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

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
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

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

(2010——2015年)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有囊型和泡型包虫病的流行,包虫病流行区人群平均患病率为

1.08%,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自治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受威胁人口为6600万。

包虫病病程较长,晚期肝包虫病患者极度消瘦,或腹胀如鼓,或肝硬如石,出现黄疸、门脉高压及肝腹水等症状;脑包虫病患者癫痫反复发作,病情十分凶险;囊型包虫病病灶出现突然破裂,可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资料,未经治疗的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达94%,被称为“虫癌”。据农业部门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推算,全国每年患包虫病的家畜在5000万头以上,因家畜死亡和脏器废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30亿元。包虫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沉重经济负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是导致我国西部农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5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包虫病防治工作力度,2007年包虫病被列为国家免费救治的重大传染病之一,中央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包虫病病人筛查和治疗、传染源控制、健康教育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包虫病流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人文环境独特,宗教习俗多样,农牧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率较低,防治机构和队伍不健全,动物宿主种类

多、数量大、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等因素,我国包虫病防治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巨大挑战。为了全面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努力实现到2020年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的目标,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中间宿主防制、病人查治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大力开展区域合作和联防联控,注重科研攻关,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各类资源,努力减轻包虫病危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目标和工作指标

(一)目标。

1. 到2012年,

(1)以县为单位查清包虫病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

(2)以乡镇为单位达到下列目标:

青藏高原地区,犬感染率降到15%以下,2岁以下家畜患病率降到20%以下,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降到10%以下。

其他流行地区,犬感染率降到10%以下,2岁以下家畜患病率降到15%以下,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降到8%以下。

2. 到2015年,以乡镇为单位达到下列目标:

(1)青藏高原地区,犬感染率降到8%以下,2岁以下家畜患病率降到15%以下,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降到8%以下。

(2)其他流行地区,犬感染率降到5%以下,2岁以下家畜患病率降到10%以下,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降到5%以下。

(二)工作指标。

1. 到2012年实现以下指标:

(1)查清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

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区)以县为单位,调查历史流行县的犬感染率、2岁以下家畜和啮齿类动物患病率、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

其他省(区、市)以当地感染的包虫病病例为线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包虫病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

(2)传染源犬管理。

青藏高原地区:家犬登记、管理率达到70%以上,犬规范驱虫覆盖率达到60%以上,无主犬平均每村少于3条。

其他流行地区:家犬登记、管理率达到80%以上,犬规范驱虫覆盖率达到70%以上,无主犬平均每村少于1条。

(3)家畜免疫。

青藏高原地区:新生存栏家畜免疫率达到75%以上。

其他流行地区:新生存栏家畜免疫率达到85%以上。

(4)牲畜屠宰管理。

在集中屠宰场所,牲畜屠宰检疫和病变脏器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5)健康教育。

青藏高原地区:流行区县、乡、村级干部、宗教教职人员、中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60%以上;农牧民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50%以上。

其他流行地区:流行区县、乡、村级干部、宗教教职人员、中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农牧民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

(6)病人的治疗与管理。

青藏高原地区:包虫病病人登记管理率达到75%以上,规范治疗率达到60%以上,随访督促服药率达到60%以上,半年疗效考核率达到

60%以上。

其他流行地区:包虫病病人登记管理率达到80%以上,规范治疗率达到70%以上,随访督促服药率达到70%以上,半年疗效考核率达到70%以上。

(7)人员培训。

包虫病流行地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动物监督机构防治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率达到90%以上。

包虫病流行地区,乡镇(街道)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中小学校保健医生、乡村医生、兽医(防疫员)包虫病防治知识或技能培训率达到85%以上。

2.到2015年实现以下指标:

(1)传染源犬管理。

青藏高原地区:家犬登记、管理率达到80%以上,犬规范驱虫覆盖率达到70%以上,无主犬平均每村少于3条。

其他流行地区:家犬登记、管理率达到90%以上,犬规范驱虫覆盖率达到80%以上,无主犬平均每村少于1条。

(2)家畜免疫。

青藏高原地区:新生存栏家畜免疫率达到85%以上。

其他流行地区:新生存栏家畜免疫率达到95%以上。

(3)牲畜屠宰管理。

在集中屠宰场所,牲畜屠宰检疫和病变脏器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4)健康教育。

青藏高原地区:流行区县、乡、村级干部、宗教教职人员、中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农牧民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

其他流行地区:流行区县、乡、村级干部、宗教教职人员、中小学

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农牧民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5)病人的治疗管理。

青藏高原地区:包虫病病人登记管理率达到85%以上,规范治疗率达到70%以上,随访督促服药率达到70%以上,半年疗效考核率达到70%。

其他流行地区:包虫病病人登记管理率达到90%以上,规范治疗率达到80%以上,随访督促服药率达到80%以上,半年疗效考核率达到80%以上。

(6)人员培训。

包虫病流行地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动物监督机构防治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率达到95%以上。

包虫病流行地区,乡镇(街道)和村(居)民委员会干部、中小学校保健医生、乡村医生、兽医(防疫员)包虫病防治知识或技能培训率达到90%以上。

(7)饮水安全。

纳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内的牧区定居点居民、半农半牧区和农区居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100%。

三、主要防治措施

(一)控制传染源。

1.家犬的登记管理。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牧场)负责组织协调和宣传动员,由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按户对所有的家犬建立犬驱虫登记卡,并负责犬驱虫措施的落实。

2.犬犬投药、月月驱虫。各流行区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犬驱虫日,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和配合犬驱虫工作,并做好个人防护。乡级兽医站负责领取和分发犬驱虫药,村级防疫员负责投喂犬驱虫药,犬主需签字确认并负责服药后3天内犬只拴养、犬粪深埋或焚烧。由村级兽医防

疫员每月将犬只驱虫情况逐级汇总上报县级兽医站。

3.无主犬控制。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要采取多种方法控制并减少无主犬数量,鼓励捕杀无主犬。每月定期由村级防疫员指导相关人员在无主犬聚集的场所或经常出没的区域投放驱虫药饵。

4.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监管。农业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调运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监管。

(二)开展健康教育。

1.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负责开展本系统的包虫病健康教育工作,卫生部门负责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2.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精心组织包虫病防治的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刊播包虫病防治相关知识和工作信息,定期无偿刊播有关公益广告,以各种形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氛围。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团校开设专题讲座,宣传包虫病防治知识。加强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以包虫病防治知识、政策、策略和主要措施为重点内容的宣传、培训。

3.民委和民族宗教事务部门每年组织开展对宗教教职人员的宣传教育,使其了解国家免费救治包虫病的相关政策,并利用各种宗教活动向信教群众传播包虫病防治知识,引导信教群众正确就医。

4.教育部门负责将包虫病防治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以包虫病防治知识为重点的主题队会。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引导学生向家长和社会传播包虫病防治知识,培养学生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远离虫卵不玩狗”的良好习惯。

5.各级妇联组织负责对妇女工作干部进行包虫病防治知识培训,针对农牧区妇女开展多种形式的包虫病防治知识宣讲和健康教育活动,促使家庭主妇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良好习惯,促进家庭健康行为的形成。

6.村(居)民委员会要确定1名兼职宣传员负责包虫病宣传教育材料的发放和张贴工作,对辖区村(居)民开展宣传教育。乡镇卫生院的防保人员、乡村医生和兽医防疫员充分利用集市、村民会议、村级广播、犬驱虫日等机会,对农牧民群众宣传“犬犬投药月月驱虫,不用病变脏器喂犬”等基本防治知识。

7.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对定点屠宰场所和集贸市场从事畜产品交易的重点人群进行包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使其了解和掌握不用病变脏器喂犬和对病变脏器进行无害化处理等基本防治知识。

(三)防制中间宿主。

1.家畜屠宰管理。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屠宰场(点)家畜的屠宰检疫,监督做好病变脏器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2.家畜免疫。县兽医站负责分发抗细粒棘球蚴病疫苗,由乡、村级兽医防疫员每年对当年新生存栏家畜进行疫苗接种,此后对免疫家畜每年进行1次强化免疫。

(四)查治与管理病人。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包虫病外科治疗项目管理办法》和《包虫病外科治疗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结合建立农牧民健康档案工作,在包虫病流行区开展人群查病、病人管理、药物和手术治疗,并逐步将符合规定的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五)关怀与救助病人。

民政部门负责对生活困难并符合救助条件的包虫病患者及其家庭,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补助。对符合条件的包虫病重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对因患包虫病导致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家庭,纳入低保范围。

(六)提供安全饮用水。

国家发展改革和水利、卫生部门根据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开展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包虫病流行区居民使用污染严重的地表水问题,优先保障定居点农牧民饮用水安全。有条件的地区供水到户,条件尚不具备的地区供水到集中供水点。

(七)开展基线调查和病情监测。

1. 基线调查。以县为单位,按照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城镇、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进行分层整群抽样,或按照不同地理方位进行抽样,对犬感染率、家畜患病率和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

2. 病情监测。卫生部门按照《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儿童血清学阳性率和人群患病率监测,兽医部门按照《家畜包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犬感染率和家畜患病率监测,为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

四、政策和保障

(一)加强政府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国家针对西部贫困地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政策措施,统筹安排资源,确保防治经费到位,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各地可根据当地包虫病流行状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使包虫病防治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流行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成立由发展改革、财政、卫生、农业(畜牧)、公安、林业、科技、水利、民政、教育、民族宗教、广播电视和新闻宣传、妇联等部门组成的包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全社会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其他地区根据当地实际,建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制。鼓励省际或区域之间开展联防联控,促进包虫病防治工作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部门职责,强化措施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卫生部门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划和行动计划,制订并实施包虫病相关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做好病人的发现、报告、管理和治疗,对符合手术适应症的包虫病患者积极开展外科手术救治;做好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分析,及时调整防治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并提供技术支持。农业(畜牧)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规定,按照国家总体方针,研究制定家畜包虫病防治政策和措施,落实农村家犬驱虫,家畜免疫,严格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监管,开展畜间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商务部门负责加强对牲畜定点屠宰场所的管理。公安、城管等部门通过各自渠道加强对城镇地区家犬数量的掌握和管理,妥善处理无主犬。林业部门负责做好森林鼠害防治工作。宣传部门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包虫病防治知识,全面提高群众的健康防病意识。民委和民族宗教事务等部门结合本部门工作特点,对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开展包虫病防治政策、防治知识的宣讲,逐步提高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对包虫病危害程度的认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查病、救治、犬驱虫等防治工作。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学校校医或保健教师参加卫生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督促中小学校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妇联做好农牧区妇女和家庭主妇的健康教育,促进家庭健康行为的形成。民政部门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包虫病患者及其家庭开展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和水利、卫生部门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保障农牧民饮用水安全。科技部门负责将包虫病有关科研项目列入有关国家科技计划。

(三)增加财政投入,多方筹集资金。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包虫病防治的实际情况,将包虫病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中央财政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包虫病防治工作予以支持。同时,应当广泛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包虫病

防治工作。

(四)加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将包虫病防治科研列入国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相关部门重点科研计划,组织多部门、跨学科的联合攻关,研究我国不同地区阻断包虫病传播的策略和措施,探索各类地区包虫病的防治模式;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的抗包虫病药物不同剂型疗效和不良反应系统评价;研制敏感、特异、便捷的检测试剂;研发高效、安全的包虫病新型疫苗、治疗药物和新剂型;研制长效、方便使用的驱虫药品和犬抗棘球绦虫疫苗,探索流行区无主犬的管理和驱虫措施;深入开展包虫病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研究。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广适用的科技成果。

(五)加强能力建设,提高防治水平。加强相关机构能力建设。各流行区的省级和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设置专门的防治科、室、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包虫病防治人员;乡(镇)卫生院和畜牧兽医站有相应的卫生技术人员承担包虫病防治工作。各流行乡、村有专人负责包虫病防治工作。

不断改进和完善县级综合医疗机构和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包虫病诊断、治疗能力,重点流行区的县级综合医院要逐步具备开展包虫病外科手术的能力。

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包虫病实验室网络能力建设。加强包虫病虫种鉴别和检测试剂评价能力。省、地市级实验室具备对免疫学检测进行质量控制的能力。县级实验室具备免疫学检测能力。

按照逐级分类培训的原则,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包虫病防治人员的业务水平。

五、考核与评价

(一)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行

动计划的要求,将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签订目标责任书,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对没有实现工作目标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二)监督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科学、定量、随机”的原则,制订详细的监督检查方案,通过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自查、抽查,对工作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要及时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反馈给被检查单位。卫生部、农业部及有关部门将不定期组织对本行动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三)考核评估。卫生部、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考核评估方案,于2013年组织开展对行动计划的中期目标的考评,并根据中期考评结果对行动计划有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2015年组织开展终期评估。

包虫病防治培训班试题答案

2015年昌吉州包虫病防治培训班试题 单位:姓名: 一、单选题 1、到2015年,其他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犬感染率降到(A)以下。 A、5% B、10% C、1% D、8% 2、到2015年,其他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2岁以下家畜患病率降到(A)以下。 A、10% B、5% C、15% D、6% 3、到2015年,其他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降到(D)以下。 A、10% B、3% C、1% D、5% 4、到2015年,其他流行地区,家犬登记、管理率达到(C)以上。 A、60% B、80% C、90% D、100% 5、到2015年,其他流行地区,包虫病病人登记管理率达到(B)以上 A、60% B、90% C、80% D、100% 二、简答题

1、2015年包虫病终期评估时间? 答:评估数据截止时间为201 5年6月30日。2015年7月底前,完成县级自评工作;201 5年8-9月开展自治区级自评和复核工作;2015年10-11月接受国家级考评组抽查复核。 2、2015年包虫病终期评估程序? 在各县(市、区)自评的基础上,由自治区级考评组进行 抽查复核,并最终接受国家级考评组的抽查复核。 (一)县级自评。县级卫生、畜牧、水利部门按照本方案要求联合成立自评考评组,负责对本辖区内《行动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自评,完成自评报告,并经地(州、市)级卫生、畜牧、水利部门审核汇总后上报自治区行动计划终期评估工作专家组。 (二)自治区级自评。自治区卫生计生、畜牧、水利部门联合成立评估组,对各县(市、区)的评估材料进行审核,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准确性进行复核;评估组在各地(州、市)随机抽查2个县,进行现场复核,完成自治区级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含对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包虫病防治项目县、动物包虫病试点县和非项目县、非试点县防治工作情况的对比分析。

棘球蚴病

棘球蚴病风险分析 1、疫病概述 棘球蚴病(EchinOCoCcosls)又称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中绦期——棘球蚴寄生于哺乳动物脏器所引起的疾病。本病的临床表现视包虫囊部位、大小和有无并发症而不同。长期以来,包虫病被认为是一种人兽(畜)共患寄生虫病,称之为动物源性疾病惟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称之地方性寄生虫病;在流行区带有职业性损害的特点,被列为某些人群的职业病;从全球范围讲包虫病为少数民族或宗教部落所特有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1.1流行病学 棘球蚴的传播与养犬密切相关。动物与人主要通过与犬接触,误食棘球绦虫卵而感染。绵羊、牛、猪及人均为易感动物,此外,马、兔、鼠类等多种哺乳动物也可感染;绵羊对本病比其他动物易感。 患棘球绦虫病的犬、狼、狐等肉食动物把虫卵及孕节排到外界,在适宜的环境下,体节可保持其活力达几天之久。有时体节遗留在犬肛门周围的皱褶内。体节的伸缩活动,使犬瘙痒不安,到处摩擦,或以嘴啃舐,这样在犬的鼻部和脸部,就可沾染虫卵,随着狗的活动,可把虫卵散播到各处,从而增加了人和家畜感染棘球蚴的机会。此外,虫卵还可助风力散布,鸟类、蝇、甲虫及蚂蚁也可作为搬运宿主而散播本病。

1.2临床症状 棘球蚴在家畜体内寄生时,由于虫卵逐渐增大,可压迫组织,引起组织萎缩和机能障碍。随着寄生部位的不同,出现的临床症状也各异。当肝、肺寄生囊蚴数量多且大时,则实质受压迫面高度萎缩,能引起死亡。囊蚴数量少且小时,则呈现消化障碍,呼吸困难,腹水等症状,患畜逐渐消瘦,终因恶病质或窒息死亡。 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寄生虫病,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1.3病原特性 目前分类学上公认棘球绦虫属有四个种,即细粒棘球绦虫(E ?granulosus),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s)、少头棘球绦虫(E.oligarthrus)、伏尔格利棘球绦虫(E.vogeli)。后两种很少感染动物。这四个种的成虫和幼虫阶段在形态上都不相同。而且,许多种间、种内变种己有报道,特别是细粒棘球蚴绦虫,惟一可靠的鉴定基础是DNA分析。 ?细粒棘球绦虫 寄生虫在家犬和大量有蹄动物中传播,犬/羊循环最重要,森棘动物的中间和终末宿主也能感染细粒棘球蚴,例如狼和鹿。成虫长2~7mm,一般有3~4个节片,很少有6个节片的,倒数第二个节片是成熟节片,生殖孔位于成熟节片和孕卵节片的中后方。最后一个节片(孕卵节片)的长度通常比整个成

预防包虫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预防包虫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预防包虫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一、目的 经过教育手段普及包虫病基本知识和预防技巧,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防治活动,促进和增强个人健康概念,促使个人改变危险行为,由此消除或减轻危害健康的危险因素,最终实现包虫病控制目标。 二、任务 经过传播防病知识,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使人们主动加入到疾病预防的活动中去。 三、原则 (一)制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以保证居民接受有关预防包虫病的各种适宜的宣传教育材料。 (二)健康教育要应贯穿于包虫病控制全过程和各个环节。 (三)应根据防治进程和受教育者的情况改变宣传教育的重点和技巧。 (四)将人群包虫病知识的增长和高危行为的改变作为近期效果评价指标。 四、工作指标 (一)为每个人提供接受包虫病健康教育的机会。

(二)普及包虫病五个基本知识点。普及率达70% (三)中小学校实施包虫病健康教育系列教学。 (四)知晓率:学生80%以上,其它人群70%以上。 (五)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 五、宣传教育的5个基本知识点 (一)什么是包虫病? (二)包虫病在人畜之间是如何传播的? (三)狗肠内的小绦虫是从那里来的? (四)包虫病有什么危害? (五)怎样预防包虫病? 六、不同人群的教育及掌握知识要点及要求 (一)重点人群: 1、领导干部(具有组织和决策作用)。 2、学龄儿童(高易感人群)。 3、犬主、牧民、屠宰工人、半农半牧区的居民(其行为直接影响预防和控制包虫病效果)。 4、掌握知识要点及要求: (1)干部在疾病控制的全过程中她们起着组织和决策作用。以包虫病基本知识,当地包虫病流行情况与危害,组织防治活动的技巧作为干部学习重点。 (2)犬主、屠宰人员和牧民此类人群在疾病传播与控制中起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

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ν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臵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全身症状亦愈重。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发展过程

包虫病工作计划

包虫病防治工作计划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 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有囊型和泡型包虫病的流行,包虫病流行区人群平均患病率为1.08%,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自治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受威胁人口为6600万。 包虫病病程较长,晚期肝包虫病患者极度消瘦,或腹胀如鼓,或肝硬如石,出现黄疸、门脉高压及肝腹水等症状;脑包虫病患者癫痫反复发作,病情十分凶险;囊型包虫病病灶出现突然破裂,可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资料,未经治疗的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达94%,被称为“虫癌”。据农业部门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推算,全国每年患包虫病的家畜在5000万头以上,因家畜死亡和脏器废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30亿元。包虫病给患者及其家

庭带来极大痛苦和沉重经济负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是导致我国西部农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5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包虫病防治工作力度,2007年包虫病被列为国家免费救治的重大传染病之一,中央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包虫病病人筛查和治疗、传染源控制、健康教育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包虫病流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人文环境独特,宗教习俗多样,农牧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率较低,防治机构和队伍不健全,动物宿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等因素,我国包虫病防治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巨大挑战。为了全面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努力实现到2020年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的目标,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包虫病的防治

包虫病的防治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包虫病的防治 1、什是包虫病包虫病是棘球蚴病的俗称,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人类绦虫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狗是包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2、家畜患包虫病有哪些异常表现 消瘦、被毛逆立、脱毛、咳嗽、呼吸困难、倒地不起。主要是机械性压迫和毒素作用。患脑包虫时患畜作回旋、前冲或后退运动,典型症状为“转圈运动”,故称回旋病。 3、包虫病有哪些寄生宿主寄生在那些部位 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犬、狼、虎、豹等肉食动物小肠内,幼虫寄生于中间宿主绵羊、山羊、黄牛、水牛、骆驼、猪、马等各种家畜、啮齿类及多种野生动物与人的肝、肺、脾及其它各种器官。 4、家畜是如何感染包虫病的 家犬和狐狸等野生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犬因食入病畜内脏而感染。病犬排出的虫卵,污染牧场、水源等自然环境及羊毛等。等家畜因食入被污染的牧草、饲料或饮入被污染的水而被感染。 5、人如何感染包虫病 人由于与家犬接触,或食入被虫卵污染的水、蔬菜或其它食物而感染,另外,许多人在放牧、剪毛、挤奶、皮毛加工等过程中接触虫卵后误食感染。 6、人感染包虫病有哪些异常现象 可寄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同时累及多个器官。在肝脏可见肝区胀痛;在肺部可见呼吸急促、胸痛等刺激症状;在脑可引起颅内压增高一系列症状;在骨骼可破坏,易造成。本病主要以慢性消耗为主,往往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 7、哪些行为容易得包虫病 经常玩狗(抚摸、戏耍)、喂食狗后不洗手、饮用被狗污染的生水、吃一些被狗粪污染的生菜或水果、吃一些带病变得动物内脏。 8、人体包虫病如何诊断

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1

一、传染病基本知识 (一)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由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统称为感染症,感染症中能够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组疾病称为传染病。病原生物包括朊毒体、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以及原虫和蠕虫等寄生虫。 (二)传染病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200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本法规定,目前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8种, 1、甲类传染病:有2种,即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共有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共有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今年已被国家例为丙类传染病。 二、传染病感染过程 (一)、感染的概念:病原体侵入机体,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二)、传染的五种表现: 1、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不发病) 2、病原携带状态。 3、隐性感染。 4、潜伏性感染。 5、显性感染(发病)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流行过程: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侵入易感机体的过程。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若有一个条件缺失将不会被感染(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指有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四个方面。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某些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1、空气、飞沫、尘埃常见于呼吸道感染的传染病;2、水、食物、苍蝇常引起消化道传染病;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既可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又可引起消化道传染病;4、吸血昆虫又称虫媒传播;5、体液:血液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6、土壤、疫水又称接触传播;7、母婴传播在母亲怀孕和生产时传染给婴儿。 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容易感染的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

包虫病的疫苗研究进展

包虫病的疫苗研究进展* 章家新 傅玉才 (汕头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广东 汕头 515031) 提要 免疫预防是防止包虫病流行的比较理想的途径。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细粒棘球绦虫的有效免疫原成份进行筛选和克隆,制备基因工程疫苗,为包虫病的免疫预防和免疫诊断开辟了新途径。本文仅就囊性包虫病近年来的疫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免疫预防;细粒棘球蚴;疫苗;包虫病中图分类号 R18 R532 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716(2002)02-0118-03 收稿日期:2002-03-01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170710) 作者简介:章家新(1974-),男,安徽省全椒县人,在读硕 士生。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本病由棘球属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引起。其中细粒棘球绦虫[引起人囊性包虫 病(囊性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绦虫[引起人泡型包虫病(泡型棘球蚴病)]分布广,可在人体内引起严重病变。另外,伏氏棘球绦虫偶尔可在人体内引起多囊性棘球蚴病,少节棘球绦虫尚无人体内感染的确切报道。在我国只有前2种,而绝大多数流行区以囊性包虫病为主。 1 流行病学 包虫病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严重寄生虫病,已证实[1]25个省、市和自治区有感染病例。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青海、四川、陕西和西藏流行严重[2],其中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地的细粒棘球蚴属于同一虫株[3]。黑龙江、河北、天津、安徽、山东、湖南、贵州、上海等地已发现有原发包虫病人,说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增加,宠物(犬)和经济动物(狐狸)养殖数量增加,包虫病已从我国的西北部向东南部、由畜牧地区向农业地区逐渐蔓延。目前我国包虫病患者约100万,受威胁人口几千万。 2 疫苗预防的必要性 我国是包虫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4]。控制包虫病的流行主要是通过切断棘球绦虫生活发育环 节,预防中间宿主(人,畜)对棘球蚴的感染,预防或驱虫治疗终宿主(犬),阻断虫卵的播散。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以驱虫治犬和宣传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在感染流行的重点省份,制定防治规划,查治病人,捕杀野犬,对试点区实行 月月驱虫,犬犬投药 ,使棘球蚴病得以很好的控制[5] 。但就西北牧区而言,那里的经济发展落后,大多牧区处在山区或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牧民多以游牧为 主,他们的某些传统生活习俗及缺乏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等因素增加了综合防治措施实施的难度,使各实验地区的综合防治经验未能持续推广下去[6] 。由于许多相邻国家和地区有棘球蚴病流行,在边界地区防治工作又相对较弱,是已控制地区容易输入新的传染源而使棘球蚴病难以获得持久控制的一个主要原因,必须清除传染源才能巩固防治成果。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日新月异,研制各种疫苗的条件已经成熟。与现行的控制模式相比,采用疫苗预防不仅可以节约大量人力和财力,也能彻底控制包虫病在我国牧区的流行。 3 疫苗的研究 制备疫苗的抗原主要有原头蚴或六钩蚴人工培养时的代谢产物和射线照射致弱的活虫。 3 1 中间宿主(羊)的保护性疫苗 国外在控制包虫病流行方面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将体外培养细粒棘球绦虫六钩蚴的排泄或分泌产物作成抗原,给绵羊接种可获得抗细粒棘球绦虫卵的高度免疫力[7],已证明[8]六钩蚴能产生所有的宿主保护性抗原。目前主要是应用EG95重组蛋白疫苗防治细粒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羊)并取得较理想的结果[9,10]。研究[9,10]发现经EG95重组蛋白疫苗免疫的中间宿主(羊),可以抵抗不同的细粒棘球蚴株(新西兰株、澳大利亚株和阿根廷株)感染,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96%~98%)。EG95免疫羊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针对天然六钩蚴抗原和所用免疫原中近23kDa 的抗原组分的。序列分析说明EG95cD -NA 是715bp 的插入片段,编码分子量为16 592kDa 118 第15卷 第2期 2002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 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Vol 15 No 2 2002

包虫病宣传工作计划

天生关村卫生室包虫病宣传工作计划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包虫病病程较长,晚期肝包虫病患者极度消瘦,或腹胀如鼓,或肝硬如石,出现黄疸、门脉高压及肝腹水等症状;脑包虫病患者癫痫反复发作,病情十分凶险;囊型包虫病病灶出现突然破裂,可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资料,未经治疗的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达94%,被称为“虫癌”。但是,由于包虫病流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人文环境独特,宗教习俗多样,农牧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率较低,防治机构和队伍不健全,动物宿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等因素,我国包虫病防治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巨大挑战。为了全面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努力实现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的目标,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 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以控制传染源

为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中间宿主防制、病人查治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努力减轻包虫病危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二、目标和工作指标(一)目标。查清包虫病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二)工作措施。(1)调查历史流行县的犬感染率、2岁以下家畜和啮齿类动物患病率、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2)传染源犬管理。(3)家畜免疫。(4)牲畜屠宰管理。(5)健康教育。(6)病人的治疗与管理。 三、主要防治措施 (一)控制传染源。1.家犬的登记管理。按户对所有的家犬建立犬驱虫登记卡,并负责犬驱虫措施的落实。2.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结合我村实际确定犬驱虫日,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和配合犬驱虫工作,并做好个人防护。3.无主犬控制。要采取多种方法控制并减少无主犬数量。每月定期指导相关人员在无主犬聚集的场所或经常出没的区域投放驱虫药饵。 (二)开展健康教育。

预防包虫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预防包虫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一、目的 通过教育手段普及包虫病基本知识和预防技巧,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防治活动,促进和增强个人健康概念,促使个人改变危险行为,由此消除或减轻危害健康的危险因素,最终实现包虫病控制目标。 二、任务 通过传播防病知识,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使人们主动加入到疾病预防的活动中去。 三、原则 (一)制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以保证居民接受有关预防包虫病的各种适宜的宣传教育材料。 (二)健康教育要应贯穿于包虫病控制全过程和各个环节。 (三)应根据防治进程和受教育者的情况改变宣传教育的重点和技巧。 (四)将人群包虫病知识的增长和高危行为的改变作为近期效果评价指标。 四、工作指标 (一)为每个人提供接受包虫病健康教育的机会。 (二)普及包虫病五个基本知识点。普及率达70% (三)中小学校实施包虫病健康教育系列教学。 (四)知晓率:学生80%以上,其他人群70%以上。

(五)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 五、宣传教育的5个基本知识点 (一)什么是包虫病? (二)包虫病在人畜之间是如何传播的? (三)狗肠内的小绦虫是从那里来的? (四)包虫病有什么危害? (五)怎样预防包虫病? 六、不同人群的教育及掌握知识要点及要求 (一)重点人群: 1、领导干部(具有组织和决策作用)。 2、学龄儿童(高易感人群)。 3、犬主、牧民、屠宰工人、半农半牧区的居民(其行为直接影响预防和控制包虫病效果)。 4、掌握知识要点及要求: (1)干部在疾病控制的全过程中他们起着组织和决策作用。以包虫病基本知识,当地包虫病流行情况与危害,组织防治活动的技巧作为干部学习重点。 (2)犬主、屠宰人员和牧民此类人群在疾病传播与控制中起重要作用,自身又是易感人群。教育中突出包虫病与自身健康的直接关系;预防技巧和正确卫生行为。教育要经常化、方法要多样化。 (3)儿童与学生高易感人群。课堂内系统学习,规范卫生行为,明确在防病中自己应做什么和能做什么。 (4)要求上述人群健康教育要做到四个一,既每位成人至少看一次预防包虫病的录像;看一次家畜包虫病的患病脏器标本;干部还要访问一个包虫病患者家庭、实地感受包虫病的危害;中小学生做到每一学期上一次预防包虫病的健

包虫病的宣传资料

包虫病的防治 一、省卫生厅对于防治包虫病的相关目标和要求: 省卫生厅办公室印发的《2011年江苏省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指出2011年全省包虫病防治的目标和任务是:加强疫情监测和疫点调查,有效控制包虫病疫情,防止疫情蔓延。其中人群健康教育中开展包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手—口接触传播。 二、包虫病的简述: 包虫病称白泡泡或者水疙瘩病,是人类绦虫病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包虫病是人体受到狗体内绦虫的虫卵感染所引起的疾病。虫卵随狗粪散布到人们生活的周围环境里。这样,就很容易沾染到人的手上,衣服上和日常用品上,另外,通过狗毛、羊毛、干草、水等与人有接触机会的东西,也会沾染给人。如果人误食了虫卵,虫卵在小肠内孵出幼虫,穿过肠壁,随血液循环到达人体的各个脏器(主要是肝脏和肺),慢慢生长,以后变成象囊袋一样的肿块,里面充满了水一样的液体,有的包虫囊肿可以长到几十斤重,压迫脏器。如果囊肿破裂,将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包虫病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的四川、青海、西藏、甘肃等省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调查表明,西部地区的寄生虫感染率较高,以包虫病和黑热病最为严重。包虫病分囊型和泡型两种,被喻为西部地区第二“癌症”的泡型包虫病病例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西藏、甘肃和新疆等省(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病死率达51/万,治疗一例包虫病的平均费用高达2700多元。因此,寄生虫病已成为许多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严重阻碍着西部经济发展的步伐。 三、预防的要点 1、在高原煮沸 食物和水10分钟可以杀死虫卵。

2、饭前洗手是避免手上沾染的虫卵入口的有效方法; 3、对犬粪进行就地深埋,可减少虫卵对环境的污染; 4、深埋动物的尸体和不用生的动物脏器喂狗,可降低狗感染的机会。 四、治疗手段 包虫病在临床上可通过血清学检测以及X线、B超和CT进行诊断。包虫囊肿的超声图像很具特征性,所以B超的诊断符合率可达98%以上。 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对寄生人体各脏器包虫病主要是采取内囊穿刺摘除术、内囊完整摘除术等外科手术治疗。阿苯达唑、吡喹酮和甲苯达唑等药物对于早期体积较小的包虫病均有一定的疗效。近几年研制的阿苯达唑乳剂临床试验证明,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手术治疗。 包虫病是一种具有地方性和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各地应重视健康宣传教育。从事屠宰业、牧民和狩猎户等高风险人群在生产和生活中要加强个人防护,不喝生水,不食生菜。儿童应避免与狗密切接触,饭前洗水。捕杀野犬,限制犬的数量,严禁用含有虫体的动物脏器饲喂犬畜,加强对家犬驱虫,人、犬驱虫后的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执行肉食品卫生检测制度和动物检疫制度。 古村卫生服务站宣传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培训)

时间:2011.1.10 地点:发热门诊 主讲:翟厚锋 内容: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学习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

包虫病实施方案汇总

犬只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包虫病是由棘球蚴属绦虫寄生于人体或宿主动物体内而引起的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狗是细粒棘球绦虫最适宜的终末宿主和主要的传染源,如今我市的犬只数量约3万只,并在逐年大幅增长。为了控制包虫病在我市的爆发及流行,按照国家十四部委联合下发的《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我市(2011——2015)年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提高广大市民的健康意识,切实提高群众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完善宣传、管理、监督的综合防治策略,不断提高防治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项目实施教育群众掌握包虫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知识,并动员市民支持和参加防治活动。促进和增强个人健康概念,提高自觉防病的意识,使群众对包虫病及其危害性的知晓率达到80%以上。 2、针对传染源(犬)的管理和治疗,使犬驱虫覆盖率达到80%以上,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包虫病的传播途径,降低包虫病的发病率。

3、做好犬只的驱虫工作,有利于提高犬只注射狂犬病疫苗后产生抗体的滴度,保证狂犬病的免疫效果。 三、实施范围 保定全市区 四、实施时间 2011年—2015年 五、具体实施办法 1、加强宣传 (1)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广泛宣传包虫病的有关知识及预防措施。 (2)进入社区和人口集中的小区、广场发放宣传册,以图片、文字的形式提升广大市民对包虫病的认知程度。使广大养犬户做到科学饲养,有效控制。 2、购进驱虫药 申请资金从正规渠道购买合格驱虫药品(吡喹酮)。 3、驱虫药的发放 根据《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的要求免费给市区内犬只投放吡喹酮。

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知识

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知识 钩虫病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人体小肠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在我国,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是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钩虫感染几乎遍及全球,在我国除少数气候干燥、寒冷地区外,其他各省均有钩虫感染或流行,以海南、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湖南、安徽等地较严重。 人们常因从事田间种菜、耕作等劳动活动时,脚或手部皮肤直接接触含有钩虫幼虫的泥土或农作物后感染。也可因生食含有钩虫幼虫的不洁蔬菜、瓜果而受到感染。 钩虫的幼虫侵入皮肤后进入人体,并在人体体内移行,最后到达小肠发育成为成虫。成虫产卵后随粪便排出,在土壤环境中发育成为感染期幼虫。因此,钩虫病是重要的土源性线虫病之一。 钩虫病的一般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营养不良及消化道功能紊乱,严重的可引起心脏功能不全,儿童生长和发育障碍。孕妇感染可引起流产、早产或死胎。婴幼儿感染钩虫病常出现急性便血性腹泻、大便呈柏油样、食欲减退,病死率较高。 钩虫在侵入人体并在体内移行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症状。如钩虫幼虫侵入皮肤后,病人可感到局部皮肤有烧灼、针刺或奇痒等感觉。继之出现红色点状丘疹或小泡疹,造成钩蚴性皮炎,多见于手指、足趾间。幼虫移行至肺泡后,病人可出现咽痒、咳嗽、痰中带有血丝,严重感染者可出现剧烈干咳、肺大咯血及类哮喘样发作症状。成虫寄生于小肠,在小肠壁上不断更换部位吸血,伤口不断流血造成贫血。病人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及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由于胃口不佳、消化功能不良,影响铁的吸收,使贫血不断加重,甚至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少数钩虫病人有喜食生米、泥土、木炭等“异嗜症”现象。 从粪便中查到钩虫卵或孵出钩蚴即可确诊为感染钩虫。部分人群虽然已感染上钩虫,并在粪便中发现钩虫卵,但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钩虫感染。 钩虫病的治疗,可采取驱除肠道成虫和杀灭在组织中移行的早期幼虫的病原治疗。常用的驱虫药物有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噻嘧啶等。近年我国合成的新药三苯双脒,则对驱除美洲钩虫的效果更好。另外,可口服硫酸亚铁片或葡萄糖酸铁等补充铁剂,有助于改善贫血和心功能。严重贫血者可输血。 减少和控制钩虫病必须坚持采取驱虫治疗、加强粪便管理、保证饮用水的清洁卫生等措施。另外,广泛宣传普及钩虫病防治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饮生水,生食瓜果蔬菜要反复清洗,尤其要改变赤足下地劳动的不良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包虫病 包虫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我国有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二种,分别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泡球蚴)寄生人体组织器官所致。囊型包虫病呈世界性分布,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多见。我国包虫病高发流行区主要集中在高山草

全国包虫病调查方案828-最终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方案 包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全国疫情报告数据显示,2004~2010年,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包虫病病例报告,其中98.2%的报告病例分布于新疆、青海、四川、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等7个省(自治区),但目前流行状况仍不太清楚。按照《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年)》要求,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包虫病的流行范围和程度,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进一步了解我国包虫病的流行范围和程度,为制定防治计划、实行分类指导、进行效果考核和全面推进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查范围 (一)有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防治项目支持的新疆、青海、四川、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7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项目省)的流行县(指各省曾组织调查明确的); (二)项目省流行县之外2000年以来有包虫病病例报告的县; (三)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年以来有包虫病本地感染病例报告且存在包虫病传播条件的县。 三、调查对象 (一)项目省的流行县

1.人群患病调查 在每个流行县,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牧区、半农牧区、农区和城镇进行分层,按各层人口数占全县人口总数的比例确定分层调查人数,再根据各层调查人数确定各层调查村数,共抽取16个村,每村查200人以上(人数不足时从邻近村补足。),全县至少调查3200人。 2.儿童感染和患病情况调查 在每个流行县的牧区、半农牧区、农区和城镇各抽取1所小学,对该小学全体学生进行普查。如学生集中在县城,则抽取该县城所有的小学。 3.犬感染调查 在每个流行县确定的16个人群患病调查村中,每村抽取20个养犬户(养犬户数不足时从邻近村补足),每户仅采集1条犬的粪样,共计采集犬粪样320份。 4.家畜宿主调查 在每个流行县,以县为单位,在屠宰季节选取当地繁育的1岁以上的羊1000只(或牛500头),选定调查的牛、羊应来自本县10个以上的村。 5.啮齿类动物调查 在有泡型包虫病流行的县,在泡型包虫病患者居住地周围和人、犬经常活动的区域捕捉各种成年鼠数不少于1000只。 6.包虫病防治知识和行为调查 在每个流行县确定的16个人群患病调查村中,选取干部、农牧

包虫病防治工作总结

包虫病防治工作总结 XXXXXX 包虫病防治 工作的总结 一、基本概况 我X 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处,与周边地区商贸来往频繁,是自治区、市动物防疫重点地区之一,动物防疫工作面广,范围大。我旗对包虫病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健康养殖, 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 ,贯彻“切断病原循环链” 方针,以动物与人类包虫病的发生流行的关系、规律为基础,从管理、教育和技术措施三方面入手,重点抓好驱虫,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综合防治。现将我旗包虫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二、包虫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xxxxxxxxXX)文件要求,我旗疫控中心与X月X日至X 日,历时三天的时间组织工作人员,对全旗范围内的x匹马进行了随机抽样检测,经过我中心专业工作人员的多次试验和观察,受检的x 匹马的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于此同时在敖镇范围内抽检了x匹马,对其进行马鼻疽菌素点眼试验,经过多次观察,结果均为阴性。 (二)切实加强宣传、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人畜共患病防控,直接关系到市民、农牧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关系到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为全面提高马鼻疽病防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切实做到群防群控,我们积极组织全旗一线防控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和个人防护知识培训,并采取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形

式,加大对从事养殖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利用监测、调查和“三下乡”等契机,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不断提高了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X年开展培训X次,发放宣传材料X多张。 (三)加强消毒灭源工作为有效防控马属动物疫病和消灭传染源,旗疫控中心组织人员加强饲养马属动物农牧户消毒灭源工作,强化宣传防范、规范消毒程序、发放消毒药品。在全旗范围内共消毒牲畜棚圈若干处X千多平方米; 消毒牲畜运载车辆X辆、消毒药品X吨。 (四)进一步做好马传贫、马鼻疽病检疫监管工作为预防、控制马传贫、马鼻疽病,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我旗严格加强检疫监管力度,整顿队伍,规范执法行为,严把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关,做好马属动物参加演出、展览、比赛检疫工作,杜绝疫病传播流行。 (五)加强调畜监督管理,切实防范外疫传入严格按照自治区、市相关动物及其产品调运管理有关要求,切实 作好本辖区动物及其产品调运监管工作,同时,继 续发挥自治区级公路动物消毒检查站的职能,建立坚强有效的动 物疫病防控屏障,继续坚持X小时上岗值班制度,对运载动物及其产品、车辆按规定严格查证验物,检疫消毒,认真填写检疫、消毒、处理工作记录。 六)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马传贫、马鼻疽菌苗。消灭、控制该病,必须做好疫病监测和消毒灭源。因此,目前我旗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

包虫病防治知识问答(防治人员)

包虫病防治知识问答 包虫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公元前,祖国医学对该病就有记载:“因种种原因,长成了包块,初起时象鸡蛋一样大,渐渐长大,形似怀孕,几年以后,按压腹部,包块很硬,但又有移动性”。包虫病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或牛羊等食草动物体内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具有地方传播流行特征的慢性寄生虫病,也叫棘球蚴病。 按包虫囊肿寄生部位的不同,包虫病可分为肝包虫病、肺包虫病、脑包虫病等。按包虫囊肿数量的多少,可分为单发性包虫病和多发性包虫病两种。按包虫囊肿寄生宿主的不同,可分为人体包虫病和动物包虫病或家畜包虫病或牛羊包虫病等。按包虫囊肿发生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包虫病和继发性包虫病两种。按包虫囊肿性质的不同,又可分为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两种。囊型包虫病是由小绦虫中一种叫做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所引起,泡型包虫病是由小绦虫中另一种叫做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所引起。 一、包虫病有哪些主要危害? 包虫病对人体所造成的直接危害主要是机械性压迫和毒素作用,其危害程度与包虫囊肿的寄生部位、大小、数量、性质及并发症关系密切。 早期包虫病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随着时间推移,包虫囊肿逐渐增大,开始挤压周围组织器官而出现症状:肝包虫常引起肝区隐痛,坠胀不适,上腹饱满,食欲不佳等;巨大肝包虫可

使膈肌抬高压迫肺脏,致使呼吸困难。肺包虫常伴有胸部隐痛或刺痛;巨大肺包虫可由于挤压支气管而引起干咳,也可由于压迫肺组织而产生胸闷气短。其他脏器如脑、肾、心等包虫病,其后果更为严重。 1、包虫感染:包虫合并感染后可形成脓肿,出现全身炎症反应及怕冷、发热等毒血症状,常伴有黄疸、咳嗽、贫血、瘦弱等。 2、包虫破裂: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外力挤压,其次是局部震动、感染穿孔与自发性破裂等。①破入胆道:肝包虫破入胆道后,由于囊液涌入肝管会引起剧烈的胆绞痛及寒战高热,多继发感染。如果子囊或内囊碎片堵塞胆道,就可并发阻塞性黄疸,常形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②破入腹腔:肝包虫破入腹腔后,由于囊液迅速涌入,会立即引起剧烈的全腹膜炎及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同时,腹腔中随着囊液涌出大量的原头节也随之洒满腹腔。原头节在没有被体内免疫防御系统杀灭的情况下,原则上一个原头节会生长发育成一个新的继发性包虫囊肿。大量原头节则会在数年以后造成继发散发性多发性腹腔包虫,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拳头;少则几个,多则数以百计。包虫与网膜、系膜、肠管广泛粘连,不仅严重压迫腹腔脏器,且往往产生粘连性肠梗阻及并发感染、穿孔破裂,形成腹腔脓肿、肠瘘等复杂的急腹症。对腹腔散播的多发性包虫需要多次手术摘除,由于大小包虫很多,粘连广泛,难以彻底清除。③破入肺内:肝顶部的包虫,由于肝组织的阻力而向肝的膈面增大,逐渐突出于肝表面并推挤膈肌向胸腔内膨出。当包虫合并感染,产生粘连和炎症浸润时,可使包

包虫病防治半年工作总结

包虫病防治半年工作总结 篇一:包虫病简报 简报 第三期 水子乡卫生院 二零一四年四月二十日坚持不懈,严防包虫病 包虫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也称棘球蚴病,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地区。病因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即被感染。水子乡地处高海拔、也是包虫病的好发地 XX年4月 医务人员走村 免费开展包虫 真讲解了有关区。 21--23日,我院3名入户为本乡广大群众病宣传工作。对群众认包虫病传播途径、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治知识。教育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不喝生水,不吃生肉,饭前洗手,餐具洁净;消灭野犬,加强家犬的管理;儿童勿玩耍狗;防止犬粪污染草场、饲料、水源,预防羊群染病;保护水源;搞好环境卫生。使广大群众对包虫病有所认识。

通过对走村入户免费开展包虫病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村民 的普遍赞誉。 抄报:县卫计生局、乡政府、疾控中心 篇二:包虫病工作计划 包虫病防治工作计划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XX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有囊型和泡型包虫病的流行,包虫病流行区人群平均患病率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自治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受威胁人口为6600万。 包虫病病程较长,晚期肝包虫病患者极度消瘦,或腹胀如鼓,或肝硬如石,出现黄疸、门脉高压及肝腹水等症状;脑包虫病患者癫痫反复发作,病情十分凶险;囊型包虫病病灶出现突然破裂,可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资料,未经治疗的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达94%,被称为“虫癌”。据农业部门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推算,全国每年患包虫病的家畜在5000万头以上,因家畜死亡和脏器废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30亿元。包虫病给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