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的测评

标准工时的测评
标准工时的测评

标准时间的设定

一﹑标准工时概要

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 Time)

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

(1) 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

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 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

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 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 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 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

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生产计划﹔

(2) 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

(3) 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

优劣﹔

(4) 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标准﹔

(5) 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

(6) 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

(7) 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

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3﹑标准时间的构成

大多数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此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如下图(1)

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两项净时间总和称为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普遍以相对于正常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的形式表示﹐标准时间的表述公式如下﹕

标准时间的构成

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宽放时间

=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

二﹑标准时间的设定

标准时间的设定方法总体大致分为经验估算及科学的时间分析与时间预置(PTS)法等﹐本书着重介绍时间分析的测量方法及各种方法的优劣比较。那么现场观测的时间是如何成为标准时间的呢?总体需要两个步骤﹕

l 对观测时间进行评比求得正常作业时间﹔

l 对正常作业时间进行宽放﹐求得标准时间。

公式如下﹕

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

=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

1﹑时间评比(Rating)

(1)时间评比介绍

时间评比是一种判断与评价的技朮﹐其目的在于把实际作业时间修正到合理的作业速度下的时间﹐消除因被测量人个人的工作态度﹑熟练度及环境因素对实测时间的影响。具体影响作业者的因素如图(2)所示。

这么多影响作业时间的因素如果不能够定量评估的话会极大影响标准时间的客观性与通用性。下面介绍时间评比方法中最通用的方法------平均化法 (Leveling)。平均化法又称西屋法(Westing House System)﹐为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首创﹐经劳雷(Lowry)﹑曼纳特(Maynard)和斯坦基门德(Stegemerten)完成整个体系。

(2)平均化法的评比

平均化法从熟练﹑努力﹑作业条件和一致性四个方面评价作业速度。

A 熟练

作业动作流畅性及熟练度﹐主要体现在动作的韵律及节奏感上。

B 努力

作业者的劳动欲望﹐反映了作业者在精神上的努力度与身体状态﹐与熟练度有直接关系﹐因此两者不应相差等级太远。

C 条件

对作业者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符合国家及行业作业环境标准的话﹐此项可视作平均。

影响作业速度的原因

D 一致性(稳定性)

对周期作业时间的稳定性的评价﹐若偏差达到±50%的话评价为欠佳﹐基本正常作业可视为平均。具体评价等级系数见表(1)

表(1) 评价等级系数表

熟练系数努力系数超佳A1 +0.15 超佳A1 +0.13 A2 +0.13 A2 +0.12 优B1 +0.11 优B1 +0.10 B2 +0.08 B2 +0.08 良C1 +0.06 良C1 +0.05 C2 +0.03 C2 +0.02 平均 D 0.00 平均 D 0.00

可E1 -0.15 可E1 -0.04 E2 -0.10 E2 -0.18 欠佳F1 -0.16 欠佳F1 -0.12 F2 -0.22 F2 -0.17

操作环境系数一致性系数理想 A +0.06 理想 A +0.04

优 B +0.04 优 B +0.03

良 C +0.02 良 C +0.01 平均 D 0.00 平均 D 0.00

可 E -0.03 可 E -0.02 欠佳 F -0.07 欠佳 F -0.04

现场实践中发现﹐努力度及熟练度对作业时间影响是很大的。特别当公司有新产品投产时﹐员工开始时一般是无法做到标准时间的作业速度的﹐经过一段时间后﹐普遍会提高30%~40%左右﹐此时已达到或超过标准时间的速度了。因此﹐现场评比时如无特殊情况可忽略环境因素及一致性(稳定性)的影响﹐只评价努力度与熟练度即可。

2﹑时间宽放

(1)时间宽放概述

作业时间中减除净作业时间外﹐由于“作业者的生理需要”“作业方法问题”“管理需要”等原因﹐经常会造成作业中断产生作业时间以外的时间﹐这种不可避免的必要的时间增加﹐即时间宽放。时间宽放是为使作业正常进行﹐在净作业时间以外附加的由于不可抗因素造成的作业中断及迟延或由于作业者疲劳所造成的迟延时间﹐简而言之﹐作业中所必须的停顿与休息时间为宽放时间。宽放时间多以与净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来表述﹐宽放率要定义的是在一定的作业时间内允许的宽放比例﹐通常以百分率表示。

时间宽放的种类大致分为﹕一般宽放与特殊宽放(见图3)。一般宽放是指无论何种作业都需要的基本宽放。特殊宽放是指因作业的特殊性﹐如作业构成﹑管理方法造成的特殊许可的宽放。

(2)时间宽放的内涵与标准

A﹑私事宽放﹕是指除疲劳以外作业者在生理上的需要﹐如喝水﹑上厕所﹑擦汗等。当每天工作8小时﹐上下午无中间休息时的标准为﹕

对于轻松工作﹐为正常时间的2%~5%。

对于较重工作(或环境不良)为5%~7%。

对于举重(或天气炎热无空调)为 7%。

B﹑疲劳宽放﹕由于作业造成的精神及肉体上的负荷所带来的劳动机能衰退及速度减慢称为疲劳。它是客观存在于人体的自然现象﹐所以必段给予时间宽放﹐以消除这种时间的迟延。这是符合实事求是及以人为本的现代IE理念的。

设定疲劳宽放率时可参照表(2)的疲劳宽放评价项目与宽放率设定。必须认真听取现场员工与管理者的意见﹐解决疲劳的问题才是关键。

表2 疲劳宽放评价项目与宽放率

评价项目内容宽放率 %

1. 努力度1﹑较轻松坐式作业

2﹑拿轻物上下

3﹑重劳动﹑拿重物﹑移动﹑偶尔休息

4﹑超重劳动无休息0 1.0 1.5 1.75

2. 姿势1﹑稳定的坐式作业

2﹑普通步行并携带物品

3﹑注意力集中的干干停停﹐姿势不自然0

0.3

1.0

4﹑急速停止﹑起动﹑无法休息 1.5

3. 特殊的作业服装与工具1﹑无特别处

2﹑口罩﹑长筒﹑草靴﹑手套等劳保用品有时用

3﹑基本需配戴上述用品﹐但偶尔可以拿下

4﹑不间断使用

0.2

0.6

0.75

4. 细致程度与眼部疲劳1﹑需要细致作业

2﹑偶尔需谨慎细致

3﹑需要小心细致

4﹑经常需高度小心细致

0.3

0.4

0.7

5. 重复动

作与紧张度1﹑几乎很少有重复

2﹑偶尔忙碌的需重复动作

3﹑繁忙且无变化的反复动作

4﹑强烈反复枯燥重复

0.3

0.4

0.7

6. 单调性1﹑有一定兴趣并非反复动作

2﹑一定程度的反复动作

3﹑很单调但偶尔休息一下

4﹑不停的﹑连续单调不能休息的状态0 0.3 0.4 0.7

7. 创造性

注意力1﹑不需要

2﹑需要一点

3﹑必须具有

4﹑高度必要

0.3

0.4

0.7

8. 对责任与危险注意度1﹑不需要

2﹑对他人的安全及责任需普通程度的留意

3﹑对自身及他人的安全责任需特别注意

4﹑超级危险作业需特别注意自己及他人安全

0.3

0.4

0.7

9. 环境1﹑环境清洁

2﹑有少许烟尘和臭味的污染

3﹑烟﹑污物﹑臭气﹑尘灰很多

4﹑上述污染非常严重0 0.2 0.25 0.4

10. 燥音1﹑没有燥音

2﹑少许燥音

3﹑有燥音﹐但有间歇

4﹑持续不断强燥音0 0.2 0.25 0.4

11. 温度1﹑有空调温度正常

2﹑普通的温度变化

3﹑有温度变化较大

4﹑温度变化极大﹐对人不利0 0.2 0.25 0.4

12. 光照度1﹑光照度在标准之内

2﹑正常一般照明水平

3﹑光线弱或过强﹐影响人的情绪

4﹑非常弱的光线并且明暗变化剧烈﹐严重影响情绪0 0.2 0.25 0.4

13. 地面1﹑地面光洁

2﹑普通状态地面

3﹑潮湿不干净

4﹑潮湿容易滑倒的地面0 0.2 0.25 0.4

C﹑作业宽放﹕作业宽放主要是由于材料﹑零件﹑机械﹑工具等生产相关物品造成的非周期性﹑不规则的准备或是清扫等类似的作业﹐一般在15分钟内完成。超过15分钟的不计入作业宽放之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l 作业台及场地的简单清洁与准备﹐包括转换产品品种时的时间消耗。

l 由于来料及零件不良造成的停顿。

l 现场监督者与检查员临时抽检及口头指示造成的偶发停顿。

l 上下工位的传递中偶发问题。

D﹑管理宽放﹕由于企业的管理制度所造成的管理所造成的管理时间的占用。

例如班前会及交接班会及体操时间等。总之由于管理工作及制度所造成的时间占用可以归类为管理宽放﹐这个问题在不同国家及企业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处理上有很大差异﹐。笔者建议另外单独计算为好。这部分时间的分析与改善作为管理程序的改善课题单独处理相对来说更容易取得理解共识。当然有些时间是不可以节省的﹐例如针对职员的健康管理所用的时间﹐或者企业文化建设的时间。

E﹑特殊宽放﹕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或生产计划周期的长短﹐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生产线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设定特殊宽放﹐无特别原因不可以乱加特殊宽放﹐那样将失去标准时间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3)﹑宽放时间的设定

设定宽放时间方法不只一种﹐最重要的原则是实事求是﹐世界上100%准确设定疲劳宽放的方法几乎没有﹐因为人群的体质特征不同﹐本书介绍的是日本的相关标准﹐因为体质特征接近﹐可以借鉴﹐若是欧美的标准会有一些偏差。请使用者多加留意。

确定宽放率基本有以下几步﹕A﹑确定宽放项目B﹑确定各宽放项目的具体比率。C﹑累计这项比率。D﹑在正常时间中追加宽放时间。

宽放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

3﹑标准时间的设定

(1)设定方法

标准时间的设定有很多方法﹐这里重点说明的是时间分析的方法﹐但其它方法同样是非常重要及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预置时间标准法(PTS)。表3将不同方法进行分类比较﹐目的是给大家一具整体概念。

表3 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笔者在IE管理实践中认为时间分析﹑PTS两种方法的科学性好一些﹐这样就保证了标准时间客观公平的基本原则。其中时间分析即通过现场观测的方法来求得标准时间的方法﹐对于现场管理与改善非常实用﹐PTS法则主要用于新产品及新机种的量产前标准设定﹐以及对革新前后的方法进行评价﹐因此PTS法是IE工程师必须掌握的方法。

通过前面章节的讲解大家基本了解了标准时间的构成及设定方法。总结来说﹐是在时间分析现场观测基础上经过评比修正得到正常时间﹐然后考虑放因素﹐加上宽放时间后得到标准时间。标准时间的计算公式如下﹕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时间)

=观率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

(2)设定程序

步骤1 确定设定标准时间的目的

表3

方法名称适用范围评比精度用时时间分析周期性的作业需要较好较少动素法非周期性的作业或周期较大需要一般较少PTS法长﹑短周期都适合消除人为因素不要优一般标准资料生产过程有重复相同内容的作业不要优较少

不作不好少经验估算法作业周期长﹑且无历史数据﹑急需生产﹐无时间做

准确计算

如上面内容介绍那样ST的设定有多种方法﹐要根据需要及目的选择不同精度的设定方法﹐因此明确目的是第一步。

步骤2 选定设定的方法------根据目的选择方法。

步骤3 确定已获批准并已标准化的标准作业。

作业内容及方法尚未标准化的产品及工序﹐没有制定ST的必要﹐因为内容及方法决定时间。步骤4 正确划分动作单元﹐现场测定净作业时间。

步骤5 对观测时间进行评比。

步骤6 确定宽放项目及宽放率。

步骤7 由公式计算标准时间。

步骤8 主管部门审批备案(IE部)。

4﹑标准时间设定时的注意事项

(1) 必须认真负责﹑不可马虎大意

标准时间是制定生产计划﹐管理生产及评价结果的基准﹐即生产活动中有关效率的基准。如同质量管理的质量标准一样重要﹐它是制造业效率管理的基准﹐是用业指导﹑规范人的劳动效率的标准﹐制定时必须严谨规范﹑公平﹑公正﹑否则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及员工的不满。

(2) 制定人必须具有专业水平﹐如同法官是不可以随便谁都可以做的一样

(3) 必须在设定标准时间之前将作业方法及作业条件进行标准化

如果作业方法与作业条件尚未标准的话﹐时间也不可能标准﹐在前面曾ST最重要的目的是用

来评价改善及革新的成绩﹐如果现有方法未经过认真检讨及标准化的话﹐标准化就成了一个错误的方法﹐充其量是对一个较差的方法进行了标准化﹐并强制员工执行。如同质量问题大量存在﹐而企业取得了ISO认证一样﹐效率及质量水平不会因拿到某种管理系统认证﹐而能短期内得以快速提升

(4) 当作业方法及条件改善后应及时更新ST﹐企业应有一套进行ST定期更新管理程序﹐以保证现场取得的改善成绩及时变成标准并实现经济效益﹐评价改善绩效。

第一部分关于标准工时的概念

标准工时简称「标时」。在传统产业,尤其是劳力密集的产业中是一种重要的标准。举凡每日标准的工作量衡量、计件工资、生产奖励办法的指针设定、加工成本的估算、员额设定等等都以标时为基准。

早期的工业中非常重视标时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尤其是劳力密集的专业加工产业、零组件加工业、电子、机械成品组装业等在工业工程部门或生产管理部门皆设置若干之专业人员,加以培训成为合格专技人员从事标时的评估与制订。技效部门也就成为工时的专业部门和工艺技术管理改善的核心单位。

随着产业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本质的变迁,成本重心之转移,标准工时的评估在许多科技产业、资本密集产业中已经逐渐式微。此种转变并非忽略人工成本,而是以简化的方式来估计。这类简化的方式其实都基于过去的基础概念,也都有脉络可循。在这些行业里,标准工时或生产定额并不一定是核发工资的重要基准,甚至于只以其当做人力配置的参考值。

然而在传统的产业,尤其是加工或装配业,标时仍是一项重要指标;标时管理系统早已建立且一直是管理体制中重要的标准。其产品下包之成本估算皆能以其自订的标时为基准。然而新兴的中小企业则不然。更糟的是在人才市场中,标时测定的专业人才已经难寻,工厂中的专家也大多转任要职。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并未重视这个标准,却又希望有这些资料可以运用在必须的场合;当管理部门接某订单却必须提升工作量之定额标准,并要求制造单位依新标准执行排程时,究竟是如何订定这样的标准?没有人能够提出客观的资料来讨论,大多推责于公司之成本考量或决策。这一记闷棍对制造单位当然感受不佳,可是又不知要如何说不!如此矛盾一再发生于企业中,终将导致劳工不满,长期影响工作士气。

标时之建立与应用一门课程,其实可以免除这样的矛盾。对于现职的生产技术工程师和基层制造主管施以简易训练,期待他们在现职中充分运用所学,累积经验,使这些知识与技巧继续存在工业中,随时提出改善案,不断修正方法,修改标准工时,使标时与成本步入进步的良性循环,才是正途。

第二部分标准工时的建立

一、认识标准工时与正常工时

(一)正常工时

以一个正常效能的工人,在无干扰的正常情况下完成一项指定作业所需要的工作时间。

(二)标准工时

以一个正常效能的工人,在考量某些无法免除的正常因素下完成一项指定作业所需要的工作时间。

上述所谓「无法免除的正常因素」是指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和现有工作环境及设备、方法条件下从事长期的相同且重复性工作。其平均完成一项指定作业所需要的工作时间。在标准工时计算公式中,一般称之为「宽放」。

二、标准工时与正常工时之差异

从上述之定义中很明白地可以看出,标准工时与正常工时之差异就在「宽放」。而「宽放」又因管理体制与工作环境及设备、方法条件之差异而有不同的考量。因此,同一种作业可能基于相同的正常工时,但是由于制造单位或时、地不同就会有差异性出现,导致差别的标准工时。这一点认知是很重要的,因为它而有成本的差异,更会产生许多差异化的经营管理策略和管理改善的思考。

三、正常工时之测定方法

一般工业测定标准工时之方法大概采用两种方式,其一为预测法;另一种则为实测法。这两种方式通常都会交叉采用,相互印证。

(一)预测法─以预定动作时间订定时间标准

预测法在工业工程专门学科中叫做「PTS法」─其全名称为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 ─中文译为「预定时间标准法」。最早的PTS法又以MTM法─Method Time Measurement 、WF法─Work Factor 为最早发展完成且系最佳的两种方式。PTS法系将工人之操作动作拍成影片,然后详细分析其动作和条件。分析后发现工人之作业皆由若干基本动作和若干条件所构成。于是在确立各种基本动作和条件因素后再求出以正常合格工人实施各种基本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最后将这些确定的时间值整理成「数据卡」。

这两种系统都必须由受过训练且经检定合格的工程师来运用。其特色是估计很准确,但其最大的障碍是学习与运用过程都很耗费时间。单就MTM而言,时间数据就有 460个,查看数据当然耗时。因此,如就MTM系统的使用价值而言,短周程、重复性高的作业是比较合适的。反之,对于周程较长且非反复性的操作则较不适合。

MTM是在1940年代发展出来的PTS系统。在1960年代则陆续有MTM第二代数据发展与应用,其先后分别是1962年发表的MSD (Master Standard Data) ─主要标准数据,以及1965年发表的MTM-2。MTM -2最大的改良是将第一代多达460个数据精简至50个以下,大大提高MTM的使用方便与简易性。1966年澳洲预定时间标准研究学会 (Australian Association For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 & Research) 发展一套「单位预定时间标准」(Modu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简称为MODAPTS。MODAPTS系统只有21个数据,较诸传统的MTM 系统、MTM-2系统更易学好用。不论是哪一种PTS系统都必须经过专业训练后才可能实际从事预定工时之制定。本讲座内容不再赘述,以下皆着重于实测法之实务介绍。

(二)实测法

实测工时是一种工作衡量的技术,它也是科学管理的开端。此种工作衡量是以马表测时再采用评比的技术评定被测者的绩效而订定时间标准的一套方法。此即工业工程领域中所谓的时间研究。

马表测时法是最古典、也是最容易学、最方便的测时方法,但是准确性较差则是此法的先天性缺憾。以下分测量与评比两方面说明:

1. 时间衡量:

1)选定测时的对象(作业与人员)

2)事先定义该作业的标准作业与程序,并对作业者完成正确且完整的工作教导,以确保方法的正确性。

3)对指定作业者所进行的每项工序都作十次以上的马表测时,并随即记录实测值。(记录用纸之格式如后之附件)

※观测中如有异常之状况发生,该次之观测应放弃不记。

4)观测完成后即进行计算,算出每一单位的正常工时。

5)注意实施观测时应稍稍远离被观测者,避免造成作业者心理压力而影响其正常绩效表现。

马表测时观测记录表

作业名称:

工序作业内容概述观测记录

/

时间

/个

1 2 3 4 5 6 7 8 9 1

1

1

1

2

1

2

3

4

5

6

7

8

9

1

※注:从12次观测值中,先去除最大与最小值后,留下十次。再以此十次加总平均。

2. 评比:

马表测时法虽然简便,但是以此法测得的时间数据受制于作业者的个人因素很大,如果无法评估该作业者的绩效而做一点调整的话,可就失去测定值的客观性。

对被测者的绩效水准做一个客观评价,然后以此评比值对观测结果做一个修正的程序称为「评比」(rating)。

兹以公式说明评比的应用如下:

实测工时×评比系数=正常工时

而评比系数=作业绩效×100%

例如:某作业员之经常绩效平均为105%,而今对该员测得某包装作业的实测工时是54秒,则该作业之正常时间应计算如下:

1.该员之评比系数=105%×100%=1.05

2.正常工时=实测工时×评比系数

=54秒×1.05

=56.7秒

同上例,唯假设该作业员的绩效是90%,则

1. 该员之评比系数=90%×100%=0.9

2. 正常工时=54秒×0.9=48.6秒

以上所述之两种方法都只是测定或预定某项作业的正常工作时间。而

标准工时=正常工时×(1 + 宽放率)

四、标准工时的设定

正常工时已经测出,则标准工时随之也呼之欲出。只因政策或其它层面的考量,宽放率该如何拿捏是比较头痛的一点。

标准工时因为应用在不同的场合,往往会考量使用差异的宽放率。实务上有下列几种状况:

)原来在甲工厂组装的成品或组件,由于分工或调整

工作职责而转由乙厂组装之情况。因为设备和人员配置迥异,其正常工时虽然维持不变,但是宽放之考虑大概就不尽相同。

2)工资水准上升,要求效能目标也必须提升的条件下,如果工作方法维持不变,为要提高定额,就非调降宽放不可。

3)当公司面临降低加工成本的压力无法以其它方法降低成本而转向制造单位要求提高工作效能时,调降宽放也是一种可行的途径。

4)对外接OEM订单生产的报价内容所用的标时一定和本公司内部所用的标时有异。其差异部分尽在宽放的比率。

类此种植情况,采用不同的宽放。针对何况该如何衡量决定?总该有其逻辑可循。企业也希望对于如何衡量决定宽放率探询一些引导的方向。

在一般实务进行中考量宽放的方式并无固定之依据或方法。其主要大多以政策为主要的指导,如果高阶主管并无特别指示,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推定。

「工作抽查法」(Work Sampling) 可能是较普遍的方法之一。

工作抽查法是一种统计方法,其实施之方法步骤概述如下:

1. 选定观察之工作区域

2. 将观察之工作区域内所有的作息状况归类整理成若干种「重要作息状态」

3. 设计工作抽查记录表(将前项所订的重要作息状态包括进表格中)。

4. 由专人随机至指定观察区域执行观察并记下各种作息状态的人次数。(注意观察的随机性)

5. 观察之随机性由统计的随机数表客观定时,观察次数约一小时左右观察一次,总次数需要二、三百次为佳,次数越多越具有客观性。

6. 将所有的观察记录统计分析,就可以从数据数据推定现状的分布情形。

7. 将此数据做适当的调整就可以定义合理的宽放率。

五、标准工时的应用

标准工时在企业管理中是一项基本能力的指标,因为它是成本估算的基础资料,间接地就牵涉到产能规划与人力资源规划;在绩效的考核方面,标准工时正是评核生产能率的客观标准。

从实务面来探讨,标准工时至少可以在下列企划或管理方面广泛地应用:

(一)产能规划与生产计划排程之依据

生管或计划部门要能正确地评估最适生产规模,必须对生产部门的设备与人工事先妥善规划,人力规划的拟定必须先建立各产品的标准工时,再依订单需求量估算总需求工时,除以每日生产需要工时数得到生产线需求人工数,拟定生产计划与年度或半年度人力需求之规划。不论是生管单位排定的主要生产计划或是制造主管排定的工序排程,其共同遵照的标准就是工厂「共识」的各产品别标准工时或已换算成的生产定额。产业竞争的结果,持续不断的工程和效能改善压力迫使工厂的标准工时必须定期或随时面临检讨缩短标准工时。这种情势下,若公司没有一套维护标准工时的作法,制造部门与管理部门间的嫌隙将会陆续产生,严重者将导致生产计划之威信破产,订单交运期之信用扫地。因此,标准工时之建立与维护通常都列为生管部门或工程部门职责,以确认厂内得以维持正常协调功能,确保生产计划与排程之效力。

(二)成本估算与分析

产品价格竞争不断,要求成本下降的压力也从未间断。市场与营业部门一再要求工厂降本,工厂之对应措施不外乎分别从材料的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和人工成本与制造费用之分析数据检讨如何降低成本。成本分析之重要项目不外料、工、费。除了材料部份将责成采购部门向供货商要求降价供应及寻求替代供应管道以外,对于内部的成本就是人工与制造费用之要求更需克期实现。人工与制造费用之成本科目都与标准工时息息相关。针对人工与制造费用的降本目标之拟定,一定得先进行成本分析,而分析的重要基准就是现行的标时与目标标时。企业如果未建立标准工时之体系,这些必须的分析工作将因无据可循而呈现虚无缥缈之状态,降本的对策莫衷一是。

(三)生产线绩效评估

大多数企业都对生产部门采取绩效奖金制度,即使未采用绩效奖金制度,对于制造部门的考核亦必少不了效率评核之举。

一般企业计算生产线绩效的公式如下:

上述两个公式之不同,前者并非全面以标准工时为基准,而且式中存在异种产品和异种标准混杂计算,其准确性有疑问。

公式(2)则完全以完成品的标准工时为基准与投入之总工时比较,其结论在评核生产线之绩效较能含盖全面性,并且也有较高的准确度。

运用公式(2)亦可衡量各种产品的制造效能,唯其工时计算需分段为之。

除了上述三种应用之外,在新产品的接单生产或外包加工之报价时机也大多需要标准工时为估价之参考。另一方面如以计件计酬的工资制度、论件奖工制度等对于标准工时的正确与客观性要求就更严谨。

经营管理决策上应用标时为重要基准者,还需考量另外一个指标─工时之稼动率。换句话说,对于总工时的运用效率也是一个管理标的。下一章节将有详细的探讨。

第三部分工时管理系统

工时管理又名为工数管理,它实际上是成本管理的一环,但在表面上它是以工时为标的的管理系统。在工厂经营管理中,除去品质以外,最重要的管理项目莫过于成本与交运期。而此两项目皆离不开工时之管控,可见工时管理之重要影响。但是很遗憾的事实,就本人从业二十五年余之实务经历以及从事顾问辅导经历近二十年之所见,企业真正重视工时管理实务者,实在少见。大多数企业在这方面实际存在若干看不透的盲点。追究其真因,不外乎专业眼光所致。说明白一点,工时管理应属工业工程(I..E.)之专业,而且是一种非常细腻的专业。若非具有相当的管理经验的工业工程师,恐怕也很少注意到这些混沌的盲点。

究竟是怎样的盲点呢?就请诸位睿智的管理干部们反省下列几点:

贵公司之薪资考勤是哪个单位负责?

其工资之发给是依据什么作成的资料?

作业人员的工作实况是谁负责管理的?

他们又曾提供什么数据供发薪部门审核?

假设薪资是人事部门或财务部门核发的,请问哪家企业的人事或财务部门的承办人员曾经过问今天那一个生产作业单位究竟多少人来上班?多少加班时数?

每个制造单位都会在隔日上午交出生产日报表,有哪位会计人员核对过生产日报与出勤记录是否吻合?

管理的盲点就是这样产生的─生产单位的班组长提报的工作人数与工时是一套数据;而发薪单

位计发工资的出勤记录又是一回事。您不妨花一点时间把这两套数据对对看,细察其差异究竟有多大!本人无意危言耸听,但是绝对可以发觉出相当的出入。这样的问题即使在工时管理系统实务运作中是经常发生的。设若某公司,过去迄今从来没有注意工时管理,则其漏洞更可能让您不可思议。

一、工时管理之系统为何

工时管理系统是规范厂内的工时分类并定义其成本归属。每日通报管理,依单位别核算生产效能。管理上列入成本改善的目标项内,按照部门分工的职责订定细节要项,纳入部门评价查核。

工时管理系统是规范厂内的工时分类并定义其成本归属。每日通报管理,依单位别核算生产效能。管理上列入成本改善的目标项内,按照部门分工的职责订定细节要项,纳入部门评价查核。

二、管理能率评鉴

1. 出勤率是各班组人员管理能力的具体表现指标之一,在生产日报里以应到人员工时数与实到工时数计算,除了了解各班组人力出勤状况外,还可以养成干部对人员控制的责任意识。

2. 有效率的管制是针对工时异常情况的控制。从工时有效率的损失才能警觉间接部门对制造单位的支持是否积极有效。有效率的损失就是全体效能的损失,必须分析责任归属并要求改善。

3. 生产效率的管制是追踪制造单位内部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改善能力。针对各生产线的效率差异可以层别生产线之特性和管理者的管理改善能力。

第四部分流水线之效率评估与改善

流动式的组装生产线就称为流水线。作业者工作位置固定,而组件在输送带上依序从起点流向终点,完成包装。其特色是产品在输送带上自动流至下一个工作站,可以省下可观的搬运工时。而且动线平直,景观整齐。可是流水线的工效是否一定比较好?那就得看其各工作站的实作工时是否有良好的平衡性。

平衡的生产线(Line of Balance,简称 LOB)是流水线呈现高工效的关键。这也是生产线主管应该具备的管理改善技巧。

一、流水线工效的计算

流水线工效的计算不论是

都是以整体生产线产出之完成数计算完成的标时。管理者必须以最终作业站收集生产成品,每隔多少时间完成一件就称为节拍时间(tact time)。

首先必须要明确认知一个事实─流水线的每一个作业站是依序分工的,每个作业站所分配的作

业时间都是全作业标准工时的一部份,换句话说,吾人如将所有工作站的部份工时加总起来刚好等于全作业之工时。问题是各站的作业时间实际上很难平均分配,长短不一的作业工时,势必影响生产线的行进步调,自然地使流水线呈现出快慢不协调的情形一定会发生。

仔细观察流水线的流速与流量,您一定会感觉某几个工作站工作物堆积情况严重;但也有某些工作站的作业者悠然自得。类此不协调的生产线,其必效率不彰。因为这样的生产线谈不上平衡,不平衡就有损失。至于损失之计算,将于下一节中说明。

二、流水线的平衡与损失

如下图,假设全作业分成十个作业站分工完成某产品。其各站分配的工时记录在直线上方:

本项作业分配由十个作业站完成,每站的作业工时如在线各点标示的时间(秒)。十个站的总作业工时是120秒。请问本流水线多少秒会完成一个成品?

答案是─每15”才会完成一件成品。您答对吗?

理由是第4作业站每15”才能完成一件半成品往下工程流动,虽然其它九个站的工作时间较短,从第1站到第3站作业员每作完一件半成品流入下一站后都可以休闲2~4秒钟;而从第5站至第10站之每位作业人员,也都可以悠哉游哉地等待2~5秒钟才有半成品流下来供他们继续作。

流水线各作业站的工作分配如果像本例之情况,其平衡性应属不佳。因为平衡性不佳导致工时之浪费(瓶颈与等待),就称为「平衡损失」。

「平衡损失」之衡量都以下列之公式计算:

(2) 平衡损失= 1 —平衡效率

实例计算:(以上述实例)

Σ(各站作业工时) =

11”+13”+12”+15”+13”+10”+11”+ 13”+10”+12”=120”

耗时最长的是第4站的15”

作业人数共10人

耗时最长的工时×作业人数=15”×10 = 150”

所以「平衡效率」=120/150*100%=80%

而「平衡损失」= 1 — 80% = 20%

一般工厂对于平衡效率的评鉴都指望班、组长自主为之。因为这项工作是非常细腻的、经常性的自主改善行动,目的就是要提升班、组长的日常管理改善意识与能力。学习改善的过程虽然很繁复,但是要求学习后的成果确实值得。经过一段时期后,每一位班、组长不但熟悉工作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

1目的 确定公司产品生产的标准工时制定流程及方法,制订合理的标准工时定额,是安排生产计划和进行经济核算的基础,在现有设备及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尽可能的精益生产,使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先进员工可以超过。制定和管理制造部生产管理指标,评价各部门的生产能力。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制造部对产品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修改及管理的全过程。 3职责 3.1 计划管理部职责 3.1.1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制造部制定的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审核、发布。 3.1.2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制定、下发标准工时测定计划。 3.1.3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进行工时效率考核、UST奖金考核。 3.1.4 计划管理部负责更新并保存日常工时数据。 3.1.5 计划管理部对各部门工时负责人员的资格评定及评价。 3.2 各制造部职责 3.2.1 各制造部按照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制定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定额表,定期按计划或因需要对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修订。 3.2.2 各制造部门工时负责人员任职条件及工作内容 4程序要求 4.1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发布流程

图1 4.1.1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生产现场实地观摩测出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值记入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并进行现场评价,将现场记录的手写版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2 各制造部由根据LS/WI014.034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的管理规定确定各工序宽放率,并将宽放率填入宽放率评价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3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根据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及宽放率计算出各工序的标准时间,编制标准工时定额表。产品的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参考下述(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4.1.4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工程师对工时测定员测定的标准工时进行复核,确认后加入作业指导书中等待审批。 4.1.6 各型号产品的各工序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后,经生产技术科科长审批后,再由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计划管理部汇总编制标准工时汇总表。 4.1.7 当对产品的标准工时产生异议时,由制造部工时管理员安排进行重新测定,修订后再次报送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 4.1.8 对同一种产品的标准工时进行两次审核后若仍产生异议,标准工时按照计划管理部测算出的结果进行颁布实施。 4.1.9 各制造部在测定标准工时需通知计划管理部该型号、该工序的具体生产时间,以便掌握现场测定及复核时间,否则无法复核造成的WI批准延迟责任归该制造部。 4.2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4.2.1 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和设备,在合理的劳动强度和正常的作业速度下完成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的单位作业量所需的作业时间。 4.2.2 标准工时申请条件:有受控工艺文件、工艺流程图支持且可增值的工序。 4.2.3 标准工时的基本构成:标准时间 = 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 4.2.4 宽放率的构成、定义、计算方法详见LS/GWI012.005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 4.2.5 时间测定方法 4.2. 5.1 选定被测时间的作业工序,将每一单位作业分割成具体的作业要素、必要时再对作业要素分割成具体的动作要素。

标准工时制定

1.标准工时制定 2.生产流程制定 3.生产绩效评核及追踪 4.规划生产线,制作生产线配置图 5.教导领班、作业员以能确实执行组装或测试动作 6.制作MPI(作业指导书) 7.制作人力需求表、工具表、辅料表等,以供工具室、物管备料及厂部领用之依据 8.依据需求向ME提出要求与构想,要求设计治、夹具,并跟催治、夹具上线 9.依据工程变更命令(ECO)发出MN,通知并指导生产线采取应有之行动以符合工程变更要求 10.发出MN以通知相关单位对某些特殊要求之遵循或对不正确动作之修改 11.对生产现场之工具、仪器、设备及人员之动作进行检查,遇有不符合规定之处,马上提出,要求改正 12.规划并提供生产线应有之生产设备,并改善之

13.随时掌握生产设备之状况,并要求FE/FM/PE尽一切可能维持生产设备于堪用状况 14.进行方法改善,降低工时使生产更顺利 15.推动成本降低行动(COSTDOWN) 16.仲裁生产与品管间之争执 17.工厂布置设计与执行 18.生产线与品管人员训练 19.负责提供申请进口批文所需之数据 20.参与协力厂商之评鉴工作 21.主导样品机,提供作业 22.协助寻找第二货源 23.担任业务与工厂间之沟通桥梁 24.主导厂内未来生产技术之走向 25.消耗性材料需求用量之估算及消耗性材料厂商之评鉴 26.不良材料报告书之会签及决策 27.对于向外承包之工程进行成本估算,对于外包工程进行报价审核

28.参与制定BOM架构并跟催BOM之建立 29.BOM核对及提出对BOM之修改且跟催R&DRELEASEECR 30.成本估算 31.新产品导入之主导,各单位之协调、联系及排程之跟催 32.主导旧产品结束生产之动作 33.协助物管、采购跟催材料 34.主导量产前试产行动 35.召开试产会议及检讨会议 36.跟催α、B或CTEST所发生之问题反应与解决 37.担任OEM产品之PROJECTLEADER,掌握通盘事项并主导整个项目之进行 38.控制主机板的版本、采购量及下单时间 39.主导工程变更要求之签核与执行 40.协助安规及EMI证书之申请 41.在量产前对于前置期较长之零件跟催采购申请单 42.协助新产品之技术转移事宜

测时法的工时分析方法

测时法的工时分析方法 1.适用范围 测试法适用于研究以循环形式不断重复进行的施工过程。 这里有两个含义:a.观测施工过程行为而非工人休息时间。b.施工过程应该是不断循环重复进行的,所以每个循环的产品应该是相等或近似的。 过程中以秒为单位计时,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测时测定的施工过程应保持连续不间断且延续时间不宜过长。 2.研究对象 可以制定劳动定额,即提供单位产品所必需的基本工作时间的技术数据;可以分析研究工人的操作或动作,帮助工人班组提高劳动效率 3.测定方法 总体分为测时记录、重复观测和数据整理三个步骤。 1)记录时间。分为选择测试法和连续测试法两种。 a.选择测试法 该方法把整个施工过程分成几个部分,分别测时,每个部分都重新开动秒表。 该方法易于操作,且时间比较自由,测试的过程也具有选择性,但是记录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容易产生偏差。 b.连续测时法 该方法是一次性把整个施工过程循环组成部分不间断地记录下来,完成测时之后再通过计算得出每个循环部分的用时。这样大大减小了起始结束的读书偏差,数据准确且效率高,但它只能毫无遗漏地记录下所有的组成部分而不能选择性地测试,难以应对一些突发情况。

2)观察次数 观测过程中工人每次循环的时间会有浮动,测定人员也可能出现记录偏差,所以要多次记录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果一味增加观测次数只会耗时耗力,效率降低,所以可采用测试次数和允许数列稳定系数表来确定观察次数。 (公式)稳定系数越接近1,说明测时数列波动小,比较可靠;稳定系数超过规定的程度,就需要重新测定。 (公式)算数平均值精确度越接近0越精确。 3)数据整理 建筑工程中一般参考巴辛斯基和彭斯基的方法。下面介绍巴辛斯基方法。 算数平均值求得的时间即为所求时间。为了使计算的算数平均值更加准确,要剔除错误的数据。基本步骤是:先剔除明显错误的数据,再通过计算进一步剔除偏差极大的可疑数据。 a.什么是明显错误的数据?即非正常的极端数据。应删掉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工作时跑神、材料供应不及时误时等),删掉施工因素造车的极大偏差(手工剖料遇到节疤极多的木料,挖土机挖土时土斗边齿刮到大石块等)。此类数据可以另作为施工因素影响资料进行专门研究。 b.如何剔除可疑数据?要剔除偏差极大的可疑数据,可根据教材58页误差调整系数表()先确定调整系数,用此系数根据极限算式()算出最大最小极限,以此为范围删除范围外的数据。 注意:每次计算只能删除一个可疑数据,如果有两个误差大的可疑数据时应该先删去最大的数据进行检验,如果不行再删除第二大数据重新计算。如果出现了两个以上可疑数据,需要重新观测。 4.例题 1)

标准工时制定规范

标准工时制定规范

目录 1 目的 (3)

2 范围 (3) 3 定义 (3) 4 角色与职责 (3) 5 规范要求 (3) 6 标准工时的计算和发布 (5) 7 相关文件 (5) 8 附件 (5) 1 目的 建立标准工时管控体系,规范标准工时的制定标准和优化制度,为核算生产效率、人机产能、计划排产及制造成本等提供数据支撑。 2 范围 此文件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正式生产的产品。 3 定义 3.1标准工时:所谓的标准时间,就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作者, 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用具,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3.2作业工时:一个经过足够训练的合格员工,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以正常的速度完 成某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作业工时是在现场实测工时的基础上经过速度评比计算 而得的; 3.3 宽放工时:不符合规则或不直接作用于作业,但又无法完全避免发生的延迟时间, 在一定基础上维持作业时间的所必须需要的时间。以相对于作业时间的比率来设 定,即宽放系数。 4 角色与职责

4.1 工程部: 4.1.1 负责标准工时的维护与管理; 4.1.2 负责对新产品标准工时进行验证。 4.2 生产部: 4.2.1 负责标准工时执行与问题反馈。 4.3 计划部: 4.3.1 负责根据产品标准工时排产。 5 规范要求 5.1 标准工时的制定: 5.1.1 新产品工时:工程部负责对新产品工时进行测试核算并发布归档。 5.1.2 老产品工时:工程部每三个月需要更新一次产品工时。 5.2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标准工时我司采用秒表测时法,现场作业实测,再经速度评比与时间宽放后计算而得的。 标准时间= 观测时间×评价系数×(1+宽放率) = 实际时间×(1+宽放率) 5.3 标准工时的制定过程: 5.3.1 前期准备 (1)工具准备:秒表、记录板与工时记录表、铅笔; (2)资料准备:熟悉SOP作业流程以及作业工序; (3)掌握评比因素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正常速度的概念。 速度评价法以100%作为正常速度的基准,如果评价系数为1.1(即110%),代表比正常速度快10%左右,如果评价系数为0.6(即60%),由代 表作业速度相当于正常速度的60%。

工时测定方法

文件编号 C1-3-001 生效日期 2010年10 月18日 版次修订 A/2 制 定 审 查 批 准 标准工时制定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了能够准确的制定计件产品单价,计算成品成本,设定生产能力,编订生产计划,评 价作业效率,选定最佳作业方法等。 二、适用范围 技术中心、生产部、财务部、营销中心 三、制定标准工时的时机 新产品或生产工艺经过调整的产品,在原材料、设备、工艺稳定之后,批量生产达到50 ㎡时,需制定出标准工时。 四、制定方法 标准工时就是在标准作业条件下,中等熟练作业人员按正确的工艺以正常的努力完成一 道工序所需要的时间。 1、工时的测定方法:采用秒表直接测定。 2、制定标准工时的步骤: 2.1选择中等熟练的工人(入厂6-12个月)。 2.2确定工作开始的准备时间。 2.3确定测量的次数和人次 ,制定好测量表格。 2.4测量每一工作时间并做好记录。 2.5对各工作时间加以评比,并计算出平均实测工时。 2.6决定宽放率。 2.7计算并订定标准工时。 3、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实测工时*(1+宽放率) 实测工时=实际测量工时的加权平均值

4、宽放率的计算与范围 4.1宽放率=宽放时间/规定工作时间*100% 4.2管理宽放时间:在工厂现有条件下完成工作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如:设备调整、物 料准备、整理整顿等。 4.3生理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等。 4.4疲劳宽放时间:长时间工作会产生疲劳,因恢复体力而花费的时间。 4.5管理宽放率:3%—5% 4.6生理宽放率:5%—7%(8小时—12小时) 4.7疲劳宽放率:5%—10% 5、注意事项: 5.1选择5位不同中等熟练工人测量,每人测量至少一次,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数(对异常 数据要适当处理) 5.2对工作时间的测量一定要准确,特别是工作准备时间的测量。 5.3对宽放率的选择要合适。不同的工作,宽放率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举例:贴网组的雨滴摆板工序 选择5位不同的中等熟练工人A B C D E 每位工人开始摆板的准备工作时间分别为0.15小时,0.17小时,0.15小时,0.18小时, 0.13小时。 确定5位工人做同样的工作,每人测一次,制定好测量表。 每位工人摆1平方米雨滴所花费的时间如下: A工人 8小时 B工人 8.2小时 C工人 8.3小时 D工人 8.1小时 E工人 8.4小时 计算出平均工时: 选定的5位工人摆 1平方米雨滴花费的时间分别为: A工人:0.15小时+8小时=8.15小时

实用的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

1。 2目的 确定公司产品生产的标准工时制定流程及方法,制订合理的标准工时定额,是安排生产计划和进行经济核算的基础,在现有设备及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尽可能的精益生产,使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先进员工可以超过。制定和管理制造部生产管理指标,评价各部门的生产能力。 3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制造部对产品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修改及管理的全过程。 4| 5职责 计划管理部职责 3.1.1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制造部制定的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审核、发布。 3.1.2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制定、下发标准工时测定计划。 3.1.3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进行工时效率考核、UST奖金考核。 3.1.4 计划管理部负责更新并保存日常工时数据。 3.1.5 计划管理部对各部门工时负责人员的资格评定及评价。 各制造部职责 & 3.2.1 各制造部按照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制定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定额表,定期按计划或因需要对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修订。 3.2.2 各制造部门工时负责人员任职条件及工作内容

6程序要求 4.1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发布流程 图1 4.1.1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生产现场实地观摩测出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值记入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并进行现场评价,将现场记录的手写版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2 各制造部由根据LS/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的管理规定确定各工序宽放率,并将宽放率填入宽放率评价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3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根据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及宽放率计算出各工序的标准时间,编制标准工时定额表。产品的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参考下述(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4.1.4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工程师对工时测定员测定的标准工时进行复核,确认后加入作业指导书中等待审批。 4.1.6 各型号产品的各工序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后,经生产技术科科长审批后,再由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计划管理部汇总编制标准工时汇总表。 | 4.1.7 当对产品的标准工时产生异议时,由制造部工时管理员安排进行重新测定,修订后再次报送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 4.1.8 对同一种产品的标准工时进行两次审核后若仍产生异议,标准工时按照计划管理部测算出的结果进行颁布实施。 4.1.9 各制造部在测定标准工时需通知计划管理部该型号、该工序的具体生产时间,以便掌握现场测定及复核时间,否则无法复核造成的WI批准延迟责任归该制造部。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4.2.1 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和设备,在合理的劳动强度和正常的作业速度下完成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的单位作业量所需的作业时间。 4.2.2 标准工时申请条件:有受控工艺文件、工艺流程图支持且可增值的工序。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格式

标准工时管理办法 1.总则 1.1.制定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标准工时之制定与管理,方便生产效率之计算,特制定本办法。 1.2.适用范围 本公司产品作业标准工时之测定、制定、修改等,均适用本办法。 1.3.权责单位 1)生技部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标准工时管理规定 2.1.定义 2.1.1.标准工时 某一加工工序,在标准的作业条件下,中等熟练之作业人员以正常之努力,完成一件工作的时间,称为标准工时,单位为分、人/件(或秒、人/件、小时、人/件)。2.1.2.标准产量 某一加工工序,在标准的作业条件下,中等熟练之人员以正常之努力,在一个工作日内(一般为8小时),可以加工完成的产品数量,称为标准产量,单位为件。2.1.3.标准工时与标准产量的关系 标准产量=标准工时*标准人数*每日工作时间 2.1.4.宽裕时间、宽裕率 1)为了执行所定之作业,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称为宽裕时间。 2)在本公司管理现状下,完成作业所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耽误时间,称为管理宽裕, 如工装夹具之安装、整理整顿等。 3)为恢复疲劳所必要之耽误时间称为疲劳宽裕。 4)因人类生理需要必要之耽误时间称为生理宽裕,如喝水、上洗手间等。 5)计算公式 管理宽裕率=管理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 生理宽裕率=生理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 疲劳宽裕率=疲劳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 宽裕时间=管理宽裕时间+生理宽裕时间+疲劳宽裕时间 宽裕率=宽裕时间/实际时间*100%=管理宽裕率+生理宽裕率+疲劳宽裕率 6)评核系数 测试实际作业时间时,参照之作业人员,其劳动熟练程度与中等熟练工人之比较系数称为评核系数。系数越大表示其劳动熟练程度越高。 2.2.标准工时的测算方法 2.2.1.作业时间测算 1)新产品小批试制是生技部工艺人员持秒表在作业现场对每一工序作业时间进 行实际测算。 2)应选择生产较为顺畅时进行测算,并连续测试20个以上的周期时间。 3)周期时间系指作业人员从取料开始到下一次取料的总时间。 4)实测时间=测试总时间/测试周期数。 2.2.2.评核系数测算

标准工时测定方法

标准工时测定方法 一、标准工时定义 标准工时指对于必要能力受过充分训练的作业人员,在适当的速度和作业环境下执行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即是在下列条件下,完成一单位作业所需的时间: 1.采用标准作业及标准设备 2.在标准化的作业条件下 3.作业者均具备制程所要求的熟练度和适应度 4.在不妨害生理健康的情況下熟练度与适应度 5.以企业所设定的正常作业速度,完成一個单位作业量 二、标准工时的角色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 四、宽放时间种类 a. 生理宽放:又称私事宽放。 标准工时 标准准备时间 标准主体时间 净准备时间 宽放时间 净作业时间 宽放时间 一般时间 特殊时间 特殊时间 一般时间 标准工时 工厂管理 外包价格的決定 标准价目格的決定 的決定 设备管理 设备机种的选定 设备台数的決定 设备定位的決定 生产管理 生产计划 日程计划 作业管理 适当的人员配置 作业制程改善 效率管理 工程管理 价格管理 效率与生产性能的评价 奖励津帖的策略 价格的预估

b.疲劳宽放:分为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 c.管理宽放:又称连接宽放。 五、标准工时测定方法 a.秒表测时法 b.PTS测时法(多采用MTM法) c.MOD测时法 标准工时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各IE作业者由于喜好及运用熟练程度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动作方法。以上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实际操作中往往结合运用。 a.秒表测时法 秒表测时法是最古老、最常用的测时方法,目前多数企业广泛采用。 1.局限性 1>必须在生产效率达到一定水平时采集到数据才有效。 2>评比比较困难,人为因素较多。 3>采集数据周期比较长,时间成本耗费较大。 2.优势性 1>采集数据简单,较为直接,操作比较简单。 2>IE人员能更多了解生产实际,采集数据更据有说服力。 3.具体操作方法 1>操作要素 测时人员必须了解被测对象(包括:a.工件的制作流程;b.作业的工作方法和 作业标准;c.进行作业的人和设备。)

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

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 标准时间的设定 标准时间的设定 一、标准工时概要 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 Time) 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 (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 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 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IE 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 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生产计划; (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 (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优劣; (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标准; (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 (6)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 (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3、标准时间的构成 大多数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此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如下图(1) 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两项净时间总和称为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普遍以相对于正常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的形式表示,标准时间的表述公式如下:

标准工时测定规定

文件编号: 标准时间测定管理规定 版本:01 页号: 1/7 生效日期版本变更说明编写 编写审核审核批准签署 姓名

1.目的: 明确标准时间的测定方法,作为提供管理生产活动的有效活动,使其更具科学性和规范化,建立一种标准时间测定管理制度。 2.范围: 适用于xx公司 3.定义: 标准时间:在规定的动作条件下,用标准方法作业所用必要时间。 评估系数:评估作业者当时实际作业的速度与正常速度的比值。 净时间:用秒表进行实际观测而得的时间值(除去异常值以外的平均值)乘以评估系数所得到的时间。 余裕率:又叫放宽率,是指作业时出现疲劳,生理上须喝水上厕所,作业变更,发生事故作业中断等这些余裕时间,与净时间的百分比。 4.职责: 三部生产技术课IE技术人员负责实施本规定。 5.程序: 5.1明确理解标准时间的意义 5.1.1 设立标准时间,可作为管理生产活动的有效尺度。 5.1.2 在两个以上的作业方法时,可以分析确立最合适的作业方法。 5.1.3 有利于在作业中,每一个作业者之间的平衡和作业效率的提高。 5.1.4 确定作业人员每天作业的台数。 5.1.5 生产计划的基础数据。 5.1.6 测定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基础效率。 5.2 标准时间测定前的准备和前提 5.2.1在MP十天后在进行测量,用指定的作业方法(SOP)和设备。 5.2.2测量时作业条件必须在规定的作业条件下进行。 5.2.3作业人员对工作十分熟练。 5.2.4体力能适应,工作每天能坚持,具有平均水平的作业人员。 5.3时间测定的方法顺序(秒表测量) 5.3.1分解观测作业对象(工位),将其分解为几个作业要素,如可以分为拿取、操作、放下。 5.3.2按照作业顺序在记录表上记录作业要素。 5.3.3仔细观察作业员工的动作,眼睛观察动作要和秒表数据跳动的视线一致,要保持随时能 读取时间值的姿势,在眼睛和秒表的延长线上确定观察点的位置。 变更时间变更频次变更内容编写 审核 审核

IE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文件类型:体系文件 作者:刘刚 审阅者:徐xx 批准者:xx 部门:TD运营部 保密申明 版本历史 版本号时间作者备注 0.1 Dec.26th 2006 刘刚第一版 批准信息 签名日期 审阅者 批准者 目录

1. 目的---------------------------------------------------------------------------------------------------------------------3 2. 范围---------------------------------------------------------------------------------------------------------------------3 3. 职责---------------------------------------------------------------------------------------------------------------------3 4. 程序---------------------------------------------------------------------------------------------------------------------3 4.1 名词定义----------------------------------------------------------------------------------------------------------3 4.2 规范重点----------------------------------------------------------------------------------------------------------3 5.缩略词-------------------------------------------------------------------------------------------------------------------5 6.附录----------------------------------------------------------------------------------------------------------------------5 7.质量记录----------------------------------------------------------------------------------------------------------------5 目的 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范围 xxxxxxxx有限公司 职责 质量经理对于本文件的实施与监督执行负责。 程序 4.1.名词定义: a)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 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b)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 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 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 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C) 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 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4.2.规范重点: 4.2.1标准工时的建立 4.2.1.1构成: a)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 =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b) 宽放时间: 人为宽放:私事宽放、疲劳宽放; 非人为宽放:作业宽放、集体宽放; 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标准工时测定方法

标准工时测定方法 标准工时测试规范 1 目的: 为准确客观地计算出本公司所有产品在各制程之所需时间,从而控制人工成本,发挥更有效的制造方法,以利稳定交期、保证质量、规范作业、提升效率,增强公司竞争力。 2 范围: 凡本公司生产之所有产品均属之。 3 定义 标准工时:是指经过培训合格具有平均水平的操作人员在正常的作业环境及状态下,用标准作业方法,按普通熟练工人正常速度操作而完成合格的某工序或产品所需的时间。 4 权责 4.1 Mfg: 负责本车间所有工位的细分,标准工时异动反馈。与配合IE计算标准工时。 4.2 PE:工序标准工时的测定与修正,提案改善与跟踪。 5.作业内容 5.1 公式:标准时间 = 观测时间×(1+评价系数)×(1+宽放率) = 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 5.1.1 观测时间:指的是IE工程师根据各车间各工序的实际情况,按熟练操作员工实操观测多组数据得到的时间平均值。 5.1.2 评价系数:观测时间由于受到作业者操作的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等影响,并未能代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其中努力度及熟练度对作业时间影响最大,因此现场评价时如无特殊情况,可忽略环境因素及一致性(稳定性)的影响,只评价努力度与熟练度即可. 5.1.3 宽放时间:作业中减除主作业时间外,会另外给一定的宽放作为疲劳、等待、喝水、上厕所、管理制度及其它生产中偶发事务的处理等必要的时间预备,我公司的作业宽放率约为2%~5%. 5.2 秒表测试 5.2.1 选择条件 ? 受完备训练,有意愿作好工作。 ? 熟习操作程序

? 具有信心与合作精神 5.2.2 接近作业员 ? 采取友谊态度 ? 给予发问机会 ? 鼓励提供意见 ? 对其操作表示兴趣 5.3 记录有关资料 5.3.1 理由:标准工时随工作情况与方法而有变易,所以必须详细记录,供以后参考与查证。 5.3.2 记录项目: 5.3.2.1 产品名称:图样,规格 5.3.2.2 制造程序与操作方法,制程参数 5.3.2.3 设备性能,工夹治具 5.3.2.4 材料规格 5.3.2.5 作业员姓名,能力,性别, 5.4 测时注意事项 5.4.1 设备,工具,材料,安全,工艺等到已达到合适状况 5.4.2 工作方法确认 5.4.3 组长,操作员之支持与合作 5.4.4 注意操作人员之故意戏弄。 5.4.5 合适之测时对象 6. 修改标准工时 6.1 产品正式投入生产后,生产趋于稳定时(一般为生产一周以上),PE应再次测评标准工时;必要时应予以修改,并发出通知。 6.2 当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或技术变更对生产作业有明显影响时,PE部门应重新测评标准工时;必要时应予以修改,并发出通知。 6.3 其他客观条件导致标准工时不能反映实际工作绩效时,PE部门应重新测评标准工时;必要时应予以修改,并发出通知。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 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 、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 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正常时间: 、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 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宽放时间: 、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 如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宽放系数表 注:宽放种类很多,但在实际计算标准工时时,不能将所有宽放都考虑在内,因宽放越多说明作业效率越低,一般宽放效率10%-20%之间均为正常尺度,根据 本公司产品特点总宽放率设置为10%-20% 总宽放率=Σ+各宽放率=15% 四、评比 定义:作业观测者(时间研究者)把头脑中的正规作业状态(速度、动作 等) 和观测对象(操作者)的作业状态相比较,使之定量化。

标准工时测定与制定方法

标准工时测定与制定方法 一、目的 制定合理的标准工时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无标准工时就无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标准工时的应用使参加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以及用作记件工资基准。 二、标准工时制定: 本方法采用马表测定的直接时间法所产生之结果, 予以规划、观测及评价;亦即以数学、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与技巧, 以工程的分析及设计之原则与方法来完成。 1、标准工时的意义: 标准工时是在标准的工作方法、材料、工具、设备和工作环境下, 依完成额定的单位1件之数量所需要的人工时间。标准工时的意义不只在提供公司人工成本, PMC计划生产管制或制程安排的依据;同时保障员工公平合理的工作量达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提高效率的目的。 2、标准工时测定之进行步骤: a: 决定观测作业之对象; b: 记录作业条件、材料、工具、作业人员等数据; c: 检讨作业方法, 经改进后确定其标准作业程序; d: 将各项作业依其要素加以分别, 确定其顺序; e: 以马表观测, 将每一作业要素之时间值加以测定并记录; f: 迭计要素作业时间并求其循环时间; g: 评定被观测者之作业速度, 技术,努力度修正观测值, 以求基本时间; h: 决定计算放宽率, 并最后决定标准工时。 3、实际工作时间说明 a、工作时间: 上班时间: 08:00~20:30 总时间: 750 min 用餐/中休:150min 实际工作时间: 600 min=10Hr b、宽放时间: 因各工作岗位性质、环境、作业条件和作业范围、作业姿势、作业的精细不同,为了公平合理的测评标准工时,需根据不同评价补偿宽放时间如; (1)补偿根据作业人员的去卫生间,喝水,擦汗等个人的需要中断作业的时间,个人的因素认定为是属于标准的是处理生理需求的行为;

标准工时制定流程

1目的 1.1应用科学的、系统的方法制定标准工时,编制标准工时表; 1.2将标准工时导入标准工时库应用于生产管理。 2范围 2.1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部门、车间。 3职责 3.1车间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制定工艺流程,测量标准工时,编制标准 工时表;积累、分析工时数据,制定通用作业工时标准(运用综合 数据法); 3.2生产车间经理:负责标准工时表的执行,按标准工时表排定的工位 及作业内容组织生产,审核各班组生产日报表; 3.3工艺工装职能:负责对标准工时表校对、审核; 3.4燃具产品部长:负责对标准工时表审定、批准; 3.5综合管理职能:负责标准工时导入标准工时库,各功能模块应用输 出,并应用于生产管理; 3.6技术管理职能:负责标准工时表归档管理,发放; 4工作流程图

5工作程序 5.1标准工时制定原则 5.1.1在产产品:所有在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必须制定相应品名的标准

工时,超过3年未生产产品的标准工时表可以不维护更新,但保 留旧版电子档,以备查看; 5.1.2新增产品:新产品试产时需制定一个临时工艺流程图,在批量 生产后5个工作日须发行新版正式标准工时表;新版标准工时表 版本号统一定为“00”版; 5.1.3工艺变更:当生产工艺发生变更时,须调整相应变更工位的工 时数据,并升级发行新的标准工时表,版本号为原版本号加“1”, 并在表上相应位置注明升级原因。 例:原版为“00”版,升级后发行版本为“01”版,以此类推。 5.1.4制程改善:当对生产制程进行改善时,改善成果将通过“标准 工时”的降低,“线平衡率”的提高来体现;改善完成后须升级 标准工时表,以进行相应措施的固化; 5.1.5与实际差异过大:当正式版标准工时表投入使用后,若发现与 生产实际存在较大差异时,需要就部分或全部工位进行重新观测 分析,再升级发行新版标准工时表;差异过大的标准为:在去除 外部影响与内部问题后的产出工时与投入工时的差异超过10%; 5.2数据测量 标准工时制定初期阶段以秒表法为主,待积累了大量的作业单元数据进行分析后,再运用综合数据法制定常用作业的工时标准参数

标准工时制定

1. 标准工时制定 2. 生产流程制定 3. 生产绩效评核及追踪 4. 规划生产线,制作生产线配置图 5. 教导领班、作业员以能确实执行组装或测试动作 6. 制作MPI(作业指导书) 7. 制作人力需求表、工具表、辅料表等,以供工具室、物管备料及厂部领用之依据 8. 依据需求向ME提出要求与构想,要求设计治、夹具,并跟催治、夹具上线 9. 依据工程变更命令(ECO)发出MN,通知并指导生产线采取应有之行动以符合工程变更要求 10. 发出MN以通知相关单位对某些特殊要求之遵循或对不正确动作之修改 11. 对生产现场之工具、仪器、设备及人员之动作进行检查,遇有不符合规定之处,马上提出,要求改正 12. 规划并提供生产线应有之生产设备,并改善之

13. 随时掌握生产设备之状况,并要求FE /FM /PE尽一切可能维持生产设备于堪用状况 14. 进行方法改善,降低工时使生产更顺利 15. 推动成本降低行动(COST DOWN) 16. 仲裁生产与品管间之争执 17. 工厂布置设计与执行 18. 生产线与品管人员训练 19. 负责提供申请进口批文所需之数据 20. 参与协力厂商之评鉴工作 21. 主导样品机,提供作业 22. 协助寻找第二货源 23. 担任业务与工厂间之沟通桥梁 24. 主导厂内未来生产技术之走向 25. 消耗性材料需求用量之估算及消耗性材料厂商之评鉴 26. 不良材料报告书之会签及决策 27. 对于向外承包之工程进行成本估算,对于外包工程进行报价审核

28. 参与制定BOM架构并跟催BOM之建立 29. BOM核对及提出对BOM之修改且跟催R&D RELEASE ECR 30. 成本估算 31. 新产品导入之主导,各单位之协调、联系及排程之跟催 32. 主导旧产品结束生产之动作 33. 协助物管、采购跟催材料 34. 主导量产前试产行动 35. 召开试产会议及检讨会议 36. 跟催α、B或C TEST所发生之问题反应与解决 37. 担任OEM产品之PROJECT LEADER,掌握通盘事项并主导整个项目之进行 38. 控制主机板的版本、采购量及下单时间 39. 主导工程变更要求之签核与执行 40. 协助安规及EMI证书之申请 41. 在量产前对于前置期较长之零件跟催采购申请单 42. 协助新产品之技术转移事宜 财务部工作职掌表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

1目的 制订合理的标准工时定额,是安排生产计划和进行确定公司产品生产的标准工时制定流程及方法,使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都可在现有设备及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尽可能的精益生产,经济核算的基础,以达到,先进员工可以超过。制定和管理制造部生产管理指标,评价各部门的生产能力。适用范围2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制造部对产品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修改及管理的全过程。 职责3计划管理部职责3.1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制造部制定的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审核、发布。3.1.1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制定、下发标准工时测定计划。3.1.2 奖金考核。3.1.3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进行工时效率考核、UST 计划管理部负责更新并保存日常工时数据。3.1.4 计划管理部对各部门工时负责人员的资格评定及评价。3.1.5 各制造部职责3.2 各制造部按照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制定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定额表,定期按计划或因需要对标3.2.1 准工时定额表进行修订。各制造部门工时负责人员任职条件及工作内容3.2.2 4程序要求4.1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发布流程

时间测定宽放率确定编制标准工时定额表NO 审核OK 发布标准工时定额表 1 图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生产现场实地观摩测出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值记入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4.1.1 并进行现场评价,将现场记录的手写版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并LS/WI014.034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的管理规定确定各工序宽放率,4.1.2 各制造部由根据将宽放率填入宽放率评价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根据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及宽放率计算出各工序的标准时间,编制标准4.1.3 工时定额表。产品的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参考下述(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工程师对工时测定员测定的标准工时进行复核,确认后加入作业指导书中等4.1.4 待审批。各型号产品的各工序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后,经生产技术科科长审批后,再由计划管理部进行4.1.6 审核,计划管理部汇总编制标准工时汇总表。当对产品的标准工时产生异 议时,由制造部工时管理员安排进行重新测定,修订后再次报送计4.1.7 划管理部进行审核。对同一种产品的标准工时进行两次审核后若仍产生异议,标准工时按照计划管理部测算出的结4.1.8 果进行颁布实施。各制造部在测定标准工时需通知计划管理部该型号、该工序的具体生产时间,以便掌握现场测4.1.9 WI定及复核时间,否则无法复核造成的批准延迟责任归该制造部。 4.2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和设备,在合理的劳动强度和4.2.1 正常的作业速度下完成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的单位作业量所需的作业时间。标准工时申请条件:有受控工艺文件、工艺流程图支持且可增值的工序。4.2.2

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

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标准时间的设定标准时间的设定 一﹑标准工时概要 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Time) 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 (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 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 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 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生产计划﹔ (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 (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 优劣﹔ (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标准﹔ (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 (6)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 (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 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3﹑标准时间的构成 大多数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此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如下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