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柏拉图理想国的评价

评论《柏拉图·理想国》

哲学真是人类有思想以来永恒的话题,我小时候翻过书架上哲学类的书,但我一点兴趣都没有,那时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不思考今晚吃什么、明天去哪里玩,而是自寻烦恼地想我是怎么来的,初中学的哲学也单纯是以一门要考试的学科来学的。

直到高中看了一本书《苏菲的世界》,这本通俗易懂的关于哲学的书打开了我思想的大门,我也在边看边思考那些自寻烦恼的问题。我是谁,世界是谁创造的,人为什么活着,社会主意是什么,究竟什么是正确的…… 《理想国》这本书我也是看了一些的,但终究看不下去,这次的电影我依然觉得很无聊,还不如我之前看的也是说哲学的电影《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我们到底知道多少)》以及它的第二部《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Down the Rabbit Hole(我们到底知道多少-掉进兔子洞)》。后来我会主动去图书馆找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的书,但看哲学书是个体力活,一是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另一个是得时时刻刻集中注意力,所以我借的书基本都没看完。因为看书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更加的是,书看完了,思考往往在继续,哲学真累啊,不怪得哲学家都是一群疯子了。

《理想国》是柏拉图最重要的著作,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个乌托邦。这部著作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一直处于“伟大作品”的最前列,但他的理想国对于我来说可真是不理想的了。在他的这个国家中,国家公民实行群婚,孩子归国家所有,刚一出生就被送到国家托儿所统一收养--这也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也许一些让后人念念不忘的人就是

要这么抛弃一切的思考,所以世上的天才都是疯子!!

哲学常常讨论到人与动物的不同,人可以不须亲身经历就可得知许多经历,我们从他们身上,是否也可以理出更多呢,从今天开始,珍惜生活吧!

人类已经拥有了许多知识,但拥有得越多,越发现未知的更多,就像一个圈,圈里的是已知的,圈外的是未知的,圈越大,其圈周也越大,也就越发现自己的知识渺小。

想起《苏菲的世界》里的小白兔,那只魔术师帽子里的小白兔,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而我们就是兔子毛皮底下安适生活的人类,大人们总将这个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且就此任自己陷入柴米油盐的生活中而浑然不觉,我们已经在这只被拉出宇宙的帽子的白兔毛皮深处待得太舒服了,我们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不感到惊奇,学学苏菲,重新开始认识哲学“你不觉得这个世界居然存在是很令人惊讶的事吗?”P.S.小白兔就是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则是寄居在毛皮深处的微生物,哲学家总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

我们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无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