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致敏原控制程序

食品致敏原控制程序
食品致敏原控制程序

××××××有限公司

食品致敏原控制程序文件编号:LC-QP-032(A0)

编制:

审核:

批准:

食品致敏原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保证公司产品的食用安全,实现致敏原的全流程管理控制,避免致敏原交叉污染,有效地维护消费者和员工的健康,特制定本项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含致敏原产品、与含致敏原产品共用生产设备或同一生产场所加工出来的产品和外来潜在致敏原风险的管理控制,对致敏原的识别、供应商审核评估、原辅料贮存处理、生产加工返工、产品包装和产品标识进行全流程管理。

3.职责

3.1 质量部负责监督生产现场致敏原控制的执行落实,制订致敏原目录(见附录A),并适时更新。

3.2研究院负责产品开发及配方变更过程中致敏原审核控制;审核产品标签标识内容,确保符合我国及产品销售国家或地区的法规要求。

3.3采购部负责原辅料供应商的致敏原管理的审核评估。

3.4生管部负责含致敏原物料的仓储保管和物流跟踪。

3.4生产部负责含生产区域致敏原交叉接触的预防控制,含致敏原的产品的生产策划和实现。

3.5综管部负责员工致敏原知识培训和考核(纳入安全培训范畴),提升员工致敏原意识。

3.6 技术部负责提供致敏原管理控制的技术支持(如致敏原残留验证)。

3.7市场部负责涉致敏原产品的销售跟踪和协助产品召回。

4. 内容

4.1 致敏原的识别

4.1.1根据我国和产品销售国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立《致敏原控制清单》(见附录A),并适时更新控制清单,实现对公司产品和原辅料的致敏原完整识别,确定公司产品和原辅料含有的致敏原成分和可能的致敏原风险。

4.1.2致敏原危害评估应包含在公司HACCP计划危害分析过程中。致敏原评估应包括产品原料、辅料、加工助剂和包装材料,了解其原料组成,并评估是否在《致敏原控制清单》内。

4.2 供应商审核批准

4.2.1致敏原控制管理评审应纳入公司供应商管理评审程序中。相关供应商应提供其致敏原管理控制计划以及记录,确保其致敏原管理控制能力。

4.2.2 供应商审核应包括临时或紧急使用的供应商,临时采购合同或协议应有涉致敏原成分声明的内容,保证采购产品不含有未经宣布的致敏原成分。

4.2.3通过原辅料供应商加工现场调查等方式验证供应商致敏原控制计划实施效果。涉致敏原成分审核结果应妥善保存,同时反馈到食品安全小组。

4.3产品开发及其变更控制

4.3.1研究院将致敏原识别纳入产品开发控制中,在产品设计的源头识别致敏原,尽量不用涉致敏原物料,并负责产品配方变更。

4.3.2 研究院审核评估产品中致敏原的使用必要性,避免因盲目设计而带入不必要的过敏风险。含致敏原成分的产品或样品研究开发,需得到高级研究员或更高层级领导认可批准。

4.3.3 研究院对于产品中不可避免要引入的致敏原成分,应予以精炼等技术手段尽量降低致敏原含量,开发成低敏产品,并进行致敏原含量检测以正确评估产品潜在过敏风险。

4.3.4 研究院应评估产品配方更改带来的食品安全影响,及时通知受影响的部门,便于HACCP计划、原料/成品规格书、卫生清洁、包装材料、采购仓储等监控环节更新,确保产品配方更改在控制状态下进行。

4.4 致敏原的隔离预防

4.4.1 致敏原原料单独设立收货和储存区域,并安排致敏原原料单独使用的容器和相关操作工具。

4.4.2含致敏原的原辅料应清晰识别,包装可靠妥当,不至于运输过程中发生破损或毁坏。原料接收时应检查包装完好性,并做好记录,避免致敏原交叉污染。

4.4.3 做好仓管员管理工作:接触过敏物质仓管员尽量使用可清晰识别的独立的

工作服、工作鞋和发网及帽子等。接触致敏原的衣帽鞋应和其他衣帽鞋分隔开来彻底清洗。

4.4.4含致敏原物料在搬运过程必须加以遮盖保护,并具有清楚可见的标识。含致敏原的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接触致敏原的人员应重新设计其交通模式,避免交叉接触。

4.4.5含致敏原产品和非致敏原产品应在单独生产场所或单独生产设备进行加工;条件不允许时,应利用物理屏障进行隔离,并给以颜色编码的标识加以区别。洁净区内产品混合、包装工序等在独立区域进行,设计专门管道避免空气系统等引入的致敏原风险。

4.5 产品实现和返工控制

4.5.1 区分所有含致敏原和不含致敏原的终产品清单,将含致敏原产品排列在生产过程的最后程序,并安排含相同致敏原产品进行长期生产运行,减少生产转换。

4.5.2在产品设计允许条件下,致敏原成分应安排在生产线尽可能晚的工序阶段加入。含致敏原产品生产结束后,应立即安排进行彻底清洁。

4.5.3 返工是致敏原潜在交叉接触的重要源头。返工可能污染源有结转产品、不合格品、退回产品和原料相关停机产品等。含致敏原物料返工应按公司相应返工程序进行。

4.5.4 含致敏原的返工物料应按“相似归于相似”原则返回相应物料中,同时做好记录工作。无法依次加以控制的返工料,必须标识在标签上,利用颜色标记等对含致敏原的返工器具进行识别,并防止交叉接触。

4.5.5 含致敏原的返工物料的配方组成、产生时间、产生地点或阶段、返工处理时间、使用数量应予以清楚记录保存,进行文件化,确保达到可追溯要求。

4.6 设备清洁

4.6.1 制订公司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时应考虑致敏原物质的去除,清洗工艺应能彻底清洗祛除生产线上残留的致敏原物质。

4.6.2 公司清洁工艺验证项目应包含致敏原残留的验证。应制定验证程序文件,包含生产线致敏原残留分析、关键控制点、取样方法、清洁验收标准、致敏原检测标准等内容。

4.6.3 含致敏原产品的生产转换,应做好设备特别是共用设备的清洁工作,做好

过敏源控制程序

过敏源控制程序 一、目的 制定该程序以保证避免食品过敏源的交叉污染,控制职工将过敏源物质带入厂区污染产品,导致消费者食用后过敏,控制产品本身的过敏源对员工及消费者的保护。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原料采购、产品实现过程对食品中本身带有的及可能受到加工环境或人为污染的食品过敏的控制及消费者误用的防止。 三、常见过敏源种类 坚果类(杏仁、榛子、胡桃、腰果、美洲山核桃、巴西果、开心果、澳大利亚昆士兰果),谷物类(小麦、黑麦、大麦、燕麦、Kamut及其杂交品种),蛋类,海鲜(如:甲壳类、鱼类),花生,豆类,奶制品(包括乳糖),芹菜类,芥菜类,芝麻,羽扇豆类,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浓度超过10mg/kg或10mg/litre 即为SO 2 。 本公司使用的原辅料中可能带有过敏源成份有:大豆或者豆粉。 四、职责 4.1 供应部:要求供应商对原料过敏源成分进行标识,按其标识检查评估过敏源物质的风险。 4.2 仓储部:负责对进厂所有原辅料的运输车辆进行检查,确保运输车辆内无与采购原辅料无关的食品过敏源;对含有过敏源成分的原辅料进行独立存放并挂牌标识。 4.3 品管部:负责检查每个新产品的成分,设定过敏源,更新清单;监督生产现过敏源控制情况。 4.4 生产车间:负责生产加工现场设备、设施的清洁,过敏源物料的加工控制,产品标识和防护;检查车间人员是否带入过敏源物质。 4.5 营销部:市场含过敏源产品的跟踪销售,客户投诉处理,信息沟通和产品召回; 4.6 行政服务部:负责员工的宣导和培训工作,及其员工私人物品禁止带入工作的监督、管控。 五、工作程序

5.1 员工/外来人员带入的过敏源控制 5.1.1 学习制度:行政服务部负责员工进厂上岗前集中培训学习过敏源控制程序,并通过实物及图片进行理论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验证,对验证合格的员工同意上岗,对不合格的员工集中继续培训,直至培训合格后上岗。 5.1.2 宣传:行政服务部负责在厂区、车间明显处张贴过敏源物质的警示牌和实物图片,防止员工、来访者以及原辅材料携带过敏源物质进入厂区。 5.1.3 检查:大门门卫人员对所有的进入厂区的员工和来访者通过问询和检查是否有过敏源的带入现象;二道门门卫负责对进入生产区员工带入物品进行检查,防止带入与工作无关的私人物品特别是食品;车间负责进一步监控员工带入过敏源物质。 5.1.4 监管纠偏:如在检查中发现员工、来访者带入过敏源进入厂区,立即要求其将过敏源物质存放到厂区外并对其培训,做好检查记录。 5.2 对含有过敏源物质的产品生产控制及员工、消费者的保护 5.2.1 供应部在采购原辅料时,应要求供应商对原辅料过敏源成分进行标识,按其标识检查评估过敏源物质的风险; 5.2.2 原辅料进厂检验时,品管部检验人员要确认其是否含有过敏性物质。仓储部应对不同原辅料进行分开存放,对含有过敏性物质的原辅料进行标识。5.2.3 原辅料移动会成为交叉污染的第一来源,在移动含有过敏性物质的原辅料时,应对物料运输工具做好防护措施,以免含过敏原的原辅料对其余物料的交叉污染。 5.2.4 车间取用的含有过敏性物质的原辅料在指定场所放置,严禁与其它混放,并挂牌标识。取用含有过敏性物质的原辅料的器具必须为专用,严禁用于其它原辅料。生产车间对含有过敏源物质的原辅料在生产前组织工人对过敏源反应测试,对有反应的工人进行调整。 5.2.5 如产品配制中包含过敏原,包装设计时,对产品含有过敏源的成分以及消费者注意事项进行标识,由销售部确认后由客户确认。 5.2.6 品管部对原辅料的验收、储存、领用、产品包装标识、生产过程等环节对过敏源的控制情况进行监管,如果发现存在交叉污染、员工过敏反应、产品包装标识不符,立即通报领导并停止生产,由品管部组织人员进行纠偏和评估。 5.2.7 如已发现出运的食品中含已知的过敏源成分或怀疑食品受到过敏源污

2021年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和验证程序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年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 和验证程序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1年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和验证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中所涉及的确认和验证活动进行规范,以实现对食品安全危害的预期控制,对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信任。 2范围 适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管理要素和管理体系整体绩效的确认和验证活动的策划、执行和对结果的分析、利用。 3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负责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验证及结果的分析利用。 3.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验证的组织及结果的审核,结果利用的批准。 3.3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完成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确认和验

证活动。 4程序 4.1对HACCP计划相关文件的确认 4.1.1HACCP计划启用前,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对新制订的HACCP 计划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产品特性(包括原辅料、成品)、预期用途、工艺流程图、危害分析、CCP的确定,关键限值(CL)、监控程序、纠正措施程序、记录保持程序以及验证程序等进行首次确认,确认所依据的有关资料、文献、数据要整理归档并保存。确认内容包括: a)确认产品特性、预期用途、工艺流程图等信息的充分性、有效性; b)确认危害分析的充分性、有效性; c)确认关键控制点确定的有效性、必要性及实际操作与文件要求的一致性,有效性; d)确认有理由认为所选择的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的组合能够实现对其所针对的食品安全危害的预期控制;

食品安全防护计划1

XX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食品防护计划 (FOOD DEFENSE PLAN) 文件编号: /FDPW—01 管制区分:■管制文件□非管制文件 保密区分:■机密□非机密 受控状态/编号: 版本号: A/0 拟稿:食品防护小组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09年01月12日发布2009年01月12日实施

================================================================ 章节号目录页次 0.0 目录——————————————————————— 1/1 1.0 适用范围————————————————————— 2/2 2.0 颁布令—————————————————————— 3/3 3.0 食品防护组织及职责———————————————— 4/5 4.0 控制程序————————————————————— 6/15 4.1 食品防护制度的管理——————————————— 6/6 4.2 企业外部安全——————————————————— 7/8 4.3 企业内部安全——————————————————— 8/10 4.4 加工安全————————————————————— 9/10 4.5 储藏安全——————————————————— 10/11 4.6 运送/接收安全———————————————————11/12 4.7 水/冰水的安全——————————————————12/12 4.8 人员的安全——————————————————— 12/14 4.9 信息的安全———————————————————— 14/14 4.10 供应链的安全——————————————————— 14/15 4.11 实验室的安全——————————————————— 15/15 4.12 其它方面的安全—————————————————— 15/15 5.0 紧急应急联系电话—————————————————16/16 6.0 食品防护计划实施规定——————————————17/18 7.0 记录———————————————————————19/19 8.0 相关文件—————————————————————20/20 9.0 食品防护计划表—————————————————21/23

食品过敏源控制程序

食品致敏物质管理程序 1、目的 为有效控制公司含有致敏物质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过程,防止致敏物质的交叉污染,避免部分特殊人群出现过敏反应的食品安全事故,将食品安全风险降低至最低,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食品生产加工、储存。 3、职责 3.1 采购部提供采购的原辅料物质清单及其标签说明。 3.2仓库负责对运输车辆的检查及致敏类原辅料的安全储存管理。 3.3生产部负责生产加工过程中致敏物质的交叉污染控制。 3.4 品管部负责致敏物质的识别,对生产加工过程中“致敏物质控制程序”是否执行的监督管理。 3.5行政负责员工致敏物质相关知识及本程序的相关培训。 4、工作程序 4.1致敏物质的识别 根据GB/T23779-2009《预包装食品中的致敏原成份》的要求,食品中致敏物质成分如下:a)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耳特小麦或它们的杂交品系); b)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如虾、龙虾、蟹等); c)鱼类及其制品; d)蛋类及其制品; e)花生及其制品; f)大豆及其制品; g)乳及乳制品(包括乳糖); h)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 具体明细见《工厂致敏物质清单》。 4.2致敏物质的评估 4.2.1对原辅料、成品、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包装材料及任何新产品开发引入的新成分进行致敏物质评估,以确定致敏物质存在的可能性。 4.2.2应识别致敏物质的污染途径,并对整个加工流程可能的致敏物质污染进行风险评估,避免致敏物质交叉污染的发生。 4.2.3必要时应对生产商的生产现场和运输活动中的潜在的致敏物质交叉污染进行评估。 4.2.4 HACCP计划中应对致敏物质进行危害分析。

食品过敏原控制程序

食品过敏原控制程序 过敏原控制计划 1、目的 制定本规定以规范致敏物的管理,避免食品过敏原的交叉污染,降低致敏物造成的风险,对 公司员工和消费者进行保护。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原辅料的采购、产品的实现、物资的储存和产品的发货等。 3、职责 3.1供应部:要求对采购的原辅料有无过敏原成分进行识别。 3.2仓库管理员:负责来料和发货车辆有无过敏原污染的检查。 3.3品管部:负责核查每个产品的成分,监督仓库和车间过敏原控制情况。 3.4生产车间:负责对人为带入车间的含有过敏原的物质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交叉污染。 3.5办公室:负责对员工过敏原相关知识和本规定的要求进行培训 3.6销售部:负责客户投诉处理,信息沟通和产品召回。 4、工作程序 4.1过敏原的识别 根据“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过敏原种类的划分如下: 1、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耳特小麦或它们的 杂交品系); 2、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如虾、龙虾、蟹等);

3、鱼类及其制品; 4、蛋类及其制品; 、花生及其制品; 5 6、大豆及其制品; 7、乳及乳制品(包括乳糖); 8、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 4.2过敏原的评估 4.2.1生产所用的原辅料必须经过过敏原的评估,确认无风险后方可采购。4.2.2应对原料供应商的生产现场生产和搬运活动中潜在的过敏原交叉污染进行评估 4.2.3过敏原评估应作为HACCP计划设计的一部分。 4.2.4当产品原料变更时、当顾客要求或者进口国的过敏源标准发生变更时、当顾客投诉产 品可能含有过敏原时,需重新对过敏原进行评估。 4.2.5过敏原一般指牛奶、鸡蛋、鱼类、甲克类水产、树坚果、花生、小麦、黄豆、芝麻、 亚硫酸盐和芥菜子,以及含有这些成分的食品。 4.3过敏原的控制措施 4.3.1供应部在采购原辅料时,应要求供应商对原辅料过敏原成分进行检查,杜绝含有过敏 原成分的原辅料进入。。 4.3.2仓库在接受原辅料时,应对运输车辆进行检查,确认原辅料是否受到过敏性物质的污 染,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辅料入库验收单中。

2021新版食品安全验证控制程序

2021新版食品安全验证控制 程序 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1新版食品安全验证控制程序 1、目的 规定验证的活动及其方法,确保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单独要素和整体绩效进行验证,以对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信任。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管理要要素和管理体系整体绩效的验证活动的策划、执行和对结果的分析、利用。 3、职责 3.1质量、食品安全小组负责食品安全的验证和结果的分析利用。 3.2管理者代表负责食品安全验证的组织和结果的审核,结

果利用的批准。 3.3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完成食品安全的验证。 4、程序 4.1单项验证的策划 a)危害分析的验证见《危害分析控制程序》有关规定。 b)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的验证见《前提方案控制程序》有关规定。 c)HACCP计划的验证见《HACCP计划控制程序》有关规定。 d)危害水平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的验证见4.2 e)食品安全管理的其他程序和文件得以实施且有效的验证通过内部审核进行,具体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规定进行。 4.2危害水平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的验证 a)目的:验证终产品的危害水泄不通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b)方法:抽样进行实验室检验,抽样检验时应另行编制抽样检验计划。

过敏原控制程序食品有限公司

过敏原控制程序 QFSP-28 A/0 1.目的 为保证公司产品的食用安全,实现过敏原的全流程管理控制,避免过敏原交叉污染,有效地维护消费者和员工的健康,特制定本项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含过敏原产品、与含过敏原产品共用生产设备或同一生产场所加工出来的产品和外来潜在过敏原风险的管理控制,对过敏原的识别、供应商审核评估、原辅料贮存处理、生产加工返工、产品包装和产品标识进行全流程管理。 3.职责 3.1 品质部负责监督生产现场过敏原控制的执行落实,制订过敏原目录(见附录A),并适时更新。 3.2品质部负责审核产品标签标识内容,确保符合我国及产

品销售国家或地区的法规要求。 3.3业务部负责原辅料供应商的过敏原管理的审核评估。3.4生产部负责含生产区域过敏原交叉接触的预防控制,含过敏原的产品的生产策划和实现。 3.5办公室负责员工过敏原知识培训和考核(纳入安全培训范畴),提升员工过敏原意识。 3.6 品质部负责提供过敏原管理控制的技术支持(如过敏原残留验证)。 4. 内容 4.1 过敏原的识别 4.1.1根据我国和产品销售国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立《过敏原控制清单》(见附录A),并适时更新控制清单,实现对公司产品和原辅料的过敏原完整识别,确定公司产品和原辅料含有的过敏原成分和可能的过敏原风险。 4.1.2过敏原危害评估应包含在公司HACCP计划危害分析过程中。过敏原评估应包括产品原料、辅料、加工助剂和包装材料,了解其原料组成,并评估是否在《过敏原控制清单》

内。 4.2 供应商审核批准 4.2.1过敏原控制管理评审应纳入公司供应商管理评审程序中。相关供应商应提供其过敏原管理控制计划以及记录,确保其过敏原管理控制能力。 4.2.2 供应商审核应包括临时或紧急使用的供应商,临时采购合同或协议应有涉过敏原成分声明的内容,保证采购产品不含有未经宣布的过敏原成分。 4.2.3通过原辅料供应商加工现场调查等方式验证供应商过敏原控制计划实施效果。涉过敏原成分审核结果应妥善保存,同时反馈到食品安全小组。 4.3 过敏原的隔离预防 4.3.1 过敏原原料单独设立收货和储存区域,并安排过敏原原料单独使用的容器和相关操作工具。 4.3.2含过敏原的原辅料应清晰识别,包装可靠妥当,不至于运输过程中发生破损或毁坏。原料接收时应检查包装完好性,并做好记录,避免过敏原交叉污染。

食品防护计划18608

食品防护计划 1 、目的: 为了确保食品企业生产和供应过程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预防、降低食品受到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故意污染或蓄意破坏,制定本计划。 2、适用范围:本计划适用于xxx企业食品防护计划的建立、实施和改进。 3、职责: 3.1xxx任公司食品防护小组组长,负责公司食品防护计划的总体策划。 3.2xxx任公司食品防护小组常务副组长,负责组织指导食品防护计划的建立、实施、保持、改进工作。 3.3xxx任公司食品防护小组副组长,负责协助常务副组长开展食品防护计划 工作。 3.4xxx为食品防护小组组员,负责具体按公司食品防护计划规定实施。 4、工作程序: 4.1 企业食品防护计划的原则 食品防护小组对公司食品生产和供应各环节面临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带来风险的可能性进行食品防护时,应遵循评估原则、预防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整合性原则、沟通原则、应急反应原则、灵活性原则、动态原则。 4.2 企业食品防护计划的策划 公司食品防护小组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产品特点,形成独立完整的食品防护计划。 4.3 企业食品防护计划的制定 4.3.1企业食品防护计划的内容 企业食品防护计划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食品防护评估; ——食品防护措施; ——检查程序; ——纠正程序; ——验证程序; ——应急预案; ——记录保持程序;

——其他必要程序。 4.3.2 预备步骤 (1)成立企业食品防护小组 a.企业对食品防护小组的要求: 企业食品防护小组的成员应诚信,具有责任心和必要的经验和知识。 企业食品防护小组的成员应包括熟悉食品原辅料采购、加工、卫生、保卫、现场管理、销售等方面的人员,必要时可获得外部专家的支持。 企业食品防护小组的成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参加食品防护计划的制定、实施和验证等活动。 b.企业食品防护小组成员名单及职责 (2)产品描述 企业食品防护小组应描述产品特性,包括名称、成分、物理和化学特性、工艺过程、包装、保质期、储藏条件、配送方法等内容。 (3)识别预期用途 企业食品防护小组应描述最终用户和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期望。特定情况下,还应考虑易受伤害的消费群体特点。 (4)法律法规标准等的识别 企业食品防护小组按《法律法规管理程序》收集和确定公司生产活动和产品需遵守和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其他要求等。 (5)新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识别企业食品防护小组确定公司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是否属于须申请许可的新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 (6)绘制流程图 企业食品防护小组应绘制包括所有食品生产和供应步骤的流程图和路径图,包括储藏和运输环节的流程。 (7)绘制布局图 企业食品防护小组应绘制包括所有食品生产和供应相关区域的布局图。该

025过敏源控制程序

1.目的 为防止过敏性食品对过敏人群产生危害,使过敏性食品得到有效地控制,对生产的每个工序进行分析,从过敏性原料、预防交叉污染以及食用前申明三方面评估产品潜在的危害因素及其可能风险。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与食品安全体系中的过敏性食品信息收集、分析和评估等所有活动。 3.定义 过敏源:是指有导致特定的过敏人群消费时产生的化学性危害的某种或某类食品原料。 过敏人群:是指对特定的某种或某类食品原料产生过敏性反应的人。预防措施:用来控制已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的物理的、化学的或其它方面的措施。 4.职责 4.1 HACCP小组:收集过敏源控制所需文献资料,过敏源危害的分析和评估 4.2采购部:供方产品资料的收集。 4.3质量部:原料接收的标准、过敏源的控制的检查、过敏人群资料的收集及过敏源相关的技术标准、文献的收集汇总。 4.4生产部:生产过程中过敏源的控制、交叉污染的预防或异常情况收集。

4.5 后勤部:对盛装过过敏性食物的工器具的清洗和消毒。 4.6仓储部:过源性食物储存和保管,以及储存区域的划分。 5.程序 5.1原材料 5.1.1原材料供应商及原材料的接收: (1)所有原料供应商均有过敏源控制计划; (2)供应商需向公司提供产品分析证明或质量保证书; (3)供应商需清楚的标注含有的过敏源的成分; (4)供应商需向公司提供一份完全公开的成分清单,并得到常规验证。 (5)供应商产品配方有任何改变都要事先通知公司。 (6)原料装运之前,需二次检查配方。 (7)不要采购再生的(回收的、重复激活的)配料或油。 (8)保证运输车辆,卡板等无过敏源的残留。 2原料的贮存: (1)使用有清晰标记的贮存容器; (2)过敏性原料分开放置; (3)指定专供过敏性原料使用的容器; (4)严密监视外源性过敏源物质; (5)对过敏源采用专门的贮存区域。 5.2生产加工

最新iso22000程序文件食品安全体系确认与验证管理程序资料

1、目的 为了规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中涉及的确认活动和验证活动,确保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的落实和改进,便于管理体系的持续改善,实现对食品安全危害的预期控制,制定本项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食品安全体系相关的管理要素的确认和验证活动的策划、执行和活动结果分析。 3、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负责体系确认和验证活动的策划实现。 3.2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体系确认和验证的组织及其结果的审批。 3.3 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完成体系要求的确认和的验证活动。 4、确认活动 4.1 食品安全小组应策划和实施对控制措施和(或)控制措施组合进行确认所需的活动并切实加以执行,主要包括控制措施(组合)、监控和测量的控制。4.2 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及控制措施组合,应在得到确认后才能实施,必须证明措施确实有效。若控制措施及其组合存在变更调整,则需要重新组织确认活动。 4.3 确认方法包含但不限于如下项目: ①.参考科学知识、他人已完成的确认或历史知识(文献资料、政府监管部门公告、权威行业机构报告等); ②.在试验场所中进行模拟试验,确保试验能正确反映加工参数和条件; ③.收集正常操作条件下生物、化学和物理危害的数据,如通过半成品和终产品抽样和检验(基于统计抽样计划和确认试验方法进行); ④.采用相关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4.4 确认活动包括初始确认、有计划的周期性确认或由特殊事件引发的确认: ①.新增的控制措施、新技术或设备的实施; ②.增加所选控制措施的强度(时间、温度、浓度等);

③.需组织控制的其他危害的识别,如出现以前未识别的危害或关注点、或以前已经确定但评价为不需组织加以控制的危害; ④.危害的发生或其水平的变化(如在配料或食品链其他部门中的变化); ⑤.危害对控制措施的适应性(如微生物耐药性); 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明原因的失效(如突然大批量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4.5食品安全小组实施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活动,包括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中控制措施,最终形成相关确认输出记录。应确保控制措施达到如下目的: ①.选择的控制措施能使针对的食品安全危害实现预期控制; ②.控制措施和(或)控制措施组合有效,能确保控制已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并获得满足规定可接受水平的终产品。 4.6 控制措施及其组合不能控制食品安全危害、无法保证获得符合规定要求的终产品时,应给以修改和重新评估。 4.7 控制措施(组合)修改包含但不限于:过程参数和严格度调整,原材料变更,生产技术,终产品特性、分销方式、终产品预期用途的变更。 4.8 食品安全小组应保证监控和测量的有效控制。制定监控和计量设施的检定工作计划,并严格按计划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校准或检定。校准记录和检定结果记录应予以妥善保存。 4.9 监控和测量设施应该得到清晰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按设备操作规程正确运行操作,禁止可能引发测量结果失效的操作调整。 4.10 监控和测量设施需得到妥善维护保养,防止损坏或失效。当发现设备及操作过程不合符规范时,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同时应该对此设备以及相关影响产品进行及时评估,并采取适当处理措施。相关评估和应对措施记录应予以保存。 4.11 监控和测量相关应用计算机软件的确认。需要评估计算机软件满足其预期功能的能力并加以确认。一般情况,应在首次使用前进行确认;如有必要情况,可进行再确认。

过敏原控制程序

过敏原控制程序 LD-CX-20 A 1 2 2008011 1目的 为了对本公司发现的过敏源进行有效管理,防止在贮存、运输、废弃等过程中对产品造成污染、误用,特制定本程序。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用于生产的所有原料及辅料中过敏源的控制过程,适用于采 购、储运、生产前生产计划的下达、工艺标准的制定和生产全过程。 3 术语: 3.1过敏:过敏是指生物体对外来的异物,所产生的一种不适当反应。 3.2过敏原: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通常称为过敏源 4职责: 4.1业务科负责原辅料采购时过敏原的控制。 4.2仓库负责原辅料储存时过敏源的控制。 4.3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过敏源的控制。 4.4品管部负责建立公司原辅料含过敏源清单,并及时更新清单,保证相关部门 能够及时得到最新的过敏源信息。 5具体内容和工作程序 5.1主要的十二大过敏源清单:

在2003年11月8 日的2003/89/EC指令中修改了2000/13/EC 指令中关于食品中成分的说明。 一般性主要食品过敏原包括: , 含有麸子的谷物及其制品 (例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耳特小麦、 kamut 或其杂交品种) , 甲壳纲(动物)及其制品 , 鸡蛋及其制品 , 鱼及其制品 , 花生及其制品 , 大豆及其制品 , 牛奶及其制品(包括乳糖) , 坚果及其制品(例如:杏仁、榛子、胡桃、腰果、美洲山核桃、巴西坚果、阿月浑子果、澳大利亚坚果和昆士兰坚果) , 芹菜及其制品 , 芥末及其制品 , 芝麻及其制品 , 二氧化硫和浓度大于每公斤10克的亚硫酸盐 LD-CX-20 A 2 2 2008011 5.2信息控制

食品安全控制程序(正式版)

食品安全控制程序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食品安全控制程序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1.目的 保证食用菌产品的安全,防范食品的风险, 从而维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适用范围 食品安全管理、工厂设备、雇员、电脑系统、原配料和包装材料、生产操作(空气和水的安全)、成品、安全战略和系统评估。 3.食品安全管理 3.1预防可能怀有恶意的人、犯罪的人以及恐怖分子的行动。 3.1.1公司指定有食品安全知识的人作为食品安全专员, 公司指定管理者代表为食品安全专员;负责管理对食品安全程序进行评估; 3.1.2有应对可能怀有恶意的人、犯罪的人以及恐怖分子的行动(包括恐吓和真实的事件)的安全处理策略, 从而识别、隔离和保护产品; 3.1.3有紧急情况的撤离计划; 3.1.4有24小时的与当地政府、公安局、消防、救护等的联系方式;公司做好防火、防盗器材及监控器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每年组织一次消防演习, 熟悉器材性能的使用方法。员工在禁止吸烟的地点一律禁止吸

食品安全验证控制程序示范文本

食品安全验证控制程序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食品安全验证控制程序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目的 规定验证的活动及其方法,确保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单 独要素和整体绩效进行验证,以对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信 任。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管理要要素和管理体系整体 绩效的验证活动的策划、执行和对结果的分析、利用。 3、职责 3.1 质量、食品安全小组负责食品安全的验证和结果的 分析利用。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食品安全验证的组织和结果的审 核,结果利用的批准。

3.3 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完成食品安全的验证。 4、程序 4.1 单项验证的策划 a) 危害分析的验证见《危害分析控制程序》有关规定。 b) 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的验证见《前提方案控制程序》有关规定。 c) HACCP计划的验证见《HACCP计划控制程序》有关规定。 d) 危害水平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的验证见4.2 e) 食品安全管理的其他程序和文件得以实施且有效的验证通过内部审核进行,具体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规定进行。 4.2 危害水平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的验证 a) 目的:验证终产品的危害水泄不通低于确定的可接

食品安全防护控制程序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1. 目的 本程序目的是对产品包装、搬运、贮存、防护和交付过程各以控制,保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在公司内部和产品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的控制。 3. 职责 3.1仓库管理员负责在产成品的贮存和防护管理; 3.2车间负责产品缴库前的包装、搬运和防护; 3.3市场部负责对缴库后的产品搬运、贮存、防护和交付。 4. 工作程序 4.1包装 产品的包装应符合包装标准要求。 4.2贮存和防护 4.2.1成品仓库内应按产品种类、规格、生产日期等的不同,分别摆放,仓管员作好记录和标识; 4.2.2产品不得与地面直接接触,摆放高度和贮存条件应符合《成品仓库管理规定》; 4.2.3仓管员对自己所管库房要做到帐目清晰,账、物、卡相一致; 4.2.4搬运过程,要防止磕碰划伤产品;

4.2.5仓管员必须保存好所有标识,尤其是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台标识不清或丢失,必须重新标识后方可使用; 4.2.6仓库管理人员每月末盘点贮存产品的数量情况,填写月末库存产品台账。 4.3产品要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超期产品一律报废,严禁出库。 4.4交付 4.4.1仓管员在接到检验报告单后,按《总提货单》所列品种、数量给予发货。搬运装车过程中,运输负责人,需对产品的质量、数量检查核对后,在《总提货单》上签收。如发现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提出验证。运输负责人有权拒收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严禁不合格品出库。 4.4.2产品装车时,搬运人员将产品合理摆放。运输过程中要防止因颠簸、挤压而使包装变形、破损等质量问题的发生。 4.4.3运输人员按调度规定路线和《产品销售明细单》要求,将产品交付各经销点; 5. 相关和支持性文件 (1)《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2)《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3)《检验状态控制程序》 (4)《成品仓库管理规定》 (5)《运输车辆管理规定》

食品安全控制程序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72117 食品安全控制程序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食品安全控制程序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目的 保证食用菌产品的安全,防范食品的风险,从而维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适用范围 食品安全管理、工厂设备、雇员、电脑系统、原配料和包装材料、生产操作(空气和水的安全)、成品、安全战略和系统评估。 3.食品安全管理 3.1预防可能怀有恶意的人、犯罪的人以及恐怖分子的行动。 3.1.1公司指定有食品安全知识的人作为食品安

全专员,公司指定管理者代表为食品安全专员;负责管理对食品安全程序进行评估; 3.1.2有应对可能怀有恶意的人、犯罪的人以及恐怖分子的行动(包括恐吓和真实的事件)的安全处理策略,从而识别、隔离和保护产品; 3.1.3有紧急情况的撤离计划; 3.1.4有24小时的与当地政府、公安局、消防、救护等的联系方式;公司做好防火、防盗器材及监控器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每年组织一次消防演习,熟悉器材性能的使用方法。员工在禁止吸烟的地点一律禁止吸烟。消防器材每年进行一次检查维护保证性能良好。 3.1.5提高全员食品安全意识。 3.2监督管理 3.2.1提高全员食品安全监督水平,包括清洁和

食品安全防护计划

1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食品生产企业食品防护计划建立、实施和保持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生产企业食品防护计划的建立、实施和管理。 2 术语和定义 2.1 食品防护 保护食品生产和供应过程的安全,防止食品因不正当商业利益、恶性竞争、反社会和恐怖主义等原因遭受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等方面的故意污染或破坏。 2.2 食品防护计划 为达到食品防护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文件化程序。 2.3 潜规则 特指某些食品从业者为追求不正当商业利益,采取在原辅料生产、供应和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农兽药和食品添加剂以及采用不适合人类食用的方法生产加工食品等的行为。这种行为虽然是违法的,但在食品行业的一定范围内存在,为从业者所了解,但不为消费者所认知。 2.4 确认 获取能证明食品防护计划诸要素行之有效的证据。 2.5 验证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食品防护计划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3食品防护计划的建立实施原则 3.1 风险评估原则 通过对食品生产各环节进行风险评估,找出薄弱环节,从而制定经济有效的预防性操作措施,以防止食品生产和供应过程受到故意污染或破坏。 3.2 预防性原则 食品防护计划是预防性的,通过采取控制措施,将故意污染或破坏的风险降到最低。 3.3 保密性原则 食品防护评估、防护计划制定的全过程和细节应保密,以防止被有故意污染或破坏意图的人员利用。 3.4 整合性原则 食品防护计划是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企业在编制食品防护计划时,应充分考虑与其他体系文件(如、、等)相兼容,避免相互矛盾或重叠。

3.5 沟通原则 沟通有助于识别故意污染或破坏的可能性,及时做出反应,改进防护措施的针对性,提高采取措施的有效性,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3.6 应急反应原则 应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根据应急预案采取行动可将危害发生的损失降到最低。 4 食品防护计划的设计 食品防护计划是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产品的特点,将食品防护计划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其他控制措施进行整合,可按照但不限于以下方式对食品防护计划进行设计: a)独立型 独立形成完整的食品防护计划文件。 b)融合型 适宜时,食品防护计划文件可以引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或要求,但同时应考虑保密的要求。 5 食品防护计划的建立 5.1食品防护评估 5.1.1食品防护评估的预备步骤 5.1.1.1组成食品防护小组 食品防护小组的成员应具有责任心和诚信,还应具备必要的知识和经验。 食品防护小组的成员应包括熟悉食品原辅料采购、加工、卫生、安全、现场管理等方面的人员,必要时可获得外部专家的支持。 食品防护小组的成员应参加食品防护的评估、食品防护计划的制定、确认、实施和验证活动。 5.1.1.2 产品描述和识别预期用途 应对产品特性作全面描述,包括名称、成分、物理或化学特性、加工方式、包装、保质期、储藏条件、配送方法等与食品防护有关的信息。 预期用途应基于最终用户和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期望。在特定情况下,还应考虑易受伤害的消费群体。 5.1.1.3绘制流程图 应绘制包括所有食品生产和供应步骤的流程图。 5.1.1.4绘制布局图 应绘制与食品生产和供应相关各区域的布局图。该布局图应包括厂区周边环境和厂区各种出入口,厂区建筑物布局,厂

过敏源控制程序

过敏源控制程序 防止过敏源性产品与非过敏源性产品的交叉污染。涵盖物料的仓储、加工、生产及质检部的检验。 职责 1) 生产部负责通过标签向客户声明存在于产品中的过敏源成分; 2) 质检部负责所检产品的留样,以防客户因过敏源投诉时可提供证据; 3)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现场过敏源的识别,必要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相关方; 4) 生产部严格按公司要求及本程序操作,避免非明示的过敏源污染产品; 5) 生产计划人员安排生产计划时,尽可能的避免过敏源之间的交叉污染; 6) 仓库严格过敏源成分的分类分区隔离存放的管理; 7) 采购进出口部将公司过敏源政策反馈给供应商,若所供产品中含过敏源成分,必须在包装标签上标识。 8) 原料采购质量负责人负责更新《原料过敏源一览表》,仓库质量负责人负责更新《产品过敏源一览表》。 内容 1) 本公司遵守欧盟“Commission directive 2007/68/EC”的要求,控制以下14类的过敏源物质(包括它们的制品):含麸质的谷类、甲壳类、蛋类、鱼类、花生、大豆类、奶类(含乳糖)、坚果类、芹菜、芥末、芝麻、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羽扇豆、软体动物。详见《原料过敏源一览表》。 2) 从原料采购、原料标识、产品配方、生产计划、生产过程、产品取样、成品标识等七个方面进行控制。 原料采购 批准新原料前,采购部发出《原料调查问卷》,要求供方对上述十四大类过敏源进行识别及明示。采购部通过将原料过敏源信息传递给仓管,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原料标识

1) 原料到货,质检部取样时应避免过敏源与非过敏源之间的交叉污染; 2) 质检部检测判定质量合格,原料入库时,仓管人员应根据采购传递的原料过敏源信息标识原料的过敏源状况; 3) 含有过敏源的原料:在原有身份标识(名称、编号、批号、规格、保质期)的基础上增加“过敏源”标识; 4) 含过敏源的原料分区存放:含过敏源产品单独区域存放,并设明显标识。含过敏源产品包装一定要包扎好,以免捡料时污染其他产品。一个货位上、中、下尽量放置同一种含过敏源产品,每种含过敏源产品之间距离至少10cm,避免含过敏源产品之间产生交叉污染。 产品配方 在进行配方设计时,应根据采购传递的过敏源信息及《原料过敏源一览表》,在配方中注明有何种过敏源,以便将过敏源信息传递给生产环节。 生产计划 1) 生产计划人员在安排生产计划时,应根据过敏源的种类、客户的要求等进行分析,在遵守“防止含过敏源产品污染不含过敏源产品”的原则基础上安排生产。 2) 对于混合产品,在产品颜色、产品风味相似的情况下,对于同一台机器的生产计划安排应遵守如下原则: 优先安排生产不含过敏源的产品; 其次按过敏源所含种类的多少的顺序安排生产,所含种类少的优先安排,所含种类多的后安排。如果生产计划不能遵循以上原则,在生产含较多过敏源的产品后,必须安排清洁时间将机器彻底清洁干净,才能生产含较少过敏源的产品以避免交叉污染。 生产过程 下达生产订单的人员,一定要在任务单上注明“过敏源”,提示。拣料人员按生产任务单中标识的过敏源情况,用规定的工具拣料,用后的工具及时清洁,避免工具混用,以防止含过敏源、不含过敏源、不同过敏源的原料之间相互交叉污染。

产品防护计划控制程序

产品防护计划控制程序 LM-QP-039 Ver:01 制订审核核准发行日期:2017年08月16日

文件修订履历表 序号版本修订日期修订内容 1 01 2017-08-13 新版制订 1.目的

产品防护计划能够帮助公司把其产品受到蓄意污染或破坏的危险降到最小,提高了公司对此事件的应对能力。这个计划在任何时候都是适当的,尤其在对紧急事件的处理时更显其重要性。在危险情况下,公司面临的压力大于公司为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为顾客提供有质量保证的产品,从而保障顾客、员工、公司的利益。 2.范围 公司食品安全涉及的所有供应商、内部工作人员、生产过程、销售及服务过程的产品防护的控制; 3.定义 3.1产品防护:对食品供应链上各种形式的因意识或行为驱动引起的可能影响 消费者健康的蓄意掺伪的预防过程; 3.2产品防护着重于保护食品供应,防止其遭遇到人为蓄意破坏或污染,这 些蓄意的污染通过人为的一系列化学、生物制剂或者是其他有害物质来 对人们造成伤害。这些制剂包括一些非天然存在的物质或者是常规不检 测的物质。攻击者的目标可能是杀人或者是扰乱经济。这种蓄意的行为 通常是不合常理的而且是很难预测的。 4.职责 4.1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及其职责 制定产品防护计划、确保产品的食品安全。为保证产品防护计划顺利建 立、保持和运行,特建立产品防护计划小组。 4.2 食品安全小组架构图

食品安全小组副组长 戴冠英 组员 安环 董博 组员 工务 李启发 组员 生产 董文渊 组员 仓储 甄具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P.Raghunath 组员 采购 马啸斐 组员 质量 朱青

过敏原物质控制程序

####公司企业标准 过敏原物质控制程序 前言 为有效对公司过敏原进行管理控制,符合我国和相关进口国要求,制定本控制程序。 本控制程序由####公司质量管理部提出。 本控制程序由####公司质量管理部归口管理。 本控制程序起草单位:####公司质量管理部。 生产单位: 名称:####公司。 地址: 1. 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对过敏原的管理控制,满足我国及进口国的法律法规要求,保障食 品安全和消费人群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下所有工厂过敏原物质的控制。 3. 术语 过敏原:因免疫反应而导致生理反应的某些众所周知食品成分。 4. 职责 4.1 采购部负责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可能含过敏原物质)的采购; 4.2 质量管理部物料检验科负责过敏原物质产品的验收; 4.3 仓储部负责有关过敏原物质产品的储存、控制; 4.4 生产车间负责过敏原物质的标识和过程防交叉污染控制; 5. 内容 5.1 过敏原 食品过敏原产生的过敏反应包括呼吸系统、肠胃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肌肉 和骨骼等不同形式的临床症状,有时可能产生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当摄入了有关的食物,其中的食品过敏原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通常会在一个小时内出现,症状明显,有时表现得会较激烈,如呕吐,腹泻,呼吸困难,嘴唇、咽喉肿胀等。 5.2 食品中过敏原物质 ——中国要求品种分别是: 推荐标注:a)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耳特小麦或

它们的杂交品系);b)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如虾、龙虾、蟹等);c)鱼类及其制品;d)蛋类及其制品;e)花生及其制品;f)大豆及其制品;g)乳及乳制品(包括乳糖);h)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 ——日本要求品种分别是: 强制标注:小麦、荞麦、花生、鸡蛋、奶、虾、蟹; 推荐标注:鲍鱼、乌贼、鲑鱼(鲑鱼子)、橘子、猕猴桃、牛肉、鸡肉、核桃、酒、青鱼、大豆、猪肉、松茸、桃、苹果、明胶、山药、香蕉。 ——欧盟要求品种分别是: 含麸质的谷类食品(例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而特小麦,卡姆或其杂交品种)及其制品、甲壳类动物及甲壳产品、鸡蛋及其制品、鱼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奶及其制品、坚果、杏仁、榛实、胡桃、腰果、美洲山核桃、巴西坚果、阿月浑子果实、昆士兰坚果及其制品、芹菜及其制品、羽扁豆及其制品、软体动物及其制品、芥末及其制品、芝麻及其制品、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含量超过10mg/kg) 6.具体实施 6.1 采购、运输 6.1.1 采购部在在选择供方及其辅料时,要考虑是否是过敏原物质或其含过敏原物质的识别、风险等; 具体对所用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等物料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由质量管理部物料检验科负责进行,并可作为供应商选择和批准的依据。 6.1.2 对含有过敏原物质的,由物料检验科列入过敏原物质清单;过敏原物质清单至少每 季度更新一次,必要时根据公司所用含过敏原物质的辅料,及时更新。 6.1.3 对是过敏原物质或含有过敏原物质的辅料进行单独采购,并要求供应商在成分规格 书中注明; 6.1.4 运输时对相应的含有过敏原物质的辅料进行单独或相对隔离的运输; 6.2 储存 辅料库存放时,应将含有过敏原物质的辅料和不含有过敏原物质的辅料进行隔离存放, 对含有不同种类过敏原物质的辅料进行分开存放,并对含有过敏原物质的辅料做明确醒目标识,特别注意的是粉类辅料在装卸、转运过程中轻搬轻放,避免包装破损或粉尘飞扬。为便于管理,辅料储存库应张贴有最新的含过敏原物质的清单。 6.3 领取和使用 6.3.1 配料间在领取辅料时,不得同时领取含有过敏原物质和不含有过敏原物质的辅料, 避免交叉污染。为便于管理,配料间应张贴有最新的含过敏原物质的清单。 6.3.2 对含有过敏原物质的辅料在配料间暂存时,同样对含有过敏原物质的和不含有过敏 原物质的辅料以及含有不同种类过敏原物质的辅料分区域存放,并悬挂醒目明确标识。 6.3.3 盛放或配制称量过程中使用的容器,单独使用或专用,并有明确标识,更换产品配 方或班后对所有的工器具进行全面彻底清洗,避免不同种产品过敏原物质的交叉污染。 6.4 生产计划安排: 综合科依据《含过敏原物质清单》,在安排生产计划时,尽可能的防止过敏原物质的污染:——尽量将含有过敏原物质的产品和不含有过敏原物质的产品加工日期分开安排生产;——不能把生产计划安排开时,也可以分开班组进行生产,先生产完不含有过敏原物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