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的

1.熟悉《红楼梦》的写作背景,了解前五回的主要内容,扫清阅读时的文字障碍,提高自学能力。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 通过对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里等的分析评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重点难点

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性格入手,提高鉴赏古代小说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红楼梦》写作背景及前五回的主要内容; 2、介绍曹雪芹。

【导语设计】(播放《红楼梦?序曲。枉凝眉》)

有人说,:“开谈不讲《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哪些同学读过《红楼梦》?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红楼梦》,一点即可。

【作家作品】

补充: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 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被岁月的长河无情淹没。到了18世末纪,高鹗è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所以说《红楼梦》绝不是一般的文学创作,是曹雪芹饱含血泪写成的。

【过渡语】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结构】

1、(检查预习)林黛玉进贾府都见到了哪些人?【板书】

(1)初进荣府(开端)

(2~4)拜见贾母、邢王夫人、三姐妹等。

(5~6)初见凤姐

(7~11)拜见两位舅舅,介绍宝玉。(发展)

(12)陪贾母进晚餐

(13~14)宝黛初会

(15~16)安排起居(结局)

2、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几部分,各写什么内容?

【点评】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展开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简单地介绍了曹雪芹及《红楼梦》,同时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理清了思路。有同学还想深入了解的话,可以课下阅读《红楼梦》。

【作业布置】

阅读课文,筛选出描写贾府环境的句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明确作者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导入设计】

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次来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下面我们跟随林黛玉走进贾府,去探究贾府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合作探究贾府环境特征】

问:贾府的与众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

1、【外观宏伟】开篇介绍宁、荣二府,寥寥数语,豪门贵族的气派已跃然纸上。那蹲在门口俯视行人的大石狮子,那巍峨的兽头大门,已是不同凡响,匾上还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不仅显示了贾家蒙受皇恩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更表现出贾府宠伟气派。再看那些守门人,他们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十来个;不是随便地坐在那里,而是秩序井然地“列坐”于门前;不是普通的穿戴,而是“华冠丽服”。可谓气势之烜赫。

【布局考究】贾府的布局,不仅外观轩峻壮丽,内部也气概不凡。府内院落重重,如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些建筑群的形制、规格,无不呈现出侯门威仪、王府气派。正所谓“侯门

深似海”。黛玉穿堂过厅一路行来,颇有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之感。

【陈设华贵】

①第八段有关“荣禧堂”的描写。迎面高悬着……,匾上是御笔亲书的“荣禧堂”三个大字,并有皇帝“万几宸翰之宝”的印记。足见贾府受到的恩宠待遇,与皇室存在着非同一般的关系。还有镶着錾银字迹“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乌木对联,表明来往的宾客都是豪门贵族;对联下的王爷题字,还客气地称弟,可以想见贾府当年势力多么煊赫。

作者从上到下,从大到小,写得细腻而有层次。这里有皇帝的御笔,有权贵的手书,有镶金嵌银的古董,有国外进口的奇珍,凝练而集中地写出了贾府的“荣华富贵”。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②第九段关于王夫人东房的描写。炕上铺着……即使是随常居坐宴息的耳房,陈设器用也自不凡,各具特色。如何摆放,好像是高明的室内装修设计师精心布置的,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富丽而不恶俗,于显贵中透露出一种文化气息。

小结:贾府庭院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豪门贵族的威严、显赫,社会地位的尊贵。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不同寻常?

【课堂总结】

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因此。我们要感谢林黛玉,是她让我们得以领略这种无从亲临参观的“历史风景”。当然,最终还应归功于曹雪芹,是他一手“策划”了我们这次穿越“时间隧道”的游览。

【方法点拨】

问:贾府是赫赫有名历经百世的世家望族,它那富贵宏伟的气派,作者是怎样既形象又概括第介绍给读者的呢?

明确:作者找到了一个十分恰当的“视点”。即贾府的一切,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看到的。这样一个“观察点”,至少具备两个与众不同之处:一是起点高,二是感受敏锐。首先,林黛玉不是刘姥姥,她是巡盐御史的千金小姐,出身于书香门第,见过世面,受过教育,因而她特别注意到贾府与一般官宦人家的不同之处。其次,她自幼便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初次登门,前来依傍,更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因而林黛玉与一般到外祖母家走亲戚的女孩子不同,十分注意察言观色、审时度势,其感觉和反应,要敏锐得多。

【观察总结】

问: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明确:①展示日常生活情景,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②地位身份的象征,人物关系的显现。

③为人物活动,情节展开提供场景。这是一个常规的认识,在小说中,情节、人物、环境本来就是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的。在本课中,贾府的环境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展示出来的,随着林黛玉一路行来而一路写来。小说以后人物的活动和故事情节发展,也离不开这些环境。

④人物个性品质和生活情趣的写照。在贾母处,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说明老祖

宗地位尊贵,又不管事,于是一味找乐的情趣。贾政的小正房内,摆放着半旧家具陈设、书籍等显示他刻板、保守却又迂腐、假正经的个性品格。贾赦小院中,树木山石随处可见,还有一群盛妆丽服姬妾出入其间,说明此人是好色之徒。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对贾府的布局装饰等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在贾府这样奢华的环境中,生活着一些什么样的人物呢,我们下一节课将进一步分析。

【作业设计】

找出文中人物描写的语段。

【板书设计】

外观宏伟

环境----贾府布局考究钟鸣鼎食之家

陈设华贵诗书簪缨之族

等级森严

礼数繁琐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1、分析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导入设计】

凡是成功的人物出场描写,不但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或精神风貌,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而且能引起读者对这一人物的兴趣,关心人物的命运。文学大师历来都十分讲究作品中人物出场的描写,曹雪芹的《红楼梦》,有名有姓者不下四百人,较为活跃者不下百人,但各自出场也决不相混。《林黛玉进贾府》描写的人物出场,历来受到高度赞扬,今天我们来欣赏王熙凤和贾宝玉这两个人精彩而又经典的出场。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小说人物出场方式

在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出场,是塑造人物的最初起点,是在读者“空白”的脑海中,打下的第一个烙印。它好像早晨森林中响起的第一声鸟鸣,划破了沉寂,引起入林者的注意,使你非顺着声音窥视这鸟的全貌不可。常见的出场方式有:

⑴开门见山。又叫单刀直入法。这种方法比较常见。它不拐弯抹角,一开篇人物就走出场来。这种方法质朴、平实。

⑵先声夺人。也就是先描写人物的语言,再交代人物的出场。这种开头给人一种自然之感。

⑶陈述铺垫。铺垫也叫伏笔,是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人物预先作的揭示或暗示。

⑷悬念设计。悬念是人们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十分关心的一种迫切的心理活动。悬念的设置,会迫使读者去寻根究底。

⑸金钩倒挂。又叫序幕回忆法。它往往先写人物最终命运或结局,然后追述其经过。这种方法开头,同样可以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兴趣。

⑹娓娓道来。要求开篇用如话家常的形式和语调,向读者介绍人物和有关的环境背景,然后自然地引出人物。

【信息筛选】

引导: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出场”作为人物与读者见面的最初一笔,好似舞台上的“定音鼓”,其成功与否,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因为从这时开始,人们有理由要求他的个性在一出场,就能很好地发挥和展现。问:王熙凤登场亮相的句段是哪些?

【合作探究】

1、王熙凤出场的方式是怎样的?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明确: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的第一句话是“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如果孤立地看,不过是一句普通的应酬话。但黛玉进贾府后已经领略到这个大家族的排场礼数,如今尊亲长辈在堂,远客初到,众人无不循规拘礼,因此此刻从后堂传来凤姐的笑语声,显得格外刺耳。自然使这使初来的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这一笔,既昭示了王熙凤平日的无拘无束,也透露出她深受贾母宠爱的特殊地位。凤姐出场就似带来一阵风,掀起一层浪,因此给人极深的印象。

2、最早评点者脂砚斋读到这里,情不自禁地喝彩道:“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走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 请就下文一些描写分析王熙凤出场时的形象。

⑴请一位同学读第五段中“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丹唇未启笑先闻”语句。问:此处的肖像描写体现王熙凤什么特征?

明确: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珠宝于一身的打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粉面,丹唇等表现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狡黠的本性。美而不善,令人敬而远之,畏之。

⑵贾母戏谑性的介绍又说明王熙凤什么特征?

明确:她深受贾母宠爱的特殊地位和泼辣刁钻的为人。

⑶再看她出场言行的描写。读第五段中“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让他们去歇了”语句。问:这里显示她的什么性格?

明确:在贾母面前夸黛玉,乃传神之笔。她说话新鲜、得体、动人,字字句句都讨贾母欢心。“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表面上称赞黛玉,实际上却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一石三鸟,圆滑之至。王熙凤不但善于辞令,而且善于表演,一瞬间她就能变换几种表情。刚欢声笑语称赞林黛玉,马上又能为黛玉“命苦”而感叹伤悲,正“用帕拭泪”,一听到贾母责备,瞬间又“转悲为喜”。这哪有丝毫真实感情,完全是做戏。作者没有写她的眼泪,只写她“用帕拭泪”的动作,那“帕”不妨看作她的道具。接下来拉着黛玉问长问段,又询问下人对黛玉的安置情况。这一切与其

说表现了王熙凤善于应酬、精明能干的特点,毋宁说表现了王熙凤善于逢迎、虚伪圆滑的本性。

⑷自读第六段。问:此段写王熙凤回王夫人话,主要谈到哪两件生活小事?

明确:月钱发放,给黛玉选衣料。

引导:第一件事不但体现她是当家人,掌握着经济大权,而且安排了凤姐用“月钱”赚利钱的伏线。

问:王熙凤答复已经给黛玉选好了衣料,对此“甲戌本眉批”说:“余知阿凤此缎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期人处耳。”你同意此见解吗?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看法一:不同意。从上文分析可看出王熙凤是个精明能干之人。如今远客到来,为她准备衣料,这既是起码的礼节,也说明她虑事周全。

看法二:同意。王熙凤是个有四百多人大家族的管家婆,平日较忙,且与黛玉不熟,想不到这一点很正常。当王夫人问起,她回答“已预备下”恰恰更能表现她的随机应变。

小结:从以上分析看出,凤姐一上场,即刻成为“中心”。对着黛玉,又是夸赞又是怜惜,又是喜欢又是伤心。夸赞黛玉,不忘奉承老祖宗;安顿远客,不耽误料理日常家务。上下左右,几乎都靠她照应,听她指挥,显示出一个当家奶奶的身份和手段。的声势非凡的出场,虽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反映出来的,却深刻地、全面地展现了她个性中的那股“辣”味。她的出场描写成了她整个性格的缩影。

【方法点拨】

课文写王熙凤登场亮相效果极佳,给人留下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明确:⑴出场方式独特。

⑵出场时机适宜。王熙凤在贾府以至小说情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在一个场面上集中揭示她的多面的性格锋芒,就不能把她的出场安排在贾母接见黛玉的场面上,因为那样不仅会由于贾母和黛玉骨肉相见的悲痛,腾不出场面来展开对她的刻画,也不能单独介绍她,而且不能通过黛玉的眼睛点示出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当然也更难充分描绘她个性特征在出场行动上的表现。因此,作者把她的出场,安排在黛玉已和贾母诸女眷都见过面、诸女眷都在场的情境里,黛玉对于贾府的家规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让她出场,就有了她单独活动的广阔天地。

⑶出场形象鲜活。

【能力提升】

如果说,凤姐的上场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特写镜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立即进入性格刻画,没有任何铺垫。那么,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呢,那就是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正式登场。

问:宝玉的出场方式有何特点?

明确:寓褒于贬,欲扬先抑。作者写宝玉更是一波三折。很早以前,黛玉早就听母亲说

过,这位表兄“乃衔玉而生,玩劣异常”,无人敢管,然对姐妹是极好的。今日舅母(王夫人)却称他为家里的“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说他“一时甜言密语,一时有天没日,疯疯傻傻。”致使黛玉心中疑惑:“这个宝玉不知是怎样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就在黛玉的疑惑之中,脚步响处,一位“神采飘逸,秀色夺人”青年公子进来了。使黛玉大吃一惊,产生“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似曾相识之感。读者不免也随之一震。宝玉就是在这一片传闻、议论、嫌憎、误解、惊奇所造成的悬念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的。

问:作者安排宝玉在什么时机出场,有何好处?

明确:当吃完饭,贾母命令其他人离开,只剩下她和黛玉众姐妹之后,刚要说几句话时,宝玉出场了。这样,小说掀起了这次人物出场的最高潮。作者这样安排宝玉的出场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在一般情况下,整天在“内帏厮混”的贾宝玉,当林黛玉一进贾府时,是马上就会碰面的,然而作者却偏偏打发他今天往往庙里还愿去了,一直拖到晚饭后其他人都不在场了,才让他回家。这种安排,有亮点用意,宝、黛最后才相见,就可以把该写的人和事都写了,然后集中笔墨来写此二人的相会,以掀起最后的高潮;遣散的人,是为了不发生其他干扰,避免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以突出书中这两位主角,这有如舞台上为突出主要人物二时常使用的“净场”手法一样。这样做的效果,就能有力地加强两人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分析了不同人物的出场。曹雪芹用不同的出场方式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使人物一亮相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都得益与作者的精心安排和独特构思。

【作业设计】

同学们作文里的人物,虽然不会像作家笔下的人物那样细腻、生动,但讲究对人物出场的描写,是完全必要的,也会我们的作文灵动、出彩,具有一定的可读性。我们必须彻底摒弃在作文里自己迫不及待地站出来替人物说话,或把人物一五一十地、啰里啰唆地介绍给读者的蹩脚写法,学习名家名篇写人物出场的成功经验,写好人物出场:即让人物一出场,就显示个性,一出场就抓住读者的心弦。

【板书设计】

出场方式独特: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王熙凤出场时机适宜:单独活动,天地广阔

出场形象鲜活:性格鲜明,辣味十足

第四课时

【文本解读.合作探究】赏析人物形象

一、林黛玉

1、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分析黛玉的外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

③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

明确:众人注意到她身体孤弱多病;凤姐观察到她容貌标志、气度不凡;她们更多地注意到黛玉的外在形象。宝玉主要看到的是黛玉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在他眼里,她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俏丽,极富神韵。而她给宝玉最深的印象是“眉尖若蹙”,这难以舒展的眉头、愁苦抑郁的心情,将伴随她的一生,成为女主人公性格的一种基调。

问:分三次完成黛玉的肖像描写有何好处?作者采用切换视角的办法来写黛玉,为什么不同的人看到的形象不一样?

明确:三次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容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形象不一样是由观察者的审美习惯和对被观察者的情感所决定的。黛玉是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众人对她更多的是怜爱,因而注意到她的身体。王熙凤主要是用对贾母的奉承心理去发现感受她的自然之美。宝玉作为锦衣玉食的贾家公子,且“喜欢在内帏厮混”,见惯了腻红肥绿,华衣艳饰,他怎么会去留意黛玉的穿戴而不被其“与众各别”的“形容”所吸引呢?在宝玉眼里,她那“弱柳扶风”的身姿就显得脱俗飘逸,通身的灵淑之气能使他灵魂清爽、净化。这才是对黛玉最全、真切、深刻的感受。正如脂砚斋所评:“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黛玉之举止容貌,亦是宝玉眼中看,心里评。若不是宝玉,断不能知黛玉终是何等品貌。”

2、问: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所了解的黛玉,都是他人所感。黛玉自身给我们什么印象?阅读课文中对林黛玉的心理、语言、动作等的描写。

明确:⑴写心理:第1段的描写体现林黛玉细心、多虑、自尊。也是黛玉进贾府的生活信条。

⑵写语言:

婉言拒绝邢夫人盛情的语言描写:这一番话,既表明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她顾全大局,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真是聪明识礼,心思过人。

两次有关读书问题的得体的回答:体现她小心谨慎,谦恭得体,随机应变。

⑶写动作:

两次让座的描写,表现力也很强:

在王夫人房里。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连坐在什么地方都不肯轻易从事,可见黛玉行事的谨慎小心、谦恭推让。

在贾母房中吃晚饭时,推让座位,喝茶,漱口之类的事不合家中之式,便一一改过来。——表现了她的知书达理,举止得体,聪明懂事的性格特点以及入乡随俗的世故人情。

小结: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多疑、自尊自重、谨言慎行。而这种心理合行为,是她孤单的身世合寄人篱下的处境造成的。

总结林黛玉的形象: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

二、贾宝玉

1.在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描写贾宝玉的?找出相关语段,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第11、12段。作者从两方面侧面描写:一是王夫人嘱咐林黛玉的话;二是林黛玉原先在家听母亲说。按封建正统观念,男儿应努力读书,考取功名,以光宗耀祖。而宝玉喜怒无常,厌恶读书,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与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格格不入,所以贾府内外的人甚至连亲生母亲都贬斥宝玉,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

2.人物出场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三方面:一是外貌描写,二是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揭示人物性格,三是通过语言动作作进一步刻画人物。

⑴外貌描写

第14段.宝玉出场后,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他的外貌。先写衣着打扮华美高贵,突出宝玉在贾府受宠的地位;再写神态表情,在黛玉看来,宝玉并不是“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⑵《西江月》词

第一首词着重说贾宝玉不通仕途经济。“不通世务”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窍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写他对封建正统人物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毫无兴趣。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在封建正统人物的眼里自然是“行为偏僻性乖张”。第二首词写他对封建制度的危害,是一个“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而且天下第一。这两首词都是宝玉当时上层社会中的一个“多余人”。

作者模拟封建正统人物的口吻,运用了明贬暗褒的手法,表面上好像是嘲讽、批判,实质上揭示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恶功名利禄,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不服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实际上热情歌颂的却是贾宝玉这种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同时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⑶语言动作

①语言——给黛玉取表字

过去女子社会地位低下,一般人家的女子是没有名字的,在家随父姓,称“某氏”,出嫁后再在称呼前面加上夫姓。这里既体现了宝玉对这个妹妹的喜爱,也体现了他民主平等的观念。

②动作——摔玉

宝玉是贾母心中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光宗耀祖。在别人看来是他“命根子”的通灵宝玉,贾宝玉自己却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地摔,骂其为“劳什子”,这正是他叛逆性格的充分表现。用王夫人的话说,就是“一时甜言密语,一时有天没日,一时又疯疯傻傻。”用《西江月》中的词句,就是“无

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其实,这也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应该说,摔玉的情节也表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小结贾宝玉的人物形象: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是他反抗封建礼教道德的精神体现。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贾府及府中的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重点欣赏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形象美,其实,“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每个人心中的宝黛形象都是不一样的。

【作业设计】写一段肖像描写。要求:透过肖像能体现人物的性格、气质。板书设计

林黛玉:小心谨慎聪明灵秀

贾宝玉:英俊多情叛逆

【相关资料】

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深受祖父和家庭的影响,从小博览群书,有丰厚的文学文化底蕴,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诗词曲赋无所不精,不但是杰出的小说家,还是有名的诗人和画家。

曾祖曹父玺,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奶妈、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曾是当地名士,能写诗、填词、编戏;还是有名的藏书家;主持编纂《全唐诗》,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父辈曹颙、曹頫祖孙三代四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康熙时代,是曹家鼎盛时期,康熙六次南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其中四次在曹寅任期内。雍正即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其父曹頫因受牵连,被抄家,家道从此衰落。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曹雪芹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晚年在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四十多岁,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痛苦地离开了人间。身后留下凄苦的妻子和几束残稿,连埋葬的费用都是他几个好友资助的。

前五回具体内容: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

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见课件)。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执教人课后反思: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学习资料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3.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3.《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4.探究活动,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加强口头语言组织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状况。【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法制教育】 【安全教育】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1.教师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2.简要介绍《红楼梦》开头四回的内容。介绍时,无需细述情节,只讲梗概,重要的是讲 清楚与课文有关的地方,使讲解确实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 (1)第一回,是全书的楔子,写了女娲补天、顽古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 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女娲补天,剩下一块“无材”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巨大的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的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贾宝玉一起降生、又被贾宝玉随时佩戴的“命根子”“通灵宝玉”。作者用这块石头“无材补天”的特性来暗示贾宝玉是不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于国于家无望”的废物;用这块石头从天而降的顽劣性来暗示贾宝玉的与封建传统相对立的思想和叛逆性格。 “木石前盟”的故事,主要介绍了顽石和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形成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鉴赏能力、以及初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 梳理课文,探究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方法,在用问题推动学生思维深入的过程中推进课堂内容,形成鉴赏能力,再通过训练力求提升更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客观辨证地、客观地、理性地分析特定环境下人物性格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梳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人物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赏析。小说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的鉴赏与写作运用。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课前充分预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 学案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 一、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的方法一般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其中正面描写包括、、、、。 二、梳理作者塑造王熙凤的角度:、、、。 三、课前自主探究 1、请用一句话概括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 2、王熙凤的出场给林黛玉什么感觉?这里用到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 3、从着装的色彩和饰品两个角度分析王熙凤服饰的特点。你认为,这样的服饰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4、我们透过林黛玉的眼睛看王熙凤的容貌,会有什么感觉? 5、找出文中对王熙凤的侧面描写,分析其作用。

四、课外积累《红楼梦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散人亡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 一场辛苦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在前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小说的环境和情节,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小说的第三大要素——- 人物。 这些人物中有一位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人称“胭脂虎” ,她 是谁呢?王熙凤。那这节课就看看,我们透过林黛玉的眼睛会看到怎样一 个王熙凤。 二、内容探究 首先来看大家的课前梳理:作者从哪些角度塑造王熙凤的?学生展示梳理结果: 四个方面:写出场、绘肖像(服饰,容貌)、见黛玉、回王夫人。接下来请大家展示自主探究的成果。 探究一:写出场 【学生展示探究成果】 1、请用一句话概括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人未至而声先至) 2、王熙凤的出场给林黛玉什么感觉?这里用到什么表现手法?试分析。 “放诞无礼”。对比。把她的“放诞无礼”和其他人的“敛声屏气、恭肃严整” 作对比,突出了她大胆泼辣的性格,以及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探究二:绘肖像 服饰 【自主探究】从着装的色彩和饰品两个角度分析王熙凤服饰的特点。你认为,这样的服饰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是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指导学生学习小说所运用的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2.思想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正确认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反封建的重要意义。这种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则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特别是对贾宝玉的分析完成的。 3.《红楼梦》的开头四回是全书的序幕,为后面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作了铺垫。教师简要介绍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 4.以教师分析讲解为主。 教学时数:3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作品、《红楼梦》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认字解词;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 教学内容与步骤 1.教师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2.简要介绍《红楼梦》开头四回的内容。介绍时,无需细述情节,只讲梗概,重要的是讲清楚与课文有关的地方,使讲解确实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1)第一回,是全书的楔子,写了女娲补天、顽古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女娲补天,剩下一块“无材”的顽石,有一僧人施展幻术,把这块巨大的顽石变成了一块扇坠大小的晶莹的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贾宝玉一起降生、又被贾宝玉随时佩戴的“命根子”“通灵宝玉”。作者用这块石头“无材补天”的特性来暗示贾宝玉是不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于国于家无望”的废物;用这块石头从天而降的顽劣性来暗示贾宝玉的与封建传统相对立的思想和叛逆性格。 “木石前盟”的故事,主要介绍了顽石和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降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了一棵绛珠仙草,使仙草能够久延岁月,脱离草木之态,变成了一个女子。后来,顽石要下世投胎时,绛珠也要同去走一遭,为的酬报顽石的灌溉之恩,把一生所有的眼泪都还给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过这段关系,本篇课文在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初次见面时,都觉得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完整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完整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林黛玉进贾府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基本常识,学习鉴赏古典小说的方法和古典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 2、重点鉴赏“王熙凤”“贾宝玉”两个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 把握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表现人物的方法。 【知识链接】 1、《红楼梦》常识: 作者介绍—— 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一生恰好经历了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这为他的创作准备了良好的基础。 思想内容—— 两条线索: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线索;宁荣二府兴衰变化线索。 四大主题: (1)通灵宝玉与叛逆主题—贾宝玉的形象。 (2)木石金玉与爱情主题—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3)四大家族与政治主题—贾府衰败的历史命运。 (4)色空观念与人生主题—“分骨肉”、“世难容”、“聪明累”、“虚花语”。 艺术特点—— (1)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 (2)孕育了一个狂人,也塑造了一个新人。 (3)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美与丑的相生相克。 2、课文链接: 课文是主线(全文)的开端,写林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通过她的耳闻目睹和内心感受,介绍了贾府一批重要人物,初步展现了贾府的概貌,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序幕。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多样,对众多人物的写法绝不相同,特别是写王熙凤、贾宝玉出场的文字十分精彩,人物语言极其传神。 3、前后文介绍: 第一回是开篇。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课文就选自这一回。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 3、古典小说鉴赏策略: (1)在情节中理清人物关系 (2)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3)抓住言行写爱憎 (4)抓住矛盾关键说性格 (5)探讨人物言行根源,揭示主题 第一课时 【古典小说鉴赏第一步】——在情节中理清人物关系 1、通读课文,查字典,为文中的生字词注音,归纳多音字、形近字。

(完整版)林黛玉进贾府(公开课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 福州高级中学范云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分析林黛玉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小说刻画人物方法。 (2)了解小说通过渐进式人物塑造方法,多角度、全方位、有层次地展现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容貌、神态、风度。 2、过程和方法 (1)以林黛玉性格分析为突破口,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2)借助多媒体,运用诵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解读人物形象。 3、情感和价值观 深入感悟《红楼梦》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准确解读古典小说人物个性 二、教学重点 小说人物林黛玉性格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 通过林黛玉性格的分析,了解小说渐进式人物塑造方法。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先请大家看段视频,(播放视频《枉凝眉》)(3分钟)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借林黛玉的一双慧眼第一次展示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这节课我们将转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作为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在人物塑造上,脂砚斋曾评:“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见”,可见《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曹雪芹都能做到各具情态,栩栩如生。要做到这点,离不开高超的创作手法,而渐进式手法就是其中之一,何谓渐进式,即运用多种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全方位塑造人物,实现人物形象从单薄呆板到丰满鲜活的塑造。今天,我们以林黛玉为例,通过分析这一人物形象,来了解渐进式人物塑造方法在文中的运用。(1分钟) 三、整体感知 师:视频中的黛玉秀外慧中、温婉动人。这样一个女子,初到贾府这一深宅大院中,她有着什么样的心理? 生:“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师: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在文中哪些地方体现?请大家以黛玉的行踪为线索,结合文本来找找。 林黛玉的行踪是:贾母院——贾赦院——贾政院——贾母院。我们就分四个小组来讨论,待会派代表来陈述。(1分钟+3分钟讨论) (学生畅所欲言,讨论探究) 归纳如下: 1、语言描写: ⑴婉言拒绝邢夫人盛情的语言描写:邢夫人苦留黛玉吃过晚饭再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案教学内容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过程和方法:通过分析黛玉行踪来整体了解贾府环境,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及出场来把握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文学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和人物出场的方法 难点:分析贾府环境和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 【教学层次设计】三课时 第一课时:林黛玉的行踪所见窥见贾府环境——这种特点如何展现的第二课时:分析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性格——分析人物出场技巧 第三课时:分析黛玉和宝玉性格——总结人物出场技巧及刻画人物方法 【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45分钟) 一,导入(2分钟)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如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我们姑且把这首题诗看做红楼梦的创作动机,在

这种动机下,又经过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辛苦劳动,才逐步形成《红楼梦》的雏形。可惜的是,直到作者泪尽而逝,也没有完成最后的定稿,还有一部分在传抄中散佚,被岁月的长河无情淹没。所以《红楼梦》绝不是一般的文学创作,曹雪芹是饱含着血泪来写这部书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节。 二、知人论世(8分钟)PPT 一、作家作品 1.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课题:《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2. 了解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西江月》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课型】 讲读课 【教学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从人物出场描写入手,研究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时结合运用鉴赏分析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枉凝眉》。 导语:《枉凝眉》。是大家熟悉的曲子。歌中唱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结果呢?一个是整天为他哭泣(林),一个是整天为她牵挂(贾)。“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对造成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分析人物,体会刻画人物的描写手法

(一)关于林黛玉的形象分析 1.学生朗读相关课文,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提示: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参考: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讲解:这只是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参考: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讲解: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王熙凤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参考:③宝玉眼里的黛玉:“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病如西子胜三分。” 讲解: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小结: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2.思考回答: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提示: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的描写,并适当点评。 参考: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教案82482

欢迎阅读《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过程和方法:通过分析黛玉行踪来整体了解贾府环境,通过分析人物 第一课时(45分钟) 一,导入(2分钟)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如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我们姑且把这首题诗看做红楼梦的创作动机,在这种动

机下,又经过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辛苦劳动,才逐步形成《红楼梦》的雏形。可惜的是,直到作者泪尽而逝,也没有完成最后的定稿,还有一部分在传抄中散佚,被岁月的长河无情淹没。所以《红楼梦》绝不是一般的文学创作,曹雪芹是饱含着血泪来写这部书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节。 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

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 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公开课)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 1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3.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 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3.《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4.探究活动,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加强口头语言组织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状况。 教学方法:诵读法 讲解法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像《三国演义》就曾被搬上舞台,搬上荧屏。而最受人们欢迎的,被演绎的形式最多的恐怕要数《红楼梦》了,有京剧、越剧、电影、电视剧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形形色色的人物,走进那个时代的生活。 二、课堂活动设计 活动一、初读课文扫障碍 1.学生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见学案) 2.给加点字注音(见学案) 3.解释 形容:身体面貌。 便宜:bi ànyi ,这里是方便适宜的意思。 盥:洗。 罥:挂,缠绕。 放诞:行为放纵,不守规矩。 风骚:这里指姿容俏丽。 惫懒:涎皮赖脸的意思。 懵懂:不明了,糊涂。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人教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人教版必修3) 【背景资料】 一、对《红楼梦》的点评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红楼梦》是通过贾、史、王、薛几大家族在政治经济上的内外活动、宫廷贵族的勾结和矛盾、各种男女恋爱的葛藤以及家庭中的日常琐事,生动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一场封建家庭衰败历史的图卷。 (刘大杰)二、与课文有关的内容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做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熟悉贾府中典型环境的描写, 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 重点:熟悉贾府中典型环境的描写, 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难点:能够赏析贾府中软环境的描写,找出贾府的典型环境与林黛玉自卑性格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时:一课时 导语:今天我们有幸也有缘能够一起去参观游览一下《红楼梦》中赫赫有名的“荣国府”,更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全程陪导居然是美女林黛玉。为了保证本次旅游的顺利进行,不被美女迷惑,不被旅行社坑骗,我建议大家做好出行前的功课,了解一下荣国府所在地如何,荣国府内有哪些景点,我们将重点参观什么地方,除了建筑,我们还会看到什么? 教学过程: 1.浏览全文,了解一下荣国府所在地有何特点,荣国府内有哪些景点,旅行社安排林黛玉带领我们参观贾府的路线是怎样的?(通过阅读,我相信大家对贾府有一个大致了解,作为旅游团的一份子我把自己做的功课与大家分享一下,贡献一份贾府方位示意图,请大家根据此图和自己所做的功课说一下本次参观的游程。) 2.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下面我们来仔细参观一下贾府。 ⑴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贾府描写的语段和句子,并把它们划出来,小组交流补充完整。 ⑵重点介绍了贾府的哪些方面,概括其特点。 ①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②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③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

林黛玉进贾府课程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方案 【综合板书设计】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预习 现存的《红楼梦》有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舒序本,这四个

版本。而提到《红楼梦》就不得不提到脂砚斋,可以说脂砚斋对《红楼梦》的批语是《红楼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今后的几天,老师将会结合脂砚斋批语和大家一起学习本篇课文。 现在,在“红学”这一学问当中,成就颇高的,除了“红学”创始人胡适之外,还有周汝昌、周思源、胡文彬、刘心武等人。希望大家可以从各方面了解一下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百家讲坛》中也有不少相关视频。 第一课时 贾府 一、新课导入(2分钟) 教师:《红楼梦》对于在座的每位同学应该都不陌生,正所谓“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大家从小学开始学习语文,相信多多少少对《红楼梦》都有所了解,对林黛玉也一定不陌生!黄梅戏中有一个经典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个林妹妹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呀?” 教师:相信大家经过昨天的预习,都知道这个林妹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了!那她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她来到贾府以后又发生了些什么?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一)文学常识提问(5分钟) 1.有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曹雪芹其人呢?(2分钟) 教师备答: 作者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他祖先原是汉

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王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2.刚才的同学为我们介绍了曹雪芹,那么,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红楼梦》占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呢?(3分钟) 教师备答: 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

(完整word版)林黛玉进贾府优秀公开课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公开课教案 2015-12-21 11:15 226次 共1课时 1林黛玉进贾府高中语文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初步归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掌握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培养文本细读的习惯。 2学情分析 课前调查显示,全班43位同学,通读原著《红楼梦》的有20人:女生占多数,男生较低。男学生普遍感觉书本比较难读,感到繁缛,缺少激烈情节故事,阅读兴趣不高。女学生也都追求看宝黛的情节故事,不注重细节欣赏。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较好,平常有小组研究讨论的习惯。 3重点难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培养文本细读的习惯。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课文导入 师生一起观看《林黛玉进贾府》视频片段。 老师: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直观看到:林黛玉是一个柔弱,美丽,知礼节的女子。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除 了以上性格特点外,还有哪些性格特点呢?今天,我们就可以从《林黛玉进贾府》找到答案。 活动2【讲授】二、明确学习任务方法 1、画出体现人物性格的词句 2、初步归纳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研究学习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活动3【讲授】三、教师示范分析林黛玉性格特征 教师:认真研读课文,找出描写林黛玉的词句,说说你眼中的林黛玉是怎样的? 1.林黛玉的风采(外貌) 试从以下三方面初步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1)众人眼中的林黛玉 明确: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体弱多病、言谈举止不俗 (2)王熙凤眼中的林黛玉 明确: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容貌标致、气派不凡(3)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 明确: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基本常识,学习鉴赏古典小说的方法和古典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 2、重点鉴赏“王熙凤”“贾宝玉”两个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 把握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表现人物的方法。 【知识链接】 1、《红楼梦》常识: 作者介绍—— 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一生恰好经历了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这为他的创作准备了良好的基础。 思想内容—— 两条线索: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线索;宁荣二府兴衰变化线索。 四大主题: (1)通灵宝玉与叛逆主题—贾宝玉的形象。 (2)木石金玉与爱情主题—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3)四大家族与政治主题—贾府衰败的历史命运。 (4)色空观念与人生主题—“分骨肉”、“世难容”、“聪明累”、“虚花语”。 艺术特点—— (1)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 (2)孕育了一个狂人,也塑造了一个新人。 (3)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美与丑的相生相克。 2、课文链接: 课文是主线(全文)的开端,写林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通过她的耳闻目睹和内心感受,介绍了贾府一批重要人物,初步展现了贾府的概貌,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序幕。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多样,对众多人物的写法绝不相同,特别是写王熙凤、贾宝玉出场的文字十分精彩,人物语言极其传神。 3、前后文介绍: 第一回是开篇。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课文就选自这一回。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 3、古典小说鉴赏策略: (1)在情节中理清人物关系 (2)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 (3)抓住言行写爱憎 (4)抓住矛盾关键说性格 (5)探讨人物言行根源,揭示主题 第一课时 【古典小说鉴赏第一步】——在情节中理清人物关系 1、通读课文,查字典,为文中的生字词注音,归纳多音字、形近字。 (1)多音字: 仆妇(pú)前仆后继(pū) 插屏、屏蔽、屏障(píng) 屏除、屏弃、敛声屏气、屏退、屏息(bǐng)屏营(bīng) 发丧(sāng)如丧考妣(sàng bǐ)呜咽(yè)咽尽(yàn)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省市青龙中学贺克春 教学设想: 从教材容来看,《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经典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所以细读文本、深入体验必然成为教学的首选目标。再从课文本身而言,全文的两个高潮应是王熙凤出场和宝黛初次见面,历来都很令人赏玩。其实,本文中还有很多细微之处也非常精彩,如若不细读文本就发现不了那迷人的艺术美。 从课程容来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已将“感受、鉴赏”列为语文课程的五大目标之一,因而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品味语言”“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等就必然成为语文课程的具体容之一。 我以为,本课教学应该分为两个维度:一、文本维度: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要特征;二、学生纬度:学生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及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解读、品味、营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不求面面俱到,惟愿有所感悟。所以总的目标不外乎就是使学生实实在在进行一次文学鉴赏活动。具体过程有三:设置情境、容简介、漫谈感受。主要按写了什么、如何来写两个板块的思路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枉凝眉》是大家熟悉的曲子。歌中唱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结果呢?一个是整天为他哭泣(林),一个是整天为她牵挂(贾)。“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对造成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章回小说《红楼梦》第三回,请问什么叫章回小说?明确:章回小说就是把全书分成若干回,每回有标题,概括全回的故事容。阅读章回小说有一个关键,那就是一定要认真研读每一章回的回目,这些回目往往是本章的要点所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在《红楼梦》原文中的回目是什么呢?有谁阅读原著时注意到这一点?有谁能够在黑板上为大家写出来? 二、《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和题目分析 1、《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2、章回本第三回回目:贾雨村夤(yín)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通行本第三回回目:托兄如海酬训教,接外贾母惜孤女。甲戍本(石头记)第三回回目及脂批: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二字(收养)触目凄凉之至。比较回目可以看出,早期抄本更强调了林黛玉不幸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对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的分析 教学设想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本文的重点自然是对贾府这一环境的分析。本设计拟着重从贾府的“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分析,充分认识“与别家不同”的贾府的特点。 本教案由三部分组成,即:1、“硬件”;2、“软件”;3、解题。这三部分均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贾府的“硬件” [提问]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讨论) [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二、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三、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说明]此问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硬件的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此问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硬件”设施上,一下子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板书]宏伟的外观 讲究的布局 华贵的陈设 二、贾府的“软件” [提问]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 主备:杨学锋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简介中国小说发展的有关知识,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了解本文通过一个人物的行踪、见闻,按时间顺序描写环境和介绍人物的方法。 3.学习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带领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3.《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4.探究活动,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加强口头语言组织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2.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百态。 教学重点 分析小说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及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状况。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往往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像《三国演义》就曾被搬上舞台,搬上荧屏。而最受人们欢迎的,被演绎的形式最多的恐怕要数《红楼梦》了,有京剧、越剧、电影、电视剧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形形色色的人物,走进那个时代的生活。 二、课堂活动设计 活动一、初读课文扫障碍 1.学生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