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情绪管理3教师的消极情绪.pdf

教师情绪管理3教师的消极情绪.pdf
教师情绪管理3教师的消极情绪.pdf

4.3 教师的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是压力反应中的重要类型之一。这一节我们将对教师的几种主要消极情绪进行介绍。

焦虑

每颗心都在忙忙碌碌:一个焦虑的时代

焦虑是什么?研究者认为焦虑的心理状态实际上由三个彼此相关的方面构成:生理、认知和行为(Ronald,2017)。焦虑的认知方面主要通过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表现出来。例如担心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可能无法完成、身体是否出现了严重疾病、是不是有人要故意伤害自己等;也表现在对过去的一种后悔认知中,有一种“如果人生能够重来一次该有多好”的感慨。焦虑的生理方面,主要是在认知的作用下,人生理上出现的一些相应的反应,如烦躁不安、出汗增加、精神不集中、心跳血压增加、各种心理性疼痛等;焦虑的行为方面主要指逃避性行为,人们会避开让自己感到焦虑的人、活动或事件。因此,“拖延症”和“完美主义”倾向可以视为焦虑的一些具体体现。

拖延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在大多数心理学家看来,“拖延”这种推迟执行任务的行为是人们对抗焦虑的一种办法,因为焦虑大多来自做出决定或开始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个人的拖延行为往往缘于压力。当教师受拖延困扰时,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第一,拖延的本质是什么?拖延的本质源于焦虑,而人的焦虑主要是一个心理问题,而并非都是人的懒惰等原因造成,不要把拖延等同于懒惰,也不能完全等同于自己太没有计划、太没有责任心了,或者执行力和行动力太弱等。总之,当有拖延行为时,首先不要给自己贴上“懒惰”等标签,而是要从焦虑源上进行剖

析,特别是焦虑的认知方面。

第二,我真正恐惧的是什么?焦虑与恐惧有时候很难区分,互相交织。人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着不同程度的恐惧感,对过去、现在、将来等各种事件的恐惧。从拖延行为的视角来看,人们这种推迟执行任务的行为到底是因为没有计划性、责任心、懒惰等问题,还是出于内心深处的恐惧呢?如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时候会遇到学生离交作业截止日期非常近的时候、还是没能完成作业的问题。他/她们中部分同学的理由是:我不确定我做的作业是否有意义、我感觉我的观点和想法并没有太多新意,所以我就一拖再拖。那么,首先,你没有完成之前怎么确定自己的观点是没有意义的;其次,任何有意义的观点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都经历过多次的失败、修改、完善,最后也只有其中的部分才能出创新性的成果,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推迟执行任务甚至不执行任务的理由;最后,要理性认识成功与失败,真正理解“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内涵,并在认知中接受这个观点,实践中同样能坦然接受失败。

第三,能不能把“最后期限”模式(Deadline)切换成“最早期限”模式(Earliest line)。当下的一个流行词是“Deadline”,意指不到最后时刻不完成任务。那么教师们是否能够把“最后期限”模式自动切换成“最早期限”模式,即当接到一个任务时,这项任务就已经启动,最早期限模式也自动启动,我们可以尽可能早地去完成任务,而非等到最后期限。而尽早完成任务,也在任务的最后期限前给我们留了充分的时间去修改并提高我们的任务质量。就如同孩子们的周末作业,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在周五或周六先完成作业,把周日的时间用于休息或者自主学习,如果类似的作业习惯养成后,那么老师、家长和孩子的作业焦虑或作业拖延问题也可以适当缓解。

第四,在一些具体的方法上,可以把任务目标细分为小目标,同时在过程中不要忘记对自己进行适当的奖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曾经提出过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S (Specific), 目标要明确;M(Measurable),目标要量化可测量;A(Achievable),目标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R(Relevant),目标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相关性;T(Time bound),目标的完成是有时间期限的。此外,依据行为主义的相关理论,为了使一个行为能够持续下去,适当的强化也是需要的,如奖励。目标要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些建议看似简单,但在实践中有多少老师能够真正做到,如“制定合理可行的年/月/周度计划、在计划制定后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呢?期待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拖延问题。

此外,从时间分配的视角,老师们也可以进行回忆,回忆近一个月来的时间分配情况,并把相应的活动填入下表。并依据自己所填写内容,对自己的时间管理情况做一个评估,并提出自我时间分配改进建议。依据图3-1时间分配图,我们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紧急、但不重要”,还是花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呢?除了下述图中所列举的一些内容,教师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是属于这四种类型的事件呢?总结来说,从时间管理的视角,还是建议能够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重要、但目前看起来不紧急的事情”上,如“为自己制定目标”、“学习、自我充电”、“剖析自身问题”、“运动、提升健康状况”等。

紧急的事 不紧急的事

重要的事 不重要的

图3-1 时间分配图

完美主义。有时候人们会自称“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所以我希望任何事情尽善尽美”。在很多人的一般理解中,完美主义是一种积极的或者正向的特质,体现了人积极进取的一面。但事实上,心理学领域对完美主义概念的界定一直是多维度的视角。早期相关研究中把任何时候、任何方面都要表现优异的完美主义界定为一种消极的人格特质,是对自己或对他人的一种理想化的、不符合实际的要求;后来研究者逐渐认同完美主义是多维度的概念,如把完美主义分为:健康的完美主义者(高完美努力、低完美担忧)、不健康的完美主义者(高完美努力、高完美担忧)、非完美主义者(努力水平低)三类(费定舟,马言民,2017)。

完美主义者的特点:一是设定的目标是很难或无法达到的;二是不断强迫自己去达到目标;三是衡量或评价结果的方法只有成功(陈丹,2016)。当我们认识到完美主义的“两面性”后,在教师的工作及生活中,可以适当降低对绝对完美的追求,或者可以形成“完美恰恰是因为部分的不完美”这样的认知。

信息焦虑也是当下人们常见的一种焦虑形式。微信是当前人们常用的信息沟通交流的平台与工具,2019年1月9日,微信官方平台发布了《2018微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微信月活跃用户达到10.82亿,用户每天学校内的各种突发事件, 为自己制定目标

如学生打架、学生受伤等 学习、自我充电

剖析自身问题

运动、提升健康状况

有些电话 有些交际

有些通讯聊天 有些爱好

有些聚会 有些走神发呆

发送消息450亿次,每日视频通话4.1亿次,朋友圈日发布视频(增长480%)及人均加好友数量(增长100%)也显著增长。很多人每天的生活从刷微信开始,也在刷微信中入睡。从微信的用户量及使用频率可见,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而人们的焦虑部分也是源于信息焦虑。曾经看到一条这样的朋友圈信息,“今天早上出门忘记带手机了,但是已经没有时间回家拿手机,这一天下来,感觉魂不守舍的,好像被全世界抛弃了,好多重要的信息都错过了。晚上回到家拿起手机的一瞬间,心情变正常了,打开手机一看,一条重要的信息都没有……”在信息化时代,人们需要借助网络更快速地获得信息、更迅捷地与他人沟通交流、更方便地实现交通出行等。但与此同时,适当地与网络保持一定的距离,每一周或每一天,确保自己有一定的时间离开网络与手机,在大自然中、在与家人朋友的面对面沟通交流中度过。

《科学》杂志(Science Magazine)2011年发表了一篇论文,讨论了记忆的“谷歌效应(Google effect)”,人们越来越难以记住容易在网络上通过搜索引擎(如谷歌、百度)获取的信息。而现在网络搜索信息是如此的方便,以至于人们的大脑已经不需要再去记忆大量的信息,网络就如同人类信息或记忆的外部储存器。这一研究结果也引发了争议,从消极的角度,很多信息都可以搜索到了,那么人类的记忆功能可能变差,人们可能会越来越记不住东西了;另外,从积极的角度,一些基本的、能够从网络上搜索到的信息不需要记忆后,人类的记忆负担减轻,可能会把记忆能力转移到一些更重要的事情上,从而在学习或工作上取得更好的绩效。

从教师这一职业自身的特殊性来看,教师同时面临着角色焦虑或身份焦虑,作为一名教师,受到社会对其职业的种种期待,教师们会部分焦虑于自己到底是

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持续处于这种焦虑状态中的教师,也会逐渐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关于职业倦怠,我们将在下一小节详细进行阐述)。

愤怒

愤怒是人类极具破坏性的一种消极情绪。伯科维茨认为,“愤怒是一种与伤害某个目标有关的相对特殊的感情、认知和生理反应的综合症”。当在通往重要目标的路径中受阻时,人们会变得愤怒;也有观点认为,愤怒的出现是一种“挫折-攻击”模式,即当个体在现实生活情境中遭遇到挫折后,所出现的一种攻击性的消极情绪应对模式;此外,愤怒情绪的产生,也和个体的认知与归因方式有关。

我们可以认为愤怒的产生是一个综合的作用模型,挫折或遇到阻碍类似“导火索”,个体的不同认知方式及归因方式对同样的“导火索”事件会有不同的解释,而偏向非理性的认知或归因会使部分人们对挫折事件产生愤怒的情绪,再进一步导致过激行为的出现。愤怒情绪的后果可大可小:从小的方面,可能使人心情受到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或工作生活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但从大的方面看,可能其严重的后果超出我们的想象。

犯罪心理学对“激情犯罪”有过较多的研究:激情犯罪指人在遭受挫折或较大消极刺激时,导致强烈情绪情感的爆发,从而产生的犯罪行为。在情绪的激情状态下,人们的意识或认知较容易出现瞬时停滞或狭窄现象,人的非理性认知超过理性认知,过激行为发生。一部分犯罪行为的发生,并非犯罪者事先策划好要伤害某人或做某件不好的事,部分原因是事发当下的极端情绪控制不当,从而酿成大祸。

“路怒症”、“车怒症”是近些年出现较频繁的词汇。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我平时脾气挺好的,为什么在路上开车的时候,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脾气变得如此暴躁、愤怒呢?”1997年,牛津词典把“驾驶愤怒”定义为“在交通阻碍的情况下,驾驶人由于开车压力和挫折所导致的愤怒情绪”。冯忠祥等把“驾驶愤怒”定义为“驾驶人在外界的影响下,产生并带着愤怒情绪去驾车”。在现实生活中,一开始只是小小的交通违规行为,但最后引发严重刑事案件的案例不在少数。这一过程的转变,与驾驶人的消极认知及极端消极情绪爆发有很大关系。

人们要管理或控制自己的极端愤怒情绪,但并不意味着人不可以生气。很多人在生活中是“好好先生”类型,不对别人表现出怒意。但是人的愤怒情绪需要一个“出口”,当你不把愤怒指向他人时,那么最终可能会把对他人的怒意转移到自己身上。因此,任何消极情绪都是一个程度的把握问题,如果使用恰当,那么适当的怒意表达反而更有利于事情的顺利解决。

教师的愤怒情绪很多情况下也是挫折的一种应对方式。教学、学生管理、家校沟通等各个方面都有可能遇到挫折,有时候难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愤怒情绪。那么如何对这些愤怒情绪进行“妥当”管理?

首先,要理解愤怒的形成机制,愤怒的关键原因之一是经历了挫折,遇到了阻力,愤怒与失败感在某些情境下是相联系的一组概念。愤怒也可以认为是人经历失败后的一种攻击性情绪反应,超出一定的度后,愤怒情绪及相伴随的行为会导致消极后果的产生;

其次,在挫折行为发生的当下,先试着问一下自己,生气后会怎么样?事情会因为我的生气而得到解决吗?

再次,进一步问自己,我是否可以不生气;除了生气外,还有没有其它更好的处理方式?

最后,在遇到令人情绪波动大的事情时,给自己10秒钟甚至更长时间的“冷静”期,即让我们的理性认知的产生先于攻击性行为。在这10秒钟之后,你可能会转身离开情绪事件、或者积极引导愤怒情绪使其产生建设性结果、或者让其破坏性地爆发。但更多的人在短暂的时间缓冲后,可能会放弃第三种方式。

虽然愤怒情绪具有两面性,但有些研究表明,与悲伤情绪相比,愤怒情绪下的个体为他人花费时间和捐助钱物更少,即愤怒者更少出现助人行为。

抑郁

抑郁严格意义上不是一种情绪,而是一种心理疾病,抑郁是通过各种悲伤、恐惧等消极情绪表现出来。但是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抑郁及抑郁症。当今社会是一个“谈抑色变”的时代,曾经离一般人的生活非常遥远的抑郁症似乎突然间变得很近。事实上,抑郁症和双相障碍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一直在15%以上,女性患者的人数比例要略高于男性患者,大约为2倍。他们中的一部人一生都在跟反复发作的抑郁进行抗争,也有一部分人因为抑郁而丧失工作能力。重度抑郁症包括以下症状中的部分(理查德等,2003):

悲观的情绪: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致或没有兴趣,看任何事情都是消极的;

体重:在没有节食的情况下,体重严重下降或增加,食欲变化,吃得太多或吃得太少;

睡眠:睡得太多或睡得太少;

运动活动:动得太多或动得太少;

内疚感:深感自己是无能的、对事情没有控制感;

注意力:不能集中,随之记忆力也下降;

自杀念头或行为:经常性考虑死亡,有时候还会出现自杀行为。

重度抑郁是严重的、急性的心理危机和障碍,在很多情境下,人们身上更有可能出现一种长期弥漫的、程度相对轻微的抑郁心境,人们时常感受到抑郁,并至少有部分以下症状(Richard O’Conner, 2014):

吃得太多或吃得太少;

睡得太多或睡得太少;

精力差;

自尊低;

注意力不集中或决定困难;

绝望感强。

与抑郁症相对应的另一类心境障碍是“双相障碍”,躁狂与抑郁阶段交替出现,在躁狂阶段,个体在生理上与心理上都存在“过度乐观”倾向。

关于抑郁症的成因,比较多的解释认为和遗传因素有关,认为基因是抑郁症形成的重要原因;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无意识冲突和童年早期形成的愤怒情绪在抑郁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如童年期或青少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问题、父母对其他兄弟姐妹的偏爱、其他兄弟姐妹是否对自己有欺负甚至虐待行为、经历丧失或其它创伤经历。如弗洛伊德认为,人们会自责、甚至出现极端自我伤害的行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源于愤怒,这种愤怒本来是针对他人的,但逐渐慢慢地转向针对自己,转变成对自我的一种责备,而最终出现自我伤害行为。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抑郁症的形成与行为后受到的强化与惩罚有关;认知主义学派则从负性认知定势及解释风格模型来解释抑郁症,这里的解释风格类似于韦纳的归因维度,分为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等。抑郁症者在归因倾向上具有一般性的特征,他们倾向于

把所发生的积极事件归为外因和不可控的原因,如运气好、与自己的能力没有太大关系;反之,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内因和可控的原因,认为自己能力和努力不够等。此外,个体自身不稳定的自尊、一些重要社会关系的缺失及社会支持的缺乏等对抑郁症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

“抑郁症康复的最大阻碍来自于其对我们的世界所产生的影响。它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它改变了我们的思维;它让我们感觉无能又无力;它夺去了我们的社交技能,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它耗尽了我们的自信。抑郁症使我们整个人都被感染,就如同癌症转移(Richard O’Conner, 2014)。”

抑郁症被理解为是“心理疾病中的普通感冒”,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一位教师的一生中,总会经历一些不愉快或痛苦,或者是非常偶尔的重大或负性生活事件,也会因为这些事件而体验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当出现部分抑郁情绪时,首先要克服内心的恐惧感或其它负性的情感,认识到抑郁就跟感冒一样普通,只是人的心理不小心“生病”了。除了药物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固有的偏向抑郁的思维、情感或行为习惯,如:

有规律地开展体育锻炼;

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过度饮酒、保证充足的睡眠;

自我肯定和认同,为自己取得的成绩骄傲,相信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

逐渐建立一个好的支持体系,远离消极的关系或消极的支持体系;

为自己确立明确的目标,分解目标,并采取行动去实现目标;

改变习惯性的负性思维,多发现他人或事件中积极的一面。

自卑

“自卑情结”是个体心理学的一个重大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情结,自卑感是所有人的共同属性,只是有些时候我们自己并不自知。但“自卑感并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人们在追求优越地位时的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有三位小朋友,当他们站在狮子笼前时,其中一位小朋友马上躲到妈妈的背后,害怕地跟妈妈说要回家;另外一位小朋友脸色苍白,但他却说他一点都不怕狮子;还有一位小朋友问妈妈能不能用口水吐狮子。事实上,在狮子面前,三位小朋友都感受到了弱势和不同程度的自卑,但他们各自却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1907年,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因其关于“身体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补偿”的论文,而受到广泛关注。阿德勒认为:由身体缺陷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自卑,如果应对得不好,则有可能使个体陷入消极的认知与生活状态,心理与生理将变得脆弱,并走向自我摧毁;应对得好,则可以使人努力奋发,尽可能在缺陷以外的其它方面有较好的表现,以补偿自身的不足。历史上有许多类似经历的人们,他们在身体的某一方面可能有一定的缺陷,但是通过自身努力,战胜了自我,实现了自我超越,如阿德勒本人。

阿德勒1870年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富商家庭,家庭非常富足,但是因为他的身体缺陷,他的童年心理伴随着长久的消极体验。阿德勒从小驼背、行动不便,5岁时的一场大病,让他的面容变得更加难看。但几乎就在那个时刻,他决心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医生,他带着这个目标,努力拼搏,最终在个体心理学领域上取得卓越成就。当然,他的拼搏过程也离不开父亲对他的引导与鼓励。他理论中的一个重点是:追求卓越是人类动机中的核心动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优秀且卓越的人,但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个体逐渐放弃自我追

求与实现。1932年,在阿德勒人生的晚年生活中,他完成了对个体心理学和心理干预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自卑与超越》。

“自卑-补偿-超越”的观点,对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对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每一位教师心中可能都有不为他人知甚至不自知的“自卑点”,例如生理自卑(如身高、体重、外貌等)、地位自卑、成长与发展自卑、关系自卑(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或社会关系等)。当出现自卑情结时,教师可以:第一,告诉自己,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存在自卑情结,只是表现方面及表现方式不同,自己的自卑并不是个例;

第二,分析自己的自卑方面,评估所自卑的方面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通过努力可改变的还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是主观的、可改变的,那么努力去改变自卑的方面。若是客观的、通过努力也较难改变的,则放弃改变,而通过认知重构形成对自卑点的新认识;

第三,分析自己的优势方面,评估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自我突破,并通过行动去完成这种突破。如一位教师在科研上不太擅长,但在教学上比较有发展的可能,那么就集中精力把教学做得更好,突出教学的优势来“补偿”科研的弱势。又如在师生沟通中,教师觉得自己在沟通技能上是有所欠缺的,那么就尽量用诚意去打动孩子。

总之,一定要形成这样的认知,当你感到自卑时,不要去“遥望”他人的优势,而是理解他们也是自卑的,只是自卑的方面和你不一样;自卑就如同人身上一根“甜蜜”的刺,会一直刺痛着你,但同时也会一直提示你克服自卑感,强化优势方面,超越自卑。

意义迷失1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E·弗兰克尔(1905-1997)通过他自身的经历,提出了意义疗法,并完成全球畅销的心理学名著《追寻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于1942-1945年被关进集中营,在那里,他几乎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他的父母、妻子和兄弟。他每天经受着心理与生理的折磨与拷打。在这样的苦难环境中,到底有什么意义值得他继续活下去?在这本自传性的著作中,弗兰克尔作为极端恶劣环境的亲历者及观察者,从苦难中引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如何在痛苦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在这本著作中,弗兰克尔提出了一些经典的观点:“生活就是受难,活下去就是在受难中寻找意义”、“意义疗法的任务是帮助患者发现生命的意义”等,这些观点在普遍意义感缺失的现代社会情境中,有了新的理解和解释。

存在的意义。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物质生活的日趋丰富,人们更加重视精神生活的质量。在这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一些人迷失了自我,找不到生存的意义和追寻的目标。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对知识本身的强烈渴望,部分高校学生出现“空心病”现象;工作场景中有着各种抱怨,人们失去了对工作本身的兴趣;在更极端的情境下,一些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放弃对整个生命的责任思考。

存在的责任。“如何才能唤醒病人并使他们认识到,无论环境多么的冷酷,他也应该因为某些东西而对生命负责。”在弗兰克尔看来,存在就是对自己的生命和人生负责任,而生命与人生是由各种各样的选择构成的,因此,存在就是对自己所做的各种选择负责任。“责任”是弗兰克尔意义疗法中的重要概念,它认为要使不同的、有存在空虚的病人重新获得人生的意义,关键是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生命1叶映华. 生命意义的寻找:弗兰克尔生命哲学的当代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2-22

的责任感。每个人的生活与生命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工作是自己选择的、婚姻是自己选择的、爱好是自己选择的……生命的意义就是对这些所做的选择负责任,即使是苦难,人们也不应放弃责任。生命的意义在于承担责任的过程,而不在于结果。

存在的意义。在泛焦虑的时代,生活中更多的是忙碌与抱怨,感受消极似乎比发现积极更容易。如果人们能够意识到,人存在的意义就是认真做自己应做的事,负自己应负的责任,那么不和谐的声音将会极大地减少。如何做到担负自己应担负的责任?对于学生,学习和健康生活是他们的责任;对于工作者,敬业爱岗是他们的责任……作为责任承担者的角色,人们应对生命有更多的期待,应在责任和期待中找寻生命的意义。

有些人把追寻生命的意义和追寻生命的幸福联系起来看待,但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区别。你有幸福感的时候,并不一定意味着你有意义感,而当人觉得生命有意义时,他应当是从内心感到幸福的。意义是更深层次的,诚如弗兰克尔所言,即使在苦难与枯燥中,也能够找到生命的意义。很多年前,一个访谈节目采访一位网球运动员,这位网球运动员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获得过无数的荣誉,主持人问“您是否很喜爱网球这项运动?”该运动员回答道:“事实上我并不是很喜欢打网球,但既然我选择了网球作为我的职业,我就一定会尽我的能力和努力把它做好。”这看似简单的回复,却对责任、意义和幸福做了很好的诠释。可能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甚至并不是我们特别喜欢的事情,但既然我们选择了它,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其负责,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意义。

对于教师,也许工作与生活让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但还是应从本质上看待生命的意义,看待我们的工作。生命不在于结果,也不在于享受,而在于过程及过程

中的责任承担。同样地,工作也是责任的体现,是收获意义与幸福的过程,我们应该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有所担当。正如《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所言,生活并不仅仅是喜悦与幸福,有时候更多的是痛苦,我们同样需要在痛苦中寻找和发现意义;即使是痛苦的,痛苦中也应该存在一种目标;我们应该去寻找这个目标,同时通过责任承担去实现这个目标;如果能够理解并做到这一点,尽管生活中存在着痛苦,人们也能很好地、有质量地、有意义地生活下去。我们需要在事件中发现意义、在爱中发现意义,更需要在痛苦中发现意义。

强迫

强迫症逐渐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心理问题之一,是仅次于抑郁症、酒精依赖和恐怖症的第四位最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大概为2%(范红霞等,2006)。一般情况下,认为强迫症包括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种,前者指经常性想一些没有根据的事情;后者指强迫检查、强迫清洗等行为。研究者提出,功能失调性信念是促发强迫症的主要原因,这些失调性信念包括:对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后果严重性和责任感的夸大;完美主义和对不确定性的不可忍受;强烈的控制欲;思想-行动融合,如想到不好的事情,就觉得这件事情真的会发生一样(张众良等,2010)。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更多出现的是一种轻微的强迫倾向,如某一个阶段,经常怀疑自己家里门有没有锁上,并有想反复检查或反复洗涤等念头,在理性思维无法完全占据上风时,强迫行为也会出现。当普通人出现轻微强迫倾向时,部分说明其安全感受到一定的威胁,一方面,觉得强迫的想法或行为是没有必要的,也会对个体产生困扰和麻烦,但另一方面,又没有办法完全避免这些想法。很多

有强迫倾向的个体,在人格上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如敏感、多疑、缺乏自信、追求完美、对自己和他人均比较苛责。疑病症也可以视为强迫倾向的一种表现形式,或者说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面对生活中较轻微的强迫倾向,在其没有往更严重方向发展或变化时,同样需要对其进行干预:

第一,认识到强迫症的本质。强迫症或强迫倾向,并不是因为有危险事件必然会发生,更多是我们想象中的危险;

第二,并不是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们能够控制的是我们有能力控制的事情,因此,不要过多去关注外部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如自然环境的变化、他人的行为模式或动机,这些有时候不在我们控制范围之内;

第三,能够容忍不确定。人们总是希望遇到的问题能够有一个明确答案,或确定原因。但事实上,很多事情是没有原因的,也是无解的,有些事情,即使当事人自己,都说不清楚究竟为了什么。特别是在情感领域,当你不喜欢对方的时候,你自己有时候都不清楚到底为了什么;反之,当他人不喜欢我们的时候,也不要过多纠结于原因。与不确定为伴,容忍无答案,把这些作为生活的常态,不要过分强调与突出;

第四,对生活要保持一定的敏感性,但不要过于敏感;接受生活中的所有不完美,不强求绝对完美。

参考文献

罗晓路,俞国良.(2017). 伯科维茨:攻击、愤怒和助人行为研究的巨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刘斌志,秦莲. (2018).新世纪以来我国激情犯罪研究的回顾与前瞻.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5. Richard O’Conner著,张荣华译.走出抑郁—让药物和心理治疗更有效.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2014.

Ronald D. Siegel著,李迎潮、李孟潮译.正念之道.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费定舟,马言民.(2017).完美主义真的“完美”吗?—完美主义综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5(3).冯忠祥,雷叶维,张卫华,王锟.(2016).汽车驾驶愤怒研究进展.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6(1).

叶映华.生命意义的寻找:弗兰克尔生命哲学的当代解读.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12-22.

维克多·E·弗兰克尔著,何志强、杨凤也译.追寻生命的意义.新华出版社,2003.

张众良,张仲明,李红.(2010).强迫症病理的认知-行为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 18(2).

范红霞,申荷永,张敏.(2006).近20年国内外强迫症心理治疗研究进展及动态.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4 (6).

教师的自我管理

教师的自我管理 随着教师在学校变革中主体性地位的不断增强,自上而下的、“她律”的规范管理显然已不适应教师发展的需求,作为对教师规范管理的补充与超越,追求教师自我管理的理念也逐渐被学界认同。但教师的自我管理意味着什么?教师的自我管理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如何?通过哪些途径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自我管理?也许,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更有助于我们拓展对教师管理的认识,有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与自主提升。 教师的自我管理 一、对教师自我管理的解读 对教师自我管理的解读就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整体发展与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的理性思索。从目前的研究来瞧,不同学者对于教师的自我管理有不同的认识:“教师的自我管理表现在对自我发展的问题,能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约束、激励、反馈等方面,也就就是说,教师就是专业发展的主体,而不就是被动的客体,等待别人来管理。”“自我管理本身就就是一种自觉的社会行为,即教师在教育生活中实现教育理念的升华,达到自我管理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教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就是一个融社会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为一体的过程,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与具体的准则。教师的自我管理,大致有自我觉察、自我探索、自我开放、自我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认同等几个主题。”由于“有效决策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成功至关重要”,从决策促进管理的角度出发,有学者认为,“教师的自我管理就就是在学校组织中,教师对个体在职业中的行为及相关活动进行决策的过程。在决策的过程中,

既包含个体对过程的控制,还包括对管理基本原则的贯彻。”另有学者认为,“教师的自我管理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学习、生活中对自身的身体、思想、情感、意识形态等进行的管理,就是教师从自身出发对内的调节与管理。” 以上表述基本为我们理解教师的自我管理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教师就是专业发展的主体,教师的自我管理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觉行为,并且遵循着一定的指导思想与管理原则。但上述概念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缺乏复杂性思维,缺乏在不同关系中理解教师自我管理的内涵。 笔者认为,教师的自我管理就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概念,在认知上它体现为教师要学会自我认识,包括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在情感上教师要自我激励,主要就是在精神层面上的内在激励;在行为训练上要自我修养、自我规划;在意志品质上教师要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与调节。简而言之,教师的自我管理应当就是教师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通过自我激励,主动向自身提出发展目标,并能自觉地自我规划、实施、控制与调节,从而达到理想发展目标的过程。 对于教师的自我管理,我们还要正确认识下列几对关系,对它们的认识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师自我管理的内涵。 1 教师的自我管理与组织管理的关系 强调教师的自我管理并不意味着学校组织的作用降低,教师的自我管理就是对学校组织管理的二种有效补充,科学合理的教师管理应能实现教师自我管理与组织管理的有机结合。为此,教师应客观分析学校环境,把个人发展目标同学校发展目标、个人需要同学校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主动自我调适个人发展目标,使之与学校发展环境与目标相适切。并基于学校管理目标,通过自我分析、自我选择、自我取向,规划出与教师个体

三档一体 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幼儿园人才战略交流资料

三档一体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 卢湾区思南路幼儿园黄志煜 随着幼儿园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打破现在的自上而下的教师管理和评价模式,充分激发教师自我管理意识,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已成为学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我们以为,要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首先要为教师搭建一个平台,以避免教师在尝试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时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园的“三档一体”——教师自我管理平台,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产生的。 何谓“三档一体” 所谓“三档”,是指幼儿成长档案、班级的质量档案、教师的研究档案。幼儿成长档案中记录着每个幼儿的成长轨迹,反馈出教师的教育行为;班级质量档案,能够反映班级整体的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班级环境等教育资源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教师下一轮教育的起点;教师研究档案,则记录着教师的实践和研究过程,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的结晶。 “三档一体”则是将以上三个档案有机地整合起来,为教师的专业提高提供支持。幼儿成长档案主要起收集、保存幼儿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行为的表现及教师对幼儿发展潜力、专业的认识,即孩子个体成长的“点点滴滴”。显然,对于教师而言,仅关注“点”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面”,即对全班幼儿的整体发展状况做出记录和评价,从中形成每个班级的风格与特色,班级质量档案起到了鼓励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积极认识、主动反思,对自己设计的教学过程开展有效分析和评价的作用。把三个档案视为有机的整体,充分调动了教师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积极性,起到了1 1 1>3的效果。 “三档一体”的运用 幼儿成长档案的运用(1)教师应有意识地从档案中发现幼儿生活中的共性问题或特殊表现,通过研究档案记录,反思活动设计的合理性和存在问题,并对后继活动进行修改、调整和改进。(2)在期中和期末的“家长接待日”,教师借助档案向家长介绍每个孩子的在园情况和个性特点,并根据家长意见调整教育教学行为。(3)在教室一角设立“小小档案库”,允许幼儿翻阅自己的成长档案,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班级质量档案运用(1)每学期期中,带班教师采用分段法分析档案内容、反思活动过程,做好反馈记录;每学期期末对档案作全面整理和小结。(2)向家长展示“班级质量档案”的评议表,由家长评选出最受欢迎的活动方案。(3)在全园交流档案内容(即重点研究项目)。如介绍主题活动“风度翩翩的餐桌先生”时,相关教师展示了对就餐环境创设的资料以及教师制定的“个别幼儿午餐指导策略”。园长对该项活动的点评是:丰富多彩的就餐环境能使幼儿懂得餐桌礼仪,遵守社交场合的共同规则,培养自我约束和自主选择的良好气质及文明行为。 1

情绪管理 家长课堂知识讲解

大家上午/下午好,我是博乐幼教集团的倪老师,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我们大家能够相聚在一起来共同探讨家庭教育这个话题!为什么相同的社会将会有不同的人生,有的人一顿饭就能花掉几万块钱,有的人一晚上的住宿费就相当于我们几个月的工资,难道是他们比我们聪明多少倍吗?一定不是这样的,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聪明的,只是接受的教育不一样,特别是家庭教育,人一生下来起点都是一样的,全部是步行出发,两只脚走路,后来走着走着有的人就看见汽车站了,上了汽车,有的人走着走着就看见火车了,他就上了火车,有的人走着走着他看见飞机了,就上了飞机,在人生的关键时刻,父母永远是孩子的方向标,你想你的孩子有什么样的起点?那么今天的教育讲座倪老师将带给大家最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教给大家如何开发孩子的最大潜能,让我们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大家说好不好?光你们好可不行,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那倪老师怎么能好呢?需要大家一点点鼓励与支持,来,给你老师一点点示意,所以我们要养成鼓掌的习惯,掌声送给你的爱人,你的家庭就会和睦,掌声送给你的孩子,你的孩子未来就会变成神童,掌声送给倪老师掌声不断精彩连连! 孩子从小的教育影响着以后的发展道路,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身为现代父母,您知道现代孩子该怎样去教育吗?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有一个小女孩,从小学习成绩就非常好,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他都以不符合他年龄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幼儿园,别的孩子都在做游戏,垒城堡,他已经开始写字了,他已经学完幼儿园所有的速算及拼音课程,父母对他抱以厚望,她在父母的精神熏陶下,也从小

学习心得——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管理对策

学习心得——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管理对策 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良好的管理形态以自我管理为基础。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把自我管理看成是人事方面的一场革命。可见,自我管理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面临压力,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高压力下的教师如果长期坚持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则很有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教师要想摆脱倦怠,应该学会自我调适,获得更多的主观支持。 教师职业幸福需要自我持续地创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伍新春的幸福创造歌值得借鉴。 阅读以修炼心智,表达以绽放思想; 简单以聪慧大脑,歌唱以释放压抑; 舞蹈以洋溢快乐,运动以享受健康; 微笑以滋润心灵,豪爽以挥洒激情; 勤奋以充实人生,善良以获得坦然; 宽容以获取安慰,感激以体验幸福; 平和以净化灵魂,博爱以提升境界; 自强以振奋精神,真诚以换得信任; 尊重以赢得尊重,坚韧以成就自我。 一、树立准确的生活观,享受生活

管理好时间是应对工作压力的关键,这对于降低职业倦怠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培养自己广泛的生活乐趣,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建设性地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挤”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安排一定的休闲娱乐和身体锻炼的时间,适当放松自己,享受生活。 二、树立准确的交往观,善待同事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20%是因为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0%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此话虽然有点绝对,但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良好人际关系对成就事业的重要性。 善待他人才会为自己营造和谐的环境,为自己赢得发展的机遇。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有善心就会有善举,有善举一定有善报。 把自己当别人,一样对待;把别人当自己,一样尊重;把别人当别人,一样珍惜;把自己当自己,一样爱护。 在任何时候,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但能提升工作效率,对人的心理健康和维护有极大的协助作用。教师和同事形成和谐的关系之后,就能够减少戒备心理,减少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在工作中体验更多的快乐。 三、树立准确的学生观,悦纳学生 卡耐基曾说:“指责和批评收不到丝毫效果,只会使别人增强防卫,并且想办法证明他是对的。批评也很危险,会伤害到一个

班主任情绪管理培训学习体会

班主任情绪管理培训学习体会 班主任情绪管理培训学习体会提要:调整行为。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行为达到缓解不良情绪的目的。如通过放松练习,包括呼吸放松、肌肉放松,帮助我们缓解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通过有意识地让自己微笑 更多精品:总结 班主任情绪管理培训学习体会 一月十号上午,我参加了泰山区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情绪管理专家报告会培训,有幸聆听了z教授关于情绪管理的报告,收获颇多,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情绪管理是多么的重要。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维系良好师生关系的主题应该是教师,只有释放所有的爱,做到时时关爱学生、事事关心学生,才能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爱的阳光需要普照到每个角落,从情绪的角度讲,每一个教师面对教室里十几个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优等生”。平时只有那几个活跃、成绩好的学生备受关注,其他学生好像都被遗忘了。对于学生,教师应该一视同仁。不管他是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管他是品学兼优,还是品行有问题,教师都应本着公平公正、以人

为本的原则,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对“有困难、有问题”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多倾注爱心。多用发现的目光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多用激励的目光激励他们去追求,多用希望的目光期待他们完善自我。 诚然,老师是人,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好的情绪可以给一堂课一个班的孩子带来阳光带来知识,反之不好的情绪就会对一堂课造成不好的影响。然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认真反思,作为老师我们都范过这样的错,必须改,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享受到真正的教育,因为那是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要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每个孩子,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相反,我们应该很好利用我们良好的情绪,以教师良好的情绪去感染每个孩子。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情绪感染力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老师在课内或课外有意传授的东西,而且也会使学生在无意中接受老师自己的情绪影响,包括情感的倾向和情绪的表达方式等。教师良好的情绪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乐意把老师作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尽情倾吐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使教师能及

教师压力与情绪管理方案计划

《教师压力与情绪管理》课程运用了神经心理学原理,阐明了教师心理紧张系统产生的心理机制,并探究了教师面临艰难抉择时的内心冲突的心理实质,具体阐明了教师化解过度的压力与焦虑的心理学方法,并为增强教师的情商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方法。 该课程还对教师过度追求完美主义的倾向进行了心理学方面的剖析,并提出了衡量心理健康与否的三大标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教师化解过度的压力,聚积心理的正能量,增强教师的心理素质,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知识拓展】1 人际关系与沟通摘录 1、中国人讲求“在圆满中分是非”,把是非分得大家都有面子,不得罪人,但也不讨好人,人际关系才可能良好。 2、自古以来,我们设置了形形色色的关系,无非在加强对个人的约束,使我们在自己之外,还会想到各种有关系的人,因而一言一行,都格外谨慎。 3、中国人一向最明白“先说先死”的道理。 4、中国人人与人之间的往来频繁,人际关系浓厚而紧密,一方面抱怨劳神烦心,一方面却有乐此不疲。 5、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对中国人而言,变得非常重要。如果关系不好,大家不愿意帮忙,那么就算身处群体之中,也将得不到众人的协助。这时候群体等于一种形式,并未对个体提供实际的助益。若是人际关系良好,不但可以发挥集合的力量,而且“多人帮忙一人”,在众人成全之下,获益必然更大。 6、人际关系正常可以收到合力的效果。 人际关系良好,成功的几率大,成为“事半功倍”,再有高超的能力,如果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够顺利成功,除非他痛定思痛,在人际关系上有所改善。人际关系和成功的密切关系,由此可见。 第二章:成功的人际关系 7、我国人际关系十要:一表人才,两套西装,是做人的基本修养。三杯酒量,四圈麻将,则是社交生活必要的媒介。五方交游,三教九流的人都不必排斥,人际关系扩大,交往的范围才会随着增广。六出祁山,七术打马,八口吹牛,都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应有技巧。九分努力,还要加上十分忍耐。惟有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长期维持良好关系。

“三档一体”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

“三档一体”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 网络“三档一体”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随着幼儿园课程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打破现有的自上而下的教师管理和评价模式,充分激发教师自我管理的意识,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己成为学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我们以为,要实现教师的自我管理,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首先要为教师搭建一个平台,以避免教师在尝试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时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园的“三档一体”一一教师自我管理平台,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产生的。 何谓“三档一体” 所谓“三档”,是指幼儿的成长档案、班级的质量档案、 教师的研究档案。幼儿成长档案中记录着每个幼儿的成长轨迹,反馈出教师的教育行为;班级质量档案,能够反映班级整体的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班级环境等教育资源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教师下一轮教育的起点教师研究档案,则记录着教师的实践和研究过程,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的结晶。 “三档一体”则是将以上三个档案有机地整合起来,为教师的专业提高提供支持。幼儿成长档案主要起收集、保存幼儿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行为的表现及教师对幼儿发展潜力、专长的认识,即孩子个体成长的“点点滴滴”。显然,对于教师而言,仅关注“点”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面”,即对全班幼儿的整体发展状况做出记录和评价,从中形成每个班级的

风格与特色,班级质量档案起到了鼓励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积极认识、主动反思,对自己设计的教学过程开展有效分析和评价的作用。把三个档案视为有机的整体,充分调动了教师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积极性,起到了1+1+1 3的效果。 “三档一体”的运用 幼儿成长档案的运用(1)教师应有意识地从档案中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共性问题或特殊表现,通过研究档案记录,反思活动设计的合理性和存在问题,并对后继活动进行修改、 调整和改进。(2)在期中和期末的“家长接待日”,教师借助档案向家长介绍每个孩子的在园情况和个性特点,并根据家长意见调整教育教学行为。(3)在教室一角设立“小小档案库”,允许幼儿翻阅自己的成长档案,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 积极性。 班级质量档案的运用(1)每学期期中,带班教师采用分段法分析档案内容、反思活动过程,做好反馈记录;每学期期末对档案作全面整理和小结。(2)向家长展示“班级质量档案”的评议表,由家长评选出最受欢迎的活动方案。(3)在全园交流档案内容(即重点研究项目)。如介绍主题活动“风度翩翩的餐桌先生”时,相关教师展示了对就餐环境创设的资料以及教师制定的“个别幼儿午餐指导策略”。园长对该项活动的点评是:丰富多彩的就餐环境能使幼儿懂得餐桌礼仪遵守社交场合的

优秀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智慧

《优秀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智慧》读后感 张云栽实验小学罗翠香 暑期中,我看了《优秀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智慧》,受益良多。优秀教师是一种境界,身处此种境界中的教师,已不再为上课而上课,而是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目的。优秀教师不仅能出色地驾驭教材和课堂,还能在组织教学时营造出一种充满亲和力的诚信、探究的氛围,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锻炼和提高。这本书不仅全面介绍了优秀教师的成长方略,更强调一种境界与氛围,激励着教师们对“优秀”的不懈追求。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颇多:控制情绪能让我们从压力中释放出来,做一个心平气和的人、一个海阔天空的人、一个自得其乐、与君同乐的人,使周围的人感受到您愉悦健康的生命能量。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难免伴随着压力,有时还会发一些火气,面对学生有时有着些许无奈,甚至有时会把工作归结为一个字:累。虽然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学会了自己减压,会寻找工作方法,但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情绪管理,无论是

自己还是对学生,都有了新的认识:情绪管理——教师的新型必修课。 首先,教师要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教师本人的情绪对工作和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正如庄伟教授所说:“情绪是人类社会里对人影响最大,同时最被人所忽略的东西”。是让情绪控制理性思维还是让思维控制情绪?我想我们常常做的是前者,但学习之后我要努力做到后者。 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教师就属于学生,就应考虑自己的情绪会不会给学生带来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定要学会体察自己的情绪状态,接纳自己的情绪,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其次,多运用一些情绪调节方法。情绪的调节十分必要。情绪积聚在我们心中,需要得到及时的释放,但是释放有道,乱发脾气,迁怒他人不是良策。再者:教师在经营好自己的情绪之外,还要管理辅导好学生的情绪。以前,我们的管理很多是基于自己的主管臆断,教师更多地时候是不自觉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习了庄伟教授的讲座后,我明白了,学生的情绪有其深刻的内涵原因,教师应该仔细分

教师的自我管理

教师的自我管理

随着教师在学校变革中主体性地位的不断增强,自上而下的、“他律”的规范管理显然已不适应教师发展的需求,作为对教师规范管理的补充和超越,追求教师自我管理的理念也逐渐被学界认同。但教师的自我管理意味着什么?教师的自我管理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如何?通过哪些途径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自我管理?也许,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更有助于我们拓展对教师管理的认识,有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自主提升。 教师的自我管理 一、对教师自我管理的解读 对教师自我管理的解读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整体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的理性思索。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不同学者对于教师的自我管理有不同的认识:“教师的自我管理表现在对自我发展的问题,能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约束、激励、反馈等方面,也就是说,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客体,等待别人来管理。”“自我管理本身就是一种自觉的社会行为,即教师在教育生活中实现教育理念的升华,达到自我管理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教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管理是一个融社会发展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为一体的过程,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准则。教师的自我管理,大致有自我觉察、自我探索、自我开放、自我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认同等几个主题。”由于“有效决策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成功至关重要”,从决策促进管理的角度出发,有学者认为,“教师的自我管理就是在学校组织中,教师对个体在职业中的行为及相关活动进行决策的过程。在决策的过程中,既包含个体对过程的控制,还包括对管理基本原则的贯彻。”另有学者认为,“教师的自我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学习、生活

中对自身的身体、思想、情感、意识形态等进行的管理,是教师从自身出发对内的调节与管理。” 以上表述基本为我们理解教师的自我管理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教师的自我管理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觉行为,并且遵循着一定的指导思想和管理原则。但上述概念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缺乏复杂性思维,缺乏在不同关系中理解教师自我管理的内涵。 笔者认为,教师的自我管理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概念,在认知上它体现为教师要学会自我认识,包括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在情感上教师要自我激励,主要是在精神层面上的内在激励;在行为训练上要自我修养、自我规划;在意志品质上教师要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调节。简而言之,教师的自我管理应当是教师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通过自我激励,主动向自身提出发展目标,并能自觉地自我规划、实施、控制和调节,从而达到理想发展目标的过程。 对于教师的自我管理,我们还要正确认识下列几对关系,对它们的认识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师自我管理的内涵。 1 教师的自我管理与组织管理的关系 强调教师的自我管理并不意味着学校组织的作用降低,教师的自我管理是对学校组织管理的二种有效补充,科学合理的教师管理应能实现教师自我管理与组织管理的有机结合。为此,教师应客观分析学校环境,把个人发展目标同学校发展目标、个人需要同学校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主动自我调适个人发展目标,使之和学校发展环境和目标相适切。并基于学校管理目标,通过自我分析、自我选择、自我取向,规划出与教师个体发展阶段、发展特征更吻合的目标,由于这是教师自我需要的一种反映,其动力更具有内驱与持久的特点,也是教师自我

幼儿园教师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学习心得

幼儿园教师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学习心得 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整天要和孩子们打交道,孩子不比大人,什么都不懂,有时哭有时闹的,所以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幼儿老师虐童事件,幼儿教师出现情绪以后要及时排解,否则会影响到孩子,那么幼儿教师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忽略了对老师的心理辅导。当老师的负面情绪找不到出口,那么孩子就有可能受伤害。是人,就会有压力,有倦怠,自然也就会有不良情绪。服务于低龄儿童的教育工作者,如何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最近,媒体连续报道了红蓝黄的新闻。尽管这些都是极其特殊的个案,但这些事件也提醒社会,我们在关爱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还应该关注老师这个群体存在的职业压力。而既然选择“心灵工程师”作为自己的职业,那么老师也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学会面对压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有一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的报告称:13%的中小学老师存在各类心理问题,而幼师因为编制、职称、收入、社会地位等因素,更是存在较多心理压力。同时,因其服务对象年龄偏低,庞大的工作量、幼儿的人身安全、师幼之间的沟通不畅,都极易引发幼儿教师的负面情绪。但面对同样难以管教的孩子,有的老师会春风化雨,而有的老师会采取过激行为。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压力,错误的应对方式,暴露的恰恰是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他说,服务于人的行业,从业者都会有“移情”,即把对重要的人的情绪,转移到服务对象身上。一个在家受到丈夫冷淡的女教师,更容易对孩子动怒——而事实上,那是对丈夫愤怒情绪的一种转移。 有关研究表明,压力,来源于工作和生活的失衡,这一点在女性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心理专家认为:目前在女性为主的幼师行业,除了制定和遵守严格的职业操守,情绪管理应该成为她们的必修课。服务对象是尚不能自我保护的孩子,如果从业人员无法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无疑增加了伤害孩子的机会。幼儿园教师的压力可是不能太小,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缓解自己的压力,把心态调整到最好,要有一定的耐心,千万不能有过击的行为。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 1、 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2、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师应具有教育科学理论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这就如同一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较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样教和为什么选择这样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 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适应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实事不能再现,需要教师依靠语言表达,把丰富的知识通过口头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2、较高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具有较高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是知识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要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的教师就是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新知识的方法,具有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和批判的学科精神,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并有独特的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的情绪管理策略.doc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的情绪管理策略1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的情绪管理策略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的情绪管理策略 内容提要: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情绪管理,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课堂教学行为,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有效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 教师的课堂教学情绪是教学行为的重要资源,对教师的情绪管理策略进行探究,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自我控制力,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立足于教育领域中情绪管理的现状,通过对情绪管理的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并结合情景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出促进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情绪管理的应对策略: (1)社会建立稳固的教师情绪管理支持系统 (2)学校建立完善的关怀系统 (3)教师进行情绪的自我管理 关键词:情绪情绪管理课堂教学行为应对策略

Abstract Emotion is an individual's subjective conscious experience from external stimuli and feeling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action. Emotion management, refers to through the study of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that their awareness of their emotions and others' emotions,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control the emotions, and the resulting good management effec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behavior, mainly refers to the teacher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teaching plan and produce a series of behavior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 The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mood is the important resources in the teaching behavior, to explore the teacher's emotion management strategy to improve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by self-contro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motion management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analysis of emotion management, and combining the situational experiment results, a preliminary explore effectively promote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emotion management strategy: (1) Society should build a solid teacher emotion management support system (2) Schools should set up perfect care system

《优秀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智慧》读

《优异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智慧》读 后感 优异教师是一种境界,身处此种境界中的教师,已不再为上课而上课,而是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目的。优异教师不仅能出色地驾驭教材和课堂,还能在组织教学时营造出一种填塞亲和力的诚信、探究的氛围,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锻炼和提高。这本书不仅全面介绍了优异教师的成长方略,更强调一种境界与氛围,激励着教师们对“优异”的不懈追求。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颇多:控制情绪能让我们从压力中释放出来,做一个心平气和的人、一个海阔天空的人、一个自得其乐、与君同乐的人,使周围的人感受到您喜悦康健的生命能量。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难免伴随着压力,有时还会发一些火气,面对学生有时有着些许无奈,甚至有时会把工作归结为一个情绪会不会给学生带来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定要学会体察自己的情绪状态,接纳自己的情绪,喜悦工作,幸福生活。 其次,多运用一些情绪调节方法。情绪的调节十分必要。情绪积聚在我们心中,需要得到及时的释放,但是释放有道,乱发脾气,迁怒他人不是良策,庄伟教授提出的几种分外方法让我眼前一亮:1、给大脑提供维生素B族。我们以为情绪只是人的非理性的东西,原来,情绪也可以通饮食来调节大脑,这是一项值得一试的好方法。2、多饮水。水这一最可宝贵的资源,不但能够提供给我们生产生活的功用,还能对我们的身心进行有用调节,繁冗之余,一杯清水就可松弛解决心中烦扰。 再者:教师在经营好自己的情绪之外,还要管理辅导好学生的情绪。以前,我们的管理很多是基于自己的主管臆断,教师更多1、与学生交谈要设定目标。解决学生心理情绪问题不能纯正地看表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内在心理原因,并以此确定心理辅导的目的,明确目标所做的一切才会围绕目标,才会有所效用。 2、“停止做错即是值得立即赞美的小小进展”。回顾我们自己的教育经历,的确,我们有时候常常会忽视学生的小小改变,重视错误过于重视进步。通过

教师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教师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统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教师同每个人一样,面对不同的人,事,环境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坏情绪使人沮丧,做事不顺心,人际关系处理差。好情绪使人愉快,办事效率高,人际关系和谐。那么,你选择让情绪左右你的状态,还是主动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情绪是可控的,每一位教师都能通过后天努力成为情绪的主人。 何谓“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是指一个人对情绪的理解和敏感程度,以及对情感的控制能力,简称“情商”。情商高的人,能够理解情绪本质,自主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生活在轻松快乐的心境中。情绪管理能力低的人,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甚至被情绪所困,经常处于悲伤的心境中。因此,情绪管理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质量。 对于教师来说,良好的情绪能感染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反之,若一个教师不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任由消极情绪无限放大,如果将这种情绪带到课堂,学生则会感到紧张,沉闷,压抑,迫切想要听到下课铃响。因此,身为教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尤为重要! 我们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一:教师除去职业的身份之外也是一名普通人,在生活中就要培养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 做事转移法。当你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不佳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或者是能让自己专心投入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将不愉快的心情暂时忘记。当事情做完时,你甚至可以发现,原来造成自己心情不好的原因已消失。 2,运动法。当你的心情低落沮丧,精神不振时,你可以尝试 做运动,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快乐轻松的激素分泌。运动一场,酣畅淋漓。什么烦恼早已烟消云散。 》 3,听音乐法。烦恼的心情必定是由烦恼的事情引起,若有解 决办法,那么问题解决之日也许就是忘却烦恼之时。但若是无论怎样都解决不了的事,又何必苦苦纠结何不听听音乐,身体随着音乐一起扭动,你改变不了世界,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二:踏进校园,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要有正确的观点。1,反思自己。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面临教师与学生认知不统一,期待和结果不统一,付出与收获不统一而带来的种种矛盾。比如课堂上的一些学生总是注意力不够集中,对老师所讲的新知识理解困难,课后作业完成不好,拖了课程进度。有些老师由此产生负面情绪,他们也会花时间单独辅导,但在态度上就变得不耐烦,急躁,责怪他们为何上课不专心听讲。甚至挖苦讽刺学生进行变相教育。但实际上,经过这场“激烈”的辅导之后,也许这些同学能勉强跟上课程进度,

教师情绪管理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表现为:在人格上是完整和谐的;在情绪上是乐观稳定的;在意志上是坚韧不拔的。在人际关系上是协调和谐的;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正是教师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教书几年,和学生斗智斗勇,更明白教师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心得。 一、保持健康的情绪良好积极的情绪状态。 凡是心理健康的人,他们的情绪总是愉快的、乐观的,对生活、工作充满热情。人们的情绪越是乐观,心理健康的水平越高。一般认为健康的情绪应当是轻松、愉快、精神振奋、适度,一切发生很自然,从原因、强度、时间的变化上都是常态的。如果喜怒无常,强弱颠倒,时间上延续的长短也有变异等,都属于不正常的情绪。影响人的情绪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控制爆发情绪。 爆发情绪就是激情,它是一种十分猛烈的、暴风雨般的、为时短促的情绪体验。我们常用大发雷霆、火冒三丈等形容之。爆发情绪在生活中既有积极因素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其积极方面,可以在艰难险阻时,爆发出像黄继光用胸口堵敌人枪眼,董存瑞手托炸药包去炸敌人碉堡那种革命的激情。消极的爆发情绪则是工作的阻力,事业的障碍。激石成火,激人成祸,它容易使人失去理智的思考,一旦遇到强烈的刺激就头脑发涨,不计后果,做出简单粗暴、盲目无忌的蠢事来。有些教师在工作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时性急打骂学生,以致失手打伤学生,造成严重的后果,就是明证。转化、控制爆发情绪,必须充分利用认识问题的诱导规律,将一时产生的消极激情,转化到积极方面去。心理学认为,激情爆发程度取决于人的认识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控制激情的能力,最根本的是提高其思想觉悟和辨别能力。 (二)培养持久情绪。 持久情绪,在心理学中称为心境。心境是指在长时间内影响人的整个行为的比较持久的一种情绪状态。有的心理学家形象地称心境是被拉长了的情绪。积极的心境使人朝气蓬勃,处于欣喜状态,头脑清醒,求知欲旺盛,能提高工作效率;而消极的心境则使人 消沉,常处于一种被动的抑郁不欢状态,因而影响工作和学习。职业和环境对教师的心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着的、有个性的人。一位教师在谈到一次作文批改中的感受时说:它给予我的是事业心的鼓舞,是责任感的鞭策,是心灵美的享受,当我一次又一次陶醉在这种崇高的心境中时,我是那样的兴奋欣喜,如同在道德的高山攀援,峰峦座座,山外有山,……我感到自己是这样年轻而心又火热,忘却了在二十多个春秋的灯下伏案中,白发已爬上了双鬓。这种轻松愉快的心境和忘却了白发爬上了双鬓,甘当红烛的精神,是教师内心的真实体验。当一个人心境愉快的时候,往往倾向于用肯定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相反,一个人心境不愉快的时候,他所看到的一切都会觉得不顺眼。所以,教师应设法消除恶劣的心境,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持久情绪。 (三)培养幽默感。 幽默感是种特殊的情绪表现,也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具有幽默感,使人们对生活总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许多看来令人痛苦、烦恼、厌恶的事物,用幽默的办法对付,往往使不快的情绪荡涤无余,立即变得轻松起来。当人们长期以来对某事抑郁不欢时,旁人如用幽默、风趣的言辞叙述或形容,以生动逼真的情态摹仿或扮演,总会惹人哈哈大笑,头脑中的烦恼顿时烟消云散。教师应该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亲近、平静而又幽默的情绪。单纯的平静会使人感到索然无味。如果一个教师谈话机智、风趣、幽默,这有助于发挥他的课堂讲授技巧和艺术效果。幽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听起来不觉得累,反而感到轻松愉快。缺少幽默感和教育机智,常常在师生之间筑起一道无法理解的墙,增加许多无谓的矛盾。实践证明,富有幽默感的教师比起缺少这些特点的教师来,更善于缓和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个人修养提升计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教师个人修养提升计划 篇一:教师个人提升计划 篇一:教师个人提升计划 教师个人提升计划 教师提升是立足于教师个人的自我发展,充分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理念。从学习的意义上来说,教师也是学生。因材施教,变被动培训为主动自修,这一原则性变化为我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搭建了一个认识自我,反思教育,自觉提高的平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确,很多地方还需要完善和改进。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能根据教育课程目标来指定教学进度和具体的教学任务,环节等,在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设计上能有所创新,把学科课的教授与其他相关学科内容进行统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面临了很多由于经验或研究不到位的困惑,例如,如何提高实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布置更为有效的作业来进一步督促学生的知识的吸收内化?如

何用比较可行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 处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如何搞好初中任课教师的实验操作培训?等等。在之前的教学工作中,我也面临了学校领导不重视实验室工作的困境,也面临了教学成效不大的问题,我想解决这些困境的好办法就是多研究,多体会,多记录,应当使自己从学习型的教师转变成研究型的教师。 一、提升的目标: 结合二期质量工程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和数学课堂教育 有效性的现实反思,在教师培训期间,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提高业务能力,锤炼专业精神,丰富教学智慧,形成教学风格。并积极投身一线教学,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农村教学的业务能手。 二、提升计划: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2、立足课堂,

《优秀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智慧》读后感

《优秀教师课堂情绪管理的智慧》读后感 优秀教师是一种境界,身处此种境界中的教师,已不再为上课而上课,而是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目的。优秀教师不仅能出色地驾驭教材和课堂,还能在组织教学时营造出一种充满亲和力的诚信、探究的氛围,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锻炼和提高。这本书不仅全面介绍了优秀教师的成长方略,更强调一种境界与氛围,激励着教师们对“优秀”的不懈追求。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颇多:控制情绪能让我们从压力中释放出来,做一个心平气和的人、一个海阔天空的人、一个自得其乐、与君同乐的人,使周围的人感受到您愉悦健康的生命能量。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难免伴随着压力,有时还会发一些火气,面对学生有时有着些许无奈,甚至有时会把工作归结为一个字:累。虽然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学会了自己减压,会寻找工作方法,但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情绪管理,无论是自己还是对学生,都有了新的认识:情绪管理——教师的新型必修课。 首先,教师要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教师本人的情绪对工作和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正如庄伟教授所说:“情绪是人类社会里对人影响最大,同时

最被人所忽略的东西”。是让情绪控制理性思维还是让思维控制情绪?我想我们常常做的是前者,但学习之后我要努力做到后者。 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教师就属于学生,就应考虑自己的情绪会不会给学生带来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定要学会体察自己的情绪状态,接纳自己的情绪,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其次,多运用一些情绪调节方法。情绪的调节十分必要。情绪积聚在我们心中,需要得到及时的释放,但是释放有道,乱发脾气,迁怒他人不是良策,庄伟教授提出的几种特殊方法让我眼前一亮:1、给大脑提供维生素B族。我们以为情绪只是人的非理性的东西,原来,情绪也可以通饮食来调节大脑,这是一项值得一试的好方法。2、多饮水。水这一最可宝贵的资源,不但能够提供给我们生产生活的功用,还能对我们的身心进行有效调节,繁忙之余,一杯清水就可轻松解决心中烦扰。 再者:教师在经营好自己的情绪之外,还要管理辅导好学生的情绪。以前,我们的管理很多是基于自己的主管臆断,教师更多地时候是不自觉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习了庄伟教授的讲座后,我明白了,学生的情绪有其深刻的内涵原因,教师应该仔细分析,找到根源,做一个循循善诱的的心理医生。从书中学到几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