变化不大,可按静应力考虑。 BC:为低周疲劳(循环次数少) 区。N<104 。也称应变疲劳(疲劳破坏伴随塑性变形) M-材料常数 N 0-循环基数 沈阳工业大学备课用纸 ?-N 疲劳曲线

工程制图第八章8-6看零件图

工程制图第八章8-6看零 件图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8-6 看零件图 看零件图就是根据零件图的各视图,分析和想象该零件的结构形状,弄清全部尺寸及各项技术要求等,根据零件的作用及相关工艺知识,对零件进行结构分析。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是看零件图的重要基础。下面以图8-44为例说明看零件图的方法步骤。 图8-44 缸体零件图 一、概括了解 图8-44所示是液压油缸的缸体,从标题栏中可以知道零件的名称、材料、重量、件数和图样的比例等。即零件名称为缸体,材料为HT200,它用来安装活塞、缸盖和活塞杆等零件,它属于箱体类零件。 二、看视图,想象结构形状

1.分析表达方案:(1)找出主视图;(2)分析有多少个视图、剖视、断面等,同时找出它们的名称、相互位置和投影关系;(3)有剖视、断面的地方要找到剖切面的位置;(4)有局部视图、斜视图的地方,必须找到投射部位的字母和表示投射方向的箭头;(5)有无局部放大图及简化画法等。 2.想象零件的结构形状:想象顺序如下:(1)先看大致轮廓,并按线框将视图分解为几个部分;(2)对每一部分的外部结构进行分析,逐个看懂;(3)对每一部分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逐个看懂;(4)对于局部难懂的部分还要进行线面分析,搞清投影关系,想象出其结构形状;(5)综合分析,得出零件的整体结构和形状。 缸体零件图采用了三个基本视图,主视图是过前后对称面剖切的全剖视图,主要表达缸体内腔结构形状;俯视图采用视图主要表达缸体零件外形结构;左视图采用A —A 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它们表达了圆柱形缸体与底板连接情况,连接缸盖螺孔的分布和底板上的沉头孔。 分析三个视图可知:该零件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1)安装底板,俯视图表达了底板形状和四个沉头孔、两个圆锥销孔的分布情况,以及两个螺孔所在凸台的形状。2)侧垂圆柱(即缸体),缸体外部是阶梯圆柱,左端大,右端小,左右两端的上方均有一马蹄形凸台,缸体内腔的右端是空刀部分,φ8的凸台起到限定活塞工作位置的作用,上部左右两个螺孔是连接油管用的螺孔,左视图表达了圆柱形缸体与底板的连接情况,连接缸盖螺孔的分布和底板上的沉头孔。 三、分析尺寸 尺寸分析可按下列顺序进行:(1)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了解基准及尺寸标注形式;(2)根据形体和结构分析,了解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3)确定零件的总体尺寸。 缸体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是左端面,从基准出发标注定位尺寸80、15,定形尺寸95、30等,并以辅助基准标注了缸体底板上的定位尺寸10、20、40,定形尺寸60、R10。宽度方向主要尺寸基准是缸体前后对称面的中心线,并注出底板上的定位尺寸72和定形尺寸92、50。高度方向的尺寸基准是缸体底面,并注出 定位尺寸40,定形尺寸5、12、75。以φ35039.00 +-的轴线为辅助基准标注径向尺寸φ55、φ52、φ40等。

机械制图教案——轴测图

第四章轴测图 教学目的:正等测和斜二测轴测图的画法 重点难点: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轴测图的画法。 3.难点轴测图的画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二.轴测投影的形成 将物体连同其参考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平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在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轴测投影图,简称轴测图。 在轴测投影中,投影面P称为轴测投影面,投射方向S称为轴测投射方向。当投射方向S垂直于轴测投影面P时,所得图形称为正轴测图;当投射方向S 倾斜于轴测投影面P时,所得图形称为斜轴测图。 三.轴测轴、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 轴测轴——空间直角坐标轴OX、OY、OZ在轴测投影面上的投影O1X1、O1Y1、O1Z1,称为轴测投影轴,简称轴测轴。 轴间角——轴测轴之间的夹角,称为轴间角。如∠X1O1Y1、∠Y1O1Z1、∠Z1O1X1。 轴向伸缩系数——物体上平行于直角坐标轴的直线段投影到轴测投影面P 上的长度与其相应的原长之比,称为轴向伸缩系数。

用p、q、r分别表示OX、OY、OZ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四.轴测图的种类 对于正轴测图或斜轴测图,按其轴向伸缩系数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1)如p = q = r,称为正(或斜)等轴测图,简称正(或斜)等测; 2)如p = r ≠q,称为正(或斜)二等轴测图,简称正(或斜)二测; 3)如p≠q≠r,称为正(或斜)三测轴测图,简称正(或斜)三测。 在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推荐采用正等测、正二测、斜二测三种轴测图。本书只介绍正等测和斜二测的画法。 五.轴测图的基本性质 轴测投影属于平行投影,因此,轴测图具有平行投影的性质: 1)平行性空间平行的直线段,轴测投影后仍相互平行。 2)沿轴量平行于直角坐标轴的直线段,其轴测投影必平行于相应的轴测轴,且伸缩系数与相应轴测轴的轴向伸缩系数相等。因此,画轴测图时,必须沿轴测轴或平行于轴测轴的方向才可以度量,轴测轴也因此而得名。 3)定比性直线段上两线段长度之比,等于其轴测投影长度之比。分析:根据六棱柱的形状特点,宜采用坐标法作图。本题的关键在于选择坐标轴和坐标原点,以避免画不必要的作图线。由六棱柱的正投影图可知,六棱柱的顶面和底面均为水平的正六边形,且前后左右对称,棱线垂直于底面,因此取顶面的对称中心O作为原点,OZ轴与棱线平行,OX、OY轴分别与顶面对称轴线重合。六.正等测图画法 根据物体的形状特点,画轴测图时有以下三种方法: 1)坐标法按坐标画出物体各顶点轴测图的方法,它是画平面立体的基本方法。 2)切割法对不完整的形体,可先按完整形体画出,然后用切割的方式画出其不完整部分。它适用于画切割类物体。 3)形体组合法对一些较复杂的物体采用形体分析法,分成基本形体,按各基本形体的位置逐一画出其轴测图的方法。 4)画轴测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形体结构特点,确定坐标原点位置,一般选在形体的对称轴线上,且放在顶面或底面处。 (2)根据轴间角,画轴测轴。 (3)按点的坐标作点、直线的轴测图,一般自上而下,根据轴测投影基本性质,依次作图,不可见棱线通常不画出。 (4)检查,擦去多余图线并加深。

机械制图——正等轴测图及其画法

教学时数:3 学时 课题:§4-2 正等轴测图及其画法 教学目标: 掌握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 平面立体,平面坐标的回转体的正等测轴测图的画法。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具: 挂图、模型 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轴测图是指什么? 2、轴间角是如何定义的? 3、轴向伸缩系数指什么?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4-2 正等轴测图及其画法 一、正等轴测图的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

正等测图的轴间角 1、∠XOY=∠XOZ=∠YOZ=1200 2、三根轴的简化伸缩系数 p=q=r=1 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1、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例:已知长方体的三视图,画它的正 等轴测图。 解:分析:图4-2a为长方体的三视图。长方体共有八个顶点,用坐标确定各个顶点在其轴测图中的位置,然后连接各点的棱线即为所求。 作图步骤: (1)在三视上定出原点和坐标轴的位置。设定右侧后下方的棱

角为原点,X、Y、Z轴是过原点的三条棱线,如图4-2a所示。 (2)用30o的三角板画出三根轴测轴,在X轴上量取物体的长l,在Y轴上量取宽b;然后由端点Ⅰ和Ⅱ分别画出X、Y轴的平行线,画出物体底面的形状,如图4-2b所示。 (3)由长方体底面各端点画Z轴的平行线,在各线上量取物体的高度h,得到长方体顶面各端点。把所得各点连接起来并擦去多余的棱线,即得物体的顶面、正面和侧面的形状,如图4-2c所示。 (4)擦去轴测轴线,描深轮廓线,即得长方体正等轴测图。 学生练习: 画出垫块的正等轴测图。 分析:图4-3所示的垫块为一个简单的组合体,是由两个长方体与一个三棱柱组合而成的。只要画出底部长方体后,应用叠加法就可得到它的正等轴测图。 作图步骤: (1)使OZ轴处于垂直位置,OX,OY与水平成30o;根据三视图尺寸(图4-3a)画出长方体的正等轴测图,如图4-3b所示。 (2)根据图示的相对位置,画出上部长方体竖板与中央部位的三棱柱,如图4-3c所示。 (3)擦去不必要的图线,描深轮廓线,即得垫块的轴测图,如图4-3d所示。

机械工程图

机械工程图 一、轴测装配图及其画法 轴测装配图的用途与画法的分类 为了生产、维修和装配的需要,为了便于使用者了解产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或 说明设备的使用维修情况,常常需要画出立体感很强的产品轴测装配图。轴测 装配图笔二维的装配图更形象,更容易理解。绘制轴测装配图既是宣传、推广 产品的需要,也是实际生产的需要。特别是在组装产品和维修产品的过程中, 它为工作者提供了非常形象的装配路线和该路线上各个零件的确切位置,给组 装产品和维修产品带来极大地方便。轴测装配图也是生产中重要的技术资料。 轴测装配图的画法有两种形式: (一)画成整体轴测装配图,用以说明产品的工作原理和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和连接关系。 (二)把产品的装配图分解,将各零件按其顺序沿着装配路线拉开,画出各个零件的轴测图,用以说明产品的装配顺序。分解式的轴测装配图也称 “爆炸”装配图。在产品的零、部件目录中,若附有分解的轴测装配图, 更便于查找所需的零部件。 轴测装配图的画法 轴测装配图一般采用正等轴测的方法绘制。 画轴测装配图的基础是单个零件的轴测图画法和对所画装配体的深刻了解。没 有扎实的绘制单个零件轴测图的功底,不可能画好、画对轴测装配图。为此, 应当先学好零件轴测图的画法,在学习如何绘制轴测装配图。画轴测装配图的 过程实际上就是按照零件在装配体中的位置关系一个个地画出它们的轴测图的 过程。 (一)分解式画法 一般来说,画分解的轴测装配图稍容易些。因为在这种轴测装配图上, 各个了零件之间没有遮挡关系,只要根据给出的装配路线方向,按顺序 依次画出一个个零件的轴测图,即可完成轴测装配图的绘制工作。

具体操作时,应首先画出装配体中的主要零件的轴测图,然后根据该轴 测图定出装入其美的各个零件的装配方向和装配顺序,再依次画出各个 零件的轴测图。绘制这种装配图时,使用纸张的面积较大,要预先考虑 好。尤其是装配体的某一方向有较多的零件时,确定好主体零件轴测图 的位置是画好全图的关键。 (二)整体式画法 绘制整体轴测装配图要比绘制分解式轴测装配图复杂得多。它不仅要求 绘图者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而且要求绘图者对所绘制的装配体有全面 的了解。制图者不仅要知道各零件的装配顺序,而且要明白每个零件在 装配图中的定位方法是如何确定的。画好整体轴测装配图的关键是如何 正确确定各个零件的定位面。 具体操作时,除了主体零件以外,其余的所有零件都应该从其定位面开 始画起,然后再向两端画出,直至画完所有的零件。另外,绘制整体轴 测装配图需要擦去的不可见线条很多。因此,画某个零件时,要事先考 虑好它与相邻零件的遮挡关系,这样,被遮挡部分的线条可以不必画出, 从而不仅节省了画图时间,而且画面干净整洁。尽管如此,轴测装配图 上的线条(包括轮廓线和辅助线)还是非常多,很容易出错。所以,作 图时必须耐心细致。 (三)整体与分解相结合的画法 为了表达的需要,画轴测装配图时,可以全部分解,也可以只分解某一 部分,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应以表达的要求来确定。另外,在讲解零件 结构构成或讲解用形体分析法绘制或阅读组合体的方法时,也可以画出 它们的结构分解图,以便讲授和帮助学生理解。 二、轴测装配剖视图 为了清楚地表现出装配体内部各个零件之间的位置以及各个零件之间的装配和 连接关系,整体轴测装配图一般都画成剖视图。有关在单个零件的轴测图上作 剖视的方法,在这里一律适用。在轴测装配图上做剖视,实质上就是在各个零 件的轴测图上作剖视。因此,轴测装配剖视图在作剖视的方法和规定上没有新 的内容,知识剖切的形式和方法以及剖切的位置更加灵活、多样,以保证画出 的内部的结构既清楚,又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和美感。具体操作时,一般也是要 先画出完整的装配图,然后在进行剖切。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沈阳工业大学备课用纸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 1.强度问题: 静应力强度:通常认为在机械零件整个工作寿命期间应力变化次数小于103的通用零件,均按静应力强度进行设计。 (材料力学范畴) 变应力强度:在变应力作用下,零件产生疲劳破坏。 2.疲劳破坏定义:金属材料试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经过长时间的试 验而发生的破坏。 3.疲劳破坏的原因:材料内部的缺陷、加工过程中的刀痕或零件局部 的应力集中等导致产生了微观裂纹,称为裂纹源,在交变应力作用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裂纹不断扩展,直至零件发生突然断裂。4.疲劳破坏的特征: 1)零件的最大应力在远小于静应力的强度极限时,就可能发生破坏; 2)即使是塑性材料,在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下就可能发生突然的脆性断裂。 3)疲劳破坏是一个损伤累积的过程,有发展的过程,需要时间。 4) 疲劳断口分为两个区:疲劳区和脆性断裂区。 §3-1 材料的疲劳特性 一、应力的分类 1、静应力: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改变,或者变化缓慢。 2、变应力:大小或方向随时间而变化。 1)稳定循环变应力: 以下各参数不随时间变化的变应力。 m─平均应力;a─应力幅值 max─最大应力;min─最小应力r ─应力比(循环特性) 描述规律性的交变应力可有5个参数, 但其中只有两个参数是独立的。 沈阳工业大学备课用纸 r = -1 对称循环 应力 r=0 脉动循环应 力 r=1 静应力

2)非稳定循环变应力: 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变应力。 (1)规律性非稳定变应力:参数按一定规律周期性变化的称为。 (2)随机变应力:随机变化的。 二、疲劳曲线 1、σ-N 曲线:应力比r 一定时,表示疲劳极限N γσ(最大应力)与 循环次数N 之间关系的曲线。典型的疲劳曲线如下图示: 大多数零件失效在C 点右侧区域,称高周疲劳区N>104 高周疲劳区以N 0为界分为两个区: 有限寿命区(CD): N <N 0,循环次数N,对应的极限应力 N γσ 。 N γσ ——条件疲劳极限。 曲线方程为 m N N C γσ?= 曲线可分为AB BC CD D 右 四个区域。 其中: AB 区最大应力变化不大,可按静应力考虑。 BC:为低周疲劳(循环次数少)区。N<104。也称应变疲劳(疲劳破坏伴随塑性变形) M-材料常数 N 0-循环基数 沈阳工业大学备课用纸 -N 疲劳曲线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_王殿龙_零件图.

題零件 0零件图的丙容I a 螺纹9零件的构形设计I 2表达方案的选择―] 0零件图尺寸的合理标注I 表达零件的图样称为零件图。它赢誦r 检验零件的依据。I 紈植MB - rftSB ?闿T尢nji2{X?-0t-O? 林来套向20Q5-01-05 (ftX. WVJ)IXf 山M匕/ KM) 0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0看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I 0典型零件图例分析 0零件的测绘 10 G)?H ?y〃〃/几 L|Q [阿.Hif* "人 Lpyiv^ ■血J "71 jft) 技术取求 超ttW以及《戏疗(62、 6?咖 04 /■ / ?】炉 K^rtS-4r ?

零件图的內容 1. 图形 用一组视图(包括视图、剖视图、断面 图等),完整、清晰和简洁地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 2. 尺寸 用一组尺寸,完整、清晰和合理地标注 出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其相对位置的大小。 3. 技术要求 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和文字,简明、 准确地给出零件在制造、检验和使用时应达到的技术要求 (表面粗糙度、公差等)。 4. 标题栏 用标题栏填写出零件的名称、材料、 零件图示例 零件的构5^设计 根据零件在机器中的功能要求、工艺要求,以及 经济、美观等因素确定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4构形设计要考虑功能要求I 1构形设计要考虑工艺要求 V 零件的结构分析示例

aMUBB - ? nn 构形设计要保证零件实现其功能 零件在机器中,可以起到支撑、容纳、传动、配合、连接、安装和定位等功能, aMUBB - ?nn 这是决定零件主要结构的依据。 安裳部分 - 一N工作部分] 零件的结构有特定的功能零件的结构形状各式各样,按其功能进行结构分析,大体口J分成三大组成部分:即“工作部分‘‘、“?安装部分”和“连接部分” O例如,轴承架:

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作业答案

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 习题答案 3-1某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MPa 1801=-σ,取循环基数60105?=N ,9=m ,试求循环次数N 分别为7 000、25 000、620 000次时的有限寿命弯曲疲劳极限。 [解] MPa 6.37310710518093 6910111=???==--N N σσN M P a 3.324105.210518094 6920112=???==--N N σσN M P a 0.227102.61051809569 30113=???==--N N σσN 3-2已知材料的力学性能为MPa 260=s σ,MPa 1701=-σ,2.0=σΦ,试绘制此材料的简化的等寿命寿命曲线。 [解] )170,0('A )0,260(C 012σσσΦσ-=- σ Φσσ+=∴-1210 M P a 33.2832 .0117021210=+?=+=∴-σΦσσ 得)233.283,233.283(D ',即)67.141,67.141(D ' 根据点)170,0('A ,)0,260(C ,)67.141,67.141(D ' 按比例绘制该材料的极限应力图如下图所示 3-4 圆轴轴肩处的尺寸为:D =72mm ,d =62mm ,r =3mm 。如用题3-2中的材料,设其强度极限σB =420MPa ,精车,弯曲,βq =1,试绘制此零件的简化等寿命疲劳曲线。

[解] 因2.14554==d D ,067.045 3==d r ,查附表3-2,插值得88.1=ασ,查附图3-1得78.0≈σq ,将所查值代入公式,即 ()()69.1188.178.0111k =-?+=-α+=σσσq 查附图3-2,得75.0=σε;按精车加工工艺,查附图3-4,得91.0=σβ,已知1=q β,则 35.211191.0175.069.1111k =???? ? ?-+=???? ??-+=q σσσσββεK ()()()35.267.141,67.141,0,260,35.2170,0D C A ∴ 根据()()()29.60,67.141,0,260,34.72,0D C A 按比例绘出该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如下图 3-5 如题3-4中危险截面上的平均应力MPa 20m =σ,应力幅MPa 20a =σ,试分别按①C r =②C σ=m ,求出该截面的计算安全系数ca S 。 [解] 由题3-4可知35.2,2.0MPa,260MPa,170s 1-====σσK Φσσ (1)C r = 工作应力点在疲劳强度区,根据变应力的循环特性不变公式,其计算安全系数 28.220 2.03035.2170m a 1-=?+?=+=σΦσK σS σσca (2)C σ=m 工作应力点在疲劳强度区,根据变应力的平均应力不变公式,其计算安全系数

@工程制图试题及答案

四、读零件图(每题7~10分) 1.看懂阀盖零件图,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该零件在四类典型零件中属于__盘盖__类零件。(2).零件上4个通孔的直径是___Φ14___。(3).零件左边的外螺纹标注的内容为___M36×2-6g____。(4).零件左边的外螺纹是粗牙螺纹还是细牙螺纹:___细牙螺纹___。(5).有公差要求的尺寸有___6___个。(6).未注圆角的尺寸是:___R2~3____。(7).阀盖的径向尺寸基准是:____回转轴线_____。(也可以在图中注出,但需注明“见图”)(8).右端面的表面粗糙度代号中的Ra值是:____25_____。 (9).?50h11尺寸的上偏差是:___0_____。(10).?50h11尺寸的下偏差是:___-0.16mm____。 2.阅读轴套零件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31分) (1).该零件名称为轴套,图号为JDLXYD03,材料为45。(2).该零件共用了5个图形来表达,其中主视图作了全剖,并采用了折断(断开)画法;A-A是移出断面图,B-B是移出断面, D-D是局部放大图,还有一个图是局部放大图。(3).在主视图中,左边两条虚线表示槽,其距离是14,与其右边相连的圆的直径是Φ40。中间正方形的边长为36,中部40长的圆柱孔的直径是Φ78。(4).该零件长度方向的尺寸基准是右端面,宽度和高度方向的尺寸基准是回转轴线。(5).主视图中,67和142±0.1属于定位尺寸,40和49属于定形尺寸;①所指的曲线是Φ40的孔与Φ60的孔的相贯线,②所指的曲线是Φ40的孔与Φ95的轴的相贯线。(6).尺寸Φ132±0.2的上偏差是0.2mm ,下偏差是-0.2mm,最大极限尺寸是132.2mm,最小极限尺寸是131.8mm,公差是0.4mm。

机械零件设计练习题

3.2 典型题型精解 例3.1 某钢材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1275MPa σ-=,屈服极限355s MPa σ=,去循环基数7010N =,寿命指数9m =,试求循环次数N 分别为5 10,6 510?,8 10次时相应的寿命系数N K 和疲劳极限1N σ- 。 解 由题意知 1 1.67N K === 1111 1.67275459N N K MPa σσ--==?= 由于11459355N S MPa MPa σσ-=>=,所以取11355N S MPa σσ-== 2 1.08N K === 1221 1.08275297N N K MPa σσ--==?= 因87301010N N =>=,故应取7310N =。 31N K === 133********N N K MPa σσ--==?= 例 3.2 某合金钢制成的零件,其材料性能为:0.2σψ=,1450MPa σ-=, 800S MPa σ=。 已知工作应力为max 280MPa σ=,min 80MPa σ=-,C γ=, 1.62K σ=。若设计S=1.3,并按无限寿命考虑,试分别用图解法和解析法校核该零件是否安全。 解 (1)解析法。 max min 28080 10022m MPa σσσ+-= = = max min 280801802 2a MPa σσσ-+=== 若工作应力点在疲劳极限区 1450 1.36 1.31.621800.3100 ca a m S S K σσσσψσ-= ==>=+?+? 若工作应力点在屈服强度区 800 2.85 1.3180100 S ca a m S S σσσ= ==>=++

毕业论文(设计):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及加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学号所在系部机械工程系 所学专业数控技术所在班级 E-mail 联系电话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及加工 指导教师 职称工作单位及所从事专业联系方式 姓名 教授 讲师 本课题是根据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选定的,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全面理解数控技术专业知识、掌握典型零件的工艺设计、如何确定工序、还有刀具、夹具及数控车床如何的选用。帮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尽快胜任工作。 专业方向、基本理论及设计内容(设计要求和设计步骤要求详细到章节): 1、本课题的设立是典型零件的加工; 2、基本理论依据是:数控加工工艺、机械基础和机械技术、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 3、设计要求: 通过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设计设计,使我们在拟定工工艺分析方案过程中,得到方案分析、结构工艺性、机械制图、零件设计、编写技术文件和查阅技术资料的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并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结构分析、结构设计与计算能力,并阐述了在机械加工实习课中如何对盖板零件进行工艺分析,从而提高工件质量。

5总结 总结这次设计所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工艺的编制能力等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刘战术主编.《数控机床及其维修》.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2、荣维芝主编.《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机械工业出版社 3、焦小明主编.《机械加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4、田春霞主编.《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5、陈立德主编.《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6、周开勤主编.《机械零件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7、刘力主编.《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8、《机床设计手册》编写组主编.《机床设计手册之零件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9、《数控机床编程及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10、《金属切削机床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 研 室 审 批意见专业教研室主任签字: (盖章) 系 部 审 批 意 见 系部主任签字: (盖章)

工程制图习题及答案汇总

1.工整、清楚、均匀、整齐。 2.图形、实物。 3.尺寸数字、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线终端。 4.定形尺寸。 5.定位尺寸。 6.数值、无关。 7.豪米。 1.完工。2一次、清晰。3定形、定位。 4上方、中断、向上。5平行。6圆心。7顶、水平。8A0、A1、A2、A3、A4。9徒手。 10计算机。11圆规、分规、三角板、丁字尺。12相切。 1.x. 2.z. 3.x、z. 4.一般位置直线、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线。 5.投影。 6.中心投影、平行投影。 二(2)1中心投影。2平行投影。3斜投影法、正投影法。4唯一、位置、形状。5实长、实行。6点。7直线。 二(3)1.直线、类似形。2.水平、正立、侧立。3.第一分角。4.主、俯、左。5.粗实线、虚线。6.长、高、长、宽、高、宽。 二(4)1铅垂、正垂、侧垂。2一般位置直线。 3投影面平行线、水平、正平、侧平。4平面。5该平面。6同面。7不变。 二(5)1平行、相交、交叉。2平行、平行。3交叉。4实长、倾角、平行、实长。5点、实长、垂直。 二(6)1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2一般位置平面。3垂直面。4直线、倾角。5平行面。6实形、直线、平行。 1. 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2. 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 3.多面正投影图。 4.①正面投影与点的水平投影。 ②正面投影与点的侧面投影。 ③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侧面投影。 5. 一般位置直线、投影面平行线和_ 投影面垂直线。 1 平行、相交、交叉三种。 2. 同面投影也一定平行。 3. 同面投影也一定相交,同面投影。 4.也反映直角。 5.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垂直面和投影面平行面。 1. 取点,取线,取线,取点。 2. _平行__、相交_和_垂直___。 3. 积聚性法和辅助线法。 4. _平行__、相交_和_垂直。 5. 积聚性法线面交点法和辅助平面法。 1.(1) 将已知的各投影联系起来阅读 (2) 运用形体分析读图 (3) 运用线面分析读图 第九章 3、装配图中所有零、部件均须编写序号,相同规格尺寸的零、部件应另编一个序号.编号时,在零、部件可见轮廓内画一小实心圆,用细实线引出到该视图最外端轮廓线的外面,终端画一横线或圆圈(采用细实线),序号填写在指引线的横线上或圆圈内,序号数字要比尺寸数字大一号,在较大幅面的图样中,编号的字高可比其尺寸数字高度大两号.若零件很薄(或已涂黑)不便画圆点时,可用箭头代替,另外也可以不画水平线和圆,在指引线另一端附近注写序号,序号字高比尺寸数字大两号;指引线尽量分布均匀,不要彼此相交,也不要过长.当通过有剖面线的区域时,指引

工程制图笔记

《工程制图》学习方法 --机电工程学院 引言:《工程制图》是我们机械专业学生的必修技术基础课程,是其它后续专业课的基础。所以它对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了一个多学期的学习,作为学习委员的我有好多经验和心得可以和大家进行交流和体会。 一、基础视图部分 1.对课程的认识 《工程制图》是我们机械专业学生以及其他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必修技术基础课程,是其它后续专业课的基础。本课程的学习,对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机械图样的绘制和阅读等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利用基本理论和基本定理,对空间几何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作图。利用线面分析法和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零件、装配体进行分析和作图。并为图解实际的机械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经过课程学习后要具备的能力 我们做为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感觉自己熟练地掌握这一技术语言,具备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基本能力。我们在工程制图的学习过程中,渐渐地养成了以下几种能力。 1)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2)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以及将科学技术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的初 步能力; 3)空间构思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4)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方法; 5)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3、课程中难点、重点总结 难点总结点、线、面相对位置 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求平面与平面的交线利用变换投影面法求解空间几何问题 一个立体被多个平面截切其截交线的作图方局部剖视图中剖切范围的确定,表达方法的选形体分析法 组合体的投影分析

4.学习方法和注意的问题 1) 要紧密联系前面所学习过的点、线、面的投影性质,熟记平面立体、曲面立体的投影特点;进而理解和掌握用平面截切圆柱、圆锥、圆 球的截交线形 状;相贯线的弯曲方向 及特殊情况下的相贯线; 2) 要熟习掌握以下基本作图方法:平面立体、曲面立体表面上取点、取线 的作图方法;截交线的作图方法;相贯线作图中的表面取点法和辅助 内 容 1-1 点的投影 1-2 直线的投影 1-3 直线段的实长和对投影面的倾角 1-4 直线上的点 1-5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1-6 平面的投影 1-7各类平面的投影特点 1-8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3-1投影变换的方法 3-2换面法 3-3 旋转法 4-1曲线的形成与投影 4-2曲面的形成与表达方法 5-1立体的投影 5-2平面与立体相交 5-3平面体与平面体相交 5-4平面体与曲面体相交 5-5曲面体与曲面体相交 6-1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9-2组合 体的形体分析 6-3组合体的视图画法 6-4视图上的尺寸标注 6-5组合体的构形设计

工程制图零件图

★轴类★盘类★ 箱体类★标准件 根据零件的作用及其结构, 通常分为以下几类:组成机器的最 小单元称为零件。齿轮轴 齿轮 箱盖端盖 箱体 滚动轴承 齿轮减速箱 螺栓中国机械加工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01511817.html, 中国机械加工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01511817.html,

9.1 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 表达单个零件的图样称 为零件图。 一、零件图的作用: 加工制造、检验、测量零件。 二、零件图的内容: ⒈一组视图 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 ⒉完整的尺寸 确定各部分的大小和位置。 ⒊技术要求 加工、检验达到的技术指标。 ⒋标题栏 零件名称、数量、材料及 必要签署。

9.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为满足生产的需要,零件图的一组视图应视零件的功用及结构形状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视图及表达方法。如:轴套 一个视图即可 Φ10 25 Φ18 中国机械加工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01511817.html,

⒈完全 ⒉正确 ⒊清楚零件各部分的结构、形状及其相对位置表达完全且唯一确定。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及表达方法要正确。 所画图形要清晰易懂。 一、视图选择的要求: ⒈分析零件几何形体、结构 功用 加工方法 二、视图选择的方法及步骤 要分清主要、 次要形体 形状与功用有关 形状与加工方法有关

⒉选主视图 零件的安放位置 投射方向 加工位置 (轴、盘类) 工作位置 (支架、壳体类) ⒊选其它视图能清楚地表达主要形体的形状特征 首先考虑表达主要 形体的其它视图,再补 全次要形体的视图。 ⒋方案比较 在多种方案中比较,择优。工件旋转 车床 车刀移动 中国机械加工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01511817.html,

三、典型零件的视图表达 ⒈箱体、支架类零件 轴承座 ⑴分析零件 功用:支撑轴及轴上零件。 结构:分析四部分主要形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形体:轴承孔、底版、支撑板、肋板等。 支撑板外侧及肋板左右两面与轴承孔外表面相交等。 轴承孔肋板支撑板底版 装油杯孔螺钉孔轴承座功用图端盖轴承 齿轮轴 轴承座轴承座

工程制图B

《工程制图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011003 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raphics B 课程总学时:80 讲课:8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热能与动力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 .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工程制图课程是一门研究用正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的技术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培养学生图形表达能力与绘图技能的课程。工程制图B系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车辆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必修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之具备绘制和阅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同时掌握AutoCAD软件绘图技能,最终具备利用图形语言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的能力。另外该课程也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时的图形交流与理解的基础。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通过课程设计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和工程图样的阅读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特别要理解在投影法基础上的机件表达方法; 2.具备利用尺寸约束图形和零件的能力,对基准有初步的认知;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的能力; 4.了解典型机械零件的表达方法及装配图常用的特殊表达方法; 5.具备尺规绘图和AutoCAD软件绘图的基本技能。 (二)知识、能力及能技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基于正投影的图示法和图解法的基本知识。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掌握机件的基本表达方法如:基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及其他常用表达方法;合理表达零件图中零件的工艺结构及装配图中零部件间的装配关系;合理表述技术要求、合理标注尺寸;合理选用平键、销及螺纹紧固件等标准件。 3.基本技能:掌握徒手绘制草图、尺规绘图和利用计算机软件(AutoCAD)绘图的基本技能,具备绘制和阅读零件图、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本课程是由正投影法基础、立体的投影及其表面交线、工程制图基础及基本绘图技能、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AutoCAD绘图方法、装配图等九部分组成。前六部分的教学在第一学期完成,大图采用手工尺规画图,共计56学时为工程制图B1;后三部分的教学在第二学期完成,部分大图采用AutoCAD绘图,共计24学时为工程制图B2。 2.本课程课内外学时比为1:2。“课后习题”是指完成教材配套的习题册上的“小作业”;“作业”及“课外绘图”是指完成尺规绘图的“大作业”,若不做特别说明大作业图纸幅面均为A3。 3. AutoCAD绘图技能的训练在后续的“AutoCAD实训”中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