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最新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最新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矿产资源也是我国主要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实证明,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和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矿产资源消耗水平相一致。此外,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矿产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全球的重视,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通常是一方面对矿山环境进行保护,减少污染,另一方面是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做好矿产资源的保护。这些都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

1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1.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矿产资源开发中对环境特别是大气环境的破坏是复杂和长期的,其破坏方式或是间接或是直接,或是化学或是物理,或是短期或是长期。矿产资源开发对大气环境的破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矿产资源开发中排放的有毒气体、粉尘以及废弃使得矿区的大气自然状态的性质和成分发生了转变,例如:酸雨。最终使得大气环境质量不断下降,酸雨等的产生会污染地表水、土壤、农作物和植被。

1.2对水环境的影响

废弃排放污染,矿产资源开发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选矿废水、矿井水以及尾矿水等均为矿山废水污染,矿山废水对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破坏极大,而且矿山废水引起的污染能够扩大到其他区域,影响范围特别广。例如,美国曾发生过选矿的尾矿池和废石堆所产生的化学及物理废水污染,其污染范围最终致使1.4万平方千米的河水发生恶化。在美国的阿肯色、加利福尼亚等十几个州内。主要河流

均受到金属矿山废水的污染,河水中所含的有毒元素,如As. Cu. PB等,都超过了允许标准浓度。

疏于排水引起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矿产资源开发中,部分资源需要井巷、露采,而井巷、露采的开掘会使得地下水发生变化,地下水的天然径流和排泄条件会因为矿井疏于排水而发生改变,造成矿区地下水位下降,矿区水文地质环境的恶化。如山西省因采矿而造成18个县缺水,26万人吃水困难,30多万亩水浇地变成旱地。

1.3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矿产资源开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体现在采矿工程占用和破坏土地,为采矿服务的交通(公路、铁路等)设施和采矿生产过程中因堆放大量固体废弃物占用土地,以及因矿山开采而产生地面裂缝、变形、滑坡及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2000 -3000万亩土地受资源开采的破坏和占用。

1.4对地貌景观以及植被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景观破坏的形式有:工业广场井架高耸、管线密布;排矸(矸石山、矸石堆)无观赏价值且污染大气、土壤和水体环境;地表下沉引起地表积水或地貌改变;建筑物倒塌、裂缝;地表水污染、河水倒灌等。露天开采可将矿区土地破坏得面目全非,原有的生态环境难以恢复。

我国约有106万森林面积因为采矿而被破坏,根据相关调查发现,矿产资源开发大省同样也是矿山开发占用林地面积大省。此外,26. 3万亩草地面积因为矿山开发而被破坏,导致草地退化日趋严重,草地退化率由20世纪70年代的16%上升到目前的37%,平均每年以67万ha的速度递增。

1.5噪声污染

矿山噪声的来源主要有矿产资源矿山采矿机械振动 (包括凿岩机、钻机、风机、空压机和电机等)、爆破、机械维修、选矿作业以及矿区运输系统。矿山噪声源数量多、分布广,普遍未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许多设备和作业区的噪声超过90dB的国家标准,对矿山工厂和附近居民造成危害。超过140dB的噪声会引起耳聋,诱发疾病,并能破坏仪器的正常工作,对栖息于该地区的动物亦构成生存威胁。

1.6引发地质灾害

山于矿产资源所在地区不少为地质、地貌复杂的地区,无序地开采矿产资源极易引发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尾矿库溃坝等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涉及矿山及其相邻地带。

综上所述,矿产开发对矿山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严重的,而各种不利的环境影响最终都集中表现在对矿山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各类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经济、实用、高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是保障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

2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对策

2. 1加强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法律法规建设

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虽然有一些法律法规,但是相比西方国家的矿产资源保护经验,我国在矿产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尚无具体化,没有详细的成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因此,建立健全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法,以具体法律去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2. 2实施土地复垦措施

矿产矿区的土地复垦是矿区环境发展的必然趋势,综合性的土地复垦是实现矿

区环境保护重要途径。针对目前我国在土地复垦方面存在的问题,实施综合性的土地复垦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为了做到矿区复垦工作的有法可依,国家应制定出台专门的矿区土地复垦的法律;(2)在进行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从多个角度出发,山过去的单一复垦途径转变为综合进行矿区土地复垦;(3)对于矿区技术标准的制定要尽量详细,以此提高复垦积极性。总之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和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后的土地复垦工作,切切实实保护矿区环境。

2. 3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行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矿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愈发的严重。因此,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时,要本着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两手都要抓,二手都要硬的原则进行。要做到开发前、开发中和开发后,同时进行环境保护。开发前,做好资源勘查,开发时做到尽量少占已有的耕地、农田、植被区,及时按照规定处理生产中的废弃物。开发后做好土地资源、植被进行恢复,使破坏区域及时恢复绿化。

2. 4综合利用资源

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废弃物也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因此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保护过程中,做好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非常重要,这不但经济效益高而且方便有效。在生产实际中,除了要通过技术攻关提高矿石中主要元素的回收率外,还要考虑提炼伴生、共生的元素的综合回收,矿山废水治理与循环利用等措施,尽量减少尾矿的产出量。对于综合回收技术还不太成熟的复合多金属矿,可进行资源储备,待条件成熟时再开采利用,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3结语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的深入,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环境保护,那么环境问题终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尽量做到矿山开发与环境治理同时进行,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绿色矿业的发展模式。

中国矿产资源特点(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200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中国矿产资源特点(正式 版)

中国矿产资源特点(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能源矿产资源中国能源矿产资源比较丰 富,但结构不理想,煤炭资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 气资源相对较少。煤炭资源的特点是:蕴藏量大,但 勘探程度低;煤种齐全,但肥瘦不均,优质炼焦用煤 和无烟煤储量不多;分布广泛,但储量风度悬殊,东 少西多,北丰南贫;资源赋存东深西浅,露采煤炭不 多,且主要为褐煤;煤层中共伴生矿产多。油气资源 的特点是:石油资源量大,是世界可采资源量大于 150亿吨的10个国家之一;资源的探明程度低,陆 上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仅占全部资源的1/5,近海海 域的探明程度更低;分布比较集中,大于10万平方

千米的14个盆地的石油资源量占全国的73%,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量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其他能源矿产,如地热,油页岩等在中国也比较丰富。 (二)金属矿产资源中国属于世界上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金属矿产在中国基本上都有探明储量。其中,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的有钨、锡、锑、稀土、钽、钛,居世界第二位的有钒、钼、铌、铍、锂,居世界第四位的有锌,居世界第五位的有铁、铅、金、银等。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是: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于几个地区,如铁矿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冀北和山西等3大地区,铝土矿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贵州、广西等省区,钨矿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锡矿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南;部分矿产储量大,质量高,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如钨、锡、铝、锑、稀土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报告

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遥感异常提取 1.省主要成矿区(带)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矿谱系 综合了全国各类地质资料和现有地质成矿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对全国用五分法(袁孚、朱裕生,1980,1981;毓川、朱裕生,1999)做了统一划分。其中省的情况是这样的。 省所属滨太平洋成矿域,下扬子成矿省和华南成矿省,长江中下游中生代铜金铁铅锌硫成矿带、江南地块中生代铜钼金银铅锌成矿带、浙闽沿海中生代非金属铅锌银成矿带、湾-武夷山北段古生代、中生代铅锌银钨锡稀土稀有矿床成矿带。 下扬子成矿省是显生宇地层发育的成矿省,其次是中元古代地层出露较广,它是古元古代以后地壳连续活动的成矿省。华南成矿省是新太古代以后连续活动,其活动又逐步增加的成矿省,其中在泥盆纪(地层占15.27%)和侏罗纪地层(16.46%)两时代出露的地层最多,其次是寒武系(8.23%)、白垩系(11.21%)、石炭系(7.24%)三个时代。所以它是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活动强烈的成矿省。 下扬子成矿省主要超值元素组合:Fe2O3、Cu;Pb、Zn、Ag、Cd;Au、As、Hg、Sb;W、Sn、Bi;Ti、V、Cr、Co;Li、La、Y、Nb、Zr;SiO2、Al2O3、Zr、Ba、Sr;F八组。成矿省已知矿床有236处(生192,外生40,变质4),矿床类型有18类,主要类型有接触交代型67处(以铁铜矿床为主,占全国同类矿床的20.68%,居全国之首)、热液型59处、陆相火山岩型40处(玢岩铁矿、占全国同类矿床的23.95%,属全国之首)、斑岩型13处、热液(水)型13处,其他各类较少。由此可知,五组超值元素组合与产出矿床的事实较接近,且接触交代型矿床(以Fe、Cu为主)和陆相火山岩型(以玢岩铁矿床为主)居全国同类矿床之首。 华南成矿省是我国有色、贵金属、稀有稀土矿床最丰富的成矿省之一,地质工作程度很高,地球化学元素的丰度值也高,超值元素的组合有:W、Sn、Mo、Bi;(Cu)、Pb、Zn、Ag、Cd;Au、As、Hg、Sb;La、Li、Be、Nb、Y、Zr;U、Th;SiO2、Al2O3;B、F;Ti七组,其中的SiO2、Al2O3组合反映了地壳的酸度较高。其中的Pb、Au、W、Sn、Bi、La、Be、Nb、U、Th、Zr、Al2O3等12种元素是全国是最高的。成矿省已勘查的矿床497处(生322,外生153,变质22),位于华北陆块成矿省之后,居全国第二。其有18种矿床类型,主成因类型是热液型(以钨锡矿床为主,185处,占全国同类矿床的26.97%,位于全国之首),花岗岩型矿床16处,占全国同类矿床的64%,位于全国之首。涉及的矿种有W、Sn、Mo、Bi、U、Th、Au、As、Hg、Sb及Y、La、Li、Be等矿种和地球化学组合。已知矿床的特征和地球化学超值元素的组合相互印证了区域成矿作用的成矿机制、证明地球化学元素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 省有7个勘查靶区。勘查靶区的具体名称和包含的矿种如下。①皖浙天目山-宁国Sn Cu Ag W萤石勘查靶区;②西天目山-石耳山Ag W Sn萤石勘查靶区;③永康西溪-Pb Zn Ag Cu 萤石勘查靶区;④松阳靖居口Cu Pb Zn Au勘查靶区;⑤青田温溪Au、明矾石、叶蜡石勘查靶区;⑥文成明矾石叶蜡石萤石勘查靶区;⑦开化白沙关-玉京峰Cu Ag W Sn勘查靶区。 2.省矿产资源概述 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等储量居全国首位,萤石居全国第2位。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全省已发现的矿产113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并列入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69种,包括能源矿产4种:煤、石煤、放射性铀矿及浅层天然气。金属矿产(含稀散元素)23种:铁、钛、钒、铜、铅、锌、镍、钴、钨、锡、铋、钼、汞、锑、金、银、铌、铍、镓、铟、镉、钪、硒。非金属矿产42种:普通萤石、熔剂灰岩、冶金白云岩、耐火粘土、硫铁

教学案例:《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教学案例:《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材分析】 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自然资源是工业生产的粮食,工业的发展与矿产资源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以鲁尔区为例讲解,首先是因为鲁尔区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区,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和典型;其次,我国的许多工业区与鲁尔区类似,如: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等均属资源型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鲁尔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分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本思路,从而能正确的进行知识迁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鲁尔区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 2.联系科技、能源、工业发展史,理解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指出鲁尔区煤炭分布与铁矿石的来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不同时期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树立学生的资源与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情分析】

在必修模块2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本方法和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知识都离不开具体的实例,而本节课刚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巩固和应用已学知识的很好机会。 【教学重点】 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 双层次问题导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 美国的匹兹堡、英国的曼彻斯特、德国的鲁尔区、日本的九州,都曾经是工业重地。这些地区的制造业曾经支撑了国家经济的崛起,但重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以及煤铁资源的枯竭。如今,通过发展服务业、新兴工业、创意产业等方式,它们已成功地转型为新的金融城市、文化之都。 德国的鲁尔区可以说是它们中的成功典范。这节课,我们以“乱世崛起—中道衰落—华丽转型”三部曲来学习资源性城市如何发展。 【板书】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基础把握】(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 1、鲁尔区位于_____________,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逐渐发展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为核心的世界著名工业区。 2、鲁尔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一些基本预测理论方法的进展 肖克炎

第43卷 第4期2013年07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 Vol.43 No.4 July  2013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一些基本预测理论方法的进展 肖克炎1,2,娄德波1,孙 莉1,李景朝3,叶天竺3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2.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荆州 4340003.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摘要:全国25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是迄今为止投入最多的矿产预测评价工作,采用的技术方法是基于矿床模型的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预测工作针对矿产预测的基本问题,如地质工作的不平衡性、 三维预测、定量预测与定性预测结合、地物化遥综合预测等问题进行有益探索,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以矿产预测类型为纲,开展建造构造编图,将建造与成矿环境结合;通过矿产预测类型的成矿模式、预测要素研究构建定量预测模型;通过成矿地质体地质参数法预测实现二维到三维的定量预测。 关键词:预测问题;矿床模型;三维预测;地质参数;定量预测;矿产资源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5888(2013)04-1073- 10收稿日期:2012-11- 09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1212010733806);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K1103 )作者简介:肖克炎(1963—),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数学地质及矿产资源评价研究,E-mail:ky anxiao@sohu.com。Some Progresses of Mineral Prediction Theory  and Method inImp ortant Mineral Resource Potential Assessment of ChinaXiao Keyan1,2,Lou Debo1,Sun Li 1,Li Jing chao3,Ye Tianzhu3 1.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37,China2.Geophysics and Oil Resource Institute,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00,Hubei,China3.Centre of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CGS,Beijing 1 00037,ChinaAbstract:The mineral p otential assessment of 25important mineral resources has been the mostimportant prediction by far in China.In this projection,methods of deposit model and integratedgeological information are used to predict mineral resource potential.Some methods are p ut forward tosolve some difficulties in mineral prediction such as lack of unbalance of geological works,3Dprediction,integration of qualitative prediction with quantitative prediction,as well as data integration of geology ,geophysics,geochemistry and remote sensing.During the prediction work,we put forward somemethods as followings.Firstly,sedimentary formation is linked with metallgenitic settings by using  typeof mineral prediction to compile Formation-Tectonic map.Secondly,the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modelcan be founded by studies on deposit model and prediction factors.Thirdly,the transformation from 2Dto 3Dis completed by using  geological parameter volume method to estimate resources.Key words:prediction difficulties;deposit model;3Dprediction;geological parameter;quantitativep rediction;mineral resource

2020年高考地理练习: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五讲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考纲展示]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4页 [基础梳理] 一、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1.区位优势? ?? ?? 煤炭储量大,经济开发价值高 极为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 2.发展概况 (1)发展成以采煤、钢铁、化学和机械制造等为核心的世界著名重工业区。 (2)区内的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都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城市。 二、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 1.衰落的原因 (1)廉价石油的竞争。 (2)单一重型工业结构阻碍了经济发展。 (3)技术的发展使钢铁、汽车、造船业需要的劳动力减少。 2.后果???? ? 传统的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煤矿和钢铁企业大量关闭,走向衰落 鲁尔区工业出现严重的发展危机 特别提示 20世纪50年代后,鲁尔区除出现传统产业衰落外,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其原因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使鲁尔区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1.调整产业结构 (1)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改造,使煤炭、钢铁企业数量减少,生产效率提高。 (2)大力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2.调整工业布局——采取平衡策略 3.治理环境污染

[图文拓展] 1.羊八井地热电站 羊八井海拔4 306米,其地热田地下深200米,地热蒸汽温度高达172 ℃,温度约为145~170 ℃。每年二、三季度水量丰富时靠水力发电,一、四季度靠水热发电,能源互补。 2.达坂城风电场 目前我国最大的风能基地——新疆达坂城风力发电厂,位于中天山和东天山之间的谷地,西北起于乌鲁木齐南郊,东南至达坂城山口,是南北疆的气流通道,可安装风力发电机的面积在1 000平方公里以上,同时,风速分布较为平均,破坏性风速和不可利用风速极少发生。一年内,12个月均可开机发电。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24页 考点一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高考经典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金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金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金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是指金矿开采回采率、选矿(冶)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等三项指标,是评价黄金矿山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经研究,确定其指标要求如下: 一、“三率”指标要求 (一)开采回采率。 1.露天开采。 露天黄金矿山企业的开采回采率要在矿石贫化率不超过10%的前提下达到90%以上。 2.地下开采。 按照金矿不同的赋存条件,地下开采的矿山企业开采回采率要在设计矿石贫化率范围内达到以下指标要求(详见表1)。 表1 地下矿开采回采率指标要求

、不稳固(Ⅳ级)和极不稳固(Ⅴ级)三类; ○2根据《有色金属矿山地下开采生产技术规程》和黄金行业特点,将矿体倾斜度按倾角划分为缓倾斜矿体(α<30°)、倾斜矿体(30°≤α≤55°)和急倾斜矿体(α>55°)三类; ○3矿体厚度划分为薄矿体(h≤0.8m)、中厚矿体(0.8m<h≤4m)和厚矿体(h>4m)三类。 (二)选矿(冶)回收率。 根据金矿加工处理的难易程度不同,黄金矿山企业的选(冶)回收率应达到以下指标要求(详见表2)。 表2 选矿(冶)回收率指标要求 等预处理工艺为难处理矿石;低于矿山现行工业指标而圈定的矿化体为低品位矿石。矿石 类型划分可参考矿山的选矿试验研究报告或设计报告; ○5按照生产金精矿或合质金产品的不同,回收率可分别称为选矿回收率或选冶回收率,括 号外为选矿回收率,括号内为选冶回收率。 (三)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国家鼓励黄金矿山企业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银、硫、铜、铅、锌等共伴生矿产资源。当黄金与其它矿物共生时,综合利用率不低于60%;当黄金与其它矿物伴生时,综合利用率不低于40%。

传统矿产资源

传统矿产资源 传统矿产资源是指在深海中发现较早、已经进行工业开采或具备工业开采能力的矿产资源,如深海油气、多金属结核矿物等等。埋藏在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不论其生成环境是否属于海洋环境,都将列入海底石油资源。 海底世界 近四十多年来海上石油勘探工作查明,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1979年统计,世界近海海底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为22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7万亿立方米,占当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探明总可采储量的24%和23%。 海底有石油,这在过去是不大好理解的。自从19世纪末海底发现石油以后,科学家研究了石油生成的理论。在 中、新生代,海底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挤压,形成许多沉积盆地,在这些盆地形成几千米厚的沉积物。这些沉积

物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的遗体(它们在特定的有利环境中大量繁殖),以及河流从陆地带来的有机质。这些沉积物被沉积的泥沙埋藏在海底,构造运动使盆地岩石变形,形成断块和背斜。伴随着构造运动而发生岩浆活动,产生大量热能,加速有机质转化为石油,并在圈闭中聚集和保存,成为现今的陆架油田。 中国沿海和各岛屿附近海域的海底,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国外有人估计中国近海石油储量约100~250万吨,无疑中国是世界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渤海是中国第一个开发的海底油田。渤海大陆架是华北沉降堆积的中心,大部分发现的新生代沉积物厚达4000米,最厚达7000米。这是很厚的海陆交互层,周围陆上的大量有机质和泥沙沉积其中,渤海的沉积又是在新生代第三纪适于海洋生物繁殖的高温气候下进行的,这对油气的生成极为有利。由于断陷伴随褶皱,产生一系列的背斜带和构造带,形成各种类型的油气藏。东海大陆架宽广,沉积厚度大于200米。外国人认为:东海是世界石油远景最好的地区之一;东海天然气储量潜力可能比石油还要大。 南海大陆架,是一个很大的沉积盆地,新生代地层约2000~3000米,有的达6000~7000米,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生油岩层厚达1000~4000米,已探明的石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2007年工作要点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 二○○七年一月

第一部分 2006年任务完成情况 一、2006年工作任务 1、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力量和资料基础,组织编制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的总体实施方案,落实项目组织体系和项目组成员。 2、进一步完善矿产预测评价技术,组织编制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技术指南和技术要求。 3、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技术培训,统一部署实施全国范围的潜力预测评价工作。 4、完成相关基础地质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建库工作,开展典型地区的矿产预测评价试点工作。 二、2006年任务完成情况 本项目内容庞杂,各层次2006年度工作任务及启动时间并不一致,分别叙述如下。 1、全国汇总专题工作项目:工作时间2006年7月~2007年6月,包括以下工作项目: 全国重要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全国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评价 全国重要矿产单矿种总量预测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综合信息集成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 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 全国化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矿产资源预测定量化新方法研究 目前已完成计划项目总体设计书的编制,落实项目组织体系和项目组成员,编制完成各工作项目总体设计书。编制完成技术要求。 2、全国片区子项目:工作时间2006年10月~2007年6月,片区子项目属于《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工作项目的组成部分。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个片区子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人员组织、落实总体任务,并已完成总体

设计编制工作。 3、全国省级子项目:工作时间2007年1月~6月 省级子项目属于《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综合》工作项目的组成部分,包括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目前尚未全面启动工作。 4、《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总体进展: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自2006年6月份启动以来,在项目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地调局组织了地科院矿产资源所、发展研究中心等直属单位,以及中化地质矿产总局、核工业地质总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等有关单位全面开展了各项工作,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总体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把项目总体工作进展简要说明如下: 半年来主要完成了以下各项工作:项目启动准备、编制设计、总体人员组织落实、编制技术要求、落实工作任务。 (1)启动准备 2006年4月19日,地调局召开了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工作方案座谈会。张洪涛副局长主持会议,明确了项目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案、组织保障等有关事宜。并进行收集资料等有关准备工作。6月30日,地调局召开了第二次协调会议,在原项目任务书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了项目组织机构,并明确了地科院矿产资源所、局发展研究中心为业务支撑单位,项目办设在地科院矿产资源所。会后各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组织落实和设计编写工作。 (2)项目总体设计编制 2006年7月5日,项目办公室成立,并就总体设计初稿进行了讨论,对有关重大技术问题达成了共识。7月28日,由项目办组织有关专家对总体设计进行了初审。8月11日,项目负责人向项目指导小组进行了工作汇报,汪民副部长以及规划司、财务司、地勘司、储量司、科技司有关负责同志听取了汇报,全面了解了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工作内容、技术路线、人员组织、工作阶段、经费概算等情况,汪民副部长就做好该项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并且充分肯定了总体设计的基本内容。8月16日,项目技术委员会对总体设计进行了终审,并通过了评审。 (3)落实人员组织及任务 自8月下旬开始到9月初,项目办组织了工作组分别到发展中心、矿产资源所、航遥中心、煤田地质总局、化工地质局、核工业地质局等有关单位召开工作座谈会,落实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分析

Series No.368 February 2007 金 属 矿 山 MET AL M I N E 总第368期 2007年第2期 曾 海(1970—),男,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成都理工大学地 球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610059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 路1号。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分析 曾 海 胡锡琴 匡建超 (成都理工大学) 摘 要 从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指出我国现阶段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着产权公共化、综合利用差、相对成本过低而贴现率过高等不合理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权市场化、对综合利用实施外部补贴、社会成本内部化和压缩贴现率等措施,以求提高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可持续性 产权 相对成本 贴现率 Ana lysis of Ra ti ona lity i n Explo it a ti on and Utili za ti on of M i n era l Resources Zeng Hai Hu Xiqin Kuang J ianchao (Chengdou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 Starting fr om the sustainable exp l oitati on and utilizati on of m ineral res ources,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s ome irrati onal conditi ons in the exp l oitati on and utilizati on of m ineral res ources in China at p resent such as p r operty right publicanizati on,poor comp rehensive utilizati on,t oo l ow a relative cost while t oo high a discount rate,etc.Based on this,counter measures are p r oposed,including p r operty right marketizati on,external subsidies f or the comp rehensive utili2 zati on,s ocial cost internalizati on and discount rate comp ressi on,s o as t o i m p r ove the 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exp l oitati on and utilizati on of m ineral res ources. Keywords Exp l oitati on and utilizati on of m ineral res ources,Sustainability,Pr operty right,Relative cost,D iscount rate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1],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支柱。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稀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矿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成为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重要因素,对个人生活基本需求的满足、国家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它的开发是一项工业经济活动,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及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开发矿产资源首先要进行技术经济的评价;评价是按照我国现行法规、政策,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计算出一系列指标,并进行论证和分析,进而确定可行性[2],在此基础上找出最优方案实施开发。目前开发项目的经济评价常用现金流贴现法,评价指标一般为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外部收益率、动态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 矿产资源的利用是开发的后续,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的高低涉及到资源的消耗方式和对经济贡献的程度。我国目前的发展依靠的仍然是物质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粗放的增长方式,资源的利用效率偏低,单位资源产出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为30%,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再生利用量仅占产量的15%~20%,而发达国家达到了30%~40%;我国钢铁工业年度废钢铁利用率约3400万t,仅占粗钢产量的18.6%,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2003年,我国用世界30%的煤、7%的石油、25%的钢材和一半的水泥仅仅创造了占世界总量4%的G DP[3]。 2 不合理的状况及原因分析 2.1 产权公共化 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实施的选择使用一种经济品的权利,它包括行为主体对资源的使用权、转让权以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讲解

1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说课稿 泰顺中学:张英姿 2010 .06 .28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是湘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节的内容。现就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学情分析 、学法指导、教 学过程、教学效果、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高一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节的案例教学,区域地理案例教学是教师采用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它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和总结等教学活动将地理课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串联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典型化,使学生从“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典型的案例理解普遍的规律性原理,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积极地价值建构,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区域图景。其具有以下特征: (1) 材料的独特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第一手材料(2) 知识的建构性,案例教学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来源于真实的事件,便于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实现自身新知识体系的建构;(3)能力的迁移性,案例教学中,学生要从典型事例的个别特点推出同类事物的普遍特征,再由普遍特征上升到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实现知识的迁移;(4)思维的启发性,案例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2) 二:说课标 1.知识目标:了解并识记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 2.过程与能力目标:学会利用学案自主分析鲁尔资源工业区的优势与不足,并如何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加以整治 ,做到举一反三 ,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理念 4.教学重点: 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5.难点:发展中国家如何借鉴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实现传统工业区的经济腾飞。 三:说学情 区域的概念学生在学习高一必修二的时候就已经涉及过,对这部分内容不会很陌生。但是由于这节课是典型的案例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以某一区域“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典型的案例理解普遍的规律性原理,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积极地价值建构,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区域图景。就高一学生理解及认知水平而言在教学中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备课上我对学生的学情做了充分的分析。

蒙古国矿产资源潜力_

新疆地质 2002年 66 煤质多为气肥煤,仅适炼焦和配焦用煤,不太适合于动力用煤,在这块东西长约1 000 km的范围内,在库车—拜城之间的俄霍布拉克地区为动力用煤(长焰煤),希望合理利用. (4) 在库拜区之南为沙雅隆起带,在此隆起带之南为广阔的T—J系含煤区,据孔雀河沿河钻探资料及孔雀河东、西两两侧的物探资料证实,塔北地区在大范围内均含煤,但由于后期构造的影响,含煤地层均埋藏在2 500*3 500 m深处,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开采有困难,可考虑煤成气的开发. (5) 建议石油地质部门在勘探中,多注意收集塔北区含煤地层埋深和煤厚的资料. 参考文献 [1] 王汉生.新疆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勘探大油气田的方向[J].新疆地 质,1986.4(3):53-64. [2] 何向阳.塔里木地台几个石油地质的构造问题的探讨[J].新疆地 质,1986,4(3): 65-74. [3] 李宇昌.论新疆中生代聚煤规律[J].新疆地质,1984,2(2):1-19. MESOZOIC COAL-BEARING FORMATIONS AND STRUCTURES OF TARIM BASIN CHEN Xian (Xinjiang Industrial Advanced Special School, Xinjiang Urumqi, 830091, China) Abstract: Tarim basin formed by compression and twisting, with a series of nearly EW-trending folds and faults developed within the basin and at fronatal margins of the mountain ranges on both sides of the basin. Another two sets of NE-NEE and NW-NWW trending faults control the structural framework of Tarim basin. The EW-trending uplifts and depressions which formed during the Paleozoic affect directly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Mesozoic structural basin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verall structures of the basin, four structural domains are classified, i.e., northern Tarim depression zone, central Tarim uplift zone, southwestern Tarim uplift-depression interval zone and southeastern Tarim fault bench zone. There are three sets of coal-bearing formations in the Tarim area, i.e., Talijik Fm. (T3-T1)t including part of the transitional beds of Upper Triassic to Lower Jurassic, belonging to coal seams of set A; Yangxia Fm. (J1y) and Kezilur Fm. (J2k), respectively containing coal seams of set B and set C. According to paleo-structural and paleogeographical conditions, four coal-bearing regions are subdivided within Tarim basin, i.e., northern Tarim depression, central Tarim depression, southwestern Tarim depression and southeastern Tarim depression. Key words: Tarim basin, depression zone, coal-bearing zone, coal-bearing formation, paleogeograpphical environment 蒙古国矿产资源潜力 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东、西、南与中国相邻,北与俄罗斯接壤.国土面积156.65万km2.蒙古国地处蒙古高原北部,平均海拔1580 m,地势自西向东逐渐减低.戈壁约占国土总面积1/3.大部地区属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季节变化明显,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约200*300 mm.首都乌兰巴托的年平均气温-2.90℃.该国境内已发现30多种矿产,共计有5000多个矿床(矿点).主要有石棉、粘土、煤、铜、金刚石、萤石、金、石墨、石膏、铁、铅、石灰石、镁、铝、镍、石油、磷酸盐、铂、稀土、盐、砂砾、硅、银、锡、钨、铀、沸石和锌.目前已完成研究和确定储量的矿床有:7个铁矿床、7个多金属矿床(锌、铅、银、镉、铋等)、2个铜-钼矿床、10个钨矿床、50多个锡矿床、4个铀矿床、40个萤石矿床、50多个煤矿床、60个盐矿床和100个冲积和硬岩金矿.另己完成经济评估矿床300多个,这些矿床均具经济开采价值. 蒙古的铜矿资源比较丰富,发育矿化类主要有铜-钼斑岩型、含铜矽卡岩型、自然铜型等.主要矿床有位于蒙古乌兰巴托西北365 km的额尔登特斑岩大铜(钼)矿.该矿位于蒙古最大的铜矿化带上,北走向NW,长28 km,宽0.3*0.5 km,深500 m.该矿的次生矿石品位为Cu 0.3% *7.6% ,Mo 0.001% *0.76%;原生矿石品位为Cu 0.3% *0.7%,Mo 0.008% *0.026%.还伴生Au、As、B、Pb、Zn等多种有用组分.该矿于1978年投产,目前生产能力2000万t矿石/年.额尔登特大铜矿现由蒙古与俄罗斯合资经营,矿石主要出口俄罗斯.察干苏布尔加斑岩铜(钼)矿位于蒙古东南部的东戈壁省曼达赫县,属半沙漠地区,有7个不连续矿段,主矿脉长1900 m,宽500 m,矿石储量估计2.2*2.4亿 t,含Cu 0.54%.Mo 0.19%,同时伴生Ag、Rh、Te等有用组分,目前尚未进行开采.铅、锌矿主要分布在蒙古东部地区,较为重要的矿床有图木廷鄂博锌矿和乌兰多金属矿.前者有锌矿石储量770万t,含Zn 11.5%;后者矿石储量为6800万t,含Zn 2%,Pb l.2%,Ag53g/t,Au 0.21g/t,但尚未开采.蒙古的萤石资源十分丰富,40年以来,蒙古一直在开采高质量的萤石,并向俄罗斯(前苏联)出口.萤石主要分布在蒙古的北部、克鲁伦河南部流域.目前已发现矿点500多处,经过勘探的约30个.博尔温都尔萤石矿是蒙古最重要的的萤石生产基地, 以此为依托蒙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萤石生产国. 蒙古在石油勘查方面工作不多,所发现的石油资源比较少.由于具有很多与中国相类似的石油盆地,蒙古有关人士认为国家仍具有石油潜力,认为在这些盆地中有可能发现石油资源.蒙古已在东部探明大约4亿t的远景储量,还确定了朱温巴彦和查干埃尔斯两个石油远景区.

铜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

附件2 铜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 最低指标要求(试行) 铜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是指铜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等三项指标,是评价铜矿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经研究,确定其最低指标要求如下: 一、“三率”指标要求 (一)开采回采率。 1.地下开采。 依据矿体厚度和铜(当量)品位的不同,铜矿开采回采率确定为75~92%间共9个指标要求(详见表1)。其中,铜为单一铜矿时按铜品位不同确定其开采回采率;当铜矿含有多种共伴生元素时,依据铜当量品位确定其开采回采率。 铜当量品位是指矿床铜品位与其伴生有价元素依据市场价格折算铜品位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a当=a k+a1f1+a2f2+…+a i f i 式中:a当------铜当量品位,%; a k------主元素铜品位,%; a1a2…a i---有价副产元素品位,%; f1f2…f i---有价副产元素的换算系数; f(换算系数)=某一共伴生矿产品产值/铜矿产品产值。

表1 地下开采时开采回采率指标要求单位:% 2.露天开采。 大型铜矿山的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5%,对于中小型矿山或矿体形态变化大、矿体薄、矿岩稳固性差的矿山,其开采回采率不低于92%。

(二)选矿回收率。 根据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类型、品位、粒度等不同的影响因素,矿选矿回收率应分别达到以下指标要求(详见表2)。 表2铜矿选矿回收率指标要求单位:% - 3 -

(三)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国家鼓励铜矿山综合利用金、银、硫、铁等共伴生资源,根据铁的回收状态、铜品位和含硫品位的不同,确定其共伴生矿产资源(能够回收、利用的有价元素)综合利用率指标要求如表3。 表3铜矿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指标要求单位:% 二、监督管理 (一)本指标要求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督管理铜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依据。 (二)本指标要求是编制和审查铜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的依据。新建或改扩建铜矿山的“三率”指标应达到本指标要求。 (三)现有生产矿山在本指标要求发布之日后的两年内达到本指标规定要求。对达不到本指标要求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组织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标的矿山企业,不予通过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 受地区矿床特征、矿石性质和技术等客观条件限制达不到本指标要求的,矿山企业应说明原因,并提交具备相应设计资质的

非洲43个国家矿产资源和矿业简况

非洲43个国家矿产资源和矿业简况 东非 埃塞俄比亚 在埃塞俄比亚矿业中,金矿业举足轻重,同时埃塞俄比亚还开采锰矿和铂矿。 在埃塞俄比亚进行矿业活动的外国采矿勘查公司已经从1994年的一家增加到现在的十多家。矿业所得税从45%降至35%,政府持干股的比例从10%降到了2%。 埃塞俄比亚有钾盐矿床,尚未开发。 矿业由矿山能源部管理。 厄立特里亚 发生政治动乱前,在哈马逊平原和西部高地开采黄金。厄立特里亚有一个Debarwe 多金属矿床,尚未开采。此外该国还拥有高价值的钾盐矿。随着政治稳定,勘查公司对其又恢复了兴趣。阿散蒂勘查公司目前在厄立特里亚进行积极活动。 Heneb,Meter和Gharsa Wadis以及Adi Rassi 产金刚石。金星资源公司目前在Adi Rassi 进行找金刚石的钻探工作,同时拥有Asmara 南部面积为300平方公里的勘查许可证。 矿业由能源、矿山和水资源部管理。 厄立特里亚矿产资源 2007-07-06 厄立特里亚地处非洲之角的最北部,扼红海入口。国土面积12.43万平方公里。 厄70%的国土面积出露前寒武变质基底,该地层有利于铜、金矿成矿。1995年4月厄颁布矿产资源开采法,鼓励国内外投资勘探和开发矿产资源。 勘察结果证明厄有两个成矿带,BISHA成矿带和ASMARA成矿带。BISHA成矿带位于厄西南部的GASH-BARKA地区,近北东-南西向,贯穿厄整个西部。ASMARA成矿带从ASMARA以北,经ASMARA向西南一直延伸至厄-埃边界。 1996-1998年,美国PELPS DODGE、加拿大SUNRIFT等西方公司等曾在厄进行矿产勘查工作,勘查区域几乎覆盖了西部BISHA成矿带和ASMARA成矿带的大部分地区。由于战争等原因,这些公司有的停止了勘探工作离开厄特。目前在厄立特里亚进行矿产资源勘探的外国公司共有5个,其中4个为加拿大公司,1个为澳大利亚公司。根据他们向厄能矿部提交的找矿或勘探报告,已申请找矿或勘探的区块近20个。结果表明有些区域成矿前景良好。目前已探明或正在勘探的富矿区都位于这两个带。据推测,厄尚有一些空白区域或开放区域有一定成矿前景。 加拿大NEVSUN公司已在BISHA地区发现世界级块状硫化物矿床,验明储量3000万吨。其表面层0-35米为氧化层。黄金含量高达7克/吨;35-65米为次生富集带,含铜量6%。65-400米及以下为原生带,含锌高达12%。在同一带上SANU公司发现HAMBOK矿床,矿带长1.2公里,宽30-40米,矿体厚度30-90米。 在阿斯马拉东南周边共发现3个有一定规模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和1个金矿床,面积均与HAMBOK 矿床相近,但厚度只有20-30米。其中EMBADEHO矿床块状硫化物矿石中80%为黄铜矿,含铜品位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